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2秋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单元测试卷 部编版必修上册.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08291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秋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单元测试卷 部编版必修上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2秋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单元测试卷 部编版必修上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2秋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单元测试卷 部编版必修上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2秋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单元测试卷 部编版必修上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2秋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单元测试卷 部编版必修上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2022秋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单元测试卷 部编版必修上册.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2022秋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单元测试卷 部编版必修上册.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2022秋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单元测试卷 部编版必修上册.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2022秋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单元测试卷 部编版必修上册.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2022秋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单元测试卷 部编版必修上册.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2022秋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单元测试卷 部编版必修上册.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2022秋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单元测试卷 部编版必修上册.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六单元测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中国历史编纂学史对传统历史编纂学的总结梳理,是以传世文献为中心的,然而对于当今方兴未艾的出土文献研究,也没有忽略。书中专设“出土文献与历史叙事”一章,将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互证,择要探讨了马王堆帛书春秋事语、战国纵横家书、清华简系年和睡虎地秦简编年记的历史叙事特点,提出:传世文献春秋左传和出土文献系年编年记的体裁都是编年体,春秋事语的主要体裁亦为编年体,这说明先民在观察历史进程的时候,最早和最多采用的是时间的视角。但是不同体裁之间并非隔着不可逾越的鸿沟,因之也会有春秋事语这类记事与记

2、言兼有的史书出现。而清华简系年在严格按照编年体裁记载历史事件的同时,又成功地糅合了纪事本末的方法,为“不同体裁的互相补充是史学发展的重要规律”提供了新证,并再次证明纪事本末体作为史家记述历史的重要方式,很早就存在于历史著作当中,不应刻板执守直到南宋袁枢作通鉴纪事本末才发明了这种史体的观念。并且,系年的作者能够做到将从周武王到战国时期的主要史事前后分明地记载下来,对长达四五百年范围内的历史大事有全局性的把握,足以称之为“通古今之变”的发端,正是在先民浓厚的历史意识的基础上,到汉武帝时期才有史记这部记载自远古以来中华民族通史的巨著产生。而除了直接探讨上述出土文献的历史编纂学特征之外,书中的一些见解

3、对于其他出土文献的研究也有帮助。比如清华简书(尚书)类文献是当今研究最为热门的领域之一,在目前已经整理出版的清华简中,就包括尹至尹诰程寤保训皇门金縢等多篇与尚书有关联的内容。中国历史编纂学史总结出“尚书以记言为主,开创了记言家之先河,但同时在一些篇章中又有因事命篇的特点。而金縢顾命等篇,均以记事为主,且叙事完整,说明早在西周时期,历史编纂方法已经有了以事件为主要视角的创意”,“尚书在历史观上明确总结出以史为鉴的思想,以生动的史实反映了自殷商至西周初年,由迷信天命到认识必须以史为鉴、以民心为鉴、得民心才能得天命的巨大变化”等,对于研究清华简书类文献诸篇之间的编连组合和单篇文本内部的整合过程都有可

4、资借鉴的意义。当然,任何一部学术著作的第一版都不可能尽善尽美,中国历史编纂学史同样存在些许可精进之处。比如全书从纵横两个方面广泛论述,在历史编纂学研究领域多有创辟,但在个别问题上还属于比较初步的看法。举例说:作为一部记载1362年史事的巨著,资治通鉴是司马光在北宋以前众多正史的基础上编纂而成的。那么,它是怎样剪裁正史有关材料以使历史的主线更加突出的?又补充了哪些正史以外的材料以使著作更为丰满的?清代史学家章学诚对于“道”的探索有很高的成就,而他对“道”的探索与其关于历史编纂学改革的主张又有怎样的联系?如果作者对这类问题能给出较为详尽的分析,那么对于扩大中国历史编纂学史的讨论范围、增强其研究张力

5、,将有很大的意义。(摘编自张淑一构建中国历史编纂学学科体系之作)材料二:历史编纂学研究历史编纂的理论、体例与方法。它以历史典籍为对象,主要任务是揭示典籍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说明一定史体产生并得到发展的社会因素和学术因素。中国历史编纂学的研究内容异常丰富,大致说来,应包括如下数端:一是重视对历史编纂思想的发掘,包括史家的著史立意、对客观历史进程的理解、如何再现客观历史的复杂进程等。二是总结历史编纂的理论与方法,系统勾勒出中国史家对历史编纂进行理论总结的整体风貌。三是关注时代与历史编纂的互动,既考察时代精神如何折射在史家的历史编纂中,又揭示出历史编纂学著作如何对社会产生影响。四是将官修史书传统与

