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二 部 分古 诗 文 阅 读专 题 一文 言 文 阅 读高考总复习大二轮 语文 第四节 语句翻译化句为词,字字落实在高考中,文言文阅读的真正的难点和失分点是翻译题。翻译是文言文的重头戏,分值高,难度大,失分严重。文言文翻译题给定的评分标准,主要有三类赋分点:重点实词的翻译、重点虚词的翻译、特殊句式(含固定结构)的翻译。(2019新课标卷)原文见本专题第三节典例。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4 分)(2)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4 分)现场答案我来评卷(1)便在皇帝面前诋毁贾谊说:“他这个洛阳人,
2、年纪轻而学识浅,只想独揽大权,扰乱许多事情。”(2)贾谊屡次上书,说有的诸侯封地太多,接连多个郡县,不符合古代的制度,应该逐渐削弱他们的势力。1.得分:(1)4 分 (2)4 分2.理由:(1)纷乱,使变得混乱。考生没有翻译为使动。(2)“或”限制的是“土地”,不是“诸侯”。参考答案(1)于是说贾谊坏话道:“洛阳之人,年轻学浅,一味想独揽权力,使事情变得复杂混乱。”(2)贾生屡次上奏,说诸侯封地有的接连数郡,不合古代制度,可以逐渐削减其封地。增分技巧翻译句子要抓住重要实词、虚词、通假字、特殊文言句式等得分点。(1)短,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说人的坏话;擅权,揽权;纷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变得混乱
3、。“乃短贾生曰”是省略句,承前省,主语应是“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2)数,屡次;言,说,指出;或,有的;削,削弱。“非古之制”是省略句,省略的主语应是“这种状况”。高频易错点破解之道没有回顾语境,对重要字词理解错误关注语境,字不离篇误判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关键词句,落到实处对特殊现象处理不到位多种标志,意断句断阅卷感悟忽视“字字落实”,只翻译出大概字字落实,直译为主角度 找对应文言文翻译考查的固然是全句的翻译,但命题者总是选择那些带有特殊语法现象(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和关键性词语的句子来考查,并将其设定为阅卷的“采分点”。另外,任何一句话都不是孤立的,都需要与前后内容有一定的联系。这就
4、需要有语境意识,而且必须强化语境意识,只有把句子放在原文中,联系前后内容,方保翻译得心应手,取得高分。强化文言文翻译 4 个意识保高分人物意识圈出传主姓名及所译句子前后语境出现的名字,便于理清人物关系及人事关系。语境意识快速浏览所译句子前后语境,把握文脉,便于推测大意。采点意识准确锁定关键字、词、句,并依据语境及所学知识准确推断并翻译这些关键点。连贯意识根据所学翻译技巧(留、换、调、删、补、变),流畅翻译所考句子。人物意识理清人物关系和人事关系1根据阅卷的经验,在翻译句子时,有好多同学居然经常把人物名字,尤其是长而怪的少数民族的人物名字,当作实词甚至虚词来理解,闹出了不少笑话。2文言文中,人名
5、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如下面典例 1中的传主“沈通明”,后面就成了“通明”。有时在行文过程中,根据人物表述,还会改用“名”或“字”来代指人物,如鸿门宴“不然,籍何以至此”中“籍”就是项羽的名,很多学生缺少人物意识,不知“籍”为何意,造成理解障碍。强化人物意识,可以弄清人物关系、人物与事件的关系,有利于句子的翻译。语境意识揣摩句内语境和句外语境主要是利用一个语境(句内语境和句外语境)之内的语句表述连贯、语意密切的特点来翻译句子。需要强调的是,语境有小、大之分。最小的语境即词语所在的句子,稍大的语境是词语所在句子的上下句,最大的语境即文段中所有与该词语相关的文句。有时
6、候,对词语的解释符合小语境,甚至还符合上下句构成的语境,但不符合完整的大语境。这种符合局部语境,但与完整语境不符的情况极具迷惑性,所以在翻译时不能只满足于推敲其是否符合上下句的意思,必须要在完整的语境中揣摩意思。1利用语境补出省略成分文言文省略句子成分的现象比较常见,量词、主谓宾,甚至句子都可能被省略,成分被省略的句子如果要求翻译,语境能提示我们补出这些省略成分。典题赏析析典题 学通法典例 1 淮安沈通明,尝为前明总兵官。任侠轻财,士大夫皆称之。顺治二年,先是有巡抚田仰者,素习通明之为人,加礼遇焉;至是见明(明朝)将亡,遂属其家通明,而身自浮海去。通明匿仰妻子他所。会清军渡淮,购仰妻子急,踪迹
