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纲下载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考情上线 以城市化发展的图表资料为背景材料,综合考查城市化的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城 市 化2标志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一、城市化 1概念:人口向 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 的过程。3动力 推力:使得人群离开 的因素拉力:吸引人群来到 的因素 城镇城镇乡村城市4意义(1)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够带动 。(2)不仅给人们带来了 的变化,还带来了生产方 式、生活方式、等的巨大变化,它是一个地区 的必然结果,是 的表现。区域经济发展聚落形态价值观念社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二、世界城市化进程 1特
2、点:其变化曲线为一条稍被拉平的 曲线。“S”形2表现发达国家:大都进入城市化阶段发展中国家:大部分处于阶段和阶段后期成熟初期中期加速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影响自然地 理环境要素减少水质、水量和发生变化废渣影响城市出现城市“”现象,密集的建筑群影响 了日照、和风向生物多样性地下水运动土地质量热岛风速3生态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策略(1)发展低污染的 和 ,减少城市污染。(2)使城市景观尽可能与 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 性循环。节能建筑绿色交通自然景观1应用“推拉理论”说明城市化和逆城市化引起的人口 迁移 2城市化进程的时间差异 从世界各国的城市化进程来看,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表示为一条稍被拉
3、平的“S”形曲线。如下所示。3城市化进程的地区差异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城市化 起步 早(自产业革命开始)晚(自“二战”结束后开始)目前 水平 高,城市人口比重在70%以上 较低,城市人口比重不足40%发展 趋势 城市化速度大大放慢,甚至停滞;一些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向郊区移动,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城市化速度超过发达国家;少数大城市迅速膨胀 合理性 农业现代化使大批农业劳动力向城市移动,相对合理 城市化速度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出现许多社会问题 1(2009广东高考)下图为某区域城市化战略设想图。读图 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1)(2)题。(1)关于该区域城乡人口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202
4、02030年乡村人口都转移到了郊区 B2040年郊区人口超过乡村人口 C2050年乡村人口只占30%D2050年中心城区人口数量与2000年相等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2040年郊区人口所占比例超过乡村人口所占比例,所以郊区人口超过乡村人口,2050年中心城区人口所占比例与2000年差不多,但城市人口随时间发生了变化,所以2050年中心城区人口数量与2000年不相等。答案:B(2)关于该区域城市化水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2010年约为50%B2020年以后趋于降低 C2030年超过80%D2040年以后保持稳定 解析:城市化水平的高低可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衡量,从图中可以看出,201
5、0年中心城区人口占44%左右,郊区人口占10%左右,城市人口占54%左右。答案:A 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城市化过程表现为人口的转变、空间地域利用方式的转变、产业构成的转变,在转变过程中和转变完成后,对地理环境带来深刻影响,具体可从三方面分析:(1)景观变化的影响 不利影响 有利影响:合理的城市化可以使城市景观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形成最佳人居环境。(2)产业结构转变带来的影响 (3)城市化也会改变人们的地域联系方式和频率,以及文化和观念。2城市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1)问题及表现形式 城市化过程中 产生的问题 表现形式 环境质量下降 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垃圾污染;光污染;辐射污染
6、 城市交通问题 交通堵塞,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交通事故频繁;公共交通发展缓慢;停车场紧张 城市化过程中 产生的问题 表现形式 城市住宅问题 居住环境差;住宅质量低劣,设备缺少,住房破损;房价昂贵,空房率上升;出现贫民窟、棚户区 城市社会问题 就业困难,失业现象严重;贫困问题,特别是失业者、技术过时者和缺乏充分教育的群体增加;老年人问题(人口老龄化);内城经济衰退(2)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 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制;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建设卫星城。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对城市进行功能分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
