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 单元素养检测(含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08191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 单元素养检测(含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 单元素养检测(含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 单元素养检测(含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 单元素养检测(含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 单元素养检测(含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 单元素养检测(含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 单元素养检测(含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 单元素养检测(含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 单元素养检测(含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 单元素养检测(含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 单元素养检测(含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单元素养检测(三)(120分钟120分)一、阅读鉴赏(50分)(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过秦论一文中的文字,完成14题。(18分)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

2、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

3、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B.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C.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D.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

4、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解析】选A。“以愚黔首”是说明“废先王之道”和“焚百家之言”的目的,“以”之前应断开。据此排除D项。“隳名城”“杀豪杰”是结构相同的两个短语,其中间应断开。据此排除B项。“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有顺承关系,中间应断开。据此排除C项。故选A项。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阡陌:农田地里的小道和灌溉渠道,南北走向为“阡”,东西走向为“陌”。出自晋代陶渊明的桃花源记。B.山东:指太行山以东。作为一个地理区域的名称,最早始于战国时期,当时秦人称太行山、函谷关以东的地区为“山东”,为一个地域性的泛称。C.万乘:指万

5、辆兵车。周代制度规定,天子地方千里,能出兵车万乘,因以“万乘”指天子、帝王。D.七庙:本指四亲(高祖、曾祖、祖、父)庙、二祧(高祖的父和祖父)庙和始祖庙。后泛指天子的宗庙。【解析】选B。“太行山”有误,应该指崤山以东。当时秦人称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地区为“山东”。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选段叙述了秦始皇统一天下时的势如破竹和巩固政权时的种种措施。 B.作者用铺陈的手法叙述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至高无上的权威。 C.从这段文字记叙的秦始皇为巩固政权而采取的措施看,他确实为子孙后代开创了“万世之业”。 D.这段文字所叙述的是秦始皇所实行的政策,说明他不知道与昔日相

6、比“攻守之势异也”,因而“仁义不施”。【解析】选C。“他确实为子孙后代开创了万世之业”有误,应该是论证他不知道与昔日相比“攻守之势异也”,因而“仁义不施”。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4分) 译文:_(2)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5分) 译文:_答案:(1)(又派遣)良将手持硬弓,驻守要害之处,派遣可靠的大臣率领精锐的士兵,手执锐利的兵器盘诘查问过往的行人。(“劲弩”“信臣”“精卒”“利兵”“谁何”等3分,句意1分)(2)(他们)砍下树木作为武器,举起竹竿当作旗帜,天下人如同云一样聚集起来,像回声似的

7、响应他,(很多人)担着粮食如影随形地跟从(陈涉)。(“云”“响”“赢”“景”共4分,句意1分)(二)课外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周勃卒,文帝感其功,诏择其子最贤者,人举亚夫,遂荫亚夫条侯为续。后元六年,匈奴大入边,亚夫军细柳以备胡。上自劳军细柳,先驱至,不得入。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可得而犯邪!”孝文且崩时,诫太子曰:“即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兵。”孝景三年,吴、楚反。以亚夫为太尉,东击吴、楚。因自请上曰:“楚兵剽轻,难与争锋。愿以

8、梁委之,绝其粮道,乃可制。”上许之。太尉既会兵荥阳吴方攻梁梁孝王请救太尉引兵东北走昌邑深壁而守梁日使使请太尉太尉不肯往梁上书言景帝,景帝使使诏救梁。太尉不奉诏,坚壁不出,而使轻骑兵绝吴、楚兵后食道。吴兵乏粮,数欲挑战,终不出。吴兵既饿,乃引而去。太尉出精兵追击,大破之。于是诸将乃以太尉计谋为是。由此梁孝王与太尉有郤。归,迁为丞相,景帝甚重之。景帝废栗太子,丞相固争之,景帝由此疏之。而梁孝王每朝,常与太后言条侯之短。匈奴王徐卢降,景帝欲侯之。丞相亚夫曰:“彼背其主降陛下,陛下侯之,则何以责人臣不守节者乎?”景帝曰:“丞相议不可用。”亚夫因谢病。中元三年,以病免相。后条侯子盗买官器,事连条侯。书既

