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吉林省松原市长岭三中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考试试题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已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只收取答题卡。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2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疫灾的发生,既受社会规律制约,也受自然规律制约。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人口密度不断提升,人口流动性不断增强,不仅疫灾流行的频度越来越高,而且疫灾流行的时间也越
2、来越长。同时,随着人类干扰自然和破坏自然程度的加深,疫病种群不断增多,疫灾的破坏性不断增强。从自然规律看,寒冷期气候变化大,疫灾相对频繁;温暖期气候较稳定,疫灾也相对稀少。同时,有的病原体具有自然疫源性,这类疫病所导致的疫灾流行,具有明显的地方性,如鼠疫、血吸虫病等。还有的病原体存活需要较严格的生态环境,这类疫病也有一定的地方性,如疟疾、黑热病、霍乱等。从春秋战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720 年间,我国至少有893年为疫灾流行之年。其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疫灾频度为20. 9%,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疫灾高峰期;北宋以来,疫灾频度不断上升,明清疫灾频度高达78. 34%,是第二个疫灾高峰期。在中国古
3、代,每当疫灾发生,政府蠲免租税,赈济钱粮,施医给药;下罪己诏,祭祀神灵,请求上天宽宥。民间则捐钱招粮,施医给棺:行巫道术,驱逐厉鬼;抬神巡游,求神保佑。民国时期,疫灾的应对渐步入科学的、制度化的轨道。但是,当时公共卫生体系毕竟处于草创阶段,社会又动荡不安,疫灾流行之时,政府和民间的应对效率,总体而言仍然非常低。(摘自疫灾的历史地理学思考,有删改)材料二:“新冠肺炎”“具有强大的人传人特性,从很大程度上说,普通民众的行动决定了这场战“疫”的成败。关注普通民众在这场重大公共危机中的行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般来说,在全能型政府背景下,民众的“等、靠、要”思想会比较严重,被动等待政府的“上门服务”
4、,与国家、政府对应的社会能动性不强。但自新冠肺炎暴发以来,广大民众主动建群、加群来交换信息,并动员自有资源、协调行动,自主解决了很多问题,充分发挥了各种正式、非正式社区组织的功能。这为全能型政府背景下社会能动性的发挥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样本。为了防疫需要,封城、封路等隔离手段,客观上给广大民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很大的不便。但城乡民众高度配合政府的统一指挥,没有出现大面积的物资哄抢、恐慌式的大量出逃,没有出现对管制政策的对抗。整个城市,运行井井有条。这不仅节约了宝贵的疫病防控资源,而且为疫病防控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基础。在这次疫情中,最初几天出现了一些谣言,这完全符合谣言产生与传播的规律,但这些谣言很快
5、就因政府特别是知情民众主动辟谣而消失,后续几乎没有产生传播范围较大的谣言。这次新冠肺炎各种谣言的消失,除了政府及时披露相关信息的影响外,主要还是与广 大民众知识的增长、判断力的提升有关。但民众对新冠肺炎的认知显然不是提前储备的,而是海量的民间科普在短期内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在舆情的内容上,建设性的批评逐渐取代了泄愤式的批判,客观的监督性行动取代了情绪性的破坏;在应对舆情的行动上,广大民众一改初期的狂躁,非常冷静、谨慎地接受、转发、发表相关信息与言论,以及基于冷静的反思。与此同时,在较多细节的披露和媒体的引导下,民众开始设身处地地思考一线工作人员的处境,不再盲目指责,社会包容度显著
6、提升。虽然广大民众表现出了巨大的进步,但我们仍然需要冷静、客观地关注和反思与普通民众进步不匹配的一些问题。民众参与应对重大公共危机缺乏制度支持,渠道仍需拓宽。同时,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初,疫情信息由于种种原因披露不及时、细节不够,才酿成后续的疫情危机和舆情事件。这是我们以后在应对各种危机时需要重点关注的。(摘自新冠肺炎战“疫”中普通民众的转变与进步,有删改)材料三:2019年底,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此次疫情可谓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场大考。随着收入和学历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提高安全、健康、智识等方面的生活质量,而长期以来在这些方面的投入欠
