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2讲 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世界20世纪初1945年 历史 通史体系建构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19141945年)是世界现代史的第一个阶段,两种社会制度并存是这一时期的典型特征。政治上,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开创了现代化的新模式。帝国主义要求重新瓜分世界,矛盾不断激化,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经济上,苏俄(联)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逐步确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面对 19291933 年的经济危机,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开启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思想文化上,现代主义文学艺术兴起,突出表现了人类精神的空虚和
2、迷茫,其着力描述人类非理性的一面。相对论和量子论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推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也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真题典例 深挖考情晰方向 1(2019全国卷)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些青年艺术家在瑞士组成艺术群体“达达派”。他们用纸片、抹布、电车票、火柴盒等进行创作,甚至把瓷质的小便器命名为“喷泉”搬上展览会。这类作品()A抒发了浪漫情怀 B遵循了写实原则C突出了理性思维 D表达了幻灭反叛答案 D解析 根据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们用纸片、抹布、电车票、火柴盒等进行创作,甚至把瓷质的小便器命名为喷泉搬上展览会”可知,“达达派”的作品反传统反理性,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某些
3、青年的苦闷心理和空虚的精神状态,D 项正确。A、B、C 三项均与题干所述“达达派”作品的风格不符,排除。2(2018全国卷)19291931 年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变化表(单位:%)时间类别19291930 年19301931 年烟煤业12.319.1金属矿业6.618.3制造业7.211.3据上表可知,当时美国()A最低工资标准失效 B产业结构迅速调整C经济危机不断加深 D政府财政支出锐减答案 C解析 由表中数据可知,19291931 年间,美国烟煤业、金属矿业、制造业等行业工人周工资处于下降趋势,且 19301931 年下降幅度超过 19291930 年,反映了当时经济危机的影响不断加深
4、,故 C 项正确。罗斯福新政时规定工人最低工资标准,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A 项;从材料中无法推出产业结构调整,排除 B 项;工人工资的高低与国家财政支出没有必然联系,排除 D 项。3(2016全国卷)1928 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4 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答案 B解析 题干中的“4 年以后”,即 1932 年,结合所学可知当时正处于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期间,美国深受
5、经济危机的影响,而当时苏联正在实施五年计划,工业化取得了重大成就,所以美国人关注苏联,故答案为 B 项。A项与史实不符,经济危机发生在资本主义国家,苏联未发生经济危机;美国作为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因而它不会关注集体化和公有制,故 C、D 两项错误。4(2016全国卷)下图为近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这 4 幅作品反映出近代以来()A传统美术流派相继被淘汰B理性思维的不断深化C批判精神备受重视的趋势D美术流派演变的历程解析 题中 4 幅作品所对应的美术流派分别是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画派、现代主义,这反映出近代以来美术流派演变的历程,故选 D 项。A项不符合史实;现代主义画
6、派是反传统、反理性的,排除 B 项;C 项不符合史实。答案 D5(2015全国卷)1935 年 8 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年满65 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A制订公平经营章程 B建立失业保险制度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 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答案 B解析 根据“退休人员”“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可知,这一法案属于社会保障的内容,建立失业保险制度也属于社会保障的内容,故 B 项正确。A、C、D 三项非社会保障范畴,可排除。6(2015全国卷)1930 年苏联粮食产量为 835.4 亿千克,1931 年降至694.8 亿千克;1930 年
