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06811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14 大小:2.8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4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4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4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4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4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4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4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4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4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4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4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14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14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14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14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14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14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14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114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114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114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114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114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114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114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114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114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114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114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114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1页
第31页 / 共114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2页
第32页 / 共114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3页
第33页 / 共114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4页
第34页 / 共114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5页
第35页 / 共114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6页
第36页 / 共114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7页
第37页 / 共114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8页
第38页 / 共114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9页
第39页 / 共114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0页
第40页 / 共114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1页
第41页 / 共114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2页
第42页 / 共114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3页
第43页 / 共114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4页
第44页 / 共114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5页
第45页 / 共114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6页
第46页 / 共114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7页
第47页 / 共114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8页
第48页 / 共114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9页
第49页 / 共114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0页
第50页 / 共114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1页
第51页 / 共114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2页
第52页 / 共114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3页
第53页 / 共114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4页
第54页 / 共114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5页
第55页 / 共114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6页
第56页 / 共114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7页
第57页 / 共114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8页
第58页 / 共114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9页
第59页 / 共114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0页
第60页 / 共114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1页
第61页 / 共114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2页
第62页 / 共114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3页
第63页 / 共114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4页
第64页 / 共114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5页
第65页 / 共114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6页
第66页 / 共114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7页
第67页 / 共114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8页
第68页 / 共114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9页
第69页 / 共114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0页
第70页 / 共114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1页
第71页 / 共114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2页
第72页 / 共114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3页
第73页 / 共114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4页
第74页 / 共114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5页
第75页 / 共114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6页
第76页 / 共114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7页
第77页 / 共114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8页
第78页 / 共114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9页
第79页 / 共114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0页
第80页 / 共114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1页
第81页 / 共114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2页
第82页 / 共114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3页
第83页 / 共114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4页
第84页 / 共114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5页
第85页 / 共114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6页
第86页 / 共114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7页
第87页 / 共114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8页
第88页 / 共114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9页
第89页 / 共114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0页
第90页 / 共114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1页
第91页 / 共114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2页
第92页 / 共114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3页
第93页 / 共114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4页
第94页 / 共114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5页
第95页 / 共114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6页
第96页 / 共114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7页
第97页 / 共114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8页
第98页 / 共114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9页
第99页 / 共114页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14届高三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5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0页
第100页 / 共1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14届湖南十三校高三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杨嗣昌,字文弱,武陵人。万历三十八年进士。改除杭州府教授。迁南京国子监博士,累进户部郎中。天启初,引疾归。崇祯元年,起河南副使,加右参政,移霸州。四年,移山海关饬兵备。父鹤,总督陕西被逮,嗣昌三疏请代,得减死。五年夏,擢右佥都御史,巡抚永平、山海诸处。嗣昌父子不附奄,无嫌于东林。侍郎迁安郭巩以逆案谪戍广西,其乡人为讼冤。嗣昌以部民故,闻于朝,给事中姚思孝驳之,自是与东林郄。七年秋,拜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宣、大、山西军务。时中原饥,群盗蜂起,嗣昌请开金银铜锡矿,以解散其党。又六疏陈边事,多所规画。帝异其才。以父忧去,复遭继母

2、丧。九年秋,兵部尚书张凤翼卒,帝顾廷臣无可任者,即家起嗣昌。嗣昌既建“四正六隅”之说,欲专委重文灿,文灿顾主抚议,与前策牴牾。帝谯让文灿,嗣昌亦心望。既已任之,则曲为之解。乃上疏,克今年十二月至明年二月为灭贼之期,帝可其奏。贼大入四川,朝士尤洪承畴纵贼。嗣昌因言于帝曰:“熊文灿在事三月,承畴七年不效。论者绳文灿急,而承畴纵寇莫为言。”帝知嗣昌有意左右之,变色曰:“督、理二臣但责成及时平贼,奈何以久近藉之口!”嗣昌乃不敢言。文灿既主抚议所加饷天子遣一侍郎督之本藉以剿贼文灿悉以资抚帝既不复诘廷臣亦莫言之。至明年三月,嗣昌以灭贼逾期,疏引罪,荐人自代。帝不许,而命察行间功罪,乃上疏曰:“洪承畴专办秦

3、贼,贼往来秦、蜀自如,剿抚俱无功,不免于罪。熊文灿兼办江北、河南、湖广贼,抚刘国能、张献忠,战舞阳、光山,剿抚俱有功,应免罪。诸巡抚则河南常道立、湖广余应桂有功,陕西孙传庭、山西宋贤、山东颜继祖、保定张其平、江南张国维、江西解学龙、浙江喻思恂有劳,郧阳戴东旻无功过,凤阳朱大典、安庆史可法宜策励图功。总兵则河南左良玉有功,陕西曹变蛟、左光先无功,山西虎大威、山东倪宠、江北牟文绶、保定钱中选有劳无功,河南张任学、宁夏祖大弼无功过。承畴宜遣逮,因军民爱戴,请削宫保、尚书,以侍郎行事。变蛟、光先贬五秩,与大弼期五月平贼,逾期并承畴逮治。大典贬三秩,可法戴罪自赎。”议上,帝悉从之。 (节选自明史杨嗣昌吴

4、姓传)【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移山海关饬兵备 饬:整治B、无嫌于东林 嫌:仇怨C、帝异其才 异:奇怪D、朝士尤洪承畴纵贼 尤:指责【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其乡人为讼冤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B、以解散其党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C、既已任之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D、嗣昌乃不敢言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小题3】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文灿既主抚议所加饷天子遣一侍郎督之本藉以剿贼文灿悉以资抚帝既不复诘廷臣亦莫言之B、文灿既主抚议所加饷天子遣一侍郎督之本藉以剿贼文灿悉以资抚帝既不复诘廷臣亦莫言之C、文灿既主抚议所加

5、饷天子遣一侍郎督之本藉以剿贼文灿悉以资抚帝既不复诘廷臣亦莫言之D、文灿既主抚议所加饷天子遣一侍郎督之本藉以剿贼文灿悉以资抚帝既不复诘廷臣亦莫言之【小题4】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杨嗣昌父亲杨鹤,总督陕西时被逮捕,杨嗣昌三次上疏请求代替父亲受死,他父亲得以免除死刑。B、中原发生饥荒,到处发生暴乱,杨嗣昌请求开采金银铜锡矿,以解散这些流民暴徒。又六次上疏陈述边防事务,多有所规划、谋议。C、杨嗣昌因为其他官员消灭农民军的期限已过,上疏要求他人承担过错,并自荐代替他人,皇帝不答应。D、杨嗣昌向皇帝上疏建议曹变蛟、左光先跟祖大弼限期平定盗贼,超过期限连同洪承畴一起逮捕法办。【小题5】把文中文画

6、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l)嗣昌以部民故,闻于朝,给事中姚思孝驳之,自是与东林郄。(3分) (2)熊文灿在事三月,承畴七年不效。论者绳文灿急,而承畴纵寇莫为言。(4分) (3)承畴宜遣逮,因军民爱戴,请削宫保、尚书,以侍郎行事。(3分)【答案】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小题5】姚思孝反驳他,从此跟东林党人感情上产生裂痕。崇祯七年秋天,授职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宣府大同、山西军事事务,这时中原发生饥荒,2 (14届吉林吉大附中实验学校高三三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张邦昌,字子能,永静军东光人也。

7、钦宗即位,拜少宰。金人犯京师,朝廷议割三镇,俾邦昌为质于金以求成。邦昌力主和议,不意身自为质,及行,乃要钦宗署御批无变割地议,不许。明年春,金营文书来,令推异姓堪为人主者从军前备礼册命。留守孙傅等表请立赵氏。金人怒,劫傅等召百官杂议,众莫敢出声,相视久之,乃曰:“今日当勉强应命,举在军前者一人。”尚书员外郎宋齐愈书“张邦昌”三字示之,遂定议。王时雍时为留守,再集百官诣秘书省,至即闭省门,以兵环之,谕众以立邦昌,众意唯唯。邦昌始欲引决,或曰:“相公不前死城外,今欲涂炭一城耶?”邦昌北向拜舞受册,即伪位,僭号大楚。时雍率百官遽拜,邦昌但东面拱立。是日,风霾,日晕无光。百官惨沮,邦昌亦变色。见百官称

8、“予”,手诏曰“手书”。独时雍每言事邦昌前,辄称“臣启陛下”,邦昌斥之。金人将退师,邦昌诣金营祖别,起居悉如常仪,士庶观者无不感怆。金师既还,邦昌降手书赦天下。吕好问谓邦昌曰:“人情归公者,劫于金人之威耳,金人既去,能复有今日乎?康王居外久,众所归心,曷不推戴之?”邦昌从之,乃遣蒋师愈赍书于康王自陈:“所以勉循金人推戴者,欲权宜一时以纾国难也,敢有他乎?”王询师愈等,具知所由,乃报书邦昌。书既下,中外大说。王即皇帝位,相李纲。纲上书极论:“国破而资之以为利,君辱而攘之以为荣。建邦四十余日,逮金人之既退,方降赦以收恩。是宜肆诸市朝,以为乱臣贼子之戒。”又力言:“邦昌已僭逆,岂可留之朝廷,使道路目

9、为故天子哉?”高宗乃诏数邦昌罪,赐死潭州。 (删节自宋史列传第二百三十四)【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俾邦昌为质于金以求成 质:人质B、 乃要钦宗署御批无变割地议 要:请求C、 国破而资之以为利 资:借助D、 是宜肆诸市朝 肆:陈列【小题2】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张邦昌“僭逆”的一组是(3分)不意身自为质 邦昌但东面拱立谕众以立邦昌 见百官称“予”邦昌降手书赦天下 使道路目为故天子哉A、 B、 C、 D、 【小题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金人要求推举张邦昌为新君主时,百官想法不同。留守孙傅等人想立姓赵的人,其他人则

10、想从战场上举荐一人敷衍了事。B、 张邦昌即伪位也有不得已的苦衷。一开始他还想以死抗争,但后来在别人劝说下为了保全一城人的性命而被迫服从即位。C、 金人退兵时,张邦昌做出了令很多人感慨悲伤的事情。他到金人营中举行了祭祀路神的送别仪式,还按照天子礼仪行事。D、 李纲的进言对宋高宗处死张邦昌起了重要作用。李纲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张邦昌行事的性质和危害,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小题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人情归公者,劫于金人之威耳,金人既去,能复有今日乎?(5分)(2)所以勉循金人推戴者,欲权宜一时以纾国难也,敢有他乎?(5分)【答案】分,句意2分)【解析】【小题1】【小题4

11、】天应当勉强听从命令,推举一个军队(战场上)的人前去。”尚书员外郎宋齐愈写“张邦昌”三个字给他们3 (14届江西师大附中等重点中学高三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金山寺医僧浙右某孝廉约伴入都会试,舟至姑苏,孝廉病矣。同伴唤舆送至名医叶天士家诊治。叶诊之良久,曰:“君疾系感冒风寒,一药即愈。第将何往?”孝廉以赴礼闱对。叶曰:“先生休矣,此去舍舟登陆,必患消渴症,无药可救,寿不过一月耳。脉象已现,速归,后事尚及料理也。”遂开方与之,谕门徒登诸医案。孝廉回舟,惶然泣下,辞伴欲归。同伴曰:“此医家吓人生财之道也。况叶不过时医,决非神仙,何必介意。”次日,孝廉服药果愈。同伴益怂恿之,遂北上,然

12、心甚戚戚。舟抵江口,风逆不得渡,同人约游金山寺。山门前有医僧牌,孝廉访禅室,僧为诊视曰:“居士将何之?”以应试对。僧蹙额曰:“恐来不及矣。此去登陆,消渴即发,寿不过月,奈何远行耶?”孝廉泣下曰:“诚如叶天士言矣。”僧曰:“天士云何?”孝廉曰:“无药可救。”僧曰:“谬哉,药如不能救病,圣贤何必留此一道?”孝廉觉其语有因,跽而请救。僧援之曰:“君登陆时,王家营所有者秋梨也。以后车满载,渴即以梨代茶,饥则蒸梨作膳。约至都食过百斤,即无恙焉。得云无药可救,误人性命耶。”孝廉再拜而退。行抵清河,舍舟登车,果渴病大作矣。如僧言,饮食必以梨,至都平服如故。入闱不售,感僧活命恩,回至金山,以二十金及都中方物为

13、谢。僧收物而却其金曰:“居士过苏城时,再见叶君,令其诊视。如云无疾,即以前言质之。彼如问治疗之人,即以老僧告之,胜于厚惠也。”孝廉如言往见天士,复使诊视。曰:“君无疾何治?”孝廉以前言质之,天士命徒查案,相符,曰:“异哉,君其遇仙乎?”孝廉曰:“是佛,非仙。”以老僧言告之。天士曰:“我知之矣。先生请行,我将停业以请益。”遂摘牌散徒,更姓名,衣佣保服,轻舟往投老僧,求役门墙,以习医术。一日,有舁一垂毙之人至,其腹如孕,来人曰:“是人腹痛数年,而今更甚。”僧诊讫,命天士复诊,开方首用白信三分。僧笑曰:“妙哉,汝所以不及我者,谨慎太过。此方须用砒霜一钱,起死回生,永除痰根矣。”天士骇然曰:“此人患虫

14、蛊,以信三分,死其虫足矣。多则人何能堪?”僧曰:“汝既知虫,不知虫之大小乎?此虫已长二十寸余矣,试以三分,不过暂困,后必复作。再投以信,避而不受,则无药可救矣。用一钱,俾虫毙,随矢出,永绝后患,不更妙耶?”天士惑甚。僧立命侍者出白丸纳病人口中,以汤下之,谓来人曰:“速舁回寓,晚必遗矢出虫,俾吾徒观之。”来人唯唯,舁病人去。至夜果如所言挑一赤虫来长二尺余病人已苏饥而索食僧命以参苓作糜进之旬日痊可天士心悦诚服,告以真姓名而求益。 (有删节)【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将何往第:只是。B、谕门徒登诸医案登:记录,记载。C、其语有因因:缘故,原因。D、以汤下之汤:药

15、汤。【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即以老僧告之,胜于厚惠也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B、君无疾何治大王来何操C、异哉,君其遇仙乎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D、再投以信,避而不受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小题3】文中画破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至夜/果如所言/挑一赤虫/来长二尺余/病人已苏/饥而索食/僧命以参苓作糜进之旬日/痊可B、 至夜/果如所言/挑一赤虫来/长二尺余/病人已苏/饥而索食/僧命以参苓作糜进之/旬日痊可 C、 至夜/果如所言/挑一赤虫/来长二尺余/病人已苏/饥而索食/僧命以参苓作糜进之/旬日痊可 D、 至夜/果如所言/挑一赤虫来/长二

16、尺余/病人已苏/饥而索食/僧命以参苓作糜进之旬日/痊可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2分)(1)谬哉,药如不能救病,圣贤何必留此一道?(4分)(2)入闱不售,感僧活命恩,回至金山,以二十金及都中方物为谢。(4分)(3)速舁回寓,晚必遗矢出虫,俾吾徒观之。(4分)【答案】【解析】【小题1】【小题4】【参考译文】大夫,又不是神仙,不要将他的话放在心上。”第二天早晨,他服下药果然就痊愈了。几个伙伴更是怂恿他收自己为门徒学习医术,老僧便同意了。有一天,有人抬着一个垂危的病人来,这病人肚子大得就像怀孕了一样。随同人说:“这人已经腹痛了4 (2014届安徽省淮南市高三第一次模拟)阅读下面的

17、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举进士,调叶县尉。熙宁初,举四京学官,第文为优,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超逸绝尘,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知太和县,以平易为治。时课颁盐策,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吏不悦,而民安之。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逾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实录成,擢起居舍人。丁母艰。庭坚性笃孝,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衣不解带,及亡,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服除,为秘书丞,提点明道宫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出知宣州,改鄂州。章惇、蔡

18、卞与其党论实录多诬,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三十二事。庭坚书“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至是首问焉。对曰:“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言者犹以处善地为骫法。以亲嫌,遂移戎州,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徽宗即位,起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知舒州,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丐郡,得知太平州,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隆观。庭坚在河北与赵挺之有微隙,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承风旨,上其所作荆南承天院记,指为幸灾,复除名,羁管宜州。三年,徙永州,未闻

19、命而卒,年六十一。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天下称为四学士,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初,游灊皖山谷寺、石牛洞,乐其林泉之胜,因自号山谷道人云。(选自宋史黄庭坚传)注:盐策:征收盐税的政策法令。骫(wi):曲,枉。【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读书数过辄诵 过:遍B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 不行:不去就任C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 举:推荐D孝友

