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纲下载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考情上线 1以全球气压带、风带图或局部气压带、风带图 为背景,考查气压带、风带及其移动对某地气 候和天气的影响。2结合区域图、区域等压线图等图像资料,综合 考查气压带、风带、冬夏季气压中心、季风的 形成及对当地气候的影响。气压带和风带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大气环流(1)概念: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它反映了大气 运动长时期的平均状态。(2)成因:的纬度差异,造成高低纬度间的 ,促使大气不断地运动、输送和交换热量。太阳辐射热量差异2三圈环流的形成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如下图)(1)三圈环流 成因:高低纬度间的 和 共同作用的结果。
2、组成:a ,b中纬环流,c 。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低纬环流高纬环流(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气压带:A ,B 副热带高气压带,C ,D 极地高气压带。风带 E东北信风带,风向为 风F西风带,风向为 风G极地东风带,风向为 风 赤道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东北西南东北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1)原因:太阳直射点随 而南北移动。(2)移动规律:就北半球而言,与两分日相比,气压带和 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 ,冬季偏南。季节变化偏北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1北半球气压带断裂成断块状,原因是北半球 且 相间分布。2南半球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原因是南半球海洋面积广大,陆地面积小。陆地面积大海陆3北半球冬、夏
3、季气压中心 时期 热力性质差异影响 亚洲大陆 太平洋 大西洋 夏季(7月)副热带高气压带被热低压所切断 夏威夷高压 亚速尔 高压冬季(1月)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冷高压所切断 阿留申低压 冰岛低压 亚洲低压 亚洲高压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 气压带、风带 气候类型 典型分布区 赤道低气压带 气候、刚果盆地、热带雨林亚马孙平原马来群岛气压带、风带 气候类型 典型分布区 温带海洋性气候 沿岸、美洲太平洋沿岸等地区 交替控制 地中海气候 沿岸、北美洲的沿海、南美洲的智利中部、非洲南端的 西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欧洲大西洋地中海加利福尼亚好望角2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
4、:太阳辐射、洋流等。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1气压带 气压带 分布 成因 特征 气流 影响气候 极地高压带(2个)南北纬90附近 热力原因 冷高压 下沉 干冷 气压带 分布 成因 特征 气流 影响气候 副极地低压带(2个)南北纬60附近 动力原因 冷低压 上升 温湿 副热带高压带(2个)南北纬30附近 动力原因 热高压 下沉 干热 赤道低压带(1个)0附近 热力原因 热低压 上升 湿热 2风带 风带 分布 风向 属性(影响气候)北半球 南半球 极地东风带(2个)副极地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之间 东北风 东南风 干冷 中纬西风带(2个)副热带高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之间 西南风 西北风 温湿 低纬信风带(2
5、个)赤道低压带与副热带高压带之间 东北风 东南风 干热 1图解不同类型的气压带、风带分布 气压带和风带在不同的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近年来,高考常涉及局部图和变式图的考查,但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2用递进法推导大气环流的形成及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 的影响 第一步:“冷热不均使其动”。地表性质均一,地球不自转的情况下,在极地与赤道之间形成单圈闭合环流,如下图:第二步:“地球自转使其偏”。地表性质均一,地球自转的情况下,形成“三圈环流”,如下图:各气压带的高低、性质主要取决于各气压带气流在垂直方向上的运动方向,即上升和下沉,凡盛行下沉气流的区域,必定为高气压带,而盛行上升气流的地区,则必定为
6、低气压带。第三步:“地球公转使其移”。地球公转使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南北移动,地表性质均一,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情况下,形成气压带、风带随季节有规律地移动,如下图所示:第四步:“海陆分布使其断”。由于地球表面不均一,有海陆之分,特别是北半球,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破坏了气压带和风带的完整性,使气压带形成了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1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示意图,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 向。读图,回答(1)(2)题。(1)图例所示的气压带名称是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2)下图中能正确表示P风带风向的是 ()解析:(1)从图中气压带分布的大致位置
