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六国论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2学习运用分论点,并举例论证的方法,领略借古讽今的写作特点第一课时课堂导学:1 作者简介:苏洵(1009-1066),字明允,四川眉山人,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列入“唐宋八大家”。 苏洵在文学上取得显著成就,是经过一番刻苦读书、认真作文的过程的。据他自述,少年时,他不爱学习,到了二十七岁,才开始知道读书。自以为比伙伴们学得好,但后来取古人之文一读,才觉得古人的“出言用意”都跟自己大不相同,于是下决心将过去所写的数百篇文章全部烧毁。然后,将论语孟子、韩愈的文章取来,终是诵读,读了七八年,才感到古代文章确实写得好。时间一久,读之益精,自己胸中也“豁然
2、以明”,但还未敢自出其言。又经过一番努力,胸中之言日益多,甚至不能控制自己,只好将它书写下来。到了这时,落笔为文,才“浑浑乎觉其来之不易矣”。这就是历史上关于苏洵焚稿、勤奋读书、刻苦作文的美谈。 苏洵为文,成就显著。因此博得他同时代的文坛领袖欧阳修以及著名文学家曾巩的好评。欧阳修指出:苏洵之文“博辩宏伟”。曾巩认为:苏洵之文“其雄壮俊伟,若决江河而下也;其辉光明白,若引星辰而上也”。 三人(三苏)之文章,盛传于世。得而读之者,皆为之惊,或叹不可及,或慕而效之。自京师至于海隅障徼,学士大夫,莫不人知其名,家有其书。(选自苏明允哀词)2、写作背景: 在我国历史上战国七雄争霸时代,六国论中的“六国”
3、即除秦以外的齐、楚、燕、韩、赵、魏六个国家。秦国本来是个弱小落后的国家,经过商鞅变法的彻底改革,经济和军事实力都强大起来;而原本强大的六国却因宗法势力的强大,因循守旧,经济和军事实力日益衰落。秦强盛起来后,积极向东发展,夺取六国的土地。六国也曾联合起来对抗秦国,这就是所谓“合纵”。但他们各有自己的打算,所以这种联合并不巩固。秦采取“远交近攻”的军事战略。韩、魏、楚三国都紧靠秦国,因此直接受到秦国的威胁和侵略。在秦国强大的军事和外交攻势下,纷纷割地求和,并最早被消灭;齐、燕、赵三国也相继灭亡。六国灭亡,“非兵不利,战不善”,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绝不仅仅是因为割地赂秦。苏洵抓住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这
4、一点来论证,是为其针砭现实服务的。 北宋建国后一百年间,北宋军队与契丹、西夏军队大小六十余战,败多胜少。到北宋中期,军费开支浩大,财政入不敷出,社会矛盾尖锐,政治上专制腐败,军事上骄惰无能,外交上极端软弱。苏洵生活年代(1004年),契丹大举攻宋,直逼黄河北岸的澶州城下,威胁宋都,宰相寇准力主抗辽,宋打了胜仗,但北宋最高统治者面对有利的形势却屈辱求和,与之订立“澶渊之盟”,北宋每年要向契丹纳银二十万两,绢三十万匹;向西夏纳银十万两,绢十万匹,茶三万斤。这样贿赂的结果,助长了契丹、西夏的气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极大地损伤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北宋的这种输币、纳贡求和的办法,与“六国”赂秦而求
5、一夕安寝的政策极为相似。所以,苏洵写了六国论,以“六国破灭之道”来进行讽谏,希望北宋统治者改弦更张,勿蹈覆辙。正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3、关于“论”:“论”是散文的一种文体,以论证为主,要求善于说理,析理愈透、愈精,就愈能体现这种文体的特点。论是一种论文文体,按韵术:“论者,论也”。昭明文选所载:论有两体,一曰史论,乃忠臣于传末作议论,以断其人之善恶。如史记后的太史公曰.二曰政论,则学士大夫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经史之言,正其谬误。如六国论过秦论等。4正音:赂( )率( )暴( ,暴露)厥( ,他的)洎( ,及、到)为( ,治理)国者无使为( ,被)积威之所劫5对课文进行整理把握,在理解大
6、意的前提下概括段落大意。史论叙述评论历史事实、总结历史教训、讽喻时政一(第1、2段)二(第3、4段)三(第5、6段) 第二课时1、一、二、三段中重要词句,请解释括号前的字:非/兵( )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 )力亏 六国互( )丧,率( )赂秦耶?或( )曰:*或( )未易量盖( )失强援,不能独完( )秦以( )攻取之外较( )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 )/实( )百倍思厥(其)先( )祖父( )*然则( )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不战面强弱胜负已判( )矣至于( )颠覆,理固( )宜( )然此言得( )之( )附:秦灭韩:前230年灭魏:前225年灭楚:前223年灭
7、燕:前222年灭赵:前222年灭齐:前221年2研习第一、二段:(1)问:全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问:从几个方面说明这一中心论点的?(3)问: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背诵第一、二自然段。3研习第三段。(1)提问:哪一句话可以用来概括第二自然段的中心意思? (2)问:本段从哪几个方面说明赂秦的危害? (3)问:本段的中心内容,印证了第一自然段中的哪一句话? 4研习第四段A重要词句:义( )不赂秦*与( )嬴而不助五国也斯( )用兵之效( )也至丹以荆卿( )为计*后秦击赵者再( )始速( )祸焉 *革灭殆( )尽向( )使( )三国各爱其地胜负之数( ),存亡之理( )当( )与
