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东省湛江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16143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湛江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广东省湛江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广东省湛江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广东省湛江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广东省湛江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广东省湛江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广东省湛江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广东省湛江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广东省湛江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广东省湛江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广东省湛江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广东省湛江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广东省湛江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广东省湛江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广东省湛江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广东省湛江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广东省湛江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湛江市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高中调研考试高一历史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战国时期,人工施肥已较为普遍。荀子富国篇说:“掩地表亩,刺草植谷,多粪肥田,是农夫众庶之事也”。韩非子说农夫耕作时“必且粪灌”。由此可知,当时A. 小农经济开始形成B. 铁犁牛耕得到普遍推广C. 农民社会地位低下D. 农业生产注重精耕细作【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掩地表亩,刺草殖谷,多粪肥田,是农夫众庶之事”的意思是农民们很注意去掉草根、积肥、造肥和施肥,并且认为施肥是农民应该作的,由此可以知道,题干材

2、料在强调农业生产注重精耕细作。故D正确;小农经济春秋时期开始形成,排除A;普遍推广表述错误,材料也没有涉及到铁犁牛耕,排除B项;材料并没有体现农民社会地位的信息,排除C项。2.考工记中,有关于不同青铜器使用不同金(即铜)锡配方的记载:“金有六齐,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齐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这反映先秦时期手工业A. 标准化生产的趋势B. 工艺分工日益精细C. 实行工商食官制度D. 生产规模化的特点【答案】A【解析】【详解】不同青铜器使用不同金(即铜)锡配方,体现的是生产的标准化趋势,故A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分工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到管理制度,排

3、除C;材料强调生产的标准化,而不是生产规模化,排除D项。3.唐代长安的商业店铺主要集中在东西两市,并规定,“日出为市,日落闭市。”南宋都城的商业店铺散布于城内各处,据记载约有“四百四十行”,夜市繁荣。由此可知,南宋时期A. 商业活动不受政府监管B. 商业活动突破时空限制C. 政府改变重农抑商政策D. 南方的工商业市镇兴盛【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可知,南宋时期商业遍布城中各处,并不受时间的限制,故B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是否受到官府监管的问题,排除A项;政策的政策并没有变化,排除C;材料没有南北方的比较,排除D。4.明初以铜钱、纸钞为法定货币,白银在禁止流通之列,到明朝中期,民间使用白银已

4、较普遍,清朝用银之势已不可遏制。这主要说明当时A. 资本主义萌芽快速发展B. 商业发展推动白银普遍使用C. 中央的控制力遭到削弱D. 白银等矿产被大量开采出来【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随着商业的发展,白银在流通中广泛应用,故B项正确;雇佣关系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主要特征,材料没有体现出雇佣关系,故A项排除;材料反映的是白银的广泛应用,故C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白银的产量,故D项排除。5.“中国古代商业就像一个带着枷锁的舞者,她的每一个舞步都带着沉重的牵累,她的每一次旋转都伴着束缚的疼痛。”这主要是因为古代中国A. 商人尊崇重义轻利思想B. 农业和手工业生产落后C

5、. 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D. 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答案】C【解析】【详解】商人尊崇重义轻利思想会促进商业的发展,A与题意不符,排除;中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长期居于世界领先水平,B表述错误,排除;中国古代商业发展举步维艰的主要原因是封建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故选C;明朝中期之前实行对外开放政策,D表述错误,排除。6.据记载,东南亚一些国家在中国陶瓷传入以前,多以植物叶子为食器。宋瓷输入后,他们改变了“掬而食之”的饮食习俗,用上了精美实用的瓷器作为食物器皿。这说明外贸A. 同化了东亚文明B. 便于亚洲迈向近代文明C. 密切了两地交流D. 促进了东南亚文明进步【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

6、查了对材料的分析能力,从材料可以了解到东南亚国家在陶瓷传入前使用植物叶子为食器,陶瓷传入后都改用瓷器作为食物器皿,瓷器主要通过贸易交流来传播。故外贸促进了东南亚文明进步,D正确;“同化”表述错误,材料强调的不是同化,排除A;材料与近代化无关,排除B项;材料并不是强调两地的交流,而是当地文明的进步,排除C项。7.嘉靖年间(15221566年)实行“海禁”,滨海人民被“断其生路”,“于是所在连结为乱”。有识之士发现“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材料主要说明“海禁”政策A. 有一定的合理性B. 影响了沿海百姓生计C. 妨碍了外贸发展D. 激化了民间经济纠纷【答案】B【解析】【详解】通过材料

7、信息“断其生路”、“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因为实行海禁政策,导致沿海靠海为生的商民失去生计,很多人沦落为“寇”,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其不合理的一面,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到外贸的发展,排除C项;材料与民间的经济纠纷无关,排除D项。【点睛】本题主要考察“海禁”政策,旨在考察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8.下表是近代某时期,我国茶叶出口情况统计(单位:万吨)时间总销售量出口量内销量1840年5.01.93.11860年13.15.517.591886年2513.4111.59据此可知近代中国,茶叶A. 成为最主要的出口商品B. 扭转了中国的入超局面C.

