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市顺义区牛山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材料一最近,一款名为“旅行青蛙”的游戏在网络上走红。游戏主角是一只青蛙,它独自吃饭,读书,外出旅行。玩家能做的,就是在庭院里采摘三叶草“赚钱”,为它准备餐食,给它整理出发的行囊,然后发现它一声不响地离开,再等它悄无声息地归来。没有激烈炫目的画面,没有复杂的操作流程,游戏设置朴素到寡淡,却让很多人投入其中,原因在于这款游戏对现实生活的深刻隐喻引发了人们强烈的共鸣。“养蛙”,“养娃”,相近的读音,让人联想到相似的生活场景。傍晚归家,我们总会看到餐桌上摆好了父母早已准备好
2、的可口饭菜;离开家乡,日益年迈的父母除了惦念,能做的也只是帮助我们整理行囊,多备些衣物吃食,将家的温暖尽力延续得久一点儿。这份长情的付出,是游戏内外并无二致的父母深情。只不过,这份深情常常被一种“空巢”的孤独覆盖。前一晚,“蛙儿子”还在桌前吃饭、床上读书,第二天一早,房间里却已不见踪影。更多时间,是玩家一人面对空荡荡的房间,等待它的归来。玩家只能凭借它从远方寄来的一张张照片去想象“蛙儿子”过得怎样,现在何方。那份独自思念的寂寥,那份不知归期的守候,让我们隐约体会到了父母“空巢”之后的苦楚与不易,却也难说我们真正懂得了那些一别数载、难得团聚的“空巢老人”的复杂心情。毕竟,游戏带来的体验与现实相比
3、,还是浅薄了些。反观这只青蛙,何尝不是另一种“空巢”角色?独自吃饭,独自远行,独自生活,这只蛙的日常状态,也是背井离乡、独自于远方拼搏的“空巢青年”的现实写照。他们每天随着人流上班、回家,日常饮食常靠外卖速食解决,更多的时间里形单影只,独自排解内心的孤独。偶尔给父母打一个电话,想一吐心中的落寞和艰难,但电话接通的瞬间,心又变得坚强起来,于是在寒暄问候中,多说新成绩,少说不容易,就像游戏里青蛙寄回的照片,不时展现各种美景,让我们愉悦和安心。两种“空巢”的孤独,凝结在掌间的屏幕上,一款游戏折射出现实人生。(取材于文紫啸等的相关文章)材料二随着高科技的突飞猛进,电子游戏已进入千家万户,继绘画、雕刻、
4、建筑、音乐、诗歌、舞蹈、戏剧、电影之后,成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九艺术。根据最新发布的国际市场数据分析报告,2018年游戏软硬件产业收入将达1650亿至1700美元,并在2022年前达到2300亿至2350亿美元的规模。如果预测成真,五年后的游戏软硬件产业收入将超过现今全球150个国家的GDP。从最早的示波器乒乓游戏到后来的FC红白机、街机、PC机、智能手机,电子游戏虽然只发展了半个多世纪,却势如破竹,以其独特的魔力成为了电子设备上不可或缺的一种娱乐方式。现在,电子游戏开始向虚拟现实狂奔。“虚拟现实”是一个技术系统,是综合了计算机图形、多媒体、传感器、人机交互、网络、立体显示以及仿真等多种科学技术发
5、展起来的。这种新技术力求给用户带来无限接近真实的浸入式使用体验,因而被广泛应用于电子游戏中。比如,在刘慈欣的小说三体中,玩家进入三体游戏之前,需要穿上由一个全视角显示头盔和一套感应服构成的“V装具”。通过记录视网膜特征,感应服可以使玩家从肉体上感觉到游戏中的击打、刀刺和火烧,能产生出酷热和严寒的效果,甚至还能逼真地模拟出身体暴露在风雪中的感觉。当虚拟现实技术日益普及之后,所有二维的屏幕都能非常轻易地被“虚拟现实”系统替代,多自由度、多感官通道融合所带来的信息刺激,将为大脑营造出极近真实的幻觉,它将可以放大并操控每一个人的情绪反应与感官体验。虚拟现实技术的用户不再是那个被隔离在内容之外的观看者,
6、而是参与者、体验者,可以瞬间参与一场激烈的战争,或者踏入一片静谧的丛林,又或者站在一颗遥远荒芜的行星上。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当我们可以借助技术手段模拟、仿真、复制、创造外部世界对人类感官的刺激信号时,虚拟与现实的界限已经模糊,甚至真假难辨了,这时人类将更难以区分虚拟游戏与现实生活。(取材于阿莫、骆立玛等的相关文章)材料三对于我们的先祖来说,未来如迷雾中的山林一般,不向世人显露真容。但如今这个时代,未来正在变得越来越清晰,大家看到的未来没有什么区别: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的驱动之下,意识以数据的形式存在。数字化生存的远景,意味着人类所向往的终极自由之境建筑在虚拟之上。1969年克兰罗克教
7、授把两部电脑连接起来,创造了名为阿帕网的互联网雏形,人类从现实世界向虚拟世界的大迁徙便不可逆转地开始了。数十年间,从0到1的数据洪流改变了历史的河道,将现实与虚拟之间的堤坝冲击得千疮百孔。数据化是一切的归宿,沿着沟通数字化体验数字化肉身数字化的路径,人们最终将完成由实入虚的大迁徙。沟通的数字化,现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实现了,我们早就习惯了在网上购物,用微信社交。关于体验数字化,除了电子游戏的真实感和浸入感更加逼真强烈以外,还可以畅想这样的情景:人们足不出户,只要点击手机上的购物网站APP,就会身处一个可以互动的全息影像世界中,琳琅满目的商品虽非实物,但却可以看到,感知,触摸。总之在现实世界里人类的
8、一切真实感受,都在这个影像系统里得到了完美的模拟,甚至可以做到试吃试用。肉身的数据化,是现实世界的尽头。社交、购物、健康,人类的一切行为与感知都将迁移到互联网上,人类将离开肉身,进入自己所制造的虚拟世界,一去不复返。这样一来,现实世界有可能成为虚拟世界的能源来源,就像空疏寥落的_。数字化构筑的虚拟世界,本质上是人类现实生存的一种延伸,所以它必须遵守人类社会的普遍法则。在从现实世界向虚拟世界的大迁徙中,人类仍应该始终坚持用人文情怀、人文精神和人文理想来守护人的心灵,促使人性向上、崇善和求美。(取材于马钺等的相关文章)1. 根据材料一,下列对“旅行青蛙”游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游戏走红的原
9、因是青蛙能够时时与玩家互动。B. 玩家“养蛙”的情境,让人联想到父母对子女的付出。C. 一张张美景照片是玩家想象青蛙旅行生活的唯一凭借。D. 青蛙独自在外生活,就像“空巢青年”一样。2. 下则对材料一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悄无声息:“悄”的意思是“没有声音”,读音为“qio”。B. 炫目:意思是“光彩夺目”,也可写作“眩目”。C. 并无二致:意思是“没有多大区别”,近义词是“相差无几”。D. 寒暄的“暄”是“温暖”的意思,“寒暄”不可写成“寒喧”。3. 请结合论语里仁中“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句话。谈谈你对材料一中背井离乡、独自于远方拼搏的青年的看法。4. 下列对材料二的
10、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作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九艺术,电子游戏已进入千家万户,丰富了人们的生活。B. 从最早的示波器乒乓游戏开始,电子游戏就向虚拟现实一路狂奔,势如破竹。C. 小说三体描述的玩家浸入式的使用体验,需要借助多种科学技术来实现。D. 虚拟现实技术为人的大脑营造极近真实的幻觉,这将给人们带来更大的困惑。5. 材料二中关于虚拟现实技术带给玩家的体验,如果用诗句来形容,下列最恰当的一项是A.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B.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C.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D.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6. 根据材料三,下列对“由实入虚的大迁徙”的理解,不正确的
11、一项是( )A. 意识最终以数据的形式存在。B. 它自互联网雏形诞生时就开始了。C. 人的一切行为和感知都会迁移到互联网上。D. 目前沟通数字化和体验数字化已全部实现。7. 下列填入材料三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景区B. 学校C. 矿场D. 住宅8. 请根据上述三则材料,简要回答电子游戏创造的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有哪些联系。【答案】1. A 2. B 3. 孔子所强调的是子女对父母的责任:不远游的前提是“父母在”。对孔子而言,父母健在时,子女的义务,便是在家陪伴父母,与父母共同生活。这里的“在家”或“不远游”可以有多重意义:或是以农耕赡养父母,或是照顾父母的起居,或是避免父母因子
12、女远游而担心等等。如果子女出远门而又没有一定的去处,那么父母的牵挂之情势必更甚,所以孔子特别强调“游必有方”。其重点是对父母尽责。也可表明孔子既强调子女应奉养并孝顺父母, 但又不反对一个人在有了正当明确的目标时外出奋斗。文中的外出拼搏的青年独自吃饭,独自远行,独自生活,他们每天随着人流上班、回家,日常饮食常靠外卖速食解决,更多的时间里形单影只,独自排解内心的孤独。偶尔给家人打一个电话,想一吐心中的落寞和艰难,但电话接通的瞬间,心又坚强起来报喜不报忧,不能让家人为我担心。于是寒暄和问候中,多说一些新成绩,少说一些不容易,这也是一种对父母的孝顺和责任。 4. B 5. B 6. D 7. C 8.