7、至通明家。是时通明杜门久矣。捕者围其居,通明走入寝门,饮酒数斗,裂束帛缚其爱妾,负之背,牵骑手弓矢以出,大呼曰:“若辈亦知沈将军耶!”遂注矢拟捕者,皆逡巡引却。通明疾驰,与爱妾俱得脱。分析画线句子中,前一分句省略了主语“清军”,后一分句省略了“踪”的宾语或“迹”的定语“仰妻子”。翻译(清军)悬赏捉拿田仰的妻子儿女很紧急,追踪(他们的)行迹直到沈通明的家。总结根据上下文语境可以推断被省略成分的内容,帮助我们完整清楚地表达句意。2.利用语境获取“大意分”高考文言翻译评分标准中,把握句子大意一般有 2 分的分值。如果所译句子句意晦涩难懂,我们无法破解采分点,语境能帮助我们理解并翻译句子的大意,进而获
8、得大意分。典例 2 苏琼,字珍之,武强人也。琼幼时随父在边,尝谒东荆州刺史曹芝。芝戏问曰:“卿欲官不?”对曰:“设官求人,非人求官。”芝异其对,署为府长流参军。文襄以仪同开府,引为刑狱参军,每加勉劳。旧制以淮禁,不听商贩辄度。淮南岁俭,启听淮北取籴。后淮北人饥,复请通籴淮南,遂得商贾往还,彼此兼济,水陆之利,通于河北。分析画线句子有较多理解障碍,但所译句子的后文语境意思比较容易理解:后来淮北闹饥荒,又请求和淮南通商买粮,于是商人得以往来,彼此都得到好处,水陆运输便利,货物直达黄河以北。由“旧制”和“后”可知,画线句子的大意应与后文意思相反。翻译以前制度规定淮河为禁区,商贩不能通商。淮南闹饥荒,
9、他请求到淮北买粮。总结我们可以根据前后相关的语境,推断所译句子的大意,能对译的对译,不能对译的根据语境表述大体意思,这样也能得分。3.利用语境突破难点词翻译句子的关键,在于难点字词的把握,只要难点字词攻克,其他词义就能迎刃而解,语境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提供文章表述的大意及侧重点。典例 3 孙谦字长逊,东莞莒人也。以治干称。齐初,为宁朔将军、钱唐令,治烦以简,狱无系囚。及去官,百姓以谦在职不受饷遗,追载缣帛以送之,谦却不受。每去官,辄无私宅,常借官空车厩居焉。天监六年,出为辅国将军、零陵太守,已衰老,犹强力为政,吏民安之。先是,郡多虎暴,谦至绝迹。及去官之夜,虎即害居民。谦为郡县,常勤劝课农
10、桑,务尽地利,收入常多于邻境。九年,以年老,征为光禄大夫。既至,高祖嘉其清洁,甚礼异焉。每朝见,犹请剧职自效。高祖笑曰:“朕使卿智,不使卿力。”分析画线句有两个难点词“清洁”“剧职”。“清洁”很明显是古今异义词,不能直接按现代汉语翻译,根据前文语境“百姓以谦在职不受饷遗,追载缣帛以送之,谦却不受。每去官,辄无私宅,常借官空车厩居焉”推断,“清洁”为“清正廉洁”之义;而“剧职”通过前文“已衰老,犹强力为政”,后文“朕使卿智,不使卿力”推断,“剧”为“繁重”之义,“职”为“职务、任务、工作”之义,“剧职”译为“繁重的任务”。翻译高祖赞赏他清正廉洁,特别礼待他。每次朝见,他都请求承担繁重的任务来为朝
11、廷效力。总结前后语境可以帮助我们灵活推断难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准确含义和用法。采点意识聚焦实词、虚词和句式翻译题考查的固然是全句的翻译,但命题者总是选择那些含有关键词语和带有特殊语法现象(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的句子来考查,并将其作为评卷的“采分点”。高考常见的 3 大采分点是:关键实词、关键虚词、特殊句式。考生翻译时必须要强化“采分点”意识,能判断出“采分点”并将其落实到位,这样翻译才最有价值和意义。典例 4 是日,金人遂登城。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以傅(孙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帝兼旬不返,傅屡贻书请之,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金人来索太上、
12、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绐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苟不已,则以死继之。”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傅曰:“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遂从太子出。1高考翻译句子评分标准(1)关键字词得分:3 分(2)句子大意基本通顺:2 分人们常说,打蛇要打七寸。即要善于抓住关键,也就是说,关键字词有 3 分,无论句意多么晦涩难解,你翻译的大意多么离谱,只要你有采点意识,抓住关键字词、特殊句式准确翻译,你就有可能拿到 3 分。否则,就可能徒