8、在国际上处于优势地位D. 对世界市场的依赖增强【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茶叶出口量越来越多,并且超过内销量,可知中国的茶叶生产对世界市场的依赖逐步加强,故D正确;材料仅提供了茶叶的销量变化,说明不了茶叶成为近代中国最主要的出口商品,排除A;仅从茶叶一项说明不了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中国茶叶的优势,排除C。9.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柳”是A. 扩大了清政府的统治基础B. 出现了新经济成分和阶级C. 培养了一批新式知识分子D. 有效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洋务运动客观上诱导了民族工业的兴起,

9、同时民族资产阶级产生,因此说它“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故B正确;清政府的统治面临危机,其基础并没有扩大,排除A;培养了一批新式知识分子是洋务运动中发展近代教育的内容,不属于“无心”,故C项排除;D项“有效”的表述错误。【点睛】本题主要是理解洋务运动对民族工业兴起所起到的作用。10.国民党统治区的3758家工厂中,有590家在1937年就存在,有3168家是19381942年创办的。这些工厂大多数设在四川、湖南、陕西。材料表明,抗战A. 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B. 利于国民政府加强对经济的控制C. 使中西部成为中国经济的重心D. 客观上加快了西南工业化的步伐【答案】D【解析】【详

10、解】“有3168家是19381942年创办的。这些工厂大多数设在四川、湖南、陕西”表明抗战时期西南的工业有所发展,故D项符合题意;抗战时期,政局动荡,民族工业并没有很好的发展,排除A项;B项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排除;没有比较,无法得出西部是重心,排除C项。【点睛】本题主要是理解抗战时期西南地区工业发展的情况。11.阅读下表,为解决表格所示的问题,新中国19501953年粮食需求量和产量统计表(以1950年为基数100)1950年1951年1952年1953年粮食需求量100147228350粮食产量100117128154A. 实行统购统销政策B. 鼓励实施公私合营C. 全面推行土地改革D. 快

11、速完成经济恢复【答案】A【解析】【详解】1953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的决议,这一政策取消了原有的农业产品自由市场,初期有稳定粮价和保障供应的作用,故A项正确;公私合营属于对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到土地问题,排除C项;材料只涉及到农业中的粮食问题,并不能说明国民经济快速恢复,排除D项。12.1961年我国生猪收购量降到历史最低870万头,1963年是4015万头,1965年达7859万头。这种增长是由于A. 农业跃进成果卓著B. 政策调整调动了农民积极性C. 人民公社优势显露D. 国家经济结构有了根本改变【答案】B【

12、解析】【详解】从1961年到1965年,生猪收购量增加,结合所学可知,这是由于国家对农村工作进行了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故B正确;材料中的现象是八字调整方针的成果,排除A项;材料中的现象不是人民公社发展的结果,排除C项;D项中“根本”表述有误,排除。【点睛】理解八字方针的内涵与影响。13.1978年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取得突破性进展是在A. 城市B. 农村C. 广大内地D. 沿海地区【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故B正确,排除ACD项。14.“如果说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此登上政治大舞台,那么30年后,标志中国

13、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30年后”的标志性事件是A. 开发开放了上海浦东地区B. 加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C. 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D. 主导成立亚洲投资银行【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如果说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此登上政治大舞台,那么30年后,标志中国全面融人世界经济主流”中时间是1971年,30年后是2001年,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时间,故C项正确。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经济体制改革加入世贸15.辛亥革命之前,“太太”一直用于称呼官员的妻子;而民国时期,“太太”成为上流社会和平民百姓共同青睐的称呼。这

14、种变化体现了A. 等级意识消失B. 科学知识普及C. 平等观念传播D. 妇女地位提高【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动了平等观念的传播,材料中的“共同”青睐的称呼正是平等观念传播的反映,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辛亥革命后等级意识仍然存在而未消失,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涉及科学知识,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妇女地位提高方面的信息,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16.18951911年中国创办报刊1520余种,其中政论性报刊约占88%,就连素为商业性报纸的申报也要经常发表与政治相关的文章。这说明当时中国A. 民族危机逐渐减轻B. 已经放弃了实业救国思想