7、苏联粮食出口 483 亿千克,1931 年增至 518 亿千克。这表明苏联()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奉献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答案 A解析 材料信息显示,苏联在粮食大幅减产的情况下,却依然加大粮食出口,这必然影响人民的生活水平,说明苏联人民为此时期的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巨大奉献,故 A 项正确。材料信息没有反映对粮食生产的投入状况,B 项错误;苏联加大粮食出口是为了给工业化换取外需,促进工业化发展,“制约”一说不准确,C 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反映对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影响,D 项错误。回归基础 主干知识再回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8、1条件(1)主观:无产阶级革命性较强;无产阶级政党成熟;贫苦民众成为革命同盟军。(2)客观:俄国具备帝国主义基本特征,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一战激化了俄国社会矛盾。2经过(1)二月革命:1917 年 3 月爆发,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出现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2)四月提纲: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3)七月流血事件: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4)十月革命:1917 年 11 月 7 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苏维埃政权。3建立政权:颁布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
9、,成立工兵苏维埃政府,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4历史意义(1)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将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2)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3)为俄国的社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一、苏俄(联)的探索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外敌对势力企图扼杀苏俄社会主义政权,苏俄面临严峻的政治经济困难。(2)目的: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战胜国内外敌人。(3)特点: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两种特点。(4)时间:19181921 年。(5)内容实行余粮收集制。大中小工业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
10、取消自由贸易和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6)评价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继续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2新经济政策(1)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续实施引发了苏俄国内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2)标志:1921 年 3 月,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3)主要内容农业方面: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工业方面: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仍归国家所有,由国家经营;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贸易方面: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11、。分配方面:废除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取酬的分配制度。(4)实质:新经济政策是在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私人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存在,允许商品经济发展。(5)作用:巩固了苏维埃政权,迅速恢复并发展经济,有利于向社会主义的过渡。3“斯大林模式”(1)背景经济因素:苏联当时是小生产者占优势,经济落后。政治因素:过渡时期斗争激烈,外部环境险恶。思想文化因素:长期的专制统治遗留了大量个人专断的传统。(2)内容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单一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3)确立:苏联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施国民经济发展的五年计划,20 世纪 30 年代中期,确立了斯大林体制。
12、(4)特点: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完全排斥市场。(5)评价功绩:使苏联成为工业强国,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弊端:政治方面,高度专权,个人崇拜盛行;经济方面,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牺牲农民利益,造成苏联农业生产的长期停滞不前。斯大林模式的僵化成为苏联解体的根源。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1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原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主要原因:生产和销售的矛盾。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人民相对贫困,供给与需求的矛盾突出。具体原因:自由放任政策、股票投机过度、盲目生产、无序竞争等因素共同导致。(2)特点
13、:波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力特别强。(3)影响经济危机引发严重的社会危机,一些国家的法西斯分子乘机兴风作浪。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2罗斯福新政(1)背景必要性:危机爆发后,以胡佛为首的政府继续采取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使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可能性:罗斯福于 1933 年就任美国总统。(2)主要内容(3)特点和实质特点: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国家对经济直接干预。实质: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整和完善,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4)新政的影响直接影响:新政虽然未能完全消除危机,却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间接影响:缓解了经济危机引发的社会危机;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使美国避免了走上法西斯