9、闻上,上下吏。吏簿责条侯,条侯不对。景帝骂之曰:“吾不用也。”召诣廷尉。廷尉责曰:“君侯欲反邪?”亚夫曰:“臣所买乃葬器也,何谓反邪?”吏曰:“君侯纵不反地上,即欲反地下耳。”吏侵之益急。因不食五日,呕血而死。史公曰:亚夫之用兵,持威重,执坚刃,穰苴曷有加焉!惜其足己而不学,守节不逊,终以穷困。悲夫!(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有删改)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尉既会兵荥阳/吴方攻梁/梁孝王请救/太尉引兵东北走昌邑/深壁而守/梁日使使请太尉/太尉不肯往/B.太尉既会兵/荥阳吴方攻梁/梁孝王请救/太尉引兵东/北走昌邑/深壁而守/梁日使使请太尉/太尉不肯往/C.太

10、尉既会兵/荥阳吴方攻梁/梁孝王请救/太尉引兵东北走/昌邑深壁而守梁/日使使请太尉/太尉不肯往/D.太尉既会/兵荥阳/吴方攻梁/梁孝王请救/太尉引兵东/北走昌邑/深壁而守/梁日使使请太尉/太尉不肯往/【解析】选A。“吴方攻梁”应前后断开。据此排除B、C两项。“太尉既会兵荥阳”“太尉引兵东北走昌邑”都表达完整的意思。据此排除D项。故选A项。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尉,最早见于吕氏春秋,东汉时期,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太尉管军事,司徒管民政,司空管监察,分别开府。西汉早期,设太尉官多半和军事无关。B.匈奴,是古代蒙古大漠和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从唐中期开

11、始,就与中原征战不休。C.官器,指皇家专用的器物,臣民百姓非特旨允许或赏赐不得使用。比如定窑、景德镇官窑等,就是专为宫廷烧制瓷器的“官窑”,烧制的瓷器就是官器的一个种类。D.史公,即太史公,西汉武帝时设立的官职名。文中史公为司马迁,他继任父职,写出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解析】选B。“从唐中期开始”有误,应该是从汉朝就已有匈奴与中原征战不休的记载。学生可以从司马迁、苏武牧羊等故事推知汉朝时中原与匈奴就已经征战不休了。7.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周亚夫治军严格,赢得赏识。文帝曾到细柳营慰劳军队,见到周亚夫的部队戒备森

12、严,纪律严明,称赞他是“真将军”。临终叮嘱太子,周亚夫可以担当重任。B.周亚夫谋事有方,贯彻有力。吴、楚叛乱,周亚夫事先与皇帝制订以梁国吸引敌兵、断敌粮道的战术,后虽梁孝王求救、景帝诏令救梁,仍不改战术而最终平乱。C.周亚夫固执己见,不知恭顺。在废弃太子、匈奴王徐卢封侯事上他未与景帝保持一致,加上梁孝王向太后进言,使其逐渐失去景帝的信任,后来被免丞相职务。D.周亚夫性情刚直,宁折不弯。景帝怀疑他谋反,指使吏卒逼迫,周亚夫不服,最终绝食而死。史公肯定其用兵才能,而对他因性格弱点导致穷途困窘表示了惋惜。【解析】选D。“景帝怀疑他谋反”及“指使吏卒”属臆想,原文无据。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

