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章末优化提升一、认识列宁、毛泽东和邓小平三位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1列宁主义(1)列宁主义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2)揭示了帝国主义阶段的基本特征及发展规律,论证了无产阶级革命能够在帝国主义薄弱环节的一国首先取得胜利并建成社会主义。2毛泽东思想(1)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2)在革命斗争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成功地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探索出一条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3邓小平理论(1)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建
2、设的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2)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引导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二、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比较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背景工业革命完成、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暴露、无产阶级成熟沙俄封建残余浓厚,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各种矛盾尖锐,一战激化了矛盾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主要贡献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学说(马克思主义),积极投身革命实践(1848年革命),建立无产阶级国际组织建立了布尔什维克党,创立了社会主义俄国,确立了新经济政策探索
3、中国革命的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著作资本论共产党宣言四月提纲井冈山的斗争论联合政府论人民民主专政影响为无产阶级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证明了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国首先取得胜利,鼓舞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路,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自1976年毛泽东去世以来,在毛泽东的每一个“逢十”整数诞辰,都会举行高规格座谈会或纪念大会,时任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也会在会议上发表讲话。从1983年以来,领导人的每次讲话各有侧重。1983年,胡耀邦在纪念毛泽东诞辰九
4、十周年的座谈会上讲话,提出“继续推行他晚年错误的一套”、“担心公开揭露他的错误会造成信任危机”、“把毛泽东的伟大贡献因晚年失误而一笔勾销”三方面的看法,都是不可取的。从1993年开始,每个整数年份的毛泽东诞辰纪念大会,领导人讲话都会重申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对毛泽东的评价: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同时,每一代领导人都会在原有评价的基础上加上新的表述。1993年,江泽民在前述表述的后面加上了“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2003年,胡锦涛在江泽民讲话的基础上,又增添了“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
5、2013年习近平的讲话,又新增了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的新表述。(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历史性贡献。(2)结合材料,谈谈评价毛泽东的基本原则。解析(1)结合史实,归纳毛泽东的历史贡献。(2)从材料的第二部分可以整理出既要看到毛泽东的贡献也要看到毛泽东晚年错误的实事求是原则,在评价时体现出辩证原则,从胡主席和习主席有增添的内容可以看出还有从发展的角度评价。答案(1)贡献: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创建新中国;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探索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2)原则:实事求是的原则,全面辩证的原则,历史发展的原则。2阅读下
6、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毛泽东酷爱走动,全国各地都喜欢去看看,但却不喜欢出国。他一生只出过两次国,都是去苏联。第一次是在1949年12月。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开国大典开始后仅两个小时,苏联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贺电就发到了中南海。两个月后,新中国主席毛泽东决定亲赴莫斯科访问。他此行的目的主要是商谈废除不平等的中苏旧约,签订新约,寻求苏联经济和技术援助;同时祝贺斯大林七十寿辰。此次出访,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的第一次正式出访。第二次是在1957年11月,1957年11月2日,毛泽东出访莫斯科,主要是参加世界共产党和工人党的代表大会,简称为莫斯科会议。因为在赫鲁晓夫主持召开
7、的苏共二十大上,发表了谴责斯大林的秘密报告。这个报告泄露之后,在社会主义阵营里引起了思想的混乱。所以毛泽东和赫鲁晓夫互相交换意见,认为有必要召开一个世界范围内的国际会议,对一些重大问题统一思想。这两次出访的目的地虽然相同,但出访过程、所受待遇却截然不同。(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毛泽东两次出访苏联时的国内外环境。(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两次出访活动对我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解析(1)毛泽东第一次出访苏联(1949年12月)的背景,从两极格局下西方国家的敌视,以及新中国面临恢复经济、巩固政权两个方面分析;毛泽东第二次出访苏联(1957年11月)的背景,从西方国家继续敌视中国