14、道路。深远影响: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美国经济从此进入一种垄断组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体制。罗斯福新政对以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一、现代科学的诞生1爱因斯坦和相对论(1)背景19 世纪科学技术得到飞速发展。经典力学无法解释高速运动状态下的物质。(2)提出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 1905 年提出了狭义相对论。1916 年,完成了广义相对论的最终形式。(3)相对论提出的意义: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领域的一次重大革命,它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同时,它也发展了牛顿力学,将牛顿力学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2量子论(1)背景人们对物质的认识深
15、入到原子内部。微观的粒子运动不能用经典力学的理论来说明。(2)标志:1900 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量子假说。(3)成就:爱因斯坦利用量子理论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玻尔提出了有关原子的量子理论。(4)意义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取得革命性的进步。与相对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二、现代文学、艺术的诞生1背景(1)两次世界大战和世界性经济危机造成了人们的精神危机。(2)科学技术的发展拓展了艺术家认识世界的视野。2成就(1)现代文学特点:强调集中表现自我、手法怪诞,故事背景模糊不清,因果关系不明,语言风格悖离传统。成就:美国作家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16、。(2)现代美术特征:反传统和反理性,重视艺术家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代表人物及作品: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的格尔尼卡。(3)现代音乐:一战后,流行音乐的主流是爵士乐。(4)影视艺术项目电影电视诞生1895 年法国卢米埃尔兄弟首次公开放映电影20 世纪 20 年代在伦敦诞生发展20 世纪上半期无声电影和有声电影以及彩色电影相继出现20 世纪三四十年代在英美迅速发展影响反映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和艺术鉴赏性;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要点深化 潜心研磨思关键 1.多视角认识俄国十月革命(1)四个变化:从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期间俄国社会发生的变化。政权:沙皇专制政权 两个政权并
17、存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工兵苏维埃政府革命任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革命策略:和平夺权 武装起义国家性质: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2)四个特点革命理论:列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革命道路:开创了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扩展到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革命道路。革命历程: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形成了两个不同阶段性质的革命。革命方式:由设想和平夺权到运用暴力形式夺取政权。2对苏俄(联)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认识3多角度认识新经济政策(1)从形式看,新经济政策是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2)从阶级关系看,新经济政策在于寻求社会主义经济与小农经济
18、的结合点,巩固工农联盟。(3)从整个经济制度看,新经济政策实质上是无产阶级国家掌握了经济命脉之后,对多种所有制形式采取的特殊政策,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导的多层次经济结构。(4)从战略策略看,新经济政策是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道路失败后所做出的战略退却,是在社会主义道路上从直接过渡向间接过渡的转变。(5)从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看,新经济政策实质上是一条建设社会主义的新路径,即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4苏俄(联)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农业方面的举措及其评价(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余粮收集制是为了适应当时战争的特殊需要而采取的非常措施,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物质保障,但是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
