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2秋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单元测试卷 部编版必修上册.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17927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秋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单元测试卷 部编版必修上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2秋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单元测试卷 部编版必修上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2秋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单元测试卷 部编版必修上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2秋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单元测试卷 部编版必修上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2秋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单元测试卷 部编版必修上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2022秋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单元测试卷 部编版必修上册.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2022秋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单元测试卷 部编版必修上册.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2022秋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单元测试卷 部编版必修上册.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2022秋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单元测试卷 部编版必修上册.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2022秋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单元测试卷 部编版必修上册.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2022秋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单元测试卷 部编版必修上册.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2022秋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单元测试卷 部编版必修上册.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四单元测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一般观念上都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不但老百姓不可能有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自身的社会地位的享受,即便是贵为君主,也不应该一味地贪图享乐。尚书夏书五子之歌:“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把华丽的美与奢侈的生活欲望简单地等同起来,甚至认为追求华丽的美就是一个国家衰败和灭亡的根本原因。国语楚语上:“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若于目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是

2、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这是倡导朴实之美的最基本的经济方面和政治方面的原因,与此同时,传统美学观也就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了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摘编自魏家俊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下的绚丽之美)材料二:在高歌民族复兴的今天,怎样认识中国文化传统,是我们的重大课题。因为体大,自然思纷;为求其真,仁智之见,我们都应该研究。历览前贤著述,可见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特质。和而不同,厚德载物。重视人与自然之间,族群、民族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所谓“天人合一”是经过区分天人、物我之后,重新认定的人与自然的统一,强调的是顺应自然,而不是片面征服自然。在观念上形成

3、了“协和万邦”“天下一家”的文化理想。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善于化解对立,主张仁爱、和为贵。刚健自强,生生不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指人要向天地学习,用“刚毅”的精神,生生不息,奋斗不止。中国人因此创造了世界上独特的文明,并且是世界上唯一未中断的文明。仁义至上,人格独立。我们以仁义为最高价值,崇尚君子人格。肯定“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弘扬至大至刚的正气,强调人人都有内在的价值与不随波逐流的独立意志,守正不阿,气节凛然,甚至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本主义肯定人民是主体;人君之居位,必须得到人民的拥戴;保民、养

4、民是人君的最大职责。整体把握,辩证思维。中国思维有两大特征:一是整体观,二是阴阳观。前者从整体上把握世界或对象的全体及与内在诸因素的联系性、系统性,反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后者重视事物内在矛盾中阴阳等关系的对立与平衡。经世务实,戒奢以俭。我国有现世与实务精神,强调知行合一,经国济民。兼重文事武备,明理致用,反对空谈高调。尊重劳动,倡导勤俭节约,力戒骄奢淫逸,鄙视不劳而获。中国文化精神的这些特质可以成为中国梦的文化底蕴,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文化基础。实际上,中国古代文化可以做创造性的现代转化。例如中国古代的社会理想,或者说中国梦,代表话语应是礼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

5、谓大同。”这是儒家所设想的远古时期“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也可以说是古代中国人的梦想,这就是“天下一家”的社会理想。两千多年来,平民子弟通过宗族祠堂与家庭教育世代传承的精神信念的主流价值仍然是仁爱、孝慈、正直、忠信。百姓接受并影响他人的生活哲学是带有儒家文化密码的忠臣义士的故事和蒙学读物、族谱家训、民谚民谣中廉洁勤俭,与人为善等的观念,如三字经千字文以及“四书”中的一些内容。这些价值通过唱戏的、说书的,通过家人乡亲口耳相传,逐渐在民间扎根。(摘编自郭齐勇中国文化精神的特质)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一般观念认为,不但老百姓不可能有超越

6、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自身的社会地位的享受,即便是君主,也不应该贪图享乐。B刚健自强,生生不息。中国人因此创造了世界上独特的文明,并且是世界上唯一未中断的文明。C“天人合一”是经过区分天人、物我之后的人与自然的统一,强调顺应自然而不是征服自然。D两千多年来,平民子弟通过宗族祠堂与家庭教育世代传承的精神信念的主流价值一直不变,是因为其传播方式是口耳相传。【答案】B【解析】A.材料一中说的是“也不应该一味地贪图享乐”。C.材料二说的是“而不是片面征服自然”。D.强加因果,“口耳相传”只是说明其传播方式,并未说是其主流价值一直不变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传统美学观把