13、 虚拟世界可以折射现实人生(是现实世界的写照,隐喻现实世界)虚拟世界是对现实世界的高度仿真(虚拟世界能给人带来无限接近真实世界的体验;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界限越来越小)虚拟世界的能量来源于现实世界虚拟世界是现实世界的延伸,虚拟世界必须遵守现实世界的普遍法则。【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材料一,下列对旅行青蛙游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材料一,圈出有关“旅行青蛙”的内容,再与选项进行比对。A项,“游戏走红原因是青蛙能够时时与玩家互动”错误,错在“时时互动”,由材料一可知,游戏玩家与青蛙基本都是
14、独自做事情,并非“时时互动”,而且材料提到“让很多人投入其中”“原因在于这款游戏对现实生活的深刻隐喻引发了人们强烈的共鸣”,可见游戏走红的原因不是“青蛙能够时时与玩家互动”。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把握词语读音和字形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对材料一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到材料一中找到加点词,把词语放入语境分析其意思,把握其读音和字形。B项,“也可写作眩目”错误,“炫目”不能写作“眩目”,“炫目”是“光彩夺目”“光彩耀眼”的意思,而“眩”是眩晕,眼花缭乱,看不清,这与文中的语境不合。故选B。【3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
15、某些问题,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根据题干的要求明确探究的方向,如本题要求结合论语里仁中“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句话,谈谈对材料-中背井离乡、独自于远方拼搏的青年的看法,然后要先写出对论语中这句话的理解,再结合材料中青年背井离乡、独自到远方拼搏的具体行为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分析其行为对照观点进行论证即可。首先理解“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句话意思是“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果要出远门,必须告知自己所去的地方”,这句话既强调子女应奉养并孝敬父母,但又不反对一个人在有了正当明确的目标时外出去奋斗。然后到材料中找出现代青年背井离乡的理由以及身在外乡的表现,如“独自吃饭,独自远
16、行,独自生活”“背井离乡、独自于远方拼搏的空巢青年”“他们每天随着人流上班、回家,日常饮食常靠外卖速食解决,更多的时间里形单影只,独自排解内心的孤独”“偶尔给父母打一个电话,想一吐心中的落寞和艰难,但电话接通的瞬间,心又变得坚强起来,于是在寒暄问候中,多说新成绩,少说不容易”,由这些内容可知,现代青年背井离乡并非是不孝顺。最后要突出两者之间的时代不同:孔子时代说的条件是农耕社会,而现在是信息时代,后工业时代,到远方寻找机遇和发展。【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二的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材料二,再与选项进行比
17、较辨析。B项,“从最早的示波器乒乓游戏开始”错误,从材料二来看,不是从示波乒乓游戏开始就奔向虚拟,材料二第三段说“现在,电子游戏开始向虚拟现实狂奔”,应该是从“现在”开始的。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内容,理解诗句内涵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材料二中关于虚拟现实技术带给玩家的体验,如果用诗句来形容,下列最恰当的一项”,然后到材料二中圈出虚拟现实技术带给玩家的具体体验,再分析四个选项。先到材料中找到虚拟现实技术带给玩家的具体体验,如“这种新技术力求给用户带来无限接近真实的浸入式使用体验”“通过记录视网膜特征,感应服可以使玩家从肉体上感觉到游戏中的击打、
18、刀刺和火烧,能产生出酷热和严寒的效果,甚至还能逼真地模拟出身体暴露在风雪中的感觉”。然后分析四个选项。B项,“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意思是只有迷梦中忘掉自身是羁旅之客,才能享受片时的欢娱,“梦”是虚的,突出了游戏的虚拟,“贪欢”是梦中的贪欢,体现了游戏极真的体验。A项,“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意思是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这里只是表明自己的情感,无法体现游戏极真的体验。C项,“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意思是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这是真实发生的事情,不是虚的,不能展现游戏的虚拟。D项,“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意
19、思是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这里强调的是实践,不是虚拟。故选B。【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材料三,下列对由实入虚的大迁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根据材料三分析何为“由实到虚的大迁徙”,再分析四个选项,选出不正确的一项。D项,“数字化已全部实现”错误,材料三中说“沿着沟通数字化体验数字化肉身数字化的路径,人们最终将完成由实入虚的大迁徙”“沟通的数字化,现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实现了”“关于体验数字化,除了电子游戏的真实感和浸入感更加逼真强烈以外,还可以畅想这样的情景
20、”,可见并没有全部实现,文中说的是“最终将完成”,这是未然,选项变成已然。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填入材料三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然后浏览材料三前后的内容,结合前后的内容进行选择。先分析语境,横线前面说“这样一来,现实世界有可能成为虚拟世界的能源来源,就像空疏寥落的”,“就像”表明后面内容是对前面内容的具体说明,前一句说的是“现实世界有可能成为虚拟世界的能源来源”,能称得上“能源来源”的自然是“矿场”。C项,“矿场”与前半句的“能源来源”相呼应。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
21、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请根据上述三则材料,简要回答电子游戏创造的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有哪些联系”,然后浏览三则材料,找出电子游戏创造的虚拟世界有哪些特点,与现实世界有什么联系。如材料一中“原因在于这款游戏对现实生活的深刻隐喻引发了人们强烈的共鸣”“两种空巢的孤独,凝结在掌间的屏幕上,一款游戏折射出现实人生”可以概括出第一点。如材料二“这种新技术力求给用户带来无限接近真实的浸入式使用体验”“通过记录视网膜特征,感应服可以使玩家从肉体上感觉到游戏中的击打、刀刺和火烧,能产生出酷热和严寒的效果,甚至还能逼真地模拟出身体暴露在风雪中的感觉”“将为大脑营造出极近真实的幻觉,它将可以放大
22、并操控每一个人的情绪反应与感官体验”“虚拟与现实的界限已经模糊,甚至真假难辨了”可以概括出第二点。如材料三“肉身的数据化,是现实世界的尽头。社交、购物、健康,人类的一切行为与感知都将迁移到互联网上,人类将离开肉身,进入自己所制造的虚拟世界,一去不复返。这样一来,现实世界有可能成为虚拟世界的能源来源”“数字化构筑的虚拟世界,本质上是人类现实生存的一种延伸,所以它必须遵守人类社会的普遍法则”,可以概括出第三点和第四点。二、本大题共4小题,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予幼师事先君,听其言,观其行事。今老矣,犹志其一二。先君平居不治生业,有田一廛,无衣食之忧;有书数千卷,手缉而校之,以遗
23、子孙。曰:“读是,内以治身,外以治人,足矣。此孔氏之遗法也。”先君之遗言今犹在耳。其遗书在椟,将复以遗诸子,有能受而行之,吾世其庶矣乎!盖孔氏之所以教人者,始于洒扫应对进退。及其安之,然后申之以弦歌,广之以读书。曰:“道在是矣,仁者见之斯以为仁,智者见之斯以为智矣。颜、闵由是以得其德,予、赐由是以得其言,求、由由是以得其政,游、夏由是以得其文,皆因其才而成之。譬如农夫垦田,以植草木,小大长短,甘辛咸苦,皆其性也,吾无加损焉,能养而不伤耳。”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如孔子犹养之以学而后成,故古之知道者必由学,学者必由读书。傅说之诏其君,亦曰:“学于古训,乃有获。”