19、平,后期引起农民的不满。(2)新经济政策中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巩固了工农联盟,是小农经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3)斯大林模式形成过程中农业集体化的实行,基本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但是过度牺牲农民利益,以支援重工业发展,导致农民生产积极性下降,农业生产总值滑坡,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519291933 年经济大危机的影响(1)世界经济: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资本主义世界损失惨重。(2)国际关系: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提高关税,货币贬值,转嫁危机,导致国际关系紧张;资本主义国家加紧殖民掠夺,进一步加剧各列强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3)政治
20、危机:法西斯开始泛滥,促使德日建立法西斯政权;国内矛盾激化,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摇摇欲坠。(4)经济政策: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破产,推动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5)文学艺术:人们感到焦虑、悲观,推动现代主义文学艺术的发展。(6)对苏联的影响:苏联利用经济危机的时机,引进西方资金、技术和机器,加速工业化建设;促进了美苏关系的改善。(7)对中国的影响:各资本主义国家为转嫁危机,对华倾销商品,日本加剧侵华,冲击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国民政府采取了一些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6罗斯福新政中的政治体制新政和外交新政(1)政治体制新政措施:积极扩充总统的权力;构建“大政府”,设立新的总统办公室;扮演“议长”角
21、色,频频使用否决权;使最高法院成为“罗斯福法院”。作用:使美国国家体制发生重要变化,将“总统中心”或“总统主导”巩固下来并制度化,使以国会为中心的近代总统制向以总统为中心的现代总统制过渡得以实现。(2)外交新政措施:从拒绝承认苏联到美苏建交;从“恶邻外交”到“睦邻外交”;从“孤立主义”到加入反法西斯同盟并在其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作用:美国与苏联建交,既有抵制德、日、意法西斯的考虑,又有向苏联出售农产品的考虑。美国对拉美实行“睦邻外交”,既有防止法西斯渗入和影响拉美的目的,又有更好控制拉美这一重要的原料供应、商品输出和投资市场的目的。美国介入反法西斯战争,成为“民主国家兵工厂”,全速开动军事工
22、业和相关民用工业,既可达到支援反法西斯国家的目的,又可达到彻底解决国内失业问题的目的。7多角度认识罗斯福新政(1)革命史观: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局部调整生产关系,不可能根除经济危机,但缓和了阶级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2)现代史观:稳定了资本主义民主自由体制,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时代。(3)社会史观: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关注民生。(4)全球史观:为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对二战后各国的社会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5)文明史观:借鉴苏联计划经济的某些文明成果,挽救和巩固了资本主义文明,体现了文明的发展与交融。(6)政治机制:罗斯福新政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避免了走上法西斯道
23、路;新政也使美国总统的行政权力急剧膨胀,联邦政府的影响进一步渗透到美国的日常社会生活中。(7)经济机制: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8)社会保障机制: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9)经济思想:资本主义国家告别了“自由放任”的时代,凯恩斯主义学说被广泛运用。8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的区别现实主义又称“批判现实主义”,其文学作品表达出人们对正义战胜邪恶的坚定信心和斗志,激励人们为改造现实社会、争取自由幸福而不断斗争。而现代主义文学却反映出西方人心灵的迷惘和痛苦,对前途悲观绝望的情绪,体现出虚无主义的思想。(1)从产生和繁盛的时间来看,现实主义文学在西方由来已久,文艺复兴以来,尤其
24、是启蒙运动时期,文学艺术家就主张艺术必须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从 19 世纪 30 年代起,现实主义文学成为文学的主流。现代主义文学兴起于 19 世纪晚期,20 世纪 30 年代达到鼎盛,取代现实主义成为文学的主流。(2)从兴起的社会根源来看,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是由于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开始大量暴露出来,社会问题日益突出。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是由于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经济危机、世界大战等社会问题使人们对资本主义产生了普遍的危机感,他们迷茫、痛苦而找不到出路。(3)从创作特点来看,现实主义强调真实具体地描写现实生活,详尽分析人类行为相互冲突的趋势,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往往因对现实秩序
25、不满而被称为批判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文学是一种流派众多、风格各异的多元化文学,其共同点是集中表现自我,在艺术手法上反传统。通史视角 纵横贯通明逻辑 20 世纪 30 年代历史阶段特征(1)经济方面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经济大危机及危机之后的持续萧条,各国纷纷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模式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确立了高度集中、集权的斯大林体制(计划经济体制),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运动,迅速实现了工业化。(2)政治方面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严重的经济危机引发了社会危机,整个社会动荡不安;面对社会危机,各国选择了不同的政治体制应对危机:一种是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代表的自由主义改革运动