7、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它将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B中国文化强调民为邦本。“民为贵,君为轻”是说老百姓理应地位高贵,君王要轻看自己。C中国思维具有整体观与阴阳观两大特征,其内涵有相同性,都主张内在的联系性、系统性与平衡性。D厚德载物、刚健自强、仁义至上、民为邦本、辩证思维、经世务实等中国文化精神的特质可以成为中国梦的文化底蕴,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文化基础。【答案】D【解析】A.将已然当未然,材料一说的是“纳入了政治风格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选项中却是“将成为”。B.理解错误,材料二对“民为邦本”的解说是“人君之居位,必须得到人民的拥戴;保民

8、、养民是人君的最大职责”,并非说老百姓的地位高贵,君王要轻看自己。C.“其内涵有相同性”错误,结合“中国思维有两大特征:一是整体观,二是阴阳观后者重视事物内在矛盾中阴阳等关系的对立与平衡”分析可知,思维的整体观与阴阳观的内涵不同。3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理论依据诠释材料中传统文化精神特质的一项是(3分)()A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B三国志: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C荀子: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D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答案】B【解析】“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说的是为人处世之道,并非材料中提及的六种文化精

9、神特质之一。4材料二在论证上结构完整,思维严密。请列出结构提纲,并简要概括各部分大意。(4分)_【答案】(1)材料二在结构上采用“总分总”式。(2)第一部分:第1段,明确话题,提出认真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特质的观点。第二部分: 第27段,具体从六个方面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特质的内容。第三部分:第810段,论述传统文化精神特质与中国梦的关系以及传播方式。5在时代发展的今天,我们应如何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6分)_【答案】认真研究,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精神特质的内容。通过故事、蒙学读物、族谱家训、民谚民谣的形式加以固化,运用民间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传播。借助现代化手段,如报纸杂

10、志、网络媒体、演讲集会等形式宣传传统文化。自我践行传统文化。(前面两点必答,答对一点即可)(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戏之骨张中杰他打小是个没见过爹娘的孤儿。村里人可怜他,给他几件旧衣服,时不时给他送碗粥。有红白大事的时候,他就去帮厨,一来解决吃的问题,二来也算是对大家的报答,好多厨师见他机灵透钻,想收他为徒。十二岁时他迷上了戏。七里八乡逢会赶集唱大戏,他一定要去看,眼瞪得溜儿圆,支棱着俩招风耳听得入了迷,连草台班子的戏也一场不落。有时听到入境处,一会儿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一会儿又自顾自地哈哈大笑,手舞足蹈,惊得看戏人都忘词了,回过头看他,拿眼戳他。大家

11、都以为他魔怔了。“当大厨多好,一辈子好吃好喝,起码混个肚儿圆!”班头说。他冲戏台班头说想学唱戏,班头叼个烟袋锅吧嗒吧嗒吸,不正眼瞧他。“人不能光为了吃,我得学戏。唱好了,报父老乡亲对我的恩!”他说得一板一眼,像念道白,尾字音拖起了长腔。说毕,他恭敬地跪拜作揖,比台上的主角还有范儿。班头被他这一腔惊呆,又见他心诚,知道感恩,说得在理,让他跟了班子。他除了为戏班子做饭,剩下的时间就跑龙套。奇怪的是,没见他跟谁学过,却唱念做打样样在行。他一个人能演所有角色,缺啥就能补啥;要是唱全场,谁看谁呆,连台上人都能被瞒过,原来的演员心中直怨他抢人饭碗。生旦净末丑,他学啥像啥,唱啥是啥。扮老生显尽沧桑,扮小生俊