20、之行,追配古人 配:陪衬【小题2】下列各组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B至是首问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C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 樊哙覆其盾于地D因自号山谷道人云 或因寄所托【小题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黄庭坚幼时就聪明过人,读书很快就能背下来,他舅舅对他检测之后惊讶不已,认为他才智出众。后来黄庭坚考中进士,他的文章才华深受文彦博、苏轼等人的赏识。B哲宗即位后,召黄庭坚修订神宗实录,他据实直书,却被章敦、蔡卞及其党羽诬陷并盘问。面对盘问,他照实回答,毫无顾忌,因此被一再贬官,但他处之泰然。C黄庭坚在河北时

21、与赵挺之有些不和,赵挺之掌权后,指使陈举抓住黄庭坚所作的荆南承天院记中的问题来诬陷他,黄庭坚因此又被除名管制,于六十一岁时去世。D前三段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黄庭坚的生平、性格等方面,最后一段重点介绍他的文学方面的成就。该传记材料翔实,结构清晰,较为真实地展示了黄庭坚的风貌。【小题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10分)(1)及亡,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3分)(2)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3分)(3)以亲嫌,遂移戎州,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4分)【答案】【小题2】【小题4】【参考译文】他对国家的灾祸感到庆幸,黄庭坚再一次被除名,送到宣州管制。三年后,黄庭坚流放到永州,未听到宣布命令就死了,

22、终年六十一岁。黄庭坚的学问文章,是天性生成的,陈师道说他的诗得法于杜甫,学杜甫而又不模仿杜甫的诗。他擅长行书、草书,楷书也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被天下称为四学士。而黄庭坚在文章方面尤其擅长诗歌,四川和江西的君子士大夫都认为黄庭坚可比苏轼,所以称他们为“苏黄”。苏轼做侍从官时,曾举荐黄庭坚代替自己,推荐词中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的话,他看重黄庭坚竟到了这种地步。起初,黄庭坚游灊皖的山谷诗、石牛洞,喜欢该地方林泉的景的优美,因而给自己取别号为山谷道人。5 (14届甘肃天水一中高三五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安丙,字子文,广安人。淳熙间进士,

23、调大足县主簿。通判隆庆府,嘉泰三年,郡大水,丙白守张鼎,发常平粟振之。寻又凿石徙溪,自是无水患。知大安军,岁旱,民艰食,丙以家财即下流籴米数万石以振。事闻,诏加一秩。开禧二年,程松为四川宣抚使,吴曦副之。松夜延丙议。丙为松言曦必误国,松不省。盖丙尝为其父客,素知曦。三年正月甲午,曦僭号建官,称臣于金,以丙为丞相长史、权行都省事。事既炽,丙不得脱,度徒死无益,阳与而阴图之。遂与杨巨源、李好义等谋诛曦。丙遣弟焕往约诸将,相与拊定。于是传檄诸道。曦僭位凡四十一日。三月戊寅,陈曦所以反及矫制平贼便宜赏功状,自劾待罪,函曦首级与曦所受金人诏印及所匿庚牌附驿。时方议和,丙独戒饬将士,以攻为守,威声甚著。时

24、沿边关隘悉为金毁,丙遗时相书,云:“今于关表广结义士,月给以粮,俾各保田庐,逮事定,则系之尺籍而劝之耕,庶可经久。”贼张福、莫简叛。贼自阆趋遂宁,所过无不残灭。丙欲自持十万缗往益昌募士。魏了翁移书宰执,谓安丙不起,则贼未即平,蜀未可定,虽贼亦曰:“须安相公作宣抚,事乃定耳。”诏起丙为四川宣抚使,予便宜。丙奏:“臣不辞老以报国。”至遂宁,贼犹负固于普州之茗山。丙下令诸军合围,绝其樵汲之路以困之。未几,俘获张福等十七人以献。先是,夏人来乞师并兵攻金人,丙且奏且行,分遣将士趋秦、巩、凤翔,委丁焴节制,师次于巩。夏人以枢密使子宁众二十余万,约以夏兵野战,宋师攻城。既而攻巩不克,乃已。丙卒,讣闻,辍视朝

25、二日。 (选自宋史安丙传,有删改)【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松夜延丙议 延:邀请B、陈曦所以反及矫制平贼便宜赏功状 矫:假托C、师次于巩 次:驻扎 D、贼犹负固于普州之茗山 负:遭受【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安丙忠于国家的一组是(3分)寻又凿石徙溪,自是无水患遂与杨巨源、李好义等谋诛曦时方议和,丙独戒饬将士,以攻为守,威声甚著贼自阆趋遂宁,所过无不残灭臣不辞老以报国夏人来乞师并兵攻金人,丙且奏且行A、 B、 C、 D、【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安丙恪尽职守,体恤百姓。他在隆庆府任职时,郡中发大水,他禀告上司

26、,打开粮仓救济;他任大安军知军,曾用自家粮食救济遭旱灾的百姓。B、安丙敢于和叛逆之人作斗争。他对宣抚使程松说,吴曦会贻误国事,后来吴曦叛国投敌,并封安丙官职,安丙机智地与吴曦周旋,最终铲除了吴曦。C、安丙很有威望,平定叛贼有功。叛贼张福等人作乱,官员和叛贼都认为只有安丙才能平定叛乱,朝廷起用安丙,他领兵平叛,俘虏了张福等人。D、安丙竭诚为国效力。边境关口遭到金国人破坏,他写信给宰相,提出自己的建议;他派兵和夏国人联合攻打金国;他去世后皇帝停止上朝两天表示哀悼。【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事既炽,丙不得脱,度徒死无益,阳与而阴图之。(5分) (2)今于关表广结义

27、士,月给以粮,俾各保田庐,逮事定,则系之尺籍而劝之耕,庶可经久。(5分)【答案】【小题3】【参考译文】宋国军队攻打城池。不久进攻巩地失败,于是休兵。安丙去世,报丧给皇帝,停止上朝两天。6 (14届广东广州高三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贞观六年,太宗谓尚书左仆射房玄龄曰:“比有山东崔、卢、李、郑四姓,虽累叶陵迟,犹恃其旧地,好自矜大,称为士大夫。每嫁女他族,必广索聘财,以多为贵,论数定约,同于市贾,甚损风俗,有紊礼经。既轻重失宜,理须改革。”乃诏吏部尚书高士廉、御史大夫韦挺、中书侍郎岑文本、礼部侍郎令狐德棻等,刊正姓氏,普责天下谱牒,兼据凭史传,剪其浮华,定其真伪,忠贤者褒进,悖逆者

28、贬黜,撰为氏族志。士廉等及进定氏族等第,遂以崔干为第一等。太宗谓曰:“我与山东崔、卢、李、郑,旧既无嫌,为其世代衰微,全无官宦,犹自云士大夫,婚姻之际,则多索财物;或才识庸下,而偃仰自高,依托富贵,我不解人间何为重之?且士大夫有能立功,爵位崇重,善事君父,忠孝可称,或道义清素,学艺通博,此亦足为门户,可谓天下士大夫。今崔、卢之属,宁比当朝之贵?公卿已下,何暇多输钱物,兼与他气势?向声背实,以得为荣。我今定氏族者,诚欲崇树今朝冠冕,何因崔干犹为第一等,卿等不贵我官爵耶?不论数代已前只取今日官品人才作等级宜一量定用为永则。”遂以崔干为第三等。至十二年,书成,凡百卷,颁天下。又诏曰:“氏族之美,实系

29、于冠冕,婚姻之道,莫先于仁义。自有魏失御,齐氏云亡,市朝既迁,风俗陵替。燕、赵古姓,多失衣冠之绪,齐、韩旧族,或乖礼义之风。名不著于州闾,身未免于贫贱,自号高门之胄,不敦匹嫡之仪,问名惟在于窃赀,结褵必归于富室。乃有新官之辈,丰财之家,慕其祖宗,竞结婚姻,多纳货贿,有如贩鬻。或自贬家门,受辱于姻娅;或矜其旧望,行无礼于舅姑。积习成俗,迄今未已,既紊人伦,实亏名教。朕夙夜兢惕,忧勤政道,往代蠹害,咸已惩革,唯此弊风,未能尽变。自今以后,明加告示,使识嫁娶之序,务合礼典,称朕意焉。”(选自贞观政要礼乐第二十九,有删节)【注】累叶陵迟:指家世衰落。问名:古代婚礼“六礼”之一。男家请媒人问女方的名字和

30、生辰八字。结褵:成婚。【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普责天下谱牒 责:责备 B、或乖礼义之风 乖:违背C、不敦匹嫡之仪 敦:勉励 D、或矜其旧望 矜:同情【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以多为贵 遂以崔干为第一等B、论数定约,同于市贾 名不著于州闾C、忠贤者褒进 我今定氏族者 D、为其世代衰微 何因崔干犹为第一等【小题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论数代/已前只取今日官品/人才作等级宜一量定/用为永则B、不论数代/已前只取今日官品人才/作等级宜一/量定用为永则C、不论数代已前/只取今日官品人才作等级/宜一量定/

31、用为永则D、不论数代已前/只取今日/官品人才作等级宜一/量定用为永则【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崔、卢、李、郑四个家族在嫁女儿的时候大肆索取聘礼,并根据聘礼的数量决定婚约,唐太宗认为这样做严重败坏社会风俗。B、唐太宗命高士廉、韦挺、岑文本等人撰写氏族志,校正姓氏等级,删除其中的浮夸成分,考订真假,褒奖忠贤,贬黜叛逆。C、唐太宗认为,士大夫如果能立下功劳,爵位崇高显赫,忠孝两全,或者道德高尚,学问技艺通达渊博,就能称为真正的士大夫。D、氏族志的颁行,彻底革除了燕、赵古姓和齐、韩旧族在嫁娶时贪图钱财、攀附权贵的不良风气,唐太宗对此感到十分满意。【小题5】根据

32、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今崔、卢之属,宁比当朝之贵?(3分)积习成俗,迄今未已,既紊人伦,实亏名教。(4分)【小题6】从本文看,唐太宗对士大夫的婚姻有怎样的要求?(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答案】【小题2】【小题5】【参考译文】高士廉等人到了上报校定的氏族等第时,仍然把崔干列为第一等。太宗说:“我和山东的崔、卢、李、郑四他们都要懂得嫁娶的规矩,务必合乎礼法,才符合我的心意。”7 (14届广西柳州高三一模)(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许逵,字汝登,固始人。正德三年进士。长身巨口,猿臂燕颔,沈静有谋略。授乐陵知县

33、。六年春,流贼刘七等屠城邑,杀长吏。诸州县率闭城守,或弃城遁,或遗之刍粟弓马,乞贼毋攻。逵之官,慨然为战守计。县初无城,督民版筑,不逾月,城成。令民屋外筑墙,墙高过帘,启圭窦,才容人。家选一壮者执刃伺窦内,余皆入队伍,日视旗为号,违者军法从事。又募死士伏巷中,洞开城门。贼果至,旗举伏发,窦中人皆出,贼大惊窜,斩获无遗。后数犯,数却之,遂相戒不敢近。事闻,进秩二等。时知县能抗贼者,益都则牛鸾,郯城则唐龙,汶上则左经,浚则陈滞,亦所当贼少。而逵屡御大贼有功,遂与鸾俱超擢兵备佥事。逵驻武定州,州城圮濠平,不能限牛马。逵筑城凿池,设楼橹,置巡卒。明年五月,贼杨寡妇以千骑犯濰县,指挥乔刚御之,贼少却。逵

34、追败之高苑,令指挥张勋邀之沧州,先后俘斩二百七十余人。未几,贼别部掠德平,逵尽歼之,成名大著。十二年迁江西副使。时宸濠党暴横,逵以法痛绳之。尝言于孙燧日:“宁王敢为暴者,恃权臣也;权臣左右之者,贪重贿也。重贿由于盗薮,今惟翦盗则贿息,贿息则党孤。”燧深然之,每事辄与密议。及宸濠缚燧,逵争之。宸濠素忌逵,问许副使何言,逵日:“副使惟赤心耳!”宸濠怒日:“我不能杀汝邪?”逵骂日:“汝能杀我,天子能杀汝。汝反贼,万段磔汝,汝悔何及!”宸濠大怒,并缚之,曳出斫其颈,屹不动。贼众共推抑令跪,卒不能,遂死,年三十六。初,逵以文天祥集贻其友给事中张汉卿而无书。汉卿语人日:“宁邸必反,汝登其为文山乎?”逵父家

35、居,闻江西有变,杀都御史及副使,即为位,易服哭。张汉卿对人说:“宁王府是必然要叛乱的,汝登恐怕也要成为文天祥了吧?”许逵的父亲住家里,听说江西发生事变,都御使和副使被杀害,马上就立了牌位,换了丧服,为许逵哭悼。嘉靖元年诏逵死事尤烈,改赠逵礼部尚书,进荫指挥佥事。(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七十七忠义)【注】圭窭:在墙上开的“圭”字形门洞,便于堵上亦便于打开,较隐秘。宸濠:即时任宁王的朱宸濠,后作乱被诛。孙燧:时任都御史兼江西巡抚,因反对朱宸濠叛乱,与许奎一同遇害。薮:聚集。文山:文天祥号。【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或遗之刍粟弓马 刍:喂牲畜的草料B、县初无城,督民版筑 版

36、筑:筑土墙C、权臣左右之者,贪重贿也 左右:支配,操纵D、贼众共推抑令跪 抑:按,压【小题2】许奎死后谥号“忠节”。以下各组句子巾,全都体现的一组是:长身巨口,猿臂燕颔,沈静有谋略 逵之官,慨然为战守计时宸濠党暴横,逵以法痛绳之 燧深然之,每事辄与密议逵日:“副使惟赤心耳!” 即为位,易服哭A、 B、 C、 D、【小题3】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许逵忠于职守且有谋略。任乐陵知县和任兵备佥事驻守武定州时,他都率领当地军民,采取积极措施备战,打败了前来侵扰的贼寇。B、在针对宁王朱宸濠的斗争中,许逵有胆有识。他对暴横的宁王党徒严厉制裁,并向巡抚孙燧提议:对付宁王为暴,关键是

37、打击贿赂。C、当朱宸濠发动叛乱并绑缚孙燧时,许逵挺身而出作抗争。朱宸濠威胁许逵,许逵非但不屈服,还斥骂宸濠是反贼,将受严惩。因而许逵与孙燧一同遇害。D、知子莫若父。许逵父亲一听闻江西发生事变、都御使和副使均被杀的消息,就知道儿子许逵一定由于不肯苟且、坚贞不屈而殒命了。【小题4】把第1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句5分,共10分)(1)后数犯,数却之,遂相戒不敢近。事闻,进秩二等。(2)汉卿语人日:“宁邸必反,汝登其为文山乎?”【答案】【小题4】(1)后来(贼寇)又多次进犯,多次被击退,于是贼兵相互告诫,不再敢靠近乐陵城。此事报知朝廷,许逵得以升官二级。(“数”“却”“戒”

38、“遂”“闻”必须准确译出)(2)张汉卿对人说:“宁王府是必然要叛乱的,汝登恐怕也要成为文天祥了吧?”(“语”“必”“反”“其”“乎” 必须准确译出,“其”必须译为推测语气词)【解析】【小题1】【小题2】【参考译文】制定以战为守的计划。乐陵县城原来没城墙,他就督促百姓修筑土墙,不出一个月,城墙就修成了。他让老8 (2014届河北唐山一中高三期中)文言文阅读(选择题9分,翻译题10分)范景仁墓志铭苏轼公姓范氏,讳镇,字景仁。四岁而孤,从二兄为学。薛奎守蜀,公时年十八,奎与语奇之,还朝与公俱。举进士,为礼部第一,释褐为新安主簿。宰相庞籍言公有异材,恬于进取,特除直秘阁,擢起居舍人。仁宗性宽容,言事者

39、务讦以为名,或诬人阴私。公独引大体,略细故。时陈执中为相,公尝论其无学术,非宰相器。及执中嬖妾笞杀婢,御史劾奏,欲逐去之。公言:“今阴阳不和,财匮民困,盗贼滋炽,执中当任其咎。闺门之私,非所以责宰相。”识者韪之。仁宗即位三十五年,未有继嗣。嘉祐初得疾,中外危恐,不知所为。公独奋曰:“天下事尚有大于此者乎?”即上疏曰:“太祖舍其子而立太宗,此天下之大公也。愿陛下择宗室贤者,异其礼物,而试之政事,以系天下心。”章累上,不报,因阖门请罪。执政谓公:“上之不豫,大臣尝建此策矣,今间言已入,为之甚难。”公复移书执政曰:“事当论其是非,不当问其难易。速则济,缓则不及,此圣贤所以贵机会也。诸公言今日难于前日

40、,安知他日不难于今日乎?”凡章十九上,待罪百余日,须发为白。王安石为政,改常平为青苗法。公上疏曰:“常平之法,始于汉之盛时,视谷贵贱发敛,以便农末,不可改。而青苗行于唐之衰乱,不足法。”疏三上,不报。即上言:“臣言不行,无颜复立于朝,请致仕。”疏五上,最后指言安石以喜怒赏罚事,曰:“陛下有纳谏之资,大臣进拒谏之计;陛下有爱民之性,大臣用残民之术。”安石大怒,自草制,极口诋公。落翰林学士,以本官致仕。公上表谢,其略曰:“虽曰乞身而去,敢忘忧国之心?”公既退居,专以读书赋诗自娱。客至,辄置酒尽欢。或劝公称疾杜门,公曰:“死生祸福,天也。吾其如天何!”轼得罪,下御史台狱,索公与轼往来书疏文字甚急。公

41、犹上书救轼不已。元祐三年十二月薨,享年八十一。(选自苏东坡全集卷六十一,有删节)【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恬于进取 恬:淡泊B 章累上,不报 报:回复C 落翰林学士 落:在之后,落后 D 或劝公称疾杜门 杜:关闭【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范镇见解不俗的一组是 ( )闺门之私,非所以责宰相 愿陛下择宗室贤者,异其礼物,而试之政事诸公言今日难于前日,安知他日不难于今日乎 臣言不行,无颜复立于朝,请致仕而青苗行于唐之衰乱,不足法 死生祸福,天也A B C D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范镇幼时从兄为学,年轻时就表现出与

42、众不同的才华,受到蜀地守官的赏识;举进士踏上仕途后,宰相庞公又很器重他,为他美言。B 范镇看问题客观公允。他认为宰相陈执中学识不高,不堪重任;却反对有人借家中私事弹劾陈执中,他的看法得到有识之士的认同。C 仁宗在位多年未确立继承人,范镇认为这是关系到国家稳定的紧要事情,先后十九次上书直陈己见,因此获罪,以至于须发都白了。D 范镇反对王安石推行青苗法,多次上书无效后,无奈退休家居;在家中他读书自娱,饮酒取乐,有人劝其谨慎行事,他却坦然处之。【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速则济,缓则不及,此圣贤所以贵机会也。(5分)(2)公上表谢,其略曰:“虽曰乞身而去,敢忘忧国之心?

