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3届高三二轮历史复习精品课件: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06129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PPT 页数:176 大小:1.9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高三二轮历史复习精品课件: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6页
2013届高三二轮历史复习精品课件: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6页
2013届高三二轮历史复习精品课件: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6页
2013届高三二轮历史复习精品课件: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76页
2013届高三二轮历史复习精品课件: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76页
2013届高三二轮历史复习精品课件: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ppt_第6页
第6页 / 共176页
2013届高三二轮历史复习精品课件: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ppt_第7页
第7页 / 共176页
2013届高三二轮历史复习精品课件: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ppt_第8页
第8页 / 共176页
2013届高三二轮历史复习精品课件: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ppt_第9页
第9页 / 共176页
2013届高三二轮历史复习精品课件: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6页
2013届高三二轮历史复习精品课件: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6页
2013届高三二轮历史复习精品课件: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6页
2013届高三二轮历史复习精品课件: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6页
2013届高三二轮历史复习精品课件: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6页
2013届高三二轮历史复习精品课件: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6页
2013届高三二轮历史复习精品课件: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6页
2013届高三二轮历史复习精品课件: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6页
2013届高三二轮历史复习精品课件: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176页
2013届高三二轮历史复习精品课件: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176页
2013届高三二轮历史复习精品课件: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176页
2013届高三二轮历史复习精品课件: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176页
2013届高三二轮历史复习精品课件: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176页
2013届高三二轮历史复习精品课件: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176页
2013届高三二轮历史复习精品课件: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176页
2013届高三二轮历史复习精品课件: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176页
2013届高三二轮历史复习精品课件: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176页
2013届高三二轮历史复习精品课件: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176页
2013届高三二轮历史复习精品课件: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176页
2013届高三二轮历史复习精品课件: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176页
2013届高三二轮历史复习精品课件: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176页
2013届高三二轮历史复习精品课件: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176页
2013届高三二轮历史复习精品课件: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176页
2013届高三二轮历史复习精品课件: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176页
2013届高三二轮历史复习精品课件: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176页
2013届高三二轮历史复习精品课件: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176页
2013届高三二轮历史复习精品课件: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176页
2013届高三二轮历史复习精品课件: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176页
2013届高三二轮历史复习精品课件: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176页
2013届高三二轮历史复习精品课件: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176页
2013届高三二轮历史复习精品课件: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176页
2013届高三二轮历史复习精品课件: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176页
2013届高三二轮历史复习精品课件: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176页
2013届高三二轮历史复习精品课件: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176页
2013届高三二轮历史复习精品课件: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176页
2013届高三二轮历史复习精品课件: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176页
2013届高三二轮历史复习精品课件: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176页
2013届高三二轮历史复习精品课件: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176页
2013届高三二轮历史复习精品课件: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ppt_第48页
第48页 / 共176页
2013届高三二轮历史复习精品课件: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ppt_第49页
第49页 / 共176页
2013届高三二轮历史复习精品课件: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ppt_第50页
第50页 / 共176页
2013届高三二轮历史复习精品课件: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ppt_第51页
第51页 / 共176页
2013届高三二轮历史复习精品课件: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ppt_第52页
第52页 / 共176页
2013届高三二轮历史复习精品课件: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ppt_第53页
第53页 / 共176页
2013届高三二轮历史复习精品课件: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ppt_第54页
第54页 / 共176页
2013届高三二轮历史复习精品课件: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ppt_第55页
第55页 / 共176页
2013届高三二轮历史复习精品课件: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ppt_第56页
第56页 / 共176页
2013届高三二轮历史复习精品课件: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ppt_第57页
第57页 / 共176页
2013届高三二轮历史复习精品课件: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ppt_第58页
第58页 / 共176页
2013届高三二轮历史复习精品课件: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ppt_第59页
第59页 / 共176页
2013届高三二轮历史复习精品课件: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ppt_第60页
第60页 / 共176页
2013届高三二轮历史复习精品课件: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ppt_第61页
第61页 / 共176页
2013届高三二轮历史复习精品课件: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ppt_第62页
第62页 / 共176页
2013届高三二轮历史复习精品课件: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ppt_第63页
第63页 / 共176页
2013届高三二轮历史复习精品课件: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ppt_第64页
第64页 / 共176页
2013届高三二轮历史复习精品课件: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ppt_第65页
第65页 / 共176页
2013届高三二轮历史复习精品课件: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ppt_第66页
第66页 / 共176页
2013届高三二轮历史复习精品课件: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ppt_第67页
第67页 / 共176页
2013届高三二轮历史复习精品课件: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ppt_第68页
第68页 / 共176页
2013届高三二轮历史复习精品课件: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ppt_第69页
第69页 / 共176页
2013届高三二轮历史复习精品课件: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ppt_第70页
第70页 / 共176页
2013届高三二轮历史复习精品课件: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ppt_第71页
第71页 / 共176页
2013届高三二轮历史复习精品课件: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ppt_第72页
第72页 / 共176页
2013届高三二轮历史复习精品课件: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ppt_第73页
第73页 / 共176页
2013届高三二轮历史复习精品课件: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ppt_第74页
第74页 / 共176页
2013届高三二轮历史复习精品课件: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ppt_第75页
第75页 / 共176页
2013届高三二轮历史复习精品课件: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ppt_第76页
第76页 / 共176页
2013届高三二轮历史复习精品课件: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ppt_第77页
第77页 / 共176页
2013届高三二轮历史复习精品课件: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ppt_第78页
第78页 / 共176页
2013届高三二轮历史复习精品课件: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ppt_第79页
第79页 / 共176页
2013届高三二轮历史复习精品课件: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ppt_第80页
第80页 / 共176页
2013届高三二轮历史复习精品课件: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ppt_第81页
第81页 / 共176页
2013届高三二轮历史复习精品课件: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ppt_第82页
第82页 / 共176页
2013届高三二轮历史复习精品课件: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ppt_第83页
第83页 / 共176页
2013届高三二轮历史复习精品课件: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ppt_第84页
第84页 / 共176页
2013届高三二轮历史复习精品课件: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ppt_第85页
第85页 / 共176页
2013届高三二轮历史复习精品课件: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ppt_第86页
第86页 / 共176页
2013届高三二轮历史复习精品课件: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ppt_第87页
第87页 / 共176页
2013届高三二轮历史复习精品课件: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ppt_第88页
第88页 / 共176页
2013届高三二轮历史复习精品课件: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ppt_第89页
第89页 / 共176页
2013届高三二轮历史复习精品课件: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ppt_第90页
第90页 / 共176页
2013届高三二轮历史复习精品课件: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ppt_第91页
第91页 / 共176页
2013届高三二轮历史复习精品课件: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ppt_第92页
第92页 / 共176页
2013届高三二轮历史复习精品课件: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ppt_第93页
第93页 / 共176页
2013届高三二轮历史复习精品课件: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ppt_第94页
第94页 / 共176页
2013届高三二轮历史复习精品课件: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ppt_第95页
第95页 / 共176页
2013届高三二轮历史复习精品课件: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ppt_第96页
第96页 / 共176页
2013届高三二轮历史复习精品课件: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ppt_第97页
第97页 / 共176页
2013届高三二轮历史复习精品课件: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ppt_第98页
第98页 / 共176页
2013届高三二轮历史复习精品课件: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ppt_第99页
第99页 / 共176页
2013届高三二轮历史复习精品课件: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ppt_第100页
第100页 / 共1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题九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复习指导】1.近年来,中国思想近代化的问题是中国史学界研究的热点,地主阶级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维新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三民主义、资产阶级激进派的民主与科学等一直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复习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时,要抓住一条主线:近代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及思想不断解放的历程。把握向西方学习的四个阶段的主题内容:一是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地主阶级学“器物”;二是从戊戌变法到20世纪初,资产阶级学“制度”;三是1915年至1919年,资产阶级学“思想文化”;四是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的路”到“走自己的路”。2.注意从文明