12、逸风流,扮青衣袅娜依人,扮净角叱咤风云。扮文丑出场,插科打诨,台上台下笑声不断;当武丑更见真功夫,连台下力气蛮的大汉也惧他三分。至于扮旦角,花旦、刀马旦、武旦、老旦、彩旦等扮相各展风流。要是唱苦戏,他念及从前孤儿之难,悲悲切切,幽幽怨怨,让台下观众喉咙跟着发堵;又忽然声声苦句句泪高亢起来,观众眼泪便唰唰直流,台下哭声大作。要是唱笑戏,他眉飞色舞,自豪感溢满于胸,声音朗朗从喉间有节奏地往高处走,台下也跟着大笑不止,鼓掌声、叫好声自然是连成一片。好多大班子慕名用重金来挖,私下允以优厚待遇,均被他拒绝。他说:“我从一而终。”一拨拨来人说客悻悻而归。剧团八个大戏箱之外,是他那只大小适中的“百宝箱”,香

13、樟木,磨得黑明光亮,看不清颜色,到哪儿都背身上,寸步不离。打开箱子,有擦脸毛巾、小镜子、胭脂膏,也有针线包、纱布,还有跌打丸。大家戏称之“神秘九号”。他什么人都敢顶。有个村医是戏迷,老死以后送殡。村民们凑钱想让他出台戏,正巧与保长的爹八十大寿时间冲突。班头想给保长的爹演,他断然拒演。“一辈子救过多少人命,又是咱的铁杆票友,我得用戏送他一程。你们不去我一个人去!”他说得斩钉截铁,掷地有声。班主无奈,又联系其他戏班子,给保长好说歹说,才救了场。他不找女人,说戏就是女人,常常私下里扮演自己的女人,咿咿呀呀,呢呢哝哝。他见剩饭抢着吃,每次吃过的碗像舔过似的光,说什么“剩饭姓张,越吃越香”。夏天饭都馊了

14、,他也不舍得倒掉。好在他身体好像铜墙铁壁,从未犯过胃病。后来,他成了班主。再后来,日本兵进了中国。戏班子流离四方,枪炮声起,马上转移。不管转到哪里,看戏的也没几个,一年挣不了几个钱。一天,皇帝的蟒袍被日本兵的三八大盖穿个碗大的洞,人倒是没事,可衣服却置换不起。他打开随身的百宝箱,从里面拿出针线包。一愣眼工夫,蟒袍上的破洞已被缝得严丝合缝。他放下补好的戏装,怔怔地发呆。19路军从抗日前线撤下来。他找到队伍说要义演。台下坐满士兵,有的衣服上还有血痕。他正演铡美案里的包公怒斥陈世美,高潮处,掌声、喝彩声四起。忽地狂风刮过来,头顶搭起的头柱倒下。拉二胡的二大爷和边上昏睡的小孙子来不及反应。但见他边唱边

15、飞身而起,扑向二人,被柱上的灯砸中脑门儿,瞬间血流如注。他硬生生面不改色,唱完最后一句,猛然直挺挺倒地。大家把他翻过身来,“速拿我九号箱来!”血污满面的他,京腔京韵大声念白。“毛巾?”他摆手,“急救包?”他摇头,食指下探示意下翻。翻到箱子最下边,哗哗啦啦,有五角、一块、两块的纸币和硬币,也有闪亮的银圆。“这些一半给19路军,一半送我走”言毕,气绝而去。19路军最终还是收下了钱。几千当兵的向他行军礼告别。风很大。大家把他葬了。一老戏迷,民间雕刻家,在他坟丘的碑上刻上“戏之骨”。字迹风流,劲直有力。(选自小说选刊,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好多厨师想收“他”为

