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第三部分 高考题型专项突破 (共210张PPT) .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05804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PPT 页数:210 大小: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第三部分 高考题型专项突破 (共210张PPT)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0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第三部分 高考题型专项突破 (共210张PPT)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0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第三部分 高考题型专项突破 (共210张PPT)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0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第三部分 高考题型专项突破 (共210张PPT)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10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第三部分 高考题型专项突破 (共210张PPT)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10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第三部分 高考题型专项突破 (共210张PPT) .ppt_第6页
第6页 / 共210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第三部分 高考题型专项突破 (共210张PPT) .ppt_第7页
第7页 / 共210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第三部分 高考题型专项突破 (共210张PPT) .ppt_第8页
第8页 / 共210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第三部分 高考题型专项突破 (共210张PPT) .ppt_第9页
第9页 / 共210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第三部分 高考题型专项突破 (共210张PPT) .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0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第三部分 高考题型专项突破 (共210张PPT) .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0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第三部分 高考题型专项突破 (共210张PPT) .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0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第三部分 高考题型专项突破 (共210张PPT) .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0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第三部分 高考题型专项突破 (共210张PPT) .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0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第三部分 高考题型专项突破 (共210张PPT) .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0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第三部分 高考题型专项突破 (共210张PPT) .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0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第三部分 高考题型专项突破 (共210张PPT) .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0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第三部分 高考题型专项突破 (共210张PPT) .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0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第三部分 高考题型专项突破 (共210张PPT) .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0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第三部分 高考题型专项突破 (共210张PPT) .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0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第三部分 高考题型专项突破 (共210张PPT) .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210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第三部分 高考题型专项突破 (共210张PPT) .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210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第三部分 高考题型专项突破 (共210张PPT) .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210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第三部分 高考题型专项突破 (共210张PPT) .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210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第三部分 高考题型专项突破 (共210张PPT) .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210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第三部分 高考题型专项突破 (共210张PPT) .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210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第三部分 高考题型专项突破 (共210张PPT) .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210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第三部分 高考题型专项突破 (共210张PPT) .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210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第三部分 高考题型专项突破 (共210张PPT) .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210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第三部分 高考题型专项突破 (共210张PPT) .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210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第三部分 高考题型专项突破 (共210张PPT) .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210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第三部分 高考题型专项突破 (共210张PPT) .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210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第三部分 高考题型专项突破 (共210张PPT) .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210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第三部分 高考题型专项突破 (共210张PPT) .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210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第三部分 高考题型专项突破 (共210张PPT) .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210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第三部分 高考题型专项突破 (共210张PPT) .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210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第三部分 高考题型专项突破 (共210张PPT) .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210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第三部分 高考题型专项突破 (共210张PPT) .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210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第三部分 高考题型专项突破 (共210张PPT) .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210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第三部分 高考题型专项突破 (共210张PPT) .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210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第三部分 高考题型专项突破 (共210张PPT) .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210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第三部分 高考题型专项突破 (共210张PPT) .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210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第三部分 高考题型专项突破 (共210张PPT) .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210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第三部分 高考题型专项突破 (共210张PPT) .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210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第三部分 高考题型专项突破 (共210张PPT) .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210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第三部分 高考题型专项突破 (共210张PPT) .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210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第三部分 高考题型专项突破 (共210张PPT) .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210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第三部分 高考题型专项突破 (共210张PPT) .ppt_第48页
第48页 / 共210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第三部分 高考题型专项突破 (共210张PPT) .ppt_第49页
第49页 / 共210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第三部分 高考题型专项突破 (共210张PPT) .ppt_第50页
第50页 / 共210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第三部分 高考题型专项突破 (共210张PPT) .ppt_第51页
第51页 / 共210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第三部分 高考题型专项突破 (共210张PPT) .ppt_第52页
第52页 / 共210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第三部分 高考题型专项突破 (共210张PPT) .ppt_第53页
第53页 / 共210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第三部分 高考题型专项突破 (共210张PPT) .ppt_第54页
第54页 / 共210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第三部分 高考题型专项突破 (共210张PPT) .ppt_第55页
第55页 / 共210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第三部分 高考题型专项突破 (共210张PPT) .ppt_第56页
第56页 / 共210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第三部分 高考题型专项突破 (共210张PPT) .ppt_第57页
第57页 / 共210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第三部分 高考题型专项突破 (共210张PPT) .ppt_第58页
第58页 / 共210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第三部分 高考题型专项突破 (共210张PPT) .ppt_第59页
第59页 / 共210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第三部分 高考题型专项突破 (共210张PPT) .ppt_第60页
第60页 / 共210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第三部分 高考题型专项突破 (共210张PPT) .ppt_第61页
第61页 / 共210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第三部分 高考题型专项突破 (共210张PPT) .ppt_第62页
第62页 / 共210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第三部分 高考题型专项突破 (共210张PPT) .ppt_第63页
第63页 / 共210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第三部分 高考题型专项突破 (共210张PPT) .ppt_第64页
第64页 / 共210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第三部分 高考题型专项突破 (共210张PPT) .ppt_第65页
第65页 / 共210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第三部分 高考题型专项突破 (共210张PPT) .ppt_第66页
第66页 / 共210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第三部分 高考题型专项突破 (共210张PPT) .ppt_第67页
第67页 / 共210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第三部分 高考题型专项突破 (共210张PPT) .ppt_第68页
第68页 / 共210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第三部分 高考题型专项突破 (共210张PPT) .ppt_第69页
第69页 / 共210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第三部分 高考题型专项突破 (共210张PPT) .ppt_第70页
第70页 / 共210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第三部分 高考题型专项突破 (共210张PPT) .ppt_第71页
第71页 / 共210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第三部分 高考题型专项突破 (共210张PPT) .ppt_第72页
第72页 / 共210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第三部分 高考题型专项突破 (共210张PPT) .ppt_第73页
第73页 / 共210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第三部分 高考题型专项突破 (共210张PPT) .ppt_第74页
第74页 / 共210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第三部分 高考题型专项突破 (共210张PPT) .ppt_第75页
第75页 / 共210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第三部分 高考题型专项突破 (共210张PPT) .ppt_第76页
第76页 / 共210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第三部分 高考题型专项突破 (共210张PPT) .ppt_第77页
第77页 / 共210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第三部分 高考题型专项突破 (共210张PPT) .ppt_第78页
第78页 / 共210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第三部分 高考题型专项突破 (共210张PPT) .ppt_第79页
第79页 / 共210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第三部分 高考题型专项突破 (共210张PPT) .ppt_第80页
第80页 / 共210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第三部分 高考题型专项突破 (共210张PPT) .ppt_第81页
第81页 / 共210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第三部分 高考题型专项突破 (共210张PPT) .ppt_第82页
第82页 / 共210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第三部分 高考题型专项突破 (共210张PPT) .ppt_第83页
第83页 / 共210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第三部分 高考题型专项突破 (共210张PPT) .ppt_第84页
第84页 / 共210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第三部分 高考题型专项突破 (共210张PPT) .ppt_第85页
第85页 / 共210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第三部分 高考题型专项突破 (共210张PPT) .ppt_第86页
第86页 / 共210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第三部分 高考题型专项突破 (共210张PPT) .ppt_第87页
第87页 / 共210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第三部分 高考题型专项突破 (共210张PPT) .ppt_第88页
第88页 / 共210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第三部分 高考题型专项突破 (共210张PPT) .ppt_第89页
第89页 / 共210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第三部分 高考题型专项突破 (共210张PPT) .ppt_第90页
第90页 / 共210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第三部分 高考题型专项突破 (共210张PPT) .ppt_第91页
第91页 / 共210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第三部分 高考题型专项突破 (共210张PPT) .ppt_第92页
第92页 / 共210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第三部分 高考题型专项突破 (共210张PPT) .ppt_第93页
第93页 / 共210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第三部分 高考题型专项突破 (共210张PPT) .ppt_第94页
第94页 / 共210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第三部分 高考题型专项突破 (共210张PPT) .ppt_第95页
第95页 / 共210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第三部分 高考题型专项突破 (共210张PPT) .ppt_第96页
第96页 / 共210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第三部分 高考题型专项突破 (共210张PPT) .ppt_第97页
第97页 / 共210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第三部分 高考题型专项突破 (共210张PPT) .ppt_第98页
第98页 / 共210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第三部分 高考题型专项突破 (共210张PPT) .ppt_第99页
第99页 / 共210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第三部分 高考题型专项突破 (共210张PPT) .ppt_第100页
第100页 / 共2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三部分 高考题型专项突破 题型专攻技巧-3-选择题 一、材料情境型选择题 题型特点材料情境型选择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这类题目一般是创设具体的情境,要求考生分析所展示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该历史事件反映了哪些信息,从而找出符合题意的选项。这就需要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从整体上把握相关知识。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4-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解题技巧解答材料情境型选择题时应注意将题目中的情境简单化,运用思维转换方法,将特殊问题转换成一般问题进行思考,或者将一般问题转换为特殊问题进行思考。这类选择题的一般解答步骤是:(1)抓住时间界限。无论该题的选项如何变幻莫测,都要紧紧抓住时间界限。