2、史观、现(近)代化史观的角度看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从文明史观看:它是中西文明碰撞的必然趋势与选择。从现(近)代化史观看:鸦片战争时期的林则徐、魏源等人,他们曾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迈出了思想近代化的第一步;洋务运动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迈出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的第一步;维新变法是中国近代第一场“政治近代化运动”,迈出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第一步,深刻影响了一百多年来的中国历史进程。由民主共和思想指引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道路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表现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习俗方面)。3.对于中国共产党理论的成熟,要把握住:一个真理,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即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

3、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找到了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找到了中国自己的建设道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三次伟大转变,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转变;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从建设社会主义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转变。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不断向西方学习,掀起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进入二十世纪以后,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根据各自所处的时代特征和要求

4、,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和建设的巨大成就,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为20世纪中国重大理论成果。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阶段,地主阶级主要学习西方的物质文明,停留在器物层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其指导思想,但最终以洋务运动的破产而宣告结束。甲午中日战争后,资产阶级转而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变革中国传统的政治体制,维新思潮兴起。资产阶级维新派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和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相糅合,比较全面、系统地发展了早期维新派的思想,并使这种思想的影响从一种社会思潮演变成为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辛亥革命后,宣扬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兴起,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5、形成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孙中山在反清革命的实践过程中,借鉴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理论,创立了三民主义。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之前,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那一时代最进步的思想。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中国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思想体系,这就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指导无产阶级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又一次

6、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建设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指引我们党和中国人民继续前进的旗帜,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方针。【核心自查】一、新思想的萌发开眼看世界 1.代表人物:(1)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编译各国律例和四洲志;仿制西方战舰。(2)

7、魏源:代表作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2.核心内容: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寻求强国御侮之道。3.目的:重新认识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4.影响:启迪着人们挣脱闭关锁国的牢笼,面对现实,放眼环球,探索救国之路。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内涵:“中学”,是指封建制度和纲常名教;“西学”,指西方文化,主要指近代科技。2.实践:洋务运动。3.影响:为中国近代工业奠定了初步基础,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促进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洋务派“自强”的迷梦彻底破灭。“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也失去了原有的意义。三、维新思想 1.早期维新思想:(1)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实行君主立

8、宪制度,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2)局限性: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没有付诸行动。2.维新思想:(1)背景: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逐渐壮大。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狂潮,民族危机日益严重。西方民主政治思想的传播。洋务运动的失败使先进人士认识到改革制度的必要性。(2)主要的代表人物及主张:康有为: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梁启超: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和顽固派的因循守旧,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谭嗣同:用资产阶级自由平等观念,批判专制君权、宗法等级制度及纲常礼教,倡导男女平等。严复:翻译天演论,借用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

9、原理,阐明实行维新变法的必要性。(3)与顽固派的论战:要不要维新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废“八股”,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4)影响: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形成一股思想解放潮流。四、新文化运动 1.背景:(1)帝国主义进一步侵略;袁世凯专制、复古。(2)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3)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2.内容:(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3.影响:(1)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2)宣传了民主与科学,起到了思想启蒙、文化革新的作用。(3)为马

10、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开展。(4)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五、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1)发表文章,翻译著作,如李大钊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2)与反马克思主义阵营论战,如问题与主义之争。(3)创建共产党的早期组织,有计划地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六、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1.旧三民主义:(1)内容:民族主义:反对民族压迫,推翻清政府统治。民权主义:推翻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生主义:土地国有,平均地权。(2)评价:性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进步性: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

11、命运动的发展。局限性: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这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2.新三民主义:(1)内容:民族主义: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对内反对民族压迫。民权主义:授予一切反帝和反封建军阀的个人和团体一切自由和权利。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2)评价:在内容上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是三民主义在20世纪20年代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和发展,是指导国民革命的思想理论体系,具有鲜明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政治纲领,国共合作和各革命阶级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有力地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开展。七

12、、毛泽东思想 1.国民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阐明了农民问题的重要地位和作用。2.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3.抗日战争时期:(1)1940年,新民主主义论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概念。(2)1945年,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4.解放战争时期:(1)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指出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2)1949年论人民民主专政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 说。5.新中国成立后:(1)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开辟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 改造道路。(2)在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

13、矛盾问题等 报告中,毛泽东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方 针,科学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八、邓小平理论 1.酝酿:1977年,邓小平针对“两个凡是”提出要“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工作。2.形成:(1)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2)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3)十三大上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4)1992年“南方谈话”,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标志着邓小平理论成熟并形成体系。(5)十四大上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6)十五大上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

14、党章。3.地位: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旗帜。九、“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形成过程:(1)20世纪末21世纪初,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2)中共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2.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易错判断】1.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但他对西方的 了解并不深入。()提示:林则徐属于地主阶级抵抗派,他对西方的了解并不深入,只是开研究学习西方之先河。2.康有为借用孔子的权威来宣传变法,新文化运动则提出“打 倒孔

15、家店”,二者的实质不同。()提示:康有为等维新派借用孔子的权威来宣传变法思想,陈独秀等激进派提出“打倒孔家店”,形式虽然不同,但二者的本质都是在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3.旧三民主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提示:旧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不敢明确反帝,而新三民主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4.孙中山的“平均地权”就是把土地分配给农民。()提示:孙中山“平均地权”不是把土地分配给农民,而是在核定地价的基础上,将来增收的部分归国家,国家再行分配。5.新文化运动辩证地看待中国传统文化。()提示:中国的新文化运动通过全盘否定传统文化,批判儒家思想,来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文化。6.新文化运动

16、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提示: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的思想空前解放,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了弘扬,形成了思想解放潮流。7.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的典 范。()提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8.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 飞跃的理论成果。()提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专题整合】热点考向一 近代中国人对思想近代化的探索【典题训练1】(2012海南单科)某学者曾提及:一群

17、志趣相投者“生育于此种学问饥荒之环境中,冥思枯索,欲构成一种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之新学派”;由于固有之旧思想根深蒂固,所汲取的西学极为有限,其学说难免支离破碎。文中所说“新学派”的代表人物是()A.林则徐、魏源 B.康有为、梁启超 C.孙中山、章太炎 D.陈独秀、胡适【解析】选B。由材料可判断出此“新学派”既坚持中国传统思想,又学习西学,对西学的学习非常有限。维新派利用中国传统的儒学来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有明显的局限性,符合题干的要求,B项正确。A项只学习西方的科技;C项学习西方的民主共和,主张资产阶级革命,对旧势力打击大,而不是利用旧的思想;D项是激进派,反对传统的文化。故答案选B项。【典题训练2

18、】(2012新课标全国文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见下图)。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解析】(1)如果你赞成“冲击反应”模式,要把纵向的发展写出来,冲击加深,变革就更上一个层次,器物制度思想;领导阶级也在变化: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2)如果你反对这个“冲击反应”模式,那就要写出