7、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2读漫画,回答(1)(2)题。“你是从城里来的吗?”(1)漫画所反映的是 ()A城市建筑物密集,绿地面积小 B城市污染严重,环境质量下降 C热岛效应显著,城区温度较高 D城市土地面积小,用地紧张 解析:漫画中右边的鸟儿身上乌黑,由此推断漫画反映的是城市中的环境污染。答案:B(2)解决漫画所反映问题的合理措施是 ()A建设新城区,扩大城市规模 B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削弱城市热岛效应 C研制新型制冷设备,减少氟氯烃化合物排放 D建设卫星城,分散城区的人口与工业 解析:通过建设卫星城,可以分散城区的人口与工业,从而减轻城市的环境污染。答案:D 例
8、1(2010江苏高考)下图为三个城市圈20世纪不同年代人口增长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下列选项最符合“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 率”人口自然增长特点的是 ()A乙城市圈70年代 B乙城市圈80年代 C甲城市圈90年代 D丙城市圈90年代(2)人口迁移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城市化过程。下列推断 正确的是 ()A乙城市圈60年代城市化速度快、水平高 B乙城市圈90年代城市化速度慢、水平低 C丙城市圈90年代城市化速度快、水平高 D90年代,与丙城市圈相比,甲城市圈城市化速度快、水平较低 解析 第(1)题,据图比较可知A、B、C、D四项中乙城市圈70年代自然增长率最高。第(2)题
9、,乙城市圈60年代自然增长率较高应为发展中国家。其城市化速度快、水平低。乙城市圈90年代自然增长率低,城市化水平比较高。丙城市圈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应该位于发达国家或地区,其城市化速度慢,城市化水平较高。甲城市圈城市化速度较快,与丙城市圈相比,90年代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应为发展中国家,其城市化水平较发达国家低。答案(1)A(2)D 例2(2010北京高考)下图为中国某平原城市地区7月地表平均温度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1)该城区地表温度的 ()A高低变化与地表起伏呈正相关 B高值区变化是气候变暖的结果 C低值区是河流或绿地影响的结果 D差异可导致地面风从城区吹向郊区(2)据图可以推
10、断,从1982年到2004年该城区 ()A建筑物占地面积增加 B南北部道路密度差异加大 C商业区向城区中心集中 D空间形态没有发生变化 解析 第(1)题,该城区位于平原区,因此7月份太阳辐射强,地表性质影响太阳辐射的吸收,气温高低变化受地表起伏影响较小,裸地和硬化地热容量较小,因此地表温度较高,而绿地、水面、林地等热容量较大,因此地表温度相对较低,城市和农村相比,硬化地比率大于农村,因此地表温度城市高于农村;城市由于热岛效应成为低压区,地面空气 由郊区流向城市,气候变暖是大气温度升高,对地表温度影响较弱。第(2)题,从1982年到2004年高温区域数目增多,同时一些原来小、弱的高温区变得大、强
11、,因此可以分析出该城市区域内建筑物占地面积增加。答案(1)C(2)A 材料1:下图为中国超大城市群和城镇密集区分布图。材料2:(1)我国城市分布特点。(2)城市化进程及其对三大产业的影响。(3)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1)简述我国城市的分布特点。(2)改革开放前后沿海地区三大产业中一直有明显优势的是_,其主要原因是沿海地区 ()(多选)A自然条件优越 B市场广阔,交通便利 C科技发达,有利于工业发展 D乡镇企业发展很快,带动了第二产业的发展 E矿产资源丰富 F承接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转移 G分布多个工业基地,工业基础雄厚(3)比较沿海地区农业劳动力就业比重和农业产值比重下降速度,并
12、分析这种状况会引发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4)简述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地理意义。解析:第(1)题,图中的城市分布不均匀,东部较多,西部地区较少,而且出现了城市群、城市带。第(2)题,从图甲中可以看出第二产业一直占优势,自然条件优越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不是很大;沿海地区和内地相比矿产资源不是很丰富。第(3)题,直接从图乙中得出结论。第(4)题,城乡一体化的地理意义需要从对城市和农村两个方面的影响回答,其最终目的是缩小城乡差距。答案:(1)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沿海、沿江平原地区人口较密集,出现了城市群、城市带。(2)第二产业 BCDFG(3)从总体上说沿海地区农业劳动力就业比重下降速度小于
