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2课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记一记填一填一、“九十五条论纲”1原因(1)根本原因:16世纪初,四分五裂的局面阻碍了德国社会经济的发展。(2)主要原因:教会是德意志最大的封建主,既干预德意志政治,又通过各种方式搜刮德意志钱财。(3)主观原因:马丁路德受人文主义思想影响。(4)导火线:1517年,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2表现:1517年10月,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批判教皇的无耻行为。3影响: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二、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1因信称义:是改革的理论基础。主张只有内心信仰虔诚,才能获得上帝的拯救。2教义:坚持圣经是人们唯一信仰的神圣权
2、威,人人在上帝与圣经面前都是平等的。3宗教仪式:简化宗教仪式,神职人员也可以结婚生子。4世俗权力:强调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高于并支配教权;德意志应当建立本民族的教会。三、马丁路德改革对天主教会统治的冲击1对德国(1)引发闵采尔领导的农民起义,掀起反对罗马教廷的风潮。(2)马丁路德将圣经译成德文,有利于宗教改革的拓展,也促进了德意志民族语言的发展。(3)1555年,确立“教随国定”的原则,路德派取得合法的地位。2对欧洲:为欧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想一想1.宗教改革首先在德意志爆发的原因是什么?(1)德意志经济显著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2)德意志是天主教世界受罗马教会榨取最重的地
3、区。(3)农民不仅受阶级压迫而且受宗教压迫。(4)马丁路德的推动。2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的历史作用是什么?(1)否定了受罗马教廷控制的德意志地区天主教会存在的必要性。(2)否认了教皇神权地位。(3)促进了本民族教会的建立。3为什么说加尔文的宗教改革运动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1)加尔文坚持圣经的绝对权威,冲破了天主教会不可动摇的权威。(2)主张先定论,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辩护,对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影响极大,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辨析体会研一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宗教改革前,婚姻审判权掌握在天主教会手里。欧洲盛行僧侣教士的独身制度推行禁欲主义成为罗马教会公开标榜的政府目标
4、,提倡不婚单身,并且规定不允许离婚。当时,有40%的妇女过单身生活。马丁路德发起了修女还俗、教士结婚运动,提出制定新的婚姻法规,用政府控制的世俗法庭或由政府授权的教会法庭审核批准结婚。朱孝远宗教改革和婚姻的世俗化材料二就中世纪西方宗教改革而言,它所首先抨击的是久已成为无上权威并且排斥任何不同理解的天主教会正宗教义。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历史性功绩,就在于确认人的信仰应当取决于人内心的理解,而非取决于外在的强制。吴于廑一份是非杂糅的遗产西欧宗教改革与近代社会思潮序(1)据材料一概括马丁路德在婚俗方面的改革措施。(2)据材料二,马丁路德提出了哪些主张?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实质上反映了哪一阶级的要求?依据材
5、料二分析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有何意义?解析:(1)改革措施结合材料概括即可,路德主要是“允许宗教人员结婚,制定婚姻法规,婚姻裁判权由世俗政权掌握”。(2)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张内容主要是信仰得救。根据所学知识可以知道,马丁路德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作用可以从政治、经济和思想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答案:(1)措施:马丁路德:允许宗教人员结婚,制定婚姻法规,婚姻裁判权由世俗政权掌握。(2)主张:“因信称义”,改革繁琐的教义、宗教仪式等。实质上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意义:否定了罗马教皇的权威,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为德意志资本
