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全国统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7讲 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06407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PPT 页数:127 大小:5.1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全国统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7讲 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7页
2021全国统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7讲 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7页
2021全国统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7讲 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7页
2021全国统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7讲 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7页
2021全国统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7讲 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7页
2021全国统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7讲 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ppt_第6页
第6页 / 共127页
2021全国统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7讲 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ppt_第7页
第7页 / 共127页
2021全国统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7讲 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ppt_第8页
第8页 / 共127页
2021全国统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7讲 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ppt_第9页
第9页 / 共127页
2021全国统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7讲 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7页
2021全国统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7讲 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7页
2021全国统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7讲 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7页
2021全国统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7讲 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127页
2021全国统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7讲 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127页
2021全国统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7讲 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127页
2021全国统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7讲 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127页
2021全国统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7讲 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127页
2021全国统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7讲 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127页
2021全国统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7讲 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127页
2021全国统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7讲 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127页
2021全国统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7讲 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127页
2021全国统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7讲 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127页
2021全国统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7讲 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127页
2021全国统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7讲 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127页
2021全国统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7讲 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127页
2021全国统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7讲 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127页
2021全国统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7讲 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127页
2021全国统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7讲 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127页
2021全国统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7讲 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127页
2021全国统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7讲 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127页
2021全国统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7讲 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127页
2021全国统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7讲 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127页
2021全国统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7讲 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127页
2021全国统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7讲 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127页
2021全国统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7讲 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127页
2021全国统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7讲 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127页
2021全国统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7讲 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127页
2021全国统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7讲 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127页
2021全国统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7讲 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127页
2021全国统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7讲 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127页
2021全国统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7讲 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127页
2021全国统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7讲 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127页
2021全国统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7讲 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127页
2021全国统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7讲 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127页
2021全国统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7讲 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127页
2021全国统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7讲 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127页
2021全国统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7讲 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127页
2021全国统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7讲 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ppt_第48页
第48页 / 共127页
2021全国统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7讲 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ppt_第49页
第49页 / 共127页
2021全国统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7讲 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ppt_第50页
第50页 / 共127页
2021全国统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7讲 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ppt_第51页
第51页 / 共127页
2021全国统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7讲 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ppt_第52页
第52页 / 共127页
2021全国统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7讲 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ppt_第53页
第53页 / 共127页
2021全国统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7讲 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ppt_第54页
第54页 / 共127页
2021全国统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7讲 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ppt_第55页
第55页 / 共127页
2021全国统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7讲 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ppt_第56页
第56页 / 共127页
2021全国统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7讲 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ppt_第57页
第57页 / 共127页
2021全国统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7讲 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ppt_第58页
第58页 / 共127页
2021全国统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7讲 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ppt_第59页
第59页 / 共127页
2021全国统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7讲 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ppt_第60页
第60页 / 共127页
2021全国统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7讲 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ppt_第61页
第61页 / 共127页
2021全国统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7讲 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ppt_第62页
第62页 / 共127页
2021全国统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7讲 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ppt_第63页
第63页 / 共127页
2021全国统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7讲 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ppt_第64页
第64页 / 共127页
2021全国统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7讲 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ppt_第65页
第65页 / 共127页
2021全国统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7讲 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ppt_第66页
第66页 / 共127页
2021全国统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7讲 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ppt_第67页
第67页 / 共127页
2021全国统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7讲 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ppt_第68页
第68页 / 共127页
2021全国统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7讲 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ppt_第69页
第69页 / 共127页
2021全国统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7讲 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ppt_第70页
第70页 / 共127页
2021全国统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7讲 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ppt_第71页
第71页 / 共127页
2021全国统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7讲 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ppt_第72页
第72页 / 共127页
2021全国统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7讲 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ppt_第73页
第73页 / 共127页
2021全国统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7讲 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ppt_第74页
第74页 / 共127页
2021全国统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7讲 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ppt_第75页
第75页 / 共127页
2021全国统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7讲 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ppt_第76页
第76页 / 共127页
2021全国统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7讲 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ppt_第77页
第77页 / 共127页
2021全国统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7讲 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ppt_第78页
第78页 / 共127页
2021全国统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7讲 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ppt_第79页
第79页 / 共127页
2021全国统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7讲 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ppt_第80页
第80页 / 共127页
2021全国统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7讲 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ppt_第81页
第81页 / 共127页
2021全国统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7讲 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ppt_第82页
第82页 / 共127页
2021全国统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7讲 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ppt_第83页
第83页 / 共127页
2021全国统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7讲 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ppt_第84页
第84页 / 共127页
2021全国统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7讲 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ppt_第85页
第85页 / 共127页
2021全国统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7讲 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ppt_第86页
第86页 / 共127页
2021全国统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7讲 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ppt_第87页
第87页 / 共127页
2021全国统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7讲 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ppt_第88页
第88页 / 共127页
2021全国统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7讲 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ppt_第89页
第89页 / 共127页
2021全国统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7讲 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ppt_第90页
第90页 / 共127页
2021全国统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7讲 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ppt_第91页
第91页 / 共127页
2021全国统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7讲 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ppt_第92页
第92页 / 共127页
2021全国统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7讲 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ppt_第93页
第93页 / 共127页
2021全国统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7讲 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ppt_第94页
第94页 / 共127页
2021全国统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7讲 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ppt_第95页
第95页 / 共127页
2021全国统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7讲 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ppt_第96页
第96页 / 共127页
2021全国统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7讲 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ppt_第97页
第97页 / 共127页
2021全国统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7讲 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ppt_第98页
第98页 / 共127页
2021全国统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7讲 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ppt_第99页
第99页 / 共127页
2021全国统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7讲 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ppt_第100页
第100页 / 共1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7讲 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课题五“工农武装割据”辟新径国共的十年对峙1 知识串讲助学助记知识点一 南昌起义1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_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2八七会议(1)召开:1927 年 8 月 7 日,中共中央在_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2)内容:会议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确定开展_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3)意义:这次会议给正处于思想紊乱、_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国民党汉口土地革命组织涣散3秋收起义(1)1927 年 9 月,毛泽东领导了_秋收起义

