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北京市平谷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14773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9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北京市平谷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解析》北京市平谷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解析》北京市平谷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解析》北京市平谷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解析》北京市平谷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解析》北京市平谷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解析》北京市平谷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解析》北京市平谷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解析》北京市平谷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解析》北京市平谷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解析》北京市平谷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解析》北京市平谷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解析》北京市平谷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解析》北京市平谷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解析》北京市平谷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解析》北京市平谷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解析》北京市平谷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解析》北京市平谷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解析》北京市平谷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解析》北京市平谷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_平谷区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质量监控试卷高一地理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包括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在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班级、姓名和考号。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5.考试结束,请将答题卡交回。第一部分选择题(共60分)本部分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将所选答案前的代表字母填写在答题纸上。北京时间2019年11月11日20:00到12日凌晨2:38罕见天象奇观“水星凌日”震撼上演,水星变身一颗“小黑痣

2、”在太阳表面缓缓“爬”过。所谓“水星凌日”,是指当水星运行至地球和太阳之间,三者连成直线从而形成的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上图为某同学绘制的水星“凌日”示意图,正确的是( )A. B. C. D. 2. 地球上能够观测到“凌日”现象的行星有( )土星金星火星水星A. B. C. D. 3. “水星凌日”现象所属的天体系统中,级别最高的是( )A. 地月系B. 太阳系C. 银河系D. 总星系【答案】1. C 2. B 3. D【解析】【分析】【1题详解】所谓“水星凌日”,是指当水星运行至地球和太阳之间,三者连成直线从而形成的现象。有凌日现象的行星应该处在太阳系中的太阳与地球之间,故从图中的

3、位置判断,C符合条件,故选C。【2题详解】有凌日现象的行星应该处在太阳系中的太阳与地球之间,也就是说地内行星才可能形成“凌日”,故金星水星可以形成凌日,B正确。故选B。【3题详解】“水星凌日”现象所属为太阳系,太阳系属于银河系,银河系属于总星系,故最高级别的天体系统为总星系,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凌日现象的形成。根据凌日的原理进行判断即可。4. 2019年10月11日0时16分,内蒙古通辽市某地天空瞬间出现强光,夜如白昼。强光出现的原因是( )A. 流星降落B. 极光爆发C. 火山喷发D. 大气散射【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由题可知,该现象发生在内蒙古通辽市某地夜间

4、天空,瞬间出现强光,夜如白昼。强光出现的原因是流星降落 ,与大气摩擦产生高温强光,A正确。极光一般出现在极圈以内,并且极光较微弱,该地远离极圈,无极光现象,B错误。火山喷发持续时间长,出现在地面,C错误。大气散射太阳光出现在白天前后,此时为子夜时分,无大气散射。D错误。故选A。【点睛】5. 下列现象中,由于太阳辐射造成的影响是( )A. 地球绕太阳公转B. 不同地区的时刻不同C. 水往低处流D. 不同纬度热量差异【答案】D【解析】【详解】地球绕太阳公转是由于受到太阳引力的影响,与太阳辐射无关,A错误;不同地区的时刻差异是由于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运动引起的,B错误;水往低处流是受地球重力作用的影响

5、,C错误;不同纬度的热量差异主要是由于地表获得的太阳辐射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引起的,D正确。故选D。6. 按由老到新的年代顺序,下列排序正确的是()A. 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B. 三叶虫鱼类恐龙C. 元古代古生代太古代D. 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答案】B【解析】【详解】明确地质年代的顺序,了解各时代动植物的演化特点。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高级,太古代最老,哺乳动物比爬行动物高级,ACD错误。B正确。故选B。【点睛】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1.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1)地球早期生物对环境演化的影响生物出现前:地球是一个无氧环境,地理环境以化学演化为主。生物出现后:向大气之中释放自由氧,特别是真核细胞生