13、劳无功,写得多得分少。关键点主要是: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偏义复词、大纲规定的 120 个实词、常见 18 个虚词、特殊句式。2本句翻译标准(1)不吾索(1 分):宾语前置(2)面(1 分):当面(3)庶或(1 分):或许(4)句子基本通顺,大意正确(2 分)总结 翻译时先标注句子中的关键词句,强化采分点意识,可以让我们有的放矢,重点作答,不遗漏要点。连贯意识活用留、换、调、删、补、变翻译句子时,如果其中出现不合现代语法的词语搭配、句子不通的现象,要根据所学翻译技巧(留、换、调、删、补、变,一轮复习时已做详细讲解,不再赘述),让句子更加通顺合理。依据 4 种意识确立考场翻译答题步骤1能在
14、 1 分钟内在心里快速了解所译句子的前后语境。2能在 2 分钟内准确锁定关键字、词、句,并依据语境及所学知识准确翻译。3能依据关键字、词、句在 2 分钟内流畅翻译所考句子。规避 3 大失分点,文言翻译拿 10 分有一种观点,高考文言文翻译不过是简单地“换个说法”,只要大意对就可以了,没必要细究。这种观点有失偏颇。文言文翻译是一个综合考查文言基础、语法知识、文化素养以及思辨能力的拉分题型,语句是否顺畅、句意是否贯通是直接影响翻译题得分高低的关键因素。要想让翻译题得高分、夺满分,应在平时的训练中注意以下三方面:“以今律古”不可取文化背景的古今差异是文言文翻译的一道藩篱,文言文翻译忌讳用现代思维看待
15、古代文化,而应力图还原其本真的文化,避免失真,这对考生的文化修养提出了要求。典例 5(谭澄)至则葬暴骸,修焚室,赈饥贫,集逋亡,民心稍安。(元史谭澄传)考生翻译 谭澄到任后,掩埋暴露在外的尸骸,修理焚尸炉,赈济饥饿贫寒的百姓,民心渐渐安定。失分评析“焚尸炉”是一个具有浓厚现代色彩的词汇,很容易令人联想到纳粹德国的惨无人道,这一现代化的设施在元代还未出现,况且原文是“修焚室”,何来“炉”之说?参考答案(谭澄)一到任就掩埋暴露在外的尸骸,修缮被烧毁的房屋,赈济饥饿贫困的百姓,召集逃亡的人众,百姓逐渐安定下来。典例 6 赵壹字元叔,汉阳西县人也。(袁)逢则敛衽下堂,执其手,延置上坐,因问西方事,大悦
16、。(后汉书赵壹传)考生翻译 袁逢就收紧衣服走下堂来,拉着赵壹的手,请他坐在上位,于是问他西方的事,非常高兴。失分评析 上述译文在两个地方以现代眼光解析了原文:一是将“敛衽”解释为现代的“收紧衣服”,古人“敛衽”是“将衣襟夹于带间”,以示敬意。史记留侯世家云:“陛下南乡(向)称霸,楚必敛衽而朝。”另外,“西方”也不等同于今天所说的“西方”,前文有交代,赵壹“汉阳西县人也”,句中所说“西方”即指“西县”。参考答案 袁逢就恭敬地提起衣襟掖在衣带间走下堂来,拉着赵壹的手,请他坐在上座,于是向他询问西县的事情,袁逢非常高兴。总结 像上述这些古代专有名词、固定用语和特殊表达,由于其存在的文化背景、社会状态
17、均已发生变化,今人极易以当代眼光视之。除此外,古今异义词如“孤(幼而丧父)”“妻子”“非常”“中国”“无论”“其实”“交通”等,偏义复词如“便可白公姥”“昼夜勤作息”“死生,昼夜事也”等,互文用法如“草行露宿”“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不能译成“将军身经百战牺牲了,壮士经过十年征战回到家乡”)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如倒装句、定语后置句等也极易以今律古。克服以今律古,关键是要做到两点:一是严谨的态度,碰到疑难不要想当然,要勤思考,勤翻书;二是打下扎实的基础,如果文言根基厚实,传统文化的浸润充分,以今律古的几率将大为降低。“表达失据”乱语意高考文言文翻译一般要求直译,直译是尽量尊重原文,
18、“原声重现”,但并非抛弃变通,否则极容易造成表达失据。(1)造成表达失据的情形之一:一味抱定字面意思“硬译”。典例 7(遵路)又广属郡常平仓储畜至二百万,以待凶岁。(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五循吏)考生翻译(吴遵路)又将本郡常平仓储备的粮食扩大到两百万石,用来等待灾年。失分评析“以待凶岁”的“待”字面意思确实是“等待”义,但将“以待凶岁”译成“用来等待灾年”显然是不妥的,因为“等待灾年”的潜台词是“希望灾年到来”,这样于情于理都是说不通的。这里的“待”应酌情译为“防备”。参考答案(吴遵路)又使所属州郡常平仓的储粮增加到二百万石,用以防备灾年。总结 译文时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斟酌字句,该抠则抠,宜变则
19、变。(2)造成表达失据的情形之二:不知句读而“串译”。典例 8 时宋庠、郑戬、叶清臣等皆宰相吕夷简所不悦。考生翻译 当时宋庠、郑戬、叶清臣等人都是宰相,吕夷简不喜欢他们。失分评析 显然,误译是将原文句读为“时宋庠、郑戬、叶清臣等皆宰相/吕夷简所不悦”,而正确句读是“时宋庠、郑戬、叶清臣等/皆宰相吕夷简所不悦”,误译将宰相一职串位,安错了对象。参考答案 当时宋庠、郑戬、叶清臣等人都是宰相吕夷简所不喜欢的人。总结 由此可见,正确句读是正确译文的先决条件,翻译时不妨心、口、手联动,平时应加强句读方面的训练。(3)造成表达失据的情形之三:不看结构而“横译”。典例 9(遵路)迁工部郎中,坐失按蕲州王蒙正