2、。(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1927 年 10 月,毛泽东率部队到达_,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湘赣边井冈山知识点二 土地革命1经济上:一方面领导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开展_,另一方面领导军民进行经济建设,努力发展生产,粉碎了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2军事上:取得三次反“围剿”的胜利。3政治上:进行政权建设,1931 年 11 月,成立了_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土地革命中华苏维埃史学新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工农武装割据”与“农村包围城市”代表着革命道路理论形成的两个阶段。而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两文所要解决的主要是“工农武装割据”问题,同时也有解决

3、“农村包围城市”的趋势,但并未真正解决,它们代表了革命道路形成第一阶段的成果。“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形成的标志是 1938 年 10 月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作为整体战略,此后在全党正式确立。鲁振祥略谈“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与确立发现问题 这则史料让我们明白了“工农武装割据”与“农村包围城市”并非一回事,前者解决的是战术问题,后者解决的是战略问题。思考角度“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与实践;“星星之火”为何可以燎原。知识点三 红军长征1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2长征开始:1934 年 10 月,中央机关和红军八万多人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3遵义会议(1)内容: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军

4、事路线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_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2)意义: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毛泽东4长征胜利(1)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_”,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2)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伟大的_,成为激励党和人民继续前进的巨大动力。(3)红军长征一结束,革命新局面就开始了。围剿长征精神史论要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民主革命态势的转变(1)第一次历史性转变: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通过武装起义、八七会议等拉开了转变的序幕,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并在理论和

5、实践上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2)第二次历史性转变: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长征,1935年召开遵义会议,纠正了“左”倾军事路线和组织路线错误,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在正确路线的指引下长征胜利结束。并根据当时民族矛盾的上升,提出并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教材批注微点拨知识延伸近代中国革命道路的选择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反革命力量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农村统治相对薄弱;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近代中国的特殊国情、特殊的城乡关系,决定了中国革命战争的特殊规律。教材补遗“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内涵(1)含义:“工农武装割据”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

6、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起来。(2)关系武装斗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进行土地革命,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的最有效的途径。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要求,才能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农民群众参加武装斗争,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战略阵地,是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的基础和依托。易误提醒右倾与“左”倾右倾主要表现为保守、妥协、退让;“左”倾往往以革命的面目出现,表现为急躁冒进、急于求成。二者都有危害性,“左”倾错误的危害性更大。构图解史 信息提取: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在党中央的统治,

7、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把党的路线转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轨道上来。家国情怀井冈山精神和长征精神(1)井冈山精神的核心是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井冈山精神的灵魂是坚定信念、矢志不移,井冈山精神的基石是依靠群众、艰苦奋斗。(2)长征精神是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整体图示国共的十年对峙2 读史用史史论结合主题一“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史料一 1927 年 8 月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同时选择了两条道路:一条是仿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进行城市武装暴动,如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等;另一条是仿

8、中国的历史传统,在边远的农村进行武装暴动。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史料二 中国仍属于以农业生产方式为主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和交通极端落后,各地区发展又极不平衡,那种在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国家主要依靠工人阶级利用危机时刻在反动统治力量强大的城市进行革命的理念,不符合中国国情。中国近代史参考资料学会读史主旨归纳信息解读 史料一:反映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道路的抉择“同时选择了两条道路”说明当时中国共产党内部在革命道路上的重大分歧史料二:反映了中国的社会现状“以农业生产方式为主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各地区发展又极不平衡”明确指出革命道路的选择取决于国情学会用史(1)根据史料一和史料二指出

9、大革命失败后,在革命道路的选择上存在怎样的争论?毛泽东为中国革命找到了怎样的正确道路?(2)根据上述史料和所学知识,归纳影响我国民主革命道路选择的具体因素有哪些?提示 进行城市武装暴动和在边远的农村进行武装暴动的争论。毛泽东找到的正确道路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提示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各地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落后、薄弱;资本主义发展薄弱,工人阶级力量弱小。主题二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史料“它(长征)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不是战役,也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长征

10、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学会读史主旨归纳信息解读 史料说明了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史料中“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说明红军长征的胜利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学会用史有人说,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的重要转折点,使革命发生了重大变化。结合上述史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提示 革命区域由南方转到北方;党的领导核心由“左”倾领导人转移到毛泽东;革命策略由反蒋抗日到联蒋抗日。3 深化拓展注重研思1.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对民主革命道路的成功探索(1)国民革命失败后,为了挽救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武装

11、起义。武装起义为中国革命创建了人民军队,揭开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2)1927 年,中共中央召开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3)1927 年,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4)毛泽东及时总结了井冈山斗争的经验,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从理论上说明了中国革命应该走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道路。(5)在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指引下,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根据地的土地革命和各项建设也取得巨大成就。到 1930年夏,全国已建立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革命武

12、装力量逐步壮大。2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1)遵义会议前,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会议和决策都是在共产国际的指导和帮助下进行的。(2)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党内长期存在的分歧和矛盾,并且处理得很圆满。(3)遵义会议后,红军长征的局面、党中央的领导出现了很大的改观。(4)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4 针对训练立德树人1.20 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共产党曾作出决议称,国民党是一种民族解放之特别的旗帜,中国共产党现在不应该让出这个旗帜。1927 年9 月,中国共产党又提出建立苏维埃的口号