26、,一种是德国、日本建立的法西斯专制。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这一阶段的典型特征则是高度集权。(3)从国际关系上看,这十年可被称作“走向大战的十年”,一方面德、意、日法西斯国家打着“反共”的幌子疯狂侵略;另一方面英、法、美等国采取了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苏联也“避战自保”,客观上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高效预测演练 考向1 新经济政策(2019百师联盟卷联考)列宁曾经指出:“正是现在,农民精力充沛地、废寝忘食地重整自己的耕地,修复自己的农具、房舍、各种设施等等。农民把全部注意力都放在了恢复生产上,即使有的农民家庭还挣扎在饥饿的边缘,也保留了用于来年春播的种子粮,为将来扩大土地播种面积而积极准备农具。”
27、这反映了()A余粮收集制适应了战时的特殊环境B新经济政策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C市场的恢复给苏俄经济带来新气象D农业集体化配合了工业化的进行答案 B解析 根据材料“农民精力充沛地、废寝忘食地重整自己的耕地”“农民把全部注意力都放在了恢复生产上”,结合所学可知,1921 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实行固定的粮食税,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故选 B 项。材料反映的是新经济政策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余粮收集制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不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排除 A 项;材料反映的是新经济政策的固定粮食税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与市场的恢复无关,排除 C 项;斯大林时期实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不符合列宁,排
28、除 D 项。考向2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国际环境(2019名校联盟二联)据 1928 年 10 月统计,全苏联共有 31858 台拖拉机,其中国产的只有 3718 台;19291931 年,国产拖拉机仅 50300 台,进口的共 59600 台。这反映出当时苏联()A机械化水平制约了集体化B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C斯大林模式取得巨大成绩D利用国际市场发展经济答案 D解析 材料反映了 19291931 年苏联大量进口拖拉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苏联借机利用国际市场进口拖拉机来发展经济,故选 D 项。大量进口拖拉机并不能说明机械化水平制约了集体化,排除 A 项;材料未涉及
29、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排除 B 项;材料数据也没有反映出斯大林模式的巨大成绩,排除 C 项。考向3 罗斯福新政的内容(2019广西三市调研)罗斯福新政期间,政府给演员支付工资,让他们搞免费演出;也曾雇佣研究人员专门去研究曲别针的历史。这些做法()A实现了充分就业目标 B推动了福利制度建设C体现了以工代赈思想 D证明了新政的可行性答案 C解析 从材料中的“政府给演员支付工资”“也曾雇佣研究人员”等信息可以看出,这一做法通过政府提供工作岗位减少失业人口,体现了以工代赈思想,故选 C 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充分就业”,排除 A 项;材料中的做法不属于福利制度,排除 B 项;新政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国
30、家干预实现生产和销售的相对平衡,材料信息与此无关,排除 D 项。考向4 19291933 年经济大危机的影响(2019广东模拟)1941 年春,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威胁,美国总统罗斯福认为美国急需补充兵力,有相当数量的青年前来应征,但陆军医疗队却以身体素质问题为理由,拒绝了近半数召集来的应征青年。这反映出()A美国军队拒绝介入战争 B医疗科技取得重大进展C分权制衡导致效率低下 D大萧条的后续影响深远答案 D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91933 年的经济危机破坏空前严重,影响持久深远。因失业人口数量巨大,出现了征兵时淘汰率高的现象,故选 D项。材料“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威胁,美国总统罗斯福认
31、为美国急需补充兵力”体现了美国面对二战的威胁而增兵,没有体现美国军队拒绝介入战争,排除 A 项;材料体现了经济危机导致失业人口过多而大量青年征兵被拒的现象,没有涉及医疗科技进展的问题,排除 B 项;材料中近半数召集来的应征青年被拒的原因是大萧条的深远影响,与分权制衡无关,排除 C 项。考向5 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2019海南海口调研)现代派文学集中笔墨反映西方现代社会四种基本关系上的扭曲与变异,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关系上的颠倒、错位、扭曲和脱节。因其是由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腐蚀作用而造成。材料意在说明现代派文学()A具有深刻的现实批判意蕴B侧重对客观现实的摹写与再现C以非理性主
32、义为思想基础D注重追求新颖奇特的艺术形式答案 A解析 根据材料中“现代派文学集中笔墨反映西方现代社会四种基本关系上的扭曲与变异”“因其是由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腐蚀作用而造成”可知,现代派文学反映了现代西方人心灵的迷惘和痛苦,往往带有深刻的现实批判的味道,故选 A 项。侧重对客观现实的摹写与再现是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排除 B 项;材料不能体现现代派文学以非理性主义为思想基础,也不能体现其注重追求新颖奇特的艺术形式,排除 C、D 两项。通史作业 一、选择题1(2019海南海口调研)列宁说:“7 月 34 日的运动是用游行的方式促使苏维埃掌握政权的最后一次尝试。”从那时起,也就是在苏维埃中占统治地位的