8、秦相较( ),或未易量( )B(1)问:找出段中表述齐国灭亡的一句话。 (2)比较燕赵两国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明确:共同点 不同点 (3)找出第一段中与本段意思吻合的一句话。 (4)问:最后一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5布置作业:熟读、背诵全文。完成课时作业基础知识部分。 第三课时教学重点:研习第五、六段,小结课文特色,完成练习。1研习第五段.A重要词句并力西向( ),则吾恐秦人食之( )不得下咽也。为( )国者无( )使( )为( )积威之所劫( )哉。礼( )天下之奇才B(1)问:前一层与上一段末句有怎样的关系?后一层有什么作用? (2)问:作者在本段连用了两个叹词,有什么作用?明确:呜呼
9、悲夫 作用:(3)问:最后一句语带双关,请说明其含义。齐读、背诵。2研习第六段。A重要词句:而犹( )有可( )以( )不赂而胜之( )之( )势。苟( )以天下之大,而从( )六国破亡之故事,是( )又在六国下矣。B提问:第五自然段在全文论述中起了什么作用?3小结课文特点:借古讽今,切中实弊。论点鲜明,论证严密。语言生动,气势充沛。第四课时一:总结文言现象:1.虚词:而:赂秦而力亏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二败而三胜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以:不赂者以赂者丧秦以攻取之外以有尺寸之地洎牧以谗诛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苟以天下之大之: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秦之所大欲子孙视之不甚惜而为秦
10、人积威之所劫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2.特殊名式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所字结构举以予人赵尝五战于秦洎牧以谗诛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苟以天下之大3.词类活用:小则获邑,大则得城礼天下之奇才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义不赂秦日削月割4.古今异义:其实祖父故事智力至于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孙谦字长逊,东莞莒人也。少为亲人赵伯符所知。谦年十七,伯符为豫州刺史,引为左军行参军,以治干称。父忧去职,客居历阳,躬耕以养弟妹,乡里称其敦睦。出为句容令,清慎强记,县人号为神明。泰始初,事建安王休仁,休仁以为司徒参军,言之明帝,擢为明威将军、巴东建平二郡太守。郡居三峡,恒以威力镇之。谦
11、将述职,敕募千人自随。谦曰:“蛮夷不宾,盖待之失节耳,何烦兵役,以为国费。”固辞不受。至郡,布恩惠之化,蛮獠怀之,竞饷金宝,谦慰喻而遣,一无所纳。及掠得生口,皆放还家。俸秩出吏民者,悉原除之。郡境翕然,威信大著。齐初,为宁朔将军、钱唐令,治烦以简,狱无系囚。及去官,百姓以谦在职不受饷遣,追载缣帛以送之,谦却不受。每去官,辄无私宅,常借官空车厩居焉。明帝将废立,欲引谦为心膂,使兼卫尉,给甲杖百人,谦不愿处际会,辄散甲士,帝虽不罪,而弗复任焉。天监六年,出为辅国将军、零陵太守,已衰老,犹强力为政,吏民安之。先是,郡多虎暴,谦至绝迹。及去官之夜,虎即害居民。谦为郡县,常勤劝课农桑,务尽地利,收入常多
12、于邻境。九年,以年老,征为光禄大夫。既至,高祖嘉其清洁,甚礼异焉。每朝见,犹请剧职自效。高祖笑曰“朕使卿智,不使卿力。”谦自少及老,历二县五郡,所在廉洁。居身俭素,床施蘧屏风,冬则布被莞席。夏日无帱帐,而夜卧未尝有蚊蚋,人多异焉。年逾九十,强壮如五十者,每朝会,辄先众到公门。力于仁义,行己过人甚远。从兄灵庆常病寄于谦,谦出行还问起居。灵庆曰:“向饮冷热不调,即时犹渴。”谦退遣其妻。有彭城刘融者,行乞疾笃无所归,友人舆送谦舍,谦开厅事以待之。及融死,以礼殡葬之。众咸服其行义。十五年,卒官,时年九十二。 (节选自梁书孙谦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引为左军行参军,
13、以治干称 干:才能B躬耕以养弟妹 躬:亲自C蛮夷不宾,盖待之失节耳 宾:归顺D至郡,布恩惠之化 布:宣告5以下句子中,全部表明孙谦为政清廉的一组是(3分)谦慰喻而遣,一无所纳 俸秩出吏民者,稀原除之治烦以简,狱无系囚 每去官,辄无私宅已衰老,犹强力为政 居身检素,夏日无帱帐A. B.C. D. A孙谦十七岁开始任职,离任后客居历阳,从事耕作来供养弟妹,乡里称赞他淳厚 友爱。后升任二郡太守,他对待蛮夷采用安抚政策,境内安定,威信卓著。 B孙谦任钱唐令时操守廉洁,不受馈赠。由于没有私人住宅,离任时只能借住在官 府空车库里。明帝想将他引为亲信,因为他不愿意而被迫放弃这一想法。 C孙谦任零陵太守时,虽然年纪已老,仍勤于职守,受到官员民众欢迎在担任郡 守县令期间,常鼓励督责蚕桑养殖,努力发展农业生产,收入多于邻境。 D孙谦一生历任二县五郡长官,处处廉洁奉公,以身作则。九十岁后,每次朝见 聚会,他总是先于别人到达:遵奉仁义之道,身体力行也远远超过别人。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既至,高祖嘉其清洁,甚礼异焉。每朝见,犹请剧职自效。 (2)有彭城刘融者,行乞疾笃无所归,友人舆送谦寺,谦开厅事以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