15、C. 政治变革备受瞩目D. 各阶层普遍赞成民主共和【答案】C【解析】【详解】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为本题主要考查点。根据题干中的时间“18951911年”和“政论性报刊约占88%”“申报也要经常发表与政治相关的文章”可知这一时期政治方面的新闻备受关注,故选C项。民族危机并没有减轻,排除A;这一时期实业救国思潮刚提出,故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是在辛亥革命之后,和题干时间不符,故排除D项。17.16世纪以前,西欧的物价一直是比较稳定的。但到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比16世纪初平均上涨了4.2倍,法国物价指数比16世纪初高22倍,英国高2.6倍,荷兰的主要城市高3倍。上述现象A. 致

16、使金银大量流入欧洲B. 推动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C. 导致荷兰进行殖民扩张D. 加快欧洲社会性质的转变【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强调的是新航路引起的价格革命,根据所学,价格革命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加快欧洲社会性质的转变,D正确;A项是引起价格革命的原因,而不是影响,排除A;此时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排除B项;价格革命并不是引发荷兰对外殖民扩张的原因,排除C项。18.下图所示活动开始于16世纪初,18世纪达到高峰,19世纪末基本结束。该现象A. 加速了美洲走私贸易的盛行B. 促使非洲主动融入世界市场C. 标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D. 推动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答案】D【解析】【详解】从图中

17、信息可知,这是三角贸易。结合所学可知,三角贸易推动了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D正确;美洲的走私贸易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A;非洲是被动融入世界的,排除B项;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受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排除C。19.18世纪的英国,不管是上流社会还是中下层大众,服饰的颜色、款式和样式都发生了变化,服饰质地从皮革、厚重羊毛织品向亚麻、棉麻混合物、纯棉织品发展。这种变化A. 激化英国社会阶级矛盾B. 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开展C. 促使社会攀比之风盛行D. 推动英国毛纺织业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显示英国服饰的质地发生了变化,从皮革、厚重羊毛织品向亚麻、棉麻混合物、纯棉织品发展,这有利于英国纺织行业

18、的技术革新,故B项正确;材料与社会矛盾的激化无关,排除A项;中下层大众的服饰也发生变化,并不是攀比之风,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纯棉等质地,并不是特此毛织品,排除D项。20.亚当斯密认为:“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让它采用自己的方法,追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劳动及资本和任何其他人或其他阶级相竞争。”这说明亚当斯密主张A. 国家对经济的干预B. 市场应自由竞争C. 自由促进阶级竟争D. 区域之间的合作【答案】B【解析】【详解】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系统地阐述了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主张限制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让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发挥调节资源的作用。英国完成工业革

19、命以后,将自由贸易确定为国策,自由放任政策成为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的主流经济政策。材料主张自由经营、自由贸易、自由竞争,这是亚当斯密在其国富论中提出来的经济思想,故B正确;材料主旨反对国家干预 ,排除A;材料并不是强调阶级间的竞争,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区域间合作,排除D项;21.1904年美国共有318个工业托拉斯,拥有全部加工工业资本额的40%,各重要工业部门一般都已被一两个或少数几个大托拉斯所垄断。这一现象表明A. 托拉斯推动了欧美经济发展B. 市场统一利于垄断组织的出现C. 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被取代D. 生产力发展促使生产形式变化【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反映的是垄断组织的发展,结

20、合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组织。垄断组织是新的生产组织形式,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美国经济的发展,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市场的统一问题,排除B项;此时仍然推行自由放任政策,排除C项。22.贝尔在实验时偶然发现,簧片在带铁芯线圈附近的振动可以导致圈内电流的强弱变化,反过来,同样的电流变化可以导致磁铁线圈附近簧片的振动。根据这一物理原理,他发明了通过电流传播人的声音和语言的重要通讯工具。由此可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A. 注重技术发明与创造B. 科技创新不需生产经验C. 科学推动了技术进步D. 电话的发明具有偶然性【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反映的是第二次工业

21、革命的相关发明源自理论的创新,结合所学可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故科学推动了技术的进步,C正确;A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B项表述错误,科技创新与生产经验有一定的关系,排除;材料强调科学理论对发明的作用,而不是强调其偶然性,排除D项。23.面对1929年开始的经济大萧条,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民族主义高涨,严重影响了国际关系。“经济民族主义”主要体现在A. 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B. “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C. 各国实行关税壁垒政策D. 积极备战,争夺新的殖民地【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经济爆发后,各国为转嫁危机,纷纷提高关税,实行关税壁垒政策,这正是经济民族主义的体现