19、中国社会内部存在的进步因素,说明推动中国社会近代化的内在动力即可。其他观点,言之有理即可。答案:略。【深化拓展】近代前期中国政治思想演变的特点(1)是在外敌入侵、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背景下演变的,是在侵 略与反侵略的特殊背景下展开的,因而近代前期的政治思想一 开始就带有鲜明的挽救民族危亡的特点,体现出强烈的反封建 反侵略性质。(2)参与的阶层广泛、内容多样:由于列强入侵后中国社会经济 和阶级关系的剧烈变动,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各个 层面面对民族危机都提出了自己的改造社会的新方案、新思想。(3)随着对西方认识的不断深入,学习西方经历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由前期学习西方的科技发展到后来

20、学习西方的政治思想等。每一步探索既吸收了前面思想的得失而有所发展,又为后面新的政治思想提供了经验和借鉴,体现出内在的继承与发展关系。(4)出于挽救民族危亡的需要,近代每一次政治思想的兴起都进行了社会实践,极大地推动了政治思想运动的开展,影响深远。【即时点评】思想近代化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考中的高频考点。从命题角度看,高考仍将注重对中国近代先进思想演变的背景、内容和影响以及近代主要思想家主张的异同及地位的考查;有可能将从思想近代化的角度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表现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同时注重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的考查。复习时注意联系近代中国的政治民主化、工业近代

21、化,掌握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思想不断解放对中国社会的推动作用。【模块链接】热点考向二 民族资产阶级在思想方面的探索【典题训练3】(2012广东文综)下图为某时期的招贴画,从中可知()A.作者反对袁世凯独裁卖国 B.作者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五四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国民党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解析】选D。本题解题关键在于通过对图片信息的获取,并结合所学知识,把握时间信息与历史阶段特征。图片中的“民众的力量”“中国国民党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印行”“联合起来打倒军阀及一切帝国主义”等信息反映的是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北伐战争。A、B、C三项与题干时间信息不一致,排除。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

22、孙中山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并提出三大政策等,故D项正确。【典题训练4】(2012沈阳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材料一 近四十年来普遍的有一种误解,以为在民国成立以前,几千年以来的政体全是君主专制的,甚至全是苛暴的、独裁的、黑暗的,这话显然有错误。在革命前后持这种论调以攻击君主政体,固然是一个合宜的策略。至少除开最后明清两代的六百年大体上说,一千四百年的君主政体,君权是有限制的。吴晗历史的镜子 材料二 古希腊时期希腊人把专制政体看成是带有非希腊特征的一套体制,亚洲人习惯的王权形式。18世纪欧洲政治思想讨论中的一个核心主题就是专制政体,孟德斯鸠是西方思想家中第一个将中国划入“

23、专制政体”的。20世纪50年代,视中华帝国为“专制政体”成为西方学界的流行观点。侯旭东中国古代专制说的知识考古 材料三 随着工业革命与西方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包括“中国专制说”在内的西方学说,随着西方的商品,一同被输送到世界各地。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种观点传入中国。谭嗣同在1896年完成的仁学中说,“两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对秦汉以下的中国政治持全盘否定态度,此后都将从秦始皇开始到20世纪初延绵不绝的中国的政治体制一并视为专制政体。侯旭东中国古代专制说的知识考古(1)指出“一千四百年”的古代中国历史中限制君权的因素有哪些。列举明清两代君主专制强化的表现。(2)结合时代背景,指出材

24、料二中不同时期的西方人把中国(亚洲)描绘成专制政体的主要原因。(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专制说”得以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答案:(1)因素:相权的牵制,对君主的谏议,敬天法祖的信仰(君权神授,天人感应思想),儒家伦理道德,法律的约束。表现: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增设军机处,明朝实行特务统治,明清大兴文字狱。(2)古希腊:对自身民主政治的推崇(维护)。18世纪:启蒙运动反对专制,追求民主政治的需要。20世纪50年代:“冷战”时期西方用以攻击或者丑化社会主义中国。(3)原因: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政治: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深重,救亡图存思潮成为时代主流

25、;民族资产阶级希望建立民主政体;思想:鸦片战争后西学东渐,西方启蒙思想在中国传播;人才:新型知识分子群体发展壮大;媒体:近代报刊杂志等媒体涌现。【深化拓展】中国维新变法思想与法国启蒙思想影响的不同及原因 1.不同:启蒙思想为18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了充分的舆论准备,成为强大的思想武器,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制度,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中国维新思想促成了戊戌变法,力图改变中国的现状,以实现独立、进步和富强,但变法很快夭折。2.原因:19世纪末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远不如18世纪的法国,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突出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因而维新思想缺乏坚实的社会基础,其革命性远逊于法国启蒙思想,同时,

26、启蒙思想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过程,形成了完善的体系,而维新思想则是在中国封建传统十分顽固和民族危机急剧加深的条件下仓促形成,缺乏比较成熟的理论基础。【即时点评】资产阶级的探索主要包括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复习时将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置于政治、经济、文化及中外的大环境下,不能仅仅局限于掌握维新派的主张。另外,要关注三民主义的思想内涵及其进步性与局限性、三民主义新发展的内容与特点等,同时把三民主义和政治史相关内容结合,如辛亥革命、国民革命,理解三民主义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推动作用。【中外关联】热点考向三 中外近代先进思想的演进【典题训练5】(2012福建文综)学者殷海光在论及五四运动时,认为它以i

27、conoclasm(打倒偶像)和enlightenment(启蒙)为动力,是一场“中国知识最光荣的运动”。在他看来,这场运动主要倡导()A.自强与求富 B.进化与革新 C.改良与革命 D.民主与科学【解析】选D。从“打倒偶像”和“启蒙”这两个关键词中,可以判断作者认为五四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延续,仍然是思想领域中的解放运动。据此,A、B、C三项的表述显然与题意有别,只有D项符合作者的观点。【深化拓展】新文化运动与法国启蒙运动的异同 1.同:都是本国一次空前深刻的资产阶级文化反对封建文化的思想解放运动,启发人们去追求真理,冲破封建思想的束缚。2.异:(1)法国启蒙运动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发展,形成了完

28、整的理论体系,而中国新文化运动只是借西方之矛攻中国封建之盾,未来得及消化,所以对中西文明存在着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的倾向。(2)前期新文化运动的闯将不像法国资产阶级思想家那样号召人们用革命手段改造现实社会,与当时政治斗争、群众运动相脱离,这是因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本主义发展艰难,而对相互勾结在一起的中外反动势力,民族资产阶级显得有点胆怯。(3)新文化运动召唤出五四运动,启蒙运动召唤出法国大革命。(4)中国新文化运动发生于世界近现代交替时期,明显地受到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后期转化为宣传马克思主义,为国民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备选典题】中外近代思想的演变历程曲折复杂。阅读下列材 料,回答问题

29、。材料一 陈独秀曾在爱国心与自觉心(1914年)一文中,深刻 地阐述了爱国的前提是“国家要先可爱”,只有以民权为归依的 国家,才能够真正赢得国民的认同感,国家先须求“好”,方能 图“强”。他说:“近世欧美人之视国家也,为国人谋安宁幸福 之团体,人民权利,载之宪章。犬马民众以奉一人,虽有健者莫 敢出此。土地、人民、主权者,成立国家之形式耳。人民何 故必建设国家?其目的在保障权利,共谋幸福,斯为成立国家之 精神。”所以,要树立“爱国精神”,首先要有“立国精神”。陈独秀说:“爱国者何?爱其惟保障吾人权利、谋益吾人幸福 之团体也。自觉者何?觉其国家之目的与情势也。是故不知国 家之目的而爱之则罔,不知国