43、” (5分) 【答案】【解析】【小题1】【小题4】【参考译文】职,以原来的官阶退休。范公向皇上上表谢恩,其中写道:“虽然说是请求退休离开朝廷,但怎敢轻抛忧国忧民之心?”范公退休居家后,专以读书赋诗自娱。有客人来到,就安排酒席尽欢而散。有人劝范公假称有病关门谢客,范公说:“人的死生祸福,都是天命。我能把上天怎么样?” 我正被问罪,下到御史台狱中,朝廷查找范公和我往来的信件文字非常紧急。在这种情况下,范公仍旧不断地上书救助我。卒于元祐三年十二月,终年八十一岁。 9 (2014届河南豫东、豫北十所名校高三四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范景文,字梦章,吴桥人。景文幼负器识,登万历四十一年进士,

44、授东昌推官。以名节自励,苞苴无敢及其门。岁大饥,尽心振救,阖郡赖之。用治行高等,擢吏部稽勋主事,历文选员外郎,署选事。泰昌时,群贤登进,景文力为多,寻乞假去。天启五年二月,起文选郎中,魏忠贤暨魏广微中外用事,景文同乡,不一诣其门,亦不附东林,孤立行意而已。视事未弥月,谢病去。崇祯初,用荐召为太常少卿。二年七月,擢右全都御史,巡抚河南。京师戒严,率所部八千人勤王,饷皆自赍。抵涿州,四方援兵多剽掠,独河南军无所犯。移驻都门,再移昌平,远近恃以无恐。明年三月,擢兵部添注左侍郎,练兵通州。通镇初设,兵皆召募,景文综理有法,军特精。尝请有司实行一条鞭法,徭役归之官,民稍助其费,供应平买,不立官价名。帝令

45、永著为例。七年冬,起南京右都御史。未几,就拜兵部尚书,参赞机务。十一年冬,京师戒严,遣兵入卫。杨嗣昌夺情辅政,廷臣力争多被谪,景文倡同列合词论救。帝不悦,诘首谋,则自引罪,且以众论佥同为言。帝益怒,削籍为民。十五年秋,用荐召拜刑部尚书,未上,改工部。入对,帝迎劳日:“不见卿久,何癯也?”景文谢。十七年二月,命以本官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未几,李自成破宣府,烽火逼京师。有请帝南幸者,命集议阁中。景文日:“固结人心,坚守待援而已,此外非臣所知。”及都城陷,趋至宫门,宫人日:“驾出矣。复趋朝房,贼已塞道。从者请易服还邸,景文日:“驾出安归?”就道旁庙草遗疏,复大书日:“身为大臣,不能灭贼雪耻,死有

46、余恨。”遂至演象所拜辞阙墓,赴双塔寺旁古井死。景文死时,犹谓帝南幸也。赠太傅,谥文贞。 (节选自明史范景文传,有删改)【注】苞苴:贿赂。夺情:是中国古代丁忧制度的延伸,意思是为国家夺去了孝亲之情,可不必去职,以素服办公,不参加吉礼。佥同:一致赞同。【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用治行高等 用:因为。 B署选事 署:代理。 C饷皆自赍 赍:携带。 D不见卿久,何癯也 癯:生病。【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范景文重名节的言行的一组是(3分) 苞苴无敢及其门 魏忠贤暨麴广微中外用事,景文同乡,不诣其门 景文倡同列合词论救 固结人心,坚守待援而已,此外非臣所知

47、身为大臣,不能灭贼雪耻,死有余恨至演象所拜辞阙墓,赴双塔寺旁古井死A B C D【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范景文一心为民。在东昌任职期间,他全力赈济灾民。崇祯年间,他又请求实行一条鞭法,由官府负责徭役,人民只需稍加资助一些徭役的费用;供应采取平价买卖,不立官价的名目。B范景文治军有方。崇祯年间,京师戒严,他所率的八干人马纪律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练兵通州期间,他对新招募的士兵也管理有方,因此部队精锐强干。C范景文勇担罪责。为解救因杨嗣昌夺情而引发力谏而遭贬谪的大臣,他发动同僚联 合上言论理。皇帝震怒追查,他又一人担当,终被削职为民。D范景文忠烈殉国。当李

48、自成军队兵临北京城下时,他力主坚守;当城破之时,他不顾个人安危想人宫护驾;当得知皇帝已出官之时,他以皇帝南逃为羞,故最终辞阙投井而死。【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0分) (1)帝不悦,诘首谋,则自引罪,且以众论佥同为言。 (2)从者请易服还邸,景文日:“驾出安归?”就道旁庙草遗疏。【答案】【小题2】键词语:(1诘追问,引罪承担罪责, “以为言”说,佥都 。(2)易换掉,“驾出安归?”“皇上车驾已出,还回到哪儿?”(宾语前置)。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参考译文】10 (2014届安徽省宣城市高三上学期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记 鸽(清)

49、管同叶侯之家获二鸽,缚其翅而畜之野。狸者知其不能飞也,攫而食其雌。雄者怒,奋其喙啄狸,狸嗥而去。不数日,复获一雌焉,狸至而又食之,然以前被啄故,若惮雄不敢近。雄因自恃其强,不为备,居无何,竟为狸所食。管子曰:吾观狸鸽之事有深感焉。当夫狸之始至也,盖欲攫鸽雌雄而并食之矣。然而力疲于雌,又度雄者知必死而致力,则权嗥而去,以避其锋,兵法所谓穷寇勿追,强而避之之说也。及其再至,非不欲先食雄,然而知雄必备而雌无备,故先易而后其难,且示雄以若独食雌者,而使之不忌,兵法所谓诱之骄之者也。至是而雄固已怠矣,乘其怠而突取之,则计无不得,兵法所谓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者也。吁!狸所为悉合于兵法,鸽乃游其术中而不悟也。

50、吾思鸽之与狸诚为非敌,然雄啄狸,狸始未尝不畏。使彼雌雄者并力相扶,以与狸为难,狸虽强,何至并为所食哉!恃一己之强,而不知援其侪类,侪类亡而己抑吾又思之:夫鸽虽小鸟,然健而善飞,当其悬哨薄云,虽鸷若鹰 莫能害,而何惧一狸乎?以见获于人而遂不能飞,以不能飞而遂为狸所食。然则世之见获于人者,其亦可为深虑也已! 【注】悬哨,高飞呼哨。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奋其喙啄狸 奋:张开B度雄者知必死 度:估计C雄固已怠矣 固:必定D当其悬哨薄云 薄:与“厚”相对【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缚其翅而畜之野 则或咎其欲出者B有深感焉 犹且

51、从师而问焉C知雄必备而雌无备 吾尝终日而思矣D以见获于人 以其无礼于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叶侯家先后得到三只鸽子,其中两只是雌鸽,一只是雄鸽,被狸分三次吃掉;在狸第一次进攻时,雄鸽曾奋力抗争过。B狸为了吃掉鸽子采取了种种手段,这些手段依次符合“诱敌骄敌”“穷寇勿追、强而避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的策略。C悲剧之所以产生,一是鸽持一己之强而不与同辈并力相扶,以致被狸各个击破;二是见获于人,被捆住了翅膀,因而被狸所乘。D本文是一篇寓言小品,以叙为辅,以议为主,议论部分始终紧扣故事,抽丝剥茧、层层深入,揭示了“狸鸽相斗”背后蕴藏的意义。【小题4】把原

52、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不为备,居无何,竟为狸所食。(4分)(2)兵法所谓诱之骄之者也。(3分)(3)狸所为悉合于兵法,鸽乃游其术中而不悟也。(3分)【答案】【小题2】【参考译文】寇莫追”“强而避之”的道理。等到后来狸又到来,它并非不想先吃雄鸽,但是知道雄鸽必定已有所防备,11 (14届湖北孝感高三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尚节亭记刘基古人植卉木而有取义焉者,岂徒为玩好而已。故兰取其芳,谖草取其忘忧,莲取其出污而不染。不特卉木也,佩以玉,环以象,坐右之器以欹;或以之比德而自励,或以之惩志而自警,进德修业,于是乎有裨焉。会稽黄中立,好植竹,取其节也,故为亭竹间,

53、而名之曰“尚节之亭”,以为读书游艺之所,澹乎无营乎外之心也。予观而喜之。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至于涉寒暑,蒙霜雪,而柯不改,叶不易,色苍苍而不变,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信乎,有诸中,形于外,为能践其形也。然则以节言竹,复何以尚之哉!世衰道微,能以节立身者鲜矣。中立抱材未用,而早以节立志,是诚有大过人者,吾又安得不喜之哉!夫节之时义,大易备矣;无庸外而求也。草木之节,实枝叶之所生,气之所聚,筋脉所凑。故得其中和,则畅茂条达,而为美植;反之,则为樠液,为瘿肿,为樛屈,而以害其生矣。是故春夏秋冬之分至,谓之节;节者,阴阳寒暑转移之机也。人道有变,其节乃见;

54、节也者,人之所难处也,于是乎有中焉。故让国,大节也,在泰伯则是,在季子则非;守死,大节也,在子思则宜,在曾子则过。必有义焉,不可胶也。择之不精,处之不当,则不为畅茂条达,而为樠液、瘿肿、樛屈矣,不亦远哉?传曰:“行前定,则不困。”平居而研之,他日处之裕如也。然则中立之取诸竹以名其亭,而又与吾徒游,岂苟然哉?【注】谖草:亦作“萱草”,古代传说中一种使人忘忧的草。大易:指易经。樠(mn):液体渗出。瘿肿:树木外部隆起像瘤子一样的东西。樛屈:树木向下弯曲。胶:像胶粘连在一起,形容固执。传:在此指礼记中庸的注。【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特卉木也,佩以玉,环以象,

55、坐右之器以欹 特:只是。B、信乎,有诸中,形于外为能践其形也 信:的确。C、至于涉寒暑,蒙霜雪,而柯不改,叶不易,色苍苍而不变 涉:经历、D、守死,大节也,在子思则宜,在曾子则过 过:过错。【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的“节”,全都体现“节操、节义”含义的一组是(3分)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中立抱材未用,而早以节立志草木之节,实枝叶之所生是故春夏秋冬之分至,谓之节人道有变,其节乃见A、 B、 C、 D、【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人栽种花草树木都是为了修身养性,从中汲取精神养料,而不是只为了玩乐。同样,其他许多器物也都

56、能反映人的精神追求。B、世风衰败,道德沦丧,能够凭借节操立身的人很少了,而会稽人黄中立能以“尚节之亭”明志,这是与刘基等人长期交往受到熏陶的结果。C、节操对人来说是很难表现得恰到好处的。泰伯、子思能守大节,而季子、曾子却不能做到适宜,这是因为前者明白怎样做才合乎义,后者却是过于固执而处理不当。D、这篇文章名为尚节亭记,但作者并没有详细记叙亭子的有关情况,而是以亭子周围的竹子为着眼点,写了自己所理解的节义,说明了将此亭命名为“尚节亭”的缘由。【小题4】请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古人植卉木而有取义焉者,岂徒为玩好而已。 (3分)(2)或以之比德而自励,或以之惩志而自警,(3分

57、)(3)是诚有大过人者,吾又安得不喜之哉!(3分)【小题5】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盈天地间,万物纤悉,含毫运思能曲尽其态者止一法耳一者何曰传神而已矣世徒知人之有神而不知物之有神。此郭若虚深鄙众工,虽曰画而非画者,盖只能传其形,而不能传其神也。 (节选自郭熙林泉高致画意)【答案】【解析】【小题1】【小题3】【参考译文】整个天地之间,万物林林总总,含着笔杆构思画面,能够婉转曲折地展现出他们的姿态的,只有一个办法。一个什么办法?说的不过就是“传神”罢了,世人只知道人有神,却不知道物也有神。因此郭若虚极为鄙视有些普通画工,他们那虽然叫画但其实不能算画,理

58、由是他描绘出人或物的外形,却不能描绘出人或物的神韵来。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参考译文】12 (14届湖南怀化高三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共22分)心 术(苏洵)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凡兵上义;不义,虽利勿动。非一动之为利害,而他日将有所不可措手足也。夫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凡战之道,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谨烽燧,严斥堠,使耕者无所顾忌,所以养其财;丰犒而优游之,所以养其力;小胜益急,小挫益厉,所以养其气;用人不尽其所欲为,所以养其心。故士常蓄其怒、怀其

59、欲而不尽。怒不尽则有余勇,欲不尽则有余贪。故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不养其心,一战而胜,不可用矣。凡将欲智而严凡士欲愚智则不可测严则不可犯故士皆委己而听命夫安得不愚?夫惟士愚,而后可与之皆死。凡兵之动。知敌之主,知敌之将,而后可以动于险。邓艾缒兵于蜀中,非刘禅之庸,则百万之师可以坐缚,彼固有所侮而动也。故古之贤将,能以兵尝敌,而又以敌自尝,故去就可以决。凡主将之道,知理而后可以举兵,知势而后可以加兵,知节而后可以用兵。知理则不屈,知势则不沮,知节则不穷。见小利不动,见小患不避,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夫然后有以支大利大患。夫惟养技而自爱者,无敌于天下。故一忍可以支

60、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兵有长短,敌我一也。敢问:“吾之所长,吾出而用之,彼将不与吾校;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将强与吾角,奈何?”曰:“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却;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此用长短之术也。”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无所顾,则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则知不至于必败。尺箠当猛虎,奋呼而操击;徒手遇蜥蜴,变色而却步,人之情也。知此者,可以将矣。袒裼而案剑,则乌获不敢逼;冠胄衣甲,据兵而寝,则童子弯弓杀之矣。故善用兵者以形固。夫能以形固,则力有余矣。 (选自古文观止)【注】烽燧:即烽灭,古代边防报警的信号。白天放烟叫“烽”,夜间燃火叫燧”。在这里泛指军队的警戒工

61、作。斥堠:古代用来嘹望敌情的土堡,这里指放哨、嘹望。袒裼:tn x,脱去上衣露出身体。乌获:古代大力士。【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 瞬:眨眼B、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 殆:懈怠C、故古之贤将,能以兵尝敌 尝:曾经D、故一忍可以支百勇 支:抵御【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夫惟义可以怒士 云无心以出岫B、怒不尽则有余勇 小则获邑,大则得城C、吾之所长,吾出而用之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D、知理而后可以举兵 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逐节论述用兵的方

62、法,以治心(即将帅的思想与军事素养)为核心,包含着一些朴素的辩证法观点,但也有诸如“怀其欲而不尽”、“士欲愚”之类的封建权术。B、作者认为,“兵有长短,敌我一也”,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为将者需设暴短阴长之奇,有意显露自己的短处,使敌人疑惧而不敢攻;有意隐藏自己的长处,使敌人麻痹大意而落人圈套。C、作者认为“无所顾”,就是作好了战争的充分的物质准备;所谓“有所恃”,就是战争的正义性激发起来的为国牺牲的精神。二者缺一不可,而且只有做好充分的物质准备,才能始终保持旺盛的斗志。D、文章以“为将之道,当先治心”为全篇纲领,先后提出多条用兵意见。全文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文笔洗练,又多用排比与对偶,增强了气

