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3单元 探索与发现 单元综合测评3(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下册.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18043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2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3单元 探索与发现 单元综合测评3(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下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3单元 探索与发现 单元综合测评3(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下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3单元 探索与发现 单元综合测评3(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下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3单元 探索与发现 单元综合测评3(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下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3单元 探索与发现 单元综合测评3(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下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3单元 探索与发现 单元综合测评3(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下册.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3单元 探索与发现 单元综合测评3(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下册.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3单元 探索与发现 单元综合测评3(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下册.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3单元 探索与发现 单元综合测评3(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下册.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3单元 探索与发现 单元综合测评3(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下册.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3单元 探索与发现 单元综合测评3(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下册.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3单元 探索与发现 单元综合测评3(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下册.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3单元 探索与发现 单元综合测评3(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下册.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3单元 探索与发现 单元综合测评3(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下册.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3单元 探索与发现 单元综合测评3(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下册.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单元综合测评(三)(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阅读理解(5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9分)材料一:眼下中国诗歌所遭遇的最为严重的生存困境,无疑是社会大众整体上对新诗所持的淡漠乃至排斥的态度。但我们不能一概而论以为这是社会大环境变化导致的必然结果。社会大环境的变化是一个原因,更主要的原因是创作主体的变化。诗歌要有发自于内心的真实声音,才能打动人,引起人们的共鸣。面对中国当代诗歌不景气的现实,诗歌的创作不能孤芳自赏、闭门造车。诗歌创作需要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读者。长期以来,诗歌与现实的关联越来越弱化,很多诗人的创作与社会变化、现实生活渐行渐远。重提和倡导诗歌回归现实

2、,并不是要给诗歌设定规矩和限制。任何诗人都不是生活在真空,而一个真正优秀的诗人应该责任和道义在肩,他的写作应该与这个时代紧密相连。现实生活为我们提供了无穷无尽的宝藏,认识现实就是认识自己。不仅要在习以为常、司空见惯中洞悉它的变化,更需要用心去勘探社会形态、人们的观念与精神世界的演进。现实不是空泛而虚假的概念,不是简单的油盐酱醋,而是我们生命与精神向外延展的重要基地。诚然,从文学概念上讲,直接进入现实不太好把握,需要沉淀和发酵。但就诗歌而言,需要及时敏感地介入现实。诗人在个体精神承担的基础上,要研究怎样才能够与社会和时代进行沟通和融入,在现实中找到自己。这种沟通和融入就是对现实的介入,只有真正的

3、介入,才有真正的现实书写。诗人不能在现实面前束手无策,丧失了进入的能力。(摘编自梁平让诗歌回归现实)材料二:新世纪诗歌为什么需要现实关怀和时代精神?首先,现实关怀和时代精神是一个诗人的责任担当和历史使命,更是一个诗人的精神支柱和信仰之源。语言作为一个具有民族特质的书写符号,本身就是记录时代、书写现实的重要载体,也是我们切近时代、观照自身的情感纽带,与民族的历史进程和时代特征密切相关,更因其澄澈优美之特性,承担着发现、记录和引领的使命。古人说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要“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应该也是我们当代诗歌所应当努力的方向。其次,现实关怀和时代精神是优秀作品的应有之义和内

4、在特征,更是一部作品的实践场域和素材源泉。诗歌伟大之处就在于其所体现的复杂深邃的生命体验和深刻永恒的现实关怀,在于体察时代、观照现实,发现和传播时代之精神、高尚之人格与生活之美好。为了保证自己身份和书写的有效性,我们需要紧扣时代脉搏,紧扣当代现实,才能既保证其成立,又保证其有意义。我们如何有意识地培养这样的现实关怀和时代精神?首先,关于新世纪诗歌的写作姿态和文本立场,我认为写诗就是自我的修炼,诗人应当培养关心时代、关切人民的精神品质和责任担当。诗人抒写时代、体察时代,才可能在当代时空中拓展语言空间的充盈性,其作品也才会具有更加深切的现实影响力和生命纵深感。我们应该主动地深入现实、深入人民,真正

5、用脚步去丈量大地,而不是一个人坐在书房勾勒想象。其次,关于新世纪诗歌对于时代关系和现实经验的处理,我认为诗人要对此保持某种“随意而警醒”的“凝视”。这段话的前半句来自张枣:“作为诗人,最理想的状态是,混迹在人群中,内心随意而警醒。”后半句来自朵渔:“一个诗人与他的时代不能过分契合,又不能过分脱节,而是要保持一种凝视关系。”这都告诉我们在处理与时代的关系时,既要深入时代和现代内部,去摸索和体察其内部的细微之处,同时又要能跳出其外,有距离地审视这个时代。只有这样包含着接纳与对抗、切近与疏离的审视,我们才既能保持审慎而清醒的认知,又能完成诗歌写作必要的美学与思想的高度,写出切入这个时代的诗篇。(摘编