24、而况余人乎?子路之于孔氏,有兼人之才而不安于学,尝谓孔子:“有民人社稷,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孔子非之,曰:“汝闻六言六蔽矣乎?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智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凡学而不读书者,皆子路也。信其所好,而不知古人之成败与所遇之可否,未有不为病者。虽然,孔子尝语子贡矣,曰:“赐也,汝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欤?”曰:“然,非欤?”曰:“非也,予一以贯之。”一以贯之,非多学之所能致,则子路之不读书未可非邪?曰:非此之谓也。老子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以日益之学求日损之道,而后一以贯之者,可得而见也。(取材于
25、苏辙藏书室记)注释:傅说:商朝政治家。绞:言语伤人。9.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手缉而校之 缉: 收集整理B. 然后申之以弦歌 申: 反复说明C. 有兼人之才 兼:超过D. 其蔽也贼 贼:偷窃10.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 吾世其庶矣乎 甘辛咸苦,皆其性也B. 广之以读书 以日益之学求日损之道C. 傅说之诏其君 非此之谓也D. 而况余人乎? 凡学而不读书者11.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盖孔氏之所以教人者,始于洒扫应对进退。孔子教育人的方法,是从家务劳动、礼节、行为举止开始的。B. 如孔子犹养之以学而
26、后成。像孔子那样的人,尚且需要培养学习习惯,然后才能有所成就。C. 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喜好勇敢而不喜好学习,它的弊端是恣意妄为。D. 则子路之不读书未可非邪?那么子路不读书,就可以不受到责怪了吗?12. 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本文以孔子的教育思想为纲,表达了作者对教育及学习方法的诸多见解。B. 苏氏父子都重视读书,作者提出了读书能够“内以治身,外以治人”的观点。C. 作者以农夫种田依顺草木本性使其自由生长为喻,形象地说明了育人之道。D. 孔子否定死读书而不思考的做法,他认为“一以贯之”是增长学问的方法。13. 翻译: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答案】9. D 10.
27、B 11. C 12. B 13. 求学要一天天增长自己的(知识和学问),求道要一天天减少自己(不正确的行为和想法)。【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D项,“其蔽也贼”意思是“弊病是拘于小信而贼害自己”,“贼”是动词,意思是“受害”。故选D。【10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然后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分析用
28、法。B项,两个“以”都是“把”“用”意思。A项,第一个“其”是表猜测的语气副词,大概,第二个“其”是代词,它们的。C项,第一个“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第二个“之”,宾语前置标志,“之谓也”应为“谓也”,意思是“说的就是”。D项,第一个“而”连词,表递进,第二个“而”连词,表转折。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C项,“乱”不是“恣意妄为”,而是“作乱,祸乱”
29、,所以“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的正确意思是“喜好勇敢而不喜好学习,弊病是捣乱闯祸”。A项,“所以”,用来的;“始于洒扫应对进退”,状语后置句,应谓“于洒扫应对进退始”。B项,“如”,像;“犹”,尚且。D项,“则”,那么;“非”,含被动,被责怪。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B项,“作者提出了读书能够内以治身,外以治人的观点”错误,从文中来看,第一段说“先君曰:读是,内以治身,外以治人,足矣。此孔氏之遗法也。先
30、君之遗言今犹在耳”,由此可知,不是作者提出,是他的父亲提出的。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为学”,求学,做学问;“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益”,增长,增加(知识学问);“为道”,求道;“损”,减少(不正确的行为和想法)【点睛】虚词的辨析方法如下:一、关注词性差异。二、把握位置不同。很多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都会随其在句中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明确这一点,不仅能在学习
31、的时候做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答题时也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更为清晰而高效的思路。三、理解用法本质。应该说大多数虚词的用法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只要多积累,多总结,熟练掌握并不难,但对其中一些虚词的重要用法,如果没有准确、深刻的认识,只看表象而抓不住其本质特征,便很容易在做题时丢分。四、结合具体语境。考试答题时,面对试卷中陌生的语段,我们一定要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具体语境,在准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相应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切不可机械、盲目。文言文翻译:我自幼向先父学习,听从他言语(的教诲),观察他做事的方式。现在我年纪大了,还能记得其中的一些。父亲平素不经营产业,(幸而家中)有一些田地
32、,没有衣食之忧;有几千卷书,亲手编辑校对整理,(把它)留给子孙。(他)说:“读这些书籍,对内修养身心,对外管理他人,足够了。这是孔子遗留下来的教化方法。”父亲留下来的教诲,现在还在耳边回响。他遗留下来的书籍(仍)在木柜中,(我)要把它们再留给子孙,(如果子孙中)有能接受这些书并且践行其中的内容,我们的后代就差不多(很好了)。孔子教化人的方法,是从如何洒水扫地这样的家务劳动、如何待人处事开始的,等到他们把这些都做好了,再用礼乐来反复说明,用读书来丰富提高。(所以)说:“道就在其中。仁者见到它,就能从中体会仁;智者见到它,就能从中发现智。颜回、闵子骞从这里得到的是德行,宰予、端木赐从这里得到的是言
33、谈技巧,冉求、子路从这里得到的是为政本领,子游、子夏从这里得到的是文采,都是凭借他们自身的才能而成就自己。就像农夫开垦田地,种植草木,草木大小长短、甘辛咸苦,都是它们的本性使然,农民没有增加或减损什么,滋养它们而不伤害本性罢了。”孔子说:“(即使是只有)十户人家的小地方,也一定会有像我一样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这么好学罢了。”像孔子这样的人尚且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来自我提高完善,然后才能有所成就,所以古人知晓道理一定要通过学习,学习提高一定要通过读书。傅说告诫他的君主,也说:“向古训学习,才能有收获。”更何况我们这些普通人呢?子路在孔子看来,有过人的才能却不安于学习,曾经对孔子说:“只要直接去治理百
34、姓管理祭祀就行了,不一定死读书才算是学习。”孔子批评他说:“你听说过六言六蔽吗?喜好仁德却不喜好学习,弊病是容易被人愚弄;喜好聪明却不喜好学习,弊病是容易放荡不羁;喜好信实却不喜好学习,弊病是拘于小信而贼害自己;喜好直率却不喜好学习,弊病是说话尖刻刺人;喜好勇敢而不喜好学习,弊病是捣乱闯祸;喜好刚强而不喜好学习,弊病是狂妄自大。”凡学习却不读书的人,都是子路这样的人。相信自己所喜欢的东西,却不知道古人成败的情况以及所接触事物的正确与否,没有不出问题的。虽然这样,(但是)孔子曾经对子贡说:“赐,你认为我是广泛学习而后能牢记不忘的人吗?”(赐)说:“是的。不是吗?”(孔子)说:“不是这样的。我用一
