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牛栏山一中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年级地理试题(分值:100分,时间:90分钟)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45分)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请将所选答案前的字母,按规定要求填涂在答题卡第130题的相应位置上。(共45分,每小题1.5分,选对一项得1.5分,多选则该小题不得分。)2019年7月12日,为期17天的第18届世界游泳锦标赛在韩国光州开幕。完成下面小题。1. 第18届世界游泳锦标赛开幕当天,某中学生在我国某地区观看到了“立竿无影”的景观。该地区这一景观距上一次出现的时间约是A. 一个星期B. 半个月C. 个月D. 一个半月2. 第18届世界游泳
2、锦标赛期间A. 晨昏线与赤道夹角变小B. 广州日出东北日落西北C. 北京正午影长持续变短D. 地球公转速度先慢后快【答案】1. D 2. B【解析】【1题详解】7月12日,某中学生在我国某地区观看到了“立竿无影”的景观,说明我国该地出现太阳直射现象,本次直射出现在夏至日(6月22日前后)以后,则夏至日之前还出现过一次直射,两次出现直射点的日期应关于夏至日(6月2日前后)对称。本次直射出现在7月12日,即6月22日后20天,则上次直射应出现在6月22日以前20天,由此推算,该地区“立竿无影”这一景观距上一次出现的时间约是40天,约一个半月,选项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2题详解】题意
3、表明,第18届世界游泳锦标赛期间为7月12日29日。此期间,直射点向赤道移动,则晨昏线与赤道夹角变大,不是变小,A错误。此期间,直射点在北半球,全球大部分地区包括广州在内,均日出东北日落西北,B正确。此期间,直射点向南移动,直射点远离北京,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小,则北京正午影长持续变长,C错误。7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地球公转速度最慢,此期间,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远离远日点,因此公转速度逐渐加快,D错误。故选B。【点睛】当直射点在赤道时,晨昏圈与赤道夹角最大,为90,当直射点位于回归线时,晨昏圈与赤道夹角最小,为66.5。当直射点向赤道移动时,晨昏圈与赤道夹角变大;当直射点远离赤道时,晨昏圈与赤道
4、夹角变小。微信中的创意中国24节气表情包,用时尚现代的传播方式, 向世界推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下图为小暑和大暑的表情符号。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 图中两节气期间A. 长江中下游平原进入雨季B. 浙闽丘陵茶树萌发C. 赤道正午太阳高度变大D. 地球公转速度渐慢4. 下列描写的是图中节气期间景色的是A.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B. 一载农耕今播种,簑衣斗笠雨浓浓C. 兰衰花始白,荷破叶犹青。D.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答案】3. C 4. D【解析】【3题详解】根据中国24节气的排列顺序和时间间隔判断,小暑和大暑为夏至日之后的连续两个节气,每15天一个节气,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
5、则小暑的日期为7月7日前后,大暑的日期为7月23日前后。长江中下游平原一般6月中旬至7月上旬为梅雨季节,图中两节气期间,梅雨基本结束,A错误。浙闽丘陵茶树萌发时期应出现在春季,而图中两节气期间为盛夏,B错误。图中两节期间,直射点向赤道移动,因此赤道正午太阳高度变大,C正确。小暑的日期为7月7日前后,地球大致刚过公转轨道上的远日点,公转速度慢,时间向后推移,地球逐渐远离远日点,地球公转速度应渐快,D错误。故选C。【4题详解】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描述的是春天情境,与小暑和大暑的夏季景观不同,排除A。一载农耕今播种,簑衣斗笠雨浓浓,描述的是谷雨时节的境像,排除B。兰衰花始白,荷破叶犹青,
6、描述的是寒露时节的情境,排除C。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描写的是夏日忙碌的情境,与小暑和大暑表示的时期相似,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地球绕日运转的轨道是一个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地球中心连续两次经过轨道上的近日点(或远日点)的时间间隔,这就是近点年,是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周期,约为365.25964日。而我们使用的阳历采用的回归年为365.242193日,两者不同导致每年地球位于远日点的时间有差别,目前地球位于远日点日期约为7月4日5日左右。下图为某年10月8日、9日20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完成下面小题。5. 由8日20时到9日20时,图中A. 甲地气压升高,风力减弱B