7、看该气压带应为副热带高气压带。(2)P地为北半球的西风带,应为西南风,故选B。答案:(1)B(2)B 1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由于地球表面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及陆地表面形态的高低起伏,气压带和风带并非都呈带状分布。其中南半球因海洋面积占优势,地球表面性质均一,气压带、风带的带状特征保持完好;而北半球海陆相间分布,气压带常被切割成断块状。一月(冬季)七月(夏季)大陆 海洋 大陆 海洋 同一纬度气温 低 高 高 低 气压中心 高压 低压 低压 高压 亚太地区大气活动中心 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副极地低压 亚洲低压(印度低压)副热带高压 北半球 纬向的气压带被分裂为一个个的高、低气压中心
8、 南半球 纬向的气压带比北半球明显,30S以南的气压带基本呈带状分布 类型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季节 冬季 夏季 冬季 夏季 风向 西北风 东南风 东北风 西南风 气压中心 陆地上是亚洲高压,海洋上是阿留申低压 陆地上是亚洲低压,海洋上是夏威夷高压 陆地上是亚洲高压 陆地上是亚洲低压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特点 寒冷、干燥 炎热、多雨 炎热、干燥 炎热、湿润 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范围 中国东部季风区、朝鲜半岛、日本和俄罗斯太平洋沿岸 中南半岛、印度半岛、菲律宾、中
9、国云南南部和海南岛 2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比较 11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 此时东亚、南亚季风均是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澳大利亚西北部季风则是北半球东北季风南移过赤道左偏而形成。27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 该季节南亚的西南季风是因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过赤道右偏而形成;东亚地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澳大利亚西北部受东南信风影响。2(2011盐城调研)下图为某季节某一条纬线上气压中心分 布示意图(单位:百帕)。据此完成(1)(3)题。(1)图中四地对应的陆地表面的气压数值最低的是()AP地 BQ地 CM地 DN地(2)此季节,四地中不可能受副高影响的是 ()AP地 BQ地 CM地 DN地(3)
10、此季节,四地中降水最丰富的是 ()AP地 BQ地 CM地 DN地 解析:(1)从图中经纬度可知M地位于青藏高原上,海拔最高,气压最低。(2)由图可知,此时亚欧大陆被低压控制,为北半球的夏季;此季节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位置偏北,位于32N大陆西部的P、Q两地可能受副高影响,形成炎热干燥的天气;位于大陆东岸的N地也可能受副高影响,形成伏旱天气;但位于青藏高原的M地则不可能受副高影响。(3)该季节,P、Q两地易受副热带高气压影响,晴朗少雨;M地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水汽较少,降水也不太多;而N地受到来自海洋的东南季风的影响,降水最丰富。答案:(1)C(2)C(3)D 在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会形成不
11、同的气候类型。1全年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气候类型及其气候 特征 气候类型 成因 气候特征 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都受中纬西风带控制 终年温和湿润 热带沙漠气候 全年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终年炎热干燥 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都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终年高温多雨 2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气候特征 气候类型 成因 气候特征 地中海气候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 干季时受信风带控制,湿季时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全年高温,一年可分干、湿两季 热带季风气候 旱季时受因海陆热力差异而形成的东北季风控制,雨季时受因气压带、
12、风带北移而形成的西南季风的控制 全年高温,一年可分旱、雨两季 运用规律巧记各气压带或风带以及季风环流的主要特征从降水形成的原因分析,总结出一般规律,再去记忆各气压带或风带,以及季风环流的特点,即容易理解,又容易记。降水形成的两个前提条件是:气温下降,使水汽达到饱和凝结。有充足的水汽。依据这两个条件,可以总结出以下规律:气流上升气温降低,水汽容易凝结 赤道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风由低纬向高纬吹气温降低,水汽容易凝结西风带风由海洋吹向大陆水汽充足,容易凝结降水夏季风降水较多 气流下沉气温升高,水汽不易凝结 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风由高纬吹向低纬气温升高,水汽不易凝结极地东风带、信风带风由大