6、私人撰史历程并重考察,充分发掘二者主要成就、关系、特点等。五是着力探讨历史编纂如何助推民族凝聚力的加强、如何促进民族文化认同的深入发展。六是细致爬梳史家编史的过程,着意于其著史的使命感、责任感。七是将中国历史编纂的发展与西方史学进行比较,突显中国史学的民族特色与优长,回应后现代史家对历史叙事的质疑与挑战。中国史学要想在当今国际史学界发出自己的声音,应加强自身话语体系建设,对中国历史编纂学进行研究自是题中应有之义。中国历史编纂学遗产的总结、继承乃至学科体系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重大的学术工程,需要史学界同仁的共同努力。(摘编自陈其泰、张峰中国历史编纂学的演进路径)1下列对中国历史编纂学史相关内容

7、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出土文献与历史叙事”一章探讨了部分出土、传世文献题材,认为先民采用时间视角观察历史进程最早最多。B春秋事语系年不同体裁相补充的编纂方式再次证明了史学发展的重要规律及纪事本末体在商代已经出现。C系年以对史事前后分明的记载、对历史大事的全局性的把握,成为“通古今之变”史记巨著的发端。D清华简书中有些篇章是以记事为主,叙事完整,说明早在西周时,已出现以事件为主要视角的历史编纂方法。【答案】D【解析】A.偷换概念,不是“题材”,而是“体裁”。B.“在商代已经出现”于文无据,文中只是说“很早就存在于历史著作当中”。C.“成为通古今之变史记巨著的发端”移花接木,原

8、文说“称之为通古今之变的发端通史的巨著产生”。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尚书所反映的由迷信天命到以史为鉴等思想的变化,为研究清华简书类文献的编纂提供了借鉴。B中国历史编纂学史虽纵横论述,多有创新,但仍有一些可精进之处,需要进一步强化。C如果中国历史编纂学史详尽分析资治通鉴的史料编纂、章学诚的有关探索和主张,研究会更广泛和深入。D史学界同仁在中国历史编纂学方面共同付出努力,才能构建起中国史学在当今国际史学界的话语体系。【答案】D【解析】“才能构建起中国史学在当今国际史学界的话语体系”错,原文说“加强自身话语体系建设”,不是构建体系,而是加强体系建设。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

9、各项中不属于中国历史编纂学的研究范畴的一项是(3分)()A魏晋官方修史及私人撰述关系研究B战国策版本、校勘、辨伪研究C陈寿著三国志目的、方法研究 D新唐书对民族文化的认同研究【答案】B【解析】“战国策版本、校勘、辨伪研究”属于历史文献学研究范畴。A.与“将官修史书传统与私人撰史历程并重考察,充分发掘二者主要成就、关系、特点等”有关。C.与“重视对历史编纂思想的发掘,包括史家的著史立意进程等”“总结历史编纂的理论与方法”有关。D.与“着力探讨历史编纂如何助推民族凝聚力的加强、如何促进民族文化认同的深入发展”有关。4请结合材料二内容,给历史编纂学下一个简要定义。(4分)_【答案】历史编纂学是一门以

10、历史典籍为对象,研究历史编纂的理论、体例与方法,揭示典籍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说明一定史体产生并得到发展的社会因素和学术因素的学科。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6分)_【答案】首先概述了中国历史编纂学史注重传世文献研究,又未忽略出土文献研究的特点;然后重点分析探讨一些出土文献的历史编纂学特征和书中一些见解对其他出土文献的研究有所帮助;最后指出其可精进之处(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意思对即可)(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家乡茶吴小攀我的家乡是“乌龙茶之乡”,以出产铁观音闻名,但我不敢说自己懂茶;尤其是在那些“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的种茶、制茶

