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连云港华杰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10月学情检测试题(扫描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15438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9.0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连云港华杰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10月学情检测试题(扫描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连云港华杰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10月学情检测试题(扫描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连云港华杰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10月学情检测试题(扫描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连云港华杰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10月学情检测试题(扫描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连云港华杰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10月学情检测试题(扫描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连云港华杰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10月学情检测试题(扫描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连云港华杰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10月学情检测试题(扫描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连云港华杰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10月学情检测试题(扫描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连云港华杰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10月学情检测试题(扫描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连云港华杰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10月学情检测试题(扫描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连云港华杰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10月学情检测试题(扫描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连云港华杰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10月学情检测试题(扫描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连云港华杰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10月学情检测试题(扫描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连云港华杰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10月学情检测试题(扫描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连云港华杰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10月学情检测试题(扫描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连云港华杰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10月学情检测试题(扫描版)连云港市华杰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高二语文参考答案分值:160分 时间:150分钟特别提醒:(1)答题纸答错区域,按零分处理 (2)字迹潦草,酌情扣分 (3)问答题不分条分点答题按零分处理 (4)无标题作文,得分低于4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C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窃取:偷窃,多用于比喻。如“窃取胜利果实”。夺取:用武力强取;努力争取。根据语境可知,第一空应选“窃取”。瞒天过海:用欺骗

2、的手段,暗中行动。偷梁换柱:比喻用欺骗的手法暗中改变事物的内容或事情的性质。根据语境可知,第二空应选“偷梁换柱”。大错特错:完全错了。强调错误严重。一错再错:一次又一次地犯错误。强调错误次数多。根据语境可知,日本政府在钓鱼岛问题上多次犯错,第三空应选“一错再错”。2.A解析:B项删掉“不会”。C项句式杂糅,“因为”与“原因”;D项最后一个分句谓语成分残缺,“不可能”后加上“养成”。 3.B 解析:“怒而飞”的怒是“奋起、奋发”之意。4.D 解析:找逻辑关系,先介绍什么是葫芦,然后介绍它的形状、作用,紧接着说了葫芦的历史和意义。5.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C项,“御风而行的绝对自由

3、”错。“有所待”而不自由的,从而引出并阐述了“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道理。文章最后通过惠子与庄子的“有用”、“无用”之辩,说明不为世所用才能“逍遥”。二、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6-9题。(18分)6.B 解析:A项,古义:到处、处处;今义:时常、经常。B项,古今义都有“色彩杂乱”的意思,形容色彩纷杂。C项,古义:一丈见方;今义:佛寺、道观中住持住的房间或寺院的住持。D项,古义:古人以15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到头顶上;今义:把头发扎起来。7.B 解析:B项,祖母送象笏的事情不是老妪告诉作者的。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想要凭借这个来探究天道和人事的关系,通晓古今变化的

4、规律,成就一家的言论。(采分点:究:探究;通:通晓;成:成就。每点1分,共3分)只是刘氏性命即将终了,已经奄奄一息,生命垂危,早上不能够想到晚上会怎么样。(采分点:薄:迫近;危浅:生命垂危。每点一分,句子通顺1分,共三分,意思对即可。)屈原被流放,在湘江一带游走,在江边边走边吟唱,脸色憔悴,形体容貌枯瘦。(被动1分;颜色为脸色,1分;形容是形体容貌,1分,共3分)9.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1句1分)10.参考答案:通过西沉的残月、凋零的井梧(上下句各写出一个典型景物并概括出特点,得1分,单单写出“月”“井梧”不得分)等肃杀萧条之景(概括出意境得1分,其他如凄清、凄凉