6、自童作焉新世纪诗歌写作的现实关怀和时代精神)材料三:新诗的精神重建不是口号,而是呼唤我们诗坛曾有的但已经缺失了的精神内涵。诗歌有了精神有了内涵,才有了新的面貌。在当下困顿的诗坛重提现实主义精神,其目的就是为新诗重建找一条道路,使得新诗重建变为现实。这里所说的现实主义精神不同于现实主义。后者是一种创作方法,起源于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认为文学要忠实地反映现实,强调的是冷静、客观的模仿现实世界,要“按生活本来的面貌反映生活”;而前者更强调一种姿态批判、介入、关怀现实和责任的承担。因此,二者不在一个层面上,后者指的是一种创作方法,前者指向的是创作的精神和态度。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属于叙事文学,而现实主义精

7、神属于一切文学和艺术。无论何种表现方式的文学都离不开现实主义精神,现实主义精神是一种独立的理性批判精神,既不媚雅又不媚俗。现实主义精神不一定必须采用现实主义的表现方式,可以用暗示、反讽、象征等多种表现手法。现实主义精神是超越一切创作方式的,它的具体写作方式可以是现实主义,也可以是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现代主义等等。无论何种表现方式的作品,都必须以现实主义精神为精髓,诗歌也莫能例外。目前诗坛的困境与现实主义精神的缺失有着很大的关系。而中国新诗要二次复兴,走出目前的低谷,必须进行精神重建,而笔者认为现实主义精神就是其精神重建的方向。现实主义精神不是歌功颂德,要做到社会的关怀性与诗歌独立性相结合。“文

8、革”时期的诗歌写作可以称之为“意识形态”写作,诗歌成了时代的传声筒,写作失去了独立性,也就丧失了现实主义精神。(摘编自令狐兆鹏中国新诗重建的方向:现实主义精神)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需要及时介入现实,但作为文学概念的一种,诗歌进入现实需要沉淀,以至于诗歌与现实的关联越来越弱化。B语言承担的使命是发现、记录和引领,诗人运用语言进行创作,创作的内容必须是关于当前的时代和生活的。C材料二从“为什么”的角度进一步阐明材料一的观点,并指出诗人要增强深入现实、关心时代和人民的主动性。D针对材料二的观点,材料三有不同意见,其提出的“现实主义精神”概念与材料二中“现实

9、关怀”的概念本质不同。CA项,“诗歌与现实的关联越来越弱化”,原因不是因为“诗歌进入现实需要沉淀”。根据原文内容“长期以来,诗歌与现实的关联越来越弱化,很多诗人的创作与社会变化、现实生活渐行渐远”可知,诗歌与现实的关联的弱化,是因为很多诗人的创作与社会变化、现实生活渐行渐远。同时根据“诚然,从文学概念上讲,直接进入现实不太好把握,需要沉淀和发酵。但就诗歌而言,需要及时敏感地介入现实”可知,诗歌是需要介入现实生活的,不能以“沉淀和发酵”为借口。B项,“创作的内容必须是关于当前的时代和生活的”错,从原文“既要深入时代和现代内部,去摸索和体察其内部的细微之处,同时又要能跳出其外,有距离地审视这个时代

10、”可知,诗歌创作的内容不一定局限于当前。D项,“有不同意见”不准确,“现实主义精神概念与材料二中现实关怀的概念本质不同”错。根据材料二原文可知,材料二的“现实关怀”指“体察时代、观照现实,发现和传播时代之精神、高尚之人格与生活之美好紧扣时代脉搏,紧扣当代现实”;材料三的“现实主义精神”指“批判、介入、关怀现实和责任的承担是创作的精神和态度”。二者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指在文学创作中要结合现实生活,不能脱离现实生活。2根据上面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优秀的诗人要清楚现实的表面变化和内在演进,并及时介入;没有真正的介入,就没有真正的现实书写。B紧扣时代脉搏和当代现实,才能将复杂深

11、邃的生命体验和深刻永恒的现实关怀表现出来,成就伟大的诗歌。C现实主义精神比现实主义更强调积极介入的姿态,因此当代诗歌创作需要的是现实主义精神而不是现实主义。D我们倡导诗歌回归现实,引导诗人走向当代诗歌的精神重建,但这并不否定诗人主体和诗歌创作的独立性。CC项,“当代诗歌创作需要的是现实主义精神而不是现实主义”错,现实主义的方法也是诗歌创作的手段之一。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A“写什么和怎么写,一个是写作立场和态度问题,一个是写作技术问题。要考虑怎么写,更要考虑写什么。”B“诗歌创作主体和接受主体都通过诗歌使心灵安静,就能够抵抗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增强社会认同