6、物出现后,加速了自由氧的积累,地球演变为有氧环境,地理环境以生物演化为主。总体说来:生物出现后,改变了大气成分结构,改善了生物生存环境。(2)生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生物与地理环境之间是一个辩证统一关系。一方面,生物既是地理环境的产物,但又必须依赖、适应环境而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生物又是地理环境的创造者和改造者。2.环境变迁与生物灭绝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是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在古生代末期,60%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灭绝,脊椎动物中的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全部灭绝,蕨类植物明显衰退。中生代末期,恐龙突然灭绝,海洋中有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灭绝。7. 中生代恐龙灭绝的

7、事实表明()A. 生物灭绝与环境无关B. 地球已不适合生命生存和发展C. 地质历史时期,地球经历过一些不利于生物生存的环境变化阶段D. 了解地质历史时期的环境变化对人类无任何意义【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中生代恐龙灭绝的事实表明在中生代时期,地球上生物生存环境严重恶化,导致恐龙灭绝,反映了地质历史时期,地球经历过一些不利生物生存的环境变化阶段,C正确,B错误。生物灭绝与环境有关,A错误。了解地质历史时期的环境变化对人类有重要意义,D错误。故选C。【点睛】12月7日10时55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吉林一号”高分02B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适,任

8、务获得圆满成功。结合材料和图完成下面小题。8. “吉林一号”高分02B卫星发射升空过程中( )A. 气温先降再升再降再升B. 气温先升再降再升再降C. 气温越来越低D. 气温越来越高9. 关于乙层说法正确的是( )A. “吉林一号”高分02B卫星在乙层B. 有电离层对无线电通讯有重要作用C. 乙层有臭氧层,能强烈吸收红外线D. 气流以水平运动为主,有利于航空飞行【答案】8. A 9. D【解析】【分析】【8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吉林一号”卫星运行轨道在高层大气(丙),读图该卫星发射升空过程中气温在对流层(甲)逐渐降低,在平流层(乙)逐渐升高,进入高层大气,气温先降低后升高,A正确,所以该题选A

9、。【9题详解】乙层为对流层,“吉林一号”卫星运行轨道位于高层大气(丙),故A错误;电离层位于高层大气,故B错误;臭氧主要吸收紫外线,故C错误;平流层气流以水平运动为主,利于航空飞行,故该题选D。【点睛】读图甲为对流层,乙为平流层,丙为高层大气,各层特点: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报告中指出,1880年至2012年地球表面平均温度上升了0.85,1901年至2010年平均海平面升高19厘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 读上图,地表平均气温升高主要因为( )A. 增强B. 增强C. 增强D. 增强11. 为解决材料中所述问题,下列措施正确的是( )夏季调低空调的温度

10、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严禁使用煤、石油等常规能源保护并扩大雨林面积A. B. C. D. 【答案】10. D 11. C【解析】【分析】【10题详解】读图分析,图中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为地面辐射,为大气逆辐射。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浓度增加,吸收地面辐射增多,大气增温,大气增温后大气逆辐射增加,对地面保温作用增强,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故选D。【11题详解】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夏季应调高空调的温度,减少能源消耗,错误;提高能源利用率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正确;在目前科技发展水平下,严禁使用煤、石油等常规能源是不现实的,错误;保护并扩大雨林面积可大量

11、吸收温室气体,也能起到缓解全球变暖的作用,正确。综上分析,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球变暖的原理及治理措施,需要结合图中信息和大气受热过程的相关知识分析判断。12. 图中的四幅热力环流示意图,画法正确的有( )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图中地面热处空气应受热膨胀上升;图中,白天陆地升温快,近地面气温高于海洋,所以陆地气流应上升,而海洋上温度低,气流应下沉;而图为表示夜晚,陆地降温速度快,气温低于海洋,所以陆地气流下沉,海洋上升;图中,城市因生产生活排放的废弃热多,所以气温高于郊区,城市气流上升,郊区气流下沉。错误,正确。故选B。下图为海洋表层温度、盐度、密度随纬