13、。上述材料表明了当时的中国共产党()A坚持革命统一战线中的独立性B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C团结北伐以维护国共合作大局D调整了中国革命的斗争策略解析: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从使用国民党的旗帜(南昌起义)到逐渐打出自己的旗帜(秋收起义),说明调整了革命的斗争策略,故 D项正确。答案:D21930 年,武汉、长沙、广州等南方的大中城市,陡然增加了许多豪绅地主,尤其是江西的南昌、赣州等地,更是在短时间内涌入了十多万地主及其家属。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国内发生严重经济危机B“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实践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阻D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影响解析:据所学,19271936 年,随着民族工业

14、的发展,国民生产总值逐年增长,故 A 项错误;据所学,19271930 年中共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江西瑞金是中共中央所在地,结合“1930 年城市,陡然增加了许多豪绅地主”和“江西的南昌、赣州”的信息可知,材料现象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实践的结果,故 B 项正确;据所学,19271936 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很快,故 C项错误;北伐战争是 19261928 年,与材料信息 1930 年不符,故 D项错误。答案:B32020福建宁德二模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之初,各根据地流通的货币五花八门。1932 年国家银行正式开印并发行伍分(如图)等五种纸币。它们的印制和发行直接起到()

15、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作用B增强根据地军事实力的效果C冲破国民政府政治封锁的作用D改变货币市场混乱局面的目的解析:据材料“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之初,各根据地流通的货币五花八门”可以得出国家银行货币发行的直接目的是改变货币市场混乱局面,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正常运行,故选 D 项;国家银行统一苏区货币不能直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排除 A 项;国家银行统一苏区货币,不仅支持了苏区经济建设,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更稳定了军心民心,但增强根据地军事实力不是直接目的,排除 B 项;冲破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而不是政治封锁,排除 C 项。答案:D42020江西赣州高三摸底毛泽东告诉他的战士们:我们闹革命,光是跑来跑去

16、是不行的,一定要有一个家,不然就很困难,有了这个家,就可以同敌人进行革命斗争。我们以家为依托,不断向外发展,把我们四周的敌人一点点地吃掉、赶走,我们的日子慢慢地就好过了。材料主要反映了中共()A团结一切力量革命的必要性B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必要性C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D立足于城市发动工人的必要性解析:题干中毛泽东强调闹革命“一定要有一个家”,即要有革命根据地,故选 B 项;团结一切力量即中共要团结盟友、孤立敌人,题干无体现,排除 A 项;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是在 1949 年解放战争即将胜利时,排除 C 项;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主张走农村道路,反对城市中心论,排除 D 项。答案

17、:B课题六 反侵略斗争的不朽丰碑抗日战争1 知识串讲助学助记知识点一 防御阶段全民族的抗战1日本全面侵华及罪行(1)1937 年 7 月 7 日,日军制造_事变,随后北平、天津失守,继而向华北、华中进攻,妄图三个月内灭亡中国。(2)制造了南京大屠杀、河北省潘家峪惨案,还在东北成立“_”,用中国活人作试验。2国民党抗战(1)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_、武汉会战等多次重大战役。(2)结果:失去了华北、华中、华南和华东的大片领土。卢沟桥七三一部队徐州会战3共产党抗战(1)方针制定:1937年8月,制定了_路线。(2)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3)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全面抗战

18、史学新论民族矛盾激化下的国共关系瓦窑堡会议后,中共中央加强了统一战线工作。与此同时,从1935年冬开始,国民党方面先后在南京、上海、莫斯科秘密同共产党人商谈抗日问题。1936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致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的信,倡议国共两党实行第二次合作。许多国民党上层人物表示赞同“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国共两党经过反复谈判磋商,双方合作形势渐趋明朗。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发现问题 随着中日民族矛盾的激化,国共两党都在调整自身的政策。思考角度 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是怎样实现的;国共关系变化的根源;民族危亡下国共两党的互动。知识点二 相持及反攻阶段抗战的胜利1共产党

19、抗战(1)百团大战: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_主动出击日军。(2)领导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争,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2国民党抗战:除在中国境内作战,还开辟国外战场。1942年初,为确保_公路这条国际交通线,中国政府派远征军到缅甸,同日军作战。1945年初,在英美军队配合下,中国远征军击败侵缅日军。3结果: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取得最终胜利。华北滇缅4胜利意义(1)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2)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3)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_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反法西斯史学

20、新论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军在投降前已经被中国人民大小几十万次的战斗打得狼狈不堪了。日寇犹如一匹野兽,使他最后致命的可能只是一两支箭,但如果他不是在毙命前已经满身创伤呢?他还是会继续挣扎的。中国战场不仅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而且是亚太地区盟军的重要战略支点。齐世荣、吴于廑世界史发现问题 中华民族为抗击日本侵略者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思考角度 要充分认识中国抗战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尤其是亚洲太平洋战场的战略地位与作用。教材批注微点拨历史概念党内合作与党外合作(1)党内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方式。所谓党内合作,是

21、指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国共两党的合作在国民党内部进行。(2)党外合作: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方式。所谓党外合作,是指国共两党没有统一到任何一个政党内部,而是在两党外部进行合作。构图解史国共合作形势下两大战场的抗战教材补遗“十四年抗战”概念“八年抗战”的说法是指从1937年“七七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算起,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8年时间。如果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算起至日本无条件投降,则为14年。“九一八事变”后的14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14年抗战”的概念,符合中国抗日战争的实际情况,也符合近些年史学界共识的主流观点。漫画说史全民族抗战信息提取:国共合作下的

