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天津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11151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84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天津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天津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天津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天津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天津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天津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天津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天津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天津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天津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天津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天津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天津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天津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天津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天津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天津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题1.5分,30题,共45分。答案请涂于答题卡上。)1. 下图中东西并立的两个国家是A. 古罗马与汉B. 古罗马与唐C. 奥斯曼土耳其与宋D. 奥斯曼土耳其与元【答案】A【解析】古罗马在公元1世纪前后扩张成为横跨欧亚非、称霸地中海的庞大罗马帝国,符合图片信息;公元1世纪前后中国处于汉代,故A正确;唐朝存在于618年到907年,不符合罗马帝国的时间,故B错误;奥斯曼土耳其在15、16世纪横跨欧亚非,宋存在于960年到公元1279年,不符合时间,故C错误;元朝存在于1271年到1368年,也不符合奥斯曼土耳其横

2、跨欧亚非的时间,故D错误。故选A。2. 中国古代某时期指定的选官标准,史称“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按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皆有孝弟廉公之行。”该时期是A. 西汉时期B. 魏晋时期C. 隋唐时期D. 明清时期【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信息“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皆有孝弟廉公之行”可知,这一制度是汉代的察举制,故A正确;魏晋时期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隋唐时期、明清时期的选官制度是科举制,故BCD错误。3.

3、唐律疏议中关于化外人(外国人)的规定:“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这一规定反映了唐朝A. 尊华鄙夷的思想B. 天朝上国的气度C. 对外开放的程度与信心D. 农耕文明的包容【答案】C【解析】据材料“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外国人同类犯罪依照其所在国法律,不同类犯罪的依照唐朝法律,这说明唐朝开放的气度与强盛国力的自信,故C正确;材料并不能说明尊华鄙夷思想,故A错误;天朝上国的气度,不会允许外国人所在国法律的适用,故B错误;材料主要针对外国人犯罪的处理的问题,不涉及农耕文明的包容性,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解

4、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唐朝开放的气度与强盛国力的自信的角度出发,逐一分析选项,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4. 蔡忠惠公文集载:“枢密院要兵则添,财用有无不知也;三司但知支办衣粮,日日增添,不敢论列,谓兵非职事也”这反映了A. 唐朝三省之间相互牵制B. 唐代节度使拥兵自重C. 宋代分割宰相的权力D. 明朝废除丞相制度,政务混乱【答案】C【解析】据材料“枢密院要兵则添三司但知支办衣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枢密院和三司都是宋代为分割宰相的权力而设置的机构,故C正确;枢密院和三司不属于唐朝三省,故A错误;材料与唐代节度使制度无关,故B错

5、误;枢密院和三司不属于明朝,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前提条件是熟练掌握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内容,注意与具体朝代对号入座,再紧扣材料关键信息“枢密院要兵则添三司但知支办衣粮”,即可排除无关选项,进行正确判断。5. 我国古代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逐渐打破,市分布在城中。上述现象最早出现于A. 宋朝B. 元朝C. 明朝D. 清朝【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坊市分开最早是在宋代。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业活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故选A。BCD三项都是在宋代以后。考点: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点评:此题考查了宋代在商业上发展的成就。宋代城市经济功能大大的增强,打破了坊市的界限,出现了夜市和草

6、市并相当的繁荣。在商品流通领域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但是也应该知道,宋代的商品经济实际上还是农耕经济的附属物,并未跳出农耕经济的轨道进而得到独立的发展。6. 有人在研究明朝皇帝系列表时发现部分明朝皇帝的名讳,体现了我国古代阴阳五行学中五行相生说,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再生木(见下表),依据表中所列现象判断,其所隐含的思想有( )祈盼专制政权的生生不息 反映宗法血缘的代代相传表达分封制下的世世相袭 显示“朱”姓大族的赫赫尊贵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再生木”可知蕴含了祈盼专制政权的生生不息和宗法血缘的代代相传的特点,

7、符合题意;表格中是皇帝世袭,并非是分封制下的世袭,错误;表格中都是皇族,并不仅仅是所谓“朱”姓的尊贵,错误。故选C,排除ABD。7. 下列图片所示之物,属于播种工具的是A. B. C. D.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播种工具相关知识,A是翻车,属于灌溉工具,故A错误;B是铁犁牛耕,属于耕地工具,故B错误;C是耧车,属于播种工具,故C正确;D是筒车,属于灌溉工具,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题干关键词“播种工具”,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古代农业工具的功能入手,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进行正确判断。8. “用财产的不平等代替了出身的不平等”这一评价适用于A 梭伦

