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中考历史 基础双练 教材基础练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ppt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05854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PPTX 页数:208 大小:40.6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中考历史 基础双练 教材基础练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08页
2023中考历史 基础双练 教材基础练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08页
2023中考历史 基础双练 教材基础练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08页
2023中考历史 基础双练 教材基础练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08页
2023中考历史 基础双练 教材基础练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08页
2023中考历史 基础双练 教材基础练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pptx_第6页
第6页 / 共208页
2023中考历史 基础双练 教材基础练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pptx_第7页
第7页 / 共208页
2023中考历史 基础双练 教材基础练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pptx_第8页
第8页 / 共208页
2023中考历史 基础双练 教材基础练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pptx_第9页
第9页 / 共208页
2023中考历史 基础双练 教材基础练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ppt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8页
2023中考历史 基础双练 教材基础练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ppt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8页
2023中考历史 基础双练 教材基础练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ppt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8页
2023中考历史 基础双练 教材基础练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ppt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8页
2023中考历史 基础双练 教材基础练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ppt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8页
2023中考历史 基础双练 教材基础练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ppt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8页
2023中考历史 基础双练 教材基础练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ppt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8页
2023中考历史 基础双练 教材基础练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ppt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8页
2023中考历史 基础双练 教材基础练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ppt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8页
2023中考历史 基础双练 教材基础练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ppt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8页
2023中考历史 基础双练 教材基础练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ppt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8页
2023中考历史 基础双练 教材基础练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pptx_第21页
第21页 / 共208页
2023中考历史 基础双练 教材基础练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pptx_第22页
第22页 / 共208页
2023中考历史 基础双练 教材基础练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pptx_第23页
第23页 / 共208页
2023中考历史 基础双练 教材基础练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pptx_第24页
第24页 / 共208页
2023中考历史 基础双练 教材基础练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pptx_第25页
第25页 / 共208页
2023中考历史 基础双练 教材基础练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pptx_第26页
第26页 / 共208页
2023中考历史 基础双练 教材基础练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pptx_第27页
第27页 / 共208页
2023中考历史 基础双练 教材基础练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pptx_第28页
第28页 / 共208页
2023中考历史 基础双练 教材基础练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pptx_第29页
第29页 / 共208页
2023中考历史 基础双练 教材基础练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pptx_第30页
第30页 / 共208页
2023中考历史 基础双练 教材基础练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pptx_第31页
第31页 / 共208页
2023中考历史 基础双练 教材基础练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pptx_第32页
第32页 / 共208页
2023中考历史 基础双练 教材基础练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pptx_第33页
第33页 / 共208页
2023中考历史 基础双练 教材基础练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pptx_第34页
第34页 / 共208页
2023中考历史 基础双练 教材基础练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pptx_第35页
第35页 / 共208页
2023中考历史 基础双练 教材基础练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pptx_第36页
第36页 / 共208页
2023中考历史 基础双练 教材基础练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pptx_第37页
第37页 / 共208页
2023中考历史 基础双练 教材基础练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pptx_第38页
第38页 / 共208页
2023中考历史 基础双练 教材基础练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pptx_第39页
第39页 / 共208页
2023中考历史 基础双练 教材基础练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pptx_第40页
第40页 / 共208页
2023中考历史 基础双练 教材基础练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pptx_第41页
第41页 / 共208页
2023中考历史 基础双练 教材基础练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pptx_第42页
第42页 / 共208页
2023中考历史 基础双练 教材基础练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pptx_第43页
第43页 / 共208页
2023中考历史 基础双练 教材基础练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pptx_第44页
第44页 / 共208页
2023中考历史 基础双练 教材基础练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pptx_第45页
第45页 / 共208页
2023中考历史 基础双练 教材基础练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pptx_第46页
第46页 / 共208页
2023中考历史 基础双练 教材基础练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pptx_第47页
第47页 / 共208页
2023中考历史 基础双练 教材基础练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pptx_第48页
第48页 / 共208页
2023中考历史 基础双练 教材基础练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pptx_第49页
第49页 / 共208页
2023中考历史 基础双练 教材基础练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pptx_第50页
第50页 / 共208页
2023中考历史 基础双练 教材基础练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pptx_第51页
第51页 / 共208页
2023中考历史 基础双练 教材基础练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pptx_第52页
第52页 / 共208页
2023中考历史 基础双练 教材基础练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pptx_第53页
第53页 / 共208页
2023中考历史 基础双练 教材基础练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pptx_第54页
第54页 / 共208页
2023中考历史 基础双练 教材基础练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pptx_第55页
第55页 / 共208页
2023中考历史 基础双练 教材基础练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pptx_第56页
第56页 / 共208页
2023中考历史 基础双练 教材基础练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pptx_第57页
第57页 / 共208页
2023中考历史 基础双练 教材基础练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pptx_第58页
第58页 / 共208页
2023中考历史 基础双练 教材基础练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pptx_第59页
第59页 / 共208页
2023中考历史 基础双练 教材基础练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pptx_第60页
第60页 / 共208页
2023中考历史 基础双练 教材基础练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pptx_第61页
第61页 / 共208页
2023中考历史 基础双练 教材基础练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pptx_第62页
第62页 / 共208页
2023中考历史 基础双练 教材基础练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pptx_第63页
第63页 / 共208页
2023中考历史 基础双练 教材基础练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pptx_第64页
第64页 / 共208页
2023中考历史 基础双练 教材基础练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pptx_第65页
第65页 / 共208页
2023中考历史 基础双练 教材基础练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pptx_第66页
第66页 / 共208页
2023中考历史 基础双练 教材基础练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pptx_第67页
第67页 / 共208页
2023中考历史 基础双练 教材基础练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pptx_第68页
第68页 / 共208页
2023中考历史 基础双练 教材基础练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pptx_第69页
第69页 / 共208页
2023中考历史 基础双练 教材基础练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pptx_第70页
第70页 / 共208页
2023中考历史 基础双练 教材基础练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pptx_第71页
第71页 / 共208页
2023中考历史 基础双练 教材基础练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pptx_第72页
第72页 / 共208页
2023中考历史 基础双练 教材基础练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pptx_第73页
第73页 / 共208页
2023中考历史 基础双练 教材基础练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pptx_第74页
第74页 / 共208页
2023中考历史 基础双练 教材基础练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pptx_第75页
第75页 / 共208页
2023中考历史 基础双练 教材基础练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pptx_第76页
第76页 / 共208页
2023中考历史 基础双练 教材基础练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pptx_第77页
第77页 / 共208页
2023中考历史 基础双练 教材基础练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pptx_第78页
第78页 / 共208页
2023中考历史 基础双练 教材基础练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pptx_第79页
第79页 / 共208页
2023中考历史 基础双练 教材基础练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pptx_第80页
第80页 / 共208页
2023中考历史 基础双练 教材基础练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pptx_第81页
第81页 / 共208页
2023中考历史 基础双练 教材基础练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pptx_第82页
第82页 / 共208页
2023中考历史 基础双练 教材基础练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pptx_第83页
第83页 / 共208页
2023中考历史 基础双练 教材基础练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pptx_第84页
第84页 / 共208页
2023中考历史 基础双练 教材基础练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pptx_第85页
第85页 / 共208页
2023中考历史 基础双练 教材基础练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pptx_第86页
第86页 / 共208页
2023中考历史 基础双练 教材基础练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pptx_第87页
第87页 / 共208页
2023中考历史 基础双练 教材基础练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pptx_第88页
第88页 / 共208页
2023中考历史 基础双练 教材基础练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pptx_第89页
第89页 / 共208页
2023中考历史 基础双练 教材基础练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pptx_第90页
第90页 / 共208页
2023中考历史 基础双练 教材基础练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pptx_第91页
第91页 / 共208页
2023中考历史 基础双练 教材基础练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pptx_第92页
第92页 / 共208页
2023中考历史 基础双练 教材基础练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pptx_第93页
第93页 / 共208页
2023中考历史 基础双练 教材基础练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pptx_第94页
第94页 / 共208页
2023中考历史 基础双练 教材基础练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pptx_第95页
第95页 / 共208页
2023中考历史 基础双练 教材基础练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pptx_第96页
第96页 / 共208页
2023中考历史 基础双练 教材基础练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pptx_第97页
第97页 / 共208页
2023中考历史 基础双练 教材基础练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pptx_第98页
第98页 / 共208页
2023中考历史 基础双练 教材基础练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pptx_第99页
第99页 / 共208页
2023中考历史 基础双练 教材基础练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课件.pptx_第100页
第100页 / 共2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中考历史教材基础练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原始农耕生活知识点1教材素材变式答案1.七上P2正文,原创考古学者在云南元谋县发掘出远古人类的两颗门齿化石,以及一些粗糙的石器,还发现了炭屑和烧骨。据考古发现,这一远古人类生活在距今约()A.170万年B.20万年C.3万年D.6 000年1.A教材素材变式答案2.七上P4图片,2022云南、2021安顺中考撞题改编如图是考古学家根据某原始人类头盖骨化石复原的头像,经测定,其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据此判断,这一原始人类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人2.B教材素材

2、变式答案3.七上P3相关史事,2021黔东南州、2021烟台、2020昆明中考撞题改编距今约20万年,直立人经过演化发展到更高一级的人类,即早期智人。下列哪处遗址能为研究这一演化进程提供“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一手史料()A.元谋人遗址 B.周口店北京人遗址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3.B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北京人能够直立行走,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所以根据“距今约20万年”“直立人”可知北京人遗址符合题意,故选B;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排除A;河姆渡遗址距今约7 000年,排除C;半坡遗址距今约6 000年,排除D。教材素材变式答案4.七上P4图片,2021常州中考图示为