13、汉语。(6分)(1)诏择其子最贤者,人举亚夫,遂荫亚夫条侯为续。(3分)译文:_(2)彼背其主降陛下,陛下侯之,则何以责人臣不守节者乎?(3分)译文:_答案:(1)下诏挑选周勃最贤能的儿子,人们推举了周亚夫,于是恩荫周亚夫为条侯,接续周勃的爵位。(2)那个人背叛了他的君主投降陛下,陛下如果封他为侯,那还凭什么去要求不守节操的臣子呢?9.吴、楚叛乱,周亚夫制定了什么政策?(可以用原文回答)(3分)答:_答案:因自请上曰:“楚兵剽轻,难与争锋。愿以梁委之,绝其粮道,乃可制。”附【译文】绛侯周勃死了,文帝感念他的功劳,下诏挑选周勃最贤能的儿子,人们推举了周亚夫,于是恩荫周亚夫为条侯,接续周勃的爵位。

14、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举侵入边境,周亚夫驻扎在细柳营防备匈奴。皇帝亲自到细柳营慰劳军队,天子的前导到达军营,不能进入。前导说:“天子就要到了!”军门都尉说:“我们将军命令说:在军中只能听将军的命令,不听天子的诏令。”皇帝到了,还是不能进入。于是皇帝便派使者手持符节给将军下诏令,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营垒大门。文帝说:“哎呀,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呀!别人怎么能够去侵犯他呢!”文帝将要去世的时候,告诫太子说:“如果发生危急情况,周亚夫是真正可以担当领兵重任的。”景帝三年(前154),吴、楚等国叛乱。景帝任周亚夫为太尉,向东攻打吴、楚叛军。于是周亚夫亲自请示皇帝说:“楚兵勇猛轻捷,很难与他们交战取胜。我希望先

15、把梁国放弃,让他们进攻,我们去断绝他们的粮道,这样才能把他们制服。”景帝同意了这个意见。太尉周亚夫把各路军队会合到荥阳之后,吴国叛军正在进攻梁国,梁孝王向太尉周亚夫请求救援。而太尉周亚夫却领兵向东北跑到昌邑,加高营垒坚守不出。梁国天天派使者向太尉求救,太尉不肯去救。梁国上书报告景帝,景帝派使者诏令太尉救梁。太尉不遵从皇帝的诏令,坚守营垒不出兵,而是派遣轻骑兵断绝吴、楚叛军后方的粮道。吴国军队缺乏粮食,屡次想挑战,(可是汉军)始终也不出来应战。吴兵已经饿了,于是就撤退离去。太尉派精兵去追击,大败吴军。于是将领们才认识到太尉的计谋是正确的。由这次平叛开始,梁孝王和太尉有了嫌隙。周亚夫回朝后,升任丞

16、相,景帝非常器重他。后来,景帝废了栗太子,丞相周亚夫极力为此事争辩,景帝因此就疏远了他。而梁孝王每次进京朝见,常常跟太后讲条侯周亚夫的短处。匈奴王徐卢投降汉朝,景帝想要封他为侯爵。丞相周亚夫说:“那个人背叛了他的君主投降陛下,陛下如果封他为侯,那还凭什么去要求不守节操的臣子呢?”景帝说:“丞相的意见不能采用。”周亚夫因而称病退居家中。景帝中元三年,周亚夫因病被免去丞相职务。后来条侯的儿子因偷买天子用的器物而获罪,事情牵连到条侯。文书呈报给景帝以后,景帝交给官吏查办。官吏按文书上的内容逐条责问条侯,条侯拒不回答。景帝责骂他说:“我不任用你了。”并下令把周亚夫交到廷尉那里去。廷尉责问说:“您是想造

17、反吗?”周亚夫说:“我所买的器物都是殉葬用的,怎么说是要造反呢?”狱吏说:“您纵使不在地上造反,也要到地下去造反吧!”狱吏逼迫越来越加紧。于是周亚夫五天不吃饭,吐血而死。太史公说:周亚夫的用兵,一直保持威严庄重,坚韧不拔,司马穰苴这样的名将怎能超过他呢!可惜他自满自足而不虚心学习,能谨守臣节但不知恭顺,最终导致穷途困窘。真令人悲伤啊!(三)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2019名校联盟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农历已过丁酉年,迎来戊戌年,十二时中与戌对应的是“犬”,因此2018年按属相是“狗年”。“戊戌”是依照中国古代文化特有的传统纪年方法,用干支来排序。 在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月日时