12、,使诗歌具有社会稳定功能。”C“坚守古典诗歌的传统,坚守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传统,坚守革命文学的传统,面对传统的坚守姿态,中国诗坛没有缺席。”D“从现实生活中汲取鲜活且有生命的语言,拒绝粗鄙低俗的诱惑,拒绝官腔套话的侵蚀,更能呈现诗人文化修养的成色。”AA项,答案符合论述中心。B项,谈的是诗歌的功能和作用。与论述中心无关。C项,谈的是坚守传统,并且与材料所说诗歌与现实的关联越来越弱化相矛盾。与论述中心无关。D项,谈的是诗歌语言运用的问题。与论述中心无关。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_答案用两个问题,提出论题,分别统摄两个文段,使论述集中;先论述“为什么”,再论述“怎么办”,递进

13、式结构使论证层次清晰、有力;综合运用了因果论证引证等多种论证方法。5诗歌回归现实能否改变目前诗坛的困境?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_答案(1)观点一:能改变。诗歌回归现实能使诗人融入社会和时代,从而使诗歌内容有生命体验和现实关怀,拓展诗歌语言空间。内容和语言的改变可使诗歌具有影响力,赢得读者。(2)观点二:不一定。诗歌回归现实仅仅使诗歌创作有了重建的方向,但真正介入现实还需要诗人正确处理时代关系和现实经验,兼顾社会的关怀性与诗歌独立性。走出困境不仅需要方向,还需要诗人具有对时代和生活理解与把握的能力。(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19分)材料一:世界各国正在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强

14、制人们保持社交距离,从而减缓新冠病毒的传播速度。保持社交距离的目的是防止人员混集导致病毒传播。自我隔离是保持社交距离的一种特殊形式,其目的更加明确,是防止已感染人群或与患者有过密切接触的人群将病毒传播给他人。在目前的疫情状况下,保持社交距离也许还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最新计算机建模研究报告说,除非有疫苗或特效药问世,或采取激进的隔离措施,否则保持社交距离的措施也许需要维持到2022年。这是因为,假如病毒存在季节性变化,疫情仍有反复的可能。保持社交距离成为抵抗新冠病毒的重要策略,自有其原因。有研究发现,新冠肺炎患者得病早期传染性极强,潜伏期病毒携带者也有传染性。假如一个人感染了新冠病毒,但依然正常

15、进行社交活动,在两个月之内,可能会使近6万人感染。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新冠病毒的无症状感染者也会将病毒传播给他人。这些人也许不知道需要自我隔离,但如果能自觉保持社交距离,也能在无意间阻止病毒的传播。已经有证据显示,与他人保持安全社交距离,可以减缓病毒的传播速度,避免出现病毒传播的多米诺效应。对武汉疫情的研究显示,大规模管控措施的实行让武汉的基本传染数从2.35降到了接近于1。而当基本传染数达到1时,病例数就不会再继续增加。(摘编自叶子疫情期间,保持社交距离究竟有多重要?) 材料二:中国素称礼仪之邦,数千年来形成了一套完备的礼仪。但完备不等于科学,现代社会讲求科学;完备也不等于简便,现代生活方式要

16、求礼仪简便易行,而不能繁琐或不周。握手礼不科学者有四,繁而不周者有三。易传染疾病;多握之后易疲劳;握后常不能及时洗手,给健康带来隐患;明知有传染病却因害怕失礼而不得不握:此四者为不科学。十数人须一一握手颇费时间,数十人不能遍握而于无意中造成亲疏之别,群众场合只能握其代表:此三者为繁而不周。有此四不科学三不周,握手礼作为相见礼应当废除。拱手礼可以全面避免上述“七累”,此为显明之理,不再具论。其实,拱手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礼节。礼记曲礼上:“遭先生于道,趋而进,正立拱手。”论语微子:“子路拱而立。”而握手礼是近代的舶来品,既然存在诸多弊端,不如重行拱手礼。拱手礼的好处至少有五条。其一,避免了上举“七

17、累”,已是于我民族功莫大焉。其二,当前疫情严重,需要全面防治,不但需要有医疗保障,有诸多净化环境的科学措施,还要有改礼惠民的人文措施。废“握”改“拱”,不费一钱一物,可谓“一举手之劳”,而风气所开,顿可“防患于未然”。其三,今后若有甲肝、乙肝或其他接触传染的病毒、细菌,至少不会因每日几十亿人次的相互握手而辗转传播,害我人民。其四,拱手礼作为传统礼节,有很高的文化认同度与广泛的群众基础。其五,拱手礼颇有特点,潇洒自如,仪态端庄而礼意浓切,颇具中华文化的魅力,若能成为“国礼”,则为又一朵自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的“礼花”。(摘编自项纯文倡导以拱手礼代替握手礼)材料三:据媒体报道,4月4日从上海站始发的列