35、个根本性的事理贯穿事情的始末。”是“一以贯之”,不是多学习就能够达到的,那么子路不读书,就可以不受到批评了吗? 说:我指的不是这个。老子说:“学习要日有增益,探求大道要日有减少(从而接近于道的本义)。”用日日增加的学问,探求日日减少的道,然后才能做到一以贯之啊。三、本大题共11小题,共11分。14.下列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壬(rn)戌 窈窕(tio) 桂棹(zho) 冯(fng)虚御风B. 嫠(l)妇 愀(qio)然 舳(yu)舻 山川相缭(lio)C. 酾(sh)酒 横槊(shu) 江渚(zh) 正襟(jn)危坐D. 匏(po)樽 枕藉(j) 蜉(f)蝣 一叶扁(pin)舟【
36、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项”,然后根据字形和字义辨析字音正误。A项,“冯(fng)虚御风”的“冯”是通假字,同“凭”,故应读png。B项,“舳(yu)舻”的“舳”应读zh。D项,“枕藉(j)”的“藉”应读ji。故选C。15.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槁暴(p)輮使之然(ru)舟楫(j) 舆马(y)B. 蛟龙(jio)跬步(ku) 骐骥(j) 爪牙(zho)C. 镂金(lu) 驽马(n) 生非异(xng) 洞穴(xu)D. 跂而望(q) 锲而不舍(q)螯(o) 省乎
37、己(xng)【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汉字字音的辨析和修改。该题对于基础知识掌握的扎实的学生来说这样的题并不难,平时要注意识记和辨析。正确的读音为:A项,舟楫(j)。C项,镂金(lu),驽马(n)。D项,跂而望(q),锲而不舍(qi)故选B。1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凌万顷之茫然(旷远的样子) 冯虚御风(驾)B. 渺渺兮予怀(悠远的样子) 正襟危坐(身体斜着坐)C. 击空明兮溯流光(月光下的清波) 扣舷而歌之(敲击)D. 倚歌而和之(循,依) 而卒莫消长也(最终,到底)【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
38、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B项,“正襟危坐”意思是“整一整衣服,端正地坐着”,“危坐”指端正地坐着。故选B。17.选出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不同类的一项A. 驾一叶之扁舟B. 倚歌而和之C. 自其变者而观之D. 取之无尽,用之不竭【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之”的意义和用法。A项“之”,结构助词“的”,其余BCD项均为代词。18.选出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与众不同的一项( )A. 苏子愀然B. 凌万顷之茫然C. 何为其然也D. 其声呜呜然【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
39、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选出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与众不同的一项”,然后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分析用法。ABD三项的“然”都是形容词词尾,的样子。C项,“何为其然也”意思是“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然”是代词,这样。故选C。19.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既望:已经过了望日,即阴历每月十六日。既:已经。望:阴历每月十五日。B. 美人:指所思慕的人,古人作品中常用美人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C. 本文作者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八大家中另七人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司马光、王安石。D. 斗牛:斗宿和
40、牛宿,都是星宿名,二十六宿之一。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某些星的集合叫宿。【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化常识。C项,唐宋八大家中没有司马光,应是曾巩。解答此道题目,需要逐项审读,按照自己积累的有关知识,判断相关内容,是否正确。20.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苏轼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是豪放派的创始人。B. 本文与后赤壁赋都是苏轼被贬到黄州所作,这期间他还写了词念奴娇赤壁怀古。C. 本文通过主客问答,议论风生,表现出主人公乐观豁达的胸怀。D. 本文通过叙事,把景与情交融在一起,表现出作者“乐悲乐”的感情变
41、化。【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既考查文学文化常识,又考查文章内容、技巧、情感。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表述有误的一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看选项考查的方向,接着与课内所学进行比较。D项,“本文通过叙事,把景与情交融在一起”错误,从文中来看,应该是将情、景、理三者交融在一起。故选D。21.选出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使弯曲)B.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接近,放到上)C.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达到)D. 上食埃土,上饮黄泉,用心一也。 (使用)【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
42、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选出解释错误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D项,“上食埃土,上饮黄泉,用心一也”意思是“向上吃泥土,向下饮泉水,(这是)因为它用心专一的缘故”,“用”意思是“因为”。故选D。2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木直中绳 中:合于。B. 虽有槁暴 暴:晒干。C. 假舆马者 假:借助。D. 君子生非异也 生:出生。【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然
43、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D向,“君子生非异也”意思是“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生”是通假字,同“性”,资质,禀赋。故选D。23.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孰能无惑 孰:谁,哪一个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固:一定B. 彼童子之师 彼:那些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庸:岂,哪C. 余嘉其能行古道 嘉:赞赏 士大夫之族 族:类、辈D. 作师说以贻之 贻:赠送是故无贵无贱 无:无论,或没有区分【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44、”,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A项,“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意思是“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早于我”,“固”意思是“本来”。故选A。故选A。24.下列句中“其”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其闻道也固先乎吾A. 其皆出于此乎B. 吾未见其明也C. 其可怪也欤D.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句中其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然后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分析用法。例句“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中“其”是代词,他。B项,“吾未见其明也”中“其”也是代词,他或他们。A
