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会热点专项练(五)(建议用时:20分钟) 一、选择题1唐后期,南方兴建的水利工程数量很多,有些水利工程的规模也很大,如练塘、孟读、仲夏堰等都能灌溉成千上万顷田地。而且南方各地开垦了许多湖田、渚田、山田,更多土地得到利用。这表明()A当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B南方呈现可持续发展状态C南方生产力水平的提高D人口增加使人地矛盾尖锐C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是在南宋,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对南方的开发,并未反映出“可持续发展状态”,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唐后期,南方兴建的水利工程数量很多土地得到利用”可知,当时南方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故C项正确;题干中未涉及人地矛盾问题,故D项错误。2明朝大移民从洪武三年至
2、永乐十五年,共十八次,主要向中原地区移民。凡垦田移民,朝廷都有拨发路费、耕牛和籽种,免征三年赋税。此政策()A促进长途贩运进一步发展B打击了豪强地主势力C为资本主义萌芽创造条件D利于农村经济的恢复D战乱不断和黄河泛滥等原因使中原地区地广人稀,明初“拨发路费、耕牛和籽种,免征三年赋税”等措施有利于恢复农业生产、发展经济,巩固统治,故选D项;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长途贩运进一步发展,排除A项;向地广人稀的中原地区移民并没有打击豪强地主势力,排除B项;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是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条件,排除C项。31948年夏,沂蒙解放区发生旱灾,部分农民举行传统的祈雨仪式,并殴打了前来阻止的基层干部。
3、地方政府并未盲目地对群众进行惩罚,而是将革命理念与传统习俗结合起来,采用温和的方式处理了这一事件,并重新将生产救灾导入正常轨道。这一做法()A丰富了应对社会危机的历史经验B消除了革命理念和传统习俗的矛盾C决定了前线军事行动的顺利推进D全面纠正了基层工作中的激进倾向A根据材料可知,1948年沂蒙解放区地方政府采取温和的方式解决了群众祈雨危机事件,这一处理方式丰富了中国共产党应对社会危机的历史经验,故选A项;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C项说法错误,故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地方政府处理矛盾的有效措施,与“基层工作中的激进倾向”无关,故排除D项。4下面是新中国某一时期的票证,它给我们的正确历史信息是(
4、)A中国努力保障人民最低日常消费水平B科技创新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准C我国出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D生产责任制使工业产品出现剩余A“备战、备荒、为人民”表明当时物资紧缺,国家努力保障人民的最低消费水平,故选A项;“备战、备荒、为人民”表明当时物资紧缺,是为了保障人民基本生活,不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排除B项;我国出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是在20世纪60年代,不是1970年,排除C项;“备战、备荒、为人民”表明当时物资紧缺,不是工业品出现剩余,排除D项。51884年12月,伦敦新闻画报刊登了一条推销“新世界专利”的广告,其大意是:佩戴WOLF清新空气呼吸器,
5、人们在冬季室内门窗紧闭时,也可以不间断地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它不但可以让人们免受粉尘的侵害,而且不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任何不便。这反映了当时英国()A技术革命化解了环境危机B环境问题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C工业化导致环境问题凸显D环境污染比其他国家更加严重C1884年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根据材料“佩戴WOLF清新空气呼吸器让人们免受粉尘的侵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英国工业化导致环境问题凸显,故选C项;材料强调的是技术革命加剧了环境危机,排除A项;仅通过一则广告不能推断出环境问题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英国和其他国家的比较,排除D项。6在当前的全球化进程中,存在着全球市场震荡、大
6、宗商品价格波动、能源危机等问题;人类生产过程中也出现了生态问题、气候问题、环境问题等许多全球性问题。这表明()A世界形势动荡不安B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C人类需要全球治理D经济全球化进程缓慢C题干反映了在经济全球化和人类生产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全球性问题,需要人类共同面对,进行全球治理,故C项正确;A、B、D三项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二、非选择题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民国时期,中央与地方政府十分重视水土流失的治理,确立了以政府为主导的治理模式。1914年,北洋政府制定森林法1932年,国民政府颁布了经过修订的森林法,将“为预防水害、风害、潮害所必要者”“为公共卫生所必要者”等全部编为保安林。保
7、安林内不得砍伐、伤害林木,开垦、放牧牲畜,采土石、树根、草根以及草皮等。国民政府在19421944年先后划定黄河、长江等五处水源林区,成立水源林区管理处,颁布水源林管理处组织通则,规定了林管处的主要权限,包括有关理水、防沙、水土保持等森林工程事项。摘编自李荣华民国时期水土保持学的引进与环境治理思想的发展材料二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业暂行条例颁布,这是新中国第一部矿产资源保护法规。注意到了环境污染问题。1978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次对环境保护作出规定,为我国的环境保护和资源保护立法提供了宪法基础。(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华民国时期环境保护政策的变化。(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保护生态环境的意义。(8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确立了以政府为主导的治理模式”“制定森林法颁布了经过修订的森林法颁布水源林管理处组织通则,规定了林管处的主要权限,包括森林工程事项”从政府主导、立法范围等角度回答。第(2)问,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等方面回答。答案(1)变化:确立了以政府为主导的治理模式;成立专门机构;立法保护范围逐步扩大。(2)意义:有利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有利于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文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