7、. 乙地气温随天气系统的移动而升高C. 丙地湿度增大,持续雾霾D. 低压中心P向东北方向移动并增强6. 此时段前后,我国下列地区需重点预防的自然灾害是A. 华南地区的霜冻B. 东南沿海地区的台风C. 江淮地区的伏旱D. 西北地区的高温热浪【答案】5. D 6. B【解析】【5题详解】图中显示,由8日20时到9日20时,图中甲地气压升高,等压线变密,水平气压梯度力变强,因此风力增强,A错误。图中显示,乙地附近的天气系统为冷锋,乙地气温随天气系统的移动而降低,而不是升高,B错误。9日20时,丙地受低气压中心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可能成云致雨,大量雾霾会被雨水沉降,因此当地不会持续雾霾,C错误。与8日
8、20时低压中心P位于日本九州岛附近,中心气压值约为10021006百帕之间,到9日20时,低压中心P位于日本本州岛中部,明显向向东北方向移动,中心气压值约为9981002百帕之间,明显增强,D正确。故选D。【6题详解】题意表明,此时段为10月上旬,华南地区因纬度较低,10月份出现霜冻的可能性不大,A不符合题意。10月为秋季,东南沿海地区夏秋季节多台风,因此B符合题意。江淮地区的伏旱出现在7月8月,此时为10月份,C不符合题意。西北地区大陆性强,降温较快,因此10月份出现高温热浪的可能性小,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大体上从7月中旬到8月中旬。此时形成梅雨的准静止锋已于7月上旬推移到黄河中下
9、游和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被“副高”高压脊控制,形成反气旋天气,以下沉气流为主,日照长,太阳辐射很强,气温高,蒸发旺盛。农作物生长也快,农田需水量很大。但由于气团单一,除局部地区的雷阵雨外,无大片雨区,普遍出现干旱酷暑天气,故叫“伏旱”。伏旱主要发生在中国长江流域及江南地区,特别是湖北、湖南、江西、江苏、安徽等省。下图为大西洋海水等温线示意图(单位:)。读图,完成下列小题。7. 图中A. 同纬度地区,北大西洋水温比南大西洋低B. 中高纬地区,北半球等温线较南半球平直C. 在南北纬20附近,大洋东侧水温低于西侧D. 水温最高值约为27,仅仅出现在北半球8. 图中A. 处寒暖流交汇,海水温度南北
10、变化大B. 处受西风漂流的影响,利于海洋航行C. 处受到暖流的影响,等温线向北凸出D. 处收到上升流的影响,冷水鱼群汇聚9. 图中海域沿岸A. 植被以温带草原为主B. 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小C. 河流结冰期较长D. 气温年较差较大【答案】7. C 8. A 9. B【解析】【7题详解】同纬度地区,北大西洋水温不一定比南大西洋低,如中纬度北大西洋暖流流经,南大西洋确是寒冷性质的西风漂流流经,A错误;中高纬地区,南半球较北半球等温线平直,B错误;在南北20附近,大洋东侧为寒冷,西侧为暖流,因此该纬度海区大洋东侧水温低于西侧,C正确;水温最高等值为27,南北半球均有出现,D错误。【8题详解】图中处为墨西
11、哥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交汇,海水温度变化较大,A正确;处海洋面积广阔,受西风漂流影响,等温线大致沿纬线分布,C错误;处受本格拉寒流影响,等温线向北凸出,C错误;处是北大西洋暖流和北冰洋南下冷海水交汇形成的著名北海渔场,D错误。【9题详解】图中海域沿岸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植被以温带落叶林为主;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降水均匀,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小;该区冬季气温高于0,气温年较差较小,河流无结冰期。因此ACD错误,B正确。10.2019年2月21日,法国巴黎举行了国际地球科学和地质公园计划会议,全球14个地质公园获得2019年度世界地质公园候选资格,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段的张掖地质公园成功入选。图中A.
12、断层的位移以水平方向为主B. 彩色丘陵区的地质构造为背斜C. 因对流雨引发的滑坡、泥石流灾害多D. 岩石类型为沉积岩,其形成以外力为主【答案】D【解析】【详解】据图可知,断层的位移以垂直升降运动位置,A错误;据图可知,彩色丘陵区沉积岩层向下弯曲,可判断为向斜部位,B错误;甘肃省降水少,少滑坡、泥石流灾害,C错误;据图可知,该地区的岩石主要是泥岩、砂岩、砾岩等,按成因均属于沉积岩,其地貌的形成主要以外力侵蚀作用为主,D正确。故选D。下图为我国华北某地区,图中a,b,c线为等压线,箭头表示A地风向,d,e线为等温线,g、f、h线为等高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1. 根据图中信息可以推断A. deB.