45、项,“其皆出于此乎”中“其”是语气副词,表猜测语气,大概。C项,“其可怪也欤”中“其”是语气副词,表反问语气,难道。D项,“授之书而习其句读”中“其”是代词,书中的,或其中的。故选B。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喜迁莺 晋师胜淝上【1】李纲【2】长江千里,限南北,雪浪云涛无际。天险难逾,人谋克壮,索虏岂能吞噬!阿坚百万南牧,倏忽长驱吾地。破强敌,在谢公处画,从容颐指。奇伟!淝水上,八千戈甲,结阵当蛇豕。鞭弭周旋,旌旗麾动,坐却北军风靡。夜闻数声鸣鹤,尽道王师将至。延晋祚,庇烝民,周雅【3】何曾专美!注释:【1】晋师胜淝上:指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
46、”。前秦的苻坚以百万之师犯晋,东晋谢安指挥八千军士在淝水抗击,并大获全胜。【2】李纲:北宋末、南宋初的抗金名臣。【3】周雅:指诗经中赞颂周宣王战功的诗篇。25.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词开篇写景,描写长江白浪涛涛,奔腾千里,是阻隔南北的天然界线。B. “破强敌”三句写谢安指挥若定,从容不迫,对部下颐指气使,十分严厉。C. “结阵当蛇豕”中的“蛇豕”意思是毒蛇和野猪,在这里比喻凶残的敌人。D. “延晋祚,庇烝民”写东晋在淝水取得胜利,使国运延续,人民得到庇护。26. 下列诗句中的“鹤”,与“夜闻数声鸣鹤”中的“鹤”所表达的意境相同的一项是( )A.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47、(诗经小雅鹤鸣)B. 闻鹤唳而心惊,听胡笳而泪下。(南北朝庾信哀江南赋)C.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唐崔颢黄鹤楼)D. 夜鹤晓猿时复闻,寥寥长似耿离群。(宋林逋山中寄招叶秀才)27. 前人评这首词:“于宋廷有良史之鉴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作者写“淝水之战”有何用意。【答案】25. B 26. B 27. 作者写“淝水之战”是为了借古讽今。词中写东晋凭借长江天险的地理优势和任用有才能的将士谋划作战,最终以少胜多,成功击退了敌人的侵略,借此劝谕南宋统治者要鼓足信心,因为南宋有同样的地理优势,也不乏抗金的人才,只要借鉴历史经验,坚决抗击金兵,就一定能以弱胜强,抵御外辱。【解析】试题分
48、析:【25题详解】B项“对部下颐指气使,十分严厉”有误,“颐指”在这里是形容谢安神情淡定,从容指挥的样子。故选B。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6题详解】“夜闻数声鸣鹤”中的“鹤”表达的意思是风声鹤唳之意,淝水之战时,苻坚败退,见八公山上草木,以为是晋军,听到风声鹤叫,也以为是晋军追来,B项“闻鹤唳而心惊”也是这种意思,因此答案为B。考点: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7题详解】解答该题,应该明确,淝水之战时前朝史事,作者这里写到这场战事,有借古讽今之意,因此答案围绕借古讽今这一手法分析即可。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
49、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8.默写。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 吾尝跂而望矣,_蟹六跪而二螯,_师者,_或师焉,_寄蜉蝣于天地,_,侣鱼虾而友麋鹿冷冷清清,_望中犹记,_人生如梦,_【答案】 (1).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3).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着 (4).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 (5). 或不焉 (6). 渺沧海之一粟 (7).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8). 凄凄惨惨戚戚 (9). 烽火扬州路 (10). 一尊还酹江月【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名言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
50、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后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知、博、鳝、受、渺、沧海、粟、樵、渚、烽、尊、酹。五、本大题共6小题,共21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天下一轮春秋月当今世界,乱云飞渡,危机四伏,人类仿佛在踢一场找不到球门的球赛。怅然回首,那一瀑穿越了两千多年混沌、彷徨与苍凉的月华,从孔子诞生地尼山的上空静静地流淌下来,几分清朗,几分暖意。2500多岁的孔子老得像一尊雕塑,拱手静候在思想隧道的最幽深处。他比苏格拉底年长82岁,比柏拉图年长124岁,比亚里士多德年长167岁。这意味着,中国的孔子以领先西方思想源头
51、“古希腊三贤”的脚步,接举了人类文明的圣火。孔子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和”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之一,“和谐社会”、“大同世界”,是历代儒家的共同理想,是中国梦的滥觞。以“和”为,中华文明与其它文明友好接驳,没有古希腊文明进程中希波战争、伯罗奔尼撒战争的暴风骤雨,没有罗马天主教十字军东征的腥风血雨,也没有欧洲“五月花”号的凄风苦雨;以“和”为,儒家主张平等,反对使用武力,中华帝国曾成为调停纷争、震慑强梁,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以“和”为,张骞出使西域,鉴真东渡扶桑,郑和七下西洋,唐蕃古道,丝绸之路海上生明月,儒香传万里;以“和”为,中华文明雄峙瀚海,引渡异域文明的夜航,马可波罗、利玛窦、遣唐使踏浪而
52、来。“协和万邦”是共性的“最大公约数”,“和而不同”是个性的“最小公倍数”,如何求“和”,我们今天仍然要向孔子叩教。孔子是人类的慧根。他指点了中华文明的共有圆心,也开辟了世界文明的东方原点。孔子师先儒而有独创,集大成而有深造,尊古但不守旧,坚守却能应变,创新与包容的禀赋优势成就了儒学的博大精深。其后,孟子、荀子、汉唐经学、程朱理学直至现代新儒,儒家文明蔚为大观。在东方,它传播到朝鲜、日本等地;在西部,它与佛教文明、伊斯兰文明相生相荣;大约400年前,论语等儒家经典就译为法文、英文、拉丁文,影响过伏尔泰、马克思等大批西方思想家;儒家思想在与外来佛教、基督教的碰撞中借鉴吸收,以超强的内敛能力、消化
53、能力、同化能力和愈合能力,守住了中华文化的主流主体,为形成和接续世界文明作出了卓越贡献。近年来,西方一些机构评选“十大思想家”、“100位影响历史的人物”等,孔子或名列前茅或位居第一;一些国家矗立起孔子雕像,建立了儒学研究机构;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东门上方,孔子与犹太人先知摩西、古希腊政治家梭伦的雕像并列镶嵌以作为公平正义的象征;几十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曾聚首巴黎,呼吁“以中国孔子的智慧帮助全人类应对21世纪的挑战”面对差异与分歧、冲突与动荡,面对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灾难频仍、人道主义危机红灯频闪的当今世界,孔子的公平、博爱、和谐理念,能否成为人类的普世价值?蓊郁的儒家文明之树能否让躁动的心灵找到安栖
54、的枝头?孔子是世界的,但首先是中国的。先秦时期,儒家学说只是受到某些统治者的青睐,孔子也只因个人才干卓越而受到器重,其主张并没有成为当时的统治思想。他只是一钩新月,孤独地发着清辉,甚至只是一炳烛光,只能照亮近处,温暖周围。但光芒自有力量,哪怕微弱。历代仕儒们坚韧不拔、锲而不舍,以微风细雨滋心润物的方式点化冥顽、教化苍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凝成古代君子的品格,塑成中华民族的性格,如长风浩荡,如丰碑凛凛。两千多年来,仁、义、礼、孝、德等诸多儒家元素,写进我们的课本,嵌入我们的名字,镌刻在广袤神州楼阁宅院的门联匾额上,约定在古老国度的家训族规