7、账和重视不够,需要尽快扭转。特别是要转变单纯注重经济增长的发展理念,更加注重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民生公共服务的投入和管理。与此同时,要加强跨地区、跨层级和跨部门的价值共享,实现国家治理的统领导和协调有力。目前我国国家治理制度体系基本健全,但是在野生动物保护、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等方面还有待补足相关制度。要加快弥补这些领域的制度盲点和制度漏洞,避免由此可能诱发的潜在风险。与此同时,要充分认识到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增强制度的权威性,避免制度停留在纸面上,使制度真正发挥预定作用。此次疫情应对,广大医护人员、领导干部、基层人员和每一个中国人在此次疫情防控中都展现出了巨大的集体意愿,使全政府和全社会的
8、防控策略得以奏效。但是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这次疫情防控工作中,些领导干部的治理能力和专业能力明显跟不上, 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比如,湖北等地领导干部在疫情防控中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乃至一问三不知现象,暴露出责任意识、专业知识和治理能力的明显欠缺。要提高领导干部的执政本领,使其在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上能够适应国家治理的新需求。此次疫情大考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按下了“快进”键,必将在各个方面加快国家治理转型,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摘自疫情大考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按下了“快进”键,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疫灾
9、的发生与人类活动、自然环境密切相关,既有人类社会原因,也有自然生态原因。B.受社会规律的制约,疫灾大多发生在人口密度大、流动性强的地区和自然疫源地地区。C.从自然规律看,疫灾流行受气候变化的制约,同时,有些类型的疫灾具有地方性特征。D.近三千年来,中国疫灾频度总体呈现增高的趋势,平均3年左右的时间就发生1次。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从科学角度看,古代部分防疫措施带有迷信色彩,甚至有些结果会适得其反,使疫病流行速度更快。B.全能型政府背景下民众的社会能动性不强,疫情中城乡基层社区组织的做法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C.广大民众不断丰富疫情的相关知识,提升判断力,主动
10、辟谣,就能够完全阻止谣言更大范围的传播。D.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从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需要转变注重经济增长的发展理念。3.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材料二分析了民众在疫情防控中的表现,同时指出了存在的不足,体现出辨证的态度。B.材料二和材料三都是运用了先总后分的论证结构,分别从民众和国家角度展开论述。C.材料三运用引用论证和举例论证,指出疫情防控中存在的问题,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D.三则材料将古代和现代防疫措施作了对比,体现了国家疫情防控能力的大幅提升。4.在新冠肺炎战“疫”中,普通民众的转变与进步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6分)5.材
11、料三指出“此次疫情可谓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场大考”,在这场“大考”中,政府在哪些方面尚需改进和完善? (6分)(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各68 题。沉默的英雄当乡亲们敲锣打鼓送顺子出去当兵时,就断定顺子走出了枫树湾,定会吃上“国家粮”,不再回来了。但艳子坚信他会回来。因为顺子答应她,等他立功退伍回到枫树湾就娶她进门。顺子服役3年,部队又留了他3年。听说顺子在部队还立了大功。听人说,顺子立功后变了心,继续留部队。慢慢地,艳子也有了些担心,好久没收到顺子的信了,他还回枫树湾吗?然而,顺子回来了在一个黄昏,突然就回来了。冷冷清清、独自背着军用背包就回
