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08高考备考方略:通讯、传记阅读考点例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0868 上传时间:2024-05-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8高考备考方略:通讯、传记阅读考点例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08高考备考方略:通讯、传记阅读考点例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08高考备考方略:通讯、传记阅读考点例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08高考备考方略:通讯、传记阅读考点例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08高考备考方略通讯、传记阅读考点例析四川省江油市明镜中学 刘海燕 一、新考纲解读 2007年新课程高考考试说明对选考内容实用类文本阅读通讯、传记阅读的层次说明如下: 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访谈、调查报告:新闻、传记、社科论文等实用类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这一考点要注意“筛选并整合文章的信息”,也要以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为突破口,今年是体现新课程改革后的第一年高考,而这题又是新课程理念表现突出的一题目,所以备考时特别要以“鉴赏评价”和“探

2、究”中的六个考点为主攻方向。 二、命题预测: 【考查选材】 新闻,一般选取一些具有时效性就、实用性、生活性的新闻特写、消息通讯或访谈。如水均益的我与东方时空等富有时代特征和时代表现力,着重新闻人物、新闻价值和反映精神价值的文章。 传记,一般选取较为典型人物的传记。传主的事迹能给读者思考和认识,具有较高的人生价值和精神高度的,能供考生欣赏、探究的文章。如史记项羽本纪等这类体现奋斗与机遇,养性与修身,挫折与成功的作品。 【新题预测】 探究评价型 此类题型是针对文本阅读里的某一个疑点或难点,通过考生阅读后对文本的认识与体会,再联系考生长期积累的社会阅历、认知与判断能力,对文本的难点和疑点进行或发表自

3、己的看法。例:通讯银牌,重似金牌浓墨描绘赵宏博转体三周跳的成功,更加浓墨描述张丹抛四周跳的失败,却没有详细描述张丹/ 张昊重新开始表演的完美。因此,有人认为银牌是裁判给的人情分,有人认为那只是记者写作上的疏忽,还有人认为这样写正是详略得当地表现了主题。对此,你是什么看法呢?(12分)(广东省教研室:2007年新课程标准语文考试大纲调研题B) 探究拓展型 这类题型主要是从文本出来,根据文本的某些与生活相关的问题,再要求考生调动自己的阅读感悟、成长经历、社会认识等等进行探究文本以外所延伸的意义、价值等。例如:文学史上,有许多作家也像巴金一样,拿起笔来是为了呼唤光明与驱逐黑暗。请你试举例阐述。(8分

4、)(广东某重点中学2007届的月考题) 探究赏析型 此类题型是对文本中的一些亮点,如篇章结构安排、语言特色、文学艺术处理等方面进行探究与赏析。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居里夫人中断了伟大的镭研究工作,而去做普及的战地救护工作;“自传”顾名思义应当写自己,可传主却用了许多笔墨去写读者不一定想知道的医生、护士、学员、伤员和工作人员。请你就此二事,谈谈居里夫人这样处理的得失。(14分)(广东省教研室:2007年新课程标准语文考试大纲调研题A) 【考查方向】 新闻 对新闻常识的考查,如考新闻要素等。 对文章中重要句子及词语的含义考查。 对文章整体或段落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对新闻主题、人物形象、作者的观

5、点态度等理解。 对新闻材料运用的作用的分析。 对文本的价值取向和实用效果的探究。 传记 对传记中的重要词语与句子的含义的理解考查。 对传记中一些重要信息的筛选能力的考查。 对传记中作者所表现出的创作意图、文章结构特征和写作技巧的考查。 对作者给传主的观点态度的把握。 对传记中的疑点和难点,文本的深层意蕴,人生价值的探究。 【阅读方法】: 新闻 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弄清楚新闻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题材上抓住人物、事件的典型意义,主要人物要了解,事件梗概要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要把握。 要学会欣赏新闻其精练,有品位的语言。 要注意探究其新闻价值和新闻人物内在的精神面貌