6、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知识点一“九十五条论纲”1.在“九十五条论纲”中有这样的一句话:“教皇的财富今日远超过最富有者的财富,他为了建筑一个圣彼得堂,为何不用自己的钱,而要用贫穷信徒的钱呢?”这句话反映了()A教皇聚敛财富,实力雄厚B天主教徒忠实于自己的信仰C欧洲教会热衷于建造教堂D路德反对教会的腐朽贪婪和对德意志的经济掠夺解析: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的背景根本原因:1516世纪,德意志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主要原因:罗马教会对德意志的神权统治和经济搜刮。导火线:1517年,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目的:摆脱罗马教会的桎梏,建立促进民族复兴的本国教会。再结合题干“他为了建筑一个圣彼得堂,
7、为何不用自己的钱,而要用贫穷信徒的钱呢?”可见是反对教会的腐朽贪婪和对德意志的经济掠夺,因此D符合。ABC三项都是站在教会的立场上,与马丁路德的主张刚好相反。答案:D知识点二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2.马丁路德是16世纪德国著名的宗教改革家,维登堡大学的神学教授。他在九十五条论纲提出的核心主张是“因信称义”,下列有关对“因信称义”理解不正确的是()A其核心内容是“信仰耶稣即可得救”B主张靠虔诚信仰,与上帝沟通,获得拯救C主张通过阅读圣经虔诚地信仰与上帝沟通成为上帝的义人D主张通过教堂、宗教仪式由教士引导信仰上帝而获救解析:“因信称义”主张减少教堂、修道院,简化宗教仪式等,可知D项说法是错误的
8、,故选D。答案:D知识点三马丁路德改革对天主教会统治的冲击3.马丁路德发动的宗教改革就其性质而言是一次“社会革命”,因为它深入家家户户,影响及于社会生活,人们的眼界、思维方式都因此发生变化。它本身是宗教问题,但它的影响要深广得多。材料旨在说明宗教改革()A彻底摧毁了教会的精神枷锁B推动思想方式出现重大转变C沉重打击了封建专制统治D促使人类理性思维走向成熟解析:题干材料从“社会革命”的角度交代了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说明它在思想方式的转变上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故B项正确;A项说法过于绝对化,应排除;CD两项是启蒙运动的作用,应排除。答案:B综合考查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他主张基督教贵族“应
9、该发号施令,从此不准任何俸禄再落入罗马手中,并且以后一切委任都不得从罗马领受,所有教士职位都应该脱离那暴虐的教皇”。“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为,而是单用信才能领受爱慕的。因此,既然灵魂为它的生命与义需要的只是信,那么,灵魂称义显然单是因信,而不是因任何行为。”吴于廑、齐世荣世界近代史材料二宗教改革的起因当中一个原因,即圣经只能由圣职人员阅读。一般信徒无法阅读到圣经在宗教改革的运动中,一项中国的科技发明,为这一运动的推动带来了重大的影响。维基百科宗教改革(1)概括材料一的核心主张,说明提出这一主张的主要目的。(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的这项科技发明是什么,为什么它会推动宗教改革运动?解
10、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材料理解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考查马丁路德改革的内容和影响,考查中国科技发明对宗教改革的影响。解答第(1)问时,注意准确提取材料信息。从材料中“基督教贵族应该发号施令,从此不准再落入罗马手中,并且以后一切委任都不得从罗马领受”,可知马丁路德为了削弱天主教教会对德意志民族的影响,主张“教权服务于王权”;从材料中“灵魂称义显然单是因信,而不是因任何行为”可知,马丁路德的主张是“因信称义”。马丁路德因信称义的主张否定了天主教神学的权威,把人从天主教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把德意志民族从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解答第(2)问时,第一步是解读材料,第二步是联系教材。中国的四大发明对西欧有重大影响
11、,其中,活字印刷术传到西欧后,西欧改进制出自己的活字印刷机,加快了书籍的印刷,促进了文学艺术和圣经的传播,促进了思想的解放,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答案:(1)因信称义。使德意志民族从政治上、经济上、思想上彻底摆脱罗马天主教会的控制。(2)印刷术。文艺复兴运动中的许多文艺作品被更广泛传播,推动了思想解放;圣经的大量印刷,信徒皆可自主阅读和独立理解,有助于否定教皇和教会的特权地位。1德国电视台举办了“最杰出的德国人”的评选活动。宗教改革先驱马丁路德名列第二。下列给出的理由正确的有()他于1517年贴出九十五条论纲,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他主张人人有权阅读圣经他主张灵魂得救在于心中的信仰主
12、张神职人员要洁身自好,不能结婚ABC 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得出,此题考查的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内容,其中心议题就是宗教,而关于神职人员婚姻等私事,材料并没有涉及到,故含有的选项均不正确,而三项都是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活动与思想。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B。答案:B2文艺复兴运动极大地冲击了欧洲天主教的统治,宗教改革运动又给了基督教致命一击。拉开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序幕的历史事件是()A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B英国议会通过了至尊法案C德国君主签署奥格斯堡宗教和约D法国国王颁布了南特赦令解析:九十五条论纲在德意志引起广泛讨论,激起了德意志民族反对罗马教廷的风潮,接着在西欧引起强烈的反