11、人面前,更是如此。从漫山遍野的草野之物,经历采青、晒青、摇青、晾青、炒青、揉捻整个艰辛复杂而微妙的过程,在天、地、人的作用下,青枝绿叶时的灵性才得以凝聚在紧索的条形上。只有陪伴始终,用心始终,方能懂得。所以,当有人知道我来自茶乡,要我说一说茶之道或者品评某一泡茶的好坏时,我都会有一种“吾又何知”的惶惑。一泡茶有一泡茶独特的个性、品性、灵性,不同的人冲泡会呈现出不同的韵味,即便是同一泡茶,在不同的时空也会有不同的表现,更何况每个人的味觉千差万别,从何说起?对于家乡人来说,喝茶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存在,也许,这就是他们生性不喜多言的原因。日常生活中,家乡人须臾不可无茶,早起洗漱后第一件事就是清洗茶具泡

12、茶,饭后继续喝茶,睡前仍在饮茶;或一家人围坐聊天以茶助兴,或两人对坐谈饮,或一人独饮;但凡客来,必洗杯煮水冲泡,一杯新茶端上,热气腾腾,饮者啧啧有声,齿颊含香,无言胜有言。袅袅茶香中,情义自殷殷。即使在工作的环境里,也常见茶具必备,忙碌的中间停下来呷一口茶,“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此乐何极!家乡茶或许因其日常性而更近于禅宗。在闽南语系中,“喝”与“吃”经常是通用的,喝茶也可称为吃茶。有一禅宗偈语“吃茶去”,可见自古茶禅确实一味。如日本人那种仪式繁复的茶道,反是得筌忘鱼、买椟还珠了。家乡人喝茶没有那么多讲究,热水洗杯,第一道用来洗茶我更愿意把它看作是唤醒沉睡中的茶,第一道之后便可饮用,先敬尊长,

13、从左到右,依次递茶。茶具十分家常实用,底盘够大能容,泡上半天也不用倒茶水,瓷质茶杯则比潮州工夫茶杯要略大,但又不像如今市面上许多千奇百怪大得过分的茶杯,这保证了一杯茶的分量适宜,在品饮时既不至于分量太少而不得要领,又不至于分量太大让人有牛饮之感。连母亲这样的外来人也爱上了喝茶。她是在印尼出生长大的广东人(但从未回过广东老家),能吃辣椒,爱吃咖喱饭,喜饮咖啡,20世纪60年代归国后被分配到福建,最终落户茶乡,连饮食习惯也入乡随俗了,口味渐渐变得清淡,开始嗜茶。午睡后喝上一杯茶方觉神清气爽,忙完家务喝上一杯茶才能解乏,大鱼大肉后喝上一杯茶才可解腻。一家人团聚,冲上一道茶,沉默的父母,寡言的弟兄,难

14、得一聚的姑婶婆姨,一递一接之间,情感随茶香氤氲流淌开来记得童年时和伯父一家住在一起,夜晚,在仍未完成的四合院的露天晒场上,月光洒落下来,大人坐在高脚凳上,一边泡茶一边聊天。茶香絮语中,四五个小孩仰躺在铺晒得满地都是的茅草上望星空。深蓝色的天幕里,繁星点点,连月亮都调皮地一眨一眨父亲给还在襁褓中的弟弟喝茶,他竟然每喝一口就“啊”一声,似乎已经能很惬意地品出茶味了。也许正是这种深植于血脉中的饮茶之风的潜移默化,即便是如今远离家乡,我也不可一日无茶,而且几乎所有的茶叶都来自仍在家乡的父亲的寄送。以至于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对于茶叶的选择仅限于乌龙茶,甚至是非铁观音不喝。所谓“观音韵”,应该是乌龙茶的最

15、高境界,不仅有形,有色,有味,有香,还要有韵温润回甘,余韵悠长。比起这种“观音韵”来,绿茶太腥了,红茶太平了,普洱太怪了;同样是乌龙茶类,单枞太呛了,岩茶太素了这其中可能不无偏见,由爱而生的偏见。当然,这种个人偏爱大部分来自习惯性依赖,而这种习惯是天生的天生我于乌龙茶之乡,触目所及都是茶。母亲工作过的镇医院在一个小山坡上,顺道往下走,不远处就是茶站专门收购茶叶的地方。有一次,在收茶的季节,茶站大厅里堆起了小山一样高的茶叶,有工人赤脚站在茶山上,挥动竹耙子奋力梳扒。因此,我觉得那才是最本真的家乡茶。后来听到有人大讲茶道,从点兵、巡城发展到闻香、观汤,等等,有许多拗口的仪式和称呼,或者潮流兴起喝这