16、徒,“他”没去,及下文没见“他”学戏“他”却样样在行,一人能演所有角色等,交代表现了“他”对戏的痴迷。B“他”非要学戏,不愿当一辈子好吃好喝的厨师,是因为对戏的痴爱和想要报答父老乡亲的恩情,班头最后同意收“他”入班。C“他”放下蟒袍“怔怔地发呆”,“他”有对戏班的活路和一生挚爱的戏的出路的忧虑,还可能有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茫然。D小说叙写了一个孤儿由爱看戏到学戏、演戏,最后演戏时为救人而死的故事,歌颂了以戏剧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答案】D【解析】主题概括失当,“歌颂了以戏剧为代表的传统文化”错。主题应该是“义”,一方面重义轻财,知恩图报;一方面讲民族大义,为抗战出力。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17、,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头说“他”是孤儿,接受村里人接济长大,为写“他”知恩报恩,不怕得罪保长给村医送殡唱戏以及给抗日的19路军义演做铺垫。B“他”看戏入境的表现,惊得看戏人忘了戏词,回头拿眼“戳他”,以为“他”魔怔了,用比喻和夸张手法,反映了“他”对戏的痴迷。C小说中写观众喉咙“发堵”、眼泪“唰唰直流”、“哭声大作”、“大笑不止”、鼓掌声叫好声“连成一片”等,侧面表现了“他”唱戏的艺术魅力。D“我从一而终”“速拿我九号箱来”等语言描写,一定程度上带着戏剧舞台的语言特色,也凸显了人物鲜明的身份和性格特征。【答案】B【解析】没有运用比喻手法。8文中的“他”没有名字,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18、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赏析。(4分)_【答案】表现了主人公出身的卑微,以此反衬“他”的性格和精神,彰显了人物的人格魅力。以“他”称之,使之成为一类人的代表,增强了人物的典型性、代表性,使作品更有普遍意义。使作品显得含蓄蕴藉,在娓娓道来中引起读者的兴趣。(任选两条作答,意思对即可)9老戏迷在“他”坟丘的碑上所刻的“戏之骨”三个字具有哪些丰富的意蕴?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6分)_【答案】“他”痴迷于戏,有戏剧天赋:看戏入迷,演啥像啥。“他”重义轻财,为人硬气:做饭、唱戏,报答村里人的恩情;拒绝重金礼聘,拒绝给保长的爹唱戏;舍己救人,为救二大爷和他的小孙子被头柱砸死。“他”支持抗日大业,彰显民族大义

19、;主动为19路军义演,把自己一半的积蓄捐给19路军。(意思对即可)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李敏字公勉襄城人景泰五年进士授御史天顺初奉敕抚定贵州蛮还巡按畿内成化初用荐超迁浙江按察使十三年,擢右副都御史,巡抚大同。敌骑出没塞下,掩杀守墩军,敏伏壮士突擒之。修治垣堑,敌不敢犯。十五年,召为兵部右侍郎。逾四年,病归。河南大饥,条上救荒数事。二十一年,改督漕运,寻召拜户部尚书。先是,敏在大同,见山东、河南转饷至者,道远耗费,乃会计岁支外,悉令输银。民轻赍易达,而将士得以其赢治军装,交便之。自是北方二税皆折银,由敏始也。崇文门宣课

20、司税,多为势要所侵渔。敏因马文升言请増设御史主事监视。御史陈瑶斥敏聚敛,敏再疏求去。帝慰留之。贵戚请隙地及牧马场千顷,敏执不可,事得寝。当宪宗末,中官、佞幸多赐庄田。既得罪,率辞而归之官,罪重者夺之,然不以赋民。敏请召佃,亩科银三分,帝从之,然他庄田如故也。会京师大水,敏乃极陈其害,言:“今畿辅皇庄五,为地万二千八百余顷;勋戚、中官庄三百三十有二,为地三万三千一百余顷。官校招无赖为庄头,豪夺畜产,戕杀人,污妇女,民心痛伤,灾异所由生。请尽革庄户,赋民耕,亩概征银三分,充各宫用度。无皇庄之名,而有足用之效。至权要庄田,亦请择佃户领之,有司收其课,听诸家领取。悦民心,感和气,无切于此。”弘治四年,

21、得疾乞休,帝为遣医视疗。诏敏乘传归。未抵家卒。赠太子少保,谥恭靖。敏生平笃行谊,所得禄赐悉以分昆弟、故人。里居时,筑室紫云山麓,聚书数千卷,与学者讲习。及巡抚大同,疏籍之于官,诏赐名紫云书院。大同孔庙无雅乐,以敏奏得颁给如制云。(选自明史李敏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敏/字公勉/襄城人/景泰五年进士授御史/天顺初/奉敕抚定贵州/蛮还/巡按畿内/成化初/用荐超迁浙江按察使/B李敏/字公勉/襄城人/景泰五年进士/授御史/天顺初/奉敕抚定贵州蛮/还/巡按畿内/成化初/用荐超迁浙江按察使/C李敏/字公勉/襄城人/景泰五年/进士授御史/天顺初/奉敕抚定贵州