5、等亦可)表达了作者的寂寥悲凉之情(概括出情感得2分,其他如悲痛无奈、孤独苍凉等亦可),融情于景(点出效果1分,情景交融亦可)。11.参考答案:诗人对国家前途的担忧之情2分;不服年老,壮怀激烈的情怀2分;已入暮年的无奈2分;报国无门的痛苦2分。(四点中的任意三点即可)四、名句默写。(8分)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1)茕茕独立 (2)晓来谁染霜林醉(3)举世皆浊我独清(4)不妨长作岭南人(5)厥有国语(6)秋水共长天一色(7)心事浩茫连广宇(8)覆杯水于坳堂之上五、现代文阅读13. 内容上:写出了五月过后,“麦香四溢”“颗粒归仓”,大地上一片空旷苍茫的景象,流露出收成后的

6、踏实喜悦之情(2分);结构上,为下文写“麦穰垛”做铺垫,奠定全文诗意的抒情笔调。(2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解答时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个层面思考(有些时候也要注意语言表达)。内容:写了什么,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形式(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修辞),感情(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作用等);其中结构上的作用有:结合段落位置及在文章中所起作用作答。第段在文章的开头,主要是一段场景描写,写出了五月过后,“麦香四溢”“颗粒归仓”,大地上一片空旷苍茫的景象,流露出收成后的踏实喜悦之情;结构上,结合首段的作用,具体分析即可。点睛:考查段落(语句)的作用解答时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个层面思考(有些时候也要注意

7、语言表达)。内容:写了什么,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形式(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修辞),感情(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作用等); 其中结构上的作用有:结合段落位置及在文章中所起作用作答。开头段:开门见山,开篇点题;总领下文,统摄全篇;为下文作铺垫;揭示主题;上下文形成对照、呼应;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写景);埋下伏笔,设置悬念(小说);中间段:承上启下(概括上文某一内容,引起对下文的什么内容的叙写);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埋下伏笔;铺垫蓄势; 结尾段:照应开头;呼应前文;使结构首尾圆合;卒章显志;点明主旨;画龙点晴,升华感情;含蓄蕴藉,言已尽而意无穷。14. 麦秸秆:贡献出粮食,养活土地上的人们;作为柴火

8、,服务农人;做成工艺品,美化人们的生活。(2分)麦穰垛:构成一道乡村风景;可以抵挡寒冷,温暖农人;可以成为孩子娱乐场所(或容纳依靠他的村人)。 (2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物象的特点。本文主要就是描写“麦秸秆”和“麦穰垛”,文中有直接的描写和议论,也有间接的描写,概括的时候,可用文中原话,也可自己概括。比如“见证着经有过的热烈的麦收劳动与收获喜悦,充实的情愫在心底盈盈流动”,“这些守候乡村一生的麦穰垛”,“成了乡村风景的坐标代表”,“这些贡献出粮食的麦秸秆”,“在寒冷的冬季,麦穰垛,昂首挺胸,抵挡着西北风的侵犯,阻挡住逼人的寒冷,而把温暖与舒适,留给村庄里的农人。”稍加整理即可。15.

9、 选取典型事物,从嗅觉、听觉、视觉多角度描写麦穰垛边的景物:秸秆的甜香,风吹秸秆及鸡鸣狗吠之声,天上缓缓流动的白云,表达麦收后的充实、喜悦之情(3分);运用比拟的修辞写出了鸡狗在麦垛间觅食的从容和悠闲,体现作者对洋溢闲适况味的乡村生活的沉迷(留恋或热爱)。(3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此类题目的答题思路时,分析语句所运用的手法(可以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的角度思考,一定要选择最主要、最鲜明的),接着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注意语句内容、语言表达方面的特点等),最后分析蕴含的作者情感。简单概括就是:手法 + 内容 + 情感。比如本题可从修辞、描写角度、语言句式、情感等角度来回

10、答。没有结合文本回答酌情扣分。16.麦穰垛是农人劳动的成果,体现作者对劳动者的赞美之情;麦穰垛是乡村风景的坐标代表,体现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麦穰垛曾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承载着作者童年的美好回忆;麦穰垛历经岁月的侵蚀,色变香失,却能够坦然接受新的麦穰垛取代,体现作者对万物新旧更替、生命起落轮回的深刻感悟。(任写三点即可)试题分析:本题属于探究性试题,也是考查文章的主旨。从题干可知,要求探究作者寄托在“麦穰垛”里的丰厚情感,回答本题,可结合第二题“麦穰垛”的作用来回答。比如麦穰垛是农人劳动的成果,体现作者对劳动者的赞美之情;麦穰垛是乡村风景的坐标代表,体现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麦穰垛曾是人们休