12、来了。让乡亲们觉得奇怪的是,回来后顺子似乎变了一个人似的原来活泼多 话的顺子现在沉默寡言了。先前退伍的旺财就断定,顺子定是犯了错误、定是受了处分才回来的。无聊的枫树湾,都热闹地传播着这消息。之前一直以顺子为荣的村民,现在对他似乎唯恐避之不及。虽然,表面上还是客气而平静地应付。父亲问了顺子好几次,顺子也沉默以对。只是顺子出去劳动还算勤快因为家里多了个劳动力,经济情况也有许多好转。后来,父亲也不再问了。对部队的好奇,对顺子突然回来的不理解,乡亲们会忍不住问,实在问急了,顺子只好含糊着说:“没啥好讲的,在部队,我只是炊事班做饭的”最矛盾的当然是艳子了。是否要嫁给顺子呢?他真的是受了处分回来吗?要是这
13、样,该怎么办呢?但这个事情可不是小事呀。她约顺子单独出来,专门问他。但他还是沉默,只是告诉她,他没有受处分。那为何会不明不白就退伍回来了呢?你不是希望我回来要你吗?说完后,他又沉默。艳子没词了。她只好选择相信他,不相信他,又能怎样呢?于是,他们结婚了!过日子,平淡的日子,沉默的日子。寒来暑往,冬去春来,一年又一年。他们有了儿子,到后来,儿子也有了儿子。到村里有了电视,顺子最喜欢看军事频道。但他还是不谈部队的任何事情。好像他从来没有当过兵,从来没有在部队待过。他甚至几乎从来不参加任何战友聚会自然,也从来没有战友来看望过他。于是,艳子也不再追问,她觉得,他是否立功、是否是英雄都不重要了。反正能够相
14、守一辈子也是不错的。只是顺子的沉默,让艳子觉得这一辈子太难受了。一辈子很长,一辈子很短。一年秋天,顺子去了。他的坟头就在他戴着红花出去当兵的路边那个山坡上,面向南方,似乎一直默默地注视着从山外进山的客,人,也默默地关注着从枫树湾走出去的人。就在顺子去世半年后的一天,沉默的英雄电视摄制组开进了枫树湾之后村民从电视上看到顺子的事情。其中有一张合影照,顺子一身戎装,英姿飒爽。介绍说:这张照片拍摄于1964年7月23日,吴立顺与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与空军地空导弹部队某营全体官兵的合影。原来,顺子在部队通过选拔,成为空军地空导弹部队的一名标图员。标图员是部队的关键岗位,他专门设计出“近快战法”把参
15、数测算时间由之前的18秒压缩到8秒。“标图就是在和飞机赛跑,迟标1秒、错标1厘米,空中目标就会偏出很远。”这支部队进西北、下江南、战荒漠、斗山川,顺子和战友们在无人区开辟阵地,在大山中挑战生存极限该部队有着严格的保密纪律。工作性质、部队驻地等都不能对任何人讲,包括父母妻子退役前,保密干事再次对他宣布纪律: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泄露军事机密。电视上介绍说,该部队曾3次击落美制U-2高空侦察机,吴立顺直接参与过标图。中央军委与国防部授予他个人一等功、二营全体官兵集体一等功荣誉称号。顺子果然是立过大功的英雄呀,顺子大名就叫吴立顺呢。电视播出后不久,从山外来了许多军人,据说,那是顺子的战友,带队的是一位将军
16、。军人们在顺子的坟头上插满了香烟,再浇了3瓶当地烧酒。将军郑重地给他敬了军礼。6.下列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情节集中紧凑,在短小的篇幅里书写了顺子退伍后三十多年的跌宕起伏的人生,结尾处写战友们前来祭奠顺子是小说的高潮。B. 顺子参军时,很多村民都以他为荣,等他退伍时却只是对他表面客气,实则唯恐避之不及。这体现了村民的趋炎附势,口是心非。C.顺子一直挂念着部队,但他绝口不谈部队的任何事情,也从不和战友来往。妻子艳子无法理解他的这些行为,却理解他为何沉默。D.小说很多细节前后照应,如前文顺子当兵时极少与艳子联系,后文写顺子所在部队有严格的保密纪律, 这体现
17、了构思的巧妙之处。7.请简要赏析“顺子”这一人物形象。(6分)8.小说原来的结尾是“当敬礼的手缓缓地放下,将军老泪纵横,喃喃自语:老班长,三十年的保密期,而您却坚守了辈子!”你觉得哪种结尾更好?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读你的看法。(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 -12 小题。刘温叟,字永龄,河南洛阳人。性重厚方正,动遵礼法。父岳,后唐太常卿。温叟七岁能属文,善楷隶。清泰中,为左拾遗。以母老乞归就养,改监察御史。晋初,入为主客员外郎。少帝领开封尹,奏为巡官,命典文翰。少帝即位,拜刑部郎中,赐金紫。初,岳仕后唐,尝居内署,至是温叟
18、复居斯任,时人荣之。周初,迁礼部侍郎、知贡举,得进士十六人。有谮于帝者,帝怒,黜十二人,左迁太子詹事。温叟实无私,后数年,其被黜者相继登第。建隆元年,拜御史中丞。丁内艰,退居西洛,旋复本官。三年,兼判吏部铨。一日晚归,由阙前,太祖方与中黄门数人偶登明德门西阙,前驺者潜知之,以白温叟。温叟令传呼如常过阙。翌日请对,具言:“人主非时登楼,则近侍成望恩宥,辇下诸军亦希赏给。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示众以陛下非时不登楼也。”太祖善之。宪府旧例,月赏公用茶,中丞受钱一万,公用不足则以赃罚物充。温叟恶其名不取。开宝四年被疾,太祖知其贫,就赐器币,数月卒,年六十三。太宗在晋邸,闻其清介,遣吏遗钱五百千,温叟受之
