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2高三全国统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教学案:第8章 第2讲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19224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高三全国统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教学案:第8章 第2讲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2高三全国统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教学案:第8章 第2讲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2高三全国统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教学案:第8章 第2讲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2高三全国统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教学案:第8章 第2讲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2高三全国统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教学案:第8章 第2讲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22高三全国统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教学案:第8章 第2讲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22高三全国统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教学案:第8章 第2讲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2讲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考纲考情核心素养思维导图考纲展示1.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3.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考情分析结合环境问题案例和循环经济示意图,来考查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1.综合思维:通过对人地关系思想演变过程的分析,说明这种演变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变化的。2.地理实践力:通过观看严重污染企业治理前后的照片或实景,理解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的必由之路。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73页考点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原则1人地关系的历史演进人类文明发展阶段生产力发展状况人地关系特点史前文明阶段以渔猎和采集为生

2、,生产力水平极低依赖自然环境农业文明阶段人口增多,劳动工具不断发明,学会了耕作与灌溉技术人类在自然界中的地位提高,对自然的依附性减弱,对抗性增强,出现了一系列生态问题工业文明阶段科技水平迅速提高,人口数量急剧膨胀,经济实力空前提高,各种机器、设备竞相发展人类以自我为中心,以牺牲自然为代价,引发了深重的环境灾难。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2.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1)背景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震惊世界的公害事件接连不断。工业发达国家的环境污染直接威胁人们的生命和安全,并影响了经济的顺利发展。(2)提出: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明确指出解决环境问题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3、。3可持续发展的含义(1)定义:既要满足当代人发展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2)主要内容人类要发展,尤其是穷人要发展。发展要有限度,要协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不能危及后代人的发展,即代际公平。强调全球范围内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之间的公平,即代内公平。(3)内涵: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的、社会的、生态的可持续发展。4可持续发展的原则(1)公平性原则(2)持续性原则(3)共同性原则1.在气候变化谈判中“共同的但有区别的责任”是一个高频词。你明白其含义吗?(综合思维)提示:共同的责任是指每个国家都要承担起应对气候变化的责任,这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发达国家要对历史排放和当前的

4、高人均排放负责,并给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支持,体现了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原则内容要求举例公平性原则代内公平、代际公平、责任公平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各国有权根据需要开发本国资源,并保证不对其他国家的环境造成危害;人类需要和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美国拒绝签订京都议定书,减少碳排放;污染转移等持续性原则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人类应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持环境的关系过度捕捞;过度抽取地下水;实施“休渔制度”共同性原则全球采取共同行动,建立良好的国际秩序和合作关系解决全球性环境

5、问题,必须进行国际合作;对于全球共有资源,需要在尊重各国主权和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一个地球,一个家园”考法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基本原则1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树木则越稀越矮。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繁衍着狼的族类,也居住了一户猎狼的人家(引自贾平凹太白山记。太白山为秦岭主峰,海拔3 767米)。如果过度猎狼,将会()造成山区生物多样性减少增加山区的环境承载力导致不良消费观念的形成破坏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ABC D解析:如果过度猎狼,会导致狼的数量急剧减少,导致该区域生态系统失衡,最终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并影响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正确

6、;过度猎狼,会导致狼的食物,比如山羊等食草动物数量的增多,而食草动物增多会破坏山区的草场,导致山区生态环境的破坏,继而山区的环境承载力下降,错误;过度猎狼和不良消费观念的形成没有直接的关系,错误;过度猎狼违反了人与动物之间的公平性,正确。答案:D可持续城市是指经济增长、社会公平、具有更高的生活质量和更好环境的城市。下图为我国某可持续城市的发展指数示意图。读图,回答23题。2我国努力采取措施降低单位工业产值烟尘排放量,为缓解全球气候变化做出了巨大贡献。这符合可持续发展的()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D有序性原则3图示可持续城市发展指数中,能体现出的做法是()A提高能源利用率B降低碳排放

7、量C提高城市绿化率D减少污染物排放解析:第2题,缓解全球气候变化需要各国的共同努力,该做法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第3题,图示体现了生活废弃物的合理处理、减少污染物排放,但不能看出城市绿化率、能源利用率、碳排放量的变化。答案:2.C3.D考点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1)转变观念:发展观、资源观、环境观、伦理道德观和消费观。(2)调整行为:政府行为调整、市场行为调整、公众行为调整。(3)加强国际合作:实现传统模式向可持续发展模式的转变,建立真正的全球伙伴关系。2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有哪些?提示:(1)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2)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循环

8、经济。(3)适度消费。1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循环经济2传统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区别项目传统经济循环经济资源利用方式粗放利用资源输入减量化,集约利用资源利用一次性利用,利用率低多次利用,利用率高废弃物处置污染物和废弃物大量排放废弃物再生资源化物质流动物质单向流动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结果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带来环境问题经济和生态效益相结合考法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命题点睛: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实践。本题以江苏省林业发展战略为素材,关注热点,联系实际,考查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2018高考江苏卷)“十二五”期间,江苏省累计造林31.5万公顷。江苏省人工造林主要有以用材为

9、主的杨树林,以防护和绿化功能为主的杂阔林,以果品生产为主的经济林。下表为“十二五期间江苏省造林类型结构表”。据此回答12题。类型面积比重(%)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杨树林25.018.718.515.613.7杂阔林44.748.452.653.655.8经济林20.621.521.922.723.4其他9.711.47.08.17.11.“十二五”期间江苏省林业发展战略的核心目标是(双选)()A推进生态文明建设B提高造林存活率C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D提高林地生产力2“十二五”期间江苏省造林结构的变化可能导致(双选)()A生物多样性增加B森林覆盖率降低C果品供应能力下

10、降D木材供需缺口加大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十二五”期间,江苏省大面积植树造林,其种植品种以用材杨树林、防护和绿化的杂阔林、果品经济林为主,能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故A、C正确。提高造林成活率和提高林地生产力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个过程,不是“十二五”期间江苏省林业发展战略的核心目标,B、D错误。第2题,读图可知,“十二五”期间,杨树林面积比重不断下降,即用材林面积比重减少,可能导致木材供应不足,供需缺口加大,故D正确。以果品生产为主的经济林比重升高,果品供应能力增强,C错误。根据材料,整个江苏省造林面积较大,森林覆盖率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加,故A正确,B

11、错误。答案:1.AC2.AD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该地区曾经是重要的林木采伐区,。下图示意1976年、1987年和2000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1)描述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2)分析导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3)说明协调道路建设与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主要途径。思维流程答案:秦岭森林资源栖息地秦岭(1)20世纪70年代(1976年),栖息地连成一片;到80年代后期(1987年),栖息地面积退缩,碎片化严重;90年代至21世纪初(2000年),栖息地面积有所增加,碎片化趋势减弱,分布范围有向北、向西扩展的趋势。(2)大规模采伐森林(对植被破坏大),导致栖息地缩小;修建道路(国道、省道以及林区采伐道路),导致栖息地碎片化;人类干扰活动大幅减少(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108国道秦岭隧道通车等),植被得到了较快恢复,促进大熊猫栖息地的恢复与扩展。(3)合理规划,道路选线尽量避开野生动物栖息地;在经过野生动物栖息地时,建设野生动物穿越道路的生态廊道;修建道路时尽量减少对周边植被的破坏,修复因道路施工遭破坏的植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