55、乡风民俗中,流进我们的血液,成为民族道德星空的北斗。“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仁爱观,“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仁义忠信,乐善不倦”的道德观,“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和谐观等,使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绿叶葱茏。光必有影,丰碑的背后有影随形。孔子对周礼的尊崇导致了后人对复古循旧的固守,儒家对官本位、权力等级意识的强调禁锢了人的能动性,极端的愚忠愚孝愚贞观念造成对人性的束缚和扼杀,“爱亲”之仁与“利国”之仁往往存在矛盾,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常常出现两难。孔子编经,秦人灭经,汉人尊经,唐人注经,宋人疑经,被焚毁、被打倒,被尊奉、被扬弃,儒家学说命运多舛。许多要素被发扬光大,一些精华被毁灭殆尽,不少糟粕
56、被渲染放大,各种唯心成分如杂草丛生。经过两千年长途旅行的古老儒学,仍需要“洗洗澡”、“治治病”,一掸陈年的积垢。儒学是人学不是神学,儒教是教化不是宗教。儒家是思想舞台的要角,但不是政治舞台的主角,更不是历史舞台的长角,许多文化责任不能由儒家独担,更不能让孔子全部买单。孔子思想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但不是全部,儒家文明是中华文明的主体但不是全体。只有去伪存真、正本清源,才能还原真实的孔子。中国是孔子的故园、儒家的摇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就是与中国文化融合的过程。当代中国所遵循的创新理论之所以生机勃勃,是因为其中国文化底蕴深厚,这就是中国特色。如何在波澜壮阔的科技浪潮中绽放思想的光芒,在此起彼伏的
57、战争狼烟中发出文明的信号,在纷繁复杂的市场竞争中确立道德的标杆,在全球化进程中建立起精神的里程碑与灵魂的红绿灯,这是儒家的新担当。文过饰非与吹毛求疵,都是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如果把孔子思想从我们的血管、骨骼中抽空,中华民族就会思想贫血、精神缺钙,中华文明就没有了生命的底色。青史不泯,经典不老。我们应该高声吟诵民族的经典,就像基督徒读圣经、穆斯林背古兰经。一个心中没有神圣的民族是没有尊严的民族,一个不珍视自己经典的民族是没有力量的民族。揣一本论语在胸口,人在长河中行进,心在长天里漂洗。回头看月,淡云轻拂,那玉盘上分明写着四个字:光而不耀【1】。 (取材于刘汉俊同名散文)注释:【1】语出老子第五十
58、八章“是以圣人直而不肆,光而不耀。”29. 在第中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 旗 媒 舟 灯B. 灯 媒 旗 舟C. 媒 旗 舟 灯D. 舟 旗 灯 媒30. 解释第段中加点成语在文中的含义。文过饰非:_ 吹毛求疵:_31. 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第段写孔子比“古希腊三贤”年长,表明了孔子及其倡导的儒学是人类文明的源头。B. 第段列举诸多事例意在说明孔子的公平、博爱、和谐等理念已经成为人类的普世价值。C. 第段写儒家学说命运多舛,是为了证明儒家思想本身存在着不足,必须要消污去垢。D. 第段以圣经、古兰经类比,表明儒家经典在当今应当得到国人的尊重与珍视。32. 下
59、列对作品中有关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丝绸之路”是指古代由中国经波斯到欧洲的商路,为沟通中西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B. “和而不同”,指表面能与人和睦相处,心里却不苟同,是儒家处理问题的重要原则之一。C. “程朱理学”,指宋代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学派,有“存天理、灭人欲”等主张。D. “老子”即师说中提到的老聃,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其著作道德经也称老子。33. 本文语言富于表现力,请对下面的语句加以赏析。“协和万邦”是共性的“最大公约数”,“和而不同”是个性的“最小公倍数”,如何求“和”,我们今天仍然要向孔子叩教。他只是一钩新月,孤独地发着清辉,甚至只是一炳烛光,只能照亮近处,
60、温暖周围。34. 有人认为从行文的角度看,应先写“孔子是中国的”,后写“孔子是世界的”。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答案】29. C 30. (1). 文过饰非:认为儒学神圣不可更改,对其缺点视而不见,甚至直接隐藏的错误态度。吹毛求疵:对儒学的正确作用视而不见,对儒学展现出的缺点无限放大,甚至拒绝学习和传承儒学。文过饰非本意是用漂亮的言词掩饰自己的过失和错误,在文中是指对儒学的全盘肯定。 (2). 吹毛求疵:吹开皮上的毛,寻找里面的疤痕,比喻故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在文中是指对儒学的全盘否定。 31. D 32. B 33. 引用数学术语,更加简明清晰的表明追求“协和万邦”是世界
61、共同的愿望,“和而不同”是各国都有由于各种原因而产生的不和谐因素,想要这两者能够共存,达成共同的目标,需要向孔子请教。语言生动活泼,具有感染力,逻辑性强,容易让读者理解的同时也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将孔子比喻成新月和烛光,既表现出了孔子的思想价值有如新月烛火之光,又形象的点出,在先秦时期,孔子的影响就如同烛光只能照亮周围一样,影响甚微。句的特别之处是有两个数学术语,考生可从此入手,解释使用数学术语的好处。结合句子内容,是讲述世界和平和各国之间的关系。将这两点解释清楚即可。句用了两个比喻句,分别是新月和烛光,考生只要点出新月和烛光有什么特点即可,后句亦有暗示。“孤独”“只能照亮近处,温暖周围” 34
62、. 我认为这样写是合理的。先写“孔子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先点出孔子思想中重要的“和”以及“和”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发人深思,孔子思想能不能够解决当今世界复杂多变的现状。然后写“孔子是世界的,但首先是中国的”引出下文,是为了指出孔子思想也不是完美的,也是有不足和缺陷的。面对这样的不足,我们不能直接抛弃或全盘接受孔子思想,应该让孔子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前进。只有这样,孔子思想才能更好的帮助解决国内的问题,才能够解决国际的问题。同时也给出了第段深思的答案。行文严谨,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解析】【2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梳理文本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浏览设题段落的内容,根据语
63、境前后的意思进行选择。从第四段来看,这段文字的中心话题是“和”。第一处,后面说“中华文明与其它文明友好接驳”,“接驳”是说和其它文明的交流,而“和”是这种交流的凭借物,所以这里应填“媒介”,“媒介”是使双方(人或事物)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第二处,后面说“儒家主张平等”,“主张”是旗帜,也就是“以和为旗”,此处填写“旗”。第三处,后面说“张骞出使西域,鉴真东渡扶桑,郑和七下西洋,唐蕃古道,丝绸之路”,载着中华文明远航,这是“以和为舟”,应填写“舟”。第四处,后面说“中华文明雄峙瀚海,引渡异域文明的夜航”,“引渡”“夜航”的是“灯”,应填“灯”。故选C。【3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意思的能力
64、。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解释第段中加点成语在文中的含义”,然后先分析词语的字典意思,再结合语境分析其语境意。第一个“文过饰非”,“文”“饰”都是动词,意思是“掩饰”,“过”和“非”都是指错误和过失,该词是说“用漂亮的言词掩饰自己犯下的过失和错误”;接着分析该词在文中的意思,从上文“孔子对周礼的尊崇导致了后人对复古循旧的固守,儒家对官本位、权力等级意识的强调禁锢了人的能动性,极端的愚忠愚孝愚贞观念造成对人性的束缚和扼杀”“一些精华被毁灭殆尽,不少糟粕被渲染放大,各种唯心成分如杂草丛生”“孔子思想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但不是全部,儒家文明是中华文明的主体但不是全体。只有去伪存
65、真、正本清源,才能还原真实的孔子”可知,这“过”“非”是指儒学的不足,而“文”和“饰”是说对儒学的这些“过”和“非”进行掩饰,即全盘肯定儒学。第二个“吹毛求疵”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差错,也可以指指摘细小的毛病,“疵”是指“缺点”“不足”;从文中来看,是说故意指摘儒学的问题,对儒学全盘否定。31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既考查内容筛选概括,又考查论据、论点的分析。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并与文本进行比对。A项,原文中是说“孔子领先了西方思想源头,接举了人类文明的圣火”,不是说孔子是人类文明的源头,故错误。
