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磁场1知道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及磁体周围存在磁场。2知道磁感线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知道不同磁体周围及其相互作用时磁场的分布情况。3知道地球周围有磁场以及地磁场的南北极位置。通过观察磁体周围小磁针或铁屑的分布情况来研究看不见摸不着的磁场的分布情况,从而渗透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思维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磁体周围小磁针或铁屑的分布情况等实验现象,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1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2知道地磁南北极和地理南北极的关系。会画磁体的磁感线。条形磁体、铁架台、铁屑、小磁针、玻璃板、细线等。新课引入回忆上节课学过的内容,然后让学生看教材P1
2、40图148演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并讨论:它们没有接触,为什么会发生作用?由此可以引出:这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我们看不见的特殊物质磁场。知识点一磁场学生实验:把一块条形磁体用细线吊在铁架上,用另一块条形磁体的N极先慢慢地接近吊起的N极,再慢慢接近吊起的S极,观察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学生归纳实验结果后,教师板书: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追问:为什么不接触小磁针,小磁针方向也会发生改变呢?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对学生讨论情况进行引导。师生总结:1磁场的概念。原来磁体的周围存着我们看不见又摸不着的物质,这种看不见又摸不着的物质叫磁场。(小磁针受到磁场的磁力作用,才具有新
3、的指向)2磁场的基本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作用。让两位学生做实验:原来静止时的指南针,一端指南,一端指北,若把它放在磁场中,小磁针就会转动起来,静止时,小磁针就会有不同指向,是由于磁体受到磁力方向不同的缘故。3磁场方向:规定小磁针在磁场中静止时,北极的指向为这一点的磁场方向。演示实验:把四个小磁针放在磁场的不同点上。发现:静止时,不同点的小磁针指向不一定相同。说明:磁场中不同点的磁场方向不一定不同。那么磁体周围的磁场方向是怎样的呢?又怎样来表示它呢?我们在磁场中多放一些小磁针,方向分布就会越来越具体。如果磁针再多一点,就更清楚了,把一块玻璃覆盖其上,用若干小铁屑代表小磁针均匀撒在玻璃上
4、,轻敲玻璃板,得到条形磁体周围磁场分布。描下条形磁铁周围磁场分布情况。(包括蹄形磁铁、同名磁极、异名磁极间的磁场分布;注意磁块小,玻璃大,铁屑细)知识点二磁感线为了形象、直观地描述磁场的情况,引入一组曲线,称为磁感线。强调:1任一点的曲线方向都跟磁场方向一致。2从磁体北极出来,回到磁体南极(并在上面标上箭头表示方向)。3是一些假想的曲线(没有画到的并非无磁场)。了解磁感线的好处:1知道在磁场中的磁体受到磁力强弱作用。2而且知道磁体在磁场中各点所受磁力方向。在磁场中某点,北极所受磁力方向跟该点的磁场方向一致,南极所受磁力跟该点的磁场方向相反。知识点三地磁场1阅读课本,思考以下问题:(1)我国古代
5、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为什么能够指南北呢?它肯定受到了力的作用,谁对它施加了力呢?(2)指南针在地球的大部分地区都能指南北,地球相当于一个大的条形磁体,你能根据指南针的方向画出地磁场的磁感线吗?(3)地理的两极和地磁场的两极重合吗?这一发现最早是由谁记述的?2学生通过阅读教材P142“地磁场”的相关内容,讨论交流得出:(1)地球周围存在磁场,使指南针能够指南北。(2)学生确定地磁场的磁极,画出地磁场的磁感线。(3)地球南北极与地理南北极不重合,它们略有偏离,世界上最早记述这一现象的人是我国宋代学者沈括。通过对指南针的分析、磁偏角的介绍,再次强化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板书设计1磁场(1)物质性
6、:客观存在的一种物质。(2)方向性: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规定为该点的磁场方向。(3)强弱性:越靠近磁极的地方磁场越强。2磁感线(1)作用:为了描述磁场而引入的假想曲线。(2)方向性:北出入南。(3)强弱性:曲线的疏密体现磁场的强弱。3地磁场(1)地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2)地理两极与地磁两极并不重合,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本节课采用了“传递接受”的模式来进行教学。在此种教学模式的探索中,我总结如下:讲授的关键是:第一、紧扣磁场的基本性质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力的作用,且具有方向性;第二、做好演示实验,有层次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抽象思维的能力;第三、类比空气流动成风、磁场对磁体有力的作用,说明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也是可以认识的,使学生认识磁场的存在,渗透科学的思维方法。第 3 页 共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