33、社会革命党人和孟什维克实际上把政权交给了反革命。这表明当时的俄国()A武装起义的方针已经确定B革命对象主要是妥协主义者C改变斗争的策略势在必行D社会主义革命条件开始具备答案 C解析 武装起义的方针政策是在七月流血事件以后确定的,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A 项;材料未体现革命的主要对象,排除 B 项;从材料可以看出,和平夺权的手段已经不能实现,所以改变斗争策略势在必行,故选 C 项;材料不是强调革命条件开始具备,而是强调革命手段必须改变,排除 D 项。2(2019山西晋中 5 月调研)1929 年下半年起,苏联政府改组垄断性的行业托拉斯,把托拉斯下面的企业直接作为“工业管理的基本环节”,而改组后的企
34、业则在国家“批准的限额内最严格遵守生产财务计划情况下享有独立”的权利。这说明当时苏联政府()A实行反垄断的自由竞争经济政策B恢复了新经济政策的一些做法C建立起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D加大了对工业经济的控制力度答案 D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苏联政府改组垄断性的农业托拉斯,把托拉斯下面的企业直接作为“工业管理的基本环节”,并对企业的独立性加以严格限制,这说明苏联加大了国家对工业经济的控制,故选 D 项。苏联没有实行过自由主义经济政策,A 项错误;新经济政策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恢复发展经济,而材料体现的是加强计划,排除 B 项;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是在 20 世纪 30 年代中期建立的,C 项错误
35、。3(2019安徽合肥一检)国内战争时期,苏俄实行余粮收集制;1921 年,苏俄实行固定的粮食税,规定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所有;1927 年,苏联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建立集体农庄。这表明苏俄(联)()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始终不高B充分认识到农业生产的重要性C依据国家战略调整农业政策D制定经济政策存在随意性倾向答案 C解析 材料反映苏俄(联)政府从余粮收集制到粮食税到集体农庄,农业政策在近十年左右作了三次调整以适应形势需要,故选 C 项。固定的粮食税下,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排除 A 项;集体农庄反映的斯大林模式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政策,忽视农业发展,排除 B 项;苏俄(联)政策的调整是形势使然,排除
36、 D 项。4(2019山西三模)1932 年,国家允许农民在所谓的集体农庄市场上对其剩余农产品进行贸易往来,计划征收的粮食配额从 1810 万吨减少到 1490万吨,计划五年内将工业消费品的产量提高 134%,农产品的产量增加177%,住房空间扩大 40%。这表明当时苏联()A肯定和继承了新经济政策B国民经济结构趋于协调C注重民众生活状况的改善D经济发展模式发生变化答案 C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当时苏联征收的粮食配额大幅下降,允许农民交易剩余农产品,大幅度提高工业消费品、农产品的产量,扩大住房空间,表明苏联政府有意识地注重改善民众的生活状况,故选 C 项。1928 年后新经济政策实际上被停止,当
37、时推行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排除 A 项;材料中没有体现重工业的发展数据,不能得出国民经济结构趋于协调的结论,排除 B 项;材料体现的是具体做法的变化,而不是发展模式的变化,排除 D项。5(2019黑龙江哈三中一模)1935 年 8 月 30 日到 31 日夜间,苏联采煤工斯达汉诺夫利用老式风镐,创造了 5 小时 45 分采煤 102 吨的记录,超出当时普通定额的 13 倍,其本人成为全苏工人学习的榜样。这说明了()A苏联工业技术水平大幅提高B新经济政策获得民众广泛支持C工业化建设中工人热情高涨D苏联农业发展的速度相对缓慢答案 C解析 材料“苏联采煤工斯达汉诺夫利用老式风镐,创造了 5 小时
38、 45分采煤 102 吨的记录,超出当时普通定额的 13 倍,其本人成为全苏工人学习的榜样”表明工业化建设中工人热情高涨,故选 C 项。A 项与“利用老式风镐”不符,排除;此时新经济政策早已结束,排除 B 项;D 项材料未涉及,排除。6(2019安徽六安一中模拟)第聂伯河水电站于 1939 年建成,该水电站由苏联和美国技术专家设计,美国通用公司承揽,借鉴了加拿大阿达姆伯克水电站与拉加贝尔水电站的建设经验。第聂伯河水电站的修建说明()A斯大林模式蕴含新经济政策因素B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流C美、苏合作共同抵御经济大危机D苏联改变了计划经济的经济体制答案 A解析 材料“该水电站由苏联和美国技术
39、专家设计,美国通用公司承揽,借鉴了加拿大阿达姆伯克水电站与拉加贝尔水电站的建设经验”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允许外资企业承办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蕴含新经济政策因素,故选 A 项。材料反映苏联工业化时期允许外资企业承办经营,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流”无关,排除 B 项;20 世纪 30 年代的经济大危机主要发生在资本主义国家,苏联此时没有发生经济危机,排除 C 项;1936 年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1939 年苏联没有改变计划经济体制,排除 D 项。7(2019广东二模)由于旧金山承揽了海湾大桥和金门大桥两大工程以提振就业,1929 年华
40、尔街股市崩盘和大萧条期间,当地银行无一倒闭,而且数座跨海桥梁竣工后,旧金山湾区各区域开始紧密联系起来,孕育了战后高科技产业区硅谷。这主要说明旧金山湾区经济()A在危机中整合发展优势B得益于新政的工程规划C是信息技术革命的前提D运用了凯恩斯主义理论答案 A解析 根据材料“由于旧金山承揽了海湾大桥和金门大桥两大工程以提振就业”“数座跨海桥梁竣工后,旧金山湾区各区域开始紧密联系起来,孕育了战后高科技产业区硅谷”可知,旧金山湾区经济发展得益于大型工程建设以及各区域的联系整合,故选 A 项。根据材料“1929 年华尔街股市崩盘和大萧条期间”可知,此时新政尚未开始,排除 B 项;信息技术革命的前提是电子计
