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程标准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一、背景1汉初,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_的政策。2汉武帝时,社会潜伏着危机:_、土地兼并剧烈、_威胁着西汉的稳定,_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二、提出1特点:董仲舒把_、_和阴阳五行家的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2内容提出“_”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宣扬“_”,并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提出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_”。3作用:有利于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对扭转内外松弛的局势十分有利。三、成为正统1表现起用_参与国家大政。_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兴办_,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
2、陈规,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_。2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_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_的主流。知识点一从“无为”到“有为”1西汉初期的统治思想主要来自()A儒家思想B法家思想C道家思想D墨家思想2西汉建立六十多年后,仍然存在的社会危机不包括()A分封的同姓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B土地兼并越来越剧烈C匈奴为患,威胁着西汉的统治D秦朝的残余势力仍然进行反抗3史记记载,汉景帝时,太后“好黄老之言,不说(悦)儒术”,景帝“读黄帝、老子,尊其术”。但武帝即位后,便罢百家,尊儒术。发生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汉武帝的个人喜好B汉武帝雄才大略C秦二世而亡的教训D汉朝国
3、力的强大知识点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4董仲舒新儒学的思想来源主要包括()先秦儒学阴阳家学说道家思想法家思想ABCD5“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在上述建议下,出现了()A百家争鸣B焚书坑儒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三教合归儒6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相对于孔子思想,主要变化有()“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用儒家思想统治天下提出“民贵君轻”ABCD7汉武帝“独尊儒术”,主要是利用了儒家的()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主张B“民贵君轻”的思想C性善论D“大一统”思想知识点三儒学成为正统8汉武帝采取的哪些措施,对于
4、促使儒家思想居于正统地位起了直接的作用()颁布推恩令重用文学儒者兴办太学,讲授儒家经典设立地方郡国学校,广泛传播儒学ABCD9下图为反映西汉时期的儒学发展情况的一组文物,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哪些信息()汉代熹平石经五经书影成都西汉文翁石室授经讲学图儒家在汉代已经成为中国文化唯一的思想汉代重视儒家经典的整理和研究各级教育系统十分健全,主要是传授儒家思想儒学的思想价值实现了为政治服务的功能,促进了儒学成为主流思想ABCD10对漫画反映的信息进行延伸解读有误的一项是()A漫画中的“胜出”是指在西汉时期形成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局面B儒家思想的“胜出”,是董仲舒糅合道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改造儒家思
5、想的结果C汉武帝让儒家“胜出”,主要是看中了儒家思想中的“仁政”思想D儒家思想的“胜出”,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题号12345678910答案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材料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请回答:(1)上述两则材料是哪位思想家的观点?(2)根据上述两则材料,概括该思想家提出怎样的主张?(3)上述主张在当时有什么积极意义?1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趣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弗禁,则主
6、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之不举者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有欲学法令,以吏为师。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请回答:(1)材料一的主张导致了什么历史事件的发生?产生了什么后果?(2)按照材料二的主张,汉武帝实
7、行了什么文化政策?这一政策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两则材料的主张有何相同之处?有何不同之处?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知识清单一、1.与民休息2.诸侯国势力日益膨胀匈奴为患积极有为二、1.道家法家2.春秋大一统君权神授三纲五常三、1.儒学家儒家经典太学地方教育系统2正统中国传统文化对点训练1C西汉初期的统治思想是“无为而治”。2DA、B、C三项是西汉时面临的主要问题,D项所体现的问题在秦末农民大起义时就已经不存在了。3D汉初国力薄弱,统治者不得不吸取道家“黄老”学说,实行无为而治。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有了大一统的经济基础,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便“罢百家、尊儒术”。A、B两项都只是次要原
8、因,C项是汉初“无为”的原因。4D是新儒学的基础,中的一些思想,被董仲舒吸收并加以改造,从而形成新儒学。5C材料主张灭绝与孔子思想不同的其他学说,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主张,这一主张被汉武帝所采纳,儒家思想从此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6A是孔子与董仲舒思想的相似之处,是孟子的思想。故排除带有的选项,答案为A。7D汉武帝“独尊儒术”的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大一统”思想正好适应了这一要求。8C解答本题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直接的作用”。颁布推恩令与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不是直接的关系,其他各项符合题意。9B儒学在汉代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正统思想,而非唯一思想。此题容易误选A,因为审
9、题不仔细往往不注意中的“唯一”两个字,马虎地认为儒学在汉代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正统思想,而认为其是正确的。10C汉武帝让儒家“胜出”,主要是儒家思想经过董仲舒的改造,提出了“大一统”思想,适应其加强中央集权,实行大一统的需要,故C项不正确。综合运用11(1)董仲舒。(2)提出“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3)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有利于从政治上和思想上加强中央集权。12(1)“焚书坑儒”。摧残了文化,禁锢了思想。(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府加强了对思想文化和教育的重视,促进了文教的发展;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3)相同之处:都主张统一思想,禁绝异端邪说。不同之处
10、:前者主张“以吏为师”,后者主张“独尊儒术”;前者手段残暴,采取焚书的形式,后者手段温和,采取国家扶持的方式;前者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后者加强了对思想、文化和教育的重视,对于民族文化的进步有积极意义。教材习题解答【学思之窗】思考:想一想,汉武帝既然“独尊儒术”,为什么在他的统治思想中又杂糅了一些其他学派的思想?答案要点(1)董仲舒的新儒学提倡“春秋大一统”“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等思想,迎合了当时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的时代需要。(2)汉武帝的真实目的是要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于是其他所有有助于实现这个目的的思想都是他吸取的方向,因此,他在统治过程中,采取儒家以外的
11、思想主张就不足为奇了。(3)汉武帝的这些做法对于儒学后来发展过程中融合其他学派思想起了推动作用。【探究学习总结】一、本课测评汉代儒学为什么能成为正统思想?答案要点(1)董仲舒新儒学提出的一系列主张迎合了时代的需要。(2)汉武帝大力推动儒学发展,全面肯定新儒学思想,起用儒者数百人参与国家大政,兴办太学,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二、学习延伸上述两条资料反映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请谈谈你对这种思想的看法。答案要点(1)思想:“三纲五常”思想。(2)看法: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在当时有一定的积极性。推崇孝道和仁义礼智信,抛弃其中封建落后成分,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弘扬。强调君权虽然有利于当时加强中央集权的时代需要,但对以后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发展极为不利。强调夫权,压迫妇女,更是应该批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