22、全民族抗战既是中国抗日战争的主要特点又是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归纳概括抗战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归纳概括抗战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2读史用史史论结合主题 中华民族反侵略斗争的不朽丰碑抗日战争 史料一 1938年3月底到4月初,他们(日军)遇到了中国军队的英勇抵抗,伤亡达三万人之众。这是自南京沦陷后中国方面的第一个大捷。徐中约中国近代史史料二 自上月20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平汉

23、、正太、同蒲三路同时发动反攻,铁路到处被破坏,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斩获既多,并克复了重要据点。9月6日重庆大公报社评史料三 中国军民牵制和打击了日本的大量兵力,为盟国抗击德意日法西斯阵线做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重。王建朗中国近代通史抗日战争学会读史主旨归纳信息解读 史料一:反映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遇到了中国军队的英勇抵抗”说明抗战初期国民政府依靠军队的力量英勇抗战史料二:重庆大公报高度评价了八路军在敌后战场上的英勇抗战“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指1940年的百团大战史料三:指出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牵制和打击了日本的大量兵力”体现了中国战场对世界反法西

24、斯战争所做出的贡献学会用史(1)史料一中“自南京沦陷后中国方面的第一个大捷”是指什么战役?(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公报社评评论的“战事”对中国抗战的影响。提示 台儿庄战役提示 百团大战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升了中国人民的抗战信心。(3)结合上述史料和所学知识,以抗战初期为例,评述国民党早期抗战。提示 抗战初期,国民党的抗战态度是值得肯定的。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发动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粉碎了日本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使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3 深化拓展注重研思1.抗日战争中的两个战场战场敌后战场正面战场作战方式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以阵地防御为主的正规战抗战路

25、线全面抗战路线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战略地位相持阶段开始后,逐渐成为主战场在防御阶段是主战场2.抗日战争时期全民族抗战的表现(1)旗帜: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地域:真正的全国战争。前线军民抗日,后方全国救亡。(3)参战:全国各个阶级、阶层。工农兵学商各界各族人民,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共同参加。(4)团结:全国各党派。均以民族存亡为重,结束分裂对抗,求同存异,在抗日的基础上团结一致,集中力量争取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5)合作:全国军队。包括国民党军队和共产党军队,主力军和游击队,一致抗日,形成了既统一又独立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两者互相配合,共同抗日。(

26、6)基础:广大群众。抗日战争的基础和力量源泉。3民族国家意识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和启示(1)近代以来,中国传统的家国情怀逐渐转变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家意识。(2)抗日战争时期,国家意识空前高涨,推动了各党派、各民族、各地区联合抗战。(3)在国家意识引领下,形成了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局面。4从全球视角看中国抗战的历史地位(1)1931 年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开端,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2)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军队在其他战场的作战形成战略配合,为打破法西斯称霸世界的图谋提供了有力的战略支撑。(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对战胜日本法西斯起到了决定性作

27、用,是夺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关键因素。(4)抗战的胜利使中国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重,中国人民获得了应有的尊严,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4 针对训练立德树人1.2020黄冈市质量检测1937 年 7 月 17 日,蒋介石指出:和平掌握在日本人手里。“我们寻求和平,但我们不能不惜一切代价换取和平。我们不想进行战争,但我们可以被迫自卫。”这实际上是()A寻求与日本妥协的途径 B不准备与日本军事对抗C宣示了中方的自卫性质 D确立了抗战的军事策略解析:材料中蒋介石强调“不能不惜一切代价换取和平”,没有体现与日本妥协,故 A 项错误;中国已经准备“被迫自卫”,故 B 项错误;“我们可以被迫自卫”,宣示了

28、中方的自卫性质,故 C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国民政府的抗战军事策略,故 D 项错误。答案:C21939 年 8 月,日本正式设立了由日本驻华中军、政、财三方参加的主要由军方控制的“军配组合”,控制华中地区的物资和流通,其分支机构遍布华中十多个城市,涉及行业有棉花、棉纱、棉布、工业药品等众多领域。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主要目的是()A控制国统区经济命脉 B发展本国经济C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 D维持战争需要解析:根据材料不难推知,日军上述行为控制的是沦陷区而非国统区,故 A 项错误;控制华中地区的物资和流通并不能直接发展日本本国经济且这并不是日本的主要目的,故 B 项错误;控制华中地区的物资和流通并不

29、能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故 C 项错误;全面抗战爆发尤其是进入战争相持阶段之后,日本国土狭小、资源相对匮乏的缺陷日益暴露,为了将战争持续下去,日本帝国主义不得不在占领区实行“以战养战”的政策,故 D 项正确。答案:D3七七事变后,日军想在华北范围内,以强大的军事打击,速战速决,迫使中国屈服,因此,战役打响后,日方最初仅以第 3、第 11师组成“上海派遣军”应对,但随着对中国军队决心在上海“大打”意图逐渐明了,而向上海增派兵力。这一材料()A说明了中国政府对抗日有充足的准备B证明了日本扩大侵华战争是迫于无奈C反映了淞沪会战打乱了日军作战计划D体现了日本在侵华战略上比较被动解析:根据材料“以强大的军

30、事打击,速战速决,迫使中国屈服”和“但随着对中国军队决心在上海大打意图逐渐明了。而向上海增派兵力”得出淞沪会战粉碎了日本速战速决三个月灭亡中国的野心,迫使日本改变了作战计划,故 C 项正确。答案:C4毛泽东在一次报告中说:“在广泛的民主基础之上,召开国民代表大会,成立包括更广大范围的各党各派和无党无派代表人物在内的同样是联合性质的民主的正式的政府,领导解放后的全国人民,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国家。”这一报告发表标志着()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B抗日战争即将进入最后阶段C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获得胜利D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颁布解析:题干材料选取了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所