18、,源流久远,至少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同样长久。在商代甲骨卜辞中,已经以干支纪日。著名的西周青铜“利簋”铭文中有“武王征商,唯甲子朝”。这与文献中记载的武王伐纣的牧野之战是开始于甲子日的早晨相吻合。也说明当时是使用干支纪日的。至于用地支来纪一日中的时辰,可能推迟到汉代。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重定历法,称为“太初历”,明确将一日夜分为十二时,而以地支为纪,以后一直沿用,所以十二地支又习称“十二时”。十二时开始都用文字表述。汉代流行的“四神十二时”纹铜镜上,“四神”(即青龙、白虎、朱雀和玄武)是用图像表示,而十二时一般还是用文字。但是就在汉代,也许是为了一般人易于记忆等原因,民间开始出现用十二种

19、动物来代表十二时的习惯。在古文献中,最早见于东汉时王充所著论衡一书的物势篇,其中记述了当时社会上已流行用动物来代表十二时的事实,这证明东汉时期,已存在与十二时对应的动物。汉时与十二时对应的动物形象,此后传之后世,又与纪年干支相联系,铺衍成“属相”的概念,人们以代表自己生年干支的动物作为自己的属相,一直流传至今。到了南北朝时期,代表十二时的动物形象,开始出现于古代墓葬的墓室壁画和随葬的陶俑群之中。例如在发掘山东临淄北朝时期崔氏家族墓群时,曾在北魏时的10号墓中,发现了“十二时”陶俑,这是目前出土文物中时期最早的十二时陶俑。就在隋代,十二时的艺术造型开始出现新的变化,由动物原形,增加了拟人化的神异

20、色彩将十二时像身躯塑造成身穿袍服的人身,但头部是兽形,最初是拱手端坐的形貌,如湖北武汉东湖岳家嘴隋墓出土的十二时陶俑。到了唐代,在都城长安地区的墓葬中流行随葬十二时俑,它们都已被改为拱手端立的姿态,在袍服人躯衣领伸出的脖颈上,长着一张兽脸。在东北亚的一些古代国家,深受中国古文化影响,也有以动物象征十二时的习俗。例如在古代日本,在著名的正仓院所珍藏的文物中,还保留着绘有十二时像的布幕,为麻布彩绘十二时像,现在残存的还有龙尾、鸡头、犬足、猪尻和云气,原用于悬于宫殿檐下的“帽额”,应是圣武天皇葬仪时所使用的。圣武天皇卒于756年,即唐玄宗天宝末年。这也是古代中日文化交流的见证。 (选自杨弘喜迎戊戌年

21、,有删改)10.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依照中国古代文化特有的传统纪年方法,用干支来排序的话,2018年是狗年。B.古代的中国,以干支纪年月日时的传统源远流长,从一些史料中可以得到佐证。C.十二时开始都用文字表述,东汉民间最早出现用十二种动物象征代表十二时的习惯。D.深受中国古文化影响,古代亚洲其他国家,也都有以动物象征十二时的习俗。【解析】选B。A项,“如果依照中国古代文化特有的传统纪年方法,用干支来排序的话,2018年是狗年”错误,选项概念混淆,第一段说“农历已过丁酉年,迎来戊戌年,十二时中与戌对应的是犬,因此2018年按属相是狗年。戊戌是依照中国古代

22、文化特有的传统纪年方法,用干支来排序”,可见用干支排序应该是“戊戌年”,按属相是“狗年”。C项,“东汉民间最早出现”时间有误,文章第三段说的是“但是就在汉代,也许是为了一般人易于记忆等原因,民间开始出现用十二种动物来代表十二时的习惯”,说的是“汉代”,并未说最早出现在“东汉”。D项,“古代亚洲其他国家”范围扩大,文章最后一段说的是“东北亚的一些古代国家”。故选B。11.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按朝代顺序,对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月日时,尤其是十二时的历史进行了梳理。B.文章以考据和推测相结合的方式,对作者的一些观点加以论证,善于用具体例子来作为佐证。C.文章内容