18、车上,有乘客因摘口罩吃饭引起其他乘客不满,引发双方冲突。这提醒我们在继续关注疫情的同时,也要直面常态性的疫情防控可能给社交距离、社会行为规范乃至社会心态带来的微妙变化。高铁毕竟不同于地铁可以完全禁止进食,铁路部门也没有相关禁令,那么,坐高铁进食也就很难用违反相关规定来定性。但从防疫角度来讲,这样的行为引起一些乘客的担忧不无道理。这种模糊的界限,其实更需要具体情境下的个体去把握,不能完全用规定去裁定。如列车员就可以建议乘客错峰进食,并且在进食前与周边乘客进行沟通。这或许增加了高铁进食的复杂性,却有利于减少误会乃至冲突。疫情是对社会的全方位考验,自然也包括行为模式、社交规范等。我们确实需要重新思考

19、“亲密”关系的界定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行为习惯。疫情发生后,使用公筷、公勺的倡议再次出现。对于我们这样一个还未适应分餐制的社会来说,普及公筷、公勺与其说是一种就餐礼仪的改变,不如说是一种社会观念的更新。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疫情的特殊性,讨论疫情下的公共社交规范,可能不完全适用于我们通常所理解的“群己权界”。美国作家桑塔格在疾病的隐喻中就有过这样的论断:大规模的传染性流行病不仅是一个医学事件,而且被当作是一个文学事件,一个道德事件。我们或可将之理解为,传染性疫情也可能引发道德危机。正常的社交距离在疫情时期可能面临挑战,一些看似正常的行为可能被视为是“不道德”的,如高铁进食引发争议。再比如,疫情可能加

20、剧群体心理的“敏感化”,容易催生非理性过激反应甚至是歧视。像个别地方对于疫情重点地区人员予以标签化对待,甚至严重到恐慌的程度,这是非理性的,也不啻为疫情带来的次生灾害,这也是需要我们警惕的。隔离病毒,不隔离爱。这是疫情期间被广泛宣介的理念。但落到现实中,它需要体现在每个人的具体行动中。应该明确的是,保持必要的社交距离,并不等于冷落、冷漠和互相排斥。相反,面对传染性疫情,最需要的是社会各个单元、个体的互相包容、配合与合力应对,任何“以邻为壑”的做法都将放大疫情带来的伤害。(摘编自朱昌俊重视疫情防控带来的社会心态变化)6根据材料,下列有关疫情期间保持社交距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保持

21、社交距离能够有效降低人们感染病毒的几率。B保持社交距离的可行性措施是戴口罩、行拱手礼。C保持社交距离突破了对“亲密”关系的原有界定。D保持社交距离需要人们理性、平和、包容的心态。B“可行性措施是戴口罩、行拱手礼”错。戴口罩、行拱手礼只是可行性措施的一部分。7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二从科学与简便出发,提出保持社交距离的做法,具有现实意义。B材料二的倡议可从侧面印证疫情防控可能带来社交距离变化这一观点。C材料三认为高铁进食事件属于社交行为规范问题,不能依据规定评判。D材料三由时事开篇,并紧扣当下疫情评述,这与文体和写作意图有关。C“高铁进食事件属于社交行为规范

22、问题,不能依据规定评判”错。8下列社会现象中,不能够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核心观点的一项是(3分)()A在行人稀少的大街上摘下口罩吸了两口新鲜空气,结果引来几道异样的目光。B在楼道遇见老家是湖北的邻居,邻居开口说:“今年我们可没回老家过年。”C公交公司要求乘坐公交车必须戴口罩,上车必须先扫健康码,再刷公交卡。D某地商场在入口处张贴警示标语:“体温过高者及疫区返回人员不得入内。”C公交公司为确保乘客健康安全而采取的常态化防疫措施,不能证明材料三观点。9材料二在论证结构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_答案整体采用正反对照式(或:先破后立)的论证结构。先分析握手礼存在的问题,然后分析拱手礼的好处。

23、局部论证采用总分结构。先分后总论述应废除握手礼,先总后分论述应重行拱手礼。102020年发布的歌曲拱手礼,一经传唱便深受欢迎。请阅读下面歌词,综合以上三则材料,分析歌曲受欢迎的原因。(6分)拱手礼(节选)曲波右拳握如日,左掌弯如月,怀抱天下一拱手,春风扑面起。小草挺胸敬,昆仑谦和迎,不卑不亢一作揖,亲近我和你。逢年遇佳节,祝贺庆典礼,相互行个拱手礼,祥和又喜气。无论喜相逢,还是惜别离,高山流水一作揖,情意绵万里。_答案为疫情期间保持社交距离提供了可行方法;顺应疫情期间人们对健康得体礼仪的需求;倡导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有利于形成平和理性的社会心态。(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18分)