22、蛮/还/巡按畿内/成化初用/荐超迁浙江按察使/D李敏/字公勉/襄城人/景泰五年进士/授御史/天顺初/奉敕抚定贵州/蛮还/巡按畿内/成化初用/荐超迁浙江按察使/【答案】B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漕运,我国历代封建王朝将征自田赋的部分粮食,通过水道运往京师或其他地点的运输方式,也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措施。B户部尚书,中国古代官名,是六部中户部的最高长官,掌管全国土地、水利、赋税、户籍、粮饷、财政收支等。C宣课司,官署名。明代设于京师顺天府的税务机构,掌商业税和财产税的征课。D孔庙即孔子庙,又称作文庙,是纪念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祠庙,传统的中国城市基本都有孔庙。

23、【答案】B【解析】“水利”不是由户部掌管,而是工部。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敏治边有方,效果显著。在巡抚大同时,面对外敌侵扰,李敏埋伏壮士进行突袭,擒获敌人,并且加固边防守御,从此敌人不敢再来侵犯。B李敏体恤军民,积极改革。先前,从山东、河南转运粮饷到大同,路途遥远、耗费巨大,李敏规定,除岁支外,每年均以银两代替粮饷。C李敏不畏权贵,忠于职守。针对崇文门宣课司赋税被权要侵吞一事,李敏请求马文升增设御史进行监督;权贵请求空地及牧马场土地,他坚决反对。D李敏重德轻财,兴办书堂。他平生重视德行,将自己的俸禄赠送给兄弟、故交,曾修筑书堂,收集几千卷图书,后将书

24、院献给国家,皇帝下诏赐名。【答案】C【解析】“李敏请求马文升增设御史进行监督”理解错误,根据原文可知,应是李敏通过马文升建议请求增设御史进行监督。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逾四年,病归。河南大饥,条上救荒数事。_(2)民轻赍易达,而将士得以其赢治军装,交便之。_【答案】(1)过了四年,李敏因病回乡。河南发生大饥荒,(李敏)条列上奏救荒的几件事。(2)百姓轻松携带着很容易到达,而将士能够以盈余置办军事装备,各方都便利。14李敏针对京城庄田弊端向皇帝进言,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庄田的危害及革除庄田会带来的好处。(3分)_【答案】危害:庄田的存在让一些百姓无田可种,庄头仗势欺人

25、、抢夺畜产、残害百姓,民怨沸腾,灾异由此发生。革除庄田的好处:革除庄田,将田地租给百姓种植,既能愉悦民心,也可增加国家收入。(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李敏,字公勉,是襄城人。景泰五年(1454)进士。授官御史。天顺初年,(李敏)奉命安抚平定贵州的少数民族。回朝,巡按京郊地区。成化初年,被举荐破格晋升为浙江按察使。成化十三年(1477),(李敏)升任右副都御史,巡抚大同。敌人骑兵在边塞岀没,乘人不备突然袭杀驻守的军队,李敏埋伏壮士突袭擒获了他们。(李敏还)修理城墙壕沟,敌人不敢进犯。成化十五年(1479),召为兵部右侍郎。过了四年,李敏因病回乡。河南发生大饥荒,(李敏)条列上奏救荒的几件事。成化

26、二十一年(1485),改任监督漕运,不久召授户部尚书。此前,李敏在大同,见山东、河南运送粮饷到达,路途遥远耗费巨大,于是核计除岁支外,都命令运送银两。百姓轻松携带着很容易到达,而将士能够以其盈余置办军事装备,各方都便利。自此北方两种税收都折银,是从李敏开始的。崇文门宣课司的税赋,多被权势要人侵取。李敏通过马文升建议请求增设御史主管监视。御史陈瑶斥责李敏聚敛,李敏两次上疏请求辞职。皇帝慰留他。贵戚请求空闲地及牧马场一千顷,李敏坚持认为不可以,事情才得以停止。宪宗末年,宦官、受宠信的近臣多赐庄田。这些人获罪之后,都推辞而归还给官府,罪重的被剥夺,然而不将它们分给百姓。李敏请求招百姓租种,每亩征收银