13、陆吹向海洋水汽少,不易凝结降水冬季风降水稀少3读世界略图,回答以下问题。(1)比较、两地气候。地 地 气候类型 特点 分布规律(2)地常年盛行_风。(3)地被称为回归荒漠带上的“绿洲”,分析其形成原因。(4)在上图的右侧画出1月份赤道附近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示 意图。解析:(1)从两地的海陆位置可知,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主要分布在北纬2535的大陆东岸。(2)地位于西风带(北半球),故常年盛行西南风。(3)地季风气候显著,尽管位于回归线附近,由于夏季风来自海洋,降水多,与同纬度其他地区景观差别很大。
14、(4)1月份,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赤道低气压带全部位于赤道以南。答案:(1)地 地 气候类型 温带海洋性气候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特点 终年温和湿润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低温)少雨 分布规律 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2)西南(西)(3)地位于亚欧大陆东岸,介于世界最大大洋和世界最大大陆之间,海陆热力差异显著,形成季风环流;夏季风来自太平洋,带来丰沛降水。(4)如右图:例1(2010江苏高考)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使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下图为火山喷发图片。读图,回答(1)(2)题。(1)导致冰岛火山灰蔓延到
15、欧洲上空的气压带和气流是()A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 B副极地低气压带和西风 C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风 D副极地低气压带和东北风(2)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解析(1)冰岛位于北极圈附近,冬季随气压带、风带的北移,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此地区;由于冰岛火山爆发强度大,爆发后的火山灰能够到达平流层,然后随西风到达欧洲大陆的上空。(2)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首先存在于大气圈层中,然后可能降落于水中,到达生物体中,最后成为岩石圈的一部分。答案(1)B(2)A 例2(2009
16、安徽高考)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源源不断地从低纬度向高纬度输送热量。下图表示“北半球向北的热量输送随纬度的变化”。完成12题。(1)引起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输送热量的根本原因是()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海陆分布和地球运动 C气压带季节性移动 D太阳辐射和地球运动(2)曲线、代表的热量输送分别是 ()A大气输送、总热量输送、海洋输送 B海洋输送、总热量输送、大气输送 C大气输送、海洋输送、总热量输送 D海洋输送、大气输送、总热量输送 解析(1)结合教材知识即可判断引起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输送热量的根本原因是太阳辐射(各纬度间热量不均)和地球运动(地转偏向力等)。(2)总热量输送数值应最大,对应曲线;北半
17、球的陆地面积大,海洋面积小,海洋输送的热量小,且北纬60度附近为低气压带,以北来自寒冷地区的极地东风带,来自南方海洋上的暖热的气流不能越过,所以向北热量输送应该为负值,故海洋输送对应曲线。答案(1)D(2)B 1判断南、北半球位置(1)自北向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减小的是南半球;若增大,则为北半球。(2)自南向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减小的是北半球;反之,为 南半球。等温线的判读2判断季节、海陆位置(1)冬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表示冬季的陆地比同 纬度的海洋温度低),海洋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表示冬季的海洋比同纬度的陆地温度高)。(2)夏季相反。3判断影响因素(1)等温线与纬线方向基本一致。影响因
18、素:太阳辐射或纬度 因素。(2)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影响因素:海陆分布或海洋影 响程度不同。(3)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或与山脉走向平行。影响因素:地 形、地势。若等温线穿过山脉或高地时,等温线凸向气温高的地区;等温线穿过河谷或低地时,等温线凸向气温低的地区。4判断寒、暖流:洋流流向与等温线的凸出方向是一致的(1)寒流中心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水温低,故等温线向低纬 弯曲。(2)暖流情况相反。5判断地形的高、低起伏 陆地上等温线向低纬凸出的地方,说明该处地势升高;等温线向高纬凸出的地方,说明该处地势降低。在闭合等温线图上,越向中心处,山地等温线的数值越小;盆地等温线的数值越大。6判断温差的大小:等
19、温线密集,温差较大;反之,温 差较小(1)冬季等温线密集,夏季等温线稀疏。因为冬季各地温差 较夏季大。(2)温带等温线密集,热带地区等温线稀疏。因为温带地区 的气温差异大于终年高温的热带地区。(3)陆地等温线密集,海洋等温线稀疏。因为陆地表面形态 复杂,海洋表面性质单一且热容量大,所以陆地的温差大于海洋。下图为世界各地气温年较差分布示意图,图中虚线表示水稻种植的北限。读图,分析回答以下问题。(1)30W经线上气温年较差分布的总体规律是_ _;试分析形成的原因。(2)图中A到C处气温年较差变化很快,原因可能有哪些?(3)B点是北半球水稻种植纬度最高的地区,试从气候的角 度分析这里种植水稻的有利条