24、古巷乾坤周铁钧古巷多狭长略弯曲,也不宽,只要对面支起窗扇不会碰撞。铺地青石经年踩磨,风雨刷砺,鳞泽泛亮。巷子再老些,路面会有两条下凹的浅沟,那是数百年流轮撵出的辙印,蕴满岁月沧桑。如没有临巷门窗,巷墙就很高,垒砌得厚重坚实。但窗多已泛黄龟裂,还隐现着精描细勾的花木山水、楼阁亭榭,半朦半掩地褪向时光深处。砖缝里膏泥都渐松蚀,用指尖去抠,便簌簌落下。裹在陈年旧岁里的古巷,苍健安详,不为外界潮流、时尚所动。霓灯溢彩的街路喧嚣,广场舞乐曲播扬,却侵不进陡耸的青墙,巷内如僻廊静谷,别有乾坤:月亮顺巷口攀上来,清辉盈盈、如烟似帛,巷路枕着朦朦山影,迎候访古探幽的游人来此抖落浮躁,倾纵心绪,滤验风情。我曾独

25、步上海朱家角古镇,走着走着,环顾四周,尽是角脊老屋,步入其间,左转右拐,不见尽头,走得腰酸腿乏,仍出不得“迷魂巷”。忧心忡忡时,眼前突然变得坦阔,巷路径直通向一座气势宏伟的石桥,桥头耸立的岩碑上刻着:“放生桥”。桥对面长街宽邃,招牌林立,店铺千家。坐在街头茶摊要了一壶龙井,向茶摊老板说:此处巷子太“乱”。老板笑道:朱家角称奇之处就是街宽巷窄,路生巷,巷连街,街通路,绵延不尽。当晚,住宿一条古巷深处的小客店,院铺青石鳞泽泛光,幽静淡雅。客店隔壁,有一家小小的“书画斋”,主人是位银髯飘逸的老伯,斋中四壁挂满字画,幅幅笔墨遒劲、大气雄浑。我入室攀谈,畅言良久,问老伯可否求得墨宝?老伯应允,他正拨镇纸

26、,墨毫飞动、中锋运笔,一联:“养浩然正气,极风云壮观”跃然纸上。玩味联意,彰显烟火平民身处狭巷,胸蕴乾坤的高远境界。如今游历扬州,何园古巷入口处导游旗招展,扩音器嘈杂,鼎沸的人群依序入巷,逼仄跟进前行,头悬青天一线,“穿巷风”咄咄刺肤,导游讲述的多是黄宾虹、朱千华等一代名家,曾在园中开启多少思维创意,历经怎样尊卑荣辱、爱恨交织走了许久,依然曲延不绝边走顾视左右,见巷墙嵌刻许多诗词:“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这是唐代杜荀鹤写苏州古巷的,读诗生情,禁不住忆起人水桥互依、河巷舟相偎的吴越故郡苏州。姑苏古巷素淡淳朴,千年初容、俗韵不改,每天熹微,几家巷门开了,踱出来的多是老者

27、,他们既去晨练,也去赶“头汤面”,巷中世代递接的营生是“三虾面”店。面店门窗临巷,店主取活虾搓籽、取脑、剥仁,是为“三虾”。虾壳汤入锅烧开,趁沸下面,煮好捞出浇原汤,面润汁爽,原味本鲜。一碗面条,扬名千年姑苏,煮沸古巷乾坤。古巷不光居住井市平民,也有宦官要臣府邸、文豪墨客栖室。盛唐国都长安城常乐巷,地处东城僻隅,狭巷幽深,却坐落亭榭绿地、莲池短桥的庭院。白居易在此居住10年,写出大量传世诗文,他后来被差往杭州为官,常乐古巷依然人声鼎沸、文玩古董交易火爆,堪比如今北京“琉璃厂”。一条古巷,滋养一个诗人,繁荣了一方文化;一个诗人,知名一条古巷,厚垒了盛唐的文化底蕴,随流逝的风华一起升值。见一户老宅