2、在这个时间范围内的可能正确,不在时间范围内的肯定不正确。(2)抓住区域界限。无论选项多么具有迷惑性,都要考虑选项的表述是否符合这一区域的实际和题目要求。(3)回归教材。选定符合材料细节限定的史实,确定答案。-5-例题南宋初,有个叫王继先的御医,因为治好了高宗的病,高宗想封他为“武功大夫”,刚下旨,便被给事中富直柔封驳,因为这种破例的人事任命不符合宋代的“伎术官法”,最后高宗不得不“屈意从之”。材料表明()A.宋代机构重叠,效率低下 B.宋代君权受到机制性约束 C.宋代相权对皇权构成威胁 D.高宗是遵纪守法的明君 解析:宋高宗想破例封御医为“武功大夫”,但未成功,与“机构重叠,效率低下”不符,故

3、A项错误。“高宗想封”,但最后“不得不屈意从之”说明宋代君权受到机制性约束,故B项正确。C项说法与题意无关,排除。“因为治好了高宗的病,高宗想封他为武功大夫”“这种破例的人事任命”恰恰不能说明高宗遵纪守法,故D项错误。答案:B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专项训练 1.秦置尚书于禁中,掌通章奏而已;自汉武帝后,尚书职权逐渐提高,但终两汉之世,尚书还是少府的属吏,其位秩不过千石;到隋唐,尚书省已是政府里最高最大的行政机构了。尚书省的演变历程表明()A.中枢权力机构逐渐成熟 B.皇权相权的矛盾尖锐 C.古代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D.专制皇权的高度发展-6-A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解析

4、:本题考查古代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材料信息显示尚书省从“掌通章奏”到“职权逐渐提高”再到“政府里最高最大的行政机构”,这说明中枢权力机构逐渐成熟,故A项正确;B、C、D三项与材料不符,故排除。-7-2.在南宋临安,街头吆喝,小贩叫卖,勾栏表演,汴京话声声入耳。杭州杂剧,以中原音韵为主,杂以杭州土语。徽州婺源灵祠在杭州有7个行祠。市民喜爱的济公和尚是一名来自天台山的外来和尚。上述现象反映了南宋临安()A.娱乐文化日益商品化与市场化B.本地区的文化日趋式微 C.娱乐文化由特权化趋向大众化D.移民特性影响城市文化特色 D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解析:材料显示的是本地区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

5、,并没有反映出娱乐文化日益商品化与市场化和本地文化日趋式微的信息,故A、B两项均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娱乐文化由特权化向大众化转换的信息,故C项错误。材料中“南宋临安汴京话声声入耳”“以中原音韵为主,杂以杭州之语”“市民喜爱的济公和尚是一名来自天台山的外来和尚”说明移民特性影响本地文化特色,故D项正确。-8-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3.清代帝王尊礼朱熹,认为孔孟之后,只有朱熹“注释群经,阐发道理,凡所著作及编纂之书,皆明白精确,归于大中至正。经今五百余年,学者无敢疵议”,功劳“最为弘巨”。这表明清朝统治者()A.认为朱熹对儒学的弘扬超越了孔孟 B.融合满汉文化以实现民族同化 C.沿袭前代