22、,C正确;危机刚开始时,并没有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也不属于经济民族主义,排除A;B项是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排除;D项不符合当时各国应对危机的史实,排除。24.下图是美国某经济数据(百分比)走势图,其最有可能反映的是A. 海关税率B. 经济增长率C. 财政赤字率D. 失业率【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时间可以看出,正是处于美国经济危机时期,从数据的趋势来看,正是由于罗斯福新政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失业率才会走低,故D项正确。经济危机时,关税是提高的。经济增长率因罗斯福尊重政的实施应该有一定的提高。而财政赤字因国家干预而提高。ABC三项不符合材料中数据的趋势,排除。25.“政府不是我们的问题

23、解决者,政府本身就是问题。”这是美国总统里根在1981年就职典礼说的一句话。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 背景是自由放任引发了滞涨局面B. 体现小政府大市场施政理念C. 应扩大政府权力以应对苏联挑战D. 促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兴起【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的时间及里根总统等信息,并结合“政府不是我们的问题解决者,政府本身就是问题”的主旨,可得出,此时正是要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体现了小政府大市场的理念,B项正确;背景是凯恩斯主义失灵引发了滞涨局面,排除A;此时是要减少干预,排除C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已经出现并发展,排除D项。26.列宁认识到:“在经济战线上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遭到了严重的失败

24、,这次失败比高尔察克、邓尼金或皮尔苏茨基使我们遭到的任何一次失败都要严重得多,重大得多,危险得多。”导致了这次“严重的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 农业集体化运动C. 新经济政策D. 大规模国内战争【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的时间,可知,此时出现问题,是因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故A项正确;B项是斯大林模式的内容,排除;C项是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之后,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此时内战已经结束,排除D。27.1965年10月,苏联政府通过社会主义国营生产企业条例,决定实施“新经济体制”,扩大企业在经营和生产上的自主权,加强经济杠杆和物质刺激的作用,调动职工的劳动积极性。新经

25、济体制的实施A. 是二十年代新经济政策的再现B. 使苏联摆脱了斯大林体制的束缚C. 丰富了对社会主义改革的认识D. 反映出苏联以重工业为改革重点【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1965年,苏联由勃列日涅夫执政,改革也称为勃列日涅夫改革,其改革重点放在工业方面,材料中体现的是改革扩大了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进经营管理,客观上却丰富了对社会主义改革的认识,故C项正确;但这一切都是在坚持集中计划管理的前提下进行,因此并不可能摆脱斯大林体制的束缚,也不是二十年代新经济政策的再现,故排除AB。材料没有体现勃列日涅夫改革是以重工业为主,排除D项。28.1971年12

26、月,美元从一盎司黄金可兑换35美元贬值到38美元,到1973年2月,一盎司黄金可兑换42.22美元。导致美元贬值的主要原因是A. 凯恩斯主义的盛行B. 西欧和日本经济崛起C. 与苏联的长期争霸D. 美国实力的相对衰退【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1971年12月份”、“一盎司黄金可兑换42.22美元”,联系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状况不理想,凯恩斯主义失灵,美国经济进入滞胀阶段,生产停滞,美元贬值,据此可知A项错误;D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C两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故选D。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状况滞胀及其状况29.马歇

27、尔计划实施期间,西欧国家通过建立经济合作组织来确保成员国顺利接受美国援助、发挥成员国的经济力量、减弱关税及贸易壁垒。这种接受援助的方式利于A. 西欧一体化进程的展开B. 使美国成为资本主义经济霸主C. 推动关贸总协定的成立D. 确保援助范围扩展至整个欧洲【答案】A【解析】【详解】A项,马歇尔计划期间,欧洲国家“建立欧洲经济合作组织”来接受援助,这就有助于削减欧洲各国关税壁垒,加强各国之间的合作,最终有利于欧洲各国走向联合。故A项正确。B项,欧洲各国之间的合作与自由贸易并不是美国成为资本主义经济霸主的原因。故B项错误。C项,马歇尔计划是1948年正式启动的,但1947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就已经建立