13、响,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故选A。答案:A3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写道:“路德战胜了信神的奴役制,只是因为他用信仰的奴役制代替了它。”“信仰的奴役制”是指()A人皆僧侣 B因行称义C人皆上帝 D理性至上解析:本题考查对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内容的理解。“信仰的奴隶”即信徒只服从于自己的信仰,在信仰之下,所有人都是“奴隶”。A项,“人皆僧侣”即不管是普通人,还是神职人员,他们都是一样的,都信仰神。故A项正确。B项,“因行称义”是天主教的主张,认为通过自己的修行可以升入天堂。故B项错误。 C项,“人皆上帝”提高了人的地位,将人和上帝等同。故C项错误。D项,“理性至上”是启蒙思想家的主张。
14、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答案:A4马丁路德认为任何一个基督教徒都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主张实际上()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B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D摧毁了罗马天主教在欧洲的统治地位解析:宗教改革是宗教内部的改革,是否定天主教会的权威,并未否定宗教和上帝,因此AC项错误;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进行宗教改革,事实上促进了基督教的发展,所以D项表述错误。“每个基督教徒都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体现了人人平等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故选B。答案:B5“他呼吁世俗权力,要求国家驾驭宗教;他谴责教
15、士不同于俗人是欺人之谈;他力劝人们在圣经中找寻真谛。”他的主张()A完全否定了提倡人性反对神性的主张B逐渐破除教会神权对世俗领域的禁锢C极大阻碍世人获得灵魂救赎的自主权D深刻彰显反专制和求民主的时代精神解析:“他力劝人们在圣经中找寻真谛”说明并没有完全反对神性,故A项错误;“他呼吁世俗权力,要求国家驾驭宗教;他谴责教士不同于俗人是欺人之谈”说明主张破除教会神权对世俗领域的禁锢,故B项正确;从材料“他力劝人们在圣经中找寻真谛”说明主张人人有权读圣经,理解圣经,使人获得灵魂救赎的自主权,故C项错误;深刻彰显反专制和求民主的时代精神是启蒙运动,材料反映的是宗教改革,故D项错误。答案:B6马丁路德说,
16、“应该规定,凡属世俗的事都不应该送到罗马判决,只应该由世俗当局处理。”其主要目的在于()A主张司法实行政教分离B主张建立民族教会C主张废除宗教信仰D主张实行民主政治解析: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罗马判决”指的是教会判决,“世俗当局处理”指的是政府处理,所以“凡属世俗的事都不应该送到罗马判决,只应该由世俗当局处理”的主要目的就是在于教会和政府应该分离即实行“政教分离”,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A,而非其他的选项。答案:A7欧洲近代某一国家,由于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中央集权,国家四分五裂,无力对抗罗马教皇,因此教皇从该国掠夺的财富最多,被称为“罗马教皇的奶牛”。这个国家是()A意大利 B西班牙
17、C德意志 D英国解析:在欧洲德意志处于一种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这种情况便于罗马天主教廷对德意志的控制和掠夺,国家的分裂、落后,使得教会剥削沉重,罗马教廷每年借出售赎罪券之名从德国掠夺大量财产,因此德意志有教皇奶牛之称,故选C项。答案:C8世界上到底有没有上帝?有没有神灵?这是一个很多人都说不清的问题。下列有关人和神的关系,代表路德教徒观点的是()A世人因为神赐的灵魂,才能领略神创造的世界B人的全部生命经历都需通过信仰的解释,才能显示意义C每个人的特性都是神赐,但每个人充分发挥自己特长才是对神的最高尊崇D人无法自己获得拯救,上帝自动将拯救赐予信仰他的人解析:A项强调以神为中心,属于中世纪基督徒的
18、观点,故A项错误;B项强调信仰的重要性,也属于中世纪基督徒的观点,故B项错误;C项认为“每个人充分发挥自己特长”,肯定人的价值,是人文主义者的观点,故C项错误;马丁路德倡导“因信称义”理念,即只要真诚信仰上帝即可得到救赎,D项“上帝自动将拯救赐予信仰他的人”符合题意,选D项。答案:D9马丁路徳废除了教士的豁免权以及牧师、僧侣、修女不交纳赋税、不履行城市义务的权利,从而把他们纳入了正常的社会生活。通过培训市民出身的传教士进行布道,减少了圣礼和繁琐的宗教仪式,提高了传教的质量。这反映了德国宗教改革()A破除了天主教对人们的束缚B倡导因信称义宣扬理性主义C适应社会变革促进社会进步D关注民众疾苦体现人