6、文化政策以维护统治秩序 D.弘扬理学并使之处于独尊地位 C 解析:本题考查程朱理学的影响。根据题干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此时理学是官方哲学,清朝肯定其成就,并继续延续其学说以维护统治秩序,故C项正确。题干中“孔子之后”说明朱熹并未超越孔孟,排除A项;本题没有涉及满汉文化融合,排除B项;理学在明代就已经成为统治思想,故排除D项。-9-4.1793年,英国派出的马嘎尔尼使团到达中国并拜见了乾隆帝。下列选项中符合这一使团在中国活动场景的是()A.乘坐蒸汽船从沿海快速北上 B.与中方就是否向乾隆帝磕头而争执不休 C.进入北京后入住英国使馆 D.接到国内来电获悉英国已向法国宣战 B解析:1807年,富

7、尔顿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艘利用蒸汽作动力的船“克莱蒙号”,A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马嘎尔尼访华时,不肯向乾隆帝磕头,最终选择单膝跪下,故B项正确。C、D两项均不符合题干中的时间信息,排除。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5.1565年,西班牙侵入菲律宾后,派“圣巴布洛”号大帆船满载亚洲的香料,从马尼拉运往墨西哥南海岸的阿卡普尔科。此后,中国的丝绸、瓷器等源源不断地输入拉丁美洲各地,墨西哥银元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国,形成繁荣的“太平洋丝绸之路”。这条丝路的形成,直接受益于()A.迪亚士的远航 B.达伽马的远航 C.哥伦布的远航 D.麦哲伦船队的远航-10-D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解析:

8、本题考查新航路的航线。材料信息反映的是亚洲和拉美之间的航线,这符合西班牙支持的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路线,故正确答案为D项。-11-6.1789年,杰斐逊向华盛顿抱怨两院制,华盛顿于是问他为何要把咖啡倒在小碟子中,杰斐逊说为了让咖啡凉下来,华盛顿于是告诉他,两院制也是为了让立法凉下来。两院制可以避免人民受到煽动而陷入狂热,让共和国获得一个安全的锚。下列选项中对美国采用两院制的分析正确的是()A.延续了英国议会至上的政治模式 B.提高了国会立法的科学性与高效性 C.参议院的权力高于众议院的权力 D.两院制有利于立法权的相互制衡 D解析:材料中谈到“两院制也是为了让立法凉下来”,意思是说两院之间的相

9、互制约有利于“避免人民受到煽动而陷入狂热,让共和国获得一个安全的锚”,即避免某院独揽立法大权,以保证民主共和政体,故D项正确。A、B、C三项在材料中均无体现,排除。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12-7.1693年,英王威廉三世选用了4位宠臣担任政府要职,到1698年又重新任命了新的政府成员。材料说明()A.英王仍实行专制统治 B.英王仍有很大的权力 C.英国的政局长期动荡 D.王权还没有受到限制 B解析:1689年,英国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但国王仍有较大的行政权,可以任命政府成员,但受到议会制约,故A、D两项错误,B项正确;“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民主制度,政局保持了长期的稳

10、定,故C项错误。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13-二、历史概念型选择题 题型特点历史概念是历史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判断、理解、解决历史问题的知识要素。概念型选择题的类型有:题干概念类(题干提供概念,选项提供阐释)、选项概念类(题干提供某种现象,选项提供概念)、隐形概念类(题干和选项均不出现概念,解答时需要使用概念过渡)。题干中经常出现的词语有“内容是”“标志是”“性质是”“特点是”“准确的理解是”等。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14-解题技巧解答此类选择题,需要在准确把握历史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根据考查角度运用以下方法解答:(1)背景法。历史概念有其客观存在的特定背景,因此可以根

11、据历史时间和历史空间并联系所学知识,直接选取合适的选项。(2)定性法。就是对历史概念的性质、本质等属性进行界定,即分析“该概念是什么”。凡是与题目所考查的概念性质不同的选项就要被排除,如题干提供的是政治制度方面的概念,而某选项的阐释却是经济方面的内容,就可以排除该选项。(3)定量法。就是对历史概念的时间、适用范围等进行界定,即分析“该概念在什么时空区间内存在,在什么范围内适用”。(4)理论法。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等辩证关系原理和阶级分析法等基本原理来解答。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15-例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两权分离”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2、。近年来又实行“三权分置”,拉开了第三次土地改革的序幕。“两权分离”中的“两权”是指()A.所有权、承包权 B.经营权、承包权 C.自主权、承包权 D.所有权、经营权 解析:本题考查家庭承包责任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D项符合题意。答案:D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专项训练 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书社”,“以社之户口,书于版图”,也就是把村社的户口、土地登记入册。“书于版图”的村社被称为“书社”。由此可知“书社”的出现()A.加重了农民负担 B.便于政府征收赋税 C.强化了中央集权 D.确立了土地私有制-16-一

13、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B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赋税制度。中国古代早期赋税制度的特点是征收人丁税,材料中“把村社的户口、土地登记入册”说明“书社”的出现便于政府征收赋税,故B项正确;从材料中无法得出A、C两项,均排除;商鞅变法标志着土地私有制的正式确立,故D项错误。-17-2.卖炭翁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家喻户晓的诗作。诗中叙述老翁“晓驾炭车辗冰辙”到长安城,“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此处的“市”是()A.没有行政管理的草市 B.地方自治的市镇 C.严格管制的集中市场 D.沿街开铺的街市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唐代市的发展。从题干中“白居易”生活的

14、年代可分析出,此处的“市”是唐代“长安城”中的“市”,唐代商业发展的特点是“坊市分离”,这表明唐朝的商业发展受到政府的严格管制。故本题选C项。-18-3.人文主义是西方中世纪晚期以来人们的精神追求。启蒙运动高举理性旗帜,把人文主义发展到新的高度,这时人文主义的本质含义是()A.洞察宇宙,探索人生 B.追求自由,强调平等 C.肯定人性,追求幸福 D.否定教会,信仰得救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文主义的发展。启蒙运动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科学、自由和平等,故本题选B项。A项是古希腊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C项是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含义;D项是宗教改革人文主义的含义。-19-4