63、势;而战例和设喻的插入,又增强了形象感和说服力。【小题4】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凡将欲智而严/凡士欲愚/智则不可测/严则不可犯/故士皆委己而听命/夫安得不愚?B、 凡将欲智而严/凡士欲愚/智则不可测严/则不可犯/故士/皆委己而听命夫/安得不愚?C、凡将欲智/而严凡士/欲愚智/则不可测/严则不可犯/故士皆委己而听命/夫安得不愚?D、凡将欲智/而严凡士/欲愚智则不可测/严则不可犯/故士皆委己/而听命夫/安得不愚?【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凡兵上义;不义,虽利勿动。(3分)丰犒而优游之,所以养其力。(4分)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

64、彼将强与吾角,奈何? (3分)【答案】【小题2】试题分析:D“而”不译,连词,表顺承;A“以”用,介词/“以”修饰,副词(应为连词);B“则”就,假设关系/“则”就,并列关系;C“之”不译,结构助词/“之”往、到,动词。这是一道考核文言虚【参考译文】果不保持斗志,只要打了一次胜仗,这军队就用不得了。 凡是作将帅的,必须足智多谋而又威严;当士兵的,应当愚昧一点。足智多谋就使人感到莫测高深,13 (14届辽宁大连高三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荀勖,字公曾,颍川颍阴人,汉司空爽曾孙也。父早亡。勖依于舅氏。岐嶷夙成,年十余岁能属文。从外祖魏太傅钟繇曰:“此儿当及其曾祖。”既长,遂博学,达于

65、从政。仕魏,辟大将军曹爽掾。爽诛,门生故吏无敢往者,勖独临赴,众乃从之。迁廷尉正,参文帝大将军军事。高贵乡公欲为变时,大将军掾孙佑等守阊阖门。文帝弟安阳侯干闻难欲入,佑谓干曰:“未有入者,可从东掖门。”及干至,帝迟之,干以状白,帝欲族诛佑。勖谏曰:“孙佑不纳安阳,诚宜深责。然事有逆顺,用刑不可以喜怒为轻重。”乃免佑为庶人。时官骑路遗求为刺客入蜀,勖言于帝曰:“明公以至公宰天下,宜杖正义以伐违贰。而名以刺客除贼,非所谓刑于四海,以德服远也。”帝称善。及钟会谋反,审问未至,而外人先告之。帝待会素厚,未之信也。勖曰:“会虽受恩,然其性未可许以见得思义,不可不速为之备。”帝即出镇长安。主簿郭奕、参军王

66、深以勖是会从甥,少长舅氏,劝帝斥出之。帝不纳,而使勖陪乘,待之如初。先是,勖启“伐蜀,宜以卫瓘为监军”。及蜀中乱,赖瓘以济。会平,还洛,与裴秀、羊祜共管机密。时将发使聘吴,并遣当时文士作书与孙皓,帝用勖所作。皓既报命和亲,帝谓勖曰:“君前作书,使吴思顺,胜十万之众也。”勖久在中书,专管机事。及在尚书,课试令史以下,核其才能,有暗于文法,不能决疑处事者,即时遣出。帝尝谓曰:“魏武帝言荀文若之进善,不进不止;荀公达之退恶,不退不休。二令君之美,亦望于君也。”居职月余,以母忧上还印绶,帝不许。遣常侍周恢喻旨,勖乃奉诏视职。勖久管机密,有才思,深得人主微旨,不犯颜忤争,故得始终全其宠禄。太康十年卒。

67、(选自晋书荀勖传卷三十九)【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勖依于舅氏 依:依照。B、此儿当及其曾祖 及:赶得上。C、勖独临赴 临:前往。D、干以状白 白:禀告。【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荀勖有见识的一组是(3分)遂博学,达于从政非所谓刑于四海,以德服远也然其性未可许以见得思义伐蜀,宜以卫瓘为监军与裴秀、羊祜共管机密荀公达之退恶,不退不休 B、 C、 D、【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荀勖幼年聪慧,长大后敢作敢为。他十几岁便能写文章,受到太傅钟繇的赞赏;大将军曹爽被杀后,荀勖的表现与其他门生故吏不同。B、荀勖遇事清醒,

68、敢于直谏。在处理孙佑一事上,他按照法律把孙佑免为庶人;在对待路遗请求入蜀行刺一事上,他劝文帝不要这样做。C、荀勖深受文帝的信任。钟会在蜀中谋反,主簿郭奕、参军王深认为荀勖幼年时在钟家长大,劝文帝将荀勖贬斥出去,文帝待之如初。D、荀勖文章写得好,为国家做出了贡献。使者出使东吴,文帝选用荀勖所写的给孙皓的文书,结果孙皓愿和亲通好,文帝对荀勖大加赞扬。【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核其才能,有暗于文法,不能决疑处事者,即时遣出。(2)有才思,探得人主微旨,不犯颜忤争,故得始终全其宠禄。【答案】【小题4】【参考译文】荀勖字公曾,颍川郡颍阴县人,是汉朝司空荀爽的曾孙。父亲早

69、年去世。荀勖寄托在舅父家里。幼年14 (14届山东枣庄高三模拟)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师丹字仲公,琅琊东武人也。治诗,事匡衡。元帝末,为博士。建始中出为东平王太傅。丞相方进、御史大夫孔光举丹论议深博、廉正守道,征入为丞相司直。成帝末年,立定陶王为皇太子,以丹为太子太傅。哀帝即位,为左将军,赐爵关内侯,领尚书事,遂代王莽为大司马。初,哀帝即位,高昌侯董宏上书言:“秦庄衷王母本夏氏,而为华阳夫人所子,及即位后,俱称太后。宜立定陶共王后为皇太后。”事下有司,时丹以左将军与大司马王莽共劾奏宏:“知皇太后尊之号,天下一统,而称亡秦以为比喻,诖误圣朝,非所宜言,大不道。”上新立,纳用莽、丹言,免宏

70、为庶人。郎中令泠褒、黄门郎段犹等复奏言:“定陶共皇太后、共皇后皆不宜复引定陶蕃国之名以冠大号,车马衣服宜皆称皇之意,宜为共皇立庙京师。”上复下其议,有司皆是褒、犹言。丹议独曰:“今定陶共皇太后、共皇后以定陶共为号者,母从子、妻从夫之义也。欲立官置吏,车服与太皇太后并,非所以明尊卑无二上之义也。定陶共皇号谥已前定,义不得复改。”丹由是渐不合上意。会有上书言古者以龟贝为货,今以钱易之,民以故贫,宜可改币。上以问丹,丹对言可改。章下有司议,皆以为行钱以来久,难卒变易。丹老人,忘其前语,后从公卿议。又丹使吏书奏,吏私写其草,丁、傅子弟闻之,使人上书告丹上封事行道人遍持其书。上以问朝臣,皆对日:“大臣奏

71、事泄而令其流闻四方,乃显谏求忠。”事下廷尉,廷尉劾丹大不敬。事未决,给事中博士申成、炔钦上书言:“丹经行无比,自近世大臣能若丹者少。发愤懑,奏封事,不及深思远虑,使主簿书,漏泄之过不在丹。以此贬黜,恐不厌众心。”上贬成、钦秩各二等,遂策免丹。平帝即位,征丹诣公车,赐爵关内侯,食故邑。数月,太皇太后诏大司徒、大司空曰:“夫褒有德,赏元功,先圣之制,百王不易之道也。故定陶太后造称僭号,甚悖义理。关内侯师丹端诚于国,不顾患难,执忠节,据圣法,明尊卑之制,可谓社稷之臣矣。有司条奏邪臣建定称号者已放退,而丹功赏未加,非所以章有德报厥功也。其以厚丘之中乡户二千一百封丹,为义阳侯。” (选自后汉书,有删改)

72、【注】封事:古代臣下奏事,用袋封缄以防泄露。【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治诗,事匡衡 治:研习B、车马衣服宜皆称皇之意 称:称赞C、以此贬黜,恐不厌众心 厌:使心服D、非所以章有德报厥功也 章:表彰【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天下一统,而称亡秦以为比喻 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B、今以钱易之,民以故贫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C、关内侯师丹端诚于国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D、其以厚丘之中乡户二千一百封丹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体现师丹“忠心为国”的一组是立定陶王为皇太子,以丹为太子太傅

73、诖误圣朝,非所宜言,大不道定陶共皇号谥已前定,义不得复改忘其前语,后从公卿议丹经行无比,自近世大臣能若丹者少执忠节,据圣法,明尊卑之制A、 B、 C、 D、【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师丹曾以匡衡为师,出任过东平王太傅。后因丞相方进、御史大夫孔光的推荐人京做了丞相司直B、师丹曾与王莽一起先后反对过高昌侯董宏上书尊称定陶共王后为“皇太后”的建议与郎中令泠褒等人的上书。C、师丹曾经因属下私自写下奏章草稿被廷尉以大不敬罪弹劾。后为之申辩的两名给事中被降级,师丹被免职。D、师丹在汉平帝即位后被赐爵关内侯、享食原来的封邑。后来,太皇太后认为师丹忠诚国家,封他为义阳侯。 【

74、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l)上复下其议,有司皆是褒、犹言。(3分)(2)大臣奏事泄而令其流闻四方,乃显谏求忠。(4分)(3)夫褒有德,赏元功,先圣之制,百王不易之道也。(3分)【答案】【小题3】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先看题干中有没有“直接表现”的字样,然后分析所给文段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人物的所作所为,再分析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性格,用排除法做准确率高还节省时间,是高昌候董宏的【参考译文】应该让官吏和百姓书写传扬天下各地、四方之国。如果大臣不知道保密就会失去生命,应该把他交付廷尉15 (2014届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三2月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张

75、顺,民兵部将也。襄阳受围五年,宋闯知其西北一水曰清泥河,源于均、房,即其地造轻舟百艘,以三舟联为一舫,中一舟装载,左右舟则虚其底而掩覆之。出重赏募死士,得三千。求将,得顺与张贵,俗呼顺曰“矮张”,贵曰“竹园张”,俱智勇,素为诸将所服,俾为都统。出令曰:“此行有死而已,汝辈或非本心,宜亟去,毋败吾事。”人人感奋。汉水方生,发舟百艘,稍进团山下。越二日,进高头港口,结方阵,各船置火枪、火炮、炽炭、巨斧、劲弩。夜漏下三刻,起矴出江,以红灯为识。贵先登,顺殿之,乘风破浪,径犯重围。至磨洪滩以上,北军舟师布满江面,无隙可入。众乘锐凡断铁絙攒杙数百,转战百二十里,黎明抵襄城下。城中久绝援,闻救至,踊跃气百

76、倍。及收军,独失顺。越数日,有浮尸溯流而上,被介胄,执弓矢,直抵浮梁,视之顺也,身中四枪六箭,怒气勃勃如生。诸军惊以为神,结冢敛葬,立庙祀之。张贵既抵襄,襄帅吕文焕力留共守。贵恃其骁勇,欲还郢,乃募二士能伏水中数日不食,使持蜡书赴郢求援。北兵增守益密,水路连锁数十里,列撒星桩,虽鱼虾不得度。二人遇桩即锯断之,竟达郢,还报,许发兵五千驻龙尾洲以助夹击。刻日既定,乃别文焕东下,点视所部军,洎登舟,帐前一人亡去,乃有过被挞者。贵惊曰:“吾事泄矣,亟行,彼或未及知。”复不能衔枚隐迹,乃举炮鼓噪发舟,乘夜顺流断絙破围冒进,众皆辟易。既出险地,夜半天黑,至小新城,大兵邀击,以死拒战。沿岸束荻列炬,火光烛天

77、如白昼。至勾林滩,渐近龙尾洲,遥望军船旗帜纷披,贵军喜跃,举流星火示之。军船见火即前迎,及势近欲合,则来舟皆北兵也。盖郢兵前二日以风水惊疑,退屯三十里,而大兵得逃卒之报,据龙尾洲以逸待劳。贵战已困,出于不意,杀伤殆尽,身被数十枪,力不支见执,卒不屈,死之。乃命降卒四人舁尸至襄,令于城下曰:“识矮张乎?此是也。”守陴者皆哭,城中丧气。文焕斩四卒,以贵祔葬顺冢,立双庙祀之。(节选自宋史卷四百五十列传二百九)【小题1】下列各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左右舟则虚其底而掩覆之 虚:弄空B各船置火枪 置:放置C径犯重围 径:直径D乃别文焕东下 东:向东【小题2】下列各项都能表明“张贵勇猛”的一

78、项是(3分)被介胄,执弓矢 乘风破浪,径犯重围大兵邀击,以死拒战 出于不意,杀伤殆尽乘夜顺流断絙破围冒进A B C D【小题3】下列各项对原文所做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襄阳被围困五年,宋军为了给城中的守军送给养,于是造了上百艘特殊的船只,选拔了三千勇士,让他们突围进城。B张顺、张贵都是民兵部将,一人被称为“矮张”,一人被称为“竹园张”,在军队招募敢死队时,二人被选为敢死队的首领。C在给襄阳城的守军送给养时,张贵在前面开路,张顺在后面压阵。结果攻破防线进入城中,发现张顺失踪了。D张贵在龙尾洲被北军围住后,仍然拼命杀敌,但终因寡不敌众,被敌军俘虏。因为不屈服,他被杀。【小题4】把文

79、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此行有死而已,汝辈或非本心,宜亟去,毋败吾事。(5分)(2)北兵增守益密,水路连锁数十里,列撒星桩,虽鱼虾不得度。(5分)【答案】【小题2】【参考译文】两个能潜伏在水中几天不吃东西的战士,让他们带着藏在蜡丸里的书信到郢州求援。北兵增强防守,守卫16 (14届陕西交大附中等五校高三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长孙俭,河南洛阳人也。本名庆明。俭少方正,有操行,状貌魁梧,神彩严肃,虽在私室,终日俨然。性不妄交,非其同志,虽贵游造门,亦不与相见。孝昌中,起家员外散骑侍郎,从尔朱天破陇右。贺拔岳被害,太祖赴平凉,凡有经纶谋策,俭皆参预。时西夏州仍

80、未内属,而东魏遣许和为刺史,俭以信义招之,举州归附。即以俭为西夏州刺史,总统三夏州。时荆、襄初附,太祖表俭功绩尤美,宜委东南之任,授荆州刺史、东南道行台仆射。所部郑县令泉璨为民所讼,推治获实。俭即大集僚属而谓之曰:“此由刺史教诲不明,是我之愆,非泉璨之罪。”遂于厅事前,肉袒自罚,舍璨不问。于是属城肃励,莫敢犯法。魏文帝玺书劳之。荆蛮旧俗,少不敬长。俭殷勤劝导,风俗大革。务广耕桑,兼习武事,故得边境无虞,民安其业。吏民表请为俭构清德楼,树碑刻颂,朝议许焉。在州遂历七载。征授大行台尚书,兼相府司马。尝与群公侍坐于太祖。及退,太祖谓左右曰:“此公闲雅,孤每与语,尝肃然畏敬,恐有所失。”他日,太祖谓俭

81、曰:“名实理须相称,尚书既志安贫素,可改名俭,以彰雅操。”及梁元帝嗣位于江陵,外敦邻睦,内怀异计。俭密启太祖,陈攻取之谋。于是征俭入朝,问其经略,对答自若,太祖深然之。乃谓俭曰:如公之言,吾取之晚矣。令俭还州,密为之备。寻令柱国、燕公于谨总戎众伐江陵。事平,以俭元谋,赏奴婢三百口。尝诣阙奏事,时值大雪,遂立于雪中待报,自旦达暮,竟无惰容。其奉公勤至,皆此类也。天和三年,以疾还京。为夏州总管,薨,遗启,请葬于太祖陵侧,并以所赐之宅还官。诏皆从之。追封郐公。荆民仪同、赵超等七百人,感俭遗爱,诣阙请为俭立庙树碑,诏许之。建德四年,诏曰:昔叔敖辞沃壤之地,萧何就穷僻之乡,以古方今,无惭曩哲。而有司未达

82、大体,遽以其第即便给外。今还其妻子。子隆。 (选自周书列传第十八,有删改)【注】曩(nng):先前【小题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事平,以俭元谋 元:开始 B、以古方今,无惭曩哲 方:比较C、举州归附 举:发动 D、是我之愆,非泉璨之罪 愆:过失【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属于直接表现长孙俭能力出众的一组是(3分)吏民表请为俭构清德楼,树碑刻颂,朝议许焉。于是属城肃励,莫敢犯法。此公闲雅,孤每与语,尝肃然畏敬,恐有所失。凡有经纶谋策,俭皆参预。俭以信义招之,举州归附。于是征俭入朝,问其经略,对答自若,太祖深然之。A、 B、 C、 D、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