20、故入部吏死罪,降知洪州。(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五循吏)考生翻译 吴遵路升任工部郎中,因为失去蕲州王蒙正,所以犯死罪关进工部监狱,被降为洪州知州。失分评析 此句翻译的难点是“蕲州王蒙正故入部吏死罪”。“坐”,因,由于,介词。“坐”领起的内容是“蕲州王蒙正故入部吏死罪”,它们合起来作“失按(按,审察;失按即失察)”的原因状语,而误译明显没有理清原句结构,依从原文亦步亦趋。参考答案 吴遵路升任工部郎中,因对蕲州王蒙正原来的部吏犯下死罪(一事)失察,被降为洪州知州。总结 翻译时有必要对原文多读几遍,作一点语法分析。(4)造成表达失据的情形之四:不辨词语而“曲译”。典例 10(赵)彦深后被沙汰停私,门生藜
21、藿,(袁)聿修独以故情,存问来往。(北齐书卷四二)考生翻译 赵彦深后来被淘汰罢官回家,只有他的学生藜藿和袁聿修由于以前的交情,探问他,和他交往。失分评析 误译之误出在“门生”一词上。“门生”可当“学生”解,但此处不宜。赵彦深既然是“沙汰停私”,免不了门庭冷落,杂草丛生。原文中“门生”是两个词,“门”即“门庭”,“生”即“生长”。参考答案 赵彦深后来被淘汰罢官回家,门庭生了杂草,唯独袁聿修由于以前的交情,和他交往,慰问他。总结 对关键词语进行辨析,分清词语结构、意义、色彩等,是正确译文必不可少的准备。“语境不合”欠考虑与现代汉语一样,古汉语也讲语境。遵循语境,则可为译文带来便捷;背离语境,则极容
22、易造成误译。语境不合有种种表现,试看以下三例:典例 11 涛早孤,居贫,少有器量,介然不群。(晋书山涛传)考生翻译 山涛早年丧父,生活贫困,气量狭小,清高不同一般。失分评析 译者把“介然不群”译为“清高不同一般”实际上也认为“介然不群”应该是对山涛的褒扬,(“介然”的真正意思是“耿介;坚贞”)。既然如此,“少有器量”应该与“介然不群”般配,将其译为“气量狭小”明显地前后冲突,从而造成语境的断裂。结合前后文,“少有器量”的“少”应是“年少”之意,“少有器量”意为“年少时就有度量”,这样前后内容才自成一体。参考答案 山涛很小就失去父亲。家贫,却有器量,卓然不群。典例 12 初,威父在西魏,以国用不
23、足,为征税之法,颇称为重。(隋书卷四十一苏威)考生翻译 当初,苏威的父亲在西魏,由于国家财力不够,制定了征税的法律,颇受称道推重。失分评析 既然是在“国用不足”的情况下制定的征税之法,按常情理解,应该是课以重税的法,这样的法令可能会受到统治阶层的欢迎,但绝不会受到大多数的百姓的欢迎,所以,将“颇称为重”译为“颇受称道推重”是非常可疑的;而且,如果“颇称为重”是“颇受称道推重”的意思,那么,通常的表达是“颇为称重”而非“颇称为重”。基于这样的推断,我们有理由否定上面的译文。“颇称为重”正确意思是“被认为是征收重税的法令”。参考答案 当初,苏威的父亲(苏绰)在西魏,因为国家资财不足,制定了征税的法
24、令,被认为很重。总结 上述两例或前后抵牾,或有悖情理。由此获得的警示是:文言文翻译必须树立整体意识,反对割裂语境。具体操作时要瞻前顾后而不能一叶障目,要全面观照而不能断章取义。对点专练练类题 提能力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提示:在翻译句子之前,请先找出“关键实词”)时方考选科道,登云因疏言:“近岁言官,壬午以前怵于威,则摧刚为柔;壬午以后昵于情,则化直为佞。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二十年来,以刚直擢京卿者百止一二耳。背公植党,遂嗜乞怜,如所谓七豺八狗者,言路顾居其半。夫台谏为天下持是非,而使人贱辱至此,安望其抗颜直绳,为国家除大奸、歼巨蠹哉!
25、与其误用而斥之,不若慎于始进。”因条数事以献,出按河南。岁大饥,人相食。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帝立遣肆丞锺化民赍帑币振之。登云巡方者三,风裁峻厉。以久之当擢京卿,累寝不下,遂移疾归。寻卒。(节选自明史陈登云传)(1)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2)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答案:(1)关键实词:“胜”,禁受得住;“龃龉”,抵触排挤;“安”,使动用法,使身安。译文:其中难道没有刚正的人,但禁不住抵触排挤,大多无法安身。(2)关键实词:“啖”,吃;“囊”,意动用法,装进去;“示”,给看。译文:副使崔应麟见到百姓吃湖泽中的雁粪