41、算机的发明和应用,排除 C 项;凯恩斯于 1936 年发表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标志着凯恩斯主义的形成,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D项。8(2019海南海口调研)1930 年 10 月,胡佛成立一个失业救济委员会,还宣布停止移民,请求国会增加公共工程拨款。1930 年,联邦、州、市政府的公共工程开支较 1929 年增加约 3 亿美元。这些措施体现了胡佛()A面对危机随意调整政策B固守自由放任经济政策C对经济全面干预的思路D为挽救危机所做的努力答案 D解析 从材料可以看出,胡佛政府也采取了一些对经济的干预措施,为挽救危机做出了一定的努力,故选 D 项。胡佛根据实际调整政策,不具有随意性,排除 A 项
42、;材料体现了一定的对经济的干预,不是固守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排除 B 项;全面干预经济是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排除 C 项。9(2019广东广州联考)1933 年美国宣布停止黄金出口,并颁布法令,禁止居民和私人银行拥有黄金,停止美钞兑换黄金偿还债务。美国采取以上做法旨在()A维护美元霸权B防止通货膨胀C提升外贸竞争力D缓和劳资矛盾答案 C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政府为了缓和经济危机,恢复经济发展,在金融领域采取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的方式,增强了美国经济的对外竞争力,故选 C 项。材料内容体现了罗斯福政府通过美元贬值的方式促进对外出口,没有维护美元霸权,A 项与史实不符;结合所
43、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政府通过美元贬值方式增强美国经济的对外竞争力,而不是防止通货膨胀,B 项错误;罗斯福政府的以上措施针对的是金融领域,而非募资关系,排除 D 项。10(2019山东聊城二模)鉴于美国最高法院曾数次裁定新政的相关法令“违宪”而造成新政的推行阻力重重,罗斯福总统在 1937 年 3 月关于司法机构重组的“炉边谈话”中指出,最高法院在当时不是以一个“立法机构”而是以一个“决策机构”的形象出现的。罗斯福意在()A塑造美国总统的亲民形象B批评法院干涉影响政府效能C改变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D充分肯定立法机构尽职履责答案 B解析 根据材料“鉴于美国最高法院曾数次裁定新政的相关法令违宪而造成新政
44、的推行阻力重重最高法院在当时不是以一个立法机构而是以一个决策机构的形象出现的”可知罗斯福在强调法院干涉影响政府效能,故选 B 项。塑造美国总统的亲民形象的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 A 项;改变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C 项;罗斯福主要是批评法院对政府职能行使过多的干预,并非肯定,排除 D 项。11(2019江苏四校联考)1919 年 11 月英国皇家学会会长汤姆逊致辞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不是发现一个孤岛,而是发现了新的科学思想。”这种说法的主要依据是相对论()A成功地解释物理学中光电效应现象B使人们对微观世界认识取得巨大进步C实现对自然规律的第一次理论概括D改变了人们对世界认识
45、的角度和方式答案 D解析 A 项与材料无关,排除;量子论使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取得巨大进步,B 项错误;牛顿力学体系实现了对自然规律的第一次理论概括,C项错误;根据材料“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发现了新的科学思想”并结合所学可知,相对论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故选 D 项。12(2019甘肃一诊)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中说:“如果说 20 世纪西方哲学思潮是对社会变化所作出的理性思考、理性反映的话,那么 20世纪西方文学艺术就是对社会变化所作出的感情反映,它是现代人被压抑的思想情感的爆发。”这说明 20 世纪西方文学艺术领域的突出变化是()A浪漫主义文学获得新生B与西方哲学思潮对社会变化的反映一
46、致C否认理性的作用与地位D努力表现人在现代社会中的体验与感受答案 D解析 材料“20 世纪西方文学艺术就是对社会变化所作出的感情反映,它是现代人被压抑的思想情感的爆发”说明 20 世纪西方文学艺术表现了人在现代社会中的体验与感受,具有现代主义特色,故选 D 项。这一文学艺术是现代主义文学,A 项错误;材料信息表明 20 世纪西方文学艺术与西方哲学思潮对社会变化的反映是不一致的,B 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否认理性的作用与地位,排除 C 项。二、非选择题13(2019云南昆明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封建统治者较早就尝试建立中枢决策的牵制机制。汉武帝时期,不定期运用宗亲、外戚参与中枢
47、政要,外廷之丞相等重臣受内官压制,往往“大政定方始知”。唐初三省之长均为正一品宰相,唐太宗时以二品官“参知政事”牵制相权,唐高宗以后三品、四品担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与中枢政要。有时宰相达 20 多人。明宣宗时,内阁大学士互不统属,可对各类奏章提出处理意见,即各书“票拟”以待秉笔太监代皇帝“批红”。雍正时期的军机处,如同国家紧急事务办公室,来自各部门、各品级的官员充任“军机上行走”,如走马灯似地轮流值班,上传下达,照章办事。摘编自陆杰锋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材料二 面对经济危机,上任伊始的罗斯福先后向国会提出数十个法案,引起了最高法院的强烈不满,频频以“违宪”要求罗斯福撤回提案。但奇特的是,拥有
48、立法权的国会并未弹劾总统,而是巧妙地成立特别委员会,在配合法案实施的同时牵制总统权力。如紧急银行法案授权总统可关停私营银行,参议院迅速成立“金融银行委员会”,负责召开被整顿银行的听证会,听取业主的申诉,判别其重新开业的可能。联邦紧急救济法的实施需耗资30 亿美元,参众两院相应成立了 3 个委员会进行数十次听证,保障了法案的实效性。20 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国会共成立各类委员会 50 多个,有效发挥了“国会决策中枢”的功能,为美国渡过难关作出了重要贡献。摘编自魏汝明浅析美国国会委员会制度(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中枢决策牵制机制发展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概括 20 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国会并未