31、作的报告论联合政府中的一段话,题目要求分析这段话,判断它出现的时间。材料中能提示时间信息的关键词有“国民代表大会”“联合性质的政府”“独立的新国家”,通过这些词就可判断这份报告应发表在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之时,故 B 项正确。答案:B课题七 人心决定的国运之争解放战争1 知识串讲助学助记知识点一 内战的爆发1重庆谈判(1)原因:抗战胜利后,蒋介石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为争取和平,_等赴重庆谈判。(2)结果:签署双十协定。2重庆政协会议:1946 年初,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3内战爆发(1)1946 年 6 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_,全面内战爆发。(2)

32、粉碎国民党的_和重点进攻。毛泽东中原解放区全面进攻史学新论重庆谈判是国共两党“商讨”和平建国的尝试重庆谈判是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中国历史面临历史转折的紧要关头,由国共两党的最高领导人直接参加的谈判。这是一场关系中国前途命运的历史性谈判。重庆谈判的历史,既是国共两党求同存异、相忍为国的集中体现,也是两党智慧和力量斗争的充分展示,其中的斗争与合作,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对今天国共关系的发展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罗玉兰重庆谈判之初步研究发现问题 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争取和平,1945年8月,毛泽东等赴重庆。经过谈判,国共双方签订“双十协定”。协定规定: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

33、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等。1946年初,政协会议在重庆召开,会议通过有利于人民的协议。但是,政协协议很快被国民党撕毁,内战爆发。思考角度 重庆谈判是一场关系中国前途命运的谈判,从尝试和平建国的角度考查重庆谈判是值得关注的命题新视角。知识点二 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1战略反攻:1947 年 6 月,刘伯承、_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2战略决战:从 1948 年 9 月至 1949 年 1 月,人民解放军进行了辽沈战役、_、平津战役的大决战,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邓小平淮海战役史学新论辛亥革命事业的“延伸”和“胜利”1947年12月,毛泽东饱含激情地说:“人民解放军的

34、主力已经打到国民党统治区域里去了。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毛泽东的话“富有历史感地把新民主主义的胜利,看成整个民主革命的胜利。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但它的事业在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得到最后的胜利”。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发现问题 解放军的战略反攻预示着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思考角度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辛亥革命的历史联系;从民主革命看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历史意义。知识点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1渡江战役(1)背景:1949年元旦,蒋介石发出“_”声明;毛泽东号召人民将革命进行到底;北平谈判破裂。(2)概况:1949年

35、4月21日,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23日,占领_。(3)结果:国民政府覆灭,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求和南京2历史意义(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来屈辱的历史,迎来了一个人民企盼已久的、独立自主的新中国。(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的力量对比,具有世界意义。(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_在中国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马克思主义教材批注微点拨漫画证史“假和平,真内战”信息提取:漫画小距离选自1945年8月自由画报。据漫画可知,中国共产党人的下方是打狗棒,说明共产党做好了应对的策略。思维升华人民群众在解放战争中的作用(1)普通农民积极参军参战,为军队提供了大量兵

36、源。(2)各地农民为部队送粮食、被服,救伤员等,为战争提供了物质保障。(3)国统区的普通民众开辟配合解放战争的第二条战线,分散了蒋介石的兵力和精力。(4)民族资产阶级和民主党派全部倒向共产党一边,使国民党在政治战线上几乎完败。教材补遗第二条战线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广大爱国学生、工人、市民及其他阶层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反对美军暴行,反对蒋介石集团的内战、独裁、卖国政策的爱国民主运动。它是相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反对国民党军队的军事斗争的第一条战线而言的,故称第二条战线。教材补遗“革命根据地”“敌后抗日根据地”“解放区”“革命根据地”,特指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控制下的地区。由

37、于大部分革命根据地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所以又被称作“苏区”(苏维埃区域的简称)。“敌后抗日根据地”,主要指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控制下的地区。“敌后”主要指这些根据地绝大部分位于敌人(日军)的后方;“抗日”则指明了这一时期根据地存在的目的和主要的作战任务。“解放区”,是指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控制下的区域,以区别于国民党统治的区域(“国统区”)。图解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2读史用史史论结合主题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史料一 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毛泽东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史料二 第三次国内

38、革命战争进入第三年以后,毛泽东同志及时地组织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指挥人民解放军向国民党军队展开了战略决战。叶剑英伟大的战略决战史料三 渡江作战无疑是一个伟大的胜利,这胜利表示了敌人在长江以南的一支最大的最有组织的力量的覆灭。渡江歼灭了敌人四十多万,就表示国民党再没有有力的抵抗了。这胜利在政治上表示了反动的南京政府的灭亡。邓小平从渡江到占领上海学会读史主旨归纳信息解读 史料一:反映毛泽东为解放战争第二年制定了战略方针“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内线”指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外线”指国民党统治区史料二:反映解放战争第三年进行战略决战“人民解放军向国民党军队展开了战略决战”指进行辽沈、淮海、平津三

39、大战役史料三:反映渡江战役的胜利“政治上表示了反动的南京政府的灭亡”宣告了国民政府的覆灭学会用史(1)史料一中战略方针得以落实的典型事件是哪一重大军事行动?提示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2)根据史料二指出人民解放战争第三年,人民解放战争的形势如何?(3)史料三反映了渡江战役有何重要历史意义?提示 战略决战,国民党的主力基本被消灭,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作战能力得到极大提高,国民党政权从此陷入土崩瓦解之中,为全国胜利奠定了基础。提示 渡江战役胜利,人民解放军占领了南京,表明统治中国22 年的国民党反动政权的覆亡,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主题二 中国共产党发动农民的利器土地改革 史料 中国共产党不

