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东省惠阳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文科综合政治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91957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惠阳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文科综合政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广东省惠阳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文科综合政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广东省惠阳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文科综合政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广东省惠阳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文科综合政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广东省惠阳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文科综合政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广东省惠阳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文科综合政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广东省惠阳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文科综合政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广东省惠阳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文科综合政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广东省惠阳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文科综合政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广东省惠阳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文科综合政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广东省惠阳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文科综合政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广东省惠阳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科综合政治试题1. 徐悲鸿偏爱画马,听马蹄得得,看马迎风奔驰,他觉得是一种精神享受,心仿佛在和马一同驰骋。这表明,作为对世界的一种反映形式的艺术作品 ( )A. 受到艺术家生活环境的深刻影响 B. 源自于艺术家的技艺和艺术天分C. 离不开艺术家的生活感悟和情感 D. 取决于艺术家的执着努力和勤奋【答案】A【解析】通过阅读材料可知,作为对世界的一种反映形式的艺术作品离不开艺术家的生活感悟和情感,故C选项符合题意;A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艺术作品离不开艺术家的生活感悟和情感,而非环境对艺术的影响,排除;B说法错误,意识源于物质,排除;D说

2、法错误,艺术家的执着努力和勤奋是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考点:意识的能动作用2. 科学发展观是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的统一。关于世界观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人们的世界观不一定是正确的 B. 世界观受方法论的支配C. 人们可以认识复杂的世界 D. 它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答案】B【解析】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是自发的、零散的,有正确与错误之分,A、D是正确的;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体现世界观,B是错误的,适合题意;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这是能动认识世界的重

3、要条件,C是正确的,不适合题意。3. 一位哲学家说,“没有幸福就没有德行。如果没有条件取得幸福,那就缺乏条件维持德行。德行和身体一样,需要饮食、衣服、阳光、空气和住居。如果缺乏生活上的必需品,那么也就缺乏道德上的必要性。”这一观点把幸福建立在物质生活条件的基础上,是不可取的和不现实的 把物质生活条件和维持德行的条件划上等号,是形而上学观点 夸大了人的道德品质和人的精神力量的作用,是唯心主义观点 强调了生活上的必需品对道德的决定作用,具有唯物主义倾向A. B. C. D. 【答案】C【解析】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依赖于

4、意识,不是物质决定,而是意识决定物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物质决定意识,把幸福建立在物质生活条件的基础上,是可取的和现实的,观点错误;题干说缺乏生活上的必需品,那么也就缺乏道德上的必要性,它把二者等同起来,是形而上学的观点,但是强调了生活上的必需品对道德的决定作用,具有唯物主义倾向,符合题意;题干中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应选C。4. “如果小猫看到的老鼠只存在于小猫的眼睛中,如果老鼠是小猫视神经的感觉,那么,小猫为什么用它的爪去抓老鼠而不去抓它的眼睛呢?”从费尔巴哈这一诙谐的哲理批判中,可以得到的启示是 存在就是被感知 世界上只有

5、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存在,并不是感觉的产物A. B. C. D.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通过对名言、谚语、古文诗词等传统文化蕴含的哲理的理解,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费尔巴哈是唯物论者,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并不是感觉的产物,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适合题意;存在就是被感知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不适合题意;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能能动的认识世界,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说法正确但不适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5. “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这一说法A. 是

6、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它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B. 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它认为有一个主宰万物的天C. 是机械唯物主义观点,它割裂了人和自然的关系D. 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它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答案】D【解析】本题材料中“天灾不由人”,强调的是自然灾害的发生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本题材料中“抗灾不由天”,强调的是人可以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故本题材料中“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体现了规律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属于辩证唯物主义主义的观点,D项符合题意;A、B、C三

