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细胞膜控制细胞与周围环境的联系导学案(第一课时) 1、通过教材活动,理解并说出细胞膜的选择透性。2、说出质膜组成成分的生理作用。1教学重点:细胞膜的选择透性。说出质膜组成成分的生理作用2教学难点:细胞膜的选择透性。一、 活动 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过性1、 半透膜是指: 2、 实验目的: 3、 碘-碘化钾溶液的作用 4、 本尼迪特试剂的作用 5、 分组分组A组B组实验设置 实验检测 实验结果实验结论二、 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举例说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三、 细胞膜主要有磷脂和蛋白质构成磷脂的特性 膜蛋白的特性及作用 胆固醇的特性及作用 巩固识记: 1.以半透膜为实验材料进行“通过模拟
2、实验探究膜的透过性”活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用半透膜模拟的是生物膜 B实验中烧杯中的溶液变蓝色 CB组烧杯中的溶液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葡萄糖分子可以通过半透膜 D实验结果推测生物膜作为细胞的边界,对物质的进出具有选择透过性2.在哺乳动物的受精过程中,精子能够与卵细胞相互识别,精子将其头部钻入卵细胞中,与卵细胞发生结合,当一个精子进入后,细胞发生变化,不再让其他精子进入。这一现象体现出细胞膜能够()A保障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B控制物质进出细胞C保证卵细胞摄入所需要的精子D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3、变形虫的任何部位都能伸出伪足,人体某些白细胞能吞噬病菌,这些生理过程的完成都依赖于细胞膜
3、的( )A 、保护作用 B、 一定的流动性C 、全透性 D、选择透过性2.2 细胞膜控制细胞与周围环境的联系导学案(第二课时) 1、通过理解细胞膜的功能和其成分结构的关系,形成结构决定功能的生命观念。2、分析流动镶嵌模型的探究历程,掌握科学探究的思路与方法。3、构建磷脂分子和生物膜的物理模型。1教学重点:质膜的结构和功能。2教学难点:质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一、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时间科学家或实验过程实验结论19世纪末欧文顿20世纪初从 分离出膜,化学分析膜的成分 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铺展成单分
4、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20世纪4050年代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膜推测脂质分子两边各覆盖着蛋白质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 结构 20世纪60年代根据细胞的生长、变形虫的变形运动等 1970年荧光染料标记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思维探究依据磷脂分子的性质,请推测磷脂分子在下列界面中的排布情况。依据细胞的内外环境,磷脂分子在细胞膜中怎样分布?2、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基本支架: (具有 性)生物膜的结构 蛋白质: (也可以运动)细胞膜的功能特性 二、 细胞壁是植物、真菌和大多数原核细
5、胞的外层结构植物(细胞壁成分): 真菌(细胞壁成分): 细菌(细胞壁成分): 青霉素抑菌作用原理:抑制细菌合成肽聚糖。作用: 特性: 第二部分 巩固识记: 1、下列有关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A质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B质膜中还有少量的糖类C线粒体膜和叶绿体膜中的蛋白质分子是相同的D在组成质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2、生物膜具有流动性是指()A、整个细胞膜具有流动性B、细胞膜上的磷脂是静止的,蛋白质具有流动性C、细胞膜中磷脂和大多数蛋白质都具有流动性D、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是静止的,磷脂具有流动性3如图为质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表示质膜外表面有些糖分与膜蛋白结合为糖蛋白B和大都是运动的 C构成质膜的基本骨架,与物质进出无关D质膜保障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4下列关于植物细胞细胞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主要由纤维素组成 B不具有选择透性C具有支撑和保护作用 D其组成与细菌、真菌的细胞壁成分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