3、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的石器,北京人制作这些石器主要是用来()A.狩猎采集B.人工取火C.从事农耕D.建筑房屋4.A教材素材变式答案5.七上P5、P6图片,原创以下是小明同学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收集的某一远古人类的头像和其使用的物品,这反映这一远古人类()A.过上了定居生活B.注意防寒C.进入了新石器时代D.懂得爱美5.D教材素材变式答案6.七上P10注释,2021福建中考考古工作者在河姆渡遗址中发现多处稻谷、稻秆的堆积层,层厚2050厘米,最厚处达1米,若折算成稻谷,约达120吨。这可用于印证河姆渡居民()A.已经从事农业生产B.初步产生物品交换C.广泛使用青铜工具D.开始推广牛耕技术6.A 根据材

4、料“河姆渡遗址中发现多处稻谷、稻秆的堆积层”可知河姆渡居民已经从事农业生产,A正确。教材素材变式答案7.七上P11图片,2021杭州中考某校举办“百件文物讲述浙江故事”图片展。下图为“河姆渡文化猪纹陶钵”文物介绍。据此推测()该文物出土于黄河中游地区 河姆渡居民已开始了家畜饲养该文物是旧石器时代的器物河姆渡居民已经能够烧制陶器A.B.C.D.7.C 由题干中“浙江故事”可知河姆渡遗址位于长江流域,错误;由材料中“陶钵”“野猪和家猪”等可推测出正确;河姆渡文化是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错误。故选C。教材素材变式答案8.七上P11、P12图片,2021益阳中考图示反映了我国某原始人类的生活状况。此原始人

5、类是()A.河姆渡人B.半坡人C.山顶洞人D.北京人8.B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复原图人面鱼纹彩陶盆教材素材变式答案9.七上P9地图,2022重庆江津区期中改编观察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请将下列英文字母序号填入图中对应的方框内。A.半坡遗址B.河姆渡遗址(2)请据图指出我国原始农耕时代遗址分布有何特点。9.【参考答案】(1)左框:A 右框:B(2)分布范围广,主要分布在大江大河流域的中下游。我国原始农耕时代重要遗址分布图远古的传说知识点2教材素材变式答案1.七上P14、P15课文内容整合,2021宜昌、2020淮安中考撞题改编“他们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有很多发明创造。他们两个部落结

6、成联盟,经过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他们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材料中的“他们”是()A.盘古和女娲B.后羿和夸父C.炎帝和黄帝D.尧、舜、禹1.C教材素材变式答案2.七上P15正文,2021益阳中考改编历史传说中蕴含着很多历史信息。相传教民耕种,传播农业技术,教人们交换物品的英雄人物是()A.黄帝B.炎帝C.蚩尤D.大禹2.B教材素材变式答案3.七上P15材料研读,2020山西中考“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A.发祥地是黄河流域B.创造了众多的文明成就C.由炎帝和黄帝

7、创立D.杂居相处,在不断交往中融合而成3.D 由题干中“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可知,华夏民族杂居相处,在不断交往中融合而成。故选D。教材素材变式答案4.七上P17正文,2021盐城中考尧年老时,根据推举和他对舜的考察,决定由舜继承其位。禹因治水有功,又被舜推荐为继任者。这种做法称为()A.禅让B.世袭C.分封D.专制4.A教材素材变式答案5.七上P18课后活动,2020衡阳中考节选历史上,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勤劳、智慧、团结、勇敢,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文化价值】(3)假如你是一名导游,就右图所示黄帝陵遗址写一段简短的解说词(包括

8、人物身份、主要贡献和影响)。5.【参考答案】(3)黄帝是传说中黄河流域部落联盟的首领。相传黄帝已能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等。这一部落联盟逐渐形成华夏族的主干。后人尊崇黄帝和炎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每年海内外炎黄子孙都会到黄帝陵祭拜,这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陕西黄陵县黄帝陵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夏商周的更替知识点3教材素材变式答案1.七上P20材料研读,2021黄石、2020临沂中考撞题改编礼记礼运中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其中,“天下为家”所指的制度是()A.禅让制 B.世袭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1.B教材

9、素材变式答案2.七上P24课后活动,2021徐州、连云港中考撞题改编维护图中西周社会等级的政治制度是()A.皇帝世袭制 B.分封制C.三省六部制D.郡县制2.B教材素材变式答案3.七上P23地图注释,2022广元中考山西省简称“晋”,山东省简称“鲁”,陕西省简称“秦”。这些省的简称与周朝哪一项政治制度有渊源()A.郡县制B.禅让制C.分封制D.世袭制3.C教材素材变式答案4.七上P23地图,2020苏州中考下面是西周分封的部分情况示意图。叔虞、康叔受封,因为他们的身份是()A.宗亲B.殷商贵族后代C.功臣D.周王母系亲戚4.A 由图片中文字信息“武王弟康叔封国卫”“成王弟叔虞封国晋”可知,康叔

10、是周武王的弟弟,叔虞是周成王的弟弟,他们都是周王的宗亲。故选A。教材素材变式答案5.七上P24课后活动,2021邵阳中考下列关于“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的归纳,最接近历史真相的是()A.推行分封制,地方势力膨胀B.推行世袭制,皇帝能力低下C.王朝末期统治残暴或朝政腐败D.没有处理好与犬戎部族的关系5.C青铜器与甲骨文知识点4教材素材变式答案1.七上P27图片,2022包头中考实物史料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图1和图2集中展示了()A.铸造工艺的高超B.早期文明的成就C.石器时代的风貌D.文字演变的历程1.B教材素材变式答案2.七上P25、P26图片,2021孝感中考某校七年级黑板报展示

11、了以下三幅图片,请你从下列选项中为其选定一个合适的主题()A.原始农业各具特色B.中华文明多元一体C.经济发达商业繁荣D.分封诸侯巩固统治2.B四羊方尊 司母戊鼎 三星堆青铜面具(湖南宁乡出土)(河南安阳出土)(四川广汉出土)教材素材变式答案3.七上P25正文,2022兰州一诊商朝以后,青铜器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更成为王公贵族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象征。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A.权力的大小和等级界限B.青铜器的制作工艺高超C.统治者对青铜器的偏爱D.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加强3.A教材素材变式答案4.七上P26、P27正文,2022信阳一模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

12、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这说明甲骨文()A.佐证了商朝是中华文明源头B.是迄今发现最早的成熟文字C.是研究商朝历史的重要史料D.对我国文字的发展影响深远4.C教材素材变式答案5.七上P27表格,2020宜宾中考通过甲骨文字形举例,可以发现甲骨文()A.字形不具延续和传承性B.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C.造字法最主要为假借字D.文字载体多数是青铜器5.B 从表格中甲骨文和现代汉字的比较可知,甲骨文字形具有延续和传承性,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A错误,B符合题意;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甲骨文中约40%

13、是象形字,且表格信息无法体现造字法最主要为假借字,C错误;表格信息无法体现文字载体多数是青铜器,D错误。甲骨文字形举例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社会、思想变化知识点5教材素材变式答案1.七上P31地图,原创读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图是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形势图,该图体现这一时期的特征是()A.诸侯争霸B.民族交融C.经济发展D.百家争鸣1.A教材素材变式答案2.七上P35材料研读,2022怀化中考“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这段话可以看出商鞅推行变法赏罚分明。商鞅在军事上的奖励措施是()A.免除徭役B.授予爵位,赏赐土地C.赏赐金钱D.赐予奴隶2.B教材素材变式答案3.

14、七上P34P35正文整合,2022泰安中考下面材料探究的主题是()A.夏商周的更替B.分封制的实施C.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D.中央集权制的确立3.C 根据材料中关键信息“诸侯国之间兼并战争不断”“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商鞅变法”可知,材料探究的主题是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故选C。政局动荡不安 诸侯国之间兼并战争不断 农业继续发展 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 各国进行变法 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商鞅变法成效最大 教材素材变式答案4.七上P36正文,2021陕西中考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了大型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该工程是()A.都江堰B.灵渠

15、C.大运河D.赵州桥4.A教材素材变式答案5.七上P39正文,2022福建、2021衡阳中考撞题改编“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以上是哪位思想家的主张()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5.B教材素材变式答案6.七上P38、P40、P41图片,2021镇江中考改编史记评诸子百家说:“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墨者俭而难遵法家严而少恩道家使人精神专一”“严”字当头的代表人物是()A.老子B.孟子C.墨子D.韩非6.D教材素材变式答案7.七上P40、P41正文,2021襄阳中考如图文本框反映的主题是()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反对攻伐兼并,残害生命;孟子主张实行“

16、仁政”,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庄子认为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韩非主张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A.百家争鸣B.诸侯争霸C.商鞅变法D.远古传说7.A教材素材变式8.七上P23正文、P29图片、P30材料研读,原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农具材料三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一方诸侯之长)。史记周本纪(1)根据材料一,分析西周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并指出该