27、三分,皇帝听从李敏(的建议),然而其他庄田依然如故。恰逢京城发大水,李敏趁机极力陈述庄田之害,说:“现在京郊有皇庄五个,占地一万二千八百余顷;勋戚、宦官田庄三百三十二个,占地三万三千一百余顷。官校招集无赖担任庄头,抢夺畜产,戕杀人命,污辱妇女,民心悲痛哀伤,灾异由此而生。请求全部革除庄户,给百姓耕种,每亩一律征收银三分,充作各宫用度。没有皇庄之名,却有足用的功效。至于权要的庄田,也请选择佃户领种,有关部门收其税赋,让各家领取。如此可愉悦民心,感动和气,没有比这更合适的。”弘治四年(1491),(李敏)得病请求退休,皇帝为他派御医探视治疗。诏令李敏乘传车回乡。没到家(李敏)就去世了。追赠(李敏)

28、太子少保,谥号恭靖。李敏一生德行忠厚,所得俸禄赏赐都分给兄弟、故人。居住在乡里时,在紫云山麓筑室,藏书几千卷,与学者研究学习。到巡抚大同,(将藏书)上疏登记送入官府,下诏赐名紫云书院。大同孔庙没有雅乐,因李敏上奏得以按制颁给。(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6题。卖花声题岳阳楼宋张舜民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敛芳颜。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醉袖抚危栏,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注】张舜民做过监察御史,因党争遭贬。这首词是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作者被贬郴州途中,登临岳阳楼时所作。15下列选项中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

29、项是(3分)()A“十分斟酒敛芳颜”中,“十分”二字,形容酒斟得很满,写出敬酒的歌女满怀敬意。B阳关曲指唐代王昌龄所作的送元二使安西诗,作者说“休唱阳关”,是因为他此时南迁郴州,不像元二出使安西,受朝廷重托。这两句饱含作者自我解嘲与讥讽当局之意。C“醉袖”二字用得极妙,与前面的“十分斟酒”暗相呼应。D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对自己遭贬的怨愤,对故乡的眷恋和对君王的期待,意蕴深厚。【答案】B【解析】“王昌龄”错误,应是“王维”。16开篇两句“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何作用?(6分)_【答案】画面:开篇两句“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描绘了一幅萧条凄凉的洞庭秋景图。秋风里万木凋零,君山

30、上落叶纷飞;洞庭湖水与长天一色,浩浩荡荡。作用:渲染了一种孤寂凄凉的氛围,为下文作者抒发悲凉的情感做铺垫。(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词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词句是:_,_。(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南朝宋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_”之雄心,也只怕会有“_”的结局。(3)赤壁赋中“_,_”两句,采用“对文”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促、自然永恒的慨叹。【答案】(1)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2)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3)哀吾生之须

31、臾羡长江之无穷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八月的乡村,雨水时不时就来一场,艳阳抽空普照头顶。_的天气,是庄稼人的欢喜,五谷庄稼的最爱。我走进自家的田里,最先是看到了一行一行长得翠绿茁盛的辣椒秧,织成绿毯,远远扯向天边。秧子上坠满了一根挨一根的辣子,青锥般的直畅顺溜,羊角似的弯曲有致。尤其是红辣子穿得一袭火色,在长菱形的密叶间,煞是点睛醒目。而更叫人_的是那一股独特的生椒香,也以挡不住的诱惑,_地窜进鼻孔。蓦地,满脑子关于辣子的记忆,一下子就从时光里_出来。爱吃辣子的父亲,也是种植辣子的好把式。每年二月二一过,地里就早早施了

32、肥。三月深耕,整地打畦,趁着春阳旺天,下进种子,敷上薄膜,灌一次饱水。没几天,银光闪亮的大棚里,就长出一簇簇淡绿的辣椒苗子。到了四月,泥土酥软,地气渐升,清明节送来一场好雨。辣子苗长到了一拃高时,起苗移栽,大水漫灌。五月除草培土,六月施肥复灌。七月辣子开花了,清亮亮,一树银星,珍珠般地洒在枝叶间。八月间,喝够了水肥的辣子苗,铆足劲头,一阵猛长。十几天时间,辣子条就密实地挂满了枝杈。大个子的青辣子,足足有半尺长;小个子的青辣子,也不甘示弱,抓住条枝,使劲朝下引体伸展。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和风细雨垂涎欲滴迫不及待展现B和风细雨垂涎三尺迫在眉睫展现C风调雨顺垂涎