15、.“产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引人注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汽机的发展,而是用竞争取代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中世纪规则。”下列选项对材料中“产业革命的实质”的认识最准确的是()A.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B.重视调整经济结构 C.强调生产重于消费分配D.确立自由市场制度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D解析:材料中产业革命的实质是“用竞争取代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中世纪规则”,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自由贸易取代了“中世纪规则”,故选D项。-20-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历史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当然是不完全的、有缺点的,但它带有革命性、民主

16、性。”文中的“革命性、民主性”是指()A.规定“主权在民”“三权分立”B.形式上具备了现代宪法的雏形 C.规定了当时国家的根本任务D.有利于人民充分行使民主权利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A解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其“革命性”指的是反对封建专制,体现“主权在民”的思想;“民主性”指的是采用“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故选A项。B项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表述错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维护共和制度而制定的,没有规定当时国家的根本任务,排除。D项表述错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不利于人民充分行使民主权利,排除。-21-

17、6.“用原始艺术来摧毁古典审美”“这幅画上,不仅是比例,就连人体有机的完整性和延续性都遭到了否定,恰似一地打碎了的玻璃,他破坏了许多东西,可是,那种破坏却是相当的井井有条:所有的东西,无论是形象还是背景,都被分解为带角的几何块面。”该材料所叙述的画派是()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现代主义 D.印象画派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C解析:材料中“那种破坏却是相当的井井有条:所有的东西,无论是形象还是背景,都被分解为带角的几何块面”说明该画派具有反传统特点,结合现代主义艺术派别的特点可以判断C项正确。浪漫主义绘画强调抒发个人情感,现实主义追求写实手法,印象画派强调光与色的变化,故A、

18、B、D三项排除。-22-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三、表格材料型选择题 题型特点表格材料型选择题主要以数字表格为载体,借助于具体的数字信息考查对表格材料信息的提取能力和迁移教材知识的能力。其主要特点是:(1)以数字信息材料和表格为载体,要求将数字信息转化成为文字信息和历史知识。(2)表格内不同栏目之间具有比较和归纳的功能,需要对此进行加工、提炼。(3)材料信息呈现方式比较隐蔽,需要在表中挖掘有效信息,抓住关键。-23-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解题技巧(1)对材料中的数据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整理,以最大限度地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2)先分析表格信息,将其转

19、化为文字,然后再回归教材知识,寻求正确答案,多用排除法。-24-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例题下表是抗战时期中日双方报刊上登载的部分战役中日方伤亡情况的统计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战役名 中方统计 日方统计 平型关战役 歼灭日军 1 000 余人 亡 167 人,伤 94 人 武汉会战 毙伤日军 20 万余人 自身伤亡 3 万余人,因病减员 6.7 万余人 徐州会战 毙伤日军 5 万余人 伤亡 3.2 万余人 百团大战 毙伤日军 2 万余人、伪军5 000 余人,俘日军 280 余人、伪军 1.8 万余人 亡 302 人,伤 1 719 人,皇协军(伪军)伤亡失踪 1

20、 202 人 A.国共合作共同抗击侵略者B.日方的统计数据比较可信 C.双方开展激烈的宣传攻势D.八路军是抗战的中流砥柱-25-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表格信息反映了中日双方报刊上对日军伤亡人数的统计数据差别很大,这说明双方出于各自立场的考虑,对数据登载时有所保留,这是双方作战宣传的需要,故C项符合题意。答案:C-26-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专项训练 1.读“东汉后期和唐朝前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县城数量表(单位:座)”。该表反映了()时间区域 东汉后期 唐朝前期 黄河流域 765 个 669 个 长江流域 342 个 611 个 A.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经

21、济 B.北方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C.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 D.封建自然经济衰落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黄河流域属于北方,长江流域属于南方。黄河流域县城数量不断减少,而长江流域县城数量不断增加,这反映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故C项正确;唐前期黄河流域县城数量仍超过长江流域,故A、B两项错误;唐朝前期封建自然经济在不断发展,故D项错误。答案 解析 关闭C-27-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2.16世纪至17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 时间 欧 洲 时间 中 国 16 世纪 哥白尼“太阳中心说”明中期 李时珍本草纲目 17 世纪 伽利略天文望远镜、哈维血液循环学说、波义耳近代化学、笛卡尔解析几何、牛顿力

22、学体系 明后期至清 徐光启农政全书徐霞客徐霞客游记宋应星天工开物 根据材料可知()A.中国科技落后于西方 B.东西方社会发展趋势不同 C.“东学西渐”历程开启 D.宗教信仰影响科技的发展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本题考查中西方科技的特点。图表中中国的科技著作主要是对传统科技的总结,而西方出现以事实为基础强调实验的近代科技,这反映出这一时期西方社会走向近代,明清时期仍是传统社会,A项是表象,B项是实质,故选B项。图表中没有中西交流的相关史实,故C项错误;从材料中无法得出宗教信仰对科技的影响,故D项错误。答案 解析 关闭B-28-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3.有学者列表对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进

23、行成本分析。通过表格分析可知()面临的问题 解决办法 成本 缺少铁矿砂 从 120 千米外的湖北大冶运输 60 两白银(每吨)缺少焦煤 从河北开平运输或从国外进口 16 两白银(每吨)厂址位于大别山麓的低洼潮湿地带 填土、垫高地基建厂 30 万两白银 A.近代工业刺激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B.近代工业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扩张 C.近代工业创办克服了诸多困难 D.洋务派官僚草率决策影响企业效益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张之洞在创办汉阳铁厂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虽然找到了解决的办法,但同时也增加了企业的成本。究其原因,官办企业是封建衙门官场的翻版,经营者的独断、草率决策最终影响企业发展,C项是表面现象,A、

24、B两项材料没有体现,故答案应为D项。答案 解析 关闭D-29-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4.下表是依据龚关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的相关数据编制的,反映出1979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平均增长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收入 农村(家庭收入)17.6%城镇(职工货币工资)8.0%消费水平 农村 8.9%城镇 4.5%A.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已建立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还没有启动 D.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低于农村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本题主要考查经济体制改革。根据时间信息“19791984年”及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增长率远高于城市的信息,可知B项符