8、,中苏关系恶化以及国内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成功与失误等方面分析。(2)两次出访活动,外交上巩固了中苏关系,同时应对了西方国家的封锁与挑战,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外交是内政的延续,也推动了国内经济建设的发展。答案(1)环境:第一次:新中国刚刚成立,国际上遭到西方国家的敌视,国内新政权还不够巩固,经济恢复和发展任务繁重,百废待兴;第二次:国际上仍然遭到西方国家封锁,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分歧逐渐扩大,国内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并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左”倾思想抬头。(2)影响:有利于进一步巩固中苏关系,保障我国的国家安全,应对西方国家的封锁与挑战,扩大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有利于推动我国国
9、民经济的恢复、发展,有利于促使我国走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在法国呆了五年多,其中在工厂劳动了四年,干重体力劳动。当时工资很低。但也有一个好处。这样的生活,使我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我来的时候,便已打定主意,更坚决地把我的身子交给我们的党,交给本阶级。从此以后,我愿意绝对的受党的训练,听党的指挥。始终为无产阶级的利益而争斗。邓小平材料二研究邓小平的外国学者,根据邓小平在当代扮演的重要角色,从四个方面对邓小平历史地位做出了积极评价。其一,最成功的改革家;其二,中国现代化之父;其三,世界和平的维护者;其四,社会主义思想(即社会主义事业)的救星。国内外邓小平理论研究
10、之比较(1)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邓小平由一位爱国青年转化为马克思主义者的原因?(2)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从哪些史实可以说明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解析(1)注意问题提示,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法国的留学经历对其转变的影响;结合所学则要注意其本人的爱国热情,与当时的时代背景结合。(2)该问是强调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中的重要作用,结合改革开放的不同历史阶段分析即可。答案(1)原因:内心涌动着救国救民的激情;在法国艰苦的工厂劳动使他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使他更容易理解和接受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
11、义在法国的传播(2)说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是一次思想解放的宣言书。中共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1997年,中共十五大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实践探索:实施改革开放,在农村和城市推行有效的改革,改变中国农村和城市的落后面貌。对外实施开放战略,把中国变成了一个全面开放的中国。改革开放的浪潮,使中国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变化。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毛泽东义利观主要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这就决定了义利观具有自身的一些特征。比如,在物质和精
12、神的关系,它更多地强调精神,以便于战胜在物质上强于我们的敌人;在国家或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上,它更多地强调个人利益服从于国家或集体的利益,以便于在国破家亡中救亡图存;等等。2005年第2期郑州大学学报材料二“将更多地承认个人利益,满足个人的需要我们提倡按劳分配,承认物质利益,是要为全体人民的物质利益而奋斗。每个人都应该有他一定的物质利益,但是这决不是提倡各人抛开国家、集体和别人,专门为自己的物质利益而奋斗,绝不是提倡各人都向钱看。”1980年8月,邓小平回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的讲话(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概括毛泽东和邓小平的义利观。(2)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造成以上
13、两种不同义利观的原因。解析(1)毛泽东的义利观由材料“更多地强调精神”“强调个人利益服从于国家或集体的利益”可知毛泽东强调义高于利,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据材料“更多地承认个人利益”“承认物质利益”“决不是提倡各人抛开国家、集体和别人,专门为自己的物质利益而奋斗”可知邓小平强调个人利益,但要兼顾国家、集体利益,反对见利忘义。(2)联系时代背景、特征分析思想形成的原因,毛泽东义利观形成的时期,中国面临民主革命的首要任务,同时物质比较贫乏,故强调精神和义;而邓小平时期,面临的首要任务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建设,所以强调物质利益,同时兼顾义,从而调动劳动者积极性。答案(1)毛泽东:强调义高于利,个人利益
14、服从国家利益。邓小平:更多地强调个人利益,同时兼顾国家、集体利益;反对见利忘义;鼓励勤劳致富。(2)原因:毛泽东的义利观形成于民族危机严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救亡图存是首要任务;邓小平的义利观形成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巨大进步的时代,经济建设、强国富民是国家的中心和首要任务。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李大钊早期社会主义思想存在空想的色彩,他曾经把人的理性和博爱、自由、平等看作创造新生活的基础,认为协和与友谊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是社会主义者共同认定的基础;他号召青年们投入村落中,对农民进行精神改造,建设新村落,并以村落为基础,建立小组织,以世界为家庭扩充大联合,新村落的大