17、制度下诸侯有什么义务。(2)根据材料二,指出图中材质的农业生产工具出现于何时?简述其与牛耕的使用对当时的影响。(3)根据材料三,概括“平王之时”出现的历史现象。“政由方伯”使得整个国家处于什么样的状态?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解释周王地位发生变化的原因。教材素材变式答案8.【参考答案】(1)制度:分封制。义务:进献贡物;服从调兵。(2)时期:春秋时期。影响:促进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3)历史现象: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状态:诸侯各自为政、相互攻伐、国家处于分裂割据状态。原因:社会经济发展,诸侯国势力崛起,分封制逐步瓦解;周平王东迁后,王室直接管辖的地区减少。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时期:统一多民族国

18、家的建立与巩固秦的统一与灭亡知识点6教材素材变式答案1.七上P46正文整合,2022河南中考秦王朝的统治由朝廷下至郡、县、乡、亭、里,层层控制,国家权力自上而下延伸,又自下而上集中。这也是秦以来中国历代王朝的基本统治模式。材料评论的是()A.秦朝疆域B.秦朝制度C.秦朝工程D.秦朝暴政1.B 由材料中“郡、县、乡、亭、里”“基本统治模式”可知,材料评论的是秦朝的制度。故选B。【提示】秦始皇在地方上建立郡县制,商鞅变法建立县制 教材素材变式答案2.七上P49知识拓展,2022福建中考改编下图所示秦始皇陵兵马俑反映出()A.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全貌B.秦王完成统一大业全程C.秦朝军事实力强盛、手工业发

19、达D.秦朝北疆防御体系完备2.C 依据图片下文字信息“气势宏大的军阵”“神态各异的兵马俑”可知,图片反映出秦朝军事实力强盛,制陶工艺水平高超。故选C。兵马俑一号坑中气势 神态各异的秦始皇陵兵宏大的军阵 马俑(部分)教材素材变式答案3.七上P48P49课文内容整合,2022包头中考秦朝能够集中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完成万里长城和秦始皇陵兵马俑的修建的主要原因是()A.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B.儒家思想的影响C.秦末农民起义的爆发D.统一六国的需要3.A 在中央集权体制下,国家对社会的控制能力较强,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工程建设,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巩固国家的统一。故选A

20、。教材素材变式答案4.七上P48材料研读,2021恩施州、陕西中考撞题改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史记秦始皇本纪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秦始皇为巩固统一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并概括该措施对社会发展的作用。4.【参考答案】措施: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作用: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与发展。西汉与东汉的统治知识点7教材素材变式答案1.七上P55材料研读,2020山西中考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针对这种状况,汉初统治者实行了()A.郡县制B.休养生息,轻徭薄

21、赋C.“推恩令”D.盐铁官营,统一铸币1.B 由题干中“西汉刚建立时”“大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建立初期,由于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大片的田地荒芜。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初的统治者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故选B。教材素材变式答案2.七上P56相关史事,2022固原原州区三模资治通鉴中记载:汉文帝即位时,有人献千里马,他拒绝接受,还下令说:“朕不受献也。其令四方毋求来献。”汉文帝这一做法在当时()A.有利于营造廉洁简朴的社会风气B.有利于打击诸侯豪强的嚣张气焰C.有利于加强中外之间的经济联系D.有利于确立儒家

22、思想的统治地位2.A教材素材变式答案3.七上P56课后活动,2022泰州兴化一模汉文帝时,大臣贾谊上书建议“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大臣晁错提出“务民于农桑,薄赋敛”。文帝采纳了他们的建议,提倡()A.以农为本,轻徭薄赋 B.合并郡县,惩处贪官C.勤俭治国,以身作则D.以德化民,减轻刑罚3.A教材素材变式4.七上P61课后活动,2022江苏模拟、2022宜昌中考、2020广元中考撞题改编如图反映的是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的对比。(1)材料反映出西汉初期面临什么社会问题?()A.诸侯国势力强大,威胁中央B.西汉王朝四分五裂C.王国数量大大增加D.分封制逐步瓦解(2)读图分析统治者采取什么措施解

23、决图中反映的社会问题()A.罢黜百家,尊崇儒术B.休养生息政策C.“推恩令”D.把盐铁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专卖教材素材变式答案4.(1)A(2)C教材素材变式答案5.七上P58正文、相关史事,2022重庆中考、2022漳州一检撞题改编如表所示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采取的措施,其作用是()A.增强了诸侯王的势力B.提高了各州部长官的地位C.削弱了汉武帝的权力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5.D措施 主要内容 实施“推恩令”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 建立刺史制度 全国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等 教材素材变式答案6.七上P

24、61课后活动,2020贺州中考如图为汉代讲经图,汉武帝把这样的办学经验推向全国。据此可知,汉武帝时()A.推崇诸子百家学说B.奉行“无为而治”政策C.加强了对经济的控制D.重视儒学人才的培养6.D教材素材变式答案7.七上P59正文整合,2021福建中考下图所示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所采取的经济措施。这些举措()A.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B.提升商人的经济地位C.提高了军队战斗能力D.增强中央政府的财力7.D 分析图片内容可知,这是汉武帝加强对经济控制的措施,这些措施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教材素材变式答案8.七上P47、P59图片,2022合肥模拟考证文

25、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手段。从对下图所示两枚钱币的考证中我们能够获取的正确信息是()A.铜钱是秦汉时的唯一货币B.青铜业发展到鼎盛时期C.秦汉时期商业快速发展D.统治者加强经济上的控制图1 半两钱(秦始皇推广全国)图2 五铢钱(公元前118年汉武帝下令铸造并推广)8.D 结合图片及文字可知,图1反映的是秦始皇将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统一货币,在全国流通,这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图2反映的是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这有利于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二者都是为了加强国家对经济的控制,故选D。教材素材变式答案9.七上P64正文,2021山西中考东汉初年,刘秀整顿吏治,合并郡县;释放奴

26、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社会出现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历史上称为()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9.B教材素材变式答案10.七上P64图片,2022临沂二模如图是东汉豪强墓葬中出土的宅院模型,这类宅院大多有围墙、角楼、望楼、飞桥等防卫建筑,这一定程度上见证了()A.豪强大族占有大量土地的事实B.豪强大族拥有私人武装的事实C.农民起义连绵不断引发社会动乱D.豪强大族与朝廷官员的争权夺利10.B 根据材料“东汉豪强的宅院模型大多有防卫建筑”可知,东汉豪强大族把住宅和防御设施结合了起来,这是东汉时期豪强大族拥有武装力量的一种真

27、实反映,但是无法反映豪强占有大量土地、农民起义及豪强大【拓展】东汉时期,豪强地主势力发展迅速并逐渐转化为割据势力,成为瓦解东汉王朝统治的力量族与朝廷官员的争权夺利。故选B。教材素材变式答案11.七上P66课后活动,原创如表列出了东汉中后期部分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这一现象导致的直接后果是()A.七国之乱B.外戚宦官交替专权C.黄巾起义D.八王之乱11.B皇帝 和帝 殇帝 质帝 灵帝 少帝 即位年龄 10 1 8 12 17 寿命(岁)27 2 9 34 18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知识点8教材素材变式答案1.七上P67图片,2022泸州中考改编如图为敦煌壁画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该作品

28、()A.反映了中原与西域的交流频繁B.具有史料价值与艺术价值C.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D.能够完整地还原历史信息1.B教材素材变式答案2.七上P69材料研读,2021德州中考、2020泰州中考、2022福州模拟撞题改编汉书中记载:“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1)这里的“凿空”是指()A.张骞通西域B.孝文帝改革C.玄奘游天竺D.郑和下西洋(2)此举()A.解除了匈奴对西汉的威胁B.建立了对西域的有效管辖C.推动了北方民族的大交融D.促进了汉与西域友好往来2.(1)A(2)D教材素材变式答案3.七上P69课文内容整合,2021柳州中考“通过这条路,中国的丝绸、造纸、火药、印刷术等传

29、到西方,佛教、伊斯兰教、阿拉伯的音乐舞蹈也来到中国。”这句话说明丝绸之路促进了()A.经济重心的南移B.民族交融的加强C.大一统局面的形成D.中外文明的交流3.D 根据“通过这条路,中国的丝绸、造纸、火药、印刷术等传到西方”“佛教、伊斯兰教、阿拉伯的音乐舞蹈也来到中国”和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D正确。题干反映的是中外文明交流,没有体现我国南北方的经济发展状况,排除A;题干反映的是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交流而非民族交融,也没有体现大一统局面的形成,排除B、C。教材素材变式答案4.七上P70正文,2022青岛二模它的设立,标志着西域正式纳入汉朝的版图,中央政权在这里开始行使

30、主权,由此奠定此后历代中央政权管理西域的基础。“它”是()A.西域都护府B.安西都护府C.北庭都护府D.伊犁将军4.A两汉的科技和文化知识点9教材素材变式答案1.七上P47、P63、P72、P102图片,2020重庆中考B卷文物是考证历史的原始史料。下列图片所示文物,以当时人们日常书写材料为载体的是()1.B 根据“通过这条路,中国的丝绸、造纸、火药、印刷术等传到西方”“佛教、伊斯兰教、阿拉伯的音乐舞蹈也来到中国”和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D正确。题干反映的是中外文明交流,没有体现我国南北方的经济发展状况,排除A;题干反映的是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交流而非民族交融,也没有