83、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长孙俭年少时就品行端正,行为庄严谨慎,平日保持恭敬庄重的态度,更从不与人胡乱结交。孝昌年间,他被从家中起用担任员外散骑侍郎。B、百姓状告长孙俭的部下泉璨,后经审问查证情况属实,他立即召集部属并且宣布罪不在泉璨,而源于自己的失职,并且肉坦自罚,来警戒众人。C、长孙俭曾和众位大臣侍坐于太祖皇帝,太祖对长孙俭的进退举止十分满意,但是认为他的名字不好,所以赐他名为“俭”,来彰显他的高雅情操。D、长孙俭后来因病回京,不久病逝。在他的遗书中请求皇帝同意自己葬于太祖皇帝陵墓之侧,并且将所赐的府第归还给朝廷。【小题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俭殷勤劝导,风

84、俗大革。务广耕桑,兼习武事,故得边境无虞,民安其业。(5分)尝诣阙奏事,时值大雪,遂立于雪中待报,自旦达暮,竟无惰容。(5分)【答案】【解析】【小题1】【参考译文】于他。授予他荆州刺史、东南道行台仆射的官职。长孙俭部属郑县县令泉璨被老百姓所告,经过调查审问,17 (2014届浙江省杭州二中高三第五次(3月)月考)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左雄字伯豪,南阳涅阳人也。安帝时,举孝廉,稍迁冀州刺史。州部多豪族,好请托,雄常闭门不与交通。奏案贪猾二千石,无所回忌。永建初,公车征拜议郎。时,顺帝新立,大臣懈怠,朝多阙政,雄数言事,其辞深切。尚书仆射虞诩以雄有忠公节,上疏荐之曰:“臣见

85、方今公卿以下,类多拱默,以树恩为贤,尽节为愚,至相戒曰:白璧不可为,容容多后福。伏见议郎左雄,数上封事,至引陛下身遭难厄,以为警戒,实有王臣蹇蹇之节,周公谟成王之风。宜擢在喉舌之官,必有匡弼之益。”由是拜雄尚书,再迁尚书令。上疏陈事曰:“臣闻柔远和迩,莫大宁人,宁人之务,莫重用贤,用贤之道,必存考黜。是以皋陶对禹,贵在知人。安人则惠,黎民怀之。分伯建侯,代位亲民,民用和穆,礼让以兴。臣愚以为守相长吏、惠和有显效者,可就增秩,勿使移徙,非父母丧不得去官。其不从法禁,不式王命,锢之终身,虽会赦令,不得齿列。若被劾奏,亡不就法者,徙家边郡,以惩其后。乡部亲民之吏,皆用儒生清白任从政者,宽其负算,增其

86、秩禄,吏职满岁,宰府州郡乃得辟举。如此,威福之路塞,虚伪之端绝,送迎之役损,赋敛之源息。循理之吏,得成其化;率土之民,各宁其所。追配文、宣中兴之轨,流光垂祚,永世不刊。”帝感其言,申下有司,考其真伪,详所施行。雄之所言,皆明达政体,而宦竖擅权,终不能用。自是选代交互,令长月易,迎新送旧,劳扰无已,或官寺空旷,无人案事,每选部剧,乃至逃亡。永建四年,雄又奏征海内名儒为博士,使公卿子弟为诸生。有志操者,加其俸禄。及汝南谢廉,河南赵建,年始十二,各能通经,雄并奏拜童子郎。于是负书来学,云集京师。是时,大司农刘据以职事被谴,召诣尚书,传呼促步,又加以捶扑。雄上言:“九卿位亚三事,班在大臣,行有佩玉之节

87、,动有庠序之仪。孝明皇帝始有扑罚,皆非古典。”帝从而改之,其后九卿无复捶扑者。自雄掌纳言,多所匡肃,每有章表奏议,台阁以为故事。迁司隶校尉。初雄荐周举为尚书举既称职议者咸称焉及在司隶又举故冀州刺史冯直以为将帅而直尝坐臧受罪举以此劾奏雄。雄悦曰:“吾尝事冯直之父而又与直善,今宣光以此奏吾,乃是韩厥之举也。”由是天下服焉。明年坐法免。后复为尚书。永和三年卒。 (节选自后汉书卷六十一 左雄传)【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A奏案贪猾二千石 案:查办B类多拱默 拱:拱手,表恭敬C徙家边郡,以惩其后 惩:惩戒 D流光垂祚,永世不刊 刊:改变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88、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民用和穆,礼让以兴 醉则更相枕以卧, 卧而梦B宰府州郡乃得辟举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C而宦竖擅权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D由是天下服焉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左雄担任地方官的时候,作风正派,廉洁自律,不与地方豪强交往;刚正无私,打击贪官污吏无所畏惧。B左雄在朝廷任职的时候,不受朝中时俗的影响,有忠诚公道的义节,敢于引用皇上身遭困厄的事实警戒皇上,因匡扶有功,被擢升为尚书。C左雄认为九卿的官位仅次于三公,他们的行为举止自有威仪。捶打九卿的行为不合古时的法制。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并下诏改正了捶打九卿的做法。D本文写作上的重要特点是

89、善于通过人物的言论和行动来刻画人物的性格;善于通过左雄献策前后朝政的得失比较,来突出左雄的高瞻远瞩,显示左雄的思想风采。【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初 雄 荐 周 举 为 尚 书 举 既 称职 议 者 咸 称 焉 及 在 司 隶 又 举 故 冀 州 刺 史 冯 直 以 为 将 帅 而 直 尝 坐 臧 受 罪 举 以 此 劾 奏 雄。【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1)其不从法禁,不式王命,锢之终身,虽会赦令,不得齿列。(4分) (2)自雄掌纳言,多所匡肃,每有章表奏议,台阁以为故事。(3分)【答案】【小题2】【小题4】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断句题,断句抓

90、住常见的“者”“也”“焉”“乎”“矣”“哉”“欤”“耶”等句尾虚词, “故”“夫”“盖”“惟”句首词语,再要注意陈述主体的变化、事件的切分。初(人物)雄荐周举为尚【参考译文】方土地上得到安宁。追念依循汉文帝,汉宣帝中兴国家的轨迹,留下的光芒和福泽,永世不会改变。” 18 (14届天津河北区高三质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将士郎扬州司法参军时府君墓志铭【清】吴奎府君讳阙,字舜举,世著籍彭城之滕县。君少举进士,以父任太庙斋郎,不乐仕宦。学通古今,重意气然诺,西方之英才名士从之游。君虽隐居,常慨然而有忧世之志,见时事有未便者,辄以劝于朝廷,不敢为私议。士大夫尤以此多之。仁宗始封昇王。君至京

91、师,上书请问言事章,圣召对于便殿,进曰:“昇王宜日侍御所,预闻政事,以资其聪明。且使天下早熟其睿。”闻,帝心喜之。执政者曰:“位卑而言高,僭也。”罢之。君曰:“致吾心而已矣,吾何求哉?”李文定与君雅厚,先是,刘随为谏官,以刚直忤,时摈于外。文定时作相,有不足于随者,不与之进。君因曰:“公之为德也,奚于正则否?”文定曰:“正人为谁?”君曰:“刘随也。”文定嘉纳其言,即选随于朝。夏戎叛,命君复诣阙,上攻守十有二,谓所见曰:“国家有事于边鄙,师久无功,天下共其劳。智者宜效其谋,勇者当致其力。吾虽一命,微且远,思虑所及,不可不自尽。”是时,公卿重人如蔡文忠范补之辈十数公,皆与君交厚善。富丞相在东平,欲

92、辟君参佐。君曰:“吾老矣,不能事人。”并帅孙元规复致意,亦以是辞焉。嘉祐四年五月三日卒。年七十有八。君为人仁而尤孝。先君卒京师,徒跣扶柩以归。居乡里恂恂如也,唯谨而。赀素赡而好施。羁旅之士造者如归,人一见者必曰“长者也”。而弥知其所存必曰“君子也”。矜寡废疾,日月给薪饩,冬予苎絮。岁饥出粟赈乏绝。有遗稚乳于路,收而字之,多所济活;死不能举,为之衣榇,凡掩藏暴胔且数千。平生未尝断杀生物之命,昆虫草芥之细莫之伤也。将启手足,顾诸子训以孝悌忠恕,一不及于家事。【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见时事有未便者 便:便利B、士大夫尤以此多之 多:称赞C、欲辟君参佐 辟:征召

93、D、有遗稚乳于路,收而字之 字:命名【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四方之英才名士从之游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B、圣召对于便殿寡人之于国也C、以刚直忤,时摈于外焉用亡郑以备邻D、智者宜效其谋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小题3】下列句子中不能体现府君为官态度的一项是( )A、见时事有未便者,辄以劝于朝廷,不敢为私议B、位卑而言高,僭也C、致吾心而已矣,吾何求哉D、智者宜效其谋,勇者当致其力【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时阙年龄很轻就考中了进士,并且因为父亲的原因,被任命做了太庙斋郎,但是他不喜欢做官,因而就辞官了。B、时阙虽

94、然隐居,但是常常慷慨自任,有忧国忧民的志向,看到有对国家不利的事情,便向朝廷进谏,不敢私下里议论。C、刘随很正直,但是因为刚直触怒了皇上,被发配到外地做官,李文定做丞相,不愿意重用刘随,时阙帮助刘随,向李文定说好话,李文定重用了刘随。D、时阙尊重生命,乐善好施,总是帮助救济百姓,常被人称为“长者”或“君子”。【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昇王宜日侍御所,预闻政事,以资其聪明。且使天下早熟其睿。(3分)(2)吾虽一命,微且远,思虑所及,不可不自尽。(3分)(3)羁旅之士造者如归,人一见者必曰“长者也”。(2分)【答案】【小题4】A【小题2】考点:理解并翻译

95、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参考译文】19 (2014届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高三第六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9分)申甫传汪琬申甫,云南人,任侠有口辨。为童子时,尝系鼠媐于途,有道人过之,教甫为戏。遂命拾道旁瓦石,四布于地,投鼠其中,鼠数奔突不能出。已而诱狸至,狸欲取鼠,亦讫不能入,狸鼠相拒者良久。道人乃耳语甫曰:“此所谓八阵图也,童子亦欲学之乎?”甫时尚幼,不解其语,即应曰:“不愿也”。道人遂去。明天启初,甫方为浮屠,往河南山东间,无所得。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道人濒行,授以一卷书,遽别去,不知所之。启视其书,皆古兵法,且言车站

96、甚具。甫遂留山中,习之逾年,不复为浮屠学矣。已而瘗其书嵩山下,出游颍州,客州人刘翁廷传所。刘翁,故颍州大侠也,门下食客数百人,皆好言兵,然无一人及甫者。刘翁资遣甫之京师。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愍帝即位,北兵自大安口入,遽薄京师,九门皆昼闭。于是庶吉士刘公之纶、金公声知事急,逐言甫于朝。愍帝召致便殿,劳以温旨,甫感泣,叩首殿墀下,呼曰:“臣不才,愿以死自效。”遂立授刘公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以御史为参军,而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听其召募。越三日募卒稍集率皆市中窭人子不知操兵者而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方择日部署其众,未暇战也。当是时,权贵人俱不习兵,与刘公、金公数相左,

97、又忌甫以白衣超用,谋先委之当敌,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而会武经略桂败殁与安定门外。满桂者,故大同总兵官,宿将知名者也,以赴援至京师,愍帝方倚重之。既败,京师震恐。甫不得已,痛哭,夜引其众缒城出,未至卢沟桥,众窜亡略尽。甫亲搏战,中飞矢数十,遂见杀。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及北兵引归,竟无理甫死者。距甫死数日,刘公复八路出师。趋遵化,独率麾下娘娘山,遇伏发,督将士殊死战,诸路援兵不至,亦死之。 (选自尧峰文钞卷三十四,有删改)注 媐(x):嬉戏。 瘗(y):埋葬 窭(j):贫穷。【小题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道人濒行 濒:急速B客州人刘翁廷传所 客:寄居C又忌

98、甫以白衣超用 超:越级D遽薄京师 薄:逼近【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B童子亦欲学之乎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C金公以御史为参军 以资政殿学士行D听其召募其皆出于此乎【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申甫小时候曾路遇一位道人,道人通过狸鼠的游戏向申甫展示了八阵图的神奇,并打算传授给他,但由于年幼无知申甫不愿意学习。B申甫学佛不成改学道人所传兵书,颍州大侠刘廷传的数百门客虽然喜欢谈论兵法,却都赶不上申甫,申甫因此得到了刘廷传的赏识。C申甫到京师后屡遭挫折,后得到刘之纶、金声等人的举荐,被皇帝召见后授予京营副总兵的

99、官职,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D在满桂兵败、朝廷遭遇危难之时,申甫亲自带兵上阵杀敌,身中数十箭。为国捐躯,最后却没有达到朝廷公正的待遇,令人叹惋。【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越三日募卒稍集率皆市中窭人子不知操兵者而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小题5】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1)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4分) (2)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3分) 【答案】【小题4】又长于用车(后面表结果)卒不能办。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5】【参考译文】不当。等到元兵撤退后,竟然没人理会申甫战死这件事

100、。距离申甫死后几天,刘之纶又分八路出兵,赶往遵化,独自率领部下在娘娘山安营扎寨,遇见伏兵袭击,刘之纶监督将士拼死迎战,打了一天一夜,各路援兵没有赶到,刘之纶也战死了。 20 (14届湖南长沙实验中学高三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先君序略戴名世先君讳硕,字孔万,号霜岩,一号茶道人。家世孝弟力田,以赀雄乡里。里中皆称戴氏忠厚长者,县大夫辄尝馈问,以风示县人。先君为人醇谨,忠厚退让,从不言人过矣。与人交,无畛城;与人语,辄以为善相劝勉,津津不休,一见之此语,再见之亦此语,有兴起者,辄喜不寐。无老幼贤愚,皆服其长者,不敢犯;犯之亦不校,生平未尝有与人失色失言者。第其艰难险阻,备尝人间苦,不

101、能以告人也。岁甲午,年二十一,补博士弟子。家贫,以授经为业。岁辛丑、壬寅间,始担囊授徒庐江,岁一再归,博奉金以活家口。顷授徒里中,然性不喜家居,辄复客于外。今竟死于外。呜呼,悲哉!其为文不属草,步阶前数回,即落笔就之,不改窜一字。尤喜诗。诗辞大抵多悲思凄楚之音,凡百馀卷,皆可传诵也。自以荏苒半生,坎坷无一遇,米盐常缺,家人儿女依依啼号,尝曰:“读书积善欲获报,如捕风捉影。如吾等者,岂宜至此!”时形诸感叹。家人唯吾母事之谨,儿子辈妄意他时富贵以娱亲,朝夕定省、甘旨皆缺。先君卒于陈家洲。洲去县一百四十里,以去岁十月初一日往。先是,先君客舒城山中,夏秋之间治装归矣。忽疮起于足,痛几危,越月始稍稍愈,

102、愈而归。归不复去,以山多峻岭,不可骑,难以徒步也。居无何,足大愈。适吴氏来请,遂去。名世送之郭外,岂知其永诀而遂不复见乎!到洲五十日而卒。先是,十日前有书来云疮发于项偏左名世等以先君壮年盛德此足疾余毒不为意。已而诸生知不可起,始使人来报,比至,则已不及待矣。先君居洲未两月,而洲之人皆感动。其死也,皆呱呱而泣曰:“天无眼矣!”呜呼!人莫不有死,而先君客死,早死,穷死,忧患死,此不肖名世所以为终天之恨,没世而不能已者也。 (节选自戴名世文集) 注畛城:范围,界限。【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世孝弟力田,以赀雄乡里 赀: 资财B、不敢犯;犯之亦不校 校:计较C、自以

103、荏苒半生,坎坷无一遇 遇:待遇 D、此不肖名世所以为终天之恨 恨:遗憾【小题2】以下每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生平未尝有与人失色失言者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B、然性不喜家居,辄复客于外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C、以去岁十月初一日往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D、其死也,皆呱呱而泣曰 秦王恐其破壁【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一项是( )A、 戴氏家族世代讲究孝悌之义,勤勉劳作,在乡里被人称道。县里的官员常去戴家赠送财物表达问候,借以教诲县邑里的百姓。B、 戴硕为人忠厚谦让,从不说人坏话,也不曾和人闹翻过脸或恶语相向,即使被人侵犯也不计较他人过失。因为他

104、的醇厚谨慎,在二十一岁时,补官博士弟子。C、 戴硕文思敏捷,诗文非常出色,但是科举考试历尽坎坷,所以,常常感到忧伤愤懑,诗文中充满一种凄苦悲凉的情调。D、 先君戴硕在担任私塾教师时因病亡故,死时穷困忧患,又客死他乡。作者借洲人哭“天无眼”,抒发自己对父亲的崇敬、愧悔和悲痛之情。【小题4】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十日前有书来云疮发于项偏左名世等以先君壮年盛德此足疾余毒不为意A、十日前/有书来云疮发/于项偏左/名世等以先君壮年/盛德此足疾/余毒不为意B、十日前有书来/云疮发于项偏左/名世等以先君壮年盛德/此足疾余毒/不为意C、十日前有书来/云疮发于项偏左名世等/以先