40、是以空话,而是以领导农民进行土地改革的事实,使它们迅速看清是谁代表着他们的利益,应该跟着谁走中国革命的军事斗争同土地制度的改革是不能分开的没有土地制度的改革,没有广大农民的全力支持,军事斗争也会失去力量源泉而不可能战胜强大的敌人。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学会读史主旨归纳信息解读 史料反映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满足农民阶级的要求,进行土地改革,将土地分配给农民。反映了土地改革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纷纷参军参战,支援前线。学会用史 依据史料,指出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是怎样代表农民利益的?农民又是怎样“全力支持”解放战争的?提示 中国共产党代表农民利益,进行土地改革。农民全

41、力支持解放战争,农民参军参战,支援前线。3深化拓展注重研思1.人民解放战争的特点(1)战争进程上: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到战略反攻,再到最后主力决战,军事上逐渐由被动转向主动。(2)战略战术上:由战争初期积极防御的运动战到孟良崮战役的阵地战,再到三大战役的有机配合,军事指挥艺术不断提高。(3)政治民心上:人民军队始终掌握着政治主动权,时时体现民心所向,赢得广大人民的支持。2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的影响(1)军事上,土地改革促进了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土地改革大大提高了农村的粮食产量,调动了农民参军参战的积极性,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财力和人力基础。(2)政治上,巩固了共产党在解放区的领导地位。土地改

42、革使中国共产党获得了农民真诚的拥护,在一个农民占绝对优势的国家,其意义无比巨大。(3)经济上,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土地改革让农民当家做主,改变了农村的阶级关系,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4)社会关系上,改变了两千多年来农村的社会关系。封建土地所有制终于被废除,农民真正成为土地和农村的主人,农村的社会面貌焕然一新。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探索(1)从最高纲领到最低纲领: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展国民革命,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中国。(2)从以城市为中心到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工农武装割据”,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3)从反蒋抗日到联

43、蒋抗日: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展抗日战争,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4)从农村再到城市:人民解放战争,从战略防御、战略反攻,到三大战役战略决战,渡江战役推翻国民党的统治,工作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4针对训练立德树人1.2020济宁市模拟1945年10月,在重庆召开的民盟临时全国代表大会认为当时是“中国建立民主国家千载一时的机会”。所谓“千载一时的机会”是指当时()A国民政府基本放弃反共的立场B共产党已表明和平民主的决心C抗战胜利后和平民主呼声高涨D国共两党的政治立场基本一致解析:抗战胜利后国民党阴谋发动内战,并未放弃反共立场,故A 项错误;共产党一直主张和平民主,这不是“千载一时的机会”,故 B 项错

44、误;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各族人民渴望休养生息,重建家园,各界人士要求停止内战、和平建国,故 C 项正确;国共两党代表的阶级属性不同,政治立场不一致,故 D 项错误。答案:C21947年,国民党统治区的观察周刊写道:“整个战局看来颇为有趣,不是拉锯,而是推磨,从黄河到长江广大的土地上构成了一个大转盘,共军声东击西,打南图北,每动一根毫发也会牵动整个头部。”材料评述的“战局”()A是中共军事战略调整的结果B表明国民党已经失去战争优势C说明长江以北地区已经解放D奠定了解放南京的军事基础解析:据材料“从黄河到长江广大的土地上构成了一个大转盘牵动整个头部”可知,1947 年,中共领导的解放军开始战略反攻

45、,故 A 项正确;此时国民党仍然占据战争优势,B 项说法错误;据材料信息“从黄河到长江广大的土地上”可知,此时长江以北地区尚未解放,排除 C 项;三大战役奠定了解放南京的军事基础,排除 D 项。答案:A32020河北质检中共中央在1948年4月30日,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向各个民主党派提出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协商建立新中国的事宜。5月5日,包括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在内的各民主党派代表联名致电毛泽东,响应中共号召,拥护召开新政协。材料所述现象出现的背景是()A全面内战揭开序幕 B战略态势明显转折C内战局势已然明朗 D北平即将和平解放解析:材料反映了 1948 年 4 月 30 日中共中央

46、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提出召开新政协、建立新中国的事宜,得到各民主党派积极响应和支持。此时处于战略决战前夕,1947 年 6 月以来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国共双方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战略态势明显转折,故选 B 项。答案:B考情分析(1)从考查内容看,主要集中在抗日战争这一知识点上,角度灵活多样,侧重强调抗战的性质、意义以及国共双方的政策等,突出对爱国主义这一历史价值观的考查。解放战争部分考查较少,直接考战争本身的题目从未出现,考查的只是在这期间的相关内容。(2)从考查形式看,主要是设置历史情景或利用新材料,让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并结合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升的实

47、际,不断拓展抗日战争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对提升当前中国的国际形象有重要意义。对本部分的考查,近几年全国卷中基本集中在选择题第 30 题。(3)从考查方向看,2021 年高考将会以核心素养为中心,重点考查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作用或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也应予以关注。已考视角讲练考法一 以国共两党共同抗日的史实考查全民族的抗日战争1.命题点: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分析2019全国卷301940 年,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还具有一定的革命性,这是中国与俄国的不同之点,在俄国“无产阶级的任务,是反对资产阶级,

