收藏 分享(赏)

新教材2022版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提升训练:第一章 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WORD版含解析.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19897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782.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2022版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提升训练:第一章 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新教材2022版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提升训练:第一章 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新教材2022版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提升训练:第一章 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新教材2022版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提升训练:第一章 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新教材2022版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提升训练:第一章 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新教材2022版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提升训练:第一章 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新教材2022版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提升训练:第一章 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新教材2022版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提升训练:第一章 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新教材2022版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提升训练:第一章 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新教材2022版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提升训练:第一章 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新教材2022版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提升训练:第一章 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新教材2022版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提升训练:第一章 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新教材2022版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提升训练:第一章 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新教材2022版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提升训练:第一章 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新教材2022版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提升训练:第一章 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新教材2022版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提升训练:第一章 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新教材2022版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提升训练:第一章 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新教材2022版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提升训练:第一章 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新教材2022版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提升训练:第一章 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新教材2022版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提升训练:第一章 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新教材2022版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提升训练:第一章 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1页
第21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三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基础过关练题组一地震和地震波北京时间2020年11月22日19时27分在印度尼西亚塞兰海发生5.0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据此回答下面三题。1.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A.横波传播速度快于纵波B.横波能在固体、液体中传播C.纵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D.纵波、横波波速都随着通过的介质不同而变化2.此次地震震级大小取决于()A.释放能量多少B.震源深浅C.破坏程度D.震中距远近3.能表示此地震中不同地点破坏程度的是()A.震级B.震中C.地震烈度D.震源下图为地震构造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4.上图中(深度解析)A处为震源,震级最高,烈度最大D处和E处,震级相同,烈度相同

2、AB为震源深度,数值越大,烈度越大BC为震中距,数值越小,烈度越大A.B.C.D.5.地震发生时()A.在户外的人要立即躲到坚固的楼内B.在商场的人要马上躲到橱窗的旁边C.在楼房里的人要迅速乘坐电梯离开D.在高层教室里的人迅速躲到课桌下题组二地球的内部圈层(2021浙江浙东北联盟高一期中)下图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曲线和地球内部结构(为地球内部圈层,甲、乙表示地震波传播速度的不连续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6.下列对地球内部圈层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A.层厚度分布均匀B.内部物质组成均匀C.呈液态或熔融状态D.由硅酸盐类矿物组成7.关于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速度,叙述正确的是()A

3、.发生深源地震时,地震波向上经过甲处界面,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都减慢B.地震波依次经过圈层,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都连续加快C.横波的传播速度比纵波快D.经过乙处界面,纵波消失,横波的传播速度减慢(2021河北唐山一中期中)地震发生后,某地理学习小组绘制了地震波波速在地球内部的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8.若某次地震震源深度约为10千米,则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A.内核B.地幔C.外核D.岩石圈9.下列有关甲、乙、丙、丁的叙述,正确的是()A.丙为莫霍面B.先到达地面的是甲波C.丁为古登堡面D.先到达地面的是乙波(2021湖南雅礼中学高一月考)下图为地球内部部分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

4、题。10.到目前为止,对地球内部的了解主要通过()A.地质钻探B.研究地震波C.地层和化石D.实验室分析11.图中各层中,构成大陆地壳的是(深度解析)A.B.C.D.地壳是自然地理环境中众多要素的基本载体。了解地壳的物质组成、物质循环和地表形态,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前提。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两题。12.图中代表地壳的是()A.B.C.D.13.关于地壳结构特点的正确叙述是()A.大陆地壳厚度大于大洋地壳厚度B.地壳下层为硅铝层,上层为硅镁层C.硅铝层在大陆、大洋地壳中普遍存在D.硅镁层仅在大陆地壳中存在14.(2021湖南长郡中学高一期中)读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示意图,回

5、答下列问题。(1)图中A、B表示地震波,其中A表示波,B表示波,其判断依据是。(2)图中CH分别表示地球内部构造,D表示面,其判断依据是。(3)岩浆的发源地在,其位置位于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填字母)层上部,物质状态为态。题组三地球的外部圈层(2021河北唐山遵化高一期中)读下图,完成下面三题。15.有关a、b、c、d的叙述,正确的是()A.a、b属于内部圈层B.b圈层连续且规则C.c、d属于外部圈层D.d圈层最活跃16.a、b、c、d四个圈层中转化和循环运动最明显的是()A.dB.bC.aD.c17.岩石圈的下界在()A.莫霍面B.古登堡面C.下地幔上界D.软流层上界读第五套人民币20元的背面