30、家之情势而爱之则殆。”他 尖锐地认为当时的中国“外无以御侮,内无以保民,不独无以 保民,且适以残民,朝野同科,人民绝望”,不爱也罢。国耻的图腾 材料二 与卢梭同时代的其他启蒙思想家在批判王朝国家时,曾 响亮地提出“专制之下无祖国”这一口号。卢梭一方面赞同和继 续着这种批判,同时在他心目中又更加深化了这一理论,祖国不 仅只是一个地理区域概念,而且有着更为广泛的内容,他给祖国 这样定义:组成祖国的不是城墙,不是人,而是法律、道德、司 法、政府、宪法和由这些事物决定的存在方式。祖国存在于国家 与其民众的关系之中,当这些关系没有了,祖国也就成为子虚了。为了加强国家与公民之间的关系,必须要对民众进行爱国

31、主义教 育。实践证明,卢梭的这一教诲在大革命中为革命者所遵从。史彤彪卢梭的法律思想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材料三 1923年,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这段话正确地说明了“辛亥”与“五四”之间的内在联系:由辛亥革命所唤起的国人对社会的希望,同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的黑暗之间形成一种巨大的落差,巨大的落差产生了巨大的波潮,于是而有新文化运动。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归纳材料一中陈独秀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陈独秀提出这些主张的背景。(2)根据材料一、

32、二,比较陈独秀和卢梭“国家观”的异同,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体现法国人民爱国主义精神的事件一例。(3)根据材料三,指出陈旭麓认为唤起中国社会希望的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与新文化运动之间的关系。答案:(1)主要观点:陈独秀提出了近代的“国家意识”,国家应以民权为归依,公民“爱国”的前提是国家要履行保障公民权利、为人民谋幸福的职责。背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觉醒;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使资产阶级民主付诸东流;近代西方启蒙思想和资产阶级国家观念的进一步传播。(2)同:对“国家”含义的理解一致,都认为国家是由土地、人民和主权组成的与公民之间是相互关联和融合的共同体;都认

33、为国家应保障民权,反对皇权专制“化家为国”的封建政治;都认为人民有“爱国”的责任。异:陈独秀强调国家对人民的政治和社会责任,卢梭强调人民的爱国义务。事例: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后,巴黎人民自发组成国民自卫军保家卫国。(3)条件:确立新的社会制度必须从思想文化层面改造社会和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公民。关系:二者联系密切,都是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斗争;辛亥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新文化运动准备了物质和阶级基础;辛亥革命宣传民主共和思想,促进了人民的觉醒,为新文化运动创造了思想条件;新文化运动在思想文化领域继续反封建,是对辛亥革命的“补课”和发展。【即时点评】思想的解放是时代的最强音,是值得关注的社会热

34、点问题,也是高考的高频考点。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向 西方学习,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到维新变 法、追求民主共和、提倡民主和科学、接受马克思主义,近代中 国人的思想不断得到解放。复习备考时,对近代思想解放潮流,要抓住四个阶段:地主阶级学“器物”“制度”资产阶级学“思想文化”“走俄国的路”到“走 自己的路”。注意整体把握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三民主义要侧重于从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的变化,列表比较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重点 解决的问题和历史地位,认识实事求是是三者的核心。一、维新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传播的相同点 1.都撰写文章

35、和翻译外国书籍。在维新宣传中,康有为写有新学伪经考,梁启超著有变法通议等文章。在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中,李大钊先后写了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2.都组建宣传的团体。在维新宣传中,维新派先后组织了强学会、保国会。在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陈独秀、李大钊等先后建立了共产党的早期组织,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工人运动相结合。3.都同反对势力进行论战。维新派与顽固派的激烈争论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思想的第一次交锋。新文化运动后期的问题与主义之争,使马克思主义以先进性、科学性、革命性吸引了更多的先进分子。4.都与政治运动相结合。在维新思想的宣传中,康有为等人进行公车上书,把政治思想的宣传变为社

36、会运动的实践,1898年进行了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五四运动使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时代的主流。【点拨反思】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首先“开眼看世界”,注重了解西方,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启迪作用。洋务派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表明当时中国人对西方的了解还处于“器物”(科技)层次。随着对西方了解程度的加深,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度,揭开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序幕,而新文化运动则解放了人们的思想,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表明了中国找到了自己的道路。二、中国近代三次思想解放潮流及其异同点 1.中国近代三次思想解放潮流: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

37、与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民族资产阶级激进派领导的新文化运动。2.异同点:【点拨反思】政治运动与思想解放的关系 纵观古今中外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政治运动能否取得预期效果,思想解放尤为重要,它能为政治运动提供思想和理论武器,推动政治运动良性发展。【备选要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的比较【点拨反思】邓小平理论继承并发展了毛泽东思想(1)思想路线上: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灵魂,邓小平继承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中国走上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2)道路选择上:正如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一样,邓小平的改革也是首先从农村开始,再进行城市经济体制的改

38、革。(3)统一战线的运用上: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同样,邓小平在改革实践中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设社会主义。一、选择题 1.(2012浙江综合模拟)近代中国著名思想家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中赞扬“不设君位”“不立王侯”的瑞士为“西土桃花源”,又在皇朝经世文编中说“今必本夫古”。由此可见()A.魏源主张在中国建立西方议会民主制度 B.受西方冲击,魏源的思想摇摆不定 C.魏源羡慕西方议会民主制度,但对传统制度继续抱有信心 D.魏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解析】选C。阅读材料信息,前半部分介绍的是魏源向往西方的议会民主制度,后半部分魏源则认为还是应效法古制。说明了魏源既看到了

39、西方政治制度的先进又对中国传统封建制度抱有信心,故选C项。2.(2012广东综合模拟)号称“洋务第一流人才”的丁日昌曾主张:“西学除船械一切必须效法外,其余人心、风俗、察吏、安民,仍当循我规模,加以实意。”由此可见()A.洋务派具有强烈的改革意识 B.戊戌变法确实有发生的历史必然性 C.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造船业的发展 D.君主专制在当时仍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解析】选B。本题涉及的知识是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之间的内在关联性,主要考查学生在历史环境中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必然性。材料反映了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的技术,不学习西方的制度、思想,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一些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洋务运动的局限,认识到只学

40、习西方的技术不能救中国,主张学习西方的制度,戊戌变法运动兴起。故本题选B项。3.(2012天津文综)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A.提倡维新变法 B.鼓励人们向西方学习 C.宣传科学救国 D.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解读史料的能力。自古以来,中国人普遍认为“天圆地方”,中国处于世界的中心,是“天朝上国”。鸦片战争惊醒了中国人的迷梦,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解世界,摒弃“天朝”观念,学习西方。本题材料“中国并不在中央”就是要劝导中国人放弃“天朝上国”观念。4.维新思

41、潮的代表人物严复在辟韩一文中说:“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已。”他主张“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这一言论反映了严复 ()A.进化和革命的思想 B.中体西用的观点 C.废除君主制的要求 D.还政于民的主张【解析】选D。严复主张国家是人民的公产,王侯将相者是人民的公仆,这反映了严复反对君主专制的要求。严复属于维新思想家,主张君主立宪制,故B、C两项说法错误。A项的表述在材料中没有体现。5.(2012天津模拟)著名史学家戴逸谈及维新变法的历史影响时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

