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天津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三次统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19239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2.7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三次统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天津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三次统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天津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三次统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天津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三次统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天津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三次统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天津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三次统练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天津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三次统练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天津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三次统练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天津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三次统练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天津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三次统练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天津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三次统练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天津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三次统练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天津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三次统练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天津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三次统练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天津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三次统练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天津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三次统练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天津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三次统练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天津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三次统练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天津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三次统练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天津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三次统练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天津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三次统练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3页
天津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三次统练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3页
天津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三次统练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天津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三次统练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1. 读“太阳黑子与温带乔木年轮相关性曲线图”,完成问题。图中年轮宽度与太阳黑子相对数之间的关系是( )A. 正相关B. 负相关C. 成反比D. 没有相关性【答案】A【解析】【分析】主要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根据图中曲线的变化进行判断二者的关系。【详解】读太阳黑子与温带乔木年轮相关性曲线图,图中年轮宽度与太阳黑子相对数的变化周期相同,变化趋势大致相同,所以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正相关故选A。【点睛】本题难度较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读图

2、确定两者的变化趋势。2019年11月8日下午,日本著名的樱岛火山再次出现剧烈喷发。据鹿儿岛气象部门表示,此次火山灰喷射高度达5500米,是当地自1955年以来的最高纪录。下图为火山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 一般认为,火山爆发时喷出的岩浆来自( )A. a岩层内部B. C岩层内部C. d岩层内部D. e岩层内部3. 火山在喷发“滚滚浓烟”,这对地球外部圈层来说,影响最直接、最明显的是( )A. 水圈B. 生物圈C. 大气圈D. 岩石圈【答案】2. C 3. C【解析】【分析】【2题详解】读图分析,右图中a表示大陆地壳,b表示大洋地壳,f表示莫霍界面,d在80400k

3、m深度内,为软流层,cde都属于地幔;一般认为火山爆发时喷出的岩浆的源地在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故选C。3题详解】火山喷发时产生的“滚滚浓烟”首先进入大气圈,并在大气中扩散,造成大气污染,甚至会改变局部地区大气的受热过程,因此受火山喷发影响最直接、最明显的是大气圈。故选C。【点睛】图解地球的内部圈层两“面”三“层”下图为地球上大气CO2浓度变化曲线示意图(设工业革命初期浓度倍数为1)。读图完成下面小题。4. 地质时期,地球CO2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A. 海陆变迁B. 频繁的火山爆发C. 生物的呼吸作用D. 植物的出现和发展5. 古生代时期出现的森林大部分是A. 海生藻B. 裸子植物C. 被

4、子植物D. 蕨类植物【答案】4. D 5. D【解析】【4题详解】读图可知,地质时期地球上二氧化碳浓度下降,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植物的出现和发展,因为植物的光合作用会消耗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从而导致地球上二氧化碳浓度下降,D正确。海陆变迁对地球二氧化碳浓度影响不大,A错误。频繁的火山爆发,以及生物的呼吸作用都会使得地球上二氧化碳浓度上升,B、C错误。故选D。【5题详解】晚古生代,蕨类植物繁盛,形成了茂密的森林,D正确。故选D。【点睛】1、海生藻出现于前寒武纪。2、晚古生代,裸子植物开始出现。3、被子植物在新生代高度繁盛。6. 三叶虫、恐龙、大型哺乳动物分别为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代表性动

5、物,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断层最可能发生于下列哪个地质时期( ) A. 古生代前期B. 古生代后期中生代前期C. 中生代后期新生代前期D. 新生代后期【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地质构造的发生先后顺序。【详解】图中断层切断了含有恐龙化石的岩层,但未切断还有大型哺乳动物化石的岩层,说明该断层形成于这两个岩层之间,即中生代和新生代之间。故答案选C项。下图示意黄河上游某河段的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三个平坦面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物。读图,完成下面小题。7. 图示河流三个平坦面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 T1、T3、T2B. T3、T2、T1C. T

6、1、T2、T3D. T2、T3、T18. 如果河流平坦面是由河漫滩演变而来的,形成河流T1、T2、T3阶梯状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A. 地壳下降河流下切B. 地壳抬升河流下切C. 地壳下降风力沉积D. 地壳抬升冰川沉积【答案】7. B 8. B【解析】【分析】【7题详解】河流下切侵蚀,使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称为阶地。阶地按上下层次分级,级数自下而上按顺序确定,越向高处年代越老,故图示河流三个平坦面形成的先后顺序是T3、T2、T1,B正确,ACD错误;故选B。【8题详解】如果河流阶地是由河漫滩演变而来的,则河流阶地形成过程,地