16、种茶那种茶,甚至于开发出系列所谓“茶配”忍不住微笑。道可道,非常道也。难得回了一趟老家,看到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做茶,整个镇子笼罩在一片不知今夕何夕的茶香中。但是,这里很快就要兴建一个巨大的水库,整个镇将被淹没在深深的水底。公社、医院、茶站、银行、派出所、粮站、车站有的已拆建,有的则早成了废墟。终有一日,只能在茶香里寻找梦中的家乡了。(选自2016中国散文年选,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提到了日本人的饮茶之道,流露出作者对仪式繁复的茶道的批判和对家乡茶日常性的肯定。B文章描写了母亲的饮茶,意在表现家乡茶对一个外来人的浸染,作者也借此表达了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17、C文章追忆了作者童年时和伯父一家住在一起的时光,意在表现家乡茶的饮茶之风是深植于血脉之中的。D文章提到出现了大讲茶道、拗口的仪式和称呼、潮流茶、“茶配”等现象,作者认为这都不是真正的“茶道”。【答案】B【解析】“作者也借此表达了对母亲的思念之情”于文无据。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的语言通俗易懂,平易近人,文中使用了引用、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雅俗共赏,富有韵味。B文章“记得童年时和伯父一家住在一起”一段,叙述、描写、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突出了作者对家乡茶的情有独钟。C文章从家乡的饮茶之风、家乡茶的日常性、对人的浸润等不同的层面来写“家乡茶”,体现了散

18、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D文章多处使用了对比和类比,如把日本人的茶道和家乡人喝茶对比,又把“观音韵”与绿茶、红茶、普洱等进行类比。【答案】D【解析】“把观音韵与绿茶、红茶、普洱等进行类比”错,应为“对比”。8文章开头作者提到不敢说自己懂茶,可在后文又写了对“观音韵”的感悟,这样写是否矛盾?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分)_【答案】不矛盾。文章开头提到作者不敢说自己懂茶,是因为在作者看来,只有用心陪伴始终,方能懂茶,表达了作者对家乡茶的敬畏之情。后文写对“观音韵”的感情,表达了作者对“观音韵”的情有独钟。9文章的结尾有何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6分)_【答案】文章的结尾写自己回老家的见

19、闻,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做茶,强化了对家乡茶的情感。但家乡所在的整个镇子都要被水库淹没,表达了作者对家乡茶前景的担忧和无奈之情,引发读者的思考。照应文章的题目“家乡茶”,使文章浑然一体,体现了作者精巧的构思。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房玄龄,齐州临淄人。开皇中,皆谓隋祚方永,玄龄密白父曰:“上无功德妄诛杀攘神器有之不为子孙立长久计淆置嫡庶竞侈僭相倾阋终当内相诛夷。”年十八,举进士。吏部侍郎高孝基名知人,曰:“仆观人多矣,未有如此郎者,当为国器。”太宗以燉煌公徇渭北,杖策上谒军门,一见如旧。公为秦王,征伐未尝不从,众争取怪珍,

20、玄龄独收人物致幕府,与诸将密相申结,人人愿尽死力。居府出入十年,军符府檄,或驻马即办,文约理尽,初不著稿。高祖曰:“若人机识,是宜委任。每为吾儿陈事,千里外犹对面语。”太子将有变,王召以方士服入,夜计事。事平,第功班赏,功第一,食邑千三百户。淮安王神通曰:“义师起,臣兵最先至,今玄龄以刀笔吏居第一,臣所未喻。”帝曰:“叔父兵诚先至,然未尝躬行阵劳。今玄龄有决胜帷幄、定社稷功,此萧何所以先诸将也。”居宰相积十五年,自以权宠隆极,累表辞位,诏不听。帝遣使谓曰:“让,诚美德也。一日去良弼,如亡左右手,毋多让!”会伐辽,留守京师。诏曰:“公当萧何之任,朕无西顾忧矣。”玄龄数上书劝帝,愿毋轻敌,久事外夷