6、图,回答下面两题。18.图中体现出的地球圈层个数为()A.1个B.2个C.3个D.4个19.地理环境中的生物圈是()A.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B.连续而又规则的圈层C.最活跃且不单独占有空间的圈层D.主要成分是氮和氧20.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深度解析(1)在图中标出地壳、大气圈、水圈。(2)地球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圈层是,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是。(3)大气圈包围着地球,它的主要成分是和;水圈中的水处于不间断的之中;生物圈占有圈的底部、圈的全部和圈的上部。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相互,共同构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能力提升练题组一地震波与地球的内部圈层(2021浙

7、江温州十五校联合体高一期中联考)下图为地震波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1.()关于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由岩石组成B.火山喷发物质的源地C.位于水圈和大气圈之间D.以固体为主的外部圈层2.()岩石圈位于图中所示()A.的全部B.的顶部C.的全部和的顶部D.和的全部(2021湖南雅礼中学高一月考)下图为青岛拉萨地形起伏与相应地壳厚度变化对比剖面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3.()图中甲为()A.地表B.软流层C.莫霍面D.古登堡面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距离海洋越远,地壳厚度越薄B.地形起伏与地壳厚度变化基本呈正相关C.地壳厚度与距大陆中心远近成正比D.山地的地壳

8、一般比平原的地壳薄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莫霍面等深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5.()图中M的数值应是()A.40B.42C.44D.466.()由图可知,下列关于地球内部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壳的厚度不同,陆地较厚B.地幔是由固态物质组成的C.地核是厚度最大的内部圈层D.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7.读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甲、乙是地球内部的两个不连续面,其中甲是,乙是。(2)()当A地发生地震时,B、C、D、E、F五个观测点都测到了A地发出的地震波,对B、E两观测点的纵波波速进行比较,波速较快的是观测点,形成B、E两观测点波速差异的原因是什么?(3)

9、()请在图中用斜线画出接收不到横波的区域。题组二地球内、外部圈层的综合考查下图为小明同学绘制的地球圈层示意图(图中有一处标注错误)。据此完成下面三题。8.()小明绘制的地球圈层中,标注错误之处为()A.地壳B.软流层C.外核D.生物圈9.()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正确的是()A.包括全部的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B.是指生活在地球上所有的生物C.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D.生物中的生态系统各自独立、互不相干10.()与地球磁场的形成密切相关的地球圈层是()A.地壳B.地幔C.内核D.外核(2021湖南长郡中学高一期中)2019年6月17日,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6千米。下图

10、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11.()此次地震的震源最可能位于()A.圈层B.圈层C.莫霍面以下D.古登堡面以下12.()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据此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A.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的差异B.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C.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D.建筑物的抗震系数13.()关于图中各圈层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A.圈层最活跃B.圈层空间分布不连续C.圈层包括岩石圈D.圈层为液态或熔融状态物质(2020北京丰台高一上期中)下图为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三题。14

11、.()图中代表的地球圈层依次是()A.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B.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D.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水圈15.()圈层的特点是()A.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组成B.连续不规则圈层C.由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组成D.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16.()四圈层中不断转化和循环运动最明显的是()A.B.C.D.(2020河北邢台高一上期中)崂山巨峰,俗称“崂顶”,海拔为1 132.7米,是我国海岸线上的最高峰,属岩质硬度最大的花岗岩地质,拔地而起,一山镇海,百川归海。崂山巨峰的山冈风光巍峨壮丽,置身山顶可以看到碧波万顷的黄海,如珠似玉的海岛,层

12、峦竞雄、万峰争秀的山景;盛夏季节经常能领略到“云海奇观”“崂山火球”的宏伟场面;隆冬季节又可以欣赏到“银峰晶挂”的神话般景象;至于在峰顶观日出,那又是一种美不胜收的迷人画面。据此完成下面两题。17.()崂山巨峰的四季景观包含了地球的()A.一个圈层B.两个圈层C.三个圈层D.四个圈层18.()崂山巨峰生物圈(深度解析)地表生物量相对丰富包含黄海鱼类资源渗透在其他圈层中属于物质循环最缓慢的圈层A.B.C.D.第三节综合拔高练五年高考练考点1地球的内部圈层(2019北京文综改编,11,4分)莫霍面深度不一。下图为长江中下游某区域莫霍面的等深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题。1.()据图可推断()A.地地壳