7、壳做上升运动,流水侵蚀下切,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以黄河上游某河段的断面示意图为切入点,设置道试题,考查学生利用地理信息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下图为非洲尼日尔泰内雷沙漠平衡石地貌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9. 泰内雷沙漠平衡石地貌形成的原因是( )A. 风力侵蚀B. 河流堆积C. 板块碰撞D. 流水侵蚀10. 这一景观所在地区的环境特点是( )A. 植被茂盛B. 草原广阔C. 湿润多雨D. 干燥少雨【答案】9. A 10. D【解析】【9题详解】由图可知平衡石与蘑菇石一样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故A正确。河流堆积形成平原,三角洲,冲积扇等地貌。故B错误。板块碰撞一般有岩层变

8、形的构造地貌,故C错误。流水侵蚀一般形成沟谷,瀑布等地貌,故D错误。故选A。【10题详解】泰内雷沙漠平衡石地貌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风力作用在干旱地区表现明显。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貌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1. 上图中Q点与P点的相对高度(H)可能是( )A. 40米B. 69米C. 59米D. 60米12. 该地盛行风向为( )A. 东北风B. 东南风C. 西南风D. 西北风【答案】11. C 12. D【解析】【分析】【11题详解】根据相对高度的取值范围公式:(n-1)d H (n+1)d ,可计算出Q点与P点间的相对高度。图中的等高距d是10米,两

9、地间的等高线条数n是5,相对高度(H)应为:40H60。故选C。【12题详解】图示等高线表示的地表形态为沙丘,是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貌,其中迎风坡的坡度较缓,背风坡的坡度较陡,根据指向标可以确定盛行风向是西北风(如下图)。故选D。【点睛】估算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估算方法:一般说来,若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任意两点之间有n条数值不同的等高线,等高距为d米,则这两点的相对高度H可用下面公式求算:(n1)dH(n1)d。例证:如图所示,求A、B两点间的相对高度:A、B两点之间有3条等高线,等高距为100米,利用公式可得A、B两点间的相对高度为200米H乙丙丁。四地中气压最低的为丁处。热力环流中,近地面气

10、温高,气流垂直上升,形成低压;近地面气温低,气流垂直下沉,形成高压,甲处气压高于乙处,因此甲处气温比乙处低;垂直方向,海拔升高、气温降低,则甲处气温高于丁处,乙处气温高于丙处,因此乙处气温最高。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22题详解】高压区等压面向上拱起,低压区等压面向下弯曲,依据图中等压面可判定甲处气压高于乙处。陆地砂石比热容小于海洋,白天陆地升温快,形成低压,海洋为高压,A正确;高空与近地面气压性质相反,甲处气压高于乙,则丁处气压低于丙处,等压面向下弯曲,风从丙吹向丁,A、D错误;甲处位于近地面,形成高压,气流应做下沉运动,C错误。故选A。【点睛】热力环流: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为验证

11、二氧化碳对温室效应的增强作用,用玻璃瓶设计了以下实验(左图)并获取了相关数据(右图)。完成下面小题。23. 二氧化碳之所以对温室效应有增强作用,其主要是因为它( )A. 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使大气增温B. 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使大地增温C. 破坏臭氧层,增加到达地面的紫外线D. 通过化学反应向大气释放热能24. 实验小组认为两组实测数据的差距与预估相比不够显著,下列改进措施合理的是( )A. 将瓶子悬空放置B. 将内瓶底涂成黑色C. 将温度传感器放至瓶底D. 将纵坐标间隔扩大【答案】23. A 24. B【解析】【23题详解】二氧化碳对太阳辐射几乎不吸收,但可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使大气增温,A正确,

12、B、D错误;破坏臭氧层的是氯氟烃,而不是二氧化碳,C错误。故选A。【24题详解】将瓶子悬空放置,瓶内空气吸收地面传播辐射的能力减弱,二氧化碳的保温作用减弱,减弱了效果,A错误:将内瓶底涂成黑色增加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从而增加二氧化碳的保温作用,B正确;将温度传感器放至瓶底则测量的不是空气的温度,C错误;将纵坐标间隔扩大不能使实测数据变化,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下图为“我国东部低山丘陵地区的水循环示意图”,该地农民以砍伐速生林木作为主要生活燃料。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25. 示意图反映的该区域