12、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 图中表示海洋表层温度、盐度、密度的曲线依次是( )A. B. C. D. 14. 由图可知,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 )A. 温度低、盐度低、密度大B. 温度高、盐度低、密度小C. 温度高、盐度高、密度小D. 温度低、盐度高、密度大15. 造成南北纬60附近海区盐度差异较大的主要因素是( )A. 降水量B. 洋流C. 海区封闭程度D. 陆地淡水注入【答案】13. B 14. B 15. D【解析】【分析】【13题详解】海水温度大体上自赤道向两极海域递减,曲线符合;盐度自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南北两侧的高低纬度递减,呈现双峰值,曲线符合;海水密度大致与水

13、温呈负相关,自赤道向两极海域递增,曲线符合。B正确。故选B。【14题详解】由图可知,图中表示海洋表层温度、盐度、密度的曲线依次是,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温度高、盐度低、密度小,B正确。故选B。【15题详解】海水盐度的高低除了纬度因素还与径流汇入有关,淡水可以稀释海水,使盐度变低。60N附近有亚欧大陆、北美大陆,众多陆地河流汇入海洋,海水盐度较低。60S附近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陆地面积小,缺少淡水的注入,所以海洋表层平均盐度高。D正确。故选D。【点睛】副热带海区晴天多,降水少,蒸发强烈,海水盐度较赤道附近高。16. 下列关于海水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风浪、海啸、洋流是海水运动的三种主要形式B

14、. 早晨的海水上涨称为潮,晚上的海水下落称为汐C. 寒暖流交汇的海域,易于形成大的渔场D. 海浪侵蚀作用形成面积广阔的沙滩地貌【答案】C【解析】【详解】波浪、潮汐、洋流是海水运动的三种主要形式,A错误;发生在早晨的海水涨落叫潮,发生在晚上的海水涨落叫汐,B错误;寒暖流交汇处易引起海水搅动将海洋底层的营养盐类带到表层,促进了浮游生物生长,为鱼类提供了充足的饵料,往往形成大渔场,C正确;沙滩地貌是由海浪堆积作用形成的,D错误。故选C。京东大溶洞坐落于北京市平谷县黑豆峪村东侧,西距北京城区90公里,因其为京东地区首次发现,故名“京东大溶洞”。京东大溶洞发育于中元古界长城系,距今大约十五亿年。由此号称

15、“天下第一古洞”。溶洞洞壁有的似片片浮云,有的如座座莲花,有的状如簇簇巨蘑,还有的似西风卷帘。京东大溶洞于2004年1月8日被国家旅游局认定为“国家AA级”旅游区。读左图、右图,完成下面小题17. 与该地貌景观形成及特点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是( )A. 水文、植被B. 气候、植被C. 岩石、水文D. 土壤、地形18. 该地貌的类型为( )A. 雅丹地貌B. 喀斯特地貌C. 冰川地貌D. 花岗岩地貌19. 右图所示地貌类型的主要特点是( )A. 冰川广布,河流众多B. 千沟万壑,地表支离破碎C. 地势平坦,风力强劲D. 奇峰林立,石钟乳、石笋、石柱发育【答案】17. C 18. B 19. D【解

16、析】【分析】【17题详解】根据图示,形成该地貌的岩石有层状特点,应为沉积岩,而溶洞内的酷似造型与流水的侵蚀作用有关,据此分析本题选C。【18题详解】该地貌主体景观有溶洞,洞内景致秀丽、造型万千,应为喀斯特地貌,B正确。故选B。【19题详解】结合上图可知,该地貌为喀斯特地貌,该类地貌的主要特点是多地下暗河、多溶洞,奇峰林立,石钟乳、石笋、石柱发育;该地貌多发育于温暖湿润地区,不可能冰川广布,A错;千沟万壑是黄土高原地貌特征,不属于喀斯特地貌,B错;风力强劲是风力地貌的特征,C错。据此分析本题选D。【点睛】喀斯特地貌是含有酸性气体的水流经石灰岩地区形成的特殊地貌,往往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

17、、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20. 下图为我国不同地区地貌景观图。读图,图中地貌景观主要分布在干旱地区且由风力作用而成的是( )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读图为雅丹地貌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为喀斯特地貌,主要由流水溶蚀作用形成,分布在湿润地区;为沙丘分布在干旱地区,由风力沉积作用形成;沟壑纵横,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主要分布在降水较为丰富的地区,故正确,所以该题选C。【点睛】下图为“我国北方地区自然带分布略国”,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1. 甲、乙、丙对应的植被类型分别是( )A. 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B.