8、改革B. 克利斯提尼改革C. 伯利克里改革D. 商鞅变法【答案】A【解析】梭伦改革按照财产标准将公民分为四个等级,体现了“用财产的不平等代替了出身的不平等”,故A正确;克利斯提尼改革没有涉及财产等级制,故B错误;伯利克里改革也没有实行财产等级制,故C错误;商鞅变法也没有相关内容,故D错误。故选A。9. “国家和旧的氏族组织不同的地方,就是它按照地区来划分它的国民。”在雅典实现这一转变的执政者是:A. 梭伦B. 克里斯提尼C. 伯利克里D. 查士丁尼【答案】B【解析】据材料“按照地区来划分它的国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克里斯提尼改革按照地域标准划分部落选区,故B正确;梭伦与伯利克里改革都没有按照

9、地域标准划分部落选区,故AC都错误;查士丁尼与罗马法有关,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故选B。10. 古罗马民法大全:“父亲的罪名或所受的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因为每一方的命运均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而任何一方都不得被指定为另一方所犯罪行的继承人。”材料体现的原则是()A. 保护弱者B. 人人平等C. 公正合理D. 注重证据【答案】C【解析】【分析】父亲犯罪,不能牵连儿子的名声,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体现了罗马法的公正合理的自然法原则。故C项正确。【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11. 十三行史料展记述“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广州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这里拥有通往世界各主要

10、港口的环球贸易航线。客观上造就了一个时期里著名的中西贸易中心和广州历史上令世上瞩目的经济文化的辉煌时代。”十三行兴盛的主要原因是A. 民间贸易的兴盛和发展B. 三角贸易的形成C. 新航路的开辟D.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答案】C【解析】广州十三行是是清朝在广州设立的对外贸易特区内的十三家牙行商人,新航路的开辟后,“亚洲、欧洲、美洲与广州十三行发生贸易关系”,故C项正确;民间贸易的兴盛和发展,未涉及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故A错误;三角贸易的路线是从欧洲到非洲再到美洲,最后回欧洲,不符合材料,故B错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此之前,十三行早已存在,故D错误。故

11、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广州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新航路的开辟后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的角度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12. 17世纪,国际商业和金融中心是A. 阿姆斯特丹B. 伦敦C. 威尼斯D. 巴黎【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7世纪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并垄断了世界航运业,对外贸易发达,阿姆斯特丹既是荷兰的经济中心,也是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心,故A项正确;B是18世纪世界经济中心;C是新航路开辟之前;D是17世纪以后。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

1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殖民扩张【名师点睛】正确认识早期殖民战争英国对西班牙的胜利,实质上体现出资本主义对封建主义的胜利;英国对法国的胜利,实质上是先进制度对落后制度的胜利;英国能够战胜荷兰是工业资本对商业资本的胜利,英国的工场手工业发达,而荷兰过分注重商业发展。13. 17世纪英国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性质的革命,下列各项最能够表明这一性质的是( )A. 采取武装斗争的方式打败王军B. 没收出卖王室土地,废除地主对国王的封建义务C. 处死国王查理一世D. 1649年5月英国宣布为共和国【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是反封建。B项说明摧毁的是封建制度的根

13、基封建土地所有制,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得以占据统治地位,因而最具资产阶级革命性。故选B。14. 新的交通工具汽车和飞机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出现,其技术条件是A. 蒸汽机的改良B. 电力的使用C. 内燃机的创制D. 信息技术的进步【答案】C【解析】蒸汽机改良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故A错误;电力的使用虽然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但与汽车和飞机的动力无关,故B错误;内燃机的创制为汽车和飞机提供了动力,故C正确;信息技术的进步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故D错误。故选C。15.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中规定: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中,“应纳进口、出口货税,均宜秉公议定”这一条款实际上A. 损害了中国的关税

14、自主权B. 损害了中国的领土主权C. 损害了中国的领海主权D. 损害了中国的内河航运权【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南京条约关于关税协定的规定,实际上损害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故A正确;关税协定与领土主权无关,故B错误;关税协定也不涉及领海主权,故C错误;关税协定同样与内河航运权无关,故D错误。故选A。16. 马关条约签订以后,张謇痛陈其主张:“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中国)但能于工艺一端,蒸蒸日上,何至有忧贫之事哉!此则养民之大经,富国之妙术,不仅为御侮计,而御侮自在其中矣。”他的核心思想是A. 民族独立是工业建设的重要前提B. 兴办实业是富民强