105、君壮年盛德/此足疾余毒/不为意D、十日前/有书来云疮发/于项偏左名世等/以先君壮年/盛德此足疾/余毒不为意【小题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有兴起者,辄喜不寐(3分)(2)儿子辈妄意他时富贵以娱亲,朝夕定省、甘旨皆缺。(4分)(3)归不复去,以山多峻岭,不可骑,难以徒步也。(3分)【答案】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此题可根据结构分析法判断,“坎【小题5】【参考译文】官任博士弟子。因家里贫穷,以教授经书为职业。辛丑、壬寅年间,开始在庐江一带背着口袋教授学生。21 (14届浙江台州高三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阿留传

106、明陆容阿留者,太仓周元素家僮也。性痴呆无状,而元素终蓄之。尝试执洒扫,终朝运帚,不能洁一庐。主人怒之,则帚掷地,曰:“汝善是,何烦我为?”元素或他出,使之应门;宾客虽稔熟者,不能举其名。问之,则曰:“短而肥者,瘦而髯者,美姿容者,龙钟而曳杖者。”后度悉不记,则阖门拒之。家蓄古尊、彝、鼎、敦数物,客至出陈之。留伺客退,窃叩之曰:“非铜乎?何黯黑若是也?”走取沙石,就水涤磨之。短榻缺一足使留断木之歧生者为之持斧锯历园中竟日及其归出二指状曰木枝皆上生无下向者。家人为之哄然。舍前植新柳数株,元素恐为邻儿所撼,使留守焉。留将入饭,则收而藏之。其可笑事,率类此。元素工楷书,尤善绘事。一日,和粉墨,戏语曰:

107、“汝能是乎?”曰:“何难乎是?”遂使为之,浓淡参亭,一若素能,屡试之,亦无不如意者。元素由是专任之,终其身不弃焉。传者曰:樗栎不材,祈者不弃;沙石至恶,玉人赖焉;盖天地间无弃物也。矧灵于物者,独无可取乎?阿留痴呆无状,固弃材耳,而卒以一长见试,实元素之能容也。今天下正直静退之士,每不为造命者所知;迟钝疏阔者,又不为所喜。能知而且喜矣,用之不能当其材,则废弃随之。于戏!今之士胡不幸,而独留之幸者?【注】参亭:参互均匀。樗栎ch l:都指无用的木材。【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元素或他出,使之应门应:照看B、 宾客虽稔熟者,不能举其名 举:举出,说出C、 阿留痴呆无状

108、,固弃材耳 固:实在D、 实元素之能容也 容:收容,容纳【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家人为之哄然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B、 何黯黑若是也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C、 沙石至恶,玉人赖焉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D、 用之不能当其材,则废弃随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小题3】下列各句对文章内容的解说,有错误的一项是A、 阿留生性痴呆无规矩,但周元素一直收养他。他曾试着负责清扫,整个早晨挥舞扫帚,没能使一间屋子干净,主人因此而冲他发怒。B、阿留负责看家、照顾柳树都发生一些可笑的事情,但对于绘画、调色很有天赋,周元素因此“专任之”,终身用他。C、文章

109、为阿留作传,但并非局限于此,而想到了樗栎、沙石等其他看似无用之物,最终得出了天地间没有完全可抛弃之物的结论。D、文章由周元素能容人、用人说开去,借以讽喻当权者也应像周元素一样,能任用天下的士人,用人当用其所长。【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短 榻 缺 一 足 使 留 断 木 之 歧 生 者 为 之 持 斧 锯 历 园 中 竟 日 及 其 归 出 二 指 状 曰 木 枝 皆 上 生 无 下 向 者【小题5】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1)汝善是,何烦我为?(3分)(2)遂使为之,浓淡参亭,一若素能,屡试之,亦无不如意者。(4分)【答案】(错两处扣1分,错三到

110、四处扣2分,五处及以上不得分。)【小题2】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参考译文】22 (14届山东文登高三三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2分,每题3分)魏知古,深州陆泽人。方直有雅才,擢进士第。以著作郎修国史,累迁卫尉少卿,检校相王府司马。睿宗立,以故属拜黄门侍郎,兼修国史。会造金仙、玉真观,虽盛夏,工程严促,知古谏曰:“臣闻古之君人,必时视人之所勤,人勤于食则百事废故曰不作无益害有益。又曰罔咈百姓以从己之欲。此皆兴化立治、为政养人之本也。今为公主造观,将以树功祈福,而地皆百姓所宅,卒然迫逼,令其转徙,扶老携幼,剔瓦,呼嗟道路。乖人事,违天时,起无用之作,崇不急之

111、务,群心震摇,众口藉藉。陛下为人父母,欲何以安之?愿下明诏,顺人欲,除功役,收之桑榆,其失不远。”不纳。复谏曰:“自陛下戡翦凶逆,保定大器,苍生颙颙以谓朝有新政。今风教颓替日益甚,府藏空屈,吏员浸增,诸司试补、员外、检校官已赢二千,太府之帛为殚,太仓之米不支。臣前请停金仙、玉真,讫亦未止。今前水后旱,五谷不立,繇兹向春,必甚饥馑,陛下欲何方以赈之?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帝嘉其直,以左散骑常侍同中书门下三品。先天元年,为侍中。从猎渭川,献诗以讽,(帝)手制褒答,并赐物五十段。明年,封梁国公。窦怀贞等诡谋乱国,知古密

112、发其奸,怀贞诛,赐封二百户,物五百段。玄宗恨前赏薄,手敕更加百户,旌其著节。是冬,诏知东都吏部选事,以称职闻,优诏赐衣一副。自是恩意尤渥,由黄门监改紫微令。开元三年卒,年六十九。宋璟闻而叹曰:“叔向古遗直,子产古遗爱,兼之者其魏公乎!”赠幽州都督,谥曰忠。所荐洹水令吕太一、蒲州司功参军齐浣、右内率骑曹参军柳泽、密尉宋遥、左补阙袁晖、右补阙封希颜、伊阙尉陈希烈,后皆有闻于时。 (节选自新唐书魏知古传)【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卒然迫逼,令其转徙 卒:通“猝”,突然B、太府之帛为殚 殚:竭尽C、帝嘉其直 嘉:赞赏D、从猎渭川,献诗以讽 讽:讽刺【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

113、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为政养人之本也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B、陛下欲何方以赈之 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C、宋璟闻而叹曰 王笑而不言D、后皆有闻于时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小题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魏知古忠直进谏的一组是不作无益害有益 陛下为人父母,欲何以安之愿下明诏,顺人欲,除功役 从猎渭川,献诗以讽窦怀贞等诡谋乱国,知古密发其奸 兼之者其魏公乎A、 B、 C、 D、【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魏知古才能卓著,仕途顺利。他考中进士后,多次升迁历任卫尉少卿,检校相王府司马等官职。曾先后以著作郎和黄门侍郎的身份编修国史。B、魏知古为人耿直,敢于直言进谏。适逢造

114、观,劳民伤财,他为此两次进谏。随从皇帝在渭川打猎时,献诗婉言规劝,但也称颂了皇帝的政绩。C、魏知古曾多次受到皇帝嘉奖。在担任侍中期间,他多次受到封地和财物的赏赐。又因主持东都吏部选事,赐衣一套。此后皇帝待他恩意更厚。D、魏知古品格高尚,能推举贤能。他之前推荐的很多官员,后来都名噪一时。开元三年去世,宋璟听说后感叹他是正直和仁爱兼而有之的典范。【小题5】 将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 愿下明诏,顺人欲,除功役,收之桑榆,其失不远。 (5分)(2) 弱则顺伏,强则骄逆,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5分)【答案】【小题3】凭什么。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

115、为理解B。【参考译文】23 (2014届浙江温州十校联合体高三期初)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南康直节堂记 宋苏 辙南康太守听事之东,有堂曰“直节”,朝请大夫徐君望圣之所作也。庭有八杉,长短巨细若一,直如引绳,高三寻,而后枝叶附之。岌然如揭太常之旗,如建承露之茎;凛然如公卿大夫高冠长剑立于王廷,有不可犯之色。堂始为军六曹吏所居,杉之阴,府史之所蹲伏,而簿书之所填委,莫知贵也。君见而怜之,作堂而以“直节”命焉。夫物之生,未有不直者也。不幸而风雨挠之,岩石轧之,然后委曲随物,不能自保。虽竹箭之良,松柏之坚,皆不免于此。惟杉能遂其性,不扶而直,其生能傲冰雪,而死能利栋宇者,与竹柏同,

116、而以直过之。求之于人,盖所谓不待文王而兴者耶?徐君温良泛爱,所居以循吏称,不为皦察之政,而行不失于直。观其所说,而其为人可得也。诗曰:“惟其有之,是以似之。”堂成,君以客饮于堂上。客醉而歌曰吾欲为曲为曲必屈曲可为乎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清风吹衣,飞雪满庭,颜色不变,君来燕嬉乎!封植灌溉,剪伐不至,杉不自知,而人是依乎!庐山之民,升堂见杉,怀思其人,其无已乎?”歌阕而罢。元丰八年正月十四日,眉山苏辙记。注:苏辙作此文时为元丰八年,他因苏轼案牵连而遭贬已有五年,其时应是仍在筠州。筠州虽属江南西路而南康属江南东路,但二者相邻,故与徐望圣有往来。【小题1】

117、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岌然如揭太常之旗 揭:高举 B观其所说,而其为人可得也 说:同“悦”C然后委曲随物 委曲:屈曲变弯D有如此杉,特立不倚 特立:与众不同【小题2】下列各组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府史之所蹲伏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B惟杉能遂其性 其孰能讥之乎C与竹柏同,而以直过之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D君以客饮于堂上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小题3】下列是对文意的叙述或对文章的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望圣在南康太守听事堂的东面种了八棵又高又直的杉树,并在杉树旁建造了一座厅堂,命名为“直节堂”。B作者认为树木刚生长时,没有不直的,然而经过风吹雨打,或

118、受到岩石的挤压,往往不能保全自己直的本性,只有杉树可以。C“直节”即本文核心所在,作者对杉树的“直节”之性作了由衷的赞美。巨杉之性即刚直豪杰之士的品格。表面状物,实则写人。D文章写堂而写杉,写杉而实写徐望圣,借写徐望圣有讲自己的政治品格和人生态度抒发无遗,纡徐曲折,极尽含蓄之妙。【小题4】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3分)客醉而歌曰吾欲为曲为曲必屈曲可为乎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1)君见而怜之,作堂而以“直节”命焉。(3分)(2)庐山之民,升堂见杉,怀思其人,其无已乎?(4分)【答案】【解析】【小题1】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

119、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小题4】【参考译文】元丰八年正月十四日,眉山苏辙记。 24 (14届天津红桥区高三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题目。 审势 辛弃疾(宋)用兵之道。形与势二。不知而一之,则沮于形、眩于势,而胜不可图,且坐受毙矣。何谓形?小大是也。何谓势?虚实是也。土地之广,财赋之多,士马之众,此形也,非势也。形可举以示威,不可用以必胜。譬如转嵌岩于千仞之山,轰然其声,巍然其形,非不大可畏也;然而堑留木柜,未容于直,遂有能迂回而避御之,至力杀形禁,则人得跨而逾之矣。若夫势则不然:有器必可用,有用必可济。譬如注矢石于高墉之上,操纵自我,不系于人,有轶而过者,抨击中射惟意所向,

120、此实之可虑也。自令论之:虏人虽有嵌岩可畏之形,而无矢石必可用之势;其举以示吾者,特以威而疑我也。未欲用以求胜者,固知其未必能也。彼欲致疑,吾且信之以为可疑。彼未必能,吾且意其或能;是亦未详夫形、势之辨耳。臣请得而条陈之:虏人之地,东薄于海,西控于夏,南抵于淮,北极于蒙,地非不广也。虏人之财,签兵于民而无养兵之费,靳恩于郊而无泛恩之赏,又辅之以岁币之相仍,横敛之不恤,则财非不多也。沙漠之地,马所生焉;射御长技,人皆习焉,则其兵又可谓之众矣。以此之形,时出而震我,亦在所可虑,而臣独以为不足恤者,盖虏人之地虽名为广,其实易攻,惟其无事,兵劫形制,若可纠合,一有惊扰,则忿怒纷争,割据蜂起。辛巳之变,萧

121、鹧巴反于辽,开赵反于密,魏胜反于海,王友直反于魏,耿京反于齐、鲁,素而葛王反于燕,其余纷纷所在而是,此则已然之明验,是一不足虑也。虏人之财虽名为多,其实难恃,得吾岁币惟金与帛,可以备赏而不可以养士;中原廪窖,可以养士,而不能保其无失。盖虏政庞而官吏横,常赋供亿,民粗可支,意外而有需,公实取一而吏七八之,民不堪而叛。叛则财不可得而反丧其资,是二不足虑也。若其为兵,名之曰多,又实难调而易溃。且如中原所签,谓之大汉军者,皆其父祖残于蹂践之余,田宅罄于捶剥之酷,怨忿所积,其心不一。而沙漠所签者越在万里之外,虽其数可以百万计,而道里辽绝,资粮器甲一切取办于民,赋输调发非一岁而不可至。始逆亮南寇之时,皆是

122、诛胁酋长、破灭资产,人乃肯从,未几中道窜归者已不容制,则又三不足虑也。又况虏廷今日用事之人,杂以契丹、中原、江南之士,上下猜防,议论龃龉,非如前日粘罕、兀术辈之叶。且骨肉间僭弑成风,如闻伪许王以庶长出守于汴,私收民心,而嫡少尝暴之于其父,此岂能终以无事者哉?我有三不足虑,彼有三无能为,而重之以有腹心之疾,是殆自保之不暇,何以谋人?臣亦闻古之善觇人国者,如良医之切脉,知其受病之处而逆其必殒之期,初不为肥瘠而易其智。官渡之师,袁绍未遽弱也,曹操见之以为终且自毙者,以嫡庶不定而知之也。咸阳之都,会稽之游,秦尚自强也,高祖见之以为当如是矣,项籍见之以为可取而代之者,以民怨已深而知之。盖国之亡,未有如民

123、怨、嫡庶不定之酷,虏今并有之,欲不亡何待!臣故曰:“形与势异”,惟陛下实深 之。 (选自美芹十论)【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形可举以示威 举:全部B、臣独以为不足恤者 恤:救济C、又实难调而易溃 溃:溃败D、逆其必殒之期 逆:揣测【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沮于形、眩于势其皆出于此乎 B、沙漠之地,马所生焉焉用亡郑以陪邻C、虏政庞而官吏横莫不族布而罗生焉 D、且骨肉间僭弑成风彼且恶乎待哉【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势”比“形”更为重要的一项是若夫势则不然:有器必可用,有用必可济 怨忿所积,其心不一射御长技,人皆习焉,

124、则其兵又可谓之众矣赋输调发非一岁而不可至中原廪窖,可以养士,而不能保其无失 盖国之亡,未有如民怨、嫡庶不定之酷A、 B、 C、 D、【小题4】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出于忠心,在奏章中条陈敌方弊端弱点,恳请皇上抓住时机,尽早收复失地。B、作者多方引证,深入剖析,加之行文气韵豪迈奔放,使文章极具鼓动性、说服力。C、作者虽痛恨虏人,但对其将领也不一概加以否定。这是评价历史人物应有的态度。D、作者反复强调,无论是国家或个人,当“形”与“势”不匹配时,就会有灾难发生。【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彼未必能,吾且意其或能;是亦未详夫形、势

125、之辨耳。(3分) (2)一有惊扰,则忿怒纷争,割据蜂起。(3分) (3)是殆自保之不暇,何以谋人?(2分)【答案】的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此句前面是“虏人“的行为,解释为“救济”和文意背离,应该为“担忧。【参考译文】审 势(节译)们感到惊疑,我们姑且相信以为它可疑;他们不一定能够达到的,我们也将认为他们可能会达到。这就是因为还不明了“形”和“势”的辨识啊。请允许我分条陈述一下:25 (14届四川自贡高三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感悟唐诗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用陈子昂的这两句诗来概括唐诗的地位恐怕再恰当不过。唐诗,她是中华文化的