31、体现大一统局面的形成,排除B、C。教材素材变式答案2.七上P74、P75课文内容整合,2022郴州中考、2021扬州中考撞题改编东汉末年有一位名医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被后人尊为“医圣”。他是()A.蔡伦 B.张仲景 C.华佗 D.李时珍2.B教材素材变式答案3.七上P75正文,2020福建中考东汉名医华佗模仿虎、鹿、熊、猿、鸟的活动姿态,创编了“五禽戏”。这表明他重视()A.辨证施治B.生态保护C.养生保健D.药典编撰3.C教材素材变式答案4.七上P76材料研读,2021临沂中考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人固然都有一死,但有

32、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却比鸿毛还轻,这是因为他们生存所追求的东西不同啊!)他在遭受酷刑后,努力追求的“东西”是()A.仗义执言,策动大臣们上书为民请命B.报仇雪恨,策划组织活动反对汉武帝C.饱读诗书,游历汉朝各地的名山大川D.发愤著述,秉笔撰写不朽的历史巨著4.D教材素材变式答案5.七上P77知识链接,2022福建百校联考随着佛教传入我国,“五体投地”“大千世界”“皆大欢喜”等佛教用语也逐渐融汇到汉语中。这表明佛教()A.备受统治者推崇B.丰富了中国文化C.和谐了中印关系D.促进了民族交融5.B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知识点10教材素材变式答

33、案1.七上P81、P82课文内容整合,2022邵阳一模整理表格是我们历史学习中常用的一种学习方法。下表反映的战役应是()A.牧野之战B.巨鹿之战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1.D时间 208年 交战双方 曹军和孙刘联军 战役特点 以少胜多 战役结果 孙刘联军取得胜利 教材素材变式答案2.七上P82正文,2021定西、陇南中考撞题改编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在洛阳称帝;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于()A.公元2世纪前期B.公元2世纪后期C.公元3世纪前期D.公元3世纪后期2.C 每一百年为一个世纪,由公元多少年换算为公元多少世纪,则取其十位数之前的数字

34、再加1。229年孙权称帝,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故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于公元3世纪前期。故选C。教材素材变式答案3.七上P83地图,2020怀化中考观察三国鼎立形势图,写出图中英文字母所代表的内容。A.国名:;B.建立者:;C.国名:;3.A.蜀;B.曹丕;C.吴。教材素材变式答案4.七上P85正文,原创266年,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应是()A.司马懿B.司马炎C.司马睿D.司马昭4.B教材素材变式答案5.七上P94正文,2022菏泽六校联考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它使前秦很快土崩瓦解,东晋统治局面相对稳定。这次战役是()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

35、D.淝水之战5.D人口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知识点11教材素材变式答案1.七上P87地图,2022福建模拟下图是西晋时期内迁少数民族分布与北方流民南迁示意图,这一历史现象有助于()A.匈奴建立政权B.鲜卑统一北方C.结束南北对峙D.北方民族交融1.D 由图可知内迁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北方,再结合所学可知,少数民族内迁促进各民族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有利于北方民族交融,D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了内迁少数民族的分布,没有体现匈奴建立政权,A项错误。公元5世纪,鲜卑族统一北方,但材料没有强调鲜卑族对北方地区的统一,B项错误。最终结束南北朝对峙局面是在隋朝,C项错误。教材素材变式答案2.七上P91正文,2

36、022南宁一模“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使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这则材料说明的是()A.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B.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目的C.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意义D.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结果2.A教材素材变式答案3.七上P92课后活动,2022扬州期末、2021西宁中考撞题改编江南地区从史记中记载的“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发展到宋书中记载的“江南之为国盛矣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1)宋书的记载反映江南地区()A.得到大规模开发B.自然条件优越C.人口数量增加D.社会环境安定(2)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中,与北方有关的

37、是()A.安定的社会环境B.优越的气候条件C.有效的经济措施D.大量南迁的劳动力3.【古文释义】史记:江南地区人烟稀少。宋书:江南的经济已经足以代表国家经济的发展水准了,一年的【提示】南方的发展,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收入可以让数个郡县不愁吃喝。(1)A(2)D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大量的北方人迁到江南,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故选D。A、B、C与南方有关,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教材素材变式答案4.七上P92正文整合,2022济南诊断列表是学习历史常用的方法之一。阅读下列表格,其内容所反映的是东晋南朝时期哪一方面的史实?()A.江南地区经

38、济发展的原因B.淝水之战爆发的背景C.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表现D.北方人口南迁的原因4.C农业 麦稻兼作,五岭以南地区种植了双季稻 手工业 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等方面有显著发展 城市 南朝时建康人口众多 北魏孝文帝改革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知识点12教材素材变式答案1.七上P95正文,2021怀化中考、2022深圳一模改编他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1)材料中的“他”是()A.冯太后B.汉武帝C.光武帝D.孝文帝(2)有人认为,材料中“他”的改革完成了北魏社会的封建化,推动了民族交融;有

39、人则认为,“他”的汉化是迂腐的儒化和消极的汉化,最终导致国家的衰亡;也有人在肯定“他”汉化改革的同时,又对其不加区别地吸收汉文化表示批评。这些认识说明()A.历史认识具有一定的主观性B.史料不同会改变历史真相C.从不同评价中就能发现真相D.历史评价具有随意性1.(1)D(2)A.教材素材变式答案2.七上P94图片,2021重庆中考A卷如图所示是公元443年鲜卑族祭祀祖先时在嘎仙洞石壁上所留石刻的拓片。它可以用来说明()A.甲骨文的造字特点B.小篆成为全国通用文字C.王羲之的行书冠绝天下D.鲜卑族受汉族文化影响2.D 根据“443年”“鲜卑族祖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上的文字带有明显的汉字痕

40、迹。这与北魏推行汉化政策有关。故选D。教材素材变式答案3.七上P96课后活动,2022北京房山区一模改编下表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时鲜卑族改用汉姓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出现有利于()A.政权分立B.江南开发C.南朝稳定D.民族交融3.D 北魏孝文帝改鲜卑姓为汉姓可以减少胡汉观念,促进鲜卑人对汉族文化的认同,促进民族交融。故选D。鲜卑姓 拓跋 独孤 步六孤 勿忸于 汉姓 元 刘 陆 于 教材素材变式答案4.七上P95图片,2022聊城临清期末如图是北魏陶俑,三位女乐俑都头戴十字髻,上身穿交领短衣,下着长裙。她们呈跪坐姿态,一人高歌,二人抚琴伴奏。从该文物可以获得的北魏信息不包括()A.艺术表演B.民族

41、交融C.重文轻武D.生活面貌4.C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民族交融时期,三位女乐俑的发髻、服饰、演奏场景体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面貌和鲜明的时代特色,故A、B、D正确。重文轻武是宋代的政策,故C错误。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知识点13教材素材变式答案1.七上P97正文,2021株洲中考如图是张华同学做的历史笔记,与该笔记内容相符的著作是()A.天工开物B.农政全书C.齐民要术D.本草纲目1.C教材素材变式答案2.七上P97材料研读,2021桂林、2020南通中考撞题改编下图资料引自北朝时期某著作。这体现中国古代农业注重()A.发明改进工具B.改良作物品种C.顺应天时地利D.加工农副产品2.C【古文释义

42、】顺应时令,估量土地情况,那么用力少而成功多。凭主观违反客观规律,则会劳而无获。根据“顺天时,量地利”可知,材料强调发展农业要顺应天时和地利,故选C。材料主要强调要根据天时和土壤条件来进行农业生产,没有体现要发明改进工具、改良农作物品种和加工农副产品,排除A、B、D。教材素材变式答案3.七上P98正文,2021绵阳中考割圆术是具有“极限”思维的圆周率计算方法。用此方法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数字的科学家是()A.刘徽B.宋应星C.贾思勰D.祖冲之3.D教材素材变式答案4.七上P100图片,2022昆明中考、2021连云港中考撞题改编下图所示书法作品的原创作者为()兰亭集序(摹本局部)A.王羲

43、之B.顾恺之C.颜真卿D.欧阳询4.A教材素材变式答案5.七上P99正文,2022北京顺义区期末中国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美不胜收,书法名家也是不胜枚举。曹魏时期独创楷书书法,其楷书被后人称为绝世之作,该书法家是()A.锺繇B.王羲之C.颜真卿D.张旭5.A第五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知识点14教材素材变式答案1.七下P2图片、正文,2021西安二模下图所示历史人物在北周末年夺取政权,建立新的朝代。他统治时期的史实有()灭掉陈朝,建立大一统王朝 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度量衡制度创立进士科,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 发展生产,加强中央集权 A.B.C.D.1.C 由“在北周末年夺取

44、政权,建立新的朝代”和图片可知,材料反映的人物是隋文帝。隋统一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故正确。隋炀帝时,进士科创立,.科举制正式确立,故错误。【提示】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故选C教材素材变式2.七下P2导言,2021襄阳、2020黔南州、2020益阳中考撞题改编唐代皮日休曾作诗:“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1)诗人称赞的中国古代工程是()A.都江堰B.灵渠C.大运河D.长城(2)关于该工程描述正确的是()A.其中心在长安B.北抵涿郡,南至余杭C.是隋文帝的政绩之一D.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3)由此

45、可见该工程的作用是()A.加强了南北交通B.连接长江与珠江水系C.巩固了隋朝统治D.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教材素材变式答案2.【古文释义】人们都在指责隋炀帝开通这条运河劳民伤财,以致使隋朝灭亡;可如今这条运河千里相连,波波相接,成为南北水上交通的要道。如果隋炀帝不搞那些水殿龙舟、追求个人享乐之事的话,他开通这条运河与治水的大禹的功绩可以相提并论了。(1)C(2)B(3)A.教材素材变式答案3.七下P3正文,2021齐齐哈尔中考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正式确立这一制度的皇帝是()A.汉武帝B.隋文帝C.隋炀帝D.唐太宗3.C教材素材变式答案4.七下P4材料研读,2022泰州期中旧