19、,贮厅西舍中,令府吏封署而去。明年重午,又送角黍、执扇,所遣吏即送钱者,视西舍封识宛然,还以白太宗。太宗曰我钱尚不用况他人乎昔日纳之是不欲拒我也今周岁不启封其苦节愈见。命吏辇归邸。是秋,太宗侍宴后苑,因论当世名节士,具道温叟前事,太祖再三赏叹。雍熙初,子炤罢徐州观察推官待选,以贫诣登闻求注官。及引对,太宗问谁氏子,炤以温叟对。太宗愀然,召宰相语其事,且言当今大臣罕有其比。因问:“炤当得何官?”宰相言:“免选以为厚恩。”帝曰:“其父有清操,录其子登朝,庶足示劝。”擢炤太子右赞善大夫。温叟子炳、烨并进士及第。(选自(宋史刘温叟传,有删改)9.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20、A.太宗曰我钱尚不用况他人乎昔日纳之是不欲拒我也今周岁不启封其苦节愈见B.太宗曰我钱尚不用况他人乎昔日纳之是不欲拒我也今周岁不启封其苦节愈见C.太宗曰我钱尚不用况他人乎昔日纳之是不欲拒我也今周岁不启封其苦节愈见D.太宗曰我钱尚不用况他入乎昔日纳之是不欲拒我也今周岁不启封其苦节愈见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乞归,请求辞职回乡,请求交给。表示此类意义的词还有“乞归养”“乞骸骨”“致仕”“致政”、“休政”等。B.领,有兼任之意。古代表示兼职、代理官职的词语有“权”“兼”“摄”“判”“署”等。C.丁内艰,丧制名,凡子遭母丧或承重孙遭祖母丧。按照中国古代
21、的制度,朝廷官员的父母亲如若死去都需要回家居丧。D.进士及第,科举殿试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探花,第三名叫榜眼。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刘温叟为人厚重方正,遵循礼法。他在任御史中丞时,因为母亲去世,退居西洛,守丧完毕后恢复本官。他先后担任过左拾遗、刑部郎中、御史中丞等官职。B.刘温叟正直无私,唯才是举。他负责科举时,被人诬陷,皇帝怒将其录取进士中的十二人废鼬,他也因此被贬为太子詹事,从此以后被罢黜的人再不得录用。C.刘温叟清正廉洁,抵制腐败。御史府的规矩,每月赏给公用茶,御史中丞得钱一万,公用不足可以
22、用追赃处罚的财物补充,刘温叟厌恶脏罚之名,因而不取用。D.刘温叟清廉传家,受到嘉奖。他的儿子被罢官待选,因家贫到朝廷请求审查劳绩,皇帝因其父亲的名誉而重新任用他。最终,其子炤被提拔为太子右赞善大夫。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示众以陛下非时不登楼也。(5分)其父有清操录其子登朝,麻足示劝。(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3-14题。浪淘沙邓剡疏雨洗天清。枕簟凉生。井桐一叶做秋声。谁念客身轻似叶,千里飘零?梦断古台城。月淡潮平。便须携酒访新亭。不见当时王谢宅,烟草青青。注邓剡:南宋庐陵(今江西吉安)人。追随文天祥抗
23、元。南宋灭亡与文天祥-道被俘押赴北上,本词为因病羁留建康(今江苏南京)时所作。新亭:在今南京市南,据史料记载,西晋灭亡后士大夫们经常相邀到此哀叹相慰。13.下列有关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本词以“疏雨洗天清”简淡起笔,通过描写秋雨疏落、一洗天地的景象,奠定了全词清新爽朗的情感基调。B. “井桐一叶做秋声”一句,既是报秋,又勾起了对自己身世的感叹,将景物的萧条与心境的衰颓熔铸一体。C.“枕簟凉生”是写此时已从夏季转入秋季,暑退寒来本是自然节序,但一个“生”字却写出了词人是从枕簟渐生凉意的触感中感知到秋的到来。D.“千里飘零”不仅写出了词人被押赴北上时远离故土的凄凉,更
24、表达了独自羁留建康的孤苦与个人命运的不可把握之感。14.词的下阕是如何表达词人的思想感情的?请从艺术手法角度,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共6分)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1) 曹操短歌行中“ , ? ”两句用比喻的手法,以明月的可望而不可得,点明了忧愁不断的原因。(2)陶渊明归园田居中“ , ”透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3)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 -19题。一盏孤灯一刻刀,