18、亚寒带针叶林、温带草原、热带荒漠C. 热带落叶阔叶林、热带草原、热带荒漠D.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热带草原、亚热带荒漠22. 造成图中甲、乙、丙植被类型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 热量B. 光照C. 水分D. 土壤、地形【答案】21. A 22. C【解析】【分析】【21题详解】读图分析,图中甲位于我国东北地区,距海较近,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植被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乙和丙深居内陆,降水较少,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植被随降水减少依次为温带草原和温带荒漠。故选A。【22题详解】结合上题分析,甲、乙、丙由我国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逐渐减少,因此植被类型形成了从森林到草原、荒漠的变

19、化,C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属于基础性知识的考查,难度小。下图为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3. 在各种气象灾害中,我国分布最广泛是( )A. 冰雹B. 洪涝C. 台风D. 干旱24. 我国华南地区纬度位置较低,但春季有时也会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春季多阴雨冷空气势力强大农事活动较早春季台风多发A. B. C. D. 25. 为成轻图中各种自然灾害可能带来的损失,下列措施中不可取的是( )A. 修筑水库和分洪工程B. 建立健全保险救灾体系C. 建立灾情监测预报系统D. 禁止在灾害多发区居住【答案】23. D 24. A

20、 25. D【解析】【分析】【23题详解】读图可知,我国西北、西南、华南、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华北地区都会有干旱发生,相对冰雹、洪涝和低温冷害而言,干旱在我国的分布是最广泛的,D项正确,ABC错误,故选D。【24题详解】题目中要求是“自然原因”,农事活动较早,属于人为活动,错误;台风主要出现在夏秋季节,错误;我国华南地区纬度位置较低,春季雨带移到该地,多阴雨天气,会出现低温的状况,正确;我国冬季受西北季风影响,若西北风的势力强大,会对纬度较低的地区产生影响,正确。故选A项。【25题详解】修筑水库和分洪工程,会减轻洪水、暴雨、热带风暴等灾害带来的损失,A项错误;建立灾情监测预报系统和建立健全保险救灾

21、体系,都会减轻灾害的损失,B、C两项错误;在灾害多发区,人们采取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等,可以避免和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是可以在此居住的。禁止在灾害多发区居住不符合实际,故选D项。【点睛】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分布及预防措施。根据不同自然灾害产生的原因及影响范围进行判断。26. 下图为2019年“十一”假期,平谷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在平谷“朱大路”拍摄的景观照片。图中工程措施主要预防的自然灾害是( )A. 地震B. 洪涝灾害C. 滑坡灾害D. 泥石流灾害【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平谷地处华北,降水量较少,洪涝灾害少;地震并不多发,排除AB项。图中的护坡工程采用了生物措施与工程结合的方式,工程紧贴

22、地表,使得土不离坡,这是护坡工程,主要作用是防止 滑坡,不是泥石流, 泥石流多发生在沟谷、河谷地区。据此分析本题选C。【点睛】27. 若用地理信息系统叠加某城市地质、人口密度、交通、植被等图层,可选出地质条件适宜、人口密度小,远离主干道、植被覆盖率高的区域,则该区域适宜建设( )A. 汽车加油站B. 度假村C. 垃圾处理场D. 大型超市【答案】C【解析】【详解】考察城市功能区的判读,该地地质条件适宜,适宜建筑建造;人口密度小、远离主干道路,较为偏僻,适宜建垃圾处理场,汽车加油站多靠近主干道,度假村对地质条件要求不高,大型超市应布局在人口密集地区,故答案选C。下图为某次台风某时刻风圈范围分布图,