46、唐书李密传中写隋末的社会状况是:“父母不保其赤子,夫妻相弃于匡床,万户则城郭空虚,千里则烟火断灭。”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国家的长期分裂B.持续的自然灾害C.隋炀帝统治残暴D.外族的大规模入侵4.C【古文释义】父母无法养育自己的孩子,夫妻被迫离散,万户的城镇无人居住,千里的区域没有人烟。隋炀帝征发大批劳动力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还多次巡游、三次东征,这一系列的徭役和兵役耗费人力、财力无数,影响正常生产活动,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力,导致了材料中状况的出现。故选C。唐朝的兴盛与衰亡知识点15教材素材变式答案1.七下P8材料研读、正文,2022绥化中考、2021济南一模撞

47、题改编唐太宗曾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其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1.C教材素材变式2.七下P8材料研读,原创唐太宗常引用古人的话:“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他为避免“覆舟”之祸,采取的措施是()A.尊崇儒学,平抑物价B.创立科举,选拔人才C.以民为本,减省刑罚D.加强皇权,废除丞相2.C【古文释义】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可以让船平稳行进,也可以使船翻沉。材料反映唐太宗认识到了人民群众的重要性,因此他推行以民为本的政策,故选C。A是汉武帝的改革

48、措施;创立科举的是隋炀帝,排除B;明朝废除丞相,排除D。教材素材变式答案3.七下P9正文,2021宜宾、2020广安、2020娄底中考撞题改编某位皇帝在位前期,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唐朝进入鼎盛时期。(1)当时的皇帝是()A.唐高祖B.唐高宗C.武则天D.唐玄宗(2)该时期史称()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3.(1)D(2)D教材素材变式答案4.七下P7、P9正文,2022北京二模下面材料共同说明了唐朝()唐太宗吸取前朝灭亡教训,虚心纳谏,从善如流。武则天指出,建国之本,必在务农。唐玄宗前期,整顿吏治,精选地方官员。A

49、.国家兴盛的原因B.对外交往的发展C.文学艺术的繁荣D.安史之乱的影响4.A 材料中所述唐太宗的相关史实,是其统治时期出现“贞观之治”的重要原因之一;武则天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材料中所述唐玄宗的相关史实,是其在位前期唐朝进入鼎盛时期的重要原因之一。故选A。教材素材变式答案5.七下P23导言,2021齐齐哈尔、2020日照、2020遵义中考撞题改编“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这是杜甫垂老别中的诗句。该诗创作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动乱时期。请问这场动乱是()A.大泽乡起义B.安史之乱C.黄巢起义D.黄巾起义5.B教材素材变式答案

50、6.七下P24材料研读,2022山西二模改编杜甫诗无家别中有“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之句,这首诗主要反映了()A.开元末年以来朝政日趋腐败B.藩镇割据造成中央权力衰微C.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的破坏D.五代十国时期的混乱局面6.C【古文释义】安史之乱后农村寂寞荒凉,家园里只剩下蒿草蒺藜。乡里百余户人家,因世道混乱都各奔东【提示】安史之乱爆发于天宝十四年(755年),杜甫写此诗是在安史之乱爆发后,故由“天宝后”可知时间是安史之乱后西四邻还剩些什么人呢?只有一两个老寡妇。教材素材变式答案7.七下P24图片、P26课后活动,2022淮北五校联考从下图人物

51、的诗句中,我们能感受到他的志向是()A.精忠报国B.收复失地C.统一天下D.推翻唐朝7.D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教材素材变式答案8.七下第5课课文内容整合,2022临汾侯马适应性训练思维导图是有效学习历史的重要工具,下图中空白处分别应填入()A.隋朝灭亡 重文轻武B.隋朝灭亡 五代十国C.安史之乱 五代十国D.安史之乱 重文轻武8.C教材素材变式答案9.七下P8材料研读,2021百色中考节选改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胫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吴兢贞观政要(1)材料体现了唐太宗

52、的什么思想?请举一例贞观时期的革新措施加以说明。唐太宗的“为君之道”对唐朝社会发展有何影响?9【参考答案】(1)思想:以民为本。措施: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影响:使唐朝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盛唐的经济、社会风气与文艺知识点16教材素材变式答案1.七下P11、P13、P21图片,2021岳阳中考提取下列四幅图片的历史信息,归纳唐朝的时代特征。正确的是()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C.繁荣与开放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1.C教材素材变式2.七下P12材料研读,2022山西、2021泰州中考撞题改

53、编“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材料描述的是()A.翻车 B.筒车 C.秧马 D.曲辕犁2.B【古文释义】像纺车一样,用细竹子做成,在转轮周围绑上许多竹筒。筒车转到低处时,竹筒没入水中装满水,筒车转到高处时,竹筒里的水会泻出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说明这是唐朝发明的灌溉工具筒车,B项正确。教材素材变式答案3.七下P16正文,2022安阳期中李白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而杜甫的诗风淳朴厚重,诗作抒发悲愤凄婉之情,导致二人作品风格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对祖国山河的感触不同B.所受的教育方式和程度不同C.完全是个人的喜好不同D.所处的

54、社会背景存在差异3.D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其诗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抒发了昂扬的进取精神。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他的很多诗作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抒发悲愤凄婉之情。因此导致二人创作风格不同的主要原因是其所处的社会背景不同。故选D。教材素材变式答案4.七下P15图片,2021陕西中考他的人物画,人物形态各异,神形兼备,下面是他的作品步辇图。这位画家()唐朝步辇图A.张择端B.王羲之C.阎立本D.辛弃疾4.C唐朝的民族关系与中外文化交流知识点17教材素材变式答案1.七下P14正文,2022大庆一模“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

55、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这些史实说明了唐朝时期的社会特征是()A.诗歌文学繁荣B.民族关系和睦C.社会风气开放D.中外交流频繁1.B教材素材变式2.七下P14图片,2021临沂中考下列关于图1、图2中历史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两人和亲是迫于吐蕃势力强大B.图1人物为图2人物带去玉米种子C.图中两人和亲与中原文化先进有关D.这两位人物和亲发生在唐玄宗时期 图1 松赞干布塑像 图2 文成公主塑像 2.C 注意图片中文字信息“松赞干布”“文成公主”。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使者到唐朝求婚。唐太宗同意将文成公主嫁给他。641

56、年,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蔬菜种子等;玉米是明代从美洲引进的。故选C教材素材变式答案3.七下P14P15正文、相关史事,2022兰州一诊改编641年,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蔬菜种子、茶叶、丝绸以及医药、历法、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书籍,松赞干布派遣贵族子弟到长安学习;金城公主入藏时,也带去各类工匠、艺人等。这一和亲政策有利于()A.唐朝加强对吐蕃的管辖B.推动丝绸之路的开辟C.促进吐蕃经济文化发展D.推动吐蕃统一青藏高原3.C教材素材变式答案4.七下P15正文,2022南京模拟唐朝的一些妇女喜好骑马、打球、射箭等活动。这种现象()A.反映了科举制度的进步B.体现了民族交融的成果C.得益于社会风气的开放

57、D.引发了开元盛世的局面4.C教材素材变式答案5.七下P13、P20图片,2022黑龙江中考、2021梧州中考撞题改编如图为唐朝时期中日两国的货币,日本的和同开珎银币的形制和重量与唐开元通宝完全相同。这反映出当时两国()A.审美观念一致B.文明相互借鉴C.经济交流频繁D.铸银水平相当5.C 依据题干及所学可知,日本的和同开珎银币明显是仿造唐朝开元通宝的形制和重量,说明当时中日之间经济交流频繁,C正确;题干反映的是日本借鉴学习中华文化,并没有体现中日两国审美观念一致或铸银水平相当,A、D排除;题干反映了日本借鉴学习中华文化,但没有反映中国对日本文化的借鉴,无从得出相互借鉴,B排除。教材素材变式答

58、案6.七下P20图片,2020衡阳中考如果给下图所示的鉴真塑像做文字注解,应该选择()A.西游天竺,求取佛经B.政启开元,治宏贞观C.东渡日本,弘扬佛法D.主动请缨,征战海外6.C教材素材变式答案7.七下P21正文,2022信阳一模由玄奘口述,弟子撰文的大唐西域记记述了玄奘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概况,包含疆域、气候山川、风土、人情、语言、宗教、佛寺以及大量的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等。这说明大唐西域记()A.主要记载了佛学经典B.是中印友好交往的见证C.有利于中外文明交流的研究D.是佛教中国化的史料依据7.C教材素材变式答案8.七下P15相关史事,2021云南中考节选中华民族同源共祖,中华民

59、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 唐蕃会盟碑立于西藏拉萨大昭寺门前,是唐穆宗时唐朝与吐蕃会盟的遗物。这次会盟史称“长庆会盟”,盟约里写道:“患难相恤,暴掠不作。”中外历史纲要(上)(2)吐蕃是今天哪一民族的祖先?材料二中的哪一句话最能体现唐蕃之间的友好关系?8.【参考答案】(2)民族:藏族。体现友好关系的话:“患难相恤,暴掠不作”。【解题思路】第(2)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二中“西藏”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答案;第二小问,“患难相恤,暴掠不作”最能体现唐蕃之间患难与共、和平共处的友好关系。唐蕃会盟碑教材素材变式答案9.七下P19、P20正文,2021海南中考节选改编阅读下