13、 从引水灌溉比有利C. acD. 图中湖泊位于河流的源头12. 据图推测,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 站在g点人,全区景观尽收眼底B. 目前湖泊萎缩是由于围湖造田C. 河流靠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D. 发展棉花种植有优越的自然条件13. 关于PQ锋面性质及雨区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A. 为冷锋,雨区位于PQ西北侧B. 为冷锋,雨区位于PQ东南侧C. 为暖锋,雨区位于PQ东北侧D. 为暖锋,雨区位于PQ东南侧【答案】11. A 12. D 13. C【解析】本题组以某地等高线、等压线、等温线分布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三道试题,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11题详解】材料信息表明,该地位于我国华北地区,属北半
14、球,一般情况下,越向北气温越低,图中d位于e以北,因此de,A正确。图中显示,穿过河流的三条等高线共同弯曲处应为山谷,山谷地区等高线向高处突出,所以gfh,由此判断,引水线路是从高处向低处自流引水,而引水线路是从低处向高处提水引水,从引水灌溉更便利,B错误。根据图中A处的风向可判断,气压abc,C错误。根据穿过河流的三条等高线的弯曲方向可知,河流河水流向湖泊,因此图中湖泊位于河流下游,不是源头,D错误。【12题详解】站在g点的人,因山脊阻挡视线,看不到A处附近区域,A错。图中显示,耕作区离湖泊有一定距离,因此目前湖泊萎缩不是由于围湖造田,B错。题中信息表明,该地位于我国华北地区,当地冬季没有较
15、多积雪,所以河流的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少,以雨水补给为主,C错。华北地区光热充足,棉花成熟期晴天多,发展棉花种植有优越的自然条件,D对。【13题详解】根据图中A处的风向可判断,气压abc,P、Q之间为低气压槽,一般形成锋面,当地位于北半球,气旋旋转方向为逆时针,PQ之间的锋面向北移动,即南边的暖气团推动北边的冷气团移动,属暖锋,排除A、B。暖锋雨一般出现在锋前,即冷气团一侧,雨区应该位于PQ东北侧,选项C符合题意,排除D。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图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据此完成题。14. 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
16、雾的主要原因是A. 沿岸暖流提供了充足的暖湿空气B. 半岛东侧海湾海水温度较低C. 海陆间气温差异较大D. 沿岸寒流的降温作用较强15. 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A. 降水较少B. 气温较高C. 风力较弱D. 光照较强16. 夏季,S市主要受A. 季风影响B. 西风带影响C. 低压控制D. 高压控制【答案】14. D 15. C 16. D【解析】【14题详解】该题主要考查洋流的分布及雾的形成原因。根据经纬度可知,该地区为美国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亚州,结合题干的提示: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夏季由于温度高,蒸发量大,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大,沿岸加利福尼亚寒流降温作用使空气中水汽凝结
17、,所以多雾。故选D。【15题详解】该题主要考查影响雾的形成和消散的因素。风力大有利于雾的消散,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风力较小;冬季受盛行西风控制,风力较大,A、B、C三项所述均不利于雾的形成。故选C。【16题详解】该题主要考查地中海气候分布及成因。该地位于北纬30N40N大陆西岸,S市是美国的旧金山,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主要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稀少。故选D。【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洋流分布、雾的形成和消散的因素、气候的分布及成因。我国某地的高台民居(左图)是世界上最奇特的民居之一。建在高40多米、长800多米的黄土高崖上,三面临河。房屋搭建随意,以土坯和杨木作为建材。有些房屋距今已
18、有数百年历史。右图是该区域河流径流及气温变化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7. 高台民居最有可能位于我国的A. 云贵高原B. 东北平原C. 塔里木盆地D. 四川盆地18. 将民居建在高崖上,主要原因是A. 保持室温,冬暖夏凉B. 便于雨季排水C. 避免受夏季洪水影响D. 利于冬季防风【答案】17. C 18. 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总体难度一般,只要掌握不同地区的气候及河流特征即可正确解答。【17题详解】读图可知,该地冬季气温在0以下,不会在我国南方地区,排除AD。由于该地河流流量较小,汛期集中在夏季,不会在东北平原(东北平原河流流量大,且