23、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8. 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生成于( )A. 西北太平洋B. 北印度洋C. 西北大西洋D. 南太平洋29. 图示沿海各省采取紧急预警措施主要是预防台风带来的( )狂风暴雨风暴潮严重干旱A. B. C. D. 30. 我国对此次台风灾害的受灾面积和损失统计并合理安排灾后重建工作,需要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 遥感技术B.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C. 数字电视D. 地理信息系统【答案】28. A 29. C 30. D【解析】【分析】【28题详解】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生成于西北太平洋的气旋,A正确,北印度洋、西北大西洋、南太平洋的生成的台风(飓风)对我国没有影响。BCD错误,故选A。

24、【29题详解】台风带来狂风、暴雨、风暴潮,台风还会带来丰富的雨水,缓解干旱,正确,错误。故选C。【30题详解】遥感技术只能获取受灾的情况,但不能统计,A错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有定位功能,但不能统计,B错误。数字电视不属地理信息技术系统,C错误。地理信息系统具有信息管理、查询和分析功能,可以时行灾情的统计与评估。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台风的形成、影响及预防等。我国是台风多发的国家,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生成在西北太平洋,影响时间和夏秋季为主。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40分)31. 读图“太阳系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1)八大行星中,离太阳最近的是_,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位于_轨道和_轨道之间。

25、(2)按运动特征,八颗行星绕日公转有同向性,即都是自_向_运动。另外,还具有_性和_性。(3)若地球在H行星的轨道上运行,则会发生的现象有_。(选择填空)A.变为寒冷的“冰球”B.变为炽热的“火球C.大气层将会消失D.体积将会变小(4)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与其所处宇宙环境关系密切,此图所反映的有利宇宙环境是_。(5)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几个自身条件中,此图反映出来的是:_。【答案】 (1). 水星 (2). 火星 (3). 木星 (4). 西 (5). 东 (6). 共面性 (7). 近圆性 (8). A (9). 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处在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当中 (10). 日地距离适

26、中【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太阳系八大行星的运动特点及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详解】(1)八大行星按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离太阳最近的是水星,小行星带位于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2)八大行星有相似的运动特征:八大行星绕日公转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俯视表现为逆时针方向;八大行星的公转轨道都是近似正圆的椭圆,具有近圆性特征;八大行星公转轨道夹角很小,近似于位于同一平面,具有共面性特征。(3)若地球在H行星的轨道上运行,则日地距离变大,地球的温度会下降,A正确、B错误;大气层的存在与日地距离无关,C错误

27、;G为海王星,体积比地球大,D错误。故选A。(4)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离不开所处的宇宙环境,图中信息反映的是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相对安全的宇宙环境中。(5)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几个自身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主要受日地距离影响)、液态水(主要受温度影响)、适宜的成分与大气厚度(主要受地球质量和体积影响)等。由图中信息可以反映出来,日地距离适中,有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条件,是生命存在的自身条件之一。【点睛】32. 读图“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分辨图中地震波类型并比较两者的传播速度与传播介质的差异:A波是_波,其特点是_;B波是_波,其特点是_。

28、(2)图中界面D是_;界面F是_,其平均深度为是_千米。(3)图中,自F向下地震波波速出现的变化是:_,这种变化说明_。(4)关于E层的说法,正确的是_。(选择填空)A.岩浆发源地 B.是一个不连续的圈层 C.在地球内部圈层中,体积最小 D.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答案】 (1). 横 (2). 速度较慢,且只能通过固体介质 (3). 纵 (4). 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液、气三态介质 (5). 莫霍界面 (6). 古登堡界面 (7). 2900 (8). 横波消失,纵波速度骤减 (9). 该深度以下物质状态不固态 (10). 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地球的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各圈层的特点,考查