126、高峰,在这座高峰上涌现出了多少才华横溢的诗人、千古流传的名句;唐诗,她是中国人引以为豪的文化遗产。但是,当历史走到今天,唐诗正在面临一场危机,她的地位开始动摇,她的存在开始被人漠视,她的深沉难以被人理解这危机来自全球化的文化威胁,来自西方文明的强烈冲击,但是这威胁真正的可怖之处在于它的根源并不是来自外部,而是自内而生并不是西方人在消解唐诗的价值,而是炎黄子孙自己在疏离自己的文化。唐诗面临的挑战不是让陌生的西方人接受她,而是让所有的中国人理解她。为什么我们还要读唐诗?也许翻开李元洛先生的穿越唐诗宋词可以找到最好的解答。唐诗让我们体会到中华文字的精致奥妙,让我们不再因枯燥的语文测验而磨灭对于祖国文

127、字的灵感,让我们真正地体验语文学习的精髓而这些常常能让我们更积极而轻松地面对考试;同时作为一个站在文明冲突交界处的青少年,唐诗更让我们理解自己的文化,理解自己作为中国人的生存方式,培养自己的文化认同感。中国文字博大精深。试想有哪种文字可以用如此简约的方式体现语言和修辞的力量。美国诗人庞德曾经翻译过长干行,但是“青梅竹马”到了他的笔下、到了英文的表达中却完全失去了意味。唐诗的一字一句或是捻断数茎须的炼词之果,或是随兴而至的天才之作。唐代才华横溢、魅力四射的诗人实在是不胜枚举,这里我需要特别地说一说李白与杜甫。李白是诗人中的天才,令后人感叹难以模仿、难以企及,而李元洛先生则让我们从另一角度去读李白

128、,那就是他的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不汲汲于名利、不戚戚于富贵,这是远远超过诗才诗艺的更高的境界。再看杜甫吧,沉郁顿挫的诗句、忧国忧民的情思、悲悯苍生的胸襟,都已化为了那个时代最深沉的底蕴。在这沉郁、忧思、悲悯之中,杜甫从孤舟中陨落,落入了那条埋葬屈原的河流,同他的先人一样化为了永恒的精神。感谢李元洛先生的书,让我重新认识唐诗。对我来说,这是一次中华文化的寻根之旅,一次民族瑰宝的重新挖掘。唐诗的力量是饱满的,唐诗的魅力是多元的,唐诗的价值是永恒的。他用了一种怅望的目光,站在现实的一头向千秋之前的唐朝远眺,这眺望中有的是对那个文化鼎盛时期的憧憬,是对当今现实社会的批判。但这种怅望的价值究竟何在?是不

129、是我们要像唐人那样生活才能重回真正的民族文化的顶峰,才能真正让我们达到文化追求的极致?当然不是。这不仅是不可能的,而且是不需要的。每一个时代的人都有自己的文化,今天的一根柳枝恐怕已不能表达那种离别的依依之情,交通的方便也让我们不再要像李白那样徒步游走,今天的我们有属于这个时代的表达方式。只是在这个时候,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我们需要一种精神,即对经典文化的热爱,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小题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唐诗危机的根源是炎黄子孙对自己文化的疏离。B、唐诗能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中华文字的精致奥妙。C、唐诗能让我们理解文化并培养自己对文化的认同。D、唐诗具有饱满的力量、多元的魅力和永

130、恒的价值。【小题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阅读唐诗有助于我们轻松应对枯燥的语文考试。B、唐代诗人的才华横溢,现代人难以模仿和企及。C、杜甫的沉郁忧思如同屈原,已化作永恒的精神。D、对于唐诗这样的经典,现代人需要热爱和认同。【小题3】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A、唐诗是中华文化的高峰,是中国人引以为豪的文化遗产,具有空前绝后的地位。B、就语言和修辞而言,包括英文在内的其它文字很难表达出唐诗中所蕴含的意味。C、对作者来说,阅读李元洛先生的穿越唐诗宋词就是一次对唐诗的重新认识。D、如果我们能认同自己的文化,就能重回民族文化的顶峰,达到文化追求的极致。【答案】26

131、(14届四川自贡高三三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宋仪望,字望之,吉安永丰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授吴县知县。民输白粮京师,辄破家,仪望令诸区各出公田,计役授田赡之。禁火葬,创子游祠,建书院,惠绩甚著。征授御史。劾大将军仇鸾挟寇自重,疏留中。已,陈时务十二策。巡盐河东,请开桑乾河通宣、大饷道,言:“河发源金龙池,下甕城驿古定桥,会众水,东流千余里,入卢沟桥。其间惟大同卜村有丛石,宣府黑龙湾石崖稍险,然不逾五十里,水浅者犹二三尺,疏凿甚易。曩大同巡抚侯钺尝乘小艇赴怀来,历卜村、黑龙湾,安行无虞。又自怀来溯流,载米三十石达之古定河,足利漕可徵。”时方行穵运注,率三十石致一石。仪望疏至,下廷议

132、。兵部尚书聂豹言:“河成便漕,兼制敌骑。”工部尚书欧阳必进言:“道远役重。”遂报罢。仪望寻省母归。还朝,发胡宗宪、阮鹗奸贪状,鹗被逮。二人皆严嵩私人,嵩由是不悦。及受命督三殿门工,嵩子世蕃私贾人金,属必进俾与工事,仪望执不可。工竣,叙劳,擢大理右寺丞。世蕃以为德,仪望请急归,无所谢,世蕃益怒。会灾异考察京官,必进迁吏部,遂坐以浮躁,贬夷陵判官。嵩败,擢霸州兵备佥事。请城涿州,除马户逋税。进大名兵备副使,改福建。与总兵官戚继光合兵破倭,因列海防善后事。诏从其请。隆庆二年,吏部尚书杨博欲黜仪望,考功郎刘一儒持之,乃镌二秩,补四川佥事。四迁大理少卿。万历二年,张居正当国,雅知仪望才,擢右佥都御史,巡

133、抚应天诸府。奏减属郡灾赋。海警稍定,将吏讳言兵,仪望与副使王叔果修战备。倭果至,御之黑水洋,斩获多,进右副都御史。先有诏雪建文诸臣,仪望创表忠祠祀之南京。宋忠臣杨邦乂,仪望乡人也,葬江宁,岁久渐湮,仪望为封其墓,载其祠祀典。故太常卿袁洪愈、祭酒姜宝皆不为居正所喜,仪望荐之朝,渐失居正意。四年,稍迁南京大理卿。逾年改北,被劾罢归。仪望少师聂豹,私淑王守仁,又从邹守益、欧阳德、罗洪先游。守仁从祀,仪望有力焉。家居数年卒。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一五)【注】穵(y)运:明代差派平民为官府运输粮饷。【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率三十石致一石 率:大抵B、发胡宗宪、阮鹗奸贪状 发

134、:发现C、仪望执不可 执:坚持D、请城涿州,除马户逋税 城:筑城【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因列海防善后事 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B、乃镌二秩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C、载其祠祀典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D、仪望有力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民输白粮京师,辄破家,仪望令诸区各出公田,计役授田赡之。(4分)(2)会灾异考察京官,必进迁吏部,遂坐以浮躁,贬夷陵判官。(4分)【小题4】文中,传主宋仪望是怎样为官的?请简要概括。(5分)【小题5】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9处)(4分)贤主所贵莫如士所以贵士为其直言也言

135、直则枉者见矣人主之患欲闻枉而恶直言是障其源而欲其水也水奚自至是贱其所欲而贵其所恶也所欲奚自来(吕氏春秋贵直论第三)【答案】【小题1】B【小题2】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小题5】【参考译文】减轻所属郡地的灾赋。当时来自海上的威胁比较小,文武百官不愿意打仗,仪望就与副使王叔果加强战备27 (14届陕西西安市一中高三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盖宽饶字次公,魏郡人也。明经为郡文学,以孝廉为郎。举方正,对策高第,迁谏大夫。劾奏卫将军张安世子彭祖不下殿门,并连及安世居位无补。彭祖时实下门,宽饶坐举奏大臣非是,左迁为卫司马。宽饶初拜为司马,躬案行士卒庐室,视其饮

136、食,有疾病者身自抚循临问,加致医药,遇之甚有恩。及岁尽交代,卫卒数千人皆叩头自请,愿复留共更一年,以报宽饶厚德。宣帝嘉之,以宽饶为太中大夫,使行风俗,多所称举贬黜,奉使称意。擢为司隶校尉,刺举无所回避,小大辄举,所劾奏众多。公卿贵戚及郡国吏使至长安,皆恐惧莫敢犯禁,京师为清。宽饶为人刚直高节,志在奉公。家贫,奉钱月数千,半以给吏民为耳目言事者。身为司隶,子常步行自戍北边,公廉如此。然深刻喜陷害人,在位及贵戚人与为怨,又好言事刺讥,奸犯上意。同列后进或九卿,宽饶自以行清能高,有益于国,而为凡庸所越,愈失意不快,数上疏谏争。太子庶子王生高宽饶节,而非其如此,予书曰:“明主知君洁白公正,不畏强御,故

137、命君以司察之位,擅君以奉使之权,尊官厚禄已施于君矣。君宜夙夜惟思当世之务,奉法宣化,忧劳天下,虽日有益,月有功,犹未足以称职而报恩也。”宽饶不纳其言。是时,上方用刑法,信任中尚书宦官,宽饶奏封事曰:“方今圣道浸废,儒术不行,以刑余为周、召,以法律为诗书。”上以宽饶怨谤终不改,下其中书二千石。谏大夫郑昌愍宽饶忠直忧国,以言事不当意而为文吏所诋挫,上书颂宽饶。上不听,遂下宽饶吏。宽饶引佩刀自刭北阙下,众莫不怜之。 (节选自盖宽饶传,有删节)注岁尽交代:汉时每岁末更换卫卒。 奸:同“干”。 太子庶子:官职。 刑余:指宦官,周、召:周公、召公,西周贤臣。 中书二千石:官职。【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

138、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躬案行士卒庐室 案行: 巡视,察看 B、多所称举贬黜 称举: 提拔,举荐 C、皆恐惧莫敢犯禁 犯禁: 私闯禁地 D、明主知君洁白公正 洁白: 廉洁纯贞【小题2】以下六句话全都表现盖宽饶“刚直高节,志在奉公”的一组是(3分)举方正,对策高第,迁谏大夫刺举无所回避,小大辄举,所劾奏众多奉钱月数千,半以给吏民为耳目言事者身为司隶,子常步行自戍北边又好言事刺讥,奸犯上意君宜夙夜惟思当世之务,奉法宣化,忧劳天下 A、 B、 C、 D、【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宽饶因通晓儒经被选为郡文学,凭孝廉身份做了郎官;升任谏议大夫后,

139、曾向皇帝检举揭发彭祖过殿门不下车及其父卫将军张安世居高位而无补朝政之事。B、宽饶任司马一职时,善待士卒,年终按例交接更换士卒时,数千人叩头自请,愿意留下再服役一年。宽饶受到宣帝嘉奖,升任为太中大夫,巡察各地风俗。C、宽饶为司隶后,刺举无所回避,与公卿贵戚结怨甚多;又好借事批评朝政,冒犯皇上意旨,因此他的职位不升反降,被同列及后进超越,对此他很是失意不快。D、当时皇上正用刑法治国,重用宦官,宽饶却不识时务,仍对此上疏奏事,触怒皇上,虽有郑昌为其求情,也无济于事,最终宽饶引刀自刭。【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然深刻喜陷害人,在位及贵戚人与为怨,又好言事刺

140、讥,奸犯上意。(5分) (2)谏大夫郑昌愍宽饶忠直忧国,以言事不当意而为文吏所诋挫,上书颂宽饶。(5分)【答案】【小题2】【参考译文】的意见。这时,皇上正用刑法治国,信任重用中尚书宦官,宽饶上奏说:“如今圣人之道渐渐废弃,儒家的学说28 (2014届江苏苏州中学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后面题目。黄福,字如锡,昌邑人。上书论国家大计。太祖奇之,超拜工部右侍郎。建文时,深见倚任。成祖列奸党二十九人,福与焉。成祖入京师,福迎附。李景隆指福奸党,福曰:“臣固应死,但目为奸党,则臣心未服。”帝置不问,复其官。未几,拜工部尚书。永乐三年,陈瑛劾福不恤工匠,改北京行部尚书。明年坐事,逮下诏狱,谪充为事官

141、。已,复职,督安南军饷。安南既平,郡县其地,命福以尚书掌布政、按察二司事。时远方初定,军旅未息,庶务繁剧。福随事制宜,咸有条理。上疏言:“交阯赋税轻重不一,请酌定,务从轻省。”又请:“循泸江北岸至钦州,设卫所,置驿站,以便往来。开中积盐,使商贾输粟,以广军储。官吏俸廪,仓粟不足则给以公田。”又言:“广西民馈运,陆路艰险,宜令广东海运二十万石以给。”皆报可。于是编氓籍,定赋税,兴学校,置官师。数召父老宣谕德意,戒属吏毋苛扰。一切镇之以静,上下帖然。时群臣以细故谪交阯者众,福咸加拯恤,甄其贤者与共事,由是至者如归。镇守中官马骐怙宠虐民,福数裁抑之。骐诬福有异志。帝察其妄,不问。仁宗即位,召还,命兼

142、詹事,辅太子。福在交阯凡十九年。及还,交人扶携走送,号泣不忍别。福还,交阯贼遂剧,讫不能靖。仁宗崩,督献陵工。福丰仪修整,不妄言笑。历事六朝,多所建白。公正廉恕,素孚于人。当官不为赫赫名,事微细无不谨。忧国忘家,老而弥笃。自奉甚约,妻子仅给衣食,所得俸禄,惟待宾客周匮乏而已。初,成祖手疏大臣十人,命解缙评之,惟于福曰:“秉心易直,确乎有守。”无少贬。 ( 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二有删减)【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军旅未息,庶务繁剧 庶:希望 B于是编氓籍 氓:百姓C镇守中官马骐怙宠虐民 怙:依仗,凭借 D素孚于人 孚:信任【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黄福才干

143、出众的一组是(3分)上书论国家大计。太祖奇之,超拜工部右侍郎。 福随事制宜,咸有条理。骐诬福有异志。帝察其妄,不问。 福还,交阯贼遂剧,讫不能靖。一切镇之以静,上下帖然。 当官不为赫赫名,事微细无不谨。A B CD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黄福才干深受各位皇帝倚重。明太祖破格提拔他为工部右侍郎,建文帝时深受重用。索然名列成祖奸党名单,但是成祖没有听信李景隆指摘,恢复了他的官职。B黄福做事符合实际,都很有条理,上书请求减轻赋税,兴办学校,置办官师,鼓励交通运输,抚慰父老,禁止官吏扰民,因此上下都很顺从服气。C黄福在交阯为官不畏豪强,多次抑制马骐仗着自己受

144、宠爱就虐待民众的行为,曾经遭到马骐的诬陷,离开交阯的时候,民众哭泣不舍, D黄福很有个人修养,他注重仪容,公正廉洁,宽恕他人,被人们信任。做官不为名利,做事情严谨细致,非常节俭,只给妻子和孩子提供衣食,俸禄都用来招待了宾客。【小题4】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明年坐事,逮下诏狱,谪充为事官。()甄其贤者与共事,由是至者如归。(4分)(3)福还,交阯贼遂剧,讫不能靖。(3分)【答案】【小题3】【小题4】【参考译文】29 (2014届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王朴字文伯,东平人也。少举进士,为校书郎,依汉枢密使杨邡。邡与王章、史弘肇等有隙

145、,朴见汉兴日浅,隐帝年少孱弱,任用小人,而邡为大臣,与将相交恶,知其必乱,乃去郡东归。周世宗镇澶州,朴为节度掌书记。世宗即位,迁比部郎中。世宗新即位,锐意征伐,已扰群议,亲败刘旻于高平,归而益治兵,慨然有平一天下之志。数顾大臣问治道,选文学之士徐台符等二十人,使作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及平边策,朴在选中。而当时文士皆不欲上急于用武,以谓平定僭乱,在修文德以为先。惟朴等言用兵之策,谓江淮为可先取。世宗雅已知朴,及见其议论伟然,益以为奇,引与计议天下事,无不合,遂决意用之。显德三年,征淮,以朴为东京副留守。还,拜户部侍郎、枢密副使,迁枢密使。世宗之时,外事征伐,而内修法度。朴为人明敏多材智,非独当世之务

146、,至于阴阳律历之法,莫不通焉。朴性刚果,又见信于世宗,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然人亦莫能加也。世宗征淮,朴留京师,广新城,通道路,壮伟宏阔,今京师之制,多其所规为。其所作乐,至今用之不可变。其陈用兵之略,非特一时之策。至言诸国兴灭次第云:“淮南可最先取,并必死之寇,最后亡。”其后宋兴,平安四方,惟并独后服,皆如朴言。六年春,世宗遣朴行视汴口,作斗门,还,过故相李谷第,疾作,仆于坐上,舁归而卒,年五十四。世宗临其丧,以玉钺叩地,大恸者数四。赠侍中。 (选自新五代史周臣传,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宗雅已知朴 雅:向来、平日 B非独当世之务 独:只有C数顾