19、有春和夏汛),应位于塔里木盆地,故选C。【18题详解】读图结合上题分析,该民居位于我国塔里木盆地地区,将民居建在高崖上,不利于保温,A错。该地气候干旱,没有明显的雨季,B错。避免夏季洪水影响,C对。建在高台上,会受到冬季风的影响较大,D错。故选C。读“某岛屿地图”,完成下面小题。19. 该岛屿主要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终年受西南风控制,降水丰富河流短小湍急,落差大,水能丰富西南部冰川地貌发育显著位于板块生长边界,面积不断扩大A. B. C. D. 20. 该岛屿西侧以畜牧业为主,东侧以种植业为主。形成此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 降水与植被类型B. 日照时数与地形C. 坡度与人口分布D. 地形地貌与
20、交通【答案】19. A 20. B【解析】【19题详解】该岛的主要山脉走向与岛屿延伸方向一致,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正确。图中纬度向南递增,应为南半球,当地位于4060S之间,应该位于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南半球的盛行西风以西北风为主,错误。图中显示,岛屿面积不大,河流短小,图中山峰海拔高度显示,当地河流落差大,河流湍急,当地终年盛行西风,降水丰富,水量较大,因此水能丰富,正确。该岛屿西南部纬度较高,山地海拔较高,山地迎风坡,降水(雪)丰富,山地冰川较多,导致西南部冰川地貌发育显著,正确。该岛位于太平洋西南部,为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挤压边界,属消亡边界,不是板块生长边界,错误。综上所述,选项A
21、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20题详解】图中显示,位于4060S之间,终年盛行西风,该岛屿西侧为西风迎风坡,降水丰富,阴雨天较多,光照较弱,不利于农作物生长和成熟,利于牧草生长,且从图中河流分布可判断,岛屿西侧山地临近海岸,地形坡度大,不利于耕作,因此西侧以畜牧业为主;而为西风背风坡,降水较少,晴天较多,光照时数长,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和成熟,且图中显示东侧河流较长,应该坡度较缓,平原面积较大,利于耕作,因此东侧以种植业为主。由此判断,形成此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日照时数与地形,选项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公元399年412年,僧人法显西行求法,游历三十余国,其旅行见闻佛国记是现存
22、最早关于中国与南亚陆海交通的地理文献。下图为“法显求法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1. 佛国记中有“无冬夏之异,草木常茂,田种随人,无有时节”的记载,其描述的区域是A. 印度河上游谷地B. 帕米尔高原C. 斯里兰卡沿海平原D. 塔里木盆地22. 法显从耶婆提国乘船返回中国最适合的时间是A. 1月5月B. 5月9月C. 9月12月D. 11月次年3月【答案】21. C 22. B【解析】【21题详解】根据题干所述“无冬夏之异”,说明该地区全年气温差异不大,再结合该地区“草木常茂,田种随人,无有时节”可以推断,该地区全年气温较高,且降水丰富。印度河上游谷地位于喜马拉雅山区,海拔较高,不会草
23、木常茂,A项错误;帕米尔高原深居内陆,且海拔较高,冬季漫长,气温较低,B项错误;斯里兰卡沿海平原地势平坦,且为季风气候,全年高温,降水丰富,符合佛国记的叙述,故C项正确;塔里木盆地降水少,且气温年变化大,不可能草木常茂。【22题详解】古代船只主要是帆船,其航行的动力来自于盛行风,从耶婆提返回中国,一路向东北前行,最适合的是遇到西南风,可以顺风而行,东南亚地区吹西南风的季节是每年的夏半年,即59月这段时间,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某旅行者在下面左图地区旅游,发现甲地分布着以泥土混合茅草盖成、圆形墙体厚达80厘米的“蜂巢屋”(下面右图)。当地居民说:“土塔每半年便要修补一次,要不然会溶掉的。
24、”据此回答下列各题。23. 对当地土塔“溶掉”起重要作用的大气环流是( )A. 盛行西风带B. 东南信风带C. 副热带高气压带D. 季风环流24. 蜂巢屋“圆形墙体厚达80厘米”的主要目的是( )隔热,降低夏季室内温度防潮,保持夏季屋内干燥加固,抵御雨水侵蚀御寒,抵御冬季严寒A. B. C. D. 【答案】23. A 24. B【解析】试题考查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3题详解】图中地区距地中海较近,是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受盛行西风影响,降水较多,雨水侵蚀作用强,可使当地土塔“溶掉”,A正确。【24题详解】图示地区是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蜂巢屋墙体厚可隔热,降低夏季室内温度,降
25、水少,不需要防潮;冬季受盛行西风影响,温和多雨,蜂巢屋墙体厚可抵御雨水侵蚀,B正确。下图为某大洲部分地区地形示意图。2016年7月16日至8月26日,某考察团对图示地区进行了考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5. 考察队员在甲、乙、丙、丁四处看到的典型自然景观依次是A. 温带草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草原、热带荒漠B. 温带草原、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荒漠、热带草原C. 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草原、热带荒漠D. 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荒漠、热带草原26. 经考察发现戊地的降水比丁地多,该现象的产生A. 主要是由于两地的大气环流不同B. 主要是由于两地距海远近的不同C.