21、。晚节多病,玄龄顾诸子曰:“今天下事无不得,惟讨高丽未止,上含怒意决,群臣莫敢谏,吾而不言,抱愧没地矣!”遂上疏,帝得疏,曰:“是已危惙,尚能忧吾国事乎!”玄龄当国,夙夜勤强,任公竭节,不欲一物失所。无媢忌,闻人善,若己有之。明达吏治,议法处令,务为宽平。不以己长望人,取人不求备,虽卑贱皆得尽所能。治家有法度,常恐诸子骄侈,乃集古今家诫,书为屏风,令各取一具,曰:“留意于此,足以保躬矣!汉袁氏累叶忠节,吾心所尚,尔宜师之。”(节选自新唐书房玄龄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无功/德妄诛/攘神器有之/不为子孙立长久/计淆置嫡/庶竞侈僭/相倾阋/终当内相诛夷B上

22、无功德/妄诛杀/攘神器有之/不为子孙立长久计/淆置嫡庶/竞侈僭/相倾阋/终当内相诛夷C上无功/德妄诛杀/攘神器有之/不为子孙立长久计/淆置嫡庶/竞侈僭/相倾阋/终当内相诛夷D上无功德/妄诛杀/攘神器有之/不为子孙立长久/计淆置嫡/庶竞侈僭/相倾阋/终当内相诛夷【答案】B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考试的人,即殿试及第者。B幕府,古代君王或军中将帅处理政务之地,用帐幕搭建,故称之,也泛指衙署。C刀笔吏,指文职官员或掌管文案的官吏,因为古代读书人常用刀和笔修改文字。D夷,古代泛指华夏民族以外的各族,东夷、西戎、南蛮

23、、北狄统称蛮夷或四夷。【答案】B【解析】不包括“君王”。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房玄龄深得太宗信任。太宗攻取渭北时,房玄龄与太宗就一见如故;后来凡有战事,房玄龄就一定跟随。B房玄龄为国尽心竭力。他不爱奇珍异宝,一心广揽贤才,为国效力;即使病重,也不忘为国事上书进言。C房玄龄才能卓尔不群。年轻时就被高孝基誉为“国家的栋梁”;在秦王府任职达十年之久,展现了他的才华。D房玄龄注重家风建设。他注重自身修养,见贤思齐,宽以待人;搜集古今家训,警示子女遵守法度。【答案】A【解析】“后来凡有战事,房玄龄就一定跟随”错误,文中有“会伐辽, 留守京师”。 13把文中画横线

24、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若人机识,是宜委任。每为吾儿陈事,千里外犹对面语。_(2)留意于此,足以保躬矣!汉袁氏累叶忠节,吾心所尚,尔宜师之。_【答案】(1)这个人机敏有学识,是应当委以重任的。每次替我的儿子陈述事情,即使远在千里之外也好像是面对面说话一样。 (2)对这些多加用心留意,就能够保全自身了!汉朝袁氏几代忠诚守节,我内心很崇尚,你们也应该效法学习他们。 14文中唐太宗两次把房玄龄比作汉朝名相萧何,各有怎样的目的?(3分)_【答案】第一次是为了突出房玄龄的功绩,第二次是为了突出房玄龄的才能,由此可见唐太宗对房玄龄的器重和信任。 【参考译文】房玄龄,是齐州临淄县人。开皇年间,人

25、人都认为隋朝将会长治久安,房玄龄暗自告诉父亲说:“皇上本无功德,妄自诛杀大臣,夺取帝位而据为己有,又不替子孙做长远打算,混淆嫡庶之位,竞相奢侈越礼,兄弟之间相互倾轧,不断内斗,最终必会内部自相诛灭。”十八岁时,(房玄龄)考中进士。吏部侍郎高孝基以善于识人而知名,说:“我观察过的人可以说是很多了,却没见过有像这个人的,(他)今后必成国之伟器。”太宗凭借燉煌公的身份攻取渭北,房玄龄骑马到军门求见太宗,(太宗与他)一见如故。燉煌公封为秦王后,每逢征伐,(房玄龄)没有不随行同往的,众人争先收取奇珍异宝,只有房玄龄招纳人才到秦王幕府,并与诸位将领暗相深结,人人都愿意尽死效力。(房玄龄)在秦王王府任职十年