25、合题意。A项与材料时间限制“19791984年”不符,故排除。C项开始于1984年,包含在“19791984年”内,故排除。题目中只涉及农村消费水平增长率高于城市,未涉及双方消费水平的对比,故排除D项。答案 解析 关闭B-30-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5.下表为19271930年美国社会离婚率统计表(编自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以下推论符合客观事实的是()年份 1927 年 1928 年 1929 年 1930 年 离婚率 10%15%12%3%A.“新政”强化了人们抱团取暖的意识 B.福利保障制度大大缓解了社会矛盾 C.“大萧条”影响人们家庭婚姻关系 D.“大萧条”期间的婚姻自由受

26、到限制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根据所学知识,1929年美国经济危机爆发。再结合表格数据1930年的离婚率由上一年的12%迅速降为3%,可知经济危机导致失业率剧增,家庭收入迅速减少,人们无法承受离婚的经济压力,C项正确。答案 解析 关闭C-31-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四、场景(漫画)型选择题 题型特点场景指历史事实发生的片段。场景型选择题的构成一般包含三种情况:一是单纯的场景展示,二是单纯的字形和文字内容,三是图文兼具。此类选择题一般是给出一幅或一组图片,以达到融知识、能力和情感为一体。它取材丰富、角度新颖,通过夸张、幽默的形式来表述历史事件或人物,具有趣味性和形象性,耐人寻味。这类选

27、择题能较好地考查阅读、理解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2-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解题技巧“一析”“二联”“三解”。“一析”是指剖析图片,从整体上把握图片的寓意。观察图片中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等,弄清图片是褒还是贬,这对于选择有导向作用。同时透过图片中的提示性语言和图片的标题领会寓意。要通过分析图片中的人、物与文字的关系,透过现象看本质,而不能就事论事,要从整体上把握图片的寓意和中心。“二联”是指联系材料,联系教材知识,结合图片寻找解题依据。图片所要揭示的问题,往往就是我们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因此,应将题干、题肢和教材主干知识相联系。“三解”是解答问题,“题目在书外,理在书中”,这是

28、命题者的意图。在解题时,思维的角度尽可能多样化,从学过的知识中寻找解答的方法。-33-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例题下图是英国1782年的一幅漫画。此漫画反映了()A.英国国际地位下降 B.英美关系亲近友好 C.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D.英国愿与美国和解 解析:本题漫画主要反映了1782年的英美关系,漫画中两个手执武器的人表示亲近。英国自18世纪中期确立世界殖民霸权,至19世纪晚期一直是最大的殖民帝国,但在美国独立战争中,英军却一再溃败,1781年英军主力在约克镇投降,1783年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因此,D项正确,A、B、C三项均错误。答案:D-34-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专项训

29、练 1.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最有可能是()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新文化运动 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运动。图中人物没有长辫,可知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于辛亥革命后,根据图片信息“没有好的了必须全部换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全盘肯定西方文化,故选D项。洋务运动主张“中体西用”,故A项错误。维新变法运动把西方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故B项错误。义和团运动主张“扶清灭洋”,故C项错误。-35-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2.下面漫画发辫之将来从本质上表明,当时社会上一部分人()A.盲目崇尚西洋风尚 B.刻意保存传统精华

30、C.旧有观念根深蒂固 D.主动破除国人陋俗 C解析:漫画中的人物把辫子剪掉一部分为的是崇尚西法,把一部分留下为的是保存国粹,由此,可以看出该人物矛盾的心理,故可排除A、D两项;留发辫是陋习,不是传统精华,B项错误;从本质上看,该人物还是表现出与近代社会风俗相悖的一面,故C项正确。-36-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3.下图为1933年10月美国名利场杂志的封面漫画。作者的真正意图在于()A.说明19291933年美国发生了经济危机 B.讽刺经济危机使美国遭受沉重打击 C.反映经济危机造成了美国社会的对立 D.说明美国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B解析:根据图片信息,材料中的人物1929年生活

31、比较富裕,1933年却贫困潦倒,可知其反映了经济危机造成了人民生活水平的骤降,故B项正确;A、C、D三项在材料中均无从体现。-37-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4.下图是一幅残缺的历史图片,有人认为它描绘的是中国近代的情景。做出这一判断最明确的依据应该是()A.服饰B.发型 C.交通工具D.建筑装饰风格 C解析:黄包车是近代从外国传入中国的,故C项正确;图片上的服饰没有体现近代气息,故A项不正确;图片上人物的发型也属于传统发型,没有体现近代气息,故B项不正确;图片中没有反映建筑装饰风格的信息,故D项不正确。-38-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5.下图是漫画恐怖的骨牌游戏,漫画的左下角是

32、美国国旗,右上角是苏联国旗,中间是和平鸽,骨牌上是导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漫画反映了美苏合作维护世界和平 B.漫画可能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 C.漫画中的和平鸽应该指的是中国 D.漫画讽刺了美苏军备竞赛威胁和平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美苏争霸。漫画中美苏两国在“导弹”方面竞争,中间的和平鸽代表世界和平,作者借此讽刺两国的军备竞赛威胁世界和平。故选D项。-39-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五、历史因果型选择题 题型特点历史因果型选择题是考查历史事件或现象的原因、结果的选择题,考查描述和阐释历史知识的能力以及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历史因果型选择题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由结果推出原

33、因,标志性的词语是“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要是因为”等;二是由原因推出结果或影响,标志性词语是“影响”“结果”等。-40-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解题技巧解答历史因果型选择题的常用方法有以下三种:(1)时序法。根据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时间顺序判断因果关系。(2)理论法。运用基本原理判断因果关系,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3)限定词法。要正确理解相关概念的含义,能够正确区别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主要原因与次要原因、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国内影响与国际影响、政治影响与经济文化影响等。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正确理解概念的含义,错误的理解可

34、能会导致错选;二是弄清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分析和把握影响历史发展的各种因素;三是把握题干和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哪个是因,哪个是果。-41-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例题据记载,在18601861年,太平天国在占领区内实行“着佃交粮”的政策,即责令佃户直接把钱粮交给政府,交租数额因地而异,并无定制,受到广大占领区农民的普遍欢迎。这主要是因为它()A.改变了土地的所有权 B.减轻了农民的租税负担 C.有利于发展商品经济 D.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 解析:本题考查太平天国的土地政策。题干中“把钱粮交给政府”“交租数额因地而异”的措施,避免了层层抽剥,也做到了相对的公平,减轻了农民的