48、而不是联合它”。毛泽东的分析意在()A借鉴俄国革命的经验 B扩大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C阐释中国革命的性质D批判右倾错误的危害关键点拨: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1940 年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毛泽东强调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民主革命需要联合资产阶级。解析:材料显示,毛泽东认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具有一定的革命性,而俄国的资产阶级则是革命的对象,其意在阐释中国革命的性质不同于俄国革命,中国革命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故 C 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中俄两国革命具有不同的性质,没有涉及借鉴俄国革命经验的信息,A 项错误;毛泽东指出中国的资产阶级具有一定的革命性,意在阐释资产

49、阶级是中国共产党争取的对象,并不是要扩大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B 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党的右倾错误,D 项错误。答案:C2命题点:抗日根据地农民的抗日热情2018全国卷30美国记者曾生动地记述抗日根据地:“如果你遇见这样的农民他的整个一生都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如果你做到了这一切,那么,这个农民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这一记述表明,抗日根据地()A农民的抗日热情得到激发 B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C国民革命的任务得以实现 D排除了国民党的影响解析:根据材料叙述可知,抗日根据地一个备受欺凌的农民,在得

50、到了尊严、权利之后,就会“具有奋斗目标”,这说明其抗日热情因自身处境的改变而得到激发,A 项正确;材料中的“减租减息”说明封建土地制度依然存在,B 项错误;国民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当时尚未完成,C 项错误;题干材料所述情况出现在国共合作抗日时期,所以不能排除国民党的影响,D 项错误。答案:A3命题点: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统一战线的政策2017全国卷30陕甘宁边区政府在一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根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这一精神的贯彻()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B适应

51、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D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解析:由“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可知,这一文件兼顾了各个阶级的利益,应该是发布于抗日战争时期,有利于团结地主和资本家,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阵营,适应了抗日战争新形势的需要,B 项正确。土地革命中打土豪,分田地,与材料信息不符,A 项可排除。由以上分析可知,这一文件应该是发布于抗日战争时期,目的是团结各阶层共同抗日,C、D 两项可排除。答案:B4命题点:还原历史情境考查抗战时期国共关系2016全国卷301943 年 8 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

52、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A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矛盾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D力图维护一党专制的局面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的信息提取能力。从题干中“亲日派”“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可看出国民党压制其他党派,损害了其团结抗日的形象,目的是通过反对与其他党派民主协商,以维护国民党一党专制独裁,故 D 项正确。答案:D真题品悟题号命题特点 来源教材选取毛泽东有关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论述,史论清晰第1题知识拓展民主革命需要联合资产阶级,毛泽东的论述是抗日战争时期民族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第2题强化主干抗日战争时

53、期敌后根据地建设:政治上民主化,经济上减租减息,保障农民利益 时空观念题干材料中的“陕甘宁边区政府”指明了时间范围是抗日战争时期第3题角度转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设,团结一切有抗日要求的阶级、阶层 第4题还原历史1943年,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凡对国民党一党专制不利的名词禁止使用考法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常考常新5.命题点: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奉行的外交政策2018全国卷30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取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

54、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这反映出()A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B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C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D新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关键点拨:本题以全新的视角展现了丰富的历史风貌,打破传统观点对西方国家的刻板认识,在解放战争即将胜利之时,英法美等国通过各种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新政府的外交政策,中共中央的考虑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在外交政策方面的反映。解析:题干反映了西方国家试探与中国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可以积极争取又不急于争取承认;也可以等一等,说明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A 项正确。答案:A6命题点:抗

55、战胜利后国共力量的变化对比2017全国卷30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已有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儿童团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组织,成员达404万人,占根据地总人口的27%;中共党员占总人口的1%左右,几乎村村有党员。这反映出()A革命工作的重心开始转移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已经形成C统一战线范围进一步扩大D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山东根据地群众组织成员的人数和所占人口的比例,说明通过抗日战争,国共力量对比的变化趋势不断加强,故 D 项正确。答案:D7命题点:解放战争及中共的外交理念2017全国卷301949年,渡江战役即将发起时,英国军舰擅自闯入长江人民解放

56、军防线。人民解放军奋起反击,毙伤英军百余人,并要求英、美、法等国的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A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阵营B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C切断了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D反映出“另起炉灶”外交政策的确立解析:渡江战役时期,新中国尚未成立,还不是社会主义阵营的成员,故 A 项错误;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为捍卫了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主权,否定了列强在华特权,故 B 项正确;这一行动只是使列强退出长江流域,西方国家还可以通过东南沿海等地援助国民党,故 C 项错误;“另起炉灶”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外交政策,此时新中国尚未成立,故 D 项错误。答案

57、:B8命题点: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2016全国卷29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涨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C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产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解析: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南方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开展土地革命。还领导根据地军民进行经济建设,发展生产,这些措施使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涨,粮食增产增收,故 A 项正确。答案:A真题品悟题号命题特点 历史情境新中国成立之前,建交条件、步骤、时机皆由自己决定的历史新

58、情境第5题能力立意新中国的外交与清朝、国民党政府的屈辱外交有着根本区别 第6题能力立意抗战胜利后,山东根据地群众组织的概况。据此再联系题干史料分析,体现了高考命题的能力立意第7题纵引横联晚清以来西方列强在中国获得的特权与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相关联,体现命题之巧第8题逻辑推理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水稻产量提高,逻辑推理这一时期的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待考视角预测考向一 从中国革命道路探索的曲折性角度命题中国的革命道路,先后经历了从农村到城市,从国共合作到武装反抗国民党,从共产国际直接领导到独立自主解决党内问题的不同阶段。解题时注意总结不同阶段的经验教训。1命题点: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