42、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材料强调维新变法的意义在于()A.挽救民族危亡 B.实现富国强兵 C.引领思想启蒙 D.建立民主政治【解析】选C。注意关键信息“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由此可判断材料强调了维新变法对人们思想的影响,维新变法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故本题选C项。6.(2012威海模拟)一位学者对发生于近代的某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评价是:“爱国”却“不爱”中国旧文化,“反帝”却“崇拜帝国主义”文化。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指的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解析】选D。从上述材料信息看,这场运动主要是在文化领域,且具有爱国、反帝、否

43、定中国旧文化的特点,在提供的选项中只有D项符合这些特点。其余三项不能全部具备这些特点。7.新文化运动前期文学家钱玄同主张废除汉字,走文字拼音化的道路()A.这表现了绝对主义的认识倾向 B.它是西方科学思想的直接反映 C.它代表了中国文字的发展方向 D.这是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继续【解析】选A。注意题干中的有效信息“新文化运动前期文学家钱玄同主张废除汉字”,这反映新文化运动前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犯了绝对主义的错误。8.(2012湖南压轴试题)民国“名记”第一人黄远生认为“盖吾人须知,新旧异同,其要点本不在枪炮工艺以及政法制度等等,若是者犹滴滴之水、青青之叶,非其本源所在。本源所在,在其思想

44、。”为解决“本源”问题,近代先进的中国人()A.倡导中体西用冲击“天朝上国”观念 B.改革教育制度培养大批近代化人才 C.宣传民主科学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 D.借用进化论原理阐明男女平等之理【解析】选C。材料的意思是:民国时期有人认为所谓“新东西”不是枪炮工艺和政治制度,其“本源”是思想,故选C项。9.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发展资本主义 B.救亡图存 C.反抗外来侵略 D.反对专制统治【解析】选B。本题用排除法,“师夷长技”和“中体西用”是地主阶级提出的,目的是维护封

45、建专制统治,排除A项和D项,“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马克思主义”是向西方学习如何从根本上救中国,不是反抗外来侵略,排除C项。近代中国人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救亡图存”。10.(2012长沙模拟)“何谓三民主义呢?简单地说,便是民有、民治、民享。详细地说,便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三民主义是为人民而设的,是为人民求幸福的。”孙中山的这番讲话强调了三民主义()A.核心主张是民权主义 B.体现以民为本的思想 C.理论来源是天赋人权 D.前提是实现民族独立【解析】选B。据“三民主义是为人民而设的,是为人民求幸福的”可判断三民主义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11.(2012广东文综)周恩来说:“

46、共产国际的领导同志都还担心我们离工人阶级太远了。我说我们在农村里经过长期斗争的锻炼,有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完全可以无产阶级化。共产国际的一些同志听了之后大哗,不以为然。”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A.中国工人阶级尚未登上政治舞台 B.共产国际反对农民参加中国革命 C.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从关键信息“在农村里经过长期斗争的锻炼”可挖掘出隐含的时间信息,可排除A项;从关键信息“有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完全可以无产阶级化”可知,D项正确,B、C两项无从反映,故排除。【方法归纳】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1)毛泽东思想

47、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又是中国的。(2)毛泽东思想同马克思主义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它们在立场、观点、方法、基本原理上是一致的。(3)毛泽东思想又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民族化,不仅在内容上为马克思主义增添了许多新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而且在形式上也有所创新,使马克思主义以中国自己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12.(2012唐山二模)从1966年铺天盖地的“毛主席万岁!”到1984年悄然出现的“小平您好!”这一变化反映了()A.个人崇拜现象依然存在 B.民众表达对领袖的崇敬之情 C.思想逐步解放 D.民众基于人格独立平等的敬仰【解析】选C。题干口号

48、的变化体现出由原来的个人崇拜到现在对领袖的平等对待,由此体现出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人们思想的解放。A、B、D三项的表述不能体现题干变化。二、非选择题 13.(2012山东文综)在历史发展中,个人际遇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严复(1854-1921)一生的经历和思想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下表为严复早期经历简表。材料二 第由是而观之,则及今而图自强,非标本并治焉,固不可也。不为其标,则无以救目前之溃败;不为其本,则虽治其标,而不久亦将自废。标者何?收大权,练军实至于其本,则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果使民智日开、民力日奋、民德日和,则上虽不治其标,而标将自立。严

49、复原强(1895年)(1)据材料一,说明严复早期经历的时代背景。(2)据材料二,指出在对“自强”问题的认识上,严复与洋务派相比有何进步之处。(3)分析严复的“自强”主张在当时没有实现的客观原因。【解析】第(1)题应把时间(19世纪60至90年代)与学习、任职(洋务学堂学习、教授军事,为军事服务解决内忧外患)相联系加以说明。第(2)题首先应明确洋务派学习西方技术仅是标;在此基础上,严复提出“不为其标,则无以救目前之溃败;不为其本,则虽治其标,而不久亦将自废”,其核心是标本兼治。第(3)题原因应从国际、国内的不利环境,政治、经济、思想等制约因素来考虑。答案:(1)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严重;西学东渐

50、,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学习;洋务运动兴起,创建海军,兴办新式教育。(2)洋务派主要强调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严复认为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只是治标,提高国民素质才是治本;与洋务派相比,严复的进步之处在于主张标本兼治,重在治本。(3)西方列强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朝政府的腐朽统治。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薄弱。保守势力强大,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备选习题】1.新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内容,其要旨是“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由国家经营管理之。”由此可知,其主要目的是()A.以国营经济取代私人资本 B.提高广大民众的政治地位 C.防止私人资本操纵国计

51、民生 D.限制外国资本在国内的发展【解析】选C。从材料信息“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由国家经营管理之”可以看出,这段话体现了孙中山先生防止私人资本操纵国计民生的目的。A、B、D三项与材料无关。2.孙中山和毛泽东是20世纪的两位伟人,对中国历史发展都作出了杰出贡献。他们思想的相同之处不包括()A.直接来源于西方启蒙思想 B.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 C.成为中国民主革命指导思想 D.包含反帝反封建的内容【解析】选A。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与西方启蒙思想有关,而毛泽东思想来源于马克思主义,与西方启蒙思想无关,故选A项。B、C、D三项都是两者的共同点。3.毛泽东:“为人民服务”;邓小平

52、:“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的一切都是为了我的祖国和人民”;江泽民:“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以人民群众为本,必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材料体现的共同本质思想是()A.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B.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D.一脉相承而且与时俱进【解析】选B。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人的话都体现了以人民利益为重,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的思想,这与 B项相符合。A、C、D三项均与题干无关。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所谓民国政府,已为军阀所控制,军阀即利用之结欢于列强,以求自固。而列强亦即利用之,资以大借款,充其军费,使中国内乱纠缠纷不已,以攫取利

53、权,各占势力范围。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民族解放之斗争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农民之缺乏土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 孙中山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材料二 现在的中国,在日本占领区,是殖民地社会;在国民党统治区,基本上也还是一个半殖民地社会;而不论在日本占领区和国民党统治区,都是封建半封建制度占优势的社会。这就是现时中国社会的性质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两步,其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其第二步是社会主义的革命,这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而所谓民主主义,现在已不是旧范畴的民主主义,已