6、,还有其新闻主题也是不可忽视的。 传记 要了解传记的阅读特点和传记的有关知识,注意文章一些微小信息的提示。 要抓住传记主人公所表现出来的人物个性,把握文章对人物描写叙述的地方,深入了解传记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品质。 最好把自己置入书中人物中,阅读传主就像和他们交朋友一样,这样就会有切肤之感,阅读起来也畅顺些。 对一些时间性比较强的人物传记可以采取列表格的形式来达到条理明晰的效果。 三、新题例析(2007届华南师范大学附中模拟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0题。王安石逸事林语堂 王安石是个怪人,思想人品都异乎寻常。学生时代很勤勉,除去语言学极糟糕之外,还算得上是个好学者,当然是宋朝一个主要的

7、诗人。不幸的是,徒有基督救世之心,而无圆通机智处人治事之术,除去与他自己本人之外,与天下人无可以相处。毫无疑问,他又是一个不实际的理想主义者。倘若我们说理想主义者是指的不注意自己的饮食和仪表的人,王安石正好就是这等人。王安石的衣裳肮脏,须发纷乱、仪表邋遢,人是以此等恶习为众所周知的。苏洵在辩奸论那篇文章里刻画王安石说谎:“衣臣虏之衣,食犬惫之食。”又说他“囚首丧面而谈诗书。”王安石是否喜欢以这样特点异乎常人,我们无从知道,但是一个人把精力完全倾注在内在的思想上,自然会忽略了他的外表,这话倒不难相信。有一个故事流传下来,说他从来不换他的长袍。一天,几个朋友同他到一个寺院里的澡堂会。 在他由浴池出

8、来之前,朋友们特意偷偷的在外头留一件干净的长袍,用以测验他是否知道衣裳已经被换了。王安石洗完出来,把那件新袍子穿上,朋友动了手脚,他完全不知道。不管怎么样,他总是身上穿了件衣裳就行了。 又有一天,朋友们告诉王安石的胖太太,说她丈夫爱吃鹿肉丝。 胖太太大感意外。她说:“我不相信。他向来不注意吃什么。他怎么会突然爱吃鹿肉丝了呢?你们怎么会这样想?” 大家说:“在吃饭时他不吃别的盘子里的菜,只把那盘鹿肉丝吃光了,所以我们才知道。” 太太问:“你们把鹿肉丝摆在了什么地方?” 大家说:“摆在他正前面。” 太太明白了,向众人说:“我告诉你们。明天你们把别的菜摆在他前面,看会怎么样?” 朋友们第二天把菜的位

9、置调换了,把鹿肉线放得离他最远,大家留意他吃什么。王安石开始吃靠近他的菜,桌子上照常摆了鹿肉,他竟然完全不知道。 还有一个故事说王安石在扬州太守幕府时,他彻夜读书。那时的太守是韩琦,他后来做了宰相。王安石总是苦读通宵,天将黎明之时才在椅子中打盹。等睡醒时,已然晚了,来不及洗脸梳头发,便连忙跑到办公室上班。韩琦一看他那副样子,以为他彻夜纵情声色,就向他劝导几句。 韩琦说:“老弟,我劝你趁着年轻,多用功念点儿书吧。” 王安石立在那儿未做分辩。在去职之时,他告诉朋友说韩琦不赏识他。后来,王安石的学者名气日大,韩琦对他的看法也有了改变,也愿把他看做自己的属下,王安石却很恼怒,事情赶巧是,王安石在京师接

10、受朝廷一项高位那一年,正好韩琦罢相。王安石记日记甚勤,竟写了七十册,他曾有这样批评韩琦的话:“韩琦别无长处,惟面目姣好耳。” 但是王安石这个怪人,除去邋遢的外表之外,尚有不止此者。在他得势之前大约二十年之中,他之所以使人谈论者,是他屡次谢绝朝廷的提升。这倒很难相信他之如此是纯系沽名钓誉之意,因为从他二十一岁考中进士,到他四十六岁得势那是他壮年最活跃的时期,共二十五年他一直谢绝任命,宁愿在一个偏远的省份当一小吏。那是仁宗在位之时,国家太平,才俊之士咸荟萃于京都。王安石越谢绝朝廷授予高位之意,他的声誉越高。最后,朝廷上的官员皆急欲一睹此人的真面目。此时因为他除去以文章出文章出名之外,他位居太守,治

