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4届高考人教版历史大一轮复习试题(含解析) 第14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进步(必修2)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12733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3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高考人教版历史大一轮复习试题(含解析) 第14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进步(必修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4届高考人教版历史大一轮复习试题(含解析) 第14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进步(必修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4届高考人教版历史大一轮复习试题(含解析) 第14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进步(必修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4届高考人教版历史大一轮复习试题(含解析) 第14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进步(必修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4届高考人教版历史大一轮复习试题(含解析) 第14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进步(必修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014届高考人教版历史大一轮复习试题(含解析) 第14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进步(必修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2014届高考人教版历史大一轮复习试题(含解析) 第14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进步(必修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2014届高考人教版历史大一轮复习试题(含解析) 第14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进步(必修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14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进步一、选择题1.明朝张瀚称:“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顾低昂轻重之权,在人主操之尔。”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张是( )A农业仅赖百工B百工亦为本业C农工比重适当D农工任其消长解析 “农末适均”即农业与工商业协调均衡发展。答案 C2.瓷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之一。下图是宋代部分名窑分布示意图,符合钧窑、定窑、景德镇窑、耀州窑排列顺序的是( )A.B. C.D.解析 钧窑在河南,定窑在河北,景德镇窑在江西、耀州窑在陕西。唐宋以来,各地瓷窑所产瓷器各具风格,这些名窑都以其产品的质量闻名天下。结合地图可以方便得出D项。答案 D

2、3.杜甫石壕吏:“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这则材料直接反映了( )A.唐朝均田制遭到破坏B.唐朝小农的兵役和徭役沉重C.唐朝的租佃关系发展D.唐朝地主对农民的剥削严重解析 仔细阅读材料,由“三男邺城戍”“二男新战死”可知唐朝小农的兵役沉重;由“老妪”“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可知唐朝的徭役沉重。答案 B4.有人说,孟姜女的传说反映了政治压迫,白蛇传的故事反映了宗教冲突,而牛郎织女的传说则典型地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是( )A.沉重的赋役负担使农民流离失所B.自给自足的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C.棉纺织业是最重要的生产部门D.封闭的庄园是

3、基本的农业生产单位解析 中国古代农业主要是以实行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为特点,以自给自足,男耕女织为基本生产形式。答案 B5.论贵粟疏载:“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 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 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该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是( )A脆弱性B自足性C顽强性D封闭性解析 材料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农民的悲惨生活。自耕农生产规模小,生产资料有限,难于扩大再生产,且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较差,具有较强的落后性和脆弱性。答案 A6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

4、载为45倍,据13世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6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 )A.科学技术领先世界B.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发达C.水利灌溉技术先进D.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领先地位答案 B7.“探寻中国经济政策演变之路”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整理研究成果时,附了两幅描绘生产民俗的河北剪纸,借以说明中国古代的某种经济形态,同时他们还引用了与这一经济形态相对应的言论。这些言论不应包括( )A.“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B.“上农除末,黔首是富”C.“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但家无井盐耳”D.“通工商之业,便渔盐之利”解析 材

5、料反映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封建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大意是:把因懒惰不务正业而致贫困的人及其妻子儿女收为奴隶,以此杜绝人力和物力等资源的丧失(损耗);“上农除末,黔首是富”大意是:只有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重视农业,老百姓才能富裕、才能安居乐业。“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但家无井盐耳”大意是:即使不出门生存所需的东西都有了,只是家中没有盐而已。“通工商之业,便渔盐之利”大意是:开放工商之业,发展渔业盐业优势。因此选D项。答案 D8.耕织图耕图是南宋作品,为历代帝王所推崇和嘉许,右图为康熙命画家重新绘制的该作品,也反映了清代的生产方式。材料提供的信息说明( )A

6、.中国古代农业文明一直很先进B.传统农耕技术没有突破性发展C.清代出现一牛一人的耕作技术D.水田耕作表明经济重心在南方解析 图中显示的生产工具依然是唐代出现的曲辕犁。这种传统的耕作方式在清代已经落后于工业文明的潮流,没有取得革命性进步。答案 B9.中国的青铜器之多之重要,在世界上是少有的。古书上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从下面的几幅青铜器皿图片可以看出,当时我国的青铜器主要用于( )A.农具和酒器B.礼器和兵器C.礼器和农具D.兵器和农具解析 本题考查识图分析能力。“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指祭祀,“戎”指战争。再结合图片信息,可知当时的青铜器主要是礼器和兵器。且商周时期,由于铜的产量小,