23、详略得当,如第四段简介十二时动物形象南北朝时开始摆在墓室和陶俑中。D.文章最后一段将视野由国内扩展到国外,更加有力地说明了十二时文化的巨大影响。【解析】选C。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查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C项,“第四段简介十二时动物形象南北朝时开始摆在墓室和陶俑中”错误,文章第四段说的是“到了南北朝时期,代表十二时的动物形象,开始出现于古代墓葬的墓室壁画和随葬的陶俑群之中”,并不是“摆在墓室和陶俑中”。故选C。1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个古人如果出生在秦朝,那么其

24、意识中不太可能有其属相为某种动物的概念。B.从文中看,司马迁在修订史记的过程中,是有使用十二时概念的可能性的。C.在唐代的昭陵及其随葬墓穴中,是有可能出土兽首人身,拱手端立的十二时俑的。D.十二时像在唐代时传入了日本,卒于天宝末年的圣武天皇葬仪时便使用了十二时像。【解析】选D。D项,“十二时像在唐代时传入了日本”于文无据,文中并未提及十二时像传入日本的时间。文章最后一段说的是“在古代日本,还保留着绘有十二时像的布幕应是圣武天皇葬仪时所使用的。圣武天皇卒于756年,即唐玄宗天宝末年”,这是说十二时像使用的时间,并不是传入日本的时间。故选D。(四)名篇名句默写(5分)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

25、分。(5分,每空1分)(1)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的离骚对于道德的广大崇高,国家安定与动乱的前因后果,做充分反映的句子是_,_,_。(2)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借庄宗困于伶人而亡国警诫后人要防微杜渐的句子是_,_。答案:(1)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二、语言应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9分)炎热的太阳收尽了最后一道亮光,大地褪入夜色,未消的暑气把我和伙伴们赶出蒸笼一样的木屋,寻向满天星斗之下的院落。整个夏天,我们都爱端一把竹椅,摇一柄蕉扇,坐在树荫下纳凉。这时,拂到脸上、身上的夜风还带着明显的热气,要命的知了还是不停“热啊热啊”地

26、鼓噪。那鸣声似乎是一段捆绑得异常结实的绳子,让人不得动弹汗流不止;总是到了送来凉风的时候,它才逐渐安静下来,_。蚱蜢到处飞扑蹦跳,有时还会飞到我的身上,跳到我的脚边,它没有给我留下好印象,因为它是“害虫”,蚕食稻叶的声音“沙沙沙”地令人不悦。而蟋蟀的歌唱,就像一种乐器的演奏,要比鸣蝉动听得多,在田野的远处,在屋檐的砖石下,在门户的角落里,反复弹唱一首同样欢快的曲子。那琴音撩拨得我们再也坐不住了,我和同伴们便会蹑手蹑脚地包抄过去,_,在它来不及逃跑的时候将它逮住放于匣中。不知为什么,它却没有了声音,不再弹唱了。如果它身上真的携着一把琴,“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让人纳闷。14.文中使用

27、了哪些修辞手法(3分)()A.比喻、拟人、引用B.比拟、比喻、夸张C.比喻、借代、引用D.比拟、借代、夸张【解析】选A。“未消的暑气把我和伙伴们赶出”使用了拟人。“蒸笼一样的木屋”使用了比喻。“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是引用。15.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在田野的远处、屋檐的砖石下、门户的角落里,反复弹唱一首同样欢快的曲子。”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2分)答:_答案:原句连用三个“在”的句式,看起来整齐,读起来舒缓,强调了蟋蟀的歌唱无处不在,为夏夜增添了无限的韵味。16.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28、处不超过20个字。(4分)_答案:那鸣声也如已经松开捆绑的绳子慢慢松弛了然后冷不防掀开砖瓦1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的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字。(6分)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_,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有利于推动“书香社会”建设。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知识的哺育;一个家庭的幸福,_。一个“书香家庭”,无不有追求,有道德,有品位。其实,一本真正有用的书的价值比一件名牌衣服的价值不知要高多少倍。一本好书,小则使人获得知识,懂得道理;_,改变人的一生。“耕读传家”,让书籍“走入”每一个家庭,营造读书的环境,沁人心脾,其乐无穷。答案