15、联合,就是我们的少年中国。摘编自韩一德、李帆从空想到科学的转变略论李大钊早期社会主义思想材料二从1920年开始,李大钊的思想出现了重大飞跃,发生了新的变化。他从创办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开始的北方铁路工人运动的开展中,认识到改造社会必须采取激进的方法,必须到劳动者集中的地方去。李大钊逐渐认识到要从中国的特殊条件找到实现社会主义的方法,对于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实行民主主义,打倒官僚、军阀、封建统治阶级,第二步才是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摘编自李大钊史事综录(1)根据材料一,概括李大钊早期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特点。(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大钊思想发生的变化及变化原因。解析(1)特点根据
16、材料一中李大钊的思想逐条概括。(2)第一小问变化直接依据材料二进行归纳,可知李大钊思想的转变为革命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无产阶级专政,改造整个中国社会;第二小问原因抓住材料时间1920年,结合所学知识,联系这一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可归纳出十月革命的胜利,一战的影响,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五四运动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李大钊个人实践等。答案(1)特点:回避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主张用改良的手段实现社会主义;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2)变化:接受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强调暴力革命的方式改造中国;革命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无产阶级专政,改造整个中国社会。原因:十月革命的
17、胜利;一战的影响;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五四运动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李大钊个人实践等。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45年中共中央在一份历史决议中指出:“党内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投降主义路线拒绝执行共产国际和斯大林同志的许多英明指示这次革命终于失败了。”1993年起,联共(布)共产国际关于中国革命的系统档案陆续开放,并被翻译介绍到中国。1999年,“陈独秀与共产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2002年经过中共中央书记处审批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写道:“在大革命后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机关犯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大革命时期,共产国际对大革命的失败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18、。他们有不少脱离中国实际的错误指挥。”摘编自唐宝林陈独秀全传等材料二三部党史著作对建党和大革命时期提到“陈独秀”的次数及其评价数据统计著作名总次数肯定否定中性出版信息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1511221951年出版,胡乔木(时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编写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55629201991年出版,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写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上册1305020602002年出版,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写宣春波姚金果统计数据看新中国成立后对建党和大革命时期陈独秀研究之进展(1)根据材料一、二,概述党史对陈独秀在建党和大革命时期评价的变化。(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陈独秀评价发生变化的主
19、要原因。解析(1)从材料一中开始的“党内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投降主义路线”评价转变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机关犯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从开始认为陈独秀“拒绝执行共产国际和斯大林同志的许多英明指示”到后来认为“共产国际对大革命的失败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从材料二中1951年和2002年出版的党史对陈独秀评价数据统计,可总结出由否定评价为主转变为以肯定和中性评价为主。(2)从评价变化的时期可知是时代变化带来的结果;结合中国历史变化的史实可以总结随着改革开放的实行,中国思想解放,也会导致对陈独秀的评价发生变化;从材料中“1993年起,联共(布)共产国际关于中国革命的系统档案陆续开放,并被翻译介绍到中国”可知变化的原因是史料发掘;从“1999年陈独秀与共产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可总结原因是学界研究。答案(1)变化:党史对陈独秀的评价由否定评价为主转变为以肯定和中性评价为主;对陈独秀错误的定性由“右倾投降主义”转变为“右倾机会主义”;陈独秀独自承担大革命失败之责转变为共产国际和陈独秀都负有责任。(2)原因:时代变化;史料发掘;学界研究;思想解放;尊重历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