13、水循环的主要类型是( )A. 生物循环B. 海上内循环C. 陆地内循环D. 海陆间循环26. 大量砍伐林木,会导致该地( )A 大气降水增加B. 地下径流增加C. 水土流失加剧D. 蒸发、蒸腾增强【答案】25. D 26. 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水循环环节和类型以及读图分析能力。【25题详解】据图可知,该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是陆地和海洋各自的近地面和上空,因此属于海陆间大循环。故选D。【26题详解】据图可知,大量砍伐林木,会使得蒸腾作用减弱,植被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砍伐林木使得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少,水土流失加剧,气候变得更加干旱,A、B、D均错误,C正确。故选C。【点睛】水循环类型:

14、海陆间循环(大循环)以及陆上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小循环)。水循环环节主要包括: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径流(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下渗等。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淡水湖,经洞里萨河与湄公河相通。每年湄公河向洞里萨湖倒灌与洞里萨湖向湄公河补水均会发生,河湖关系非常复杂。左图示意洞里萨湖周边区域,右图示意磅湛和波雷格丹站水量年内分布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7. 湄公河向洞里萨湖倒灌一般发生在( )A. 35月B. 510月C. 79月D. 10月一次年5月28. 洞里萨湖和湄公河之间倒灌与补水主要取决于( )A. 河湖水位差B. 河床与湖床海拔C. 流域面积D. 洞里萨河落差29. 下列关于海

15、水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风浪、海啸、洋流是海水运动的三种主要形式B. 早晨的海水上涨称为潮,晚上的海水下落称为汐C. 寒暖流交汇的海域,易于形成大的渔场D. 海浪侵蚀作用形成面积广阔的沙滩地貌【答案】27. B 28. A 29. C【解析】【分析】【27题详解】根据右图信息可知,水量正负代表水流方向,磅湛水文站全年水量为正值,代表向湄公河下游流的方向为正。由图可知,波雷格丹站正好处于洞里萨河河段,其水量为正值时,代表其河段向水流向湄公河下游流,即是洞里萨湖补给湄公河;其水量为负值时,代表其河段向洞里萨湖流,即是湄公河补给洞里萨湖,发生湄公河向洞里萨湖倒灌现象。读图可知,大致5-10月

16、波雷格丹站水量为负值,发生湄公河向洞里萨湖倒灌现象,B正确,C错(7-9月虽然也发生湄公河向洞里萨湖倒灌现象,但表述无B选项完整);3-5月以及10月-次年5月,波雷格丹站水量大于0,表明洞里萨湖补给湄公河,AD错。故选B。【28题详解】洞里萨湖和湄公河之间倒灌以及洞里萨湖对湄公河的补给,关键在于河湖的水位差(如:湄公河水位高于洞里萨湖水位,则发生湄公河向洞里萨湖倒灌现象,且水位差越大,该现象越显著),A错;河床与湖床海拔不是主要影响因素,排除B;与流域面积关系不大,C错;湄公河和洞里萨湖之间能存在这种相互补给关系,表明洞里萨河所在区域地势平坦,河流落差小,这是湄公河和洞里萨湖之间能够相互补给

17、的前提条件之一,所以不必考虑洞里萨河落的落差(因为落差一定小),更应考虑河湖水位差,D错。故选A。【29题详解】波浪、潮汐、洋流是海水运动的三种主要形式,A错;白天海水的涨落称为潮,夜晚海水的涨落称为汐,B错;寒暖流交汇的海域,海水扰动大,底层营养盐类易上泛,浮游生物和藻类丰富,易于形成大的渔场,C正确;沙滩地貌受海浪堆积作用形成,D错。故选C。【点睛】本题组难度较大,解题的关键在于图文材料信息的获取与解读,尤其是加强对右图中注释信息的理解,认识到水量正负与流向的关系,根据水文站的位置,进一步明确湖泊与河流之间的补给关系。读某地成土母质分布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30. 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成

18、土母质决定了( )A. 岩石的风化产物洪积物B. 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C. 土壤的质地D. 腐殖质的含量31. 甲、乙、丙、丁中土壤发育程度最差的是( )A. 甲B. 乙C. 丙D. 丁【答案】30. B 31. D【解析】【分析】【30题详解】成土母质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影响成土过程的速度,性质和方向;母质影响土壤的物理性质;不同母质上形成的土壤,其养分,质地情况有所不同;母质影响土壤的矿物组成和机械组成。B正确,ACD错误。故选B。【31题详解】受地形影响,甲、乙两地地势较高,有一定坡度,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度较快,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丙地地势较平坦,洪积物在稳定的生物、气候条

19、件下易发育成深厚的土壤;丁地为基岩,缺少成土母质,土壤发育程度最差。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土壤的形成过程。解题以了解土壤的成土母质为前提,结合其他影响因素判断土壤的发育程度。下图为天山林区季节性冻融期间不同群落类型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动态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2. 关于图中土壤“微生物量氮”变化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土壤冻结期间,林地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下降最快土壤融化期间,林地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增长最快整个图示期间,草地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均低于灌丛整个图示期间,各群落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均先降后升A. B. C. D. 33. 土壤深冻期,各群落中林地土壤“微