29、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详解】(1)图示E是横波,F是纵波;横波,速度较慢,且只能通过固体介质; 纵波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液、气三态介质。(2)D是莫霍界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F是古登堡界面,是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平均深度约为2900千米。(3)F是古登堡界面,地震波自上往下通过该界面时横波消失,纵波速度骤减,说明F界面以下物质状态不是固态,外地核可能是液态。(4)E层是地幔层,上地幔顶部存在一软流层,是岩浆发源地,A正确;地幔是一个连续的圈层,B错误;地球是一球体,地球半径约6371千米,地幔厚度接近2900千米,且在地核外部,在地球内部圈层中,体积最大,

30、C错误;石油、天然气资源是由动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作用形成的,存在于地壳层,D错误。故选A。【点睛】33. 读图,“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水循环的环节_;_;_;_。(2)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的水循环类型主要是_,黄河径流所属的水循环类型是_。(3)上图中,最能代表我国夏季东南风的是_环节,人类最容易干预的环节是_(填序号)(4)有关水循环说法正确的是_(选择填空)A.促使陆地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B.影响生态和气候,塑造地表形态C.人类活动深刻地影响水循环各个环节 D.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促进陆地水体更新【答案】 (1). 蒸发 (2). 水汽输送 (3). 地下径流 (4

31、). 下渗 (5). 陆上内循环 (6). 海陆间循环 (7). (8). (9). B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水循环的类型、过程及意义,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详解】(1)读图分析,图中水循环的环节为蒸发,为水汽输送,为地表径流,为地下径流,为下渗。(2)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水循环的类型属于陆上内循环,通过蒸发和降水实现水体的循环更新;黄河属于外流河,参与了海陆间水循环。(3)我国的夏季风东南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对应环节;目前人类最容易干预、影响最深刻的环节是地表径流。(4)水资源虽然是可再生的资源,但是如果人类不合理的利用,也会出现枯竭,因此水资源不是取之

32、不尽,用之不竭的,A错误;目前人类活动主要影响地表径流,有些水循环的环节如水汽输送,目前还难以影响,C错误;水循环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促进陆地水体更新,调节圈层之间的热量传输,影响生态和气候,塑造地表形态,BD正确。故选BD。【点睛】34. 左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右图为“生物循环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各题。(1)左图中河流地貌地为_、地为_。(2)左图中处的外力作用主要是_,处的外力作用主要是_。(3)右图中箭头代表的过程:A为_过程,B为_过程,C为_过程。(4)_是地表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非常活跃的场所,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关键环节。(5)温带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的气候区是_。(选择

33、填空)A.热带雨林气候B.温带季风气候C.温带海洋性气候D.亚热带季风气候【答案】 (1). 冲积扇 (2). 三角洲 (3). 流水侵蚀作用 (4). 流水堆积作用 (5). 淋失 (6). 吸收 (7). 循环 (8). 土壤 (9). BC【解析】【分析】本题以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和生物循环示意图为背景,考查河流地貌的形成及生物循环等高中地理主干知识,总体难度适中,重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详解】(1)左图中河流地貌位于山麓,形状为扇形,故为冲积扇,地位于河流入海口处,因此为三角洲。(2)左图中处是河流流经在山区,地形起伏大,河流的流速快,外力作用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处

34、河流流经平原地区,河流的流速慢,外力作用主要是流水堆积作用。(3)在右图的生物循环示意图中,矿物质分解释放的元素很容易被淋失,而植物根系能有选择地吸收营养元素,储存在生物体内,并随生物残体的分解又释放到土壤表层。这种生物循环不断进行,其他元素逐渐淋失,而养分元素则在土壤表层富集起来。故A箭头代表淋失过程,B箭头代表吸收过程,C箭头代表循环过程。(4)土壤的肥力使之能够生长植物并使植物扎根立足。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把矿物质转化为有机质。微生物通过分解作用把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把有机质转化为无机物,这种能量与物质的连续转化过程,使有机界和无机界形成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统一系统。因此土壤是地表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非常活跃的场所,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关键环节。(5)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植被都是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热带雨林气候植被以热带雨林为主,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故BC对,AD错。故选BC。【点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