26、,军事书奏幕府檄文,有时停下马便立即写成,文字简约道理详尽,并不需要先打草稿。高祖说:“这个人机敏有学识,是应当委以重任的。每次替我的儿子陈述事情,即使远在千里之外也好像是面对面说话一样。”太子将起事图变时,秦王征召(房玄龄)穿上方士服装潜入王府,深夜议事。事情平定之后,(太宗)按功行赏,(房玄龄)居功第一,便赐予房玄龄食邑一千三百户。淮安王李神通说:“义军初起时,臣领兵最先到达,如今玄龄等人以刀笔之吏功居第一,臣不明白是什么原因。”太宗说:“叔父兵马确实先到,但未曾亲历行阵。如今房玄龄有决胜于军帐的谋略及安定国家的功劳,这就是汉代萧何位居诸将之上的原因。”(房玄龄)居宰相之位达十五年之久,自

27、认为权力恩宠到达极点,多次上表请求辞职,诏书不准。太宗派遣使者对他说:“让位确实是美德。一旦(国家)失去良佐,如同失去左膀右臂。您就不要谦让了!”恰逢太宗将征伐辽东,命(房玄龄)留守京师。下诏说:“有您担当萧何一样的重任,我就没有西顾之忧了。”玄龄多次上书劝谏太宗,希望(他)不要轻敌,不要长久讨伐外夷。(房玄龄)晚年多病,便对诸位儿子说:“当今天下之事没有不得宜的,只有讨伐高丽不止,皇上含怒意决,群臣无人敢进谏,我如果不说,就会抱愧入土了!”于是上疏(给太宗),太宗接到表疏,说:“此人生命垂危,还在为我国事担忧啊!”房玄龄执掌国政时,夙兴夜寐,恭勤自强,一心为公,尽心竭力,不想让一件事情有失误

28、。他为人无嫉妒之心,听说别人有好的行为,如同自己有。(他)熟悉精通吏事,审议规定法令,他一心追求宽容和平。不以自己的所长要求别人,任用人才不求全责备,即便卑贱之人也能尽其所能。(房玄龄)治家有法度,常常担心孩子们骄奢淫侈,于是汇集古今圣贤家诫,书写在屏风上,命他们各取一具,对他们说:“对这些多加用心留意,就能够保全自身了!汉朝袁氏几代忠诚守节,我内心很崇尚,你们也应该效法学习他们。”(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早寒有怀唐孟浩然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15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

29、确的一项是(3分)()A“襄水曲”表明诗人家住襄水之滨,“楚云端”则表现出对家乡的仰望。句意平淡却情感含蓄而浓烈。B“遥隔”两字不仅表明诗人所在地方距离家乡遥远,还表明此时与家乡两地隔绝,不能归去,用词贴切。C“归帆天际看”形象地写出了诗人站在客船上,朝着家乡的方向极目远眺,内心充满难以诉说的悲凉。D“迷津欲有问”运用典故,表现出诗人既羡慕田园生活,有意归隐,又想求官做事,以展宏图的矛盾心理。【答案】C【解析】“形象地写出了诗人站在客船上”错误,此处应是诗人想象家人们也在思念自己,因而遥望着天际的孤帆,期盼着自己能返乡。16本诗首联广受后世称道,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6分)_【答案】首联选

30、取了“落叶”“鸿雁”“长江”这样的典型意象,点明季节,描绘了一幅凄凉寒冷的深秋景象。一个“寒”字,既点明了题目中的“早寒”,又渲染了秋天的寒意,还烘托了诗人内心的失意悲凉。首联采用起兴(或:借景抒情)的手法,奠定了全诗悲凉迷茫的感情基调,为后文的思乡与或出世或归隐而难以抉择的矛盾心情做铺垫,结构上也与诗歌的最后一句相呼应。(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琵琶行一诗以琵琶女的遭遇身世为明线,诗人的感受为暗线,两线交汇在“_,_”这两句诗上。(2)苏轼赤壁赋中从侧面写出箫声的魅力的句子是:_,_。(3)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

31、性。老子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则说:“_,_。”【答案】(1)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3)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4月18日,“百年党史路,奋斗新征程”党史学习教育巴士课堂启动仪式在党的诞生地中共一大会址隆重举行。今天起,一辆辆红色党史巴士将从一大会址开往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主题展,用100分钟讲述百年党史辉煌历程。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浦东新区精心筹划了巴士党课、光影党课、文艺党课等特色丰富、形式鲜明的红色精品党课