20、生物量氮”含量最低的原因是( )A. 林冠截留雨水,土壤水分条件差B. 林冠遮挡作用,土壤光照条件差C. 有机质含量低,土壤养分条件差D. 地表积雪厚度小,土壤热量条件差【答案】32. B 33. D【解析】【分析】【32题详解】读图分析,土壤冻结期间,林地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下降最快,正确;土壤融化期间,草地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增长最快,错误;生长季草地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高于灌丛,错误;整个图示期间,各群落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均先降后升,变化趋势一致,正确。故选B。【33题详解】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是指单位体积土壤中活的和死的生物体(不含活体植物根系)内氮的总和。读图分析,不同群落类

21、型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随土壤的冻结程度而变化,而土壤的冻结程度受土壤温度的影响,由此可推断土壤深冻期各群落中林地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最低是因此此时土壤温度最低,此时土壤温度低的最可能原因是地表积雪厚度小,土壤热量条件差,D正确;其他选项均与土壤温度低无关,ABC错误。故选D。【点睛】解答本题关键正确读取图中的信息,理解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变化与土壤温度的关系。我国天然白桦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北京喇叭沟门有一片天然白桦林。下图示意喇叭沟门在北京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4. 北京的地带性植被属于( )A. 常绿阔叶林B. 针阔叶混交林C. 落叶阔叶林D. 针叶林35. 喇叭沟门有天然白

22、桦林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 纬度位置B. 海陆位置C. 大气环流D. 地形【答案】34. C 35. D【解析】【分析】【34题详解】北京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形成的地带性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故选C。【35题详解】由材料可知我国天然白桦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而喇叭沟门却有天然白桦林分布,具有非地带性现象;图示喇叭沟门附近海拔较高,受地形影响,气温和降水发生变化而形成了非地带性植被天然白桦林。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需要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难度不大。二、综合题36. 读“大气热力环流示意图”(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23、(1)自然界中,大气热力环流的能量主要来源于_,引起大气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是_,大气热力环流实现了地区间的_交换和_迁移。(2)图中四地中,气温最高是_,气压最低的是_。(3)若图示为夏季白天海陆间热力环流,a、b、c、d大气运动中,海洋水汽输送到陆地的是_,成云致雨的是_。(4)若图示为城市与郊区间热力环流,地中,_代表城市,图示说明_(城市、乡村)更容易形成降水。【答案】 (1). 太阳辐射 (2). 冷热不均 (3). 热量 (4). 物质 (5). (6). (7). b (8). c (9). (10). 城市【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大气环流形成的原理及应用,考查知识的迁移和应用,难

24、度较小。【详解】(1)自然界中,大气热力环流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引起大气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大气热力环流实现了地区间的热量交换和物质迁移。(2)从图可知,地气流上升,是因为地面气温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地气流遇冷下沉,故气温高于,地面气温高于高空,故最高气温为地。根据地面气压高于高空的原理可知,高空气流由流向,故,因此气压最低的为。(3)夏季白天陆地气温高于海洋,陆地近地面形成低压,海洋形成高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海洋水汽输送到陆地为图中的b,c气温上升,气温下降,成云致雨的是c。(4)若图示为城市与郊区间热力环流,风从吹向,故为郊区,为城市。城市气流以上升为主,城市形成降

25、水多于郊区。【点睛】37. 读南美洲周边海区表层海水等温线图,回答问题。海水是海洋中各种现象、运动和过程存在的介质,海洋中很多现象和过程与海水温度等因素的变化密切相关。(1)甲地位于_(南、北)半球。(2)南美洲东侧海域表层海水等温线凸向_(填“高”或“低”)纬,原因是受沿岸_流影响。(3)等温线M1和M4相比,温度数值较高的是_;、两海域中,表层水温度较低的是_。【答案】 (1). 南 (2). 高 (3). 巴西暖流 (4). M1 (5).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海水温度的影响因素、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内容较为基础,结合图示信息,调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作答即可。【详解】(1)甲地位于赤道以南,属于南半球。(2)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南美洲东侧海域受巴西暖流的影响,暖流流经海域的水温较同纬度其他海域的水温高,表层海水等温线凸向高纬。(3)M1纬度较M4更低,所以M1的温度数值较高;、两海域纬度相当,但海域受秘鲁寒流(上升补偿流)的影响,表层水温较低,两海域受巴西暖流的影响,表层水温较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