28、了。故C项错误。D项,当时东欧各国都处于苏联的控制之下,所以,马歇尔计划不可能扩展至全欧洲。故D项错误。30.相关统计资料表明,2014年人均国民收入3975美元以下,为中等偏下及低收入国家。排名第十的美国人均国民收入为43017美元,是中低收入国家的10-40倍以上。这反映了全球化中的A. 东西问题B. 南北问题C. 环境问题D. 主权问题【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排名第十的美国人均国民收入为43017美元,是中低收入国家的10-40倍以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主旨揭示的是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南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项不符合史实和题意,排除;材料

29、信息没有提及环境问题,排除C;D项属于政治问题,材料信息没有提及,排除。【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存在的问题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二、非选择题:本大题2小题,其中第31题20分、第32题20分,共40分。31.由古到今,我国农业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事也。墨子非乐上材料二 松太(松江、太仓地区)利在棉花梭布,较稻田倍蓰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纷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去年棉花客大都折本。包世臣安吴四

30、种齐民四术材料三 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在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远的变化。开始了叫做“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到1983年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地从中国农村消失了。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美】R麦克法夸尔、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及其特点。(2)根据材料二,总结松太地区经济结构发生了的变化?说明导致变化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指出给农村带来“深远变化”的政策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农业发展的认识?【答案】(1)基本模式:小农经济;特点:自给自足;男耕女织;精耕细作

31、;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生产模式。(2)变化: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原因:外国资本主义入侵。(3)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认识:农业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经济的基础,要高度重视农业的发展;农业的发展需要国家政策的积极引导与相关的投入。【解析】【详解】(1)基本模式:根据材料“农夫早出暮入,妇人夙兴夜寐”等信息可得出是小农经济;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小农经济的特点即可。(2)变化: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是出其变化是,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原因:结合近代史的史实可得出原因是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导致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3)政策:根据“到1979年”这一时间信息,并结合所学可得出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2、;认识:结合所学可从农业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农业发展与国家政策的关系等角度概括。32.开始于美国的大危机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面对经济危机,上任伊始的罗斯福先后向国会提出数十个法案,引起了最高法院的强烈不满,频频以“违宪”要求罗斯福撤回提案。但奇特的是,拥有立法权的国会并未弹劾总统,而是巧妙地成立特别委员会,在配合法案实施的同时率制总统权力20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国会成立各类委员会50多个,有效发挥了“国会决策中枢”的功能,为美国渡过难关做出了重要贡献。摘编自魏汝明浅析美国国会委员会制度材料二 1929年10月1日,苏联政府批准了70个有关外国的技术援助和技术咨询的协议,其中

33、24个协议在冶金和金属加工工业,5个合同是与美国和德国的商号签订的。如苏联同福特公司签订的关于为下诺夫哥罗德建设汽车工厂的咨询和供应设务的合同;美国勃兰德塔商行(帮助改造莫斯科汽车厂)和马基商行(设计和建造马格尼托格尔冶金联合企业)等都在苏联投资设厂。摘编自曹广金论19291933年经济危机对美苏关系的影响材料三 早在1931年9月,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就主张:“中国求自卫应统制经济。”在统制经济思想的指导下,国民政府于1935年制定了三年国防计划,加快了金融改革与金融統制、重工业建设和铁矿统制以及交通运输建设的步伐,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摘编自陈雷国民政府战时统制经济的研究请回答:(1)根据材料

34、一和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应对经济危机措施,分析这些措施对美国社会产生的影响?(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出现以上现象是因为实行了什么发展模式?并简析20世纪20-30年代的经济危机为苏联工业化创造了哪些条件?(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实施的经济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答案】(1)措施:推行罗斯福新政。整顿银行金融业,调整工农业生产,以工代赈,调节劳资关系,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影响:缓和了美国的经济危机,有利于生产的恢复与发展;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维护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2)模式:计划经济模式;条件:创造了稳定宽松的国际环境;提供了设备、技术、资金

35、和人才;证明了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可行性,有利于斯大林模式的形成与加强。(3)影响: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为抗战奠定基础;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促进了中国基础交通的建设。【解析】【详解】(1)措施: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其措施是推行罗斯福新政,并具体回答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即可。影响:结合所学可从新政对缓和经济危机、维护资产阶级统治、开创新模式等角度进行概括。(2)模式:根据材料中的时间,可得知这一时期是斯大林执政时期,推行的是计划经济模式;条件:创造了稳定宽松的国际环境;提供了设备、技术、资金和人才;证明了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可行性,有利于斯大林模式的形成与加强。(3)影响:结合近代民族工业在国民党统治前期的发展史实,可从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为抗战奠定基础、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促进了中国基础交通的建设等角度进行概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