26、,便装入袋中给陈登云看,登云随即送至朝廷。参考译文当时,正好考选官员,陈登云因而上疏说:“近来御史官,壬午年以前害怕淫威,刚正的变温柔了;壬午年以后拘于情面,正直的变为谄媚。其间难道没有刚正的人吗,但不胜被攻击倾轧,没有安身的地方,二十年来,以正直提升为京官的只有百分之一二。背着皇上,培植党羽,摇尾乞怜,像所谓七豺八狗,御史占了一半。台谏是为天下主持是非的,而使人践踏到这种地步,怎能希望他不顾情面,正直地处理事情,为国除掉奸人、消灭败类呢!与其因误用而贬退,不如谨慎地考察人选。”因而条陈数件事献给皇上。出任河南巡按。那年发生大饥荒,人相互吞食,副使崔应麟看见百姓吃湖中的雁屎,便包来给陈登云看,
27、陈登云便送到朝廷。皇上立即派遣肆丞钟化民分发库银赈恤百姓。陈登云三次巡视地方,执政严厉,按规定应当提升为京官,多次被宫中扣住不下发,于是他称病归家。不久之后就死了。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句中加点的虚词)。郑鲜之,字道子,荥阳开封人。初为桓伟辅国主簿。宋武帝起义兵,累迁御史中丞。性刚直,甚得司直之体。外甥刘毅权重当时,朝野莫不归附,鲜之尽心武帝,独不屈意于毅,毅甚恨焉。以与毅舅甥,制不相纠,使治书侍御史丘洹奏弹毅辄宥传诏罗道盛。时新制,长吏以父母疾去官,禁锢三年。山阴令父疾去职,鲜之因此上议曰:“今省父母之疾而加以罪名,悖义疾理,莫此为大。谓宜从旧,于义为允。
28、”从之。帝少事戎旅,不经涉学,及为宰相,颇慕风流,时或谈论,人皆依违不敢难。鲜之难必切至,未尝宽假。与帝言,要须帝理屈,然后置之。帝有时惭恧变色,感其输情,时人谓为“格佞”。(节选自南史郑鲜之传)(1)鲜之尽心武帝,独不屈意于 毅,毅甚 恨焉。以 与毅舅甥,制不相纠。(2)帝少事戎旅,不经涉学,及为 宰相,颇 慕风流,时或 谈论,人皆依违不敢难。答案:(1)郑鲜之尽心于武帝,唯独不肯屈从刘毅,刘毅非常愤恨。因为他和刘毅是舅甥关系,制度规定不能互相弹劾。(2)武帝少年时就从军了,不曾涉猎学问,等做了宰相,很羡慕风流文采,有时谈古论今,人们都是顺着他的意思说,不敢辩驳。参考译文郑鲜之,字道子,荥阳
29、开封人。起初做桓伟的辅国主簿。宋武帝兴起义兵后,他多次升官做了御史中丞。他性格刚直,很合乎司直的职务特点。他的外甥刘毅在当时权力很大,朝野人士无不归附,郑鲜之尽心于武帝,唯独不肯屈从刘毅,刘毅非常愤恨。因为他和刘毅是舅甥关系,制度规定不能互相弹劾,他便让治书侍御史丘洹奏表弹劾刘毅擅自赦免传召的罗道盛。当时的新制度规定,长吏因为父母的疾病离职,三年内不准做官。山阴令由于父亲生病探望而离职,郑鲜之因此上奏说:“现在探望父母的疾病却被加上罪名,违背道义伤害事理(的事情),没有比这更严重的了。我以为应该依从旧章规定,在理义上才恰当。”朝廷采纳了他的建议。武帝少年时就从军了,不曾涉猎学问,等做了宰相,很
30、羡慕风流文采,有时谈古论今,人们都是顺着他的意思说,不敢辩驳。而郑鲜之总是要驳难而且一定切中要害,不曾放松宽容他。与武帝说话,一定让他理屈词穷,然后才罢休。武帝有时惭愧变了脸色,但还是感激他能诚心相待,当时的人们称赞他是“纠正谄媚的人”。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句中加点的虚词)。费祎字文伟,江夏鄳人也。少孤,依族父伯仁。仁将祎游学入蜀。会先主定蜀,祎遂留益土,与汝南许叔龙、南郡董允齐名。时许靖丧子,允与祎欲共会其葬所。允白父和请车,和遣开后鹿车给之,允有难载之色,祎便从前请先上。及至葬所,诸葛亮及诸贵人悉集,车乘甚鲜,允犹神色未泰,而祎晏然自若。持车人还,和问
31、之,知其如此,乃谓允曰:“吾常疑汝与文伟优劣未别也,而今而后,吾意了矣。”(选自三国志费祎传)(1)诸葛亮及 诸贵人悉 集,车乘甚鲜,允犹 神色未泰,而 祎晏然自若。(2)吾常 疑汝与文伟优劣未别也,而 今而后,吾意了 矣。答案:(1)诸葛亮和许多达官贵人都已到齐,车辆都很崭新华美,董允的神色一直局促不安,而费祎却泰然自若。(2)我常疑心自己还没分辨出你和文伟的优劣高低,从今以后,我很清楚了。参考译文费祎字文伟,是江夏鄳人。他小时候父母双亡,靠同族父辈费伯仁生活。费伯仁带领费祎到蜀地求学。恰逢先主平定蜀地,费祎就留在益州,与汝南人许叔龙、南郡人董允齐名。当时许靖丧子,董允和费祎想一起到许靖之子
32、的葬地去。董允向父亲董和请求要一辆车,董和就派人给他们驾驭一辆从后面开门的鹿车,董允面有难色不愿上车,而费祎就抢先上去。等到了葬地,诸葛亮和许多达官贵人都已到齐,车辆都很崭新华美,董允的神色一直局促不安,而费祎却泰然自若。车夫把车拉回去后,董和向他询问,知道情况是这样,就对董允说:“我常疑心自己还没分辨出你和文伟的优劣高低,从今以后,我很清楚了。”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提示:在翻译句子之前,请先找出“文言特殊句式”)护儿曰:“陛下今何在?”左右曰:“今被执矣。”护儿叹曰:“吾备位大臣,荷国重任,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乃遇害。护儿重然