29、:为人父母率先读书离不开书香的熏陶大则可以激发人的志向18.(原创题)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30个字。(5分)2019年8月14至20日,2019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如约而至。今年,上海书展已举办至第十六届,本届书展汇集全国500多家出版社、16万余种精品图书,汇书成“海”。本届书展主会场仍然设在位于静安区的上海展览中心,同时在长三角城市开设多个分会场。本届书展不仅扩展阅读的广度,也讲求阅读的深度和精度,从技术支持、配套活动、展会服务等多方位升级观展体验,为爱书人提供更难忘的夏之回忆。为助力全民“深读”“精读”,本届书展推出荟萃多种主

30、题以及中外名家的论坛、讲座、文学对谈等系列配套活动。答:_答案:2019上海书展扩展阅读的广度,也讲求阅读的深度和精度。三、写作表达(50分)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10分) 面对美国的刁难,某品牌公司副董事长直言相告:没有我们的参与,美国或无法赢得5G竞赛。什么叫底气?这就是底气!截至2018年12月,我们已经拿下欧洲15国(包括德国、意大利、葡萄牙等强国)、中东5国、亚洲3国的5G商用合约,并且还在全球50多个国家进行了5G商用的测试。我们的竞争力,源于坚持做最好的产品、服务客户,做最好的自己、不断进步,这也是对那些阻碍者的“最狠的报复”、最好的回答!读了这则材料,你有何感想

31、?请你写下来。不少于200字。【参考例文】做最好的自己是啊,每个人都拥有自己不同的人生,唯有做最好的自己,才会让生命闪光。做最好的自己,我们要学会看清自我。李白说过:天生我材必有用。是的,或许你不曾拥有出众的外表,但是你可能拥有最纯真的心灵;或许你不曾拥有敏捷的头脑,但是你可能拥有踏实肯干的品质;或许你不曾拥有惊人的智慧,但是你可能拥有谨慎小心的性格。做最好的自己,我们要不断完善自我。人生总有缺憾,每个人的生活都有不尽人意之处。任何一个人,不管他的身份多么普通,经历多么平凡,或是经受多少挫折,跌过多少跟头,只要刻苦努力,孜孜以求,就能不断完善自我。做最好的自己,在生命的天空中绽放夺目的光彩;做

32、最好的自己,在人生的航船上扬起前进的风帆;做最好的自己,在事业的殿堂前开启成功的大门。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40分)(1)我这辈子没有虚度,我的一生属于核潜艇、属于祖国,无怨无悔!黄旭华(2)假如生命终结之后能够再生,那么,我仍选择中国,选择核事业!邓稼先(3)我是国家培养出来的,从来没觉得我和祖国分开过,我的归宿在中国。黄大年(4)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鲁迅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思路分析】先分析每则材料的内涵,然后根据四则材料的共同特点进行分析立意。材料一:黄旭华因为努力而耀眼,因为献身而无悔,因为爱国而永恒。材料二:邓稼先舍生忘死,淡泊名利,一心为国。为了报效祖国,一切都值得。材料三:黄大年自觉地把个人理想和国家发展融为一体,把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奉献给祖国。材料四:脊梁是人身体的一部分,支撑着一个人的全身,多用来比喻支撑的人或物。在这里,脊梁的概念可以虚化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脊梁。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人来说,起支撑作用的不仅仅是现实的脊梁,更应该是一种坚强的精神信仰。 参考立意:(1)报效祖国;(2)鞠躬尽瘁;(3)人生价值;(4)精神信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