54、不是旧民主主义,而是新范畴的民主主义这就是现时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材料三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谈话要点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社会的基本特征。并据材料概括孙中山、毛泽东所创立的革命理论。(2)根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又有了哪些发展?(3)综合以上材料,三位伟人的理论创新有何相同特点

55、?【解析】第(1)题材料一出自1924年,当时是国民革命运动时期,中国的社会性质可由此判断,同时也可结合材料信息进行判断;革命理论注意要概括,不是回答具体主张;第(2)题通过材料三的信息“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和“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可以回答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发展;第(3)题结合前面的问题对国情的正确认识谈共同特点。答案:(1)特征: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或军阀独裁专制、列强加紧侵华)。理论:孙中山新三民主义;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2)发展: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发展生产力,实现

56、共同富裕。(3)特点:立足国情,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真题备用】1.(2012上海单科T23)从右侧 的书目看,严复的翻译主要涉及 哪一领域()A.宗教文化 B.科学技术 C.社会理论 D.文学艺术【解析】选C。天演论是介绍进化论的著作,原富介绍西方经济思想,法意介绍孟德斯鸠的启蒙思想,群己权界论介绍西方启蒙思想,故严复翻译的著作都是涉及社会理论。2.(2012上海单科T22)“一切传统均不再神圣。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唯物主义、实验主义以及最新的布尔什维克主义,均找到支持者。”上述情景出现于()A.戊戌变法时期 B.清末新政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解析】选D。新文化运动后

57、,各种思想传入中国,出现“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唯物主义、实验主义以及最新的布尔什维克主义,均找到支持者”的状况。3.(2012海南单科T17)1918年1月,孙中山说:“此后我国形势,应注重于西北。若俄国现在之革命政府能稳固,则我可于彼方图大发展也。”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孙中山()A.已经确立三大政策 B.决定走俄国人的路 C.认为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存在关联 D.确定了日后国民革命的战略【解析】选C。注意时间“1918年1月”。A项是在1924年国民党一大上,故排除。孙中山没有走俄国人的路,B项错误。D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据“俄国现在之革命政府能稳固,则我可于彼方图大发展也”分析可知孙

58、中山认为十月革命后的苏俄政府如能稳固,可由此借助苏俄政府的力量促进本国革命发展,故本题选C项。4.(2011北京文综T16)“九州缩地凭挥翰,四海披图当泛槎(木筏)。”这是近代诗人张维屏对一部著述的称赞。这部著述是()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 C.变法通议 D.孔子改制考【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由“九州缩地凭挥翰,四海披图当泛槎”可知该著述主要内容是介绍世界各国的历史地理。1842年,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撰的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A项正确;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B项错误;变法通议是梁启超抨击封建专

59、制制度的危害和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的著作,C项错误;孔子改制考是康有为借用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的著作,D项错误。5.(2011天津文综T4)右图为 1878年天津首发的中国第一套邮 票中的一枚。与该邮票设计理念 无关的是()A.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B.近代西方文化的影响 C.“师夷长技”的思想 D.兴民权、倡新学思想【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对图片信息的解读能力,意在考查对19世纪70年代中国思想界的变化特点的理解。解题时注意“1878年”这一关键信息,而兴民权、倡新学思想出现在维新变法时期,D项与邮票的设计理念无关。邮票既体现中国古代传统文

60、化的要素,又是西学传入的结果,A、B、C三项都能体现邮票的设计理念。6.(2011安徽文综T14)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解析】选C。本题考查近代维新派的思想,意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用所学知识说明历史观点的能力。C项主张将中国的政治制度与西方政治制度相融合,学习西方君主立宪制度,符

61、合维新派反对“中体西用”、主张君主立宪的思想,属于维新派思想,正确;A项属于提倡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洋务派思想;B项体现了以中国文明弥补西洋文明不足的思想,仍以天朝上国自居,属地主阶级顽固派言论;D项体现了资产阶级激进派的民主和科学思想。故选C项。7.(2011江苏单科T5)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A.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 B.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 C.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 D.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

62、然选择【解析】选A。解答本题应对题干材料进行分析解读,并抓住“20世纪初”这一时间信息,分析备选项。19世纪末康梁变法就已失败,故C项明显不符合“20世纪初”这一时间信息。重建儒家信仰和任凭自然选择不符合作者的思想主旨,故B、D两项不符合题意。材料反映了作者主张中国要主动变革思想以防被世界所淘汰的观点,故答案为A项。8.(2011安徽文综T15)辛亥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解之表征。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这一评价()A.代表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认知水平 B.对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认识不足 C.肯定了反对专制、追求民主的愿望

63、 D.基本上不符合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解析】选A。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掌握辛亥革命的功绩和局限性,A项符合新文化运动中激进派的观点,一方面对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予以肯定,但另一方面彻底否定其思想启蒙的作用,这为他们彻底批判封建思想提供理由。材料完全否定辛亥革命的思想启蒙作用,而不是不足,B项错误;C项不全面,材料一方面肯定推翻封建君主专制的进步性,但另一方面完全否定其思想启蒙的作用;D项太绝对,材料对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是肯定的,这符合史实。所以A项正确。9.(2011天津文综T5)新青年创刊时即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但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尽管如此,“民主”

64、与“科学”仍然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这主要因为民主与科学是()A.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 B.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C.西方兴起的历史经验 D.倡导文学革命的需要【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理解历史概念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近代以来,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先进的中国人积极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与“科学”,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改造中国的要求,尽管新文化运动期间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但民主和科学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利用民主和科学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所以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故A项符合题意。B、C两项无法体现先进中国人探索的核心目的,D项与题

65、意无关。10.(2011浙江文综T16)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A.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 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 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解题关键是要注意隐性的时间信息。徐志摩“24岁以前”,即1920年以前,这是解答本题的前提。1917年胡适和陈独秀已经提出了“文学革命”的口号,此后形成文学革命的高潮,A项错误;徐志摩对“相对论”感兴趣无疑是受到当时“赛先生”(

66、科学)的影响,对“民约论”感兴趣则是受到了“德先生”(民主)的影响,B项正确;本题的主旨不是讨论重理轻文的话题,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对传统文化的批判,D项错误。11.(2011海南单科T18)孙中山在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此)诚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推其原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放大异彩,学潮弥漫全国”。孙中山此处所说的“觉悟者”应包括()A.陈独秀 B.梁启超 C.章太炎 D.严复【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材料信息获取能力。由材料信息“思想界”“出版界”“学潮”等可知该事件发生在思想领域,属于学生运动,从而推断出这是五四新运动,其代表人

67、物是陈独秀。故选A项。12.(2011浙江文综T21)迄今所知,在中国出版的书刊中,最早介绍马克思的是1899年上海广学会编译的大同学,其中称:“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由此可见()新兴的中国工人阶级找到了自己的领袖 当时介绍到中国的马克思身份是“工人领袖”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当时的介绍者连马克思是哪国人都没有搞清楚 A.B.C.D.【解析】选B。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工人阶级找到自己的领袖应该在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后,可排除;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是在1917年十月革命之后,可排除;从“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这一信息中可知是正确的。13.