35、租税负担,故B项正确。答案:B-42-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专项训练 1.有学者认为,“家”字在商周时期具有“氏族宗庙”的含义,春秋末战国初开始具有“个体家庭”的含义。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宗法制强化B.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C.社会政局动荡 D.“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商周时期土地国有,在宗法制下,人们依照血缘关系的亲疏组成一个个大家庭来进行生产与生活,故“家”有“氏族宗庙”的含义。到了西周末年,井田制遭到破坏,各诸侯国相继承认土地私有,人们以一家一户为单位进行生产生活,故此时“家”指的是“个体家庭”,故选B项。A项说法错误;C项与题干

36、无直接关系;D项为战国时期的现象。-43-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2.某学者说:“到中国近代社会转型开始时,人们在努力转换传统的制度建构与思想文化之际依然很难摆脱沉重包袱。”其根本原因是()A.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B.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D.封建思想的束缚 B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转型艰难的原因。材料关键信息“人们依然很难摆脱沉重包袱”,反映出近代中国转型艰难的根本原因是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B项符合题意。-44-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3.1916年,山西商人乔殿森集资1.5万两白银在太谷东关创办了利川蛋厂,该厂系诸人合资而成,对厂中伙友(员工)按

37、商家惯例,根据其表现、业绩给予顶身股,年终按股分红。试办数年后,产品正式行销出口,效益颇丰。利川蛋厂“效益颇丰”的主要原因是()A.国际形势影响B.国民政府重视 C.经营理念创新D.国家政局稳定 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民族工业的发展。1916年,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这为中国轻工业产品的出口创造了良好的时机,故A项正确。国民政府成立于192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B项错误。对员工给予股份的做法在之前的不少企业都采取过,经营理念上不能称为“创新”,C项错误。1916年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国家政局混乱,D项错误。-45-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4.1969年人民日报对联合国

38、不满、批评和谴责的文章占当年该报纸关于联合国政治类文章的71.43%,1970年为17.24%,1971年为3.13%。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第三世界国家控制了联合国 B.尼克松访华改善了中美关系 C.中国国内“左”倾思想得以根除 D.中国对美政策做出调整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的外交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合国被美国控制,而中国对联合国不满、批评和谴责的文章在20世纪70年代越来越少,据此可知中国对美国的政策发生了变化,D项符合题意;A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根除”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46-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六

39、、史料探究型选择题 题型特点史料探究型选择题一般是运用文字材料叙述历史现象或历史结论,要求考生依据所学知识加以分析判断。解题技巧此类选择题强调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解题的关键在于读懂史料,要对涉及的史料进行认真阅读、分析和思考,明白史料所反映的内容,抓住有利于理解和解题的核心语句和词汇;其次要善于将史料的内容和教材的相关知识进行衔接,然后进行理性的思考和判断,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47-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例题“汉之太守,去古诸侯也无几,辟除赏罚兵刑赋役皆得以专制,而县令听命其如臣,故宣帝诏曰:与我共天下者,其二千石乎!”材料主要反映了()A.汉代初期实行郡国并行制 B.汉代地方有较

40、大自主权 C.汉代县令对太守唯命是从 D.汉代君主专制受到冲击 解析:本题考查汉代地方制度。由“辟除赏罚兵刑赋役皆得以专制”可知汉代的太守具有很大的权力,所以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汉代基于血缘的诸侯王,故A项不符合题意;C项只反映了材料的部分信息,不是材料主旨所在,故可排除;材料反映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不涉及君主专制,故排除D项。答案:B-48-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专项训练 1.据后汉书记载,东汉时“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船车贾贩,周于四方;废居积贮,满于都城。琦赂宝货,巨室不能容”。这反映了当时豪强地主经济()A.已成为社会经济的主体 B.具有综合性

41、经营的特点 C.破坏了自然经济的自给性 D.推动了对外贸易的开展 解析:本题考查豪强地主经济的特点。材料中“豪人之室”“膏田满野”“船车贾贩”等体现了豪强地主庄园农业、手工业、商业共同发展,即综合性经营的特点,故选B项。豪强地主占有大量田地和人口,形成自成一体的田庄,经济上自给自足,故C、D两项错误。小农经济在中国古代长期占据主导地位,A项错误。B-49-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2.唐会要载:“元和二年十二月敕:自今已后,州府所送进士,如迹涉疏狂,兼亏礼教虽薄有辞艺,并不得申送。如后举事发,长吏奏停现任。并量事轻重贬降,仍委御史台常加察访。”由此可见,唐朝科举()A.地方可直接举荐进士

42、 B.注重对士人品德的考察 C.不看重士人诗文水平 D.由御史台主持考试事务 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根据题干信息“如迹涉疏狂,兼亏礼教长吏奏停现任”,可知唐朝科举制注重对士子品德的考察,故选B项。科举制是把考试作为选拔官员标准的选官制度,故A项说法错误。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根据题干信息“御史台常加察访”,可知御史台行使监察职责,故D项错误。-50-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3.北宋著名理学家张载提出,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黄宗羲则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这两种思想()A.都具有批判君主专制的意义 B.都曾被奉为官方

43、学说 C.都反映了经世致用的学风 D.都提倡为民请命的责任担当 D解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儒家思想的相同点。材料“为生民立命”“为天下为万民”均体现为民请命的担当,故选D项。只有北宋理学被奉为官方学说,排除B项。根据材料“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可知,在明清之际,黄宗羲的观点有批判君主专制的意义,张载的观点则没有,排除A项。经世致用是明清之际的思想,且两种思想都不体现该学风,排除C项。-51-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4.某古代学者称:“夫天下之人所以不得所者,贪暴者扰之,而仁者害之也。于是有德礼以格其心,有政刑以絷其四体,而人始大失所矣。”据此判断,该学者是()A.朱熹B.王阳明

44、C.李贽D.黄宗羲 C解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的思想。材料大意是:天下的人现在不得其所,是“贪暴者扰之,而仁者害之”的结果;标榜“仁义、道德”的统治者害怕不得其所的人们越轨,便用“德”“礼”来规范人们的思想,用“政”“刑”来限制人们的行动。他认为天下百姓不得安生的根源是贪暴的政府及所谓的“仁者”理学家用“德”“刑”“礼”“政”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行为。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坚决反对封建礼法对人性的束缚,符合此观点的只有李贽,故选C项。A项维护礼制,B项强调心学,D项反对君主专制,均与题意不符,排除。-52-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七、历史结论型选择题 题型特点历史结论型选择题主要是通过题干所述材料