25、一柄标尺一把锉,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别人可能觉得他们同世界脱节,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 )将一门技术掌提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 又远不限于此。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_ 、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 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 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从赞叹工匠精神继而推崇工匠,见证着浮躁风气、短视心有对社会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我们
26、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1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 (3分)A.内涵 废寝忘食 巧夺天工 物我两忘B.内涵 废寝忘食 鬼斧神工 心无旁骛C.内含 宵衣旰食 鬼斧神工 物我两忘D.内含 宵衣旰食 巧夺天工 心无旁骛17.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A一方面赋予器物以生命,一方面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疆域。B.一方面赋予器物以生命,一方面扩充着人类文明的疆域,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C.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疆域。D.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扩充着人类文明的疆域
27、,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18.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A.从赞叹工匠精神继而推崇工匠,见证着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B.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着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C.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着浮躁风气、短视心态对社会的自我疗治,对超凡品质、美好器物的主动探寻。D.从赞叹工匠精神继而推崇工匠,见证着浮躁风气、短视心态对社会的自我疗治,对超凡品质、美好器物的主动探寻。19.阅读下面的材料,概括出树木长成圆柱形的三个具体原因。要求:每个原因不超过12个
28、字。(6分)不知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几乎所有树木的树干都长成圆柱形呢?世界上所有的生物为了生存,当然是要朝着对环境最有适应性的方面发展,植物也不例外,树干长成圆柱形也是为了适应生长的需要。相同数量的材料做成容积最大的东西,圆形最合适,自来水管、煤气管等,就是对这一自然现象的仿造。树木高大的树冠的重量全靠一根主干支撑,特别是硕果累累的果树,挂上成百上千的果实,须有强有力的树干支撑,才能维持生存。树木的皮层是树木输送营养物质的通道,皮层一旦中断,树木就会死亡。树木是多年生的植物,它的一生难免要遭到很多外来的伤害,如果树干是方形、扁形或有其他棱角的形状,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冲击伤害。圆形的树干就
29、不同了,无论狂风如何吹打,受影响的只是极少部分。因此,树干的形状也是树木对自然环境适应的结果,是长期进化的结果。20.下面语段中有五处语病,请加以改正。(每改对一处1分,共5分)几年前,在彩电市场严重滞销的情况下,长虹电器厂大幅度率先降价销售,虽然亏了本,但赢得了产销两旺,经济效益一下子迅速跃居全国同行业前茅。通过长虹电器厂的经营理念,使我们懂得了一个道理:企业如果善于运用“亏本”策略,就能取得柳暗花明或锦上添花;反过来,死死把住“只赚不赔”的框框,不肯牺牲眼前的小利,弄不好到头来是连血本都会亏掉的。序号_ 修改 序号_ 修改 序号_ 修改 序号_ 修改 序号_ 修改 四、写作。(60分)21
3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年终的一次同学聚会上,一位事业成功的企业家满怀深情地说:“现在想来,父母给我最大的财富就是吃苦,让我在创办和经营企业的过程中,能够有勇气有毅力克服重重困难,并最终做大做强。”在一个成才交流会上,一位孩子事业成功的母亲自豪地说:“我最大的欣慰就是,孩子从小到大我从来没有让他吃过苦,给他足够的零花钱,让他交了很多的朋友,懂得了大度,收获了自信,为后来事业的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性格基础。”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高一第二次考试语文试题答案1. B(3分)(B项“疫灾大多发