28、木门虚掩,向内张望,端坐藤椅上的老奶奶示意我进院,她几句讲述,便把时光曳到70多年前:那时,盛泽是称誉天下的绸都,巷里绸缎庄主豪院与渔樵蚕农寒门相邻,有“五步一面馆,十步一茶肆”的喧沸市井,也有织机脆响、梭声交汇的丝绸作坊,更有“十岁外皆能纺织”的巧手如林听着想着,竟觉真的步入人流熙攘、商铺林立的古巷,如历游“清明上河图”十里繁华,心内寂寥瞬间被市俗民风弥补,空旷意境填满匠心独运的沧桑构建。告别了好客的老人,迈出高高的青石门槛,前望古巷,不见尽头,沿平平仄仄的卵石路漫步,任心绪静然流淌,清风掠过耳畔,时空中似乎依旧传来吴根越角的故事,溢满巷路,演绎绵远、精彩的古巷乾坤1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

29、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两段写古巷现状,作者细致描绘了古巷的窗、巷道、巷墙等,寓无穷感慨于其中,为下文奠定了情感基调。B作者说“古巷,苍健安详,不为外界潮流、时尚所动”,不仅仅说的是古巷,更多的是说古巷代表了保守落后的思想。C“古巷不光居住井市平民,也有宦官要臣府邸、文豪墨客栖室”,这点明了古巷的意蕴深厚,受到多种文化的浸润。D一条条简陋的古巷,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我们从中能够感受到古巷传达给现代人的文化韵味。BB项,“古巷代表了保守落后的思想”错误,根据文意,这应该说的是古巷的特点,脱离了外界的喧嚣、浮躁,并不是保守落后。12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30、()A作者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行走在古巷之中,观察到古巷的街道、房屋、旅社、以及人物,表现了对古巷的喜爱之情。B作者将古巷内的苍健安详与古巷外的街路喧嚣、广场舞乐曲相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古巷遭受现代文明侵蚀的苦闷。C文中写“书画斋”老伯挥毫泼墨一事,表现了他高远的情怀,又通过老奶奶的讲述,写出了古巷昔日的喧沸繁华。D作者游历古巷,展开联想和想象,抒发内心真切感受,文章内容充实,结尾意蕴悠悠,令人沉浸在古巷的历史韵味中。BB项,“表达了作者对古巷遭受现代文明侵蚀的苦闷”分析错误,这里的对比表现了古巷不被外界潮流侵蚀的独特之美,表现的是作者对古巷的崇敬,没有表现作者的苦闷。13文中从哪些方面体

31、现了小巷的古韵?请根据文意简要分析作答。(6分)_解析结合“古巷多狭长略弯曲,也不宽砖缝里膏泥都渐松蚀,用指尖去抠,便簌簌落下”分析可知,从小巷的建筑方面写小巷的古韵;结合“住宿一条古巷深处的小客店,院铺青石鳞泽泛光,幽静淡雅胸蕴乾坤的高远境界”“导游讲述的多是黄宾虹、朱千华等一代名家”“边走顾视左右,见巷墙嵌刻许多诗词: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这是唐代杜荀鹤写苏州古巷的”分析可知,从小巷的文化角度来写的;结合“面店门窗临巷,店主取活虾搓籽扬名千年姑苏,煮沸古巷乾坤”分析可知,从小巷中的饮食方面写;结合“古巷不光居住井市平民一条古巷,滋养一个诗人,繁荣了一方文化;一个诗

32、人,知名一条古巷,厚垒了盛唐的文化底蕴,随流逝的风华一起升值”“端坐藤椅上的老奶奶示意我进院更有十岁外皆能纺织的巧手如林”分析,从小巷中古朴的民风民俗方面来写。答案小巷的建筑,如门窗、巷墙、巷道等,蕴满岁月沧桑。小巷的文化,如巷墙嵌刻许多古诗词,与小巷相关的历史故事和古代文人。小巷中的饮食,如小巷世代递接的营生“三虾面”店。小巷中古朴的民风民俗。14近年来,为了吸引游客,全国有很多地方投入巨资重建或新建古镇,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看法。(6分)_解析主要从古镇的特征及价值等方面分析即可。如结合“古巷多狭长略弯曲,也不宽砖缝里膏泥都渐松蚀,用指尖去抠,便簌簌落下”“住宿一条古巷深处的小客店

33、,院铺青石鳞泽泛光,幽静淡雅胸蕴乾坤的高远境界”“导游讲述的多是黄宾虹、朱千华等一代名家”“姑苏古巷素淡淳朴,千年初容、俗韵不改”“一条古巷,滋养一个诗人,繁荣了一方文化;一个诗人,知名一条古巷,厚垒了盛唐的文化底蕴,随流逝的风华一起升值”等分析可知,很多古镇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古镇的建筑、古镇的文化遗迹等值得我们传承与发展。结合文本第六节、十一节内容分析,进一步挖掘古镇原有的文化历史价值,在传承中创新,更好地带动当地旅游事业的发展。答案(示例一)从文中可知,很多古镇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古镇的建筑、古镇的文化遗迹等值得我们传承与发展。重建或新建古镇,可以在保护古镇的同时,进