26、 会导致自然带出现垂直地域分异D. 会导致自然带出现非地带性分异27. 图中A. 西部因板块张裂形成高大山系B. 中部地形阻挡北冰洋的寒冷气流南下C. 东南沿海地区易受到飓风影响D. 东北海区因上升补偿流形成大型渔场【答案】25. D 26. D 27. C【解析】【25题详解】图中显示,甲处位于4060N大陆西岸,终年盛行西风,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形成温带落叶阔叶林景观,排除A、B。图中显示,乙处位于3040N大陆西岸,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属于地中海气候,形成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景观;丙处位于20 30N大陆西岸,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影响,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形成热带荒漠景观
27、,排除C。丁处位于1020N大陆西岸,受信风和赤道低气压带的交替控制,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形成热带草原景观,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26题详解】戊地和丁地位于低纬度地区,受信风影响明显,当地信风主要是东北风,戊地为来自海洋的东北信风迎风坡,降水丰富,而丁地为东北信风背风坡,降水稀少。从前面分析可以看出,两地大气环流是相似的,A错误。两地均临近海洋,因此不是由于两地距海远近的不同而导致降水不同,B错误。两地海拔高度相似,两地差异不是自然带的垂直地域分异,C错误。两地降水差异,导致自然带不同,东侧为雨林带,而西侧为草原带,这种差异是地形起伏导致的,因属于自然带的非地带性分异,D正确。故选D。【27
28、题详解】北美洲西部因板块挤压而形成高大山系,而不是因为张裂,A错误。北美洲中部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形平坦开阔,对阻挡北冰洋的寒冷气流南下能力弱,B错误。东南沿海地区纬度低,且临近墨西哥湾,加勒比海和墨西哥是世界上飓风主要源地,因此东南沿海地区易受到飓风影响,C正确。东北海区位于北大西洋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处,容易形成大型渔场,而不是因上升补偿流形成大型渔场,D错误。故选C。下图为“尼罗河干支流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8. 尼罗河中上游修建水库,对其下游地区的影响可信的是( )A. 携带泥沙增加,海岸线向海洋推进B. 洪涝灾害增加,造成巨大损失C. 海浪侵蚀加重,海岸线向陆地退缩
29、D. 沿岸土壤肥力增加,土地盐碱化减轻29. 与白尼罗河流域相比,青尼罗河流域开发水能的优势是( )A. 峡谷多,落差大,水能丰富B. 结冰期短,发电时间长C. 落差小,利于河流梯级开发D. 流量稳定,发电量季节变化小30. 阿斯旺大坝对下游地区的影响有A. 降低枯水期水流速度B. 加大枯水期河床侧蚀C. 库区的泥沙淤积严重D. 促进了陆地水内循环【答案】28. C 29. A 30. B【解析】【28题详解】尼罗河中上游修建水库,由于水库的拦蓄,下游地区河水携带泥沙减少,海岸线因海水侵蚀作用向陆地方向后退,A错误、C正确。尼罗河中上游修建水库,由于水库的调蓄功能,导致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减少,不
30、是增加,B错误。尼罗河中上游修建水库,下游沿岸河水泛滥减少,因泛滥带来的肥沃的泥沙减少,沿岸土壤肥力下降,泛滥的洪水减少,洪水冲刷地表盐碱的机会减少,导致土地盐碱化加剧,D错误。故选C。【29题详解】图中显示,与白尼罗河流域相比,青尼罗河流域河流落差更大,流速更快,因此水能资源更丰富,选项A符合题意。两地纬度低,属热带地区,海拔不到2000米,因此均没有结冰期,不影响发电时间,B不符合题意。图中显示,青尼罗河落差大,利于河流梯级开发,C不符合题意。白尼罗河源于赤道,流域内降水季节变化相对较小,且有维多利亚湖的调节,流量较稳定,而青尼罗河流域位于北半球热带草原区,降水季节变化大,且没有大的湖泊调
31、节,因此青尼罗河流量不稳定,发电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D不符合题意。故选A。【30题详解】阿斯旺大坝对下游地区径流量具有调节功能,会增加下游地区枯水期的径流量,从而加快枯水期河水水流速度,A错误。阿斯旺大坝对下游地区径流量具有调节功能,会增加下游地区枯水期的径流量,下游地区河水以侧蚀为主,水量增大,则加大枯水期河床侧蚀,B正确。库区的泥沙淤积严重,不属于阿斯旺大坝对下游地区的影响,C错误。阿斯旺大坝形成的阿斯旺水库会增加陆地蒸发,从而可能增加陆地降水,导致促进了陆地水内循环,但这不是阿斯旺大坝对下游地区的影响,D错误。故选B。