66、B项,文中举例孔子的“思想”只是为了说明孔子思想的伟大,并不是说明孔子思想的普世。C项,说儒学的命运多舛并不是为了证明儒学的不足,而是揭示儒学在传播中,在政治经济和当时社会条件影响下产生了改变,故错误。D项,用圣经和古兰经这两本宗教信仰的经书做比,是为了说明诗经论语的重要,故正确。故选D。3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内涵,把握文本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作品中有关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四个选项,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正误。B项,“和而不同,指表面能与人和睦相处,心里却不苟同,是儒家处理问题的重要原则之一”错误,从文中来看,“和而不同”是指
67、与人和睦相处,但在原则问题上不能苟同、附和。故选B。【3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品味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应该先到文中找到设题的句子,分析该句的表述对象是谁,使用什么手法,达到什么效果。第一句“协和万邦是共性的最大公约数,和而不同是个性的最小公倍数,如何求和,我们今天仍然要向孔子叩教”,这段文字的主干是“我们今天仍然要向孔子叩教”,“叩教”的内容是如何“协和万邦”,如何“和而不同”;作者为了说明这一问题,使用“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这些数学术语进行说明,以“最大公约数”来说“协和万邦”,可见这应是世界的共同愿望,用“最小公倍数”来说“和而不同”,可见各国都有不同的不和谐因素,那么如
68、何让这两者共存,就需要向孔子“叩教”。第二句“他只是一钩新月,孤独地发着清辉,甚至只是一炳烛光,只能照亮近处,温暖周围”,“他”是指“孔子”,句中使用比喻的修辞,把“孔子”比作“新月”“烛光”,“孤独地发着清辉”“照亮近处,温暖周围”是说孔子的影响在当时就向烛火一样只能照亮周围,以此说明影响不大。【3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思路以及把握作者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有人认为从行文的角度看,应先写孔子是中国的,后写孔子是世界的。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然后梳理文本的行文思路,并分析这样写的用意。从文中来看,文章前三段说孔子以领先西方思想
69、源头“古希腊三贤”的脚步接举了人类文明的圣火,并在第三段指出“孔子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接着第四段分析孔子的思想核心“和”,第五段“孔子是人类的慧根。他指点了中华文明的共有圆心,也开辟了世界文明的东方原点”是分析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思想对世界的影响,第六、七两段联系当今现实,以此引出思考“孔子的公平、博爱、和谐理念,能否成为人类的普世价值?蓊郁的儒家文明之树能否让躁动的心灵找到安栖的枝头”。第八段“孔子是世界的,但首先是中国的”独立成段,承上启下,由上文的“世界”到下文的“中国”,九到十四节分析孔子思想,指出其思想并非完美无瑕,并指出既不能“文过饰非”,也不能“吹毛求疵”,指出对待孔子思想的正确
70、态度,因为只有这样,孔子的思想才能更好地为现实服务。五、写作35.微写作。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从乡土中国这本书中,你认识到中国人或中国社会有哪些特点?请结合你的认识加以分析举例。结合论语中关于孝的论述,谈谈你对孔子“孝”的思想的认识和理解。学校举办读书节,征集“阅读文化衫”的创意设计方案。请你从论语边城呐喊老人与海中选择一部作品为主题,设计一款文化衫,描述你的设计图案,并说明设计意图。要求:符合原著内容,主题鲜明突出。【答案】(1)乡土中国中的中国的乡土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那么由个人为中心向外推构成的社会网络便是由一根根私人的联系。每一种熟人关系就由一种私人的
71、道德维持着。例如“三纲五常”就是这“熟人社会”的表现,如“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三纲和“仁、义、礼、智、信”的五常就是这种私人的道德关系的体现。(2)“孝”不应仅限于供养父母,让父母有吃有穿,而是应该对父母抱有一种纯乎天然的敬爱之情,如孔子在论语为政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父母给予我们的不仅是吃穿用度,而是发自内心的慈爱。以敬爱报慈爱,是非常合理的。(3)边城。白色文化衫的正面,我会设计一幅山水画,画中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在小溪边有一位身着白裙望着远方的女孩,眼神饱含期待又带着些许忧伤。她就是翠翠,身旁只有一只黄狗为伴。在雪白处印有“也许明天回来
72、”。这个文化衫表现出翠翠对爱情的坚守,希望提醒读者时刻保持真我以诚待人,不要在城市的喧闹中迷失自己。【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应先分析微写作的类型和写作的要求,然后根据不同的要求进行写作。先看第一则微写作。题干要求“从乡土中国这本书中,你认识到中国人或中国社会有哪些特点?请结合你的认识加以分析举例”,这属于议论类微写作。解答本题,考生需要先回顾费孝通先生乡土中国的内容,筛选出有关“中国人”或“中国社会”的内容,根据这些内容概括中国人或中国社会的特点,接着在联系生活进行分析。从该书可知,乡土社会是一个安土重迁的社会,少流动少变动,土地、血缘和祖辈的经验代代相传,
73、由此可以联系中国人“叶落归根”的观念;中国的乡土社会还是无讼的,乡土社会,规矩从传统而来,所有人约定俗成,懂得规矩是广泛的默认道德,有“讼”则为教化不好,是为耻,等等。考生可以围绕这些内容进行拟写。第二则要求考生“结合论语中关于孝的论述,谈谈你对孔子孝的思想的认识和理解”,这就要求考生回忆论语中有关“孝”的语句,理解其意思,再结合自己的认识来谈。如孔子在论语“为政”篇中对于“孝”有如下内容:第一是“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第二则“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第三则“子游问孝。子
74、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第四则“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第一则中,孔子认为“孝”为礼,对待父母要遵循礼制,第二则中,孔子认为“孝”为忧其疾,第三则中,孔子认为“孝”是敬,第四则中孔子认为“孝”为“色难”,即对待父母长辈要保持愉悦的状态,考生可以从中选择一个来分析作答。第三则要求“从论语边城呐喊老人与海中选择一部作品为主题,设计一款文化衫,描述你的设计图案,并说明设计意图。要求:符合原著内容,主题鲜明突出”,这是描写性的微写作。作为文化衫,其主题特征要非常鲜明,而且要极具文化美感和内涵。首先要明确论语边城呐喊老
75、人与海的主题,比如论语的道德观念、伦理思想、教育原则和政治主张,边城的人性真善美,呐喊的生存忧患意识,老人与海的顽强勇武,然后根据所选的主题来描述要绘制的图案、搭配的颜色,要对具体的图形、文字或符号、色彩进行描述,设计意图要与所选作品的主题密切相关,比如选择边城的话,可以“翠翠”“狗”作为中心图案,具体的场景可使用“渡口”“河边”,人物的姿态可以选择“远眺”,同时可以在人物的神情上做做文章,能体现出对傩送归来的希望。36.作文。在物质极为丰富的今天,有些人倡导“断舍离”的生活理念,拒绝不需要的东西,舍去多余的东西,远离外物的诱惑。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以“谈断舍离”为题,联系生活与实际,写一篇不
76、少于700字的文章,谈谈你对它的思考和认识。【答案】谈断舍离米兰昆德拉曾说过:在生活重担的压迫下,我们的灵魂逐渐发生扭曲、变形,变得不堪重负。于是,本应宁静舒适的生活负担着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其实,我们真正需要负担的,远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般繁重不堪,我们的心灵所渴求的,不过是一种“断舍离”式生活。断下一种不必要的忧思,舍弃那份繁华,离开那光怪陆离的喧嚣。于是,便有了马寅初那份“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展云舒”的闲适恬淡;便有了梭罗静心凝思,聆听瓦尔登湖畔野鸭游水的云淡风清;便有了贾跃亭那份不畏失败的颠覆性创新;便有了泰戈尔笔下雅致的一句“思想掠过我的心上,犹如一群野鸭掠