33、诺,敦交契,廉于财利,不事产业。至于行军用兵,特多谋算,每览兵法,曰:“此亦岂异人意也!”善抚士卒,部分严明,故咸得其死力。(节选自北史来护儿传)答案:文言特殊句式:“知复何言”,宾语前置句。“何言”应为“言何”,译为“说什么”。译文:不能清除凶恶悖逆之人,终致朝廷落到如此地步,我只能抱憾于黄泉之下,还能再说什么呢!(“凶逆”可译为“凶恶悖逆之人”,“王室”译为“朝廷”,“泉壤”可译为“九泉、泉下”。)参考译文来护儿问道:“陛下如今在哪里?”身边的人回答说:“被抓了起来。”来护儿叹息说:“我身为大臣,担负着国家的重任,不能清除凶恶悖逆之人,终致朝廷落到如此地步,我只能抱憾于黄泉之下,还能再说什
34、么呢!”于是就被杀害了。来护儿重视许诺,交往诚厚,淡泊财利,不经营产业。至于行军用兵,谋略特别多,每次观览兵法,都说:“这难道也是异人的想法?”善于安抚士兵,赏罚处置严明,所以士兵都愿意为他效死尽力。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提示:在翻译句子之前,请先找出“文言特殊句式”)先生姓梁氏,讳熙,字曰缉,皙次其别号也。举顺治三年乡试,又十年成进士。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视民如子,治行冠三辅。官咸宁半载,入为云南道监察御史。答案:文言特殊句式:“不以一钱自污”为宾语前置句,应是“不以一钱污自”译文:(梁熙)出任西安府咸宁知县,向神灵发誓,不会因一文钱而玷污
35、自己。(“出”解释为“出任”,“于”解释为“向”。)参考译文先生姓梁,名讳为熙,字曰缉,皙次是他的别号。顺治三年参加乡试中举,十年中了进士。(梁熙)出任西安府咸宁知县,向神灵发誓,不会因一文钱而玷污自己。爱民如子,在三辅中治理最好。在咸宁做官半年,进入云南担任道监察御史。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语语。(提示:在翻译句子之前,请先找出“固定结构”)安重诲,应州人也。重诲少事明宗,为人明敏谨恪。初,帝义子从珂与安重诲饮酒争言,从珂欧重诲,重诲终衔之。至是,重诲用事,时从珂为河中节度使,重诲屡短之于帝,帝不听。重诲乃矫以帝命,谕河中牙内指挥使杨彦温使逐之。是日,从珂出城阅马,
36、彦温勒兵闭门拒之。从珂使人扣门,诘之曰:“吾待汝厚,何为如是?”对曰:“彦温非敢负恩,受枢密院宣耳,请公入朝。”从珂止于虞乡,遣使以状闻。帝问重诲曰:“彦温安得此言?”对曰:“此奸人妄言耳,宜速讨之。”帝疑之,欲诱致彦温讯其事。重诲固请发兵击之,乃命步军都指挥使药彦稠将兵讨之。帝令彦稠必生致彦温,欲面讯之。从珂知为重诲所构,驰入自明。(选自资治通鉴后唐记,有删节)答案:固定结构:“何为”译文:李从珂命人扣门,质问他说:“我待你很厚重,你怎么能这样做?”杨彦温回答说:“我杨彦温不敢对您负恩,我是受枢密院的宣示,请您入朝。”参考译文安重诲,是应州人。安重诲年轻的时候侍奉明宗,为人聪明敏锐,谨慎恭敬
37、。以前,后唐明宗的养子李从珂与安重诲曾在饮酒时争吵,李从珂殴打安重诲,安重诲始终记恨他。到此时,安重诲掌权用事,当时李从珂任河中节度使,安重诲多次在明宗面前说他的坏话,明宗不听。安重诲便假造明宗意旨,谕令河中牙内指挥使杨彦温驱逐他。这一天,李从珂出城检阅战马,杨彦温领兵关了城门,拒绝让他进城。李从珂命人扣门,质问他说:“我待你很厚重,你怎么能这样做?”杨彦温回答说:“我彦温不敢对您负恩,我是受枢密院的宣示,请您入朝。”李从珂暂驻扎在虞乡,派使者把情况向朝廷报告。明宗问安重诲说:“杨彦温怎么能这么说呢?”安重诲回答说:“这是坏人杨彦温的胡说,应该赶快派兵征讨他。”明宗怀疑此事,想把杨彦温引诱来询
38、问情况。安重诲坚持请求派兵攻打杨彦温。朝廷便命令步军都指挥使药彦稠统兵讨伐他。明宗指令药彦稠:“务必把杨彦温活着抓回来,我要当面询问他。”李从柯知道是被安重诲所陷害,赶快入朝自己进行表白。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提示:在翻译句子之前,请先找出“固定结构”)甲申秋,直秘阁王侯秬来领太守事,于时方有水灾,尽坏堤防,民不粒食。及冬,则有边事,当涂兵之冲,上下震揺。侯下车,救灾之政,备敌之略,皆有次叙。饥者饱,坏者筑。赤白囊昼夜至,侯一以静填之。明年春,和议成,改元乾道,将释奠于学。侯语教授沈瀛曰:“学如是!今吾州内外之事略定,孰先于此者?”命其掾蒋晖、吕滨中撤而新之。
39、客有过而叹曰:“贤之不可已也如是夫!今之当涂,昔之当涂也,来为守者,孰不知学之宜葺,而独忘之者,岂真忘之哉?力不赡耳!始王侯之来,民尝以水为忧,已又以兵为忧。王侯易民之忧,纳之安乐之地,以其余力大新兹学,役不及民,颐指而办。贤之不可已也如是夫!”(节选自太平州学记)(1)今吾州内外之事略定,孰先于此者?(2)始王侯之来,民尝以水为忧,已又以兵为忧。答案:(1)固定结构:“孰者”译为“还有什么的呢”译文:现在我们州里外的事大致已定,还有什么比这件事更优先的呢?(“内外”指州的里外;“略”大致。)(2)固定结构:“以为”译为“把看作”译文:当初王侯来时,百姓曾经把水灾作为忧患,随后又把战争作为忧患