7、比较贵重,制作农具的主要材料还是木、石、骨、蚌等。答案 B10.美国波士顿美术馆馆藏数以万计的中国陶瓷,包括晋代越窑、宋代五大名窑、元明清时期官窑和民窑的陶瓷精品。由此可以推断( )A.从晋代起,中美就有了陶瓷贸易B.上述藏品都是从中国掠夺来的C.收藏者青睐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D.中国陶瓷成为该馆的镇馆之宝解析 材料中波士顿美术馆馆藏数以万计的中国陶瓷不能说明都是掠夺的,也未必就是镇馆之宝,故不选B、D两项。该馆藏有晋代瓷器未必是两国直接贸易所得,再者晋代还没有美国,故不选A项。材料可以反映出收藏者青睐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故选C项。答案 C11.在一座古墓中发现了黑亮如漆的黑陶,洁白如雪的白瓷,

8、闻名中外的粉彩瓷和珐琅彩。这座墓葬的形成时间应不早于( )A.魏晋 B.隋唐 C.宋代 D.清代解析 由粉彩瓷和珐琅彩可知是清代。答案 D12.观察下图,从中可得出的结论是( )中国古代丝织业中心分布变迁图A.秦汉时期中国丝织技术领先于世界B.唐宋时期私营丝织业水平超过官营C.元明清时期丝织业重心在东部地区D.古代丝织业中心由关中辐射全国解析 结合图例分析各时期丝织业中心分布变化,可以看出元明清时期丝织业中心区主要在长江三角洲地区,C项正确。A、B两项不能在图中体现出来。D项说法错误,应该是从北方辐射到南方,或者更具体的表述是从黄河流域辐射到长江流域。答案 13.桑弘羊盐铁论水旱篇:“家人合会

9、,褊于日而勤于田,铁力不销炼,坚柔不和。”“吏明其教,工致其事,则柔刚和,器用便。”这一论述反映了( )铁农具的制造分为私人和官府 私人制造的铁农具质量较差 官府所制铁农具因官吏指导,工匠细致操作质量较好 铁器生产基本被官府垄断A. B. C. D.解析从材料中都能看出,材料没有反映出铁器生产基本被官府垄断,可排除。答案D14明清时,佛山冶铁,每一炉场,“环而居者三百家。司炉者二百余人,掘铁矿者三百余;汲者、烧炭者二百有余”。这表明( )A生产规模大B生产技术高 C生产分工细D资本主义萌芽答案C二、非选择题15.阅读下列图片,回答相关问题。下图是1995年湖北省发行的天仙配电话磁卡,根据中国民

10、间传说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设计而成。图一(1)图一反映的历史信息有哪些?请为该图配上一个合适的名字。生产工具的发明是古代农业发展的基础。(2)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农具怎样的发展阶段?其中图三、四工具革新各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答案()历史信息:男子使用牛耕,说明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女子在院中纺线,周围有家禽等,表明主要从事家庭手工业和饲养业;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生产方式是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名字:男耕女织、小农经济等。(2)发展阶段:春秋战国以前以耒、耜工具为主;春秋时期牛耕开始使用;唐代曲辕犁的发明使用。历史意义:牛耕的使用解放了人力,是我国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使生产力

11、显著提高。曲辕犁的使用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已基本定型,是继汉代耕犁发展之后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1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汉元帝时,贡禹表称)方今齐三服官(负责制作天子服用)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巨万。蜀广汉主金银器,岁各用五百万。三工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汉书贡禹传材料二 “工之子恒为工。”(国语齐语)“工匠之子,莫不继事。”(荀子儒效)“工商皆为家传其业以求利。”(唐六典)(1)据材料一说明古代官营手工业的生产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概括汉代官营手工业的发展状况及经营特点。(2)据材料二分析中国古代手工业在技术的传承上具有怎样的特点?造成这一特点的原因是什么?它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答案 (1)生产目的:制造官府专用和皇帝私用的物品。发展状况:规模大、人数多、开销巨大。经营特点:官办、大作坊生产、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等。(2)特点:父子相传。(家族内传承)原来:小农经济的狭隘性、封闭性;控制技术外传,提高产品竞争力;国家长期实行“匠户”制度等。影响:手工业产品往往因此保证了工艺水平,但行业之间相互隔绝,使新技术难以推广;同时因技术传承的封闭性,往往导致失传,最终妨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