60、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跟随使节来华的,还有很多留学生和留学僧等。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书法艺术等传回日本。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鉴真,他6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指出唐朝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的原因。(2)从鉴真六渡的经历中,你学到了他身上的哪些精神品质?9.【参考答案】(1)史实:遣唐使和鉴真东渡;新罗仿唐制建立政治制度并引入中国的科技成就,朝鲜半岛音乐传入中国;玄奘西行。原因:唐朝经济繁荣,

61、文化昌盛;采取了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海陆交通发达。(2)品质:为实现目标不畏艰险、持之以恒.第六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北宋的政治知识点18教材素材变式答案1.七下P28正文、图片,2020陕西中考下图所示历史人物发动兵变,夺取前朝政权,建立新朝代。他统治期间的史实有()结束割据局面完成大一统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控制军队 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A.B.C.D.1.A 材料人物是宋太祖,宋太祖没有完成大一统,排除,都是宋太祖赵匡胤实施的。教材素材变式2.七下P30材料研读,2021泰州中考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

62、事,可否裁决,与守臣(指知州、知府等地方长官)通签书施行”。据此,通判的作用是()A.分散知州的权力 B.收归地方财赋于中央C.超越知州的权力 D.防止宰相的权力过大2.A教材素材变式答案3.七下P30材料研读,2022德州陵城区二模改编宋初大将曹翰写的退将诗中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他发出这样的感慨是因为()A.北宋国泰民安一直无战事B.北宋武将俸禄优渥无负担C.北宋实行了重文轻武政策D.北宋经济发达国富又兵强3.C 由“大将”“家贫”并结合所学可知,北宋时期,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朝统治者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即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抑制武将,C符合题意。

63、北宋国泰民安一直无战事的表述与史实不符,A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北宋武将俸禄优渥无负担,B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北宋经济发达国富又兵强,D排除。教材素材变式答案4.七下P31表格,2022威海期中王安石变法直接触犯大官僚利益的措施是()A.募役法、保甲法B.募役法、方田均税法C.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D.方田均税法、保甲法4.B 注意题干信息“直接”。结合所学可知,募役法使原来不服役的官僚等,不得不交纳役钱,直接触犯大官僚利益;方田均税法使官僚和大地主不能隐瞒土地、逃避赋税,故B项正确。农田水利法是为了促进农业发展;保甲法是为了加强对地方和人民的管理,不符合题意,故A、C、D三项错误。辽宋夏金政权的并

64、立与对峙知识点19教材素材变式答案1.七下P33、P34图片,2022济南模拟改编文物是解读历史的密码。以下古钱币的比较反映了哪一主题()北宋钱币 契丹货币 西夏货币A.农牧文化的交流与交融B.繁荣且开放的时代C.军阀混战不断D.南方经济发展1.A 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契丹货币和西夏货币都是仿照中原汉族王朝的圆形方孔铜钱铸造的,这说明契丹和西夏都与中原文化联系密切,故选A。教材素材变式2.七下P36知识拓展,2021黄石、2020眉山中考撞题改编“榷场,与敌国互市之所也”,这是古代史书中对榷场的描述,北宋与辽、西夏对峙,但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一直进行。榷场的存在()A.使民族间长期争战不休

65、B.使民族间完全消除隔阂C.促进了民族交流与交融D.消除了民族间经济差距2.C 由材料“北宋与辽、西夏对峙,但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一直进行”可知,榷场的存在使北宋与辽、西夏在经济上交往密切,这促进了民族交流与交融。A与材料不符,排除;B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说法错误且与材料无关,排除。教材素材变式答案3.七下P40人物扫描,2022齐齐哈尔一模改编下图所示是某班同学为历史故事会搜集的材料。由此判断,他要讲述的是()A.岳飞抗金B.文天祥抗元C.戚继光抗倭D.卫青北击匈奴3.A教材素材变式答案4.七下P40课后活动,原创南宋诗人林升在题临安邸中写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

66、,直把杭州作汴州。”这首诗体现了南宋统治者怎样的心态()A.立志北伐,收复中原B.一心求和,宋辽议和C.发展经济,向往和平D.偏安江南,不思进取4.D【古文释义】青山上无尽的楼阁连绵根本望不见头,西湖上表演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暖洋洋的香风吹得游人如醉,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汴州。诗中“汴州”是北宋的都城,诗歌体现了南宋小朝廷偏安江南,不思进取,骄奢淫逸的状况,D正确。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统治知识点20教材素材变式答案1.七下P50知识拓展,2021青岛中考如图是某同学制作的古代名人资料卡。据此判断,卡片中的人物是()A.岳飞 B.文天祥 C.戚继光 D.郑成功1.B 教材素材变式2.七下P52正文

67、,2022渭南一模改编唐朝以来,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这一现象反映了()A.中外交往活跃B.全国实现统一C.民族交往频繁D.元朝疆域辽阔2.C教材素材变式答案3.七下P51地图,2021徐州、菏泽中考撞题改编阅读图片,回答问题。(1)如图示意的地方管理制度盛行于()A.秦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2)请把A处内容补充完整。该朝代为管理B处设立了什么机构?3.(1)D根据图片以及图片上的关键文字“甘肃行省”“辽阳行省”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了元朝的行省制度,D项正确。(2)宣政院澎湖巡检司教材素

68、材变式答案4.七下P53课后活动,2021云南、2020黔东南州中考撞题改编元朝的政治制度大都为后代所承袭。今天中国的省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区划,其建制和名称都来源于元朝的()A.分封制B.郡县制C.三省六部制D.行省制4.D宋代经济的发展知识点21教材素材变式答案1.七下P42正文,原创宋代,南方人口明显超过北方,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这说明宋代()A.国家统一完成B.经济重心南移C.文化科技繁荣D.民族政权并立1.B 材料“苏湖熟,天下足”“苏常熟,天下足”反映了苏湖地区的粮食丰收足以解决全国人口的吃饭问题,据此可知材料主要反映了两宋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故选B。教

69、材素材变式2.七下P46知识拓展,2022海南中考右图文物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商标广告。它主要反映了宋朝()A.广告业务兴盛B.商业空前发达C.白兔商标十分流行D.功夫细针畅销全国“济南刘家功夫针铺”铜版2.B 教材素材变式答案3.七下P44材料研读,2021郴州中考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从材料中可知()A.宋代政府鼓励发展海外贸易B.政府规定商业区与居民区分开C.宋代店铺经营时间不再受限D.所有市民都只能到饭店吃饭3.C【古文释义】商贩人家往往都是在店里购买饭菜,而不在家中制作夜市直到

70、三更才停业,才五更就又开张了。一些热闹的地方甚至昼夜不息。“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体现了宋代店铺经营时间不再受限,故选C。教材素材变式答案4.七下P45地图,2021潍坊中考如右图,当时明州港“商舶往来,物货丰衍(盈足)”,有人称“贩海之商,无非豪富之民,江淮、闽浙处处有之”。这说明当时()A.经济重心开始南移B.政府重视贸易管理C.海上对外贸易兴盛D.重农抑商政策弱化4.C 由图片中对外贸易路线和题干中信息“明州港商舶往来,物货丰衍(盈足)”“贩海之商,无非豪富之民,江淮、闽浙处处有之”可知,明州港船舶众多,从事海外贸易的大都是富豪之家,这说明当时海上对外贸易兴盛。故选C。宋元时期

71、的都市和文化知识点22教材素材变式答案1.七下P55正文,2022恩施州模拟、孝感中考撞题改编北宋时的开封、南宋时的临安都有许多远近闻名的瓦子。宋代出现“瓦子”等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主要是因为()A.北人南迁带去大量劳动力B.城市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C.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D.政府的大力提倡1.B教材素材变式2.七下P56图片,2021绵阳中考如图是宋代蹴鞠铜镜。与此活动直接相关的是()A.尚武轻文B.政权并立C.城市繁荣D.疆域辽阔2.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蹴鞠铜镜反映了当时市民阶层生活十分丰富,这是城市经济繁荣的产物,C项正确。宋朝推行的是重文轻武政策,A项错误;材料与政权并立及疆

72、域无关,B、D项排除。教材素材变式答案3.七下P56图片如图所示为现藏于河南博物院的杂剧陶俑。下列对杂剧的表述,正确的是()它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它是元曲的组成部分之一关汉卿是其杰出的作家代表它形成于清朝中后期A.B.C.D.3.A 杂剧是一门综合性艺术,正确;杂剧是元曲的组成部分之一,正确;关汉卿是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正确;杂剧形成于宋朝,故错误。故选A。教材素材变式答案4.七下P57正文,2022株洲期中中国诗词大会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在节目中提及的南宋有位词风豪放,使词境变得更为雄奇阔大,进一步提高了词的社会功能的杰出词人是()A.李清照 B.苏轼 C.辛弃疾 D.白居易4.C教材