第二部分 综合题(共55分)3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32、千湖沙漠位于巴西东北部滨海地区,1981年巴西在此建立国家公园,该公园由众多白色沙丘和成千上万微小湖泊共同组成,在气候、基岩(主要是致密的绿泥岩和砂岩)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一年一度的“千湖沙漠”奇景。材料二:圣弗朗西斯科河是巴西东部和东北部水力发电和灌溉的重要源泉,自1946年开始圣弗朗西斯科河流域开发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目前是南美洲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典范。材料三:图1为巴西东北部略图。图2为千湖沙漠地区气候统计资料。(1)说出赤道以南区域的地形特征。(2)简述千湖沙漠地区的气温特征并简析2-5月气温较低的主要原因。(3)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千湖沙漠”奇景的形成原因。(4)从资源利用角度,说
33、明圣弗朗西斯科河流域综合开发的有利条件。【答案】(1)北部以平原为主;南部以高原为主;地势南高北低。(2)气温特征:全年高温1;气温年较差小;原因 :2-5月降水多,晴天少,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气温低。(3)雨季降水多,基岩透水性差,雨水不易下渗,在沙丘之间的低地里积水成湖。旱季降水少 ,气温高, 积水被蒸发,形成沙漠。 (4)水资源总量大; 水能资源丰富; (有色金属等) 矿产资源丰富;土地资源丰富。【解析】【分析】本大题以巴西东北部为背景,以多组相关图文信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地形特征描述、气温特征及成因、“千湖沙漠”奇景的形成原因、流域开发有利条件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
34、和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详解】(1)赤道以南区域的地形特征应从地形类型和地势高低方面归纳。图中显示,赤道以南区域北部海拔低于200米,等高线稀疏,以平原为主;图中显示该区域南部海拔高于200米,许多地区高于500米,等高线稀疏,以高原为主;图中显示,河流由南向北流,地势南高北低。(2)千湖沙漠地区的气温特征从图2中信息归纳出来。图2显示,当地最冷平均气温高于25.5,说明全年高温,图中显示,当地最热月平均气温低于26.5,年较差约1,说明气温年较差小。2-5月气温较低的主要原因应从天气状况方面分析。图中显示,当地2-5月降水多,云雨天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
35、 少,从而使得当地气温相对较低。(3)题意表明, “千湖沙漠”奇景的形成原因应从水循环各环节的角度进行分析。图2显示,当地降水季节变化,有明显的旱雨季。旱季时,当地降水稀少 ,气温高,蒸发强,当地沙滩在风力作用形成许多沙丘,形成沙漠景观;雨季来临时,降水多,材料一信息表明,当地主要是致密的绿泥岩和砂岩,基岩透水性差,雨水不易下渗,在沙丘之间的低地里积水成湖,形成“千湖一沙漠”景观。 (4)圣弗朗西斯科河流域综合开发的有利条件应从流域内水资源、水能资源、矿产资源和土地资源等方面进行说明。从材料信息可知,该流域年降水量丰富,水资源总量大;该流域发源于海拔较高的高原山地,河流落差大,图中显示,河流上
36、建有多座水电站,说明水能资源丰富;图中显示,该河流域仙铍、铁等矿产资源丰富;图中显示,该河流程长,流域面积广,当地土地资源丰富,有利于该河流域综合开发。3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地处我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区的祁连山,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地面积占整个山区的三分之一,发育着不少的冰川和河流,山间有很多水草丰美的宽谷盆地,祁连山像是伸向荒漠的一座湿岛,从祁连山发源的河流滋养着河西走廊的绿洲。材料二:下图为祁连山河流水系图。(1)归纳该区域绿洲的分布特点。(2)祁连山被称为该区域绿洲的“母亲山”,请说明原因。(3)列举祁连山南北两侧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差异。材料三:河西走廊是我国最大的玉
37、米制种基地。每年玉米收获后,9月底10月初戈壁滩成为天然晾晒场,使玉米种子在短时间内完全脱水干燥。(4)收获后,河西走廊玉米种子晾晒脱水的场地多选择在沙漠荒滩,试分析原因。(5)研究性学习小组要研究图示地区的绿洲和邻近荒漠小气候差异,你认为可以选取哪些气象要素进行研究?请写出研究课题的名称。气象要素: 。课题名称: 。【答案】(1)绿洲分布不均匀,沿祁连山北麓带状分布;各块绿洲位于河流的中下游。(2)祁连山地抬升气流,形成较多降水;山地海拔高,气温低,发育了众多冰川;夏季冰川融水和山地降水补给河流及地下水,为绿洲提供水源;河流携带泥沙在山前沉积,形成冲积扇及山前平原,为绿洲提供肥沃的土壤。 (