7、项不符合题意,排除。6. 据悉,2011年高考,大学招生第一志愿报哲学系的学生极少,很多同学是被“调剂”到哲学系的。不少人感到困惑,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学哲学专业有什么用呢?上述困惑的存在说明,人们没有认识到 ( )哲学是人们改造自然和社会的物质手段 哲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 哲学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对时代具有巨大的作用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经济在精神上的反映,说法错误;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说法错误;有人认为学习哲学没有用处,

8、是因为他们没有认识到哲学的重要性,说法正确。该题选D。考点:本题考查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7.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总结党和国家的奋斗历程,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这告诉我们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它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特有的品质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勇于推进

9、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说明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也说明我们党在实践基础上不断追求真理,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正确,故答案选C。理论创新是一切真理共有的品质,错误。8. 有人说:“股市无常道,涨跌无常理。”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 ( )A. 股市的运动也是有规律的 B. 规章制度具有连续性、稳定性的特点C. 支配事物发展的规律是永恒不变的 D. 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答案】A9. “2012年12月21日的黑暗降临后,12月22日的黎明永远不会到来。”这是电影2012的台词,它是一部关于全球毁灭的灾难电影,讲述由于自然环境和资源长期遭

10、受掠夺性破坏,人类即将面临空前的自然灾害,最后在“方舟”中度过了这一全球性的灾害,获得了继续繁衍和发展的希望。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A. 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改造规律 B. 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主观的C. 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D. 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答案】C【解析】规律是客观的,人们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改变规律,A错误;从意识的本质来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因此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B、D错误;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

11、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材料启示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C适合题意。10. “虎妈”为两个女儿制定十大戒律,用咒骂、威胁、贿赂、利诱等种种手段使得两个女儿保持着门门功课皆A的全优纪录。“狼爸”的教育口号是“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有专家认为,这些“成功”样本使教育迷失了其本应带给人真正意义上的幸福感的真谛。可见A. 虎妈狼爸的教育理念是脱离客观存在、人脑自生的B. 做事情应该顺应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C. 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接受挫折考验D. 正确意识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与计划性【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这些“成功”样本使教育迷失了其本应带给人真正意义上的幸福感的真谛

12、,说明要遵循规律,故选B。其他三项与题意无关。考点: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点评:本题考查了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的知识点,需要考生对基础知识熟练掌握。11. 为破解城市交通拥堵难题,人们从蚂蚁蚁穴秩序井然、高效运转的“交通体制”中得到启发,制定了疏导交通的策略。由此可见 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自在事物的联系优于人为事物的联系 人类的意识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A. B. C. D.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蚂蚁蚁穴体系有序、高效运转的“交通体制”中学到了疏导交通的策略看出,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适

13、合题意;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不存在谁优于谁,错误;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A。12. 唐代诗人柳宗元在三赠刘员外一诗中写道“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下列观点与该诗句所含哲理相符的是 ( )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 方其知之,而行未及之,则知尚浅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窗户),见天道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名言名句体现哲理的题目是哲学选择题中常见的考法,做这类题目,考生首先要弄懂材料中名言名句的意思,分析其中体现的哲理后再去分析题肢,看哪个选项所体现的哲理与其相符合。“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

14、,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通过实践检验认识正确与否。选项强调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得认识适合题意。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强调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排除。选项是强调获得认识的途径,不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C。考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3. 以前人们曾认为:植树能从大气中取得水分,起到防止水土流失和滋养环境的作用。而今有人研究得出这样的结论:不科学的植树不但不会得到水分补充,反而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河流干涸,加剧沙漠化。这说明A.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B. 真理是绝对的无条件的C. 不同的立场、观点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D. 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人人平等【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

15、的是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选项B说法错误,因为真理是有条件,故排除。选项C说法正确的,但是与题意无关,故排除。选项D说法正确但是与题意无关,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14. 唯物辩证法所讲的“联系”是指A. 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B. 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C. 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D. 事物的整体与部分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唯物辩证法所讲的“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故选项B正确。选项A不全面,只是事物之间的联系,故排除;选项CD不是联系的含义,故排除。本题答案