15、国之根本所在C. 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D. 办商务既是救贫致富之术,又是富国御侮之道【答案】B【解析】据材料“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中国)但能于工艺一端,蒸蒸日上,何至有忧贫之事哉”并结合所学知识,这反映了张謇兴办实业,实业救国的思想,故B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民族独立是工业建设的重要前提的思想,故A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工商皆本的主张,故C错误;材料不是强调办商务,而是强调兴办实业,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马关条约签订以后民族危机严重,实业救国思想兴起的角度出发,即可排除错误的说法,进行正确判断。1

16、7.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进程的特点是A. 停滞不前B. 曲折发展C. 顺利发展D. 快速发展【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先天不足,受到三座大山的压迫,所以曲折发展,故选B。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曾有三次发展高潮,排除A;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决定了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顺利发展和顺利发展,排除CD。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特点18. 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

17、:A. 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B.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 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D. 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体现的是民族意识的增强,材料“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体现的是民主意识的增强,因此A正确;BCD与材料无关,未涉及,排除。故选A。19. “它倡导普遍的禁欲主义和粗糙的平均主义。”“它关于社会未来积极的原则,例如消灭城市与乡村的对立,消灭家庭、私人营利与雇佣劳动,宣告社会的和谐”,它是A. 自由主义B. 启蒙思想C. 空想社会主义D. 科学社会主义【答案】C【解析】据材料“普遍的禁欲主义和粗糙

18、的平均主义消灭家庭、私人营利与雇佣劳动,宣告社会的和谐”并结合所学知识,这反映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内容与特点,故C正确;自由主义并不涉及“消灭家庭、私人营利与雇佣劳动”等内容,故A错误;启蒙思想反对君主专制,主张民主、平等,与材料无关,故B错误;科学社会主义具有科学性,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普遍的禁欲主义和粗糙的平均主义”,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空想社会主义的内容与特点出发,同时,注意区分科学社会主义、自由主义等概念的不同点,据此即可得出正确答案。20. 普里马科夫认为,1917年俄国政局的一次变动“在政权上取代了专制,俄国第一次成为共和国”。他

19、论述的是A. 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B. 社会主义已由理想变为现实C. 无产阶级第一个政权的建立D.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进步性【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在政权上取代了专制”分析,说明应是1917年由俄国资产阶级领导的推翻封建王朝的二月革命,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是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故A项错误;社会主义已由理想变为现实是十月革命的胜利,故B项错误;无产阶级第一个政权的建立是巴黎公社的建立,故C项错误;二月革命其性质是资产阶级革命,革命后掌权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故D项正确。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俄国十月革命二月革命21. “劳动者把他们自己分成了什么宁波帮,广东帮,江北帮

20、等等是不行的。这是把自己分裂的办法,怎样能拿着这种团体来和资本家奋斗呢?我们只有把一个产业底下的劳动者,不分地域、不分男女老少,都组织起来,做成一个产业组合。”这种主张最可能出现在A. 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B. 土地革命时期C. 解放战争时期D. 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答案】A【解析】据材料“和资本家奋斗把一个产业底下的劳动者,不分地域、不分男女老少,都组织起来,做成一个产业组合”并结合所学知识,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主张劳动者联合起来与资产阶级进行斗争,故A正确;土地革命时期中共的斗争目标是国民党反动派,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不是所有资产阶级,故B错误;解放战争时期的斗争目标也是国民党反动派

21、,故C错误;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已经不存在劳动者需要联合的问题,故D错误。故选A。22.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出现过两次国共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A. 旧三民主义B. 新三民主义C. 马克思主义D. 布尔什维主义【答案】B【解析】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故B正确;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孙中山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故A错误;国民党并不拥护马克思主义,故C错误;布尔什维主义与第一次国共合作无关,故D错误。故选B。23.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这首军歌广为传唱是在:A. 辛亥革命时期B. 北伐战争时期C. 国共十年

22、对峙时期D. 解放战争时期【答案】B【解析】据材料“打倒列强,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并结合所学知识,这反映了北伐战争时期的口号,故B正确;辛亥革命不等于国民革命,故A错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是1927年到1937年,不是北伐战争时期,故C错误;解放战争时期是1946年到1949年,故D错误。故选B。24. 冷战期间,美国政府的一份秘密报告认为,(美国)实力上的优势,正处于最严重的危险之中冷战事实上是一场维系着世界的生死存亡的真正战争。该报告认为( )A. 全面“热战”不可避免B. 要用“热战”代替冷战C. 冷战实际上是一场“热战”D. 冷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答案】D【解析】冷战是指美国和苏联及