20、件。解析:第(1)题,首先要找到30W经线,然后观察气温年较差变化规律,从图中看出,沿该经线气温年较差由赤道向两极递增,主要原因是受单一因素影响,即位于海洋之中,下垫面均匀,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仅仅为纬度因素。第(2)题,从图中经纬度来看从A到C,位于美国西部海陆交界位置且位于40N以北的大陆西岸。由于受高大的阿巴拉契亚山脉影响,使温带海洋性气候仅分布在沿海地区,温差小,而山脉东部大部分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差大。第(3)题,水稻生长需要较多的热量和水分,而B点为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的气候满足了水稻生长的要求。答案:(1)大致从赤道向两极不断增大 纬度升高,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增大,昼夜
21、长短变化幅度增大。(2)这里是海洋和陆地的过渡地带,并且有落基山脉,阻挡了太平洋上的水汽,使北美大陆内部受海洋影响很小,气候大陆性显著。(3)这里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气温较高,降水丰富,雨热同期,与同纬度地区相比,有利于水稻的种植。一、选择题 (2011泰州模拟)下图为“部分大气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P地的气候特点是 ()A温和湿润 B寒冷干燥 C高温多雨 D炎热干燥 解析:P地位于北回归线至30N附近,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候炎热干燥。答案:D 2Q地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于 ()A暖湿的中纬西风 B干冷的中纬西风 C干冷的极地东风 D冷湿的极地东风 解析:Q地降水的暖湿气
22、流来自60N以南,即中纬西风。答案:A 读“全球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局部示意图,完成34题。3图中的“丙气压带”是指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极地高气压带 D副极地低气压带 解析:由于风总是由高压吹向低压,认真读“全球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局部示意图,结合风向的偏转方向,容易得出图中的“丙气压带”是指副热带高气压带,因此正确答案为B。答案:B 4根据图中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A受丙气压带影响,撒哈拉沙漠炎热少雨 B受甲风带移动影响,南亚地区夏季多雨 C受乙风带影响,西欧地区全年温和湿润 D受丙气压带和乙风带交替控制,新西兰形成地中海 气候 解析:根据风向可知此局部示意图在南半球
23、,而撒哈拉沙漠、西欧则位于北半球,甲为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偏转为西南季风给南亚夏季带来大量降雨,新西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受乙风带影响。答案:B 下图为某日“北半球部分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其中、分别代表气压带或风带。读图完成56题。5该日,北半球正处于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解析:图中30N附近应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图示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位置位于30N以北,气压带风带北移,说明是在北半球的夏季。答案:B 6带大气的运动特点和性质为 ()A下沉,热干 B上升,暖湿 C由高纬流向低纬,冷干 D由低纬流向高纬,暖湿 解析:带是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炎热干燥。答案:A 二、综
24、合题 7(2011 安徽四市联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该图表示北半球_季时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 的理由是_。(2)一般来说,A地比B地降水_,原因是_ _。(3)C气流来自哪个气压带?_,为什么C气流与D气 流相遇后向上爬升?(4)气流相对上升的纬度是_和_,那里一般是_气压带,天气特点是_。气流相对下沉的纬度是_和_,那里一般是_气压带,天气特点是_。(5)常年吹C气流的大陆西岸地区,气候特点是_ _。常年受B气流控制的大陆中部和西部地区,气候特点是_。一年中,受C气流和B气流交替控制的大陆西部地区,气候特点是_。解析:本题通过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来考查气压带、风带的性质,气流运动及对气候影响。依据图示气流运动方向及纬度位置可知,A为盛行西风带,B为东北信风带,C为南半球盛行西风带,D为极地东风带,气压带、风带位置南移,为北半球冬季。答案:(1)冬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南移(2)丰富 A地(西风带)气流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运动中空气冷却,有利于水汽的凝结、降水的产生;而B地(信风带)气流流向低纬度,气温升高,不利于水汽的凝结和降水(3)副热带高气压带 C气流暖而轻,遇到来自高纬度的冷而重的D气流,被迫抬升。(4)南北纬60 赤道地区 低 多阴雨天气 南北纬30 极地地区 高 多晴朗天气(5)终年温和湿润 终年炎热干燥 冬季温和湿润,夏季炎热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