147、大臣问治道 顾:顾虑 D过故相李谷第 过:拜访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王朴“明敏而多材智”的一组是( )知其必乱,乃去郡东归 外事征伐,而内修法度其陈用兵之略,非特一时之策 至于阴阳律历之法,莫不通焉世宗临其丧,以玉钺叩地,大恸者数四 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A B C D【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朴很有政治眼光。他最初依附枢密使杨邠,后来发现隐帝任用小人,而杨邠与将相关系不好,料知混乱必然要发生,就离开了他。B王朴不仅多才多艺,精通音律、历法等,还善于搞城市建设,将京师改造得大路通畅,壮伟宏阔。 C王朴在众文士主张兴修文教的情况

148、下,主张用武,得到世宗的赏识,世宗征伐并州回来后,王朴最终被提拔为枢密副使。D王朴视察汴河口,到前任宰相李谷的府第拜访,疾病发作,倒在座位上,抬回去后就死了。世宗伤心地用玉钺触地。大声痛哭了好几次。【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而当时文士皆不欲上急于用武,以谓平定僭乱,在修文德以为先。(5分)(2)朴性刚果,又见信于世宗,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然人亦莫能加也。(5分)【答案】【解析】【小题1】【小题4】【参考译文】 30 (14届湖南四大名校高三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山居斗鸡记(明)袁宏道余向在山居,南邻一姓金氏,隐于掾,爱畜美鸡。一姓

149、蒋氏,隐于商,从燕地归,得一巨鸡。燕地种原巨,而此巨特甚。足高尺许,粗毛厉嘴,行迟迟,有野鹳状,婆娑可人。群鸡见之,辄避去。独掾隐家一鸡,纵步饮啄如常,玉羽金冠,娟然更又可人。然其体状,较之巨鸡,止可五之一。巨鸡遇之,侮其小,随意加啄。美鸡体状虽小,气不肯下,便跃然起斗。巨鸡张翅雄视,时欲即下;美鸡惟凝意抵防,不敢轻发。于是各张武勇,且前且后,两两相持,每费余刻。巨鸡或逞雄一下,美鸡自分不能当,即乘来势,从匿巨鸡胯下,避其冲甚巧。巨鸡一时不知美鸡置身何所,美鸡从巨鸡尾后腾起,乘其不意,亦得一加于巨鸡。巨鸡才一受毒,便怒张扑来,美鸡巧不及避,乃大受荼毒。余自初观斗至此,大抵见美鸡或得一捷,则大生

150、欢喜,且睁睁盼美鸡或再捷而卒不可得,而亦终不想及为之所,美鸡将不堪。余正在烦恼间,有童子从东来,停足凝眸,既而抱不平,乃手搏巨鸡,容美鸡恣意数啄,复大挥巨鸡几掌。巨鸡失势遁去,美鸡乘势蹑其后,直抵其家。须臾,巨鸡复还追美鸡至斗所,童子仍前如是,如是再四。适两书生过,见童子谆谆用意为此,乃笑曰:“我未见人而乃与畜类相搏以为事也。”童子曰:“较之逮立蔓型号纱与豪家横族共搏小民,不犹愈耶?”两书生愧去。余久病,未尝出里许,世间锄强扶弱豪行快举,了不得见;见此以为奇,逢人便说。说而人笑余亦笑人不笑余亦笑说而笑笑而跳竟以此了一日也。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51、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美鸡自分不能当 分:料想B、美鸡将不堪 堪:经得起,忍受C、巨鸡失势遁去 遁:逃走D、美鸡乘势蹑其后 蹑:踢,蹬【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A、且前且后,两两相持 示赵弱且怯也B、不知美鸡置身何所 作计何不量C、亦得一加于巨鸡 得复见将军于此D、乃手搏巨鸡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小题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旬,正确的一项是 说而人笑余亦笑人不笑余亦笑说而笑笑而跳竞以此了一日也A、说而人笑余亦笑人不笑余亦笑说而笑笑而跳竟以此了一日也B、说而人笑余亦笑人不笑余亦笑说而笑笑而跳竟以此了一日也C、说而人笑余亦笑人不笑余亦笑说而

152、笑笑而跳竞以此了一日也D、说而人笑余亦笑人不笑余亦笑说而笑笑而跳竞以此了一日也【小题4】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多次运用对比的手法,从形体、姿态、气势等方面写“巨鸡”与“美鸡”相争斗,形神逼肖,生动有趣。引人人胜。B、袁麽道曾在朝中任职,但他鄙弃官场,淡泊名利,文章多写身边琐事,情调闲适,诙谐风趣,本文充分体现了这种风格。C、作者写斗鸡,不是就事论事,而是将原本平淡的小事写得曲折生动,摇曳多姿,并从日常生活小事中发现了深刻的主题。D、本文可认为是一篇纪实性散文,也可认为是一篇寓言式作品,作者借童子之口讥讽两书生的话中暗含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

153、译成现代汉语。(i0分)(1)美鸡巧不及避,乃大受荼毒。(3分)(2)须臾,巨鸡复还追美鸡至斗所,童子仍前如是。(3分)(3)较之读书带乌纱与豪家横族共搏小民,不犹愈耶?(4分)【答案】【小题3】 “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关键词语:(1)【参考译文】31 (14届湖北八校高三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冯恩传冯恩字子仁松江华亭人。登嘉靖五年进士除行人。出劳两广总督王守仁遂执贽为弟子。 擢南京御史。故事御史有所执讯不具狱以移刑部刑部狱具不复牒报。恩请尚书仍报御史。诸曹郎讙谓御史属吏我。恩曰:“非敢然也。欲知事本末得相检核耳。”尚书无

154、以难。已巡视上江。指挥张绅杀人立置之辟。十一年冬彗星见诏求直言。恩极论大学士张孚敬、方献夫右都御史汪鋐三人之奸。 帝得疏大怒逮下锦衣狱究主使名。恩日受搒掠濒死者数语卒不变。 明年春移恩刑部狱。帝欲坐以上言大臣德政律致之死。尚书王时中等言:“恩疏毁誉相半非专颂大臣宜减戍。”帝愈怒曰:“恩非专指孚敬三臣也徒以大礼故仇君无上死有余罪。时中乃欲欺公鬻狱耶?”遂褫时中职而恩竟论死。 比朝审鋐当主笔东向坐恩独向阙跪。鋐令卒拽之西面恩起立不屈。卒呵之恩怒叱卒卒皆靡。鋐曰:“汝屡上疏欲杀我我今先杀汝。”恩叱曰:“圣天子在上汝为大臣欲以私怨杀言官耶?且此何地而对百僚公言之何无忌惮也!吾死为厉鬼击汝。”鋐怒曰:“

155、汝以廉直自负而狱中多受人馈遗何也?”恩曰:“患难相恤古之义也。岂若汝受金钱鬻官爵耶?”因历数其事诋鋐不已。鋐益怒推案起欲殴之。恩声亦愈厉。都御史王廷相、尚书夏言引大体为缓解。鋐稍止然犹署情真。恩出长安门士民观者如堵。皆叹曰:“是御史非但口如铁其膝、其胆、其骨皆铁也。”因称“四铁御史”。又明年行可上书请代父死不许。其冬事益迫行可乃刺臂血书疏自缚阙下通政使陈经为入奏。帝览之恻然令法司再议。尚书聂贤与都御史廷相言前所引律情与法不相丽宜用奏事不实律输赎还职帝不许。乃言恩情重律轻请戍之边徼。制可。遂遣戍雷州。而鋐亦后两月罢矣。 越六年遇赦还。家居专为德于乡。穆宗即位录先朝直言。恩年已七十余即家拜大理寺丞

156、致仕。复从有司言旌行可为孝子。恩年八十一卒。(选自明史有删减)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故事御史有所执讯 讯: 审问B、不复牒报 牒: 文书C、非专颂大臣 颂: 赞扬D、请戍之边徼 徼: 边关【小题2】以下六句话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冯恩“刚烈正直”的一组是(3分)恩请尚书仍报御史恩日受搒掠濒死者数语卒不变。患难相恤古之义也鋐令卒拽之西面恩起立不屈是御史非但口如铁其膝、其胆、其骨皆铁也。家居专为德于乡A、 B、 C、 D、【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冯恩在任南京御史时处理案件不依惯例引来官员们的非议但冯恩认为应该了解事情原委

157、尚书也无话可说。B、十一年冬皇帝下书诏求直言冯恩上书指出张孚敬、方献夫右都御史汪鋐三人之奸使这三人被抓入狱。C、冯恩在接受汪鋐的审讯时立而不屈斥责汪鋐收受贿赂卖官鬻爵言辞激烈。百姓都称他是“四铁御史”。D、冯恩被判死刑其子上血书代父受刑。尚书聂贤与都御史王廷相也在皇上面前替冯恩说情最终免除冯恩死刑遣戍边徼。【小题4】请把文言文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出劳两广总督王守仁遂执贽为弟子。(3分)(2)遂褫时中职而恩竟论死。(3分)(3)前所引律情与法不相丽宜用奏事不实律输赎还职帝不许。(3分)【小题5】请用斜线(/)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恩上言:人臣进言甚

158、难明诏令直谏又诋之为邪徒安所适从哉此非陛下意必左右奸佞欲信其说者阴抵之耳今世风日下以缄默为老成以謇谔为矫激已难乎其忠直矣。【答案】【小题3】【参考译文】汪鋐更生气了推开桌子站起来想殴打她。冯恩的声音也更严厉。都御史王廷相、尚书夏言说要以国家大体32 (14届广东深圳高三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人有明珠,莫不贵重。若以弹雀,岂非可惜?况人之性命甚于明珠,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径即受纳,乃是不惜性命。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弹雀,何况性命之重,乃以博财物耶?群臣若能备尽忠直,益国利人,则官爵立至。皆不能以此道求荣,遂妄受财物,赃贿既露,其身亦殒,实可为笑。帝王亦然

159、,恣情放逸,劳役无度,信任群小,疏远忠正,有一于此,岂不灭亡?隋炀帝奢侈自贤,身死匹夫之手,亦为可笑。”贞观四年,太宗谓公卿曰:“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天非不高,地非不厚,朕常兢兢业业,以畏天地。卿等若能小心奉法,常如朕畏天地,非但百姓安宁,自身常得欢乐。古人云:贤者多财损其志,愚者多财生其过。此言可为深诫。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恐惧既多,亦有因而致死。大丈夫岂得苟贪财物,以害及身命,使子孙每怀愧耻耶?卿等宜深思此言。”贞观六年,右卫将军陈万福自九成宫赴京,违法取驿家麸数石。太宗赐其麸,令自负出以耻之。贞观十年,治书侍御史权万纪上言:“宣、饶

160、二州诸山大有银坑,采之极是利益,每岁可得钱数百万贯。”太宗曰:“朕贵为天子,是事无所少之。惟须纳嘉言,进善事,有益于百姓者。且国家剩得数百万贯钱,何如得一有才行人?不见卿推贤进善之事,又不能按举不法,震肃权豪,惟道税鬻银坑以为利益。昔尧、舜抵璧于山林,投珠于渊谷,由是崇名美号,见称千载。后汉桓、灵二帝好利贱义,为近代庸暗之主。卿遂欲将我比桓、灵耶?”是日敕放令万纪还第。(节选自贞观政要贪鄙)【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径即受纳直接B、朕常兢兢业业,以畏天地敬服、敬畏C、不能按举不法,震肃权豪推举D、后汉桓、灵二帝好利贱义以为贱【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

161、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况人之性命甚于明珠为近代庸暗之主B、贤者多财损其志太宗赐其麸C、有一于此,岂不灭亡有益于百姓者D、皆不能以此道求荣令自负出以耻之【小题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B、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C、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D、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太宗以明珠作比,告诫大臣们,生命是重要的,要爱惜,不可因一时贪念犯法丧身。B、太宗引用“贤者多财

162、损其志,愚者多财生其过”,意在告诫大家要向贤者学习,积累财富,不可像愚者一样贪财生过。C、权万纪上言采矿一事被太宗批评,权万纪虽然曾经触犯过法律,但太宗最终还是赦免了他。D、本文采用比喻论证、例证、引证等多种论证手法,生动形象地告诫人们不要贪鄙,要像尧、舜、桓、灵一样,见称千载。【小题5】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群臣若能备尽忠直,益国利人,则官爵立至。(4分)恣情放逸,劳役无度,信任群小,疏远忠正。(3分)【小题6】本文告诫人们要戒贪拒利,运用了大量的事实材料。请从中找出两个反面事例。(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答案】答题的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

163、定答案的正确与否,注意和“按”对应。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2】【小题5】拿(它)去弹射鸟雀,这难道不是很可惜吗?何况人的性命比明珠更珍贵,见到金银钱帛不惧怕法律的惩33 (14届河北衡水中学高三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郑赐,字彦嘉,建宁人。洪武十八年进士。授监察御史。时天下郡邑吏多坐罪谪戍,赐尝奉命于龙江编次行伍。方暑,诸囚惫甚。赐脱其械,俾僦舍止息,周其饮食,病者与医药,多所全活。秩满当迁,湖广布政司参议阙,命赐与检讨吴文为之。二人协心划弊,民以宁辑,苗、獠畏怀。母丧,去。服除,改北平参议,事成祖甚谨。复坐累谪戍安东屯。及惠帝即位

164、,成祖及楚王桢皆举赐为长史。不许,召为工部尚书。燕兵起,督河南军扼燕。成祖入京师,李景隆讦赐罪亚齐、黄。逮至,帝曰:“吾于汝何如,乃相背耶?”赐曰:“尽臣职耳。”帝笑释之,授刑部尚书。永乐元年,劾都督孙岳擅毁太祖所建寺,诏安置海南。岳,建文时守凤阳,尝毁寺材,修战舰以御燕军,燕知其有备,取他道南下,故赐劾之。二年劾李景隆阴养亡命,谋不轨。又与陈瑛同劾耿炳文僭侈,炳文自经死。皆揣帝意所恶者。祁阳教谕康孔高朝京师还,枉道省母,会母疾,留侍九月不行。赐请逮问孔高,罪当杖。帝曰:“母子暌数年,一旦相见难遽舍,况有疾,可矜也。”命复其官。三年秋,代李至刚为礼部尚书。四年正月,西域贡佛舍利,赐因请释囚。帝

165、曰:“梁武、元顺溺佛教,有罪者不刑,纪纲大坏,此岂可效!”是年六月朔,日当食,阴云不见,赐请贺。不许。赐言“宋盛时尝行之。”帝曰:“天下大矣,京师不见,如天下见之何?”卒不许。赐为人颇和厚,然不识大体,帝意轻之。为同官赵羾所间,六年六月忧悸卒。帝疑其自尽。杨士奇曰:“赐有疾数日,惶惧不敢求退。昨立右顺门,力不支仆地,口鼻有嘘无吸。”语未竟,帝曰:“微汝言,几误疑赐。赐固善人,才短耳。”命予葬祭。洪熙元年赠太子少保,谥文安。(选自明史列传第三十九,有删改) 注:貤:通“移”,转移;转赠。【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李景隆讦赐罪亚齐、黄 讦:揭发 B 炳文

166、自经死 经:上吊C、民以宁辑,苗、獠畏怀 辑:和睦 D、枉道省母 枉:违背【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郑赐“不识大体”的一组是( )(3分)母丧,去 吾于汝何如,乃相背耶 赐请逮问孔高,罪当杖 西域贡佛舍利,赐因请释囚赐言:“宋盛时尝行之。” 赐有疾数日,惶惧不敢求退A、 B、 C、 D、【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郑赐为人和厚。在安排因罪被贬戍边的人员过程中,郑赐给他们卸去刑具,让他们在租来的房屋中休息,周济他们饮食,病者问医问药,使很多人活了下来。B、郑赐做地方官小有成绩,很得民心。湖广布政司参议一职空缺,朝廷命郑赐担任,他倾力除弊,百姓

167、得以安居,苗、僚部族也心怀敬服。C、郑赐做事喜欢揣摩皇帝心思。郑赐先弹劾孙岳擅自损毁太祖修建的寺 庙,后弹劾李景隆暗中收养亡命之徒,图谋不轨,又与陈瑛弹劾耿炳文超越本分。D、郑赐遇事胆小,忧悸而死。他被同僚赵羾离间,病了多天,心里害怕而不敢要求退下,站在右顺门,因力不支倒地而亡。【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母子暌数年,一旦相见难遽舍,况有疾,可矜也。(2)帝曰:“微汝言,几误疑赐。赐固善人,才短耳。” 【答案】【小题2】【参考译文】郑赐,字彦嘉,建宁人。洪武十八年进士。任命为监察御史。当时天下郡邑的辅吏大多是因为有罪被贬充军的,郑赐曾经奉命在龙江整编军队。正是夏天炎热的时候,囚徒十分疲惫。郑赐解开他们的刑具,让他们进入房间休息,给他们周济的食物和饮水,生病的人给与医药,很多人得以存活。任期满了应当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