40、。(“始”指当初;“已”是“随后”的意思;“忧”是忧患。)参考译文甲申年秋天,直秘阁王秬来担任太守的职务,在这个时候,水灾正在发生,完全摧毁堤防,百姓没有一粒粮食吃。到了冬天,国家又有战事,太平州是部队的要冲,朝廷内外动荡不安。王秬初到任,就有条不紊地实施了救灾和防御敌人的策略。都安排得井然有序。饥饿的人吃饱了,修缮了被毁坏的堤坝。紧急情报星夜传来,而王秬却镇静如一地进行处理。第二年春天,朝廷与外地形成和议,国家以乾道为年号,王秬打算在学校中举行祭祀仪式。王秬对教书先生沈瀛说:“学问就是如此!现在我们州里外的事大致已定,还有什么比这件事更优先的呢?”就让州中的文书蒋晖、吕滨中对学校进行翻新。有
41、拜访的客人感叹说:“贤能之无止境就是这样的吧!现在的太平州,就是以前的太平州,担任太守之职的人,谁不知道学校应该修葺呢,而那些忘记修葺学校的人,难道是真忘了吗?能力不足罢了!当初王侯来时,百姓曾经把水灾作为忧患,随后又把战争作为忧患。王侯除却百姓的忧患,将太平州变为乐土,用他的余力大力地兴办学校,也不向百姓征收徭役,指示下属兴办学校。贤能之无止境就是这样的吧!”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提示:在翻译句子之前,请先找出“关键实词”“关键虚词”“文言句式”,然后再翻译)张根字知常,饶州德兴人。少入太学,甫冠,第进士。屏处十年,曾布、曾肇、邹浩及本道使者上其行义,徽宗召
42、诣阙。为帝言:“人主一日万几,所恃者是心耳。一累于物,则聪明智虑且耗,贤不肖混淆,纲纪不振矣。愿陛下清心省欲,以窒祸乱之原。”遂请罢钱塘制造局。帝改容嘉美,以为亲贤宅教授。(根)言:“为今之计,当节其大者,而莫大于土木之功。今群臣赐一第,或费百万。臣所部二十州,一岁上供财三十万缗耳,曾不足给一第之用。以宠元勋盛德,犹虑不称,况出于闾阎干泽者哉。虽赵普、韩琦佐命定策所未有,愿陛下靳之。其次如田园、邸店,虽不若赐第之多,亦愿日削而月损之。如金帛好赐之类,亦不可不节也。”书奏,权幸侧目,谋所以中伤之者,言交上,帝察根诚,不之罪也。(选自宋史列传一百一十五)(1)一累于物,则聪明智虑且耗,贤不肖混淆,
43、纲纪不振矣。(2)遂请罢钱塘制造局。帝改容嘉美,以为亲贤宅教授。(3)权幸侧目,谋所以中伤之者,言交上,帝察根诚,不之罪也。答案:(1)关键实词:“累”译为“拖累”;“贤”,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贤良的人;“不肖”,古今异义词,译为“坏人”;“振”译为“振作”。关键虚词:“则”,副词,那么;“且”,副词,将要。文言句式:“一累于物”为被动句,“于”表被动。译文:一旦被玩物拖累,那么聪明智慧会耗尽,贤良与坏人就分辨不清,国家社会秩序和国家法纪就会萎靡不振。(2)关键实词:“请”,请求。“嘉美”,赞美。关键虚词:“以为”是古今异义词,“以(之)为”的省略,译为“把(他)任命为”。文言句式:“遂请罢钱塘
44、制造局”为省略句,翻译时要加以补充为“(他)遂请罢钱塘制造局”。译文:(他)于是请求罢去钱塘制造局。皇帝高兴地赞美他,任命他为亲贤宅教授。(3)关键实词:“幸”,宠臣;“侧目”,译为“斜眼看”,比喻愤怒;“交”,轮流;“上”,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上书。关键虚词:“所以”,“所”与“以中伤之者”构成名词性短语,“以”,用来;“之”,代词,代指张根。文言句式:“不之罪也”为宾语前置句和省略句,翻译时宾语要后置,现代汉语语序为“(上)不罪之也”。译文:权贵宠臣很是愤恨,谋求能够用来中伤他的事件,轮流进上谗言,皇帝察辨张根的忠诚,没有加罪于他。参考译文张根字知常,饶州德兴人。年幼时入太学,刚满二十岁,
45、考上进士。闲居十年,曾布、曾肇、邹浩及本道使者上书说明他的义行,徽宗召他到宫。他对皇帝说:“陛下日理万机,所依靠的是心而已。一旦被玩物拖累,那么聪明智慧会耗尽,贤良与坏人就分辨不清,国家社会秩序和国家法纪就会萎靡不振。希望陛下清心寡欲,来消除祸乱的源头。”于是请求罢去钱塘制造局。皇帝高兴地赞美他,任命他为亲贤宅教授。张根说:“从现实考虑,应该节制的大项目,最首要的是土木之功,现在赐给大臣一栋房子,有时耗费百万。我所管辖的二十个州,一年上供才三十万缗而已,甚至不足以供造一栋住宅的费用。拿住宅来尊宠元勋盛德之臣,犹恐不够,何况赐给那些阿谀邀恩者呢。即使有赵普、韩琦佐命定策之大功,希望陛下也要吝惜赏
46、赐。其次如田园、邸店,虽然不如赏赐宅第那么多,也希望日削月损。像金帛之类,也不可不节制啊。”书表奏上,权贵宠臣很是愤恨,谋求能够中伤他的事件,轮流进上谗言,皇帝察辨张根的忠诚,没有加罪于他。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郭劝,字仲褒,郓州须城人。赵元昊袭父位,以劝为官告使,所遗百万,悉拒不受。元昊将山遇率其族来归,且言元昊将反。是冬,元昊果反,遣其使称伪官来。劝视其表函犹称臣,因上奏曰:“元昊虽僭中国名号,然尚称臣,可渐以礼屈之,愿与大臣孰议。”遂落职知齐州。劝性廉俭,居无长物。及再为侍读,曰:“吾起诸生,志不过郡守,今年七十,列侍从,可以归矣。”遂拜章,三上不得谢,赐