31、生在人口密度大、流动性强的地区和自然疫源地地区”说法有误。原文中说的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人口密度不断提升,人口流动性不断增强,不仅疫灾流行的频度越来越高,而且疫灾流行的时间也越来越长”,选项曲解文意。“ 自然疫源地地区”应是受自然规律制约。故选B。)2. A (3分) (B项“疫情中城乡基层社区组织的做法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说法有误。原文中说“但自新冠肺炎暴发以来,广大民众主动建群、加群来交换信息,并动员自有资源、协调行动,自主解决了很多问题,充分发挥了各种正式、非正式社区组织的功能”,选项曲解文意。C项“广大民众,就能够完全阻止谣言更大范围的传播”说法有误。原文中说的是“这次新冠肺炎各
32、种谣言的消失,除了政府及时披露相关信息的影响外,主要还是与广大民众知识的增长、判断力的提升有关”,选项以偏概全。D项“需要转变注重经济增长的发展理念”说法有误。原文中说的是“特别是要转变单纯注重经济增长的发展理念”,选项随意删减词语,曲解文意。故选A。)3.D(3分) (D项“三则材料将古代和现代防疫措施作了对比”说法有误。材料-写古代防疫措施,材料二写现代防疫措施,应该是前两则材料形成对比。故选D。)4. (6分)参考答案:积极主动参与社区防控。高度配合政府。辨别谣言的能力提高,能够主动辟谣。认识上更加理性和包容。(每点2分,答对3点即可得满分6分。)5. (6分)参考答案:应更加重视在医疗
33、、教育、文化等民生公共服务的投入和管理;加强价值共享,实现国家治理的协调统一。弥补野生动物保护、公共卫生等领域的制度盲点和漏洞;提高对制度的执行力,增强制度的权威性。提升领导干部的治理能力和专业能力,增强责任意识。(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共6分)6.(3分) D (A项,“情节集中紧凑” 分析不准确,本篇小说的时间跨度比较大,写了顺子的大半生;“跌宕起伏的人生” 分析不准确,顺子退伍后的人生也并不跌宕起伏。B项,“这体现了村民的趋炎附势,口是心非”理解错误。“趋炎附势” “口是心非” 这两个词用的太重,村民们以为顺子是犯了错才回来的,所以对他表面客气,实则唯恐避之不及。C项,安子艳子无法理解
34、他的这些行为,却理解他为何沉默”理解错误。根据原文“于是,艳子也不再追问,她觉得,他是否立功、是否是英雄都不重要了。反正能够相守一辈子也是不错的”“只是顺子的沉默,让艳子觉得这一辈子太难受了”,可知艳子理解顺子的这些行为,但不理解他为何沉默。故选D。)7. (6分)参考答案:顺子是一名业务精湛的导弹部队标图员。服役期间,他荣立过个人一等功、集体一等功荣誉称号。他敢于革新,专门设计出“近快战法”,把参数测算时间由之前的18秒压缩到8秒,大大提高了打击的准确度。他吃苦耐劳,不畏艰难困苦,勇于承担责任,面对恶劣的环境、艰难的挑战从不退缩。顺子是一名恪守诺言、尽忠职守的退伍军人。退伍之后,顺子严守部队
35、的保密纪律,即使深陷流言蜚语,一辈子都没有向任何人透露过在部队的任何事情。顺子是一名朴实勤劳的农民。退伍后选择回乡种地,返回家乡后,顺子劳动很勤快,因为多了他这个劳动力,家里的经济情况也有许多好转。(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8.B. (6分)答案示例一原来的结尾更好:老将军的这个军礼饱含了对顺子的无比敬意,更加突出了顺子的可责品质,有助于人物的塑造。(从人物形象入手分析,两个人物身份对比悬殊,通过将军的敬意,更突出了顺子的平凡又不平凡的硬汉形象)小说在老将军敬军礼的动作中结束,情节已经很完整了,不再需要过多的言语。(从情节角度考虑,意思对即可)老将军在顺子墓前的这一个军礼庄严肃穆,含蓄隽永,更
36、能引发读者深思,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表达效果。(从表达效果上说,意思对即可)答案示例二改后的结尾更好:老将军的这句话将“顺子”这位主人公忠诚守诺的高尚人格直接点明,有助于人物的塑造。老将军这句话告诉了读者一个重要的信息,顺子在过了解密期之后仍然坚守部队的秘密,这使得小说的情节更完整。老将军的这句话是小说的点睛之笔,歌颂了平凡人生的不同寻常(战士对国家的贡献),有利于小说主旨的表达。(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答对三点即可。)9.A (3分) (“太宗曰”中,“曰” 为停顿标志,排除BD; 昔日纳之” ,主谓宾俱全,此处应断开,排除C,故选A。太宗说:“我的钱尚且不用, 何况其他人的钱呢?过去他接受
37、了,是不想拒绝我;现在一年了 都不打开,他的坚持节操更加明显啊。”)10.D (3分)(“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探花,第三名叫榜眼”错,应为: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故选D。)11.B (3分) (“从此以后被罢黜的人再不得以录用”错误,原文是“后数年,其被黜者相继登第”,意思是后来几年,被斥除的人相继考中。)12. (10分) 参考译文:我呵导(呼喝开路)而过的原因,是想向人们显示陛下不在登楼的时间不会登楼。(所以:的原因,1分;呵导:呼喝开路,1分;示:向显示,1分。句意通顺2分)他的父亲有清廉的节操,录用他的儿子入朝做官,是希望能够表示劝勉。(录:录用,1分;庶:希望,