45、,得出相关历史结论,旨在培养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学科能力。此类试题注重对历史概念、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等进行分析、判断和评价,不着眼于“是什么”,而着眼于“为什么”,且题干所展示的内容多是教材中出现的结论,选项也多是教材所涉及的内容,题干中经常出现的词语有“结论是”“反映了”“说明了”“表明”等。-53-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解题技巧回答历史结论型选择题,不仅要凭借历史知识,而且要依靠正确的分析判断和史学理论。首先,要搞清结论和史实的关系,即根据题干的结论,分析其与史实的内在联系,进行综合辨析,同时运用史论结合的方法进行判断。其次,要注意问题的转换,根据论点所指事件的时间信息,利用所学

46、知识与之关联,对题目观点进行论证或者否定。解答此类题型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1)因果分析法。将作为原因的材料与作为结果的备选项联系起来,仔细判断它们之间有无内在的逻辑关系。一般来说没有逻辑关系或逻辑关系不明显的,都不是正确选项。(2)排除法。就是对备选项逐一分析,先排除不符合历史事实的选项,然后排除虽符合历史事实,但材料没有体现的选项,从而选出正确选项。-54-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3)特征分析法。结合实际情况,把材料所述的事件、人物或现象放在特定条件下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答案。-55-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例题1912年,悦来茶馆上演根据美国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改编的川剧黑奴

47、义侠光复记。该茶馆在当地的报纸上称“其中历叙黑奴亡国之惨状,恢复故国之光荣,尤令人可歌可泣,可欣可羡,能激发人种族思想,爱国热忱”。以上材料说明()A.民国茶馆成为引进西方文化的首要阵地 B.人民群众肯定了民国茶馆的教育功能 C.民国茶馆打破演员不得入内的社会歧视 D.茶馆表演成为民国社会转型的推动力-56-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时期的社会思潮,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西方文化的引进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民国时期的茶馆只是其中之一,但不是首要阵地,故排除A项。民国时期的茶馆只是休闲娱乐场所,材料没有体现人民群众肯定茶馆的教育功能,故排除B项。演员不得入内的社会

48、歧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C项。结合材料中的时间“1912年”以及“激发人种族思想,爱国热忱”可知,悦来茶馆的演出传播了民族、爱国思想,引起人们的共鸣,促进了辛亥革命后的社会进步,故D项正确。答案:D-57-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专项训练 1.古希腊人不仅留下了表现力与美的掷铁饼者(如下图)等一系列艺术品,也留下了在奥林匹亚竞技会上几乎是赤身裸体参加每一项竞技活动的佳话。这种以裸体为美,以健美发达的躯体为荣的风尚说明古希腊社会()A.效仿神灵,无拘无束 B.古风浓厚,世情淳朴 C.崇尚自然,歌颂人性 D.人民主权,个人自由 C 解析:本题考查古希腊社会风尚。材料“以裸体为美,以健美

49、发达的躯体为荣”说明古希腊社会崇尚自然,歌颂人性之美,故选C项。古希腊神灵是古希腊人自身的反映,是由古希腊人创造的而非效仿,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B、D两项,排除。-58-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2.美国独立战争初期,各州立宪严格限制政府官员权力,其中宾夕法尼亚州甚至取消州长一职,但1780年各州修订新宪法时又加强了政府的权力,宾夕法尼亚州又设置了一个强有力的州长职位。这一现象()A.揭示了美国民主政治体制的虚伪 B.体现了工业革命的巨大力量 C.说明了启蒙思想影响的深入 D.预示了美国政治体制的发展趋势 D解析:本题考查美国政体的确立。材料体现了美国由独立初期的限制政府权力到之后的加

50、强政府权力的变化,体现了美国政治体制的发展趋势,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与材料无关,故排除。-59-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3.1912年申报刊文描写当时的公务员:头戴外国帽,脚踏软皮鞋,吃西菜,住洋房,点电灯,卧铜床,以至台灯、面盒、手巾、痰盂、便桶,无一非外国货,处处仿效外国人。这反映了()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B.民族工业日渐萎缩 C.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D.社会上的崇洋现象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当时公务员衣食住“无一非外国货,处处仿效外国人”,这反映了当时存在公务员崇尚西方事物的社会现象,故选D项。A项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与题干材

51、料不符,排除。1912年民族工业发展较快,故B项错误。题干反映的是公务员在生活方面效仿西方,不能反映出民众生活水平提高,故C项错误。4.中国全面抗战刚爆发之时,英美等国认为积贫积弱的中国很快就要变成第二个埃塞俄比亚,不愿因支持中国而同日本对抗。到1938年初,美国表示愿意以贷款方式援助中国。在美国影响下,英国也宣布对华贷款。这表明中国抗战()A.改变了美英远东政策的走向 B.牵制了日本世界战略的展开 C.促使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 D.唤起世界人民的同情和尊敬-60-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A解析:本题考查中国抗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意义。英美与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略焦点在欧洲,而随

52、着中国在抗战中所表现出的实力和决心,英美看到远东地区战胜日本法西斯的希望,故A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反映日本世界战略的信息,故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美国和英国以贷款方式援助中国,无法体现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信息,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只是英美的态度,故D项错误。-61-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八、史观型选择题 题型特点史观型选择题是需要或要求运用一定的史学方法和新课标制定的史学观点(史学范式)来解答的历史选择题,它是近几年高考出现的一种新题型,主要考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全方位认识历史事件的能力。它既包括单纯的史观题,也包括历史研究的方法类试题、研究性学习题等。-62-一 二 三 四 五

53、 六 七 八 解题技巧 类别 含 义 答题方法 史料类 文献史料 一切以文字形式记录的资料,如史著、档案、地方志、家谱、日记、笔记、报纸、杂志等(1)审题要“一看、二思、三迁移”。“一看”题干情景、试题解答范围;“二思”备选项与题干要求的关系;“三迁移”根据所学知识或者平时积累的文史知识进行作答。(2)解答时要注意学科之间的综合与渗透,采用史由论来、孤证不立,二重证据法、哲学思辨法等方法 实物史料 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种物件,如遗址、遗迹、遗物等 口述史料 神话、传说、史诗、民谣、调查采访、回忆录、对话录等 图片、影像史料 照片、纪录片、影视资料等 -63-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类别