13、农业产值比重下降速度。这种状况会使劳动力剩余。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乡镇企业等是解决剩余劳动力问题的主要措施。(4)有利于缓解城市压力,壮大城市经济实力;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的城市化进程;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一、选择题 (2011苏锡常镇调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把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大国内需求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抓手,为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开拓新空间。据此回答13题。1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 ()A城市的人口数量 B城市的数量 C城市的用地规模 D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 解析:城市化的标志有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城市用地面积扩大等
14、,其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标志。答案:D 2下列有关“城中村”(城市郊区出现的已经转变为以从事 工商业为主的村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环境较好 B是本地人口的主要居住区 C民风淳朴,治安状况较好 D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 解析:“城中村”的出现,说明这些地区从产业上已经转变为以第二、三产业为主,但从基础设施、居住环境上看,仍像农村,这说明该地的基础设施不完善、土地资源利用效率较低。答案:D 3区域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A温室气体排放多,“热岛”现象加剧 B改变局部大气环流,使降水减少 C城市建筑物面积扩大,增加了生物多样性 D城市建设使地表径
15、流汇集速度减慢 解析:区域城市化必然导致人口和工业、交通排放的废热及温室气体增多,从而使该地的气温明显高于周围地区,“热岛”现象加剧。答案:A 4(2011临沂模拟)在我国,黑、吉、内蒙古、晋、豫、皖、鄂、湘、赣9省区被称为中部经济地带,以东是东部经济地带,以西为西部经济地带。由下图分析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中部各省中,只有湖北的城市人口比重在40%以上 B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部地带新增的特大城市数目超 过东部 C我国西南地区的城市人口比重均在20%以下 D总的说来,经济发达的省份城市人口比重较高 解析:我国中部各省中,黑、吉、内蒙古及鄂城市人口比重在40%以上;20世纪80年
16、代后;中部地带新增特大城市数目少于东部;西南地区如云南等城市人口占比重大于20%。答案:D 下图为我国某中学地理研究性活动小组根据收集的数据资料绘制的当地城市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气温、降水和地下水水位关系示意图(含预计)。读图,回答56题。5指出某中学地理研究性活动小组绘制上图时出现的一处错 误是 ()A降水总量 B气温柱状图 C地下水水位变化 D降水柱状图 解析:随着总降水量减小和气温的升高,该地的总水量减小,而工农业生产及生活用水量增大,故20002010年地下水水位应呈下降趋势。答案:C 6关于该城市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不正确的是()A加大地下水的开采量 B保护城市湿地生态系统
17、 C合理规划城市排水系统 D增加城市绿地面积 解析:大量开采地下水会导致地面下沉,不可取。答案:A 二、综合题 7读下列世界城市化发展趋势表,完成下列问题。年份 世界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城市人 口(亿)城市化水 平(%)城市人 口(亿)城市化水 水(%)城市人 口(亿)城市化水 平(%)1960 10.32 34.2 5.71 60.5 4.60 22.2 1970 13.71 37.1 6.98 66.6 6.73 25.4 1980 17.04 39.6 7.98 70.2 9.66 29.2 1990 22.34 42.6 8.77 72.5 13.57 33.6 2000 28.5
18、4 46.6 9.50 74.4 19.04 39.3 2010 36.23 51.8 10.11 76.0 26.12 46.22(1)在19世纪的100年间,世界城市化水平仅上升了10个百分点;而20世纪最后40年间,世界城市化水平上升了_个百分点,说明当今世界城市化发展的特点之一是_。(2)从20世纪_年代起,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开始接近并超过发达国家;至2000年,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是发达国家的约_倍,说明当今世界城市化的重心已由_国家转移至_国家。(3)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可得出,到2010年世界总人口约达70亿,其中发达国家的总人口约达13亿,因此控制_国家的人口数量是当务之急。(4)依据表中数据绘制“世界城市化发展趋势图”(要求用折线图分别表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情况)。答案:(1)12.4 城市化进程加快(2)70 2 发达 发展中(3)发展中(4)略。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从表中的数据资料获取有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