68、(2011北京文综T18)1923年晨报公布了一次社会调查,其中两个问项的统计数据如下:“你欢迎资本主义吗?”欢迎者占27%,不欢迎者占73%;“你赞成社会主义么?”赞成者占76%,不赞成者占24%。这一数据反映出被调查人群的多数()A.欢迎国民革命军北伐 B.主张选择资产阶级民主道路 C.渴望公正公平的社会制度 D.赞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20世纪20年代北洋军阀统治下的中国十分黑暗。十月革命为黑暗中的中国人带来了光明,由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人们开始认为社会主义可以实现社会的公正公平,所以出现材料中大部分受调查者赞成社会主义的现象。故选C项。14.(2

69、010北京文综T15)“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 后可久安长治;民为主,则法制多纷更,心志难专一。究其 极,不无流弊。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 亦得以下逮”。根据材料和所学,判断这段文字的作者是()A.魏源 B.王韬 C.宋教仁 D.胡适【解析】选B。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演进过程的理解。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主张君民共治的是资产阶级维新派;魏源是地主阶级抵抗派,故排除A项;宋教仁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故排除C项;胡适是资产阶级激进派,故排除D项;王韬是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所以本题正确选项是B项。15.(2010海南单科T15)1864年,有人称:“当

70、今光气大开,远方毕至”,欧洲诸邦“胥聚于我一中国之中,此古今之创事,天地之变局,所谓不世出之机也。”这一“变局论”()A.奠定了戊戌变法的理论基础 B.基本沿袭了传统的夷夏观念 C.反映了对西方文明的抵制态度 D.反映了变法自强思想的出现【解析】选D。奠定戊戌变法理论基础的是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和新学伪经考,故可排除A项。B项明显不符合“变局论”。C项与材料的意思相反,可以排除。从材料时间和内容可知,此时变法尚未奠定理论,只能是思想的萌芽和出现。故D项符合题意。16.(2010福建文综T16)图6为某名人陵墓护栏上镌刻的文字,其涵义反映了该名人的社会发展观。据此判断他是()A.顾炎武 B.林则徐

71、 C.洪秀全 D.严复【解析】选D。“惟适之安”体现的是“适者生存”的进化论观点,这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社会发展观是一致的,宣扬这一社会发展观的是维新派代表人物严复,故此名人应为严复。顾炎武反对君主专制并主张经世致用,林则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洪秀全主张用暴力推翻清政府的统治,他们的思想均与“惟适之安”所表达的意思无关,故可排除A、B、C三项。17.(2010广东文综T16)“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说明()A.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B.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 C.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D.君主立宪制得到

72、民众的普遍支持【解析】选B。材料表明,辛亥革命后,“民国共和”只是一个名词,百姓对于民主共和没有深层次的认识,说明辛亥革命不彻底,缺乏群众基础,没有彻底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因此,资产阶级要建立真正的民主政治,必须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后来的新文化运动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而掀起的,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领域的延续。A、D两项不符合史实。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的是辛亥革命而不是国民革命,C项错误。18.(2010山东文综T13)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指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他在这里强调的是()A.少谈些抽象的

73、主义,多研究具体的问题 B.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C.必须研究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具体历史条件 D.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比基本原理更重要【解析】选B。1938年毛泽东思想已逐步走向成熟。“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意思是说,学习马克思主义,不能照搬照套,而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B项较为准确地指出了毛泽东讲话的真实内涵。A项是胡适的观点,提起了问题与主义之争,这是一种资产阶级改良的观点,不可能是毛泽东的观点;C项所理解的“具体”是不对的,毛泽东指的“具体”应指中国具体的国情,即他认为不能机械地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而应该与中国

74、实际相结合。D项与材料无关。19.(2010天津文综T10)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发表的主要著作有()论十大关系 论人民民主专政 新民主主义论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A.B.C.D.【解析】选B。本题是对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过程中理论著作的考查。解答此题抓住时间“20世纪50年代”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限制语,逐项分析。新民主主义论发表于抗日战争时期;论人民民主专政发表于解放战争时期,从时间和内容上均不符合题干要求,故排除。1956年,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1957年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等文章,从理论和实践上提出了一系列符合中国国情的社

75、会主义建设方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故符合题意。答案为B项。【习题备用】1.(2012徐州模拟)“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有牛之体则有负重之用,有马之体则有致远之用,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这一言论是()A.洋务派对守旧派的抨击 B.开展洋务运动的理论依据 C.革命派对保皇派的抨击 D.动摇了“中体西用”的理论依据【解析】选D。“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反映了对洋务派主张的“中体西用”思想的批驳,故选D项。A、B、C三项与材料无关。2.“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材料所蕴含思想的主要特点是()A.从西方

76、基督教义中受到启发 B.照搬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 C.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同传统思想相结合 D.儒家学说是其指导思想【解析】选C。由材料中的“立行宪法”“大开国会”等信息可知,这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上师尧舜三代”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思想的继承,维新派思想的特点是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同传统思想相结合。故选C项。3.李大钊在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一文中说:“余之抨击孔子,非抨击孔子之本身,乃抨击孔子为历代君主所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抨击孔子,乃抨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可见“打到孔家店”的根本目的是()A.反对尊孔复古逆流 B.否定孔子思想权威 C.批判封建专制统治 D.抨击儒家传统思想【解析】选C。据

77、“抨击孔子为历代君主所雕塑之偶像的权威”“抨击专制政治之灵魂”可判断“打到孔家店”的根本目的是批判封建专制统治。A、B、D三项都不是根本目的。4.(2012烟台模拟)“近代文明之特征,最足以变故之道,而使人心社会焕然一新者,厥有二事,一曰人权说,二曰生物进化论。”(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这表明陈独秀 ()A.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 B.推崇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 C.主张“中学”“西学”有机结合 D.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思想【解析】选B。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代表人物,认为“近代文明之特征”是“人权”“生物进化论”,因此,正确选项是B项。A项虽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一个特征,但与题意不相符;中体西用是洋

78、务派的思想主张;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思想是在新文化运动后期,特别是五四运动之后。5.新文化运动后期,一些新文化人士开始介绍、宣传马克思主义,主要是因为 ()A.发现民主科学主张的不足 B.新文化运动受到反动政府迫害 C.受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 D.受西方侵华战争的冲击【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的能力。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李大钊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即进入新文化运动后期,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所以C项正确。6.(2012泉州一模)下列关于近代中国社会思潮兴起的先后顺序表述准确的是()“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

79、,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中华民国与中华帝国不同民国是以四万万人为主”“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A.B.C.D.【解析】选D。赞同君主立宪制,属于维新派的主张,赞同民主共和制,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赞同以俄为师,属于无产阶级的主张,赞同学习西方的民主和科学,属于新文化运动倡导者的主张。7.“改造中国、拯救人民之路到底在何方?”1923年前后,孙中山在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之后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时,你应该这样回答他()A.“暂时放弃政治革命,先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壮大资产阶级力量后卷土重来”B.“继续承认欧美等资本主义

80、国家在华利益,以寻求其更大更广泛的帮助”C.“采取更灵活的革命策略,争取更多的军阀倒向革命阵营,建立和巩固政权”D.“真正的革命力量在广大群众之中,要联合中国共产党”【解析】选D。1923年前后,一再失败的孙中山找不到前行的方向,陷入迷茫之中。正是通过和共产国际及中国共产党的接触,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孙中山思想上发生了伟大转变,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实现了国共合作,促进国民大革命的发展。8.(2012开封模拟)美国著名的中国问题研究专家罗斯特里尔说:“毛泽东是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东方道德标准的哲学家。”下列各项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开创“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提出新民主主义