19、文主义解析:依据“通过培训市民出身的传教士进行布道,减少了圣礼和繁琐的宗教仪式,提高了传教的质量”,可知马丁路德宗教改革顺应了社会变革,促进了社会进步,所以选C。A、B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所描述的仍是材料的表面意思,可以排除。答案:C10德国纽伦堡市的慈善救济观念在16世纪发生了一些变化。比如:认为政府应该介入社会救济机构的管理,个人慈善捐助是人世间的善行,与是否拯救自身灵魂无关等。出现这些变化主要是因为()A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推动社会福利改革B宗教改革带来的世俗化影响C德意志的统一加强了政府职能D地理大发现开拓了人们的眼界解析:题中涉及的是一种观念的变化,即慈善捐助与个人灵魂信仰无关,这种现
20、象当从宗教改革开始,故B项是其原因,正确。答案:B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教皇须让我国不再忍受他们的不堪忍受的劫掠和搜刮,教皇须交还我们的自由、权利、财产教皇须让皇权成为名副其实的皇权。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材料二路德并未采取步骤把他的肯定命题(注:九十五条论纲)散布民间。他只邀请学者来辩论以及显要者来阐释,但别的人暗暗地把肯定命题译成德文并交给报界。不久它们便成了德意志人的话题他(路德)形容自己像一个人黑夜在一间古老教堂尖塔上攀登盘旋的楼梯,在漆黑中他伸出手臂平衡自己,他的手抓到一条粗绳,立时钟声大响,使他大吃一惊。美罗伦培登这是我的立场马丁路德传记材料三维新人士唐才常在1897年写道:
21、“路德者,不服从天主教教皇之压力,别立新教以抗罗马,而改教之徒云集景附雷奔电激,为古今中外不可一世之业。”1902年梁启超指出:“路德新教之起,全欧精神为之一变。”(1)根据材料一,说出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的出发点。它的发表有何意义?(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路德想要“平衡自己”,却“立时钟声大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宗教改革源于德国的社会条件。(3)你如何看待材料三的观点。答案:(1)出发点:反对教皇出售赎罪券。意义:否定了教皇和教会的权威,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2)理解:路德原本反对罗马教会兜售赎罪券,结果引发了西欧宗教改革。条件:德意志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罗马教廷的精神控制与经济掠
22、夺;近代资本主义因素的产生;人文主义影响。(3)有利于推动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片面扩大了路德改革的作用;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欧洲走向现代化创造了条件。12女性教育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体现,是近代社会变革不可回避的话题,并成为衡量社会变革程度的标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为了传播本教派的教义,扩大新教影响,争夺更多的信徒,路德极其重视教育。他强调国家兴办学校,教育应在所有等级的儿童中得到普及。他认为,开展学校教育不仅有利于教会,也有利于国家。因此,他要求国家应强迫所有儿童不分男女与贫富都要入校学习,父母要对自己的子女受教育负责,而教会更应积极地办好学校教育。文艺复兴和宗
23、教改革时期的教育路德希望成立女子学校,女孩子在学校里可以每天用德语或拉丁语读一个小时的圣经。路德的教育计划的实施者菲利波梅兰托内曾下令建立由女教师任教的女子学校,女学生在那里学习12个小时,学习期限为12年。宗教改革时期的女性材料二维新派兴办女学是基于他们思想深处的人权观念和平等观念。更突出的是,他们没有把兴办女学只停留在理论探讨上,更把它变成实际行动维新派在19世纪后期所掀起的创设女学堂活动,可谓轰轰烈烈,其规模、影响都是前所未有的连封建统治集团中的洋务派和开明派也参加进来。陈文联近代中国男女平等思想的历史考察(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马丁路德的教育观及该教育观所产生的影响。(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评价维新派关于兴办女学的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答案:(1)教育观:教育是利国利教的事情,国家、家庭、教会应当使所有儿童(不论男女和贫富贵贱)入校接受教育。影响:有利于新教的传播,促进了思想的解放;有利于义务教育的普及与发展。(2)评价:以人权观念和平等观念为指导,兴办女学,宣传变革,有助于促进女性的觉醒和解放,为中国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蓬勃兴起开辟了道路;其解放思想、变革观念、兴办学堂、提倡女学、移风易俗等思想与实践,成为中华民族文明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 7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