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专题二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一、选择题1.(2013宁波模拟)历(歷):“从止表示与脚、行走有关,意为经过”;“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希腊语中“historia”,原意为“调查、探究”。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最合理的是()A.历史应“实事”而“求是”B.历史必得亲身经历C.历史是史学记录 D.历史很难客观评说解析:A由对“历”字的解读可知历史为真实存在之事,由对“史”字的解读和希腊语原意可知历史注重调查研究以求得真实性与客观性,故A项正确。2.(2013杭州模拟)有史书记载某朝代政治制度时说:“计财之任虽三司之职,日生烦务、常程
2、计度、薄书期会,则在有司。至于议有系于郡国之体、事有关于安危之机,其根本在于中书、枢密院,非有司可得而预也。”材料反映了该朝代()A.中枢部门根据行政的程序环节分工设立B.中书、枢密院掌控国家最高决策权C.三司、中书和枢密院分掌权力相互掣肘D.职能分工明确且国家政务各有侧重解析:D分析材料三司执掌“计财之任”,而“郡国之体”“安危之机”则在中书、枢密院,三司不得干预,由此可知该朝代财权、政权、军权分工明确,国家政务各有侧重。3.唐大历十四年(公元780年)六月一日敕:“诸坊市邸店,楼屋皆不得起,楼阁临视人家,勒百日内毁拆。至九月二十日,京兆尹严郢奏:坊市邸店旧楼请不毁。”这表明当时()A.城市
3、的实际区域逐渐向城外扩展B.城市空间向立体化方向发展C.城市封闭式的坊市制度出现突破D.政府拆除城市违章建筑进展顺利解析:B由材料中“楼屋皆不得起,楼阁临视人家,勒百日内毁拆”可以看出此时期的店铺出现楼阁建筑的现象,说明“城市空间向立体化方向发展”,A、C、D三项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4.唐以前均规定“工商不得入仕”;唐后期规定工商业者改业三年之后可以入仕;宋代规定“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上述材料反映了()A.科举取士逐步取消了身份职业限制B.科举取士促进社会重学风气形成C.科举成为宋代文人入仕的主要途径D.唐宋时期工商业者社会地位逐渐提高解析:D从材料可以看出从唐到
4、宋,工商业者入仕由禁止到逐渐放宽,说明唐宋时期工商业者社会地位逐渐提高。5.(2013南昌二模)曾有人对理学代表人物程颐吟诗句:“梦魂惯得无拘束,又踏杨花过谢桥。”程颐变色说:“鬼语,鬼语。”这说明他()A.对自由生活的渴望B.对遣词造句要求极高C.对鬼神存敬畏心理D.主张压制感情和灵性解析:D“梦魂惯得无拘束, 又踏杨花过谢桥。”大致含义是梦魂习惯无拘无束,于是又踏着满地杨花,走过谢桥(去重会意中人)。程颐听后变色连说“鬼语”,说明程颐认为这是有违伦理纲常的,故D项正确。A项说法与程颐思想是相悖的;B项停留在诗句的表面,C项停留在对诗句中的“魂”的片言只语的解说,都没有认识到历史现象的本质,
5、排除B、C两项。6.(2013洛阳一模)英国学者罗素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区别于西方传统文化有三个显著特征。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用表意符号书写而非拼音文字B.崇尚道德伦理而非宗教信仰C.用科举文士理政而非世袭贵族D.崇尚通俗艺术而非高雅艺术解析:D在艺术领域,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是士人艺术,也就是高雅艺术,通俗艺术不是中国古代艺术的主流,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7.(2013昆明检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人性之恶,其善者伪也。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人群)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使欲必不穷
6、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隆礼贵义者其国治,简礼贱义者其国乱。礼义生而制法度。法者,治之端也。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君者,国之隆也;父者,家之隆也。隆一而治,二而乱。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荀子材料二汉兴,江都相董仲舒亦大儒,作书美孙卿(即指荀子)。(西汉)刘向叙录“荀卿全是申、韩”“只一句性恶,大本已失。”(南宋)朱熹朱子语类材料三荀子认为,礼在社会理想层面上的价值是建立社会等差秩序。礼的本意和功能是对人之放任的约束,是对等差秩序的遵守。这种价值取向将会在社会分化的态势下,发挥其社会整合的功能。
7、荀子的礼法价值观虽然有以道德裹胁法律的倾向,但他明确指出了道德与法律的互动关系,充分认识到了道德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另外,荀子还强调为政者的品德对于社会政治的决定性影响,要求处于政治实践中的从政者首先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品性。高春花荀子礼学思想及其现代价值(1)概括材料一中荀子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观点形成的主要背景。(2)根据材料二,指出荀子思想在西汉和南宋学术界的不同境遇。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简析出现不同境遇的主要原因。(3)根据材料三,简述荀子思想的现代价值。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荀子思想观点的分析理解能力。第(1)问,抓住荀子思想杂取百家的特点及其生活时代进行回答。第(
8、2)问,首先明确材料二中,董仲舒是在推崇荀子,朱熹是在否定荀子。其原因是西汉初年吸取秦亡教训及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而在南宋,先秦儒学复兴,朱熹推崇孟子,提倡人性本善。第(3)问,据材料信息“是对人之放任的约束”“将会在社会分化的态势下,发挥其社会整合的功能”“充分认识到了道德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从政者首先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品性”结合当今构建和谐社会、法制社会等实际需要,分析荀子思想中的合理成分。答案:(1)主要观点:人性本恶,通过学习而从善;礼是维护社会秩序,保证人群生存的制度;隆礼贵义,礼法并用,君主集权;天自有规律,认识它并运用它,造福社会。主要背景:春秋战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荀子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2)不同境遇:西汉推崇;南宋冷落。主要原因:西汉吸取秦亡教训;巩固“大一统”社会的需要,荀子思想适合这一需要。南宋复兴孔孟之道的理学兴起和发展,其哲学出发点是人性本善。(3)在社会分化和转型时期,荀子约束人的放任行为,建立秩序的思想对整合和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具有借鉴意义。荀子强调道德在法律施行和官僚政治中的作用,这一思想有助于当代健全法制建设和改善政府治理。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