73、素材变式答案5.七下P57正文,2021绥化中考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品是()A.窦娥冤B.牡丹亭C.长生殿D.桃花扇5.A教材素材变式答案6.七下P58正文,2021青海中考司马光和司马迁被后人称为“史学两司马”,资治通鉴与史记则是他们的史学名著。下列历史事件在两部著作中都有记载的是()A.武王伐纣B.秦灭六国C.安史之乱D.陈桥兵变6.B教材素材变式答案7.七下P58知识拓展,2022河南模拟改编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下列与清明上河图呈现的信息相吻合的是()A.早市夜市、商品繁多B.市坊分立、商业繁荣C.商帮出现、盛世气象D.海陆交通、对外贸

74、易7.A 宋朝商业繁荣,经商的时间不再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A符合题意。宋朝城市中店铺不断增加,街道以及宅巷之内到处可以开设店铺,无法体现商帮与海陆交通情况,B、C、D不符合题意,排除。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知识点23教材素材变式答案1.七下P60相关史事,2021湘西州、2020大庆中考撞题改编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此记载与下列哪项发明有关?()A.造纸术B.火药C.活字印刷术D.指南针1.C教材素材变式2.七下P61材料研读,2020郴州中考朱彧在萍洲可谈中记载:“舟师(船上的技术人员)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

75、从材料中可知这本书最早成书于()A.唐朝B.宋朝C.元朝 D.明朝2.B【古文释义】船上的技术人员行船时,夜里靠星斗定方位,白天靠太阳定方位,碰到阴天的日子,就靠指南针定方位。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故B符合题意。教材素材变式答案3.七下P62材料研读,2021山西中考元史地理志记载:“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由此可知元朝()A.驿站分布广泛,加强了各地联系B.丝绸之路畅通,便利贸易往来C.鼓励对外贸易,驿站最远达欧洲D.实行开放政策,强化边疆管理3.A【古文释义】元朝在凡有人居住之地都设置了驿站,使节往来,十分便利。由材料中“元有天下”“人

76、迹所及,皆置驿传”等可知,元朝统治区域辽阔,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加强了同各地的联系。故选A。教材素材变式答案4.七下P63地图,2021重庆中考B卷观察元朝交通路线图,回答问题。(1)请将下列重要城市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写在图中对应的方框内。A.大都B.君士坦丁堡(2)仔细观察地图,任意指出一个元朝交通发达的表现。(3)根据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元朝交通发达的原因。4.【参考答案】(1)左框:B 右框:A。(2)陆路、海路并用;陆路交通网覆盖全国;陆路向西通往波斯、阿拉伯及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海上交通范围大,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答出一点即可。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亦可)(3)元朝完成全国统一,

77、疆域空前辽阔;政府重视;造船和航海技术有较大发展;宋朝海上航线为元朝奠定了基础。(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亦可)第七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明朝的统治与灭亡知识点24教材素材变式答案1.七下P68材料研读,2021漳州二模秦始皇设立丞相,负责辅佐皇帝处理政务;明太祖朱元璋却说:“以后嗣君(继承者),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处以重刑。”他们的做法共同目的在于()A.强化监察力度 B.扩大选官范围C.加强中央集权 D.加强君主专制1.D 秦始皇设立丞相,负责辅佐皇帝处理政务;明太祖朱元璋为进一步集中权力,废除了丞相制度,故他们的共同目的在于加强君主专制,巩固统治。

78、D符合题意。教材素材变式2.七下P68正文,2021济南中考为加强皇权,朱元璋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机构,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后来,明成祖又成立了同类机构。材料反映的史实是()A.废丞相,权分六部B.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C.文字狱的迭兴D.军机处的设立2.B教材素材变式答案3.七下P68正文,2021盐城中考明朝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这表明明朝()A.开创科举制度 B.推行重文轻武政策C.提倡尊孔崇儒 D.大兴文字狱3.C 结合所学可知“四书”“五经”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朱熹的四书集注

79、是为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所做的注。由此可知,明朝提倡尊孔崇儒,故选C。隋炀帝建立进士科标志科举制创立,A错误;宋朝推行重文轻武政策,B错误;清朝大兴文字狱,D错误。教材素材变式答案4.七下P86材料研读,原创明末流行这样的歌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材料中广大农民欢迎和拥护李自成的起义军是因为他提出了()A.有田同耕 B.苍天已死,黄天当立C.均田免赋 D.王侯将相宁有种乎4.C 明末农民起义中,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后,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得到了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故选C。清末太平天国提出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

80、饱暖”的理想社会,排除A;B是汉末黄巾起义的口号,排除;D是秦末陈胜、吴广起义的口号,排除。清朝加强君主专制与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知识点25教材素材变式答案1.七下P101正文,2022合肥模拟改编从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到康熙设立南书房,再到雍正时设立军机处。这体现了()A.地方权力的加强B.官场腐败的严重C.君主专制的强化D.思想控制的加强1.C教材素材变式2.七下P102材料研读,2021岳阳、2020黄冈中考撞题改编清代史学家赵翼在檐曝杂记中说:“(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由此可知()A.皇帝独掌朝政B.皇帝与军机大臣共掌朝政C.皇帝与军机大臣相互制衡D.军机处权力

81、高于皇权2.A教材素材变式答案3.七下P101正文,2020黔西南州中考清朝雍正年间,朝廷设立军机处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军机大臣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这一做法的终极目的是()A.适应军务需要B.保证决策机密C.提高办事效率D.强化君主专制3.D教材素材变式答案4.七下P102正文,2022成都一模随着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也派生出极端残酷的文化专制政策,来保障中央集权制度的实现。因此,从顺治、康熙、雍正到乾隆时期,文字狱愈演愈烈。据此可知,文字狱()A.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B.仅仅是文化上的专制C.贯穿清王朝发展始终D.加剧了清朝的社会矛盾4.A教材

82、素材变式答案5.七下P102相关史事,2022宜昌模拟改编乾隆时,大臣胡中藻的诗里有“一把心肠论浊清”的句子,乾隆看了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居心?”胡中藻被杀,友人也被牵连。这反映了清朝统治者()A.实行八股取士B.焚书坑儒C.制造文字狱D.设立厂卫机构5.C教材素材变式答案6.七下P103相关史事,2022昭通模拟改编清朝时期,民间流传着“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这反映的社会现象是()A.部分官僚中饱私囊B.君主专制日益强化C.清朝官僚机构臃肿D.军队长期养尊处优6.A明清的对外交往和边疆管理知识点26教材素材变式答案1.七下P73材料研读,2021德州中考改编“万人一心兮泰

83、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与这首豪迈雄壮的凯歌相关的历史人物是()A.文天祥 B.戚继光 C.郑成功 D.康熙帝1.B 据材料“杀尽倭奴”可知,此歌与戚继光抗倭有关,故选B。教材素材变式2.七下P72图片,2021镇江中考如图是榜葛剌进麒麟图,它描绘的是15世纪早期南亚地区的榜葛剌国王来中国进献长颈鹿的场景。当时的中国人将长颈鹿视为瑞兽麒麟。与这一场景的出现有直接关联的事件是()A.张骞通西域B.宋辽澶渊之盟C.郑和下西洋D.雅克萨之战榜葛剌进麒麟图2.C教材素材变式答案3.七下P105正文,2022河南模拟顺治时期,颁布“禁海令”,严格限制海上贸易

84、;又强迫山东至广东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准商船、渔舟“片帆出海”。这体现了清政府()A.设立关卡、禁绝贸易 B.故步自封、闭关锁国C.固守传统、重农抑商 D.征收重税、限制商贸3.B教材素材变式答案4.七下P89人物扫描,2021营口中考改编1662年,他率领军队收复台湾。他在台湾设置府县,加强管理,派人向高山族人民传播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加速了台湾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他一直受到海峡两岸中国人的崇敬,台湾同胞尊称他为“开台圣王”。材料中的“他”是谁?反映了他的哪些事迹?4.【参考答案】人物:郑成功。事迹:郑成功收复台湾;郑成功经营台湾,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加速了台湾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教材素材变

85、式答案5.七下P90正文,2021福建中考乾隆时期颁布的钦定藏内善后章程规定:驻藏大臣督办藏内事务,政治上地位与达赖、班禅平等。这体现了清朝()A.设置宣政院统辖西藏B.完成对全国的统一C.创设了金瓶掣签制度D.加强对西藏的管辖5.D 根据“驻藏大臣督办藏内事务”“政治上地位与达赖、班禅平等”可知,这体现了清朝加强对西藏的管辖,D正确教材素材变式答案6.七下P105正文、问题思考,2021陕西中考节选改编 材料 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反清力量,清政府曾厉行海禁,“片板不准下海”。清朝在台湾设立行政建制后,开放四处为对外通商口岸。后来由于外商在中国进行不利于清朝的非法活动,1757年,只开放广

86、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规定由朝廷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清朝为什么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分析闭关锁国政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6.【参考答案】原因: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强化,巩固封建统治;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推行“重本抑末”政策,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西方的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正向东方扩展;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犯,又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影响:保护了自然经济免遭外来冲击;对西方殖民者的入侵起了一定的自卫作用;限制了航海事业的发展,导致中国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限制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使中国逐

87、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教材素材变式7.七下P94地图,2021重庆中考A卷观察下图,回答问题。(1)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相应的方框内。A.伊犁B.南海诸岛(2)根据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当时清政府分别管理西藏地区和台湾地区的省级行政机构名称。(3)根据地图,你能得出什么历史结论?7.【参考答案】(1)上框:A 下框:B(2)驻藏大臣;福建省。(3)新疆、西藏、台湾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清朝疆域辽阔,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清朝疆域图(1820年)答案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知识点27教材素材变式答案1.七下P78相关史事,2021河南中考明代某著作,记载了谷类