33、三尺迫不及待浮现D风调雨顺垂涎欲滴迫在眉睫浮现【答案】C【解析】和风细雨:形容方式和缓,不粗暴。风调雨顺:指风雨适合农时。垂涎欲滴:形容非常贪馋想吃的样子。比喻看到好的东西,十分羡慕,极想得到(含贬义)。垂涎三尺:指嘴边挂着三尺长的口水,形容嘴馋到极点;亦形容羡慕到极点,极想据为己有。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迫在眉睫:比喻事情临近眼前,十分紧迫。展现:显现出;展示。浮现:(过去经历的事情)在脑子里显现;呈现;显露。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一行一行长得翠绿茁盛的辣椒秧最先被看到B看到的最先是一行一行长得翠绿茁盛的辣椒秧C最先看到的是长得翠绿茁盛一行一

34、行的辣椒秧D最先看到的是一行一行长得翠绿茁盛的辣椒秧【答案】D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_【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了辣子花的颜色、形态等,展现了作者对辣子开花进而结果的期待。(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读者是一个美好的身份。在很大程度上,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是以书籍的形式保存的,()。换言之,_,才能使一个人加入人类精神文明成果的传承中。相反,对于不是真正读者的人来说,凝聚在书籍中的人类精神财富等于不存在,他们无法享用和占有这笔宝贵的财富。一个人唯有在成为真正的读者以后才会知道,这是多么巨大的损失。历史

35、上有许多伟大的人物,在他们的声誉背后,众所周知,往往有一个人所不知的身份,便是终身读者,即一辈子爱读书的人。在某种意义上,一个民族的精神素质也取决于人口中高趣味读者的比例。然而,一个人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就可以称作读者的,真正的读者_,形成自己的读书趣味,有较高的读书品位,要让读书成为生活的必需,几天不读书就寝食不安,自惭形秽;要有自己的选择,_,千万不要追随媒体的宣传,只读一些畅销书和时尚书;要具备基本的判断力和鉴赏力,倾心好书,绝不容忍贫乏和浅薄的劣书。唯有做真正的读者,才能从人类精神文明的食粮中吸收营养,成为真正的文明人。2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而读者就

36、是把这些成果据为己有并享用它们的人B而读书就是把这些成果据为己有并享用它们的过程C而读者就是享用这些成果并把它们据为己有的人D而读书就是享用这些成果并把它们据为己有的过程【答案】D【解析】根据下文“换言之才能使一个人加入人类精神文明成果的传承中”可知,要衔接上文,其陈述对象必须是“读书”,排除A、C项;再从后文“对于不是真正读者的人来说他们无法享用和占有这笔宝贵的财富”可知,应该先“享用”,再“占有”,排除B项。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_【答案】唯有读书应该养成读书的癖好体现自己的个性和兴趣四、写作(60分)23

3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有个小女孩因脸上有一个明显的伤疤,陷入了深深的痛苦。学校要挑选学生参加舞蹈比赛,小女孩入选了。老师对她说:“别担心,小姑娘,以后肯定会有人喜欢上你,没准他喜欢的就是你的疤呢。”年幼的她完全相信了老师的话,参演的双人舞节目在区里拿了一等奖。长大后,女孩惊讶地发现,她的伤疤好像不见了:人们提起她时,会说“那个跳舞很好的女孩”“那个很有气质的女孩”“那个代表新生讲话的女孩”而没有人会说“那个脸上有疤的女孩”。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以小女孩的身份,分享她的成长经历。或者写出你对小女孩成长经历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写作指导】虽然故事中女孩的经历不具有普遍性,但女孩成长中跨越心理障碍、战胜自我的过程却具有普遍意义。成长过程中我们该怎样面对痛苦,面对自卑,怎样树立自信,步步走向成熟,这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命题。立意角度:自信使人美丽。不要妄自菲薄,说不定你就是遗落在鸭群里的白天鹅。破茧成蝶,需要的是沉淀、忍耐和勇气。教育要充满慈爱和友善,鼓励可以让一个人重生。痛苦是人生的一部分,没有痛苦感的人生是苍白的,是不存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