38、3)以南属青藏高原,处于第一阶梯;以北以内蒙古高原为主,处于第二阶梯;以南为典型的高山高原气候;以北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以南多大河源头,河流分布较密集,落差大,流速快;以北河流分布较稀疏,流量不大,流速较慢等。(4)晴天多,光照强;多闲置沙漠荒滩;地表温度高;土质疏松干燥/土质透气(水)性好;空气干燥(降水少);空气流动性好,多大风。(5)气温、降水(湿度)、气压、风速等绿洲和荒漠湿度(或降水)特征的对比分析。【解析】【分析】本大题以祁连山背景,以祁连山相关的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五道小题,涉及绿洲分布特点、祁连山对绿洲的作用、祁连山南北两侧自然特征差异、戈壁滩成为天然晾晒场的原因、研究性学习对
39、象和课题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详解】(1)该区域绿洲的分布特点应根据图中信息从整体上和相对位置上进行归纳。从整体上看,该区域绿洲面积不大,分原则上不均,主要集中于沿祁连山北麓地区,大致呈带状分布;图中显示,相对于河流来说,各块绿洲位于河流的中下游。(2)祁连山被称为该区域绿洲的“母亲山”的原因应从水源、地形和土壤等方面进行分析。没有祁连山的水源就没有该区域的绿洲,祁连山地抬升气流,形成较多降水,这是祁连山的水源之一;祁连山山地海拔高,气温低,高山上发育了众多冰川,这是祁连山水源之二,这两种水源以夏季冰川融水和山地降水补给河流及地下水,再补充给绿洲
40、维持其形成和发展。发源于祁连山的河流携带泥沙在山前沉积,形成冲积扇及山前平原,为绿洲形成和发展提供空间和肥沃的土壤,因此祁连山被称为该区域绿洲的“母亲山”。 (3)祁连山南北两侧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差异应从地形、气候、河流等方面进行列举。从地形角度,祁连山以南属青藏高原,处于第一阶梯,海拔高;祁连山以北为河西走廊和内蒙古高原,处于我国地势第二阶梯,海拔相对较低。从气候角度来看,祁连山以南因海拔高形成高寒的高山高原气候;祁连山以北为温差大、气候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从河流角度来看,祁连山以南多大河源头,河流分布相对较多,落差大,流速快,水能资源丰富;祁连山以北地区因气候干旱,河流分布较稀疏,流量较
41、小,地形相对平坦,流速较慢等。(4)河西走廊玉米种子晾晒脱水的场地多选择在沙漠荒滩的原因应从土地、蒸发等方面进行分析。从土地角度,沙漠荒滩面积广,利于玉米种子晾晒。从蒸发角度来看,沙漠荒滩晴天多,光照强,获得太阳能多,利于蒸发;沙漠荒滩热容量小,白天地表温度高,利于蒸发;土质疏松干燥,土质透气(水)性好,利于蒸发;沙漠荒滩降水稀少,空气干燥,利于蒸发;沙漠荒滩温差大,空气流动性好,多大风,利于蒸发。(5)研究性学习小组要研究图示地区的绿洲和邻近荒漠小气候差异,气候要素主要包括气温、降水、湿度、气压、风力、光照等,且这些要素在绿洲和邻近荒漠之间有明显差异,因此可以选取这些气象要素之一或多个要素进
42、行研究。研究课题的名称可以是绿洲和荒漠的温度(湿度、降水、气压、风力、光照等)特征的对比分析。33.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马尔马拉”在希腊语中是大理石的意思,沿岸地区自古就开采大理石、花岗岩和石板等。海岸陡峭,平均深度 183米,最深处达1355米。沿岸城镇均为兴旺的工农业中心,有些是旅游胜地。(1)描述马尔马拉海的位置特点。(2)根据地壳物质循环规律,分析附近大理石和花岗岩资源丰富原因。(3)指出俄罗斯多数游客选择希腊的季节,并说明理由。【答案】(1)位于地中海与黑海之间,是黑海与地中海的唯一通道;是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战略位置重要;位于北半球中纬度、亚热带地区
43、,东半球。(2)该地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之间,地壳运动活跃,岩浆活动频繁;地下岩浆沿薄弱地带入侵冷却形成花岗岩;岩浆涌出的过程中,附近的石灰岩受高温和高压变质,形成大理岩。 (3)夏季是该地旅游旺季,因为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多下沉气流;虽然炎热干燥,但光照充足,因临海,受海洋的调节,气候比较舒适宜人,适宜高纬度地区游客旅游。【解析】【分析】本大题以马尔马拉海为背景,以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地理位置描述、大理石和花岗岩丰富的原因、旅游资源评价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详解】(1)马尔马拉海的位置特点可以从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等方面描述。