59、道路1928年夏,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大会总结了大革命失败以来的经验教训,指出现阶段中国革命依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主义革命。党的中心工作不是千方百计组织暴动,而是做艰苦的群众工作。这次大会()A有利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B克服了党内的“左”倾错误C有助于中国革命的复兴和发展D阻滞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解析: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在 1927 年 10 月建立的,材料中的时间为 1928 年,故 A 项错误;1928 年后中共中央的“左”倾错误时有抬头,故 B 项错误;中共“六大”对于中国革命性质和中心工作进行了比较切合实际的判断,有利于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故 C 项正确;中共

60、“六大”的决议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故 D 项错误。答案:C2命题点: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如图是土地革命时期的红军宣传画工人、农民暴动起来打土豪分田地。这一作品()A说明“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形成B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力C奠定了统一战线的社会基础D反映出红军宣传具有通俗性解析:“土地革命时期的红军宣传画工人、农民暴动起来打土豪分田地”是“工农武装割据”时期的运动,但从这个运动无法得知“工农武装割据”大局,故 A 项错误;由画面看非常直观,没有体现想象力,故 B 项错误;在土地革命时期,没有体现统一战线的思想,故 C 项错误;通过漫画可以让人很通俗地看到打土豪分田地的场景,群众容易接受,故 D

61、项正确。答案:D考向二 从全民族抗战的多种形式的角度命题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社会各阶级阶层广泛参加的全民族抗战。解答时注意抓住有关时间、事件、人物、地点等有效信息。3命题点:还原历史情境考查全民族抗战在东北抗联部队与伪军作战中,经常出现“唱着打”的场面,即:喊话、唱歌、射击轮番进行。在东北抗联诸多的歌曲中就有劝满洲士兵歌劝夫回头千万别上鬼子当满军哗变歌等十余首作品。这些作品()A宣传我党的抗日统一战线政策,瓦解敌人斗志B扭转了东北抗战的根本形势,分化了日军阵营C保障抗日战争取得彻底的胜利D促进了国共两党团结抗日,共赴国难解析:“在东北抗联部队与伪军作战中,经常出现唱着打的场面,即:喊

62、话、唱歌、射击轮番进行。在东北抗联诸多的歌曲中就有劝满洲士兵歌劝夫回头千万别上鬼子当满军哗变歌等十余首作品”可得出其目的是为宣传抗日统一战线,同时瓦解伪军的斗志,故 A 项正确。答案:A4命题点:全民族的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保障2020山东菏泽一模按规定,“陕甘宁边区参议会作为权力机关,可以选举、罢免边区政府主席、委员及高等法院院长;制定边区单行法规,批准民、财、教、建、粮食及军事等各项计划;督促、检查边区政府对参议会决议的执行,等”。此举主要是为了()A探索人民民主专政模式 B推翻国民政府独裁统治C适应民族解放战争需要 D巩固边区政府自治地位解析:根据材料中“陕甘宁边区参议会”说明当时还在抗

63、日战争时期,并未达到探索人民民主专政模式的时候,故 A 项错误;材料中讲述的是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可以选举政府主席等,可以批准民、财、教、建、粮食及军事等各项计划,这些内容并不能直接帮助推翻国民政府的独裁统治,故 B 项错误;材料中讲述了陕甘宁参议会选举政府主席,制定单边法规和批准各项计划的权力,因此赋予了参议会极大的权力,这是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适应抗日战争的需要,故 C 项正确;材料中只是讲述了陕甘宁边区参议会拥有的各种权利,并不能反映这些权利能够巩固自治地位,故 D 项错误。答案:C考向三 从国共关系演变角度命题国共两党的关系贯穿于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影响国共两党关系的主要因素是两党的

64、阶级性质,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国际形势的变化。解放战争是高考的冷点,但从国共关系演变角度命题,将会是高考命题的重要视角。5命题点:抗日战争胜利前后的国内形势2020衡水金卷考试抗战即将胜利之时,毛泽东发文谈到:比如一棵桃树,树上结了桃子,这桃子就是胜利果实。桃子该由谁摘?这要问桃树是谁栽的,谁挑水浇的。蒋介石蹲在山上一担水也不挑,现在他却把手伸得老长老长地要摘桃子。毛泽东的上述言论表明()A中国共产党准备同国民党彻底决裂B国民党窃取了抗战胜利果实C蒋介石在抗战后期已经放弃了抗战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由外向内转变解析:第二次国共合作在抗战后的 1946 年由于国民党撕毁政协协议而破裂,故 A 项错误

65、;材料中抗战并未结束,故 B 项错误;蒋介石在抗战后期是消极抗日,不是放弃抗战,故 C 项错误;根据材料中中共对国民党的态度,表明当时抗战胜利在即,主要矛盾即将发生变化,故 D 项正确。答案:D6命题点: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2020江苏南通一模把敌人这个既重要而又薄弱的战略后方,变成了解放军继续前进的战略基地,南可进逼长江,威慑国民党统治的中心;西可直出汉水、大巴山,叩击川东门户。这样的战略态势()A揭开了渡江战役的序幕 B出现在淮海战役结束后C得益于进军大别山的行动 D表明国共决战的时机成熟解析:1947 年 6 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与材料中“把敌人这个既重要而又薄弱的战略后方,变成了解放军继续前进的战略基地”相符,故 C 项正确;到 1948 年秋,敌我力量发生重大变化。中共中央认为决战时机已经到来,于是连续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与材料中“把敌人这个既重要而又薄弱的战略后方,变成了解放军继续前进的战略基地”不符,故 B、D 两项错误。渡江战役发生于 1949 年4 月,与题意不符,故 A 项错误。答案: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