34、一步挖掘古镇原有的文化历史价值,在传承中创新,更好地带动当地旅游事业的发展。(示例二)从文中可知,很多古镇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古镇的建筑、古镇的文化遗迹等值得我们传承与发展。但是,有些地方在重建或新建古镇时,为了追求经济价值,采取破坏性的手段,完全摈弃了古镇原有的价值,这种行为不可取。二、语言文字运用(2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13分)秋天的下午,几乎家家户户每一堵朝西的墙壁上都落满了蜻蜓,夕阳下它们透明的薄翼和花纹各异的细长尾巴,像一件精心的刺绣。顺着墙根悄悄溜过去,用手一按,就捉住一只。一只被捉走了,其他的照旧静静趴着;好像蜻蜓对此时此刻的阳光迷恋至极,生怕一拍翅

35、,那暖暖的光阴就会飞逝。西边田野上走来一个人,个子高高的,扛着锨,走路一摇一晃。他的脊背上爬满晒太阳的蜻蜓,他并不知觉。他正从一个大斜坡上下来,影子在他前面,长长的。他的影子已经伸进家。妻子在院子里,做好了饭,看见丈夫的影子从敞开的大门伸了进来:先是一个头(a)戴帽子的头,接着是脖子,然后是弯起的一只胳膊和横在肩上的一把锨(b)你爸的影子已经进屋了(c)她喊孩子(d)快打洗脸水,准备吃饭了(e)孩子打好水,将脸盆放在地上,跑到院门口,看见父亲还在远处的田野里走着,一个人一摇一晃的。他的影子像一渠水,悠长地朝家里流淌着。15文中括号处的标点符号,填写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bcdeA,“,”

36、:“”。B,。“”,:“。”C。“,”,“。”D,“”,“”。C 结合上下文“先是一个头”“戴帽子的头”可知,下句是对上句的补充说明,故a处应用破折号;b处,结合语境可知,此处描写丈夫的影子,已经告一个段落,故应该用句号;“你爸的影子已经进屋了”是妻子说的话,故b处还应用左引号;c处话还没说完,说话人处于句中的位置,故c处应用逗号和右引号;d处应用逗号和左引号;e处,话已说完,故应用句号和右引号。16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5分)_解析比喻:利用不同事物之间某些相似之处,借一种事物来说明另外一种事物。作用:对事物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用浅显易见的事物对深奥

37、的道理加以说明。解答时,定位原文语句,找出句子中的本体和喻体进行赏析即可。答案句中把父亲的影子比作“一渠水”,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渠水”的特点是流淌的,向前奔去,汇入前方的河流中,夕阳把父亲的影子拉得长长的,走在回家的路上,两种具有相似性。17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西边田野上走来一个个子高高的、扛着锨、一摇一晃的人,他并不知觉他的脊背上爬满晒太阳的蜻蜓,他从一个大斜坡上下来时前面留下长长的影子。”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更好,为什么?(5分)_解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西边田野上走来一个人,个子高高的,扛着锨,走路一摇一晃。他的脊背上爬满晒太阳的蜻蜓,他并不知觉。他正从一个大

38、斜坡上下来,影子在他前面,长长的”。从内容的表达上看,修饰语独立成句,强调走来的这个人“个子高”的特点,以及“走路一摇一晃”的动作姿态,还有“脊背上爬满晒太阳的蜻蜓”的形象特点;从句式的特点上看,采用短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增强了文章的画面感和感染力。答案将修饰语独立成句,有强调意味,突出了人物的动作姿态、形象特点;采用短句,读起来富有节奏,增强了文章的画面感和感染力,有利于刻画人物,给读者以深刻印象。18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5分)自从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教育部提出了“停课不停学”的主张。“停课不停学”对保障正常教学秩

39、序和维持社会稳定意义重大,但也要防止落实过程中的异化和走偏。有一线教师反应,个别学校超前讲授,以“不停学”之名,行提前教学和假期补课;给仍处于假期中的学生不仅增加额外负担,也让“停课不停学”的内涵被曲解,背离了假期定位和政策初衷。每临大事有静气,教育尤是如此。我们期待,在这个特殊的假期,更多学校、教育机构、家长能保持一份静气与定力,让教育能始终沿着情怀、温度的方向稳健前行。这不仅是学生之需,也是未来之需,国家和民族之需。序号_:_序号_:_序号_:_序号_:_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维持稳定”搭配不当,应改为“维护稳定”。缺少宾语,“补课”后应加上“之实”。语序不当,关联词“不仅”