16、选B.考点:联系的含义15. 新华社记者从2016年10月在福州召开的生物入侵国际大会上了解到,我国已成为遭受生物入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入侵外来物种已达到400多种,每年给我国造成直接和间接损失1300亿元左右。这一后果给我们的启示是: ( )A. 保护本地生物物种,杜绝引进外来物种B. 必须承认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C. 应当多引进外来物种,以增强我国本地物种的竞争力D. 要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包括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答案】D.【点睛】联系的多样性要求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条件是可以改变的,人们可以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或创造所需要的条件,但改变条件是有条件的,不

17、是随心所欲的。16. 漫画考古(改编自无题作者:张阿鹤)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善于抓住关键,突出重点 积极参与实践,勇于创新重视量的积累,持之以恒 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A. B. C. D. 【答案】D【解析】本题是漫画类试题,要坚持“漫画要看全、褒贬弄明先、题旨是什么、联系课本选”的原则。本题漫画强调的是做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恒,而不能只是点到为止;也说明了想问题、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两项符合题意;项中虽然提到实践,但并不是强调坚持的重要性,排除;项亦不合题意要求,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第二部分:主观题。17. 2016年5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

18、表重要讲话。他指出,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请简要说明真正的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答案】(1)它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2)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变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解析】本题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哲学的社会变革作用等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

19、能力。本题考查真正的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是教材基础知识的识记。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还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真正的哲学可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点睛】收敛性试题主要特点是设问中的知识范围要求很具体,或者具体到某一个知识点,或者具体到一个知识模块。但也有个别试题,会涉及知识的迁移和借用,这就需要学活、用活知识,做到融会贯通。解题思路:读取设问时要把握三点:知识范围(注意答案有时看似超出范围要求,这里有个知识的渗透和借用问题)、待分

20、析的事件、答题角度。收敛性试题的主要思路是:以所要求的知识范围为依据,到材料中寻找相关信息,并有理有据地组织答案;如果所要求的原理用完后仍有重要信息没有分析,就要考虑知识的迁移和借用了。18. 材料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逐步形成和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科学理论体系的指导下,经过改革开放近四十年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中国进入新时代。(1)请从认识论的角度,结合

21、材料一,说明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材料二: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调整经济结构,使中国更加注重质量型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进一步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大数据以及创新性发展,逐步迈入绿色与低碳经济社会。同时,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提高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从点滴做起,克服前进道路上存在的各种困难,逐步营造共建美丽中国的社会发展氛围,让百姓在绿水青山间增强获得感、提升幸福感。(2)请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分析应如何发展低碳循环经济,建设美丽中国?【答案】(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和检验标准。改革开放是中国

22、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实践源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是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得到检验的正确的科学理论。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认识特别是科学理论对实践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在指导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发挥着积极的指导作用。(2)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求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我国改变原有落后的生产模式,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大数据以及创新性发展,是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表现。 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求我们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务的质变创造条件。每个人

23、都要提高环保意识,从点滴小事做起,为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要求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我们要坚定信心,要不断克服建设生态文明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努力朝着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迈进。【解析】本题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认识论、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等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1)本题考查认识论的角度,设问指向说明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解答本题学生要认

24、真分析材料以从中找出相关信息,完成本题的作答。题中材料“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体现了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题中材料“在科学理论体系的指导下,经过改革开放近四十年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总体上实现小康”,体现了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2)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设问指向应如何发展低碳循环经济,建设美丽中国,属于措施类试题。解答时首先明确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主要包括: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实质、前进性与曲折性的关系、量变与质变的关系等;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发展低碳循环经济,建设美丽中国进行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统一。【点睛】知识体现类材料题在高考试题中考查频率最高,是难度适宜的题型,它立足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分四步走。第一,通过设问明确设问指向,包括主体指向和知识指向。第二,依据指向,明确知识内容。第三,依据知识内容,对材料进行分析。第四,结合材料分析,对知识内容进行取舍,作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