13、厚度最薄B.地地壳厚度较薄C.地地幔深度最浅D.地地下水埋藏深考点2地球的外部圈层(2016江苏单科,22,3分)下图为地球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2.()地球内部圈层与大气圈的关系是(双选)(易错)A.生物圈是大气中的碳进入内部圈层的纽带B.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C.火山活动使地球内部的碳释放到大气圈D.大气圈吸收太阳能使地球内部不断增温P118三年模拟练选择题(2021河北衡水十四中高三一模)下图为“月壳与月幔地震波速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1.()月球地震波与地球地震波相比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都是P波速度始终大于S波B.在月壳或地壳以下都有突然加速

14、的过程C.在月球表面地震波的速度大于地球表面D.在月球表面地震波的速度小于地球表面2.()根据图中所示内容,可以判断出(深度解析)A.月球表面附近发生地震时有一地只能探测到P波,而没有S波B.月球内部结构中一定有“软流层”C.月球内部只能分为两层D.通过图中地震波的变化,我们只能看出一个不连续界面(2021吉林长春一中高三期末)下图示意地震波在地球内部圈层波速变化。据此完成下面两题。3.()图中分别代表(深度解析)A.地壳地幔地核B.地壳、地幔外核内核C.岩石圈地幔地核D.地壳、上地幔下地幔地核4.()关于甲、乙地震波说法,正确的是()A.甲波传播速度慢,为横波B.乙波在X界面消失,为纵波C.

15、甲波在各圈层都能传播,为纵波D.乙波只在圈层传播,为纵波答案全解全析基础过关练1.D地震波的横波传播速度慢于纵波。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纵波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均能传播。2.A震级是按地震时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多少确定的等级标准,也就是说地震震级大小取决于地震发生时释放能量多少。而地震造成的破坏程度用烈度表示,影响烈度的因素有震级大小、震中距远近、震源深浅、地质构造、建筑物抗震级别等。A正确。3.C震级是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震中是地面正对着震源的那一点,烈度是地震对地表和建筑物等破坏强弱的程度,震源是地球内部岩石发生断裂引起震动的地方。C正确。4.BA处为震源,但是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烈度表示地

16、震对地表和建筑物等破坏强弱的程度,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烈度,故错误;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所以D处和E处震级相同;等震线是把烈度相同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D处和E处在同一条等震线上,所以二者的烈度相同,故正确;AB为震源深度,数值越大,烈度越小,故错误;BC为震中距,数值越小,即距离震中越近,破坏程度越大,即烈度越大,故正确。结合选项可知,选B。一般而言,距离震中越近,震源深度越浅,破坏程度即烈度越大。5.D地震发生时,在户外的人要选择远离建筑物的空旷地,故A错误;橱窗有玻璃,玻璃易碎,地震发生时在商场的人最好在墙角处进行躲避,故B错误;地震发生时坐电梯可能会因停电而被困在电梯里,故C错误;地震发

17、生时在高层教室里的人迅速躲到课桌下,可减少伤亡发生,故D正确。6.C读图可知,层为地壳,厚度分布不均匀,陆壳较厚,洋壳较薄,A错误;代表地幔,内部物质组成不均匀,有上地幔和下地幔之分,B错误;代表外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C正确;代表内核,可能由铁和镍组成,D错误。7.A甲处界面为莫霍面,发生深源地震时,地震波向上经过甲处界面,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都减慢,A正确;地震波依次经过圈层,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都加快,但不是连续加快,B错误;横波的传播速度比纵波慢,C错误;经过乙处界面,横波消失,纵波的传播速度减慢,D错误。8.D岩石圈的平均厚度约为100千米,此次地震源深度约为10千米,因此此次地震的

18、震源肯定位于岩石圈,D正确。9.B丙为古登堡面,丁为莫霍面,A、D错误;甲波速度快,为纵波,先到达地面,B正确,D错误。10.B到目前为止,对地球内部的了解主要通过对地震波的研究,B正确。11.A莫霍面以上为地壳,大陆地壳具有双层构造,由硅铝层()和硅镁层()组成,A正确。地壳的结构特点地壳厚度不均与硅铝层的不连续分布是地壳结构的两个主要特点。12.A地壳指的是莫霍面以上的部分,因此A正确。13.A大陆地壳厚度大于大洋地壳厚度,A正确。地壳下层为硅镁层,上层为硅铝层,硅铝层在大洋地壳中非常罕见,硅镁层在大陆、大洋地壳中普遍存在,B、C、D错误。14.答案(1)横纵横波传播速度慢,纵波传播速度快