49、弹劾总统的原因。(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两国不同历史时期牵制制度的差异。答案(1)特点:时间早,历史悠久;阶段特征明显;最高统治者积极推动;以内制外,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官员流动性不断加强。(任答四点)(2)原因:应对经济危机的需要;立法提案权是总统的正当权利;国会成立特别委员会有效牵制了总统的权力。(任答两点)(3)差异:中国为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美国为保障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中国通过分化事权实现牵制,美国通过立法形成权力制衡机制进行保障;中国是皇权之下的权力牵制,美国是立法、司法、行政权力的相互制衡;中国适应了小农经济的经济基础,美国顺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任答三点)
50、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国封建统治者较早就尝试建立中枢决策的牵制机制”可以得出时间早,历史悠久;根据材料一中从汉到清的措施可以得出阶段特征明显,最高统治者积极推动,以内制外,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根据材料一“雍正时期的军机处,如同国家紧急事务办公室,来自各部门、各品级的官员充任军机上行走,如走马灯似地轮流值班,上传下达,照章办事”可以得出官员流动性不断加强。第(2)问,根据材料二“面对经济危机”“拥有立法权的国会并未弹劾总统,而是巧妙地成立特别委员会,在配合法案实施的同时牵制总统权力”“美国国会共成立各类委员会 50多个,有效发挥了国会决策中枢的功能”等信息概括即可。第(3)问,根据两则
51、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从目的、实现方式、特点、经济基础等角度分析作答。14(2019湖南衡阳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危机爆发后,胡佛政府通过斯姆特霍利法,将进口商品的关税大幅度提高,但很快遭到其他国家报复性措施,以致国内经济形势持续恶化。上台后的罗斯福推出“三 R”新政即复兴、救济、改革。为保障工业复兴法农业调整法等政策的落实,罗斯福通过“炉边谈话”不断宣传和解释“新政”,逐渐破除了传统自由主义的束缚,为美国政府缓解危机走出困境起到了积极作用,还造成了战后美国经济长期上升的总趋势。摘编自康拉德布莱克罗斯福传等材料提供了罗斯福新政的案例,蕴含了国家应对危机和改革复兴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
52、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世界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答案(示例一)启示:加强国际合作是应对危机的有效措施。说明:大危机发生后,资本主义国家各自为政,为保护本国市场,纷纷提高关税壁垒,掀起了贸易大战与关税大战,加剧了世界经济局势的衰退。20 世纪 30 年代,法西斯势力疯狂侵略扩张,对整个世界造成了极大的威胁。1942 年联合国家宣言签订后,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最终取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小结:面对全球化加快发展的趋势,加强国际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必然选择。(示例二)启示:思想引领与民众思想观念的解放推动社会变革与进步。说明:14 世纪在意大利兴起的
53、文艺复兴运动,以人文主义对抗神本主义,将人从神学的束缚中逐渐解放出来,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兴起和宗教改革开展,也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人文探索精神;16 世纪宗教改革首先在德意志兴起,随后不断扩展到西欧其他国家,形成了诸如路德教、加尔文教等新教,动摇了罗马教皇和天主教会的权威,推动了世俗王权的加强和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也推动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1718 世纪的启蒙运动,以理性主义为旗帜,反对教权主义和专制主义,倡导自由、平等、民主,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到来。小结:思想指引行动,思想解放有利于推动社会变革和进步。(示例三)启示:改革是应对国家危机的必由之路。说明:1920 年底苏俄战时共产主义
54、政策引发了一系列的政治危机与经济困难。列宁以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保证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工农联盟政权的巩固。20 世纪 30 年代,面对大危机的冲击,罗斯福推行新政,通过全面干预经济稳定了美国的民主政治秩序,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向复苏。小结: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调整生产关系是应对危机的重要手段。解析 根据材料中胡佛的错误措施招致国际反对而使经济形势恶化,得出启示一:加强国际合作是应对危机的有效措施。根据材料“罗斯福通过炉边谈话不断宣传和解释新政,逐渐破除了传统自由主义的束缚,为美国政府缓解危机走出困境起到了积极作用”,得出启示二:思想引领与民众思想观念的解放推动社会变革与进步。根据材料“为保障工业复兴法农业调整法等政策的落实,罗斯福宣传和解释新政,造成了战后美国经济长期上升的总趋势”,得出启示三:改革是应对国家危机的必由之路。其他启示言之有理也可。说明要紧紧围绕启示。如启示一,可以举反面例子面对经济危机、法西斯侵略没有加强国际合作带来严重后果,国际有效联合取得积极成果;最后做一个总结。启示二,联系世界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分别阐述其进步作用;之后做总结。启示三,联系世界史中的成功改革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里根新自由主义等等分别阐述其是如何战胜危机的;之后做总结。本课结束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