11、闲娱乐的场所,承载着作者童年的美好回忆;麦穰垛历经岁月的侵蚀,色变香失,却能够坦然接受新的麦穰垛取代,体现作者对万物新旧更替、生命起落轮回的深刻感悟。现代文阅读(二)(18分)17. 首先,指出应从戏曲发展的源头思考京剧是演“技”还是演“戏”的问题;其次,从中国戏曲特征的角度,明确“技”在京剧中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然后,指出要正确认识“技”和“戏”之间的关系(或:认识到“技”不可脱离“戏”而存在。),确保戏曲得到高质量的传承与发展;最后,强调京剧要“戏”“技”并重,不忘初心。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文本的论述层次。注意1.分点作答,做到条理、清晰。2.使用固定句式答题:首先.,其次.,再次.,

12、最后.;先.,再.,最后.。本文第一段是第一个层次,指出应从戏曲发展的源头思考京剧是演“技”还是演“戏”的问题;23段是第二个层次,明确“技”在京剧中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45段是第三个层次,指出要正确认识“技”和“戏”之间的关系。答题不规范酌情扣分。点睛:概括思路大体概括每段段意根据各段意义把文章切割成3-4个部分(这里必然有把意义相近的段落合并的过程)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各部分的内容(用语可以摘取、合取、自撰)(表达的时候注意,用“首先”“然后”“最后”这样的连接词)18. “技”是戏曲描摹生活在抟虚成实过程中,为避免信息传递障碍而固定下来的一个个“有意味的形式”,即“程式”。“技”(或“程式”

13、)经过高度提炼概括逐渐获得独立的审美价值,且在传承过程中不断发展变化。 “技”不能脱离剧情和人物而存在,具有写意性和象征性。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某一概念的理解能力。本题答题区间主要在第二部分,抓住关键句进行概括。比如“为避免过于个性化的虚拟造成信息传递障碍而将一个个有“意味的形式”程式固定下来,也就是戏曲的“技”。”“技”拥有了独立的审美个性和发展轨迹,也形成了自身的艺术规律和要求,并与人们的审美感受、审美观念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戏中之“技”从来不能脱离剧情和人物而存在。”分点概括即可。19. 正确认识“戏”与“技”的关系,戏中之“技”不能脱离剧情和人物而存在,“戏”是“技”存在和发

14、展的前提;顺应时代审美需求的变化,巧妙运用程式,形成鲜明的个人风格(或:要继承优秀传统,也要结合自身条件,丰富和发展流派表演艺术);有(深入而持久的)传统艺术精神的自省意识,履行京剧(演人物、讲故事、展示美)的基本职能,不忘初心。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答题区间主要在第三部分,抓住关键句子,分点概括即可。如“在深刻体察剧情与人物的基础上,顺应时代审美需求的变化,巧妙运用程式,进而形成鲜明的个人风格,这才是流派精神的内核。自觉地沿袭了前人的本体性思维和开创性思维,并结合自身条件,以新的创造丰富和发展了流派表演艺术,履行的基本职能,更是京剧的初心。重拾初心,才有来来。”六、作文(

15、70分)20.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写作能力。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提炼观点的原则有两个,一是要做到准确,并力求新颖,离材料中心最近的是最佳观点;二是力争所选观点要有话可说、有例可证、有理可议。本题的材料由三则名人言构成,第一则是木心诗歌从前慢中的句子从前的月光很慢;有点闲,有点懒,在一杯茶里消磨整个黄昏;在半个梦里看星星满天。讲述的是一种慢节奏悠闲的生活态度。第二则是朱自清的名言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是说时间如流水,会