38、1分;劝:劝勉,1分。句意通顺2分)参考译文:刘温曳字永龄,河南洛阳人。为人厚重方正,举动遵循礼法。其父刘岳,任后唐太常卿。温叟七岁就能写文章,擅长楷书、隶书书法。清泰年间,任左拾遗。因母亲年老请求归家养老,改任监察御史。后晋初年,入朝任主客员外郎。后晋少帝兼任开封府尹时,上奏推荐他为巡官,任命他掌管文翰。少帝即皇帝位后,授任他为刑部郎中,赐金紫朝衣。当初,刘岳在后唐任职,曾经官居内署,到这时温叟又任此职,当时人都认为刘家很荣耀。后周初年,升任礼部侍郎、知贡举,录取进士十六名。有人向皇帝诬陷他们,皇帝发怒,废除了其中十二人,把温叟贬任为太子詹事,温叟实际上并无私心,后来几年,那些被罢免的人又相
39、继考中。建隆元年,任御史中丞。遭母丧,退居西洛,不久恢复本官,建隆三年,兼任判吏部铨。一天晚上回家从宫前走过,太祖正与中黄门数人偶然登明德门西楼。温叟的前导人员偷偷地知道了,告诉了他。温叟下令像平常过皇宫那样传呼。第二天请求朝见时,温叟说:“人主在不该登楼时登楼,则近臣都希望得到恩赐和宽恕,京城众军也希望得到赏赐。我之所以呵道而过,是想向人暗示你不是时候不会登楼啊。”太祖认为他做的对。御史府旧例,每月赏给公用茶,御史中丞得钱一万,公用不足就以罚款补充。温叟厌恶罚款之名而不取用。开宝四年染病,太祖知道他贫穷,到他家里赏赐器币,几个月后去世,终年六十三岁。太宗在任晋王时,听说他清廉贫苦,派人送给他
40、钱五百千,温叟接受下来,存放在厅西舍房中,并让府吏封缄后复加印记再走。第二年重午节,又派人送去角黍、执扇,所派的人正好是去年送钱的人,看见西舍封记还在,回来后告诉太宗。太宗说:“我的钱尚且不用,何况其他人的钱呢?过去他接受了,是不想拒绝我;现在一年了都不打开,他的坚持节操更加明显啊。”命令官吏用车载回官邸。这年秋天,太宗在后苑侍奉太祖用宴,在谈论当世有名的清节之士时,详细讲述了刘温叟以前的事情,太祖再三叹赏。雍熙初年,他的儿子刘烟被罢免徐州观察推官等待铨选,因为家贫到朝廷(登闻鼓)请求审查自己的资历和劳绩。等到皇帝诏见时,太宗问他是谁的儿子。回答是刘温叟(的儿子)。太宗很悲伤,召宰相来谈他(刘
41、炤)的事,并且说当今大臣很少能有比得上他(刘温叟)的了。于是问他:“刘炤应当充任什么官?”宰相说:“免除待选作为厚恩。”太宗说:“他的父亲有清廉的节操,录用他的儿子入朝做官,是希望能够表示劝勉。”提升刘炤为太子右赞善大夫。刘温叟的儿子刘炳、刘烨并进士及第。13.A (3分) (A项,“清新爽朗的情感基调” 错,“疏雨洗天清”虽然写了疏雨过后,天空明净如洗,但由后文“秋声”“飘零”“梦断” 等词和注释中给出来的背景来看,本词的感情基调应该是沉郁伤感的。)14. (6分)参考答案:借景抒情。词人由“客身”入梦,醒后却发觉梦断古台城,以哀景村哀情,将哀伤的心境渲染得更加寂寥凄怆。结尾之景抒发了词人对
42、历史兴亡的沉痛感慨以及国破家亡的现实悲叹,故国将逝,其情哀婉,以淡语写深悲,融实事于历史。用典。“新亭”一句通过化用典故来抒写自己的亡国之痛,反衬出自己的孤苦无依;“不见”两句又化用了刘禹锡乌衣巷的意绪来慨叹历史变迁的无情及南宋灭亡的悲痛。(每点3分,指出手法1分,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情感2分)15. (6分)答案:(1)明明如月,何时可掇?(2)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16. A(3分)(内涵:逻辑学上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也就是概念的内容,内在涵养;内含:内心所具有的、内部包含的。语境是工匠精神的内在涵养,故选“内涵”。废寝忘食:顾不
43、得吃饭和睡觉,形容非常专心努力;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语境是形容付出,和“尽心竭力”是并列关系,故选“废寝忘食”。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鬼斧神工:形容艺术技巧高超,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语境追求的卓越是人工方面的,故选“巧夺天工”。物我两忘:指创作时艺术家的主体与创作对象的客体浑然为一而兼忘的境界;心无旁骛:心思没有另外的追求。形容心思集中、专心致志。语境是形容境界,故选“物我两忘”。故选A。.)17.C (3分) (“不仅更”表达的是递进关系,工匠对于世界的改变最重要的不只是赋予器物以生命这种物质层面的改变,相对而言,在提升社会的审美