23、他们的盟友在1945年至1991年,在政治和外交上的对抗、冲突和竞争。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在这段时期,虽然分歧和冲突严重,但对抗双方都尽力避免导致世界范围的大规模战争爆发,其对抗通常通过局部代理人战争、科技和军备竞赛、外交竞争等“冷”方式进行,即“相互遏制,却又不诉诸武力”,因此称之为“冷战”, 这份报告指出了“冷战”维系着世界的生死存亡,故“冷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选D。AB在题干中体现不出,C项表述错误。【考点定位】美苏冷战25. 第一次不结盟首脑会议通过大会宣言,表示“参加这次会议的不结盟国家无意组成一个新的集团而且也不能成为一个集团”。对此理解正确的是不结盟运动反对美苏两大集

24、团控制世界不结盟运动的性质与“经互会”、华约不同不结盟运动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不结盟运动是没有共同目标的松散组织A. B. C. D. 【答案】A【解析】据材料“参加这次会议的不结盟国家无意组成一个新的集团而且也不能成为一个集团”并结合所学知识,不结盟运动的斗争目标之一是反对美苏两大集团控制世界,故正确;不结盟运动是第三世界国家争取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国际组织,其性质与“经互会”、华约等冷战组织不同,故正确;材料也反映了不结盟运动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故正确;不结盟运动有共同目标,故错误。故组合正确,故选A。26. 1991年欧洲联盟条约、1992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和1993年哥

25、本哈根协议的签订表明,欧洲共同体将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共同的货币、外交和安全政策与防务的欧洲联盟。欧盟的建立有利于构建A. 区域统一的世界B. 多元并存的世界C. 欧洲协作的世界D. 欧俄均衡的世界【答案】B【解析】欧盟的建立有利于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现,这符合B选项表述的“多元并存”。27. “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政治经济活动的法律依据是A. 1954年宪法B. 民主革命纲领C. 七届二中全会决议D.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大会通过了

26、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性质,还规定了国家各个方面的基本方针和政策,它是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D符合题意;1954年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要求不符,A排除;B是在19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通过,不符合题意;七届二中全会召开于新中国成立之前,C排除。故选D。28. 1953年1954年,新中国进行了首次大规模普选。安排天津郭庄子的选民投票时,正赶上青年妇女蒋宝珍的婚礼,她为了参加选举,把婚礼推迟了2个小时。她说:“结婚是喜事,选举更是喜事!”,她所说的后一件喜事是指A. 选举政协委员B. 选举人大代表C. 选举国家主席D. 选举总理【答案】

27、B【解析】据材料“1953年1954年,新中国进行了首次大规模普选”并结合所学知识,这反映了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的背景,故材料中的“选举”指选举人大代表,故B正确;选举政协委员,属于政治协商制度,故A错误;选举国家主席与材料无关,故C错误;选举总理也不可能实行大规模普选,故D错误。故选B。29. 1950年1月6日,北京市军管会颁布公告,宣布:“某些外国,过去利用不平等条约中所谓驻兵权,在北京市内占据地面,建筑兵营。现在此项地产权,因不平等条约之取消,自应收回。”这表明当时的中国政府执行的外交方针是A. 另起炉灶B.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 一边倒D. 独立自主和平的外交方针【答案】B【解析】据

28、材料“某些外国,过去利用不平等条约中所谓驻兵权地产权,因不平等条约之取消,自应收回”并结合所学知识,这反映了新中国初期“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故B正确;另起炉灶指不承认旧中国同其他国家建立的不平等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平等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一边倒即倒向社会主义一边,故C错误;独立自主和平的外交方针,说法过于抽象,故D错误。故选B。30. 下图反映的是一件中国外交史上的大事,它标志着: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B. “求同存异”的提出C. 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 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的照片反映的是尼克松访华

29、,标志着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因此D正确;AB与周恩来有关,排除;C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D。二、材料题:(共55分)31. 从19世纪中期起,西方工业文明和中国农业文明剧烈碰撞,中国社会逐渐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严忠明鸦片战争中英双方决策过程比较研究(1)依据上图指出,哪个机构是英国的决策中心?女王实际居于怎样的地位?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种政体是如何确立的?材料二:引自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必修一(2)上图所示是清代的哪一机构?它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比较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3)当东西方两种文明遭遇后,中国受到了巨大冲击。试概括其表现。【