47、银使市田宅。后二年卒。(选自宋史郭劝传)(1)元昊虽僭中国名号,然尚称臣,可渐以礼屈之,愿与大臣孰议。(2)遂拜章,三上不得谢,赐银使市田宅。答案:(1)赵元昊虽然冒用中原王朝的名号,但还自称为臣,可以逐步用礼来收服他,希望皇上和大臣仔细商议。(2)于是拜呈表章,三次上表也不得辞官,赏赐他银两让他买田地和住宅。得分点:(1)“僭”“屈”“孰”。(2)“拜”“谢”“市”。参考译文郭劝,字仲褒,郓州须城人。赵元昊世袭父亲的封爵,任命郭劝为官告使,送给郭劝百万资财,郭劝全都拒绝接受。赵元昊部将山遇率宗族来投奔,并说赵元昊准备反叛。这年冬天,赵元昊果然反叛,派遣他的使臣以他自封官职身份前来。郭劝看他携
48、带的表章上还自称臣,就上奏说:“赵元昊虽然冒用中原王朝的名号,但还自称为臣,可以逐步用礼来收服他,希望皇上和大臣仔细商议。”结果被降职为齐州知州。郭劝廉洁节俭,家中没有多余的财物。待到他再次任侍读时,说:“我是太学生出身,志向不过是成为太守,现在我七十岁,在皇帝侍从的行列中,可以告老还乡了。”于是拜呈表章,三次上表也不得辞官,赏赐他银两让他买田地和住宅。两年后去世。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奇杰之士,常好自负,使气傲物,志气一发,则倜然远去,不可羁束以礼法。然及其一旦翻然而悟,折节而不为此,以留意于向所谓道与德可勉强者,则何病不去?古之养奇杰也,任之以权,尊之以爵,
49、厚之以禄,重之以恩。今则不然,奇杰无尺寸之柄,位一命之爵、食斗升之禄者过半,彼又安得不越法、逾礼而自快耶?我又安可急之以法,使不得泰然自纵耶?(选自苏洵养气)(1)以留意于向所谓道与德可勉强者,则何病不去?(2)彼又安得不越法、逾礼而自快耶?我又安可急之以法,使不得泰然自纵耶?答案:(1)而留心于先前所说的可尽力达到的道义与德行,那样,什么弊端不能去掉?(采分点:“向”“勉强”“病”,注意反问语气。)(2)他们又怎么能不超越法规和礼节而求得自我畅快呢?我们又怎么可以用法规逼迫他们,使他们不能安心地自我放纵呢?(采分点:“逾”“急”“自纵”;“以法”,状语后置;注意反问语气。)参考译文奇特杰出的
50、人,喜欢自负,自视很高,瞧不起人,志向气概一表露就超然远离,不能用礼法限制束缚。可是等到他一旦回头骤然悔悟,改变平日所为而不像过去那样处事,而留心于先前所说的可尽力达到的道义与德行,那样,什么弊端不能去掉?古代供养奇特杰出的人才,将权力交给他们,用爵位尊崇他们,用俸禄厚待他们,用恩德感化他们。现在却不是这样,奇特杰出的人才没有一点权力与职位,享有低微官食、斗升的俸禄的人超过一半,他们又怎么能不超越法规和礼节而求得自我畅快呢?我们又怎么可以用法规逼迫他们,使他们不能安心地自我放纵呢?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李膺字元礼,颍川襄城人也。性简亢,无所交接,唯以同郡荀淑、陈
51、寔为师友。初举孝廉,为司徒胡广所辟,再迁青州刺史。守令畏威明,多望风弃官。复征,再迁渔阳太守。寻转蜀郡太守,以母老乞不之官。转护乌桓校尉。鲜卑数犯塞,膺常蒙矢石,每破走之,虏甚惮慑。以公事免官,还居纶氏,教授常千人。南阳樊陵求为门徒,膺谢不受。陵后以阿附宦官,致位太尉,为节者所羞。荀爽尝就谒膺,因为其御,既还,喜曰:“今日乃得御李君矣。”(节选自后汉书李膺列传)(1)鲜卑数犯塞,膺常蒙矢石,每破走之,虏甚惮慑。以公事免官,还居纶氏,教授常千人。(2)陵后以阿附宦官,致位太尉,为节者所羞。(3)荀爽尝就谒膺,因为其御,既还,喜曰:“今日乃得御李君矣。”答案:(1)鲜卑多次侵犯边塞,李膺常常冒着飞
52、箭流石,每次都击退来敌,敌寇非常害怕他。后因公事被免去官职,回纶氏居住,教授的子弟常有上千人。(采分点:“数”“走”“以”“教授”)(2)樊陵后来凭巴结宦官,做到了太尉的职位,被有节操的人所鄙弃。(采分点:“附”“为所”)(3)荀爽曾去拜谒李膺,趁便替李膺驾车,回来后高兴地说:“今天竟能够给李君驾车。”(采分点:“谒”“因为”“乃”)参考译文李膺字元礼,颍川郡襄城县人。禀性孤傲清高,不大与人交往,只把同郡人荀淑、陈寔当成师友。(李膺)最初被举荐为孝廉,后被司徒胡广征召,又升任青州刺史。郡守县令害怕他威严清明,听说后大都弃官而去。后再次被征召,调任渔阳太守。不久转为蜀郡太守,因为母亲年迈请求不赴任。转为护乌桓校尉。鲜卑多次侵犯边塞,李膺常常冒着飞箭流石,每次都击退来敌,敌寇非常害怕他。后因公事被免去官职,回纶氏居住,教授的子弟常有上千人。南阳的樊陵请求做他的门徒,李膺辞谢没有接受。樊陵后来凭巴结宦官,做到了太尉的职位,被有节操的人所鄙弃。荀爽曾去拜谒李膺,趁便替李膺驾车,回来后高兴地说:“今天竟能够给李君驾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