11、绩斐然,行政才干之优,堪称能吏。他建堤筑堰,改革学校,创农民货款法,把他的新社会思想,实施了数项。正绩确实不错,也深得百姓爱戴。他以入朝为官的引诱一直视若无睹,直到仁宗嘉佑五年(1060),朝廷任命他为三司度支判官,他才来到京师。 (选自林语堂苏东坡传第七章,题目为编者加) 1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所谓“逸事”,多指不见于正式记载的关于某人的事迹。文中“有一个故事流传下来”、“还有一个故事”等诸如此类的文字,可说是作者的一种笔法,既表明所写有来历有根据,但又能让读者看出其有别于正式的史书记载。 B“他又是一个不实际的理想主义者”,这句话主要是批评王安石虽有政治

12、抱负,但又清高孤傲、不谙世事、自以为是。 C文中特别写到王安石评韩琦的话:“韩琦别无长处,惟面目姣好而已”,意欲借此来表现王安石尤其看不起注重外表装扮的人。 D人物传记往往采用叙议结合的写法,本文也体现了这一特点。如开头一段有相当多的文字就是作者对王安石的议论,围绕这议论,作者择事而写,写出了个以往不为人所熟知的“怪人”王安石。 E虽然写的是古人古事,但作者却以现代人的口吻叙述,语言显得活泼易懂,读来有趣,这应该也是本文的可取之处。 【思路点拔】:B项的表述和文章作者对王安石的观点态度背道而驰,自然解说不当;C项是的解说不当原因是没有对此句话前后的语境出发,断章取义了,这里是说“韩琦空有一副好

13、皮囊而已”。 【参考答案】:B、C 2作者开篇就说“王安石是个怪人”,从文中的叙写看,王安石的“怪”表现在哪里?(3分) 答: 【思路点拔】:第点可以抓开头一段中的“除去与他自已本人之外,与天下人无可以相处”一句,以及与韩琦的相处相关叙写概括;第点可根据“洗浴换袍”和“吃鹿肉丝”等事例叙写作概括;第点见本文最后一段作者的直接性的评议。 【参考答案】:不善与人相处;仪表邋遢,不重衣食;屡次拒绝朝廷的提升。 3对王安石屡次拒绝朝廷提升之举,作者说“这倒很难相信他之如此是纯系沽名钓誉之意”。你认为作者是依据什么而得出这个看法的?(5分) 答: 【思路点拔】:注意文中的相关叙写。根据文意,综合起来看,

14、王安石是个自信、有政治理想、有才干、且不免自负,不太容易与人合作的人。由此,偏居一方而身为小吏,自为首领,又能躲避当时朝廷名臣重儒之间的竞争,在王安石看来,这样的日子更顺心惬意。可见,“他对入朝为官的引诱一直视若无睹“主要是如此的气质性格使然。 【参考答案】:“有基督救世之心,而无圆通机智处人治世之术,除去与他自己本人之外,与天下人无可以相处”;敢于说批评上司韩琦的话;有行政才干,却在偏远之地任职,治绩斐然 4宋朝朱弁曲洧旧闻中有这样的记写:“王荆公性简率,不事修饰奉养,衣服垢污,饮食粗恶,一无有择,自少时则然。苏明允着辩奸,其言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以为不进人情者,盖谓是也”苏洵(明允)以“不近人情”言之,你同意这样的评价吗?请结合本文相关内容阐述。(8分) 答: 【思路点拔】:此题理解允许有不同看法。但应要求学生注意结合文本相关内容,结合自己平时阅读而获得的对人物的生平事迹了解来谈,力求做到有观点,有分析,言之成理,持之有据。 【参考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