19、(2)莫霍D处地震波由上到下传播速度明显加快(3)软流层E熔融解析(1)在同一介质中纵波传播速度大于横波,据此可判断A为横波,B为纵波。(2)D处地震波由上到下传播速度明显加快,因此为莫霍面。(3)岩浆发源于地幔(图中E)上部的软流层,物质状态为熔融态。15.Cb圈层为水圈,属于外部圈层,特点是连续,但不规则,A、B错误;c圈层为生物圈、d圈层为大气圈,都属于外部圈层,生物圈是最活跃的圈层,C正确、D错误。16.B水圈中的水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一系列环节和过程,把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有机地联系起来,在四个圈层中转化和循环运动最明显,B正确。17.D岩石圈

20、是指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因此其下界在软流层上界,D正确。18.D图中体现出的地球圈层个数为4个。山峰代表岩石圈,流水代表水圈,植被和人代表生物圈,大气代表大气圈。19.C地理环境中的生物圈是最活跃且不单独占有空间的圈层,C选项正确;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A选项错误;生物圈是不连续且不规则的圈层,B选项错误;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D选项错误。20.答案(1)略。(2)大气圈水圈(3)氮气氧气循环运动大气水岩石联系渗透解析(1)地壳在地面以下、莫霍面以上,大气圈在地表和水面的上面,水圈主要在地表以上。(2)地球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圈层是大气圈,连续但不规则

21、的圈层是水圈。(3)大气圈包围着地球,它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水圈中的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生物圈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地球外部各圈层的特点1.大气圈:随高度增加,大气密度迅速减小。2.水圈:由液、固、气三态组成,连续但不均匀分布。3.生物圈:与岩石圈、大气圈、水圈交叉分布且相互渗透,是最活跃的圈层。能力提升练1.A圈层在莫霍面以上,代表的是地壳,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A正确;火山喷发物质的源地为地幔上部的软流层,B错误;水圈和大气圈之间为生物圈,C错误;地壳属于地球内部圈层,D错

22、误。2.C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即图中的全部和的顶部,C正确。3.C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岩石圈之下,深度在80400千米,是一个基本上呈全球性分布的地内圈层;地壳最下部为莫霍面,地壳平均厚度为17千米,大陆地壳较厚,平均厚度为3941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最厚处可达70千米;大洋地壳较薄,平均厚度为510千米;古登堡面在地球内部深度约2 900千米。对照图可知甲为莫霍面。故C正确。4.B读图可知,地形起伏与地壳厚度变化基本呈正相关,B正确;地壳厚度与距海远近无关,与距大陆中心远近不成正比,A、C错误;山地的地壳一般比平原的地壳厚,D错误。5.C图中M位于四川盆地,地势比

23、周围低,故莫霍面的深度较小。根据等值线“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判读规律,M的数值应是44,故C选项正确。6.A一定要注意题目中的“由图可知”,即可以从图中读取到的信息。图中信息为莫霍面的等深线分布,等深线数值大的地方,说明地壳厚,反之则薄。图中显示在海洋中地壳较薄,在陆地上地壳较厚,故A选项正确。7.答案(1)莫霍面古登堡面(2)E纵波在地幔中的传播速度要快于其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AE之间经过了地幔,AB之间没有经过地幔。(3)如图:解析(1)地球内部有两个明显的界面:一个在地面以下平均3941千米处(指大陆部分),在这个界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加快,这个界面叫莫霍面;另一个在地下2

24、900千米处,在这里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则完全消失,这个界面叫古登堡面。我们以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为界,把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2)纵波在地幔中的传播速度要快于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AE之间经过了地幔,AB之间没有经过地幔,故E观测点的纵波波速快于B观测点。(3)过A点作地核这个小圆的切线,两线之间的地核及小圆以下区域即为接收不到横波的区域。8.B软流层位于上地幔顶部,岩石圈包括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和地壳全部,B项符合题干要求。9.C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是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C项正确。10.D地球外核的

25、物质在高温和高压下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它们相对于地壳“流动”,可能是地球磁场产生的主要原因,D项正确。11.A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3941千米,此次地震发生在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的陆地,震源深度为16千米,由此判断,此次地震的震源最可能位于地壳之中,即莫霍面以上,为图中圈层,A正确、C错误;图中圈层位于古登堡面以下,即2 900千米以下,而此次地震震源深度仅16千米,因此此次地震震源不可能位于圈层,B、D错误。12.A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地震发生后纵波传播速度快,纵波先到达地表时会使得地面物体上下跳