30、答案】(1)议会。统而不治。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或权利法案)(2)军机处。军国大事全由皇帝裁决。封建制度的腐朽(3)经济:进行经济掠夺和商品输出,冲击了传统经济结构,沦为西方的经济附庸;政治:发动侵略战争,主权受损;思想: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思想冲击了传统的思想观念。【解析】【详解】(1)中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英国君主立宪制下,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女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确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2)机构:材料中的机构是军机处。特点:军机处的职责是跪受笔录,上传下达,军国大事由皇帝一人决策。原因:结合上述分析可知,鸦片战

31、争中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制度落后。(3)表现:可从鸦片战争后的中国政治、经济及思想变化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32. 中国历史上很早就有了民族、种族的观念。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春秋左传正义定公十年中华者,中国也。亲被王教,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义,故谓之中国。摘选自新唐书舆服志(1)根据材料一,概括在古人看来“中国”有哪些特征?对这些特征的强调在历史上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材料二:吾同胞今日之所谓朝廷,所谓政府,所谓皇帝者,即吾畴昔之所谓曰夷、曰蛮、曰戎、曰狄、日匈奴、曰鞑靼;其部落居于山海关之外,本与我黄帝神明之子孙不同种族者也。其土则秽

32、壤其人则羶种其心则兽心其俗则毳俗,其文字不与我同,其语言不与我同,其衣服不与我同。邹容革命军1903年(2)材料二中“政府”是指哪一政府、“部落”又是指哪一民族?革命军为什么刻意渲染该“部落”与“黄帝神明之子孙”的所谓差异?材料三:今日中华民国成立,汉满蒙回藏五族和为一体,但愿五大民族相爱相亲,如兄如弟,以共赴国家之事。国父全集第二册(3)材料三的观点与材料二相比有什么不同?这一观点的提出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有什么意义?近现代史上,中国共产党对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又做了怎样的发展?(4)综合上述材料,古今对民族问题的处理带给你哪些启示?【答案】(1)特征:崇尚礼仪、衣冠华美、注重道德(或教化)。积极

33、影响:促进先进文化的延续和发展,有利于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2)清政府。满族。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沦为列强侵略中国的工具(或清政府腐败,并在反侵略战争中屡败于列强);利用满汉民族矛盾,宣扬资产阶级革命思想。(3)由排斥满人到各民族平等团结。促进社会稳定,国家统一。通过反帝斗争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创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4)维护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共同建设统一多民族的现代国家;各民族平等地相互学习借鉴优秀文明成果。【解析】(1)本题根据材料一“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崇尚礼仪、衣冠华美、注重道德等方面概括在古人看来“中国”有哪些特征。再从先进文

34、化的延续和发展、中华民族的形成等方面说明对这些特征的强调在历史上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2)本题据材料二“所谓政府,所谓皇帝其部落居于山海关之外,本与我黄帝神明之子孙不同种族者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材料中的“政府”是指清政府;“部落”是指满族。再结合所学知识从清政府沦为列强侵略中国的工具、利用满汉民族矛盾宣扬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等方面回答革命军为什么刻意渲染该“部落”与“黄帝神明之子孙”的所谓差异。(3)本题据材料三“汉满蒙回藏五族和为一体,但愿五大民族相爱相亲,如兄如弟,以共赴国家之事”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各民族平等团结的角度说明其观点与材料二相比有什么不同。再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稳定国家统一、

35、反帝斗争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等方面回答这一观点的提出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有什么意义。再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角度说明近现代史上中国共产党对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又做了怎样的发展。(4)本题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民族团结、民族平等、相互学习借鉴优秀文明成果等方面回答古今对民族问题的处理有哪些启示。3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形成了1949年、1972年和1992年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上图中出现了三次与我国建交的高潮,指出促成每次建交高峰的国内外因素。【答案】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帝国主义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和外交孤立;中国实行“一边倒”对外政策,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二:20世

36、纪60、70年代,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谋求同中国改善关系。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国际地位提高。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天三:改革开放时期,中国限奉公行司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外交关系。苏联和部分东欧国家解体,两极格局终结,一批新国家建立。【解析】【详解】从材料数据来看,第一次建交高潮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这一时期建交的国内外因素主要有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外交孤立及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第二次建交高潮是20世纪60、70年代,这一时期建交的国内外因素主要和美苏关系、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及中美关系正常化等有关;第三次建交高潮是在改革开放时期,这一时期的建交因素主要和中国推行无敌国外交政策、两极格局瓦解等有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