32、。其中巴士课堂首创“边行车、边参观、边讲课、边互动”的形式,开辟一条途经中共二大会址、外滩陈毅广场等20多处红色地标的路线,邀请来自各行各业的志愿者,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讲述中国共产党从建党的_,到新中国成立的_,再到改革开放的_的百年奋斗史,描绘出一幅_的时代画卷。据悉,即日起至今年年底,巴士课堂每天6班次面向各级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开放,各单位可通过“”APP在线预约报名。未来,巴士课堂还将利用巴士移动性、创新性的优势,吸引来自长三角乃至全国的党组织探访上海红色地标,力争成为上海党史学习品牌,并向全国推广。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开天辟地改天换地翻天覆地气象万

33、千B改天换地翻天覆地气象万千开天辟地C开天辟地翻天覆地气象万千改天换地D改天换地开天辟地翻天覆地气象万千【答案】A【解析】开天辟地:神话中说盘古氏开辟天地后才有世界,因此用“开天辟地”指宇宙开始或有史以来。改天换地:指从根本上改造大自然,也比喻巨大变革。翻天覆地:形容变化巨大而彻底;形容闹得很凶。气象万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表述不当,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浦东新区精心谋划了巴士党课、光影党课、文艺党课等特色丰富、形式鲜明的红色精品党课。B浦东新区精心打造了巴士党课、光影党课、文艺党课等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红色精品党课。C浦东新区精心谋划了特色

34、鲜明、形式多样的红色精品党课,如巴士党课、光影党课、文艺党课等。D浦东新区精心打造了特色丰富、形式鲜明的红色精品党课,如巴士党课、光影党课、文艺党课等。【答案】B【解析】画线句语病有:“筹划”与“党课”搭配不当,应将“筹划”改为“打造”;“特色丰富、形式鲜明”搭配不当,应改为“特色鲜明、形式多样”。全部改对的是B项。20请用整齐的句式给上述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0字)(5分)_【答案】示例:开通红色“巴士课堂”讲述百年辉煌党史(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剪纸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_,只需纸和剪刀。()办婚礼、过春节的时候,红颜色的

35、剪纸是门窗装饰的首选。民间剪纸的题材非常丰富,_,某些纹样还较为可信地保持着初始的基本形态。由于纸质物品的保存极为困难,所以我们很难看到从古代流传下来的剪纸实物。贴在窗户上的剪纸,人们称其为“窗花”。令人惊奇的是,窗花几乎都是在冬天贴上去的。_。在无花的日子里,窗花却在窗格上或调皮喧闹,或平和优雅地绽放着。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红色象征着吉祥、喜庆、四季红火,剪纸的颜色多为红色。B象征着吉祥、喜庆、四季红火的是红色,剪纸的颜色多为红色。C剪纸的颜色多为红色,因为象征着吉祥、喜庆、四季红火的是红色。D剪纸的颜色多为红色,因为红色象征着吉祥、喜庆、四季红火。

36、【答案】D【解析】根据话题一致性的原则,以及下文“办婚礼、过春节的时候,红颜色的剪纸是门窗装饰的首选”的提示,此处的主语应是“剪纸的颜色”,排除A、B项;“因为”意味此处解释“剪纸的颜色多为红色”的原因,结合话题一致性原则,排除C项。故选D。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_【答案】剪纸用的材料和工具很简单体裁样式相对稳定冬天是少花的季节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上海市交警总队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9月13日,2020年以来上海已查处快递外卖骑手各类交通违法行为4.3万起。频繁的交通违法

37、行为不可避免地导致交通事故率上升,既无法保障快递外卖骑手自身的安全,也危及行人及其他相关人员的安全。当今,点外卖已经成为普通民众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2020年9月8日,一篇题为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的文章迅速刷屏,外卖系统的算法催逼着外卖员疯狂地奔波在路上。这篇文章引发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和热议。有人认为外卖系统的优化管理提高了效率,让外卖骑手获得了更多的回报;有人认为外卖骑手不是“系统里的一个点,而是生活中的一个人”,不能为了赚钱,置生命安全于不顾根据以上材料,选取合适的角度,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要求:立意自定,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写作指导】参考立意:规则与效益(不能因为效益而牺牲规则)。科技的负面效应(人不应该成为算法的奴隶)。学会等待(外卖骑手一味图快的病根来自消费者的评价)。人文主义角度(爱惜所有人的生命与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