26、动,建筑物一般不会倒塌,此时容易逃生;横波传播速度慢,横波后到达地表时会使得地面物体水平摇晃,建筑物容易倒塌,此时不容易逃生和救援,因此“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的差异,A正确。13.D读图可知,图中圈层位于地面以上空中,有云雨现象,应为大气圈,最活跃的圈层是生物圈,A错误;图中显示,圈层包括海洋,应为水圈,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因此圈层空间分布是连续的,B错误;图中显示,圈层是位于莫霍面以上的地球内部圈层,应为地壳,岩石圈的范围包括上地幔顶部和地壳,C错误;图中显示,圈层位于古登堡面以下,应为外核,地震横波不能穿过外核,因此一般认为外核为液态或熔融状态物质,D正确。

27、14.A图中为供水,故是水圈;为供氧,故是大气圈,是生物圈;承接的降水,故为岩石圈。A项正确。15.B圈层是水圈,由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是连续不规则圈层;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组成的是岩石圈;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组成生物圈;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大气圈。故选B。16.A水圈通过水循环,将四大圈层联系起来,促进物质和能量在四圈层中不断转化和循环运动,故四圈层中不断转化和循环运动最明显的是(水圈),A项正确。17.D结合材料可知,盛夏季节经常能领略到“云海奇观”,涉及大气圈;碧波万顷的黄海,涉及水圈;层峦竞雄、万峰争秀的山景,涉及生物圈;崂山巨峰,俗称“崂顶”,海拔为1 132.7米,属

28、岩质硬度最大的花岗岩地质,涉及岩石圈。因此崂山巨峰的四季景观包含了地球的四个圈层,故D项正确。18.C结合材料可知,崂山巨峰,俗称“崂顶”,海拔为1 132.7米,相对高度较大,因此地表生物量相对丰富,正确;崂山巨峰生物圈不包含黄海鱼类资源,错误;生物圈包含水圈的全部,大气圈的底部和岩石圈的上部,因此生物圈渗透在其他圈层中,正确;物质循环最缓慢的圈层是岩石圈,错误。故选C。生物圈的特殊性1.生物圈是有生命存在的有机圈层,而大气圈、水圈、岩石圈是无机圈层。2.生物圈的范围与其他圈层交错分布,其界线不像其他圈层那样分明。3.生物圈不仅包括了地球上的全部生物,还包括了生物生存的自然环境,是地球上最大

29、的生态系统。第三节综合拔高练五年高考练1.B莫霍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深度越大,地壳越厚。两地数值较大,说明两地地壳厚度较厚,地幔深度较深,故A、C项错误;结合图中莫霍面等深线可确定地数值较小,因此地壳厚度较薄,故B项正确;地地壳相对较薄,地势低,附近有河流,地下水埋藏浅,故D项错误。2.AC植物的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碳转化成有机物,进入生物圈,并进入岩石圈,故A选项正确。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人类活动导致的,故B选项错误。火山活动喷出的大量二氧化碳使地球内部的碳释放到大气圈,故C选项正确。地球内部温度与大气无关,故D选项错误。本题易错选B项。受图中箭头的影响,误认为地球内部能量释放会导致全球气候

30、变暖。而图中表示的是地球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地球的内部能量无关。三年模拟练选择题1.CP波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为5.57千米/秒,S波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为3.24.0千米/秒,由图可知在月球表面地震波的速度小于地球表面,C说法错误,符合题干要求。2.D由图可知,在月壳中传播时,地震波波速首先不断增大,在深度50100千米处地震波速度突然不再增加,说明此处存在一个不连续界面,D正确;月球表面为岩石,发生地震时可探测到P波和S波,A错误;无法确定月球内部结构中有没有“软流层”,B错误;从材料中无法判断月球内部分层,C错误。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所以地震波在月球内部的传播可类似于其在地球中的传播来

31、判断分析。只要地震波传播速度发生明显改变,就代表传播介质的性质发生了改变。3.B读图可知,横坐标表示深度,越往右越深,纵坐标表示速度,越往上速度越快,甲地震波速度比乙地震波速度快,所以,甲为纵波,乙为横波。X界面大约位于地下2 900千米处,纵波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由此可以判断X界面为古登堡面。莫霍面大约在地下33千米处,莫霍面至地面为地壳,莫霍面至古登堡面为地幔,则表示地壳和地幔,古登堡面之下为地核,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则为外核,为内核,故B正确。一般地震波在地球内部圈层波速变化图中纵坐标代表深度,而此题的图中横坐标代表深度,若感觉读图不便,可以把试卷顺时针旋转90进行判读。4.C甲波传播速度快,为纵波,A错误;X界面大约位于地下2 900千米处,为古登堡面,在古登堡面,乙波完全消失,故乙波为横波,B错误;甲波在各圈层都能传播,为纵波,C正确;乙波只在圈层传播,为横波,D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