77、过天空,我听到了鼓翼之音。”静下心来,他们放下了多余的纷繁之事,因而品到了生活的一口香茗。隐者幽幽,如菊之隐逸。陶潜悟到了心灵所需不过一方宁静,生活真谛不过舍弃二字,于是,他悟出自然,归隐田园,歌晨曦之朝雾,醉晚霞之甘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舍弃对名利金帛的执着,终于成就隐者的高洁纯净,超然物外,得心灵之轻盈,生活之洒脱。站在诺贝尔奖的文坛之巅,这个巨人却弯下了腰。莫言以一颗平常心看淡成功,断弃世人的诱惑,谦逊地面对媒体,守住了心灵之宁静,隔绝了门外之繁华。留得浮生醉,不怕红尘嚣。看得清该舍弃,才取得到真正所需的。季羡林先生舍弃名利,却发扬了国学之精魂,终成一代学界泰斗、国学大师;梅贻琦任
78、教清华大学,固守清贫,不图功利,终身为教育事业而奋斗,其清高傲骨犹存;弥尔顿曾迷失于生活的苦痛与艰辛,却终于在烈焰的淬炼中了悟人生,不再踯躅,舍弃那些沉重的负累,在失乐园的终章,获得新生。诚如犹太大卫戒指上所刻的一句铭文:一切终将会过去。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学会放下,果敢舍弃那些阻碍我们心灵轻盈上路的东西呢?别为迷雾蒙蔽了双眼,用心揣度,你会体悟到生活之美。立在清透的窗前,于那明媚温暖的晨光下品一杯香茗,为生活留下淡淡馨芳。【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从题干来看,这是一则命题作文。对于命题作文,考生要先分析命题的类型,是字,是词,或是短语;是动词,是形容词,还是名词。接着就要分析命题
79、的意思,如表面意思是什么,深层意思是什么,或象征意思是什么。明确了这些之后,再进行立意作文即可。【审题】分析命题,本次作文命题是“谈断舍离”。“断舍离”是咬文嚼字评出的年度十大流行语之一。“断”就是不买,不收取自己不需要的东西;“舍”就是舍弃对自己没有用的东西;人通过“断和舍”达到“离”的状态,即脱离不需要和没用的物品的包围,让自己处于宽敞舒适的空间。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有收纳一些自己不需要的物品的习惯,即使用不上的物品也要买来存放着,以备不时之需;收拾自己的物品时,自己不需要的或早已不用的物品也不会轻易舍弃,因为他们还有用,扔掉太可惜。于是,各种物品占据了大量空间。综合起来看,其实是说在物质极为
80、丰富的今天,我们要拒绝不需要的东西,舍去多余的东西,远离外物的诱惑。“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舍弃自己无用的物品;“离”,脱离对物品的依赖,获得宽敞、舒适的空间。其实所谓“断舍离”,其实是一种生活方式、生存智慧、消费理念、文化方式。考生可以围绕这些方面进行立意作文。参考立意:断舍离,释放心灵;抛却羁绊,放飞心灵;学做减法,轻松生活;为生活做减法;释放心灵,收获自由;洗去浮华,释放心灵;清理人生的空间。行文结构:首先借助昆德拉的名言引出我们的现实生活状况,以此引出“断舍离”。接着围绕“断下一种不必要的忧思,舍弃那份繁华,离开那光怪陆离的喧嚣”“静下心来,他们放下了多余的纷繁之事,因而品到
81、了生活的一口香茗”阐释“断舍离”的意义。结尾部分以描写性的句子展示“断舍离”之后的美妙生命,与开头形成呼应。素材:1.范文:所谓断舍离,即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弃多余的物品,脱离对物品的迷恋,从而达到舒适、自由的一种现代生活理念。“断舍离”悄然走进人们的生活,掀起了一场热烈的讨论。有人说“断舍离”听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有人说“断舍离”着实有价值,但自己就是做不到;也有人说“断舍离”,想说爱你不容易,就让我的混乱生活继续下去吧面对“断舍离”,我不禁要问:为何我们“断不掉、舍不了、离不开”?物质丰富的现代生活,曾经历了贫穷、昏暗与痛苦。在老一辈人心中,贫穷是最可怕的。他们将对贫穷的恐惧寄托于无尽的保
82、留中,总习惯于“留着、留着”。我的祖父就是如此,当家中的老式电饭锅被新型智能电饭煲取代时,他仍不忍舍弃那个老旧的物件。在他看来,留着的东西总会派上用场,而失去了却不能复得。万一出现变故,只能追悔莫及。我认为正是这些废弃之物的存在,使我们的空间变得杂乱无章,毫无生活的乐趣,但因为缺少“安全感”,“断舍离”成了一个颇具挑战的心理斗争。“断舍离”的确能帮我们从混乱的物品中解放出来。但为何我们仍会对“断舍离”这种生活理念犹豫呢?因为有的物品看起来没有利用价值了,却有非同一般的意义。有人曾说:“当青春变成旧照片,当旧照片变成回忆,当我们终于站在分叉的路口,孤独,失望,彷徨,残忍,一扇窗打开了,那是成长。
83、”也许,一张旧照片记录了回不去的青春岁月;一幅刺绣承载着亲人离世前给予的温情;一颗子弹头是一段战火纷飞的艰苦岁月的见证。这些看来对现代生活毫无帮助的不需要、无用之物,经历了特定的事件,便被赋予了特别的情感,具有了纪念意义,因此变得难以“断舍离”了。是啊,有些东西的确没有用,但人们却将精神寄托在其上,若是将其“断舍离”,心便将无处安放了。因此,面对这些有着纪念意义的物品,我们不应舍弃,而要永远留存。总之,面对“断舍离”,我们应当“去其糟粕”。那些老旧、淘汰之物,要尽可能地“断舍离”,以获得空间的自由,享受现代生活。若是永不失去,又怎得新生呢?至于那些具有非凡意义的物品,我们不能“断舍离”,否则就
84、会带来悔恨。所以,让我们正面看“断舍离”,在自由、舒适的生活中尽情遨游吧。2.范文佛曰:勘破、放下、自在。世事纷俗乱耳,有太多东西令我们流连忘返,只是最后我们往往会发现,我们所迷恋的有时并非我们所需要的,懂得放下,才能收获自在。我们身处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要想保持本心就必须懂得断、舍、离。该放下的放下,该舍弃的舍弃,才能赢得“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莱”的诗意人生。懂得放下,才能演绎精彩人生。“谪居黄城中,把盏临风,牵黄擎苍叹英雄。昔日汴河风光处,履履难重”,这也许是对苏轼仕途的最好写照。王勃曾感慨“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却不知山重水复的坎坷处境给苏轼带来了一段又一段的柳暗花明
85、。欧阳修错将文采飞扬的他点选为进士第二名,乌台诗案下狱百日的折磨,爱妻逝去十年的生死阔别.;如此种种,练就了他的从容淡泊,润色了他的似水柔情。正是因为苏轼懂得放下,放下名利,放下怨恨,放下相思之苦,才能使心灵获得自由,让痛苦失意化作笔下的几点藻荇之美。懂得放下,才能收获诗意人生。“归去,归去”有一种轻声的呼唤,温柔的吹拂在他的耳边。在如陶潜,懂得放下心灵的桎梏。三十余年济世之志,到头来化作黑暗官场的枯骨一堆,于是他果断的放下俗世的一切刃,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天地。“既自以心为行役,奚惆怅而独悲”,他走了,从此采香南浦,剪梅烟驿。正如百年孤独中所言,只有用水,将心上的雾气冲洗干净,荣光才能照亮最初的
86、梦想只有懂得放下,才能收获自在。懂得放下,才能达成人生的突围。那个叫海子的诗人死了,在温暖的阳光还未照亮他的身体的时候,他就已经将自己附于冰冷的铁轨。海子太过固执又太过敏感,心灵上的枷锁,他放不下,解不开,当他与现实的关系紧张到了失去弹性的时候,死亡成了他唯一的解脱。莎士比亚曾说:“诗人和疯子都不属于红尘十丈的人间。”诗人隐居在疯子隔壁,疯子却闯进了诗人的花园。生命是一场修行,有舍有得。只有懂得在适当的时候放下,才能活出生命的精彩。放下,走尽天涯,洗尽铅华。自在,拣尽寒枝,歌尽桃花。【点睛】作为命题作文,要充分吸取题目中的隐含信息,确定文章的写作走向。命题人往往通过题面中的某个字词或字词之间的
87、某种关系,向考生展示一些信息,我们要认真地领会和推敲。敲定一定的质,即文题点示考生应表达怎样的旨意,抒发何种感情,从而形成哪种走向的文面氛围。框定一定的量,即对出现在笔下的这篇作文中的人与事、情与理、时与空的量,作出某种限定:或一人或多人,或一事或数事,或瞬间或久远等等。要切中题旨文意,暗合命题要求。命题人总是从新课程标准出发,紧扣教材,巧拟文题,从某个角度去测试考生的认识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为此,我们必须整体揣摩出命题人的意图,把握作文的主题选材范围、结构等,以利正确定向下笔。正中自己的生活储存,突出个人感受最深的材料。众所周知,我们只有写自己熟悉的人,记自己熟悉的事,谈自己熟悉的问题,才能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感可发,才能写出内容充实、重点突出的好文章来。为此,我们一定要把文题与自己熟悉的内容对接,正中自己的生活储存,把作文引入得心应手、挥洒自如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