88、和棉麻作物栽培、食品加工、制陶、造纸、冶铸、舟车制造和珠玉采琢等生产技术。这部著作应该是()A.齐民要术B.本草纲目C.农政全书D.天工开物1.D教材素材变式2.七下P77、P78图片,2021徐州中考下列图片分别来源于三本书。这三本书的共同特点是()成书于明朝 农学著作 图文并茂 具有总结性A.B.C.D.2.C教材素材变式答案3.3七下P80图片,2021临沂中考节选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见下图。(1)上图是我国古代哪一都城的平面示意图?如此巨大的建筑群是谁决定营建的?当时该都城核心区域的名称是什么?3.【参考答案】(1)北京城。明成祖朱棣。紫禁城。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89、和文学艺术知识点28教材素材变式答案1.七下P100课后活动,2022海南一模下表中耕地面积增加的原因是()A.统治者重视农业大力推行垦荒政策B.南方经济得到初步开发C.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的广泛种植D.曲辕犁、筒车开始使用1.A年代 耕地面积(顷)顺治十八年(1661年)5 493 576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6 078 430 雍正二年(1724年)6 837 914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7 414 495 教材素材变式2.七下P98正文,2022百色模拟清朝前期,湖北的汉口镇“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苏州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这反映当时()A.农业生产的发展B

90、.手工业的进步C.商业市镇的发展D.人口数量的增加2.C教材素材变式答案3.七下P97相关史事、P97正文、P99正文,2021东营中考如图是一位同学自学某朝代经济发展时所做的笔记,由此判断他学习的朝代是()1.出现了“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2.佛山镇棉织业手工工场达2 500家3.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3.D教材素材变式答案4.七下P108正文,2019海南、湖南中考撞题改编它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它以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它”指()A.儒林外史B.聊斋志异C.红楼梦D.水浒传4.C教材素材变

91、式答案5.七下P111正文,2022安阳模拟改编1790年为庆祝乾隆帝80岁大寿,四大徽班进京演出,后留在北京民间,逐渐吸收了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改进,在道光年间逐渐形成新剧种“皮黄戏”,后被称为“京剧”。据此可知,京剧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贴近生活,联系百姓B.博采众长,兼收并蓄C.文武兼修,角色齐全D.政策鼓励,题材广泛5.B中国古代史教材图片串联探究1教材图片串联探究(1)是 (填早期人类)使用的,是 (填早期人类)使用的,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战国时期提高的重要标志。(2)唐代耒耜经记载,某工具可适应深耕和浅耕的不同需要,可将翻起的土推到一旁,减少前进

92、的阻力,翻覆土块,以断绝杂草的生长。该工具是()A.翻车B.曲辕犁C.筒车 D.耧车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演变主题1 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演变教材图片串联探究答案【参考答案】(1)北京人;河姆渡居民;农业生产力水平(2)B(3)节省人力,提高效率。(4)农作物:水稻。好处:减轻弯腰曲背之苦;提高劳动效率。(5)认识:生产工具是生产力的三要素之一;生产工具的发展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变革,从而推进经济的发展。(3)使用的好处是什么?(4)是宋朝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广泛使用的一种拔秧工具,据此分析,宋朝时,哪一农作物已经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广泛种植?指出使用这一工具的好处。(5)根据上图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

93、具的发展和演变,你能得到什么认识?教材图片串联探究(1)出现的时期是 ,出现的时期是 。(2)由上图可知中国古代货币的发展()A.见证了古代商业的繁荣B.佐证了重农抑商政策的合理性C.呈现了小农经济的瓦解D.表明了古代贸易额不断减少(3)在秦朝作为统一货币在全国流通,其意义是什么?(4)与比起来,在流通中的最大优势是什么?(5)根据上图概括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规律。主题2 中国古代货币的发展教材图片串联探究答案【参考答案】(1)西汉 北宋(2)A(3)意义: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4)优势:携带方便。(5)规律: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演变;由地方铸

94、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由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由手工铸币向机制纸币的演变等。教材图片串联探究(1)生活的朝代是 ;曾率船队七下西洋,发生的朝代是 。(2)张骞为开通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奠定了基础,这条大动脉是什么?有何意义?(3)玄奘西行到哪个国家?鉴真东渡到哪个国家?反映了该朝代的对外交往的特点是什么?(4)反映了宋朝的海外贸易情况,朝廷为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哪一机构进行管理?(5)郑和率领船队最远到达哪些地方?郑和航海有什么特点和意义?(6)与清朝实行的哪一政策有关?这一政策的实施对中国有什么影响?(7)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趋

95、势是什么?谈谈我国在对外交往方面应该怎么做?主题3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教材图片串联探究答案【参考答案】(1)唐朝 明朝(2)丝绸之路。意义: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3)天竺。日本。特点:双向交流,兼容并包。(4)市舶司(5)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特点:规模大,时间长,次数多,航行范围广,到达国家和地区多,和平往来等。意义: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6)政策:闭关锁国政策。影响:闭关锁国政策推行了近两百年,面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

96、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是,清廷故步自封,闭关自守,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7)趋势:由主动开放到闭关锁国。做法:坚持开放的对外政策;善于学习他国的长处;加强对外交往,积极踊跃参加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等。中国古代史教材史料对比探究1教材史料对比探究 材料一 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P23(1)材料一是周朝什么制度的反映?根据材料指出,实行这一制度的依据是什么?这一制度起到了什么作用?材料二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

97、级上册P46(2)材料二所示是秦朝创立的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创立的地方行政制度及对后世的影响。(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趋势,你从中得到哪些认识?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P46 主题1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教材史料对比探究 材料三 中书省是中央的中枢机构,地方上遇有重大事务,就派高级官员到地方处理,这些官员带有“行中书省事”头衔,简称“行省”。到忽必烈在位的后期,这些行省不再带有中书省的官衔,行省逐渐由临时性的中央派出机构转变为常设的地方最高行政机构。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P52(3)材料三反映元朝创立了什么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指

98、出其积极影响。教材史料对比探究答案【参考答案】(1)制度:分封制。依据:宗亲血缘关系远近和功臣功劳大小。作用:保障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2)制度: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地方制度:郡县制。影响: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3)制度:行省制度。积极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和对边疆的管辖;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省”制对后世影响深远。(4)认识:地方行政制度的调整关乎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主要调节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制度随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变化等。(言之有理即可)教材史料对比探究 材料一 唐都长安的城市规划井然有序,城

99、中有东、西两市,是主要的商业区,这里商铺林立;城内所建100多个坊,是居民区,居住人口达百万。当时,国内各族和国外的商人、使者、艺人、学子、僧侣、工匠等云集长安。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P13(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唐朝长安城商业繁荣的表现。材料二 宋代最大的商业城市是开封和杭州,人口多达百万。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商业日益繁盛。城市中的店铺不断增加,街道以及宅巷之内到处可以开设店铺;经商的时间也不再受到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P44(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宋朝城市商业贸易与唐朝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说明了什么?主题2 中国古代城市商业的发展教材史料对比探究 材料

100、三 明代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还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商业城市。许多富人携带重金,积极从事商贸活动,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山西的晋商、安徽的徽商。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P69 材料四 清代在北京、江宁、扬州、苏州、杭州、广州等大城市中,工商业非常繁荣。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P98(3)根据材料三、四概括,明清时期商业进一步发展的共同表现。(4)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商业的活跃对我国古代城市的发展有怎样的影响?教材史料对比探究答案【参考答案】(1)表现:有专门的商业区域;商铺林立、行业众多;中外贸易繁荣等。(2)变化:经

101、商区域,唐朝长安在特定的位置设市,商业区与居民区严格分离;宋代市分散在城中。经商时间,宋朝经商时间限制被打破,出现早市和夜市。说明:宋朝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使政府逐渐放松对商品交易的限制,促进了城市的发展。(3)表现:出现了许多商品贸易非常繁荣的大城市;商业资本活跃;出现较大的商帮。(4)促进古代城市繁荣;增强古代城市的经济功能;推动城市在区域间的交流、交往。教材史料对比探究 材料一 他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P38 材料二 他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认为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人教

102、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P41(1)材料一、二分别是哪两位思想家的主张?他们是哪一学派的代表?其思想主张有何共同点?材料三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2)概括孔子在材料三中的政治主张,此主张有什么积极的意义?主题3 中国古代思想家的主张教材史料对比探究 材料四 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还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认为取得民心才能赢得天下。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P40(3)根据材料二、四,指出二者在治国理念上的异同。说明了什么?材料五 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

103、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P40(4)历史上把材料五中“学术思想”的活跃局面称为什么?分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及产生的影响。教材史料对比探究答案【参考答案】(1)材料一:老子。材料二:庄子。学派:道家。共同点:顺应自然。(2)主张:“为政以德”即反对苛政,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同时以道德教化天下。这体现了民本思想,有利于减轻压迫,改善民生;其道德教化思想,有利于社会风化,弘扬正气。这些对于我们今天提倡以德治国、建设和谐社会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3)相同点:二者都主张顺应民心。不同点:孟子主张“仁政”;庄子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说明:二者思想有相通之处又有不同;学派之间既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又激烈辩论,相互抨击。(4)局面:百家争鸣。原因: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封建经济迅速兴起,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士阶层活跃起来;私学兴起。影响: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为我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