44、图中显示,马尔马拉海位于地中海与黑海之间,是黑海与地中海的海上唯一通道,交通位置和战略位置十分重要;马尔马拉海北侧为欧洲,南侧为亚洲,是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图中显示,马尔马拉海位于41N、27E附近,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属亚热带地区,马尔马拉海位于东半球。(2)题意表明,附近大理石和花岗岩资源丰富的原因应根据地壳物质循环规律进行分析。该地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挤压边界,地壳运动活跃,断裂构造多,岩浆活动频繁;来自软流层的地下岩浆沿多断裂构造的薄弱地带侵入到地表以下,岩浆在地表以下逐渐冷却形成花岗岩;岩浆上涌侵入过程中,受到高温、高压的岩浆的影响,附近的石灰岩重新结晶改变性质,形成大理岩。花岗
45、岩和大理岩随地壳上升受侵蚀出露地表,形成当地的大理石和花岗岩资源。(3)希腊的有特色自然景观主要是海滩景观,sun(太阳)、shore(海滩)、sea(海洋)是其资源核心。希腊当地主要属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阴雨天气多,不是旅游最好季节;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多下沉气流,降水稀少,晴天多,光照充足,海滩上温度较高,适合海滩旅游;同时受海洋的调节,气候比较舒适宜人,吸引大量高纬度地区游客来此旅游。因此旅游资源俄罗斯多数游客选择希腊的季节是夏季。3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
46、在树。”读黄河主要产沙区生态治理的图文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和表,描述黄河主要产沙区林草梯田覆盖率的变化,分析其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在20多年的“绿色革命”中,延安市率先通过改良品种,开辟梯田台地(上右图)种植“山地苹果”获得成功。与平原产区苹果相比,山地苹果含糖量更高、口感脆甜,也更耐贮藏。2018年1月,“延安苹果”注册为“国家地理标注证明商标”。(2)说明延安发展山地苹果的有利自然条件。【答案】(1)从20世纪70年代至2013年,大部分地区林草梯田覆盖率从30%40%以下提高到40%70%及以上。影响:加强了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减轻土壤侵蚀)作用,使该区域输沙量
47、(河流含沙量)减少;加强了涵养水源(截留雨水,加强下渗)作用,使河流径流量减少;使局地气候得到调节(空气质量改善)、土壤肥力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加等。(2)黄土高原土层深厚;海拔较高,生长期长;气候较干旱,光照充足(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利于果实积累糖分;梯田开辟果园,地形较平缓。【解析】【分析】本大题以黄河主要产沙区为背景,以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两道小题,涉及林草梯田覆盖率的变化及影响、农业区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题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地理总理 的能力。【详解】(1)黄河主要产沙区林草梯田覆盖率的变化应据图中信息进行描述。图中显示,从20世纪70年代末,黄河主要产沙区大部分地区林草
48、梯田覆盖率在30%40%以下,而2013年,黄河主要产沙区林草梯田覆盖率大多在40%70%及以上,说明林草梯田覆盖率明显上升。林草梯田覆盖率明显上升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应结合个表中信息从输沙量、径流量、气候、土壤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表信息表明,黄河几个水文站测定数据表明,输沙量减幅最高达到99.5%,说明林草梯田覆盖率明显上升加强了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减轻土壤侵蚀)作用,使该区域输沙量(河流含沙量)减少。从表信息表明,各水文站的天然径流减幅最高达67.4%,最少也有17.2%,因此林草梯田覆盖率明显上升加强了涵养水源(截留雨水,加强下渗)作用,使河流径流量减少。同时,林草梯田覆盖率明显上升调节了当地局地气候,提高了当地土壤肥力,有利于改善生态状况,维持和恢复了当地的生物多样性等。(2)延安发展山地苹果的有利自然条件应从气候、土地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从气候角度分析,延安位于黄土高原之上,海拔较高,苹果生长周期较长,苹果品质优良;延安地处内陆,降水不多,气候较干旱,晴天多,光照充足,有利于种植高品质的苹果;当地大陆性强,晴天多,昼夜温差大,利于果实积累糖分。从土地角度分析,延安修建梯田开辟果园,地形较平缓;黄土高原黄土土层深厚,利于苹果树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