40、应放在“给仍处于假期中的学生”之前。不合逻辑,学校和教育机构概念有交叉,应删掉“教育机构”或改为“在线教育机构”。答案将“维持”改为“维护”。在“补课”后加上“之实”。将“不仅”移到“给仍处于假期中的学生”前面。删掉“教育机构”或者将其改为“在线教育机构”。19下面是教师网上阅卷的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6分)_答案教师开始网上阅卷时,首先要获取用户名和密码,输入IP地址登录系统,然后进入培训阶段,培训阶段会先获取培训答卷,接着进行培训卷评阅,提交等待审核,审核如果通过,试评转正评,如果没通过,再次获取培训答卷。三、写作(40分)

41、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40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陶行知要是没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有创造能力的个人,社会的向上发展就不可想象。爱因斯坦有个绘画老师说,画牵羊的画面时,画一条绳子就行了,因为羊是盲目从众的,只要牵走一只羊,其他的羊都会跟着走,即便走向屠场,也没有一只羊肯离开。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综合材料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写作指导】作文材料共有三则,共同话题是“创造”。第一则是陶行知的话,意思是创造处处、时时都在,人人都可以创造,强调

42、了创造的普遍性。第二则是爱因斯坦的话,意思是有创造能力的人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第三则是一个绘画老师的话,借羊盲目跟随的特性讽刺没有创造意识、盲目从众的人或现象。三则材料从正反两方面突出创造的必要性。参考立意:创造,与你我同在,与社会同在,与时代同在。创造推动社会发展。不创造,无前途。盲目从众导致失败,创造创新引领发展。 【范文示例】创造成就未来当第一道闪电劈开世界,当第一艘航船征服大海,当第一道脚印出现在崭新的路上,一切都在向未来行进。墨守成规,只会落后。勇于创造、勇于创新,方能成就未来。熟悉的路往往给人一种安全感,但这种被假象遮盖的安全又能持续多久?中国古代由秦一统到唐宋盛再到明清衰,都同

43、样沿用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同样的制度,不同的结局。秦创中央集权制,重在创新,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唐宋革新制度,鼓励创新学习,造就闻名中外的唐宋盛世。明清却一味守旧,大兴文字狱,打压新思想,紧闭国门,最终导致落后挨打。一味沿用旧制度,用起来得心应手,但埋下了缺乏创新的隐患。我们应学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应在巨人的肩膀上学会向上攀爬至更高的境界。懂得创造创新,一个人才能不断登峰,一个国家才能屹立于世界不败之林,一个民族才会永葆生机。贝里斯敢于提出疑问,最终发现了第一种激素,成为著名的生理学家;休伯特布思在观看列车车厢清洁机的操作表演时大胆想象,发明了现在大家常用的吸尘器;爱因斯坦突发奇想后,

44、经过十年的潜心研究,提出了相对论,成为享誉全球的科学家。我们中国正是有了创新,才有了新文化运动这场思想革新运动,中国人民沉睡的双眼才就此猛然睁开;正是有了创新,世界上才有了飞机、高铁等便利的交通工具,坐地日行八万里才不再是人们天马行空的梦;正是有了创新,社会上才会出现科技进步造就的新产业和新产品,世界经济才会在经历多次重大危机后走出困境、实现复苏。正如爱因斯坦所言,要是没有独立创造的人,社会的发展是不可想象的。反而观之,万物不求新则不成。谁如果故步自封,不懂得变革,不懂得创新,就会落后于时代,就会被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淘汰。诺基亚旗下的大部分手机业务被微软收购的时候,其前CEO约玛奥利拉感到困惑

45、:“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但不知为什么,我们输了。”是的,诺基亚可能没有做错什么,但唯独少做了一件事求新求变,时代变了,环境变了,谁的步伐慢了,自然会被抛弃、被遗忘。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成为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强调的一个重要要求。社会在不断更新进化,而我们也正因有不断向前的创新精神才能存活于社会。现在,正处于由计算机而开创的信息时代中,网购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单一的实体店已经逐渐被淘汰,而新型的网络实体一体化的直销店正悄然兴起。由于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重污染高耗能的产业正面临新兴环保的高科技产业的挑战。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你还能选择墨守成规、故步自封吗? 羊因为只会盲目跟随,所以任人宰割。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只有跟上它的步伐,才不会被淹没在茫茫人海,成为别人的垫脚石。 大到国家、社会,小至产业、个人都需要不断创造创新。矢志创新,始觉日改月化,不断长进。矢志创新,方能永葆生机,笑看繁华!【名师点评】文章紧扣创造创新成就未来这个中心展开论述:第一段开门见山,提出论点;主体部分运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论证有力;结尾总结全文,呼应开头。文章整句的运用和名言的引用增加了文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