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个人的遭遇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一个人的遭遇编排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专题第一板块“遭遇战争”中,居专题、板块之首。这个专题还有以反映战争灾难的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安妮日记和图片两组。 本专题主要教学目标是:学生能通过阅读作品,了解人在战争中的悲惨遭遇,理解世界人民的和平愿望,对战争毁灭人类的罪恶有具体的认识;学生能通过对作品的研读、探讨,了解人物的心灵世界和他们在战争中的遭遇,对战争与人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能说出战争对人的精神摧残和对人类文化的毁灭作用。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积累优美文段,了解写作背景。 (二)能力目标:1、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与文本展开对话; 2、引导学生
2、提出自己的看法,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通过阅读作品,了解人在战争中的悲惨遭遇,对战争毁灭人类的罪恶有具体的认识,理解世界人民的和平愿望;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小说中关于索科洛夫的心理描写很是细腻,集中表现了战争给人带来的精神上的创伤。2、难点:对本文的主旨的理解。 四、学情分析在当今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已不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学到知识,而是如何使他们学会学习。正如埃德加富尔所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叶老也说:“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五、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见预习学案。2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学案,熟读课文2、教师的教学准备: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学案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分小组,合作讨论和探究七、课时安排 1课时八、教学设计(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见导学案1、 对于肖洛霍夫,你了解多少?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明确】见教材P41 注释,补充静静的顿河、被开垦的处女地和一个人的遭遇都是长篇小说。其中,一个人的遭遇发表于1956年,当时战争结束已经11 年,肖洛霍夫本人也曾参加了四年的卫国战争,经历了九死一生,母亲被敌
4、机炸死。战争结束时,肖洛霍夫遇见过一位家破人亡的军人,根据他讲述的不幸遭遇,构思成了小说一个人的遭遇,本文是小说的部分节选。 2、本文的题目叫一个人的遭遇,这里的“一个人”指谁?他有哪些遭遇呢?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明确】“一个人”指索科洛夫,主要遭遇有 逃出集中营 妻女被炸死 找到儿子 儿子牺牲 收养凡尼亚 出车祸、失执照 去卡沙里 (二)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导入:回顾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给各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痛苦和灾难。时至今日,世界上的枪炮声仍然没有平息,仍然有人在流血战争每天都在毁灭生命,毁灭财富。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苏联作家肖洛霍夫一起去感受二战的残酷,去感受一个人
5、的遭遇(板书课题) 展示目标见导学案(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1、阅读文本,划出索科洛夫叙述自己遭遇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的句子,并思考:这些心理活动描写的作用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明确 【明确】 逃出集中营“激动极了” 因为两年来没有受到过人的待遇,一方面挨打,另一方面要挨饿;说明战争能给人的肉体上带来痛苦,反衬出战争的灾难和罪恶。 妻女被炸死“我的眼前一片黑,心缩成一团,怎么也松不开来” 之前刚逃出来给妻子写信时的心情是激动、高兴的(从“立刻”、“吹起牛”、“忍不住”等词可以看出),可是两个星期没有等到回信时,索科洛夫就开始担心、焦虑起来(“说实话,我开始发愁了,东西根本不想吃,晚上也睡不着
6、觉,各种古里古怪的念头尽在脑子里转动”)当得知妻女被敌机炸死时,他的“眼前一片黑,心缩成一团,怎么也松不开来”,世上还有什么比失去亲人更加痛苦的事呢?!回家后,已是物是人非,只见到“一个很深的弹坑,灌满了黄浊的水,周围的野草长得齐腰高一片荒凉,像坟地一样寂静。”因此,他“实在难受极了”,“感到穿心的悲痛”,从索科洛夫由激动、兴奋到极度悲痛这样的心理过程,我们不难看出战争对于人的精神伤害,说明战争的罪恶和残酷。 儿子牺牲心“痛得那么厉害” ,“我的心里仿佛有样东西断裂了” 索科洛夫在之前找到儿子时的心情是“喜气洋洋”,“常常做着老头儿的梦想”;可是,儿子却在“胜利的那一天”牺牲了,他失去了唯一的
7、希望,真正的家破人亡了,因此,他的心里很痛苦、悲伤,世界上还有什么比失去所有的亲人更为痛苦的事呢!这样的一种悲痛欲绝的心理正是由于战争造成的! 2、收养凡尼亚之后,索科洛夫真的开心起来了吗? 【明确】收养了凡尼亚之后,索科洛夫曾经一度很开心,当他决定收养凡尼亚时,他的心“立刻变得轻松和光明些了”,每次醒来,看到身边睡着的凡尼亚,他的“心里快乐极了,简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他的“心就轻松了,变软了”,索科洛夫像是又找到了家的感觉,凡尼亚成了他生存的全部意义。可是,“有时候,它收缩和绞痛得那么厉害,眼睛里简直一片漆黑。”他“差不多天天夜里梦见死去的亲人”,“夜里醒来,整个枕头总是给泪水浸透了”,
8、亲人的失去是他永远的痛,战争所带给人的精神创伤是永远都抹不去的! 3、“收养凡尼亚”部分,究竟是在写谁的遭遇? 【明确】明写索科洛夫,暗写凡尼亚,是索科洛夫“遭遇中的遭遇”。 4、那么,凡尼亚的遭遇如何呢? 【明确】分别从外貌、语言和动作等方面来描写: 外貌“脸上溅满西瓜汁,尽是灰土,头发蓬乱,脏得要命,可是他那对眼睛呀,却亮得像雨后黑夜的星星!” 语言“走到哪儿,睡到哪儿。”爸爸“在前线牺牲了”,“妈妈当我们来的时候给炸死在火车里了” (凡尼亚成了流浪儿!) 动作“他扑在我的脖子上,吻着我的腮帮,嘴唇,前额,响亮而尖利地叫了起来”,“他贴住我的身体,全身哆嗦”,“他用两只小手勾住我的脖子。一
9、直没有松开。他又把自己的小脸蛋,贴在我那没有刮过的腮帮上,好象粘住了一样。” (凡尼亚的动作近似疯狂,可以看出他对于亲情和父爱的渴望,反衬出战争的罪恶) 5、为什么写凡尼亚的遭遇? 【明确】凡尼亚年纪还小,本来应该生活在父母的关爱和呵护中,可是战争先后夺去了他父母的生命,现在只能过着流浪儿的生活,这就反衬了战争的罪恶和残酷,它不仅给战争的经历者带来灾难,同样,给无辜的人们,尤其是下一代带来伤害,从而深化了文章的主题这不仅仅是战争中一个人的遭遇,而是战争中所有人的遭遇,表达了对战争的控诉! 6、最后一节中,凡尼亚举起小手向“我”告别时,“仿佛有一只柔软而尖利的爪子,抓住了我的心”,这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呢?“我”为什么不想让孩子看到眼泪? 【明确】凡尼亚是战争孤儿,小小年纪的他还不明白命运的悲惨,不明白战争的苦难,不理解别人的怜悯与同情,挥动着的“小手”触动了有良知者的悲悯之心。孩子越是天真可爱,就越发显示出战争的罪恶与残酷。“我”之所以不想让孩子看到经历过战争的人的眼泪,是不想让孩子知道这样的痛苦,不想让孩子知道真相,让不幸的儿童能保住一些童心。 九、板书设计:索科洛夫 心理 一个人的遭遇 控诉战争 (凡尼亚) 外貌、语言、动作 (遭遇中的遭遇) 十、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