16、在人民不经意间,匆匆而过。第三则是卡尔霍诺的名言生活中的“慢”是一种态度,“快”也是一种态度。是说快慢都是生活的态度,五所谓的好坏之分,由此可见材料的关键点是“快”和“慢”,“快”是珍惜时间,追求效率,积极进取;“慢”是回归自然,关注心灵,对生活质量的追求。“快”和“慢”都是人们生命的一种态度,五所谓的好坏、优劣之分。“快”和“慢”不是一成不变的,会因时因地因地二产生转化。据此作文时,可以参考以下立意:“慢”不是偷懒,不是拖延时间,是回归自然,关注心灵,对生活质量的追求;“快”不是急躁,不是“急”脾气,是珍惜时间,追求效率,积极进取的精神;“快”与“慢”的辩证。 “快”与“慢”是一对矛盾,又会

17、相互转化。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参考例文】

18、感受“慢”生活在以“数字”和“速度”为衡量指标的今天,少数人仍然保有快乐人生的能力。美国社会学家杰里米里夫金指出,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历史的新阶段一个以工作不断地和慢生活不可避免地减少为特点的新阶段。看来,“慢生活”将是历史发展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人将会体验“慢生活”。“慢生活家”卡尔霍诺指出,“慢生活”不是支持懒惰,放慢速度不是拖延时间,而是让人们在生活中找到平衡,“当然,工作重要,但闲暇也不能丢。”、“就是因为现在的节奏太快,我们都有点感觉累了,所以才要学着放慢脚步呀,让自己不至于太辛苦。这样才能在工作和生活中找到平衡的支点。”慢是快的基础。你只有习惯慢生活,才能够快速准确找到定位,而不会迷失自

19、己,要慢下来(Slow),是因为“快”让人错失了很多美好的事物。慢生活,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健康的心态,是一种积极的奋斗,是对人生的高度自信。“慢生活”的概念和“乐活”、“环保”等生活概念一道炙手可热。慢生活概念提出得很早,是由“慢食运动”发展出来的一系列慢生活方式,以提醒生活在高速发展时代的人们,慢下来关注心灵、环境以及传统,在工作和生活中适当地放慢速度。慢生活不是拖延时间,而是让人们在生活中找到平衡,张弛有度、劳逸结合,提高生活质量,提升幸福感.当从大自然中获得的野趣和闲情逸致离我们越来越远,当过劳死、抑郁症开始笼罩职场阴魂不散。这些都不得不让我们去反思“生命中不能承受之快”的生活方式。

20、约翰列侬曾说:“当我们正在为生活疲于奔命的时候,生活已经离我们而去。”调查显示,90%的中国大城市白领因忙碌而处于亚健康状态。对于健康,古代医学之父已有箴言:“阳光、空气、水和运动,这是生命和健康的源泉。”一针见血地指出:健康的核心就是亲近自然,顺应自然。中国当代学者林语堂,被誉为中国古典文化的最佳传承者之一。他崇尚“自由和淡泊”以及“智慧而快乐的生活哲学”。在生活的艺术一书中,林语堂写到:“让我和草木为友,和土壤相亲,我便已觉得心满意足。我的灵魂很舒服地在泥土里蠕动,觉得很快乐。当一个人优闲陶醉于土地上时,他的心灵似乎那么轻松,好像是在天堂一般。事实上,他那六尺之躯,何尝离开土壤一寸一分呢?”从他的语言中,我们不难看出,大自然中的草木、土壤对于林语堂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当初林语堂写这本书,目的是想把闲适的东方哲学介绍给当时忙碌的西方人,希望他们能从快速发展的社会中解脱出来。然而,短短几十年,情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西方人跳出了快生活的桎梏,而中国人却开始为了账单、房子而忙碌。发展节奏过快,诸多负面问题也初露端倪,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城市化发展太快,城市的房价产生了巨大泡沫;社会进入“汽车化”太快,一些大城市似乎一夜之间就变得拥堵不堪,空气质量受到威胁,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能源的紧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