44、追求、扩充人类文明的疆城这种精神层面的改变上,所起的意义更大。“一方面方面”是一种并列关系,无法体现重要和更重要。提升社会的审美追求和扩充人类文明的疆域也存在着递进关系,不能颠倒。故选C。)18.B (3分) (原句的错误是不合逻辑,“从赞叹工匠精神继而推崇工匠” 错,“赞叹工匠” 是现象,“推崇工匠精神”是弘扬精神本质,应改为“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排除AD两项。原句的第二个错误是主客颠倒,“浮躁风气、 短视心态对社会的自我疗治”属于主客颠倒,应改为“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排除C项。故选B。)19. (6分)参考答案:材料相同圆柱形容积最大圆柱形有最大支撑力圆形能减少
45、外来伤害(每点2分)20. (5分)参考答案:(每改对一处1分,共5分。如果只写出正确的修改意见也可,只找出病句没有修改不得分)序号修改删掉“市场”或把“严重滞销”改成“持续低迷”序号修改把“大幅度”放在“降价销售”之前序号修改“一下子”“迅速”任意删掉一个序号修改“通过”“使”任意删掉一个序号修改删掉“取得”或在“锦上添花”后加上“的效果(或的成效)”21.作文评分参考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例文:吃苦是福,是生活的真谛我们无法保证谁的人生全是甜蜜,相反我们却可以肯定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是幸福和痛苦的混合体。幸福可以给你美妙的感觉,而痛苦却可以给你异于常人的翅膀。苦难是每一个人都不想面对的,但是当它出
46、现在我们的生命中时,我们又无法逃脱,这时候我们就需要换个方向来看待它吃苦是福。苦是人生不可缺少的钙元素,如果你没有吃过苦,说明你的人生不是完整的。学会吃苦,懂得如何吃苦,你便能够从中收获巨大。苦,虽然折磨人,但是同时也是锻炼人的最直接的方法。吃苦是一种资本,因为不经历一番寒彻骨,怎有梅花扑鼻香?只有尝过了人生之苦,收获的果实才能更加甘甜。吃苦是福,是生活的真谛一个在温室中长大的孩子,没有风雨的锻炼,没有烈日的烘烤,很容易走出温室就经受不起外界的恶劣条件而被击垮,这种精神上的缺钙现象同样告诉我们,适当的吃苦是必需的。苦,锻炼了人的心智,磨炼出人的意志,使人能更乐观地憧憬着美好。境由心生,路便越来
47、越好走。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吃苦是福,是成就一番大事业、拥有幸福美好人生前奏。吃苦是福,是生活的真谛吃苦是福。人生是幸福和痛苦的混合体,我们无法保证谁的人生全是甜蜜,相反我们却可以肯定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是幸福和痛苦的混合体。幸福可以给你美妙的感觉,而痛苦却可以给你异于常人的翅膀。世界著名画家凡高的一生可谓是历经万般苦难。从凡高传的字里行间,我们都可以深刻体会到这位伟大的画家的伤口和疼痛。这个世界上或许没有人可以真切体会他的苦痛。我们难以想象,是什么样的痛苦可以让他自己忍心用剃须刀片割下了自己的一只耳
48、朵;我们更难以想象,是什么样的苦难可以让他在麦田中竟然对着自己的胃部开了一枪, 而且是不致命的一枪。两天之后,这位画家才在剧痛中去世。吃苦是福,是生活的真谛或许他早已精神崩溃,或许他早就厌烦了这个苦难的人生,然而苦难却又同时给了他旷世的创作灵感。这位年轻的画家在他短的37年的生命中,奉献出了震动世界的名面。他早期的画喜欢用荷兰西派的褐色调,但他天性中存在的热情使他抛弃荷兰画派的暗淡和沉寂,井迅速远离印象派,因为印象派对外部世界瞬间真实性的追求和他充满主体意识的精神状态相去甚远。在他的画作中,不是以线条而是以环境来抓住对象。他重新改变现实,以达到实在在的真实,促成了表现主义的诞生。历史证明,这位
49、生前一直不得志的画家,在其死后若干年终于得到了承认。他的一个作品加歌医生的肖像如今已被拍出了8250万美元的天价。这是作者的苦难赋予它的价值。吃苦是福,是生活的真谛作家史铁生虽然失去了双腿,然而他却用心灵和鼻尖感动了一代人。在他最青春得意的年龄时,他却失去了双腿,这种苦难是一般人无法忍受的。然而,史铁生坚持走过来了,并且成为了一名作家。对于苦难,他这样说:“我越来越相信,人生是苦海,是惩罚,是原罪。对惩罚之地的最恰当的态度,是把它看成锤炼之地。”吃苦是难免的。这苦有轻有重,无论命运给你安排了哪-种,你都无从抗拒。但是要相信命运是公平的,你的苦有多大,它后面的甜便有多大。不要害怕吃苦,从另一个角
50、度来审视苦难,接受苦难。当你克服它的时候,就是你自由翱翔的时候。解析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道多材料作文题,分析立意时,首先分析两则材料的内容,然后根据内容的异同来分析立意。第一则材料,事业成功的企业家赞成吃苦,强调了吃苦给自己带来的精神财富;第二则材料,一位母亲自豪宣称,儿子没有吃苦,所以得以广交朋友、大度、自信,最后事业成功。这两则材料重点论述对待吃苦的态度,有赞成的有否定的,写作时,可从赞成的角度,写吃苦可培养一个人的毅力、意志,助人走向成功,重点可写吃苦给人带来的精神鼓舞;也可从否定的角度,写吃苦可以消磨一个人的意志,苦可以使人消沉、堕落等。也可从辩证的角度,写吃苦要有限度,谈吃苦的两面性。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