81、革命理论 发起“人民公社化”运动 提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思想 A.B.C.D.【解析】选A。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属于毛泽东晚年的某些错误思想,它们不是毛泽东思想的组成部分,故可排除。9.(2012北京模拟)毛泽东在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过程中,最具有创造性的是()A.实现两次国共合作 B.组织革命武装,进行武装反抗 C.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D.提出反帝反封建的目标【解析】选C。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这当中最具特色和创造性的就是找了一条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井冈山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10.(2012徐州三模)1992年4月

82、8日,一九九二春邓小平与深圳一书面世并在社会上引起轰动。这主要是因为该书()A.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 B.肯定了深圳改革开放的突出成果 C.明确了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 D.解决了困扰改革进程的路线问题【解析】选D。1992年,中国的改革走到了一个关键时期,中国要不要搞市场经济,人们争论不休,邓小平到深圳、珠海等地考察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南方谈话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从而解决了困扰改革进程的路线问题,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深化了改革开放。故选D项。A项是在党的十四大上确立的。B项达不到“在社会上引起轰动”的程度。C项与题干无关

83、。11.(2012汕头模拟)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学校者人才所由出,人才者国势所由强,故泰西之强强于学,非强于人也。然则欲与之争强,非徒在枪炮战舰也,强在学中国之学,而又学其所学也。今之学其学者,不过粗通文字语言,为一己谋衣食,彼自有其精微广大之处,何尝稍涉藩篱?故善学者必先明本末,更明所谓大本末而后可。以西学言之:如格致制造等学其本也,各国最重格致之学,英国格致会颇多,获益甚大,讲求格致新法者约十万人。语言文字其末也。合而言之,则中学其本也,西学其末也。主以中学,辅以西学。郑观应盛世危言西学 材料二 维新派与洋务派不同之处,在于他们认为西方之所以强大,原因并不只是在于他们在“技器”方面比较先

84、进,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们有优良的政治制度以及自由、民权观念。因此他们不只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同时也提出了制度变革。徐克谦中国传统思想与文化 材料三 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轮焉。今且日新月异,举凡一事之兴,一物之细,罔不诉之科学法则,以定其得失从违;其效将使人间之思想云为,一遵理性,而迷信斩焉,而无知妄作之风息焉。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陈独秀敬告青年 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西学”的主要内容。你如何理解“主以中学,辅以西学”的主张。(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资产阶级维新派与洋务派主张的不同

85、之处和实践结果的相似之处。(3)材料三中陈独秀认为中国应如何摆脱“蒙昧时代”?在学习西方上与材料一、二相比有何新特点?(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时代背景,指出近代前期中国思想解放的特点。【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1)题,从材料中不难看出西学的内容:科技。理解即是对“中体西用”内涵的考查。第(2)题,两派的不同主张及实践结果的相似之处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不难归纳。第(3)题,陈独秀的主张从材料三最后一句归纳,新特点注意对比材料一、二,陈独秀对西方的学习已深入到思想文化层次。第(4)题,是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特点的考查,应从学习的内容、趋势及学习的任务目的方面分析。答案:(1)“西

86、学”:西方的先进科技。理解:以中国传统伦理纲常作为国家的根本,辅以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挽救封建统治。(2)不同:洋务派主张单纯学习西方科技;维新派主张不仅学习西方技术,还要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和思想观念。相似:都没有实现中国的富强,以失败告终。(3)如何摆脱:科学和人权并重。新特点:注重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文化。(4)学习西方由浅入深,逐步深入(由器物、制度到思想文化层次),与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紧紧相连。1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明清之际,欧洲的耶稣会士历尽千辛,沟通中西文化,把中国当时的文化主流儒学程朱理学,用轮船运往17-18世纪的欧洲,在那里曾经形成过100年的中国文化热,儒家思想与意大利文

87、艺复兴以来所形成的欧洲新思想相结合,成为欧洲近代历史发展的主导精神启蒙思想的一个重要思想渊源。郑明谦儒学对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 材料二 我们必须承认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政治制度不如人,而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胡适介绍我自己的思想 材料三 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先进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请回答:(1)为什么在中国的儒家思想影响下欧洲启蒙思想能够形成,而欧洲先进思想在明清时期没有“生根结果”,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2)依据材料二,归纳胡适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为改变上述状况,胡适

88、等人提出了怎样的主张?(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斗争实践,谈谈毛泽东是如何批判地吸收外来文化的。【解析】第(1)题,比较17-18世纪中国和欧洲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环境不同点。第(2)题中第一问,材料中作者从多方面否定了中国与西方的差异,因此属于全盘否定中国文化。第二问要结合胡适说这句话的背景和胡适的思想回答。第(3)题的难度在于将毛泽东的斗争实践和材料中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结合起来回答。答案:(1)欧洲: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前期的思想解放运动和中国儒家思想影响。中国:封建专制制度,自然经济的阻碍,传统儒家思想的根深蒂固。(2)态度:全盘肯定

89、西方文化,全盘否定中国文化。主张: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3)领导秋收起义,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发表新民主主义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学科能力系列2:如何提升“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在近两年的高考中,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通常表现为将接收到的信息迅速与相关的知识建立准确而有效的联系,并自如地调用或驾驭有关知识、规律、原理等完成任务、解决问题。在考试过程中,“调动和运用知识”就是在已有的知识储备中甄选出合适的知识,并将其组织、运用到解答问题

90、中去的过程。它通常表现为能将所学知识与试题的要求结合起来,对所学知识重新组织,即进行再现再认、理解、迁移和运用。它是考查的基本目的,也是基本的能力要求,试题的比重很大,这是因为考试毕竟主要是对所学知识的检验和评价。因此,“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是决定考试水平的关键。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的试题在各种题型中会大量呈现,尤其是以调动和运用知识为平台,着力解决问题。“调动和运用”的对象包括系统的、完整的、能够体现学科主要特点的基础知识、规律、原理等(即理论性知识),“调动和运用”的重要方式是理论联系实际。在考试过程中的表现具体为:将所学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的联系,准确地运用相关知识

91、和有关信息认识和说明问题,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原理分析学科综合开放型试题,尤其后者是对综合性试题进行理解和分析,它要求的理性化的程度更高。【例】(2012重庆文综)法国政府曾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为将要到来的议和定调子。其中写道:“由于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为了保持道路始终畅通起见,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该条文的核心内容最终写入了()A.黄埔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解读】选D。本题考查学生在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基础上准确运用相关知识和有关信息认识和鉴别近代的不平等条约内容的能力。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规定“

92、拆除北京至大沽口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各地”,与材料中备忘录内容一致,D项正确。【高分技巧】本项学科能力在设问方式上主要具体表现为内容、措施类设问和背景、影响类设问等形式。1.内容、措施类设问解答方法分析如下:(1)审清设问。明确设问要求,根据设问方向仔细阅读材料是获取有效信息的捷径。(2)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并联系所学知识。阅读全部材料后,根据设问从材料中最大限度地提取有效信息,并找出材料与所学知识的结合点。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时要特别注意材料的开头和结尾、材料的出处、材料的注释或说明。(3)组织答案。要注意按问作答;克服思维定式,坚持论从史出;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答题;答案书写要规范和条理清晰。2.解答背景、影响类设问,应注意以下几点:(1)准确解读试题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解读出材料反映的时代背景。(2)运用发散思维,确定答题方向,如分析原因的设问一般从历史事件发生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归纳原因,或可以分成国内原因、国际原因的角度来分析;再如分析历史意义和影响时,要注意历史影响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而意义一定是积极的。(3)调动运用知识,组织概括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