54、含 义 答题方法 史观类 唯物史观 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史学研究的理论依据和基本方法 第一步:准确理解史观的含义;第二步,阅读题干,明确考查主题,充分挖掘有效信息,运用相关史观的内涵,找出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革命史观 从现实革命斗争的需要出发,从革命者的立场与视野来研究和品评历史 文明史观 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人类文明的发展即人类自身的文明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64-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类别 含 义 答题方法 史观类 现代化史观 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变迁的过程),包括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

55、,经济上的工业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理性化 全球(整体)史观 从全球的大视角去研究世界历史,全面探讨世界历史各个时期的时代特征、发展主流和总体趋势以及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关联和渗透 社会(民生)史观 从社会角度观察历史,着重研究历史的结构和进程,研究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人们的日常生活变迁 -65-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例题历史评价的首要原则是恪守求真,即评价应如实客观。下列对于辛亥革命的评价最符合这一原则的是()A.辛亥革命埋葬了封建制度,但其资产阶级属性需要批判 B.辛亥革命极大地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是承前启后的革命分水岭 C.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推动全国性革命高潮的到

56、来 D.辛亥革命在东方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中起到了开创性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对辛亥革命的评价。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没有埋葬封建制度,故A项错误;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并未推动全国性革命高潮的到来,故C项错误;D项中“开创性作用”表述错误,排除。故选B项。答案:B 记 述 出 处“秦王(李世民)与薛举大战于泾州,我师败绩。”旧唐书高祖本纪“薛举寇泾州,太宗(李世民)率众讨之,不利而旋。”旧唐书太宗本纪“秦王世民为西讨元帅刘文静(唐朝将领)及薛举战于泾州,败绩。”新唐书高祖本纪“薛举寇泾州,太宗为西讨元帅,进位雍州牧。七月,太宗有疾,诸将为举所败。”新唐书太宗本纪 -66

57、-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本题考查辨析史料的能力。题干中的四则史料都反映了唐军在泾州与薛举作战失败的信息,故C项符合题意。根据题干,可知有的史料叙述此时李世民为秦王,还没有登基称帝,故A项不能被认定为历史事实。根据题干,可知有的史料叙述此时李世民为“元帅”,故B项不能被认定为历史事实。四则史料中只有一则史料叙述了李世民患病导致战役失败的信息,故D项不能被认定为历史事实。答案 解析 关闭C专项训练 1.(2017课标全国,26)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67-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2.弗兰克曾说:“正如

58、历史学家所知道的,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组建了一个世界。人们甚至丝毫没有想到,也许还有另一条相反的道路,也许是世界创造了欧洲。”该学者在此强调的是()A.彻底否定欧洲中心论 B.要以发展的观点看待欧洲史 C.要以整体的观点看待世界史 D.要以反殖民主义的态度看待欧洲史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本题主要考查史学研究的相关内容。根据题干材料,可知该学者认为是世界创造了欧洲,强调的是要以整体的观点看待世界历史,故选C项。答案 解析 关闭C3.格奥尔格认为,史识就是对历史问题的真知灼见,就是对历史的“灵心慧眼”,就是在一定“史观”的指导下,通过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得出科学的结论和认识。据此分析,下列属于“史

59、识”的是()A.郡县制下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推动了中国由贵族政治走向官僚政治 B.史记记载:“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堑山堙谷千八百里”C.井冈山时期,毛泽东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推行计划指导型经济发展模式-68-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根据题干中对史识的定义“史识就是对历史问题的真知灼见,就是对历史的灵心慧眼,就是在一定史观的指导下,通过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得出科学的结论和认识”,可知A项符合所给的定义。B、C、D三项均是对历史事件的描述,并未涉及历史结论,排除。答案 解析 关闭A-69-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60、 4.意大利学者贝内德托克罗齐提出“历史即哲学”的观点,即主张用合适的理论指导历史研究。下列搭配符合这一观点的是()选项 历史学家 理论 历史研究 古希腊的希罗多德 全球史观 从制度优越的角度分析雅典人作战英勇的原因 西汉的司马迁 法家理念 以本纪和列传的形式展示中国古代名人的风采 近代的梁启超 人民的作用 从器物、制度、文化发展历程研究中国社会的变化 当代的罗荣渠 现代化史观 研究世界的发展趋势和中国在世界影响下的发展趋势 A.B.C.D.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巴勒克拉夫首次提出“全球史观”的思想,主张以“全球性”和“整体性”的观点来研究和编纂世界历史,古希腊的希罗多德不可

61、能具有这一史观,排除;法家理念的核心是“以法治国”,而司马迁是史学家,其治史原则是“立言扬名”,理论与研究不相符,排除;梁启超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不可能代表人民,排除;现代化史观强调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化,用现代化史观研究世界发展趋势和中国在世界影响下的发展趋势是合适的,正确,故选D项。答案 解析 关闭D-70-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非选择题 一、背景、原因类设问 题型特点背景、原因是我们认识历史事件的重要因素。此类设问主要是依据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来命制的,主要考查概括、理解和分析能力。具体的设问方式有:(1)限定性的设问,如这一现象出现的历史、社会、经济、政治根源(原因)是什

62、么,根本、主要、直接原因是什么等。(2)宽泛性的设问,如该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历史条件、历史因素有哪些等。-71-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解题技巧1.在没有限定词的情况下,历史背景、条件、因素、依据、原因等可从(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思考。具体表现为:(1)经济方面的内容可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等方面思考。(2)政治方面的内容可从政局、制度、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等方面思考。(3)思想文化方面的内容可从思想、科技、教育等方面思考。-72-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2.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客观(内因+外因)(1)主观原因(主观意识方面的原因)一般从领

63、导某事件的阶级、阶层的主观目的、动机、决策或政策、方针等方面进行思考。(2)客观原因指与主观原因有紧密关系但又不受主观意识影响的原因,一般从自然或社会环境(形势)、经济状况、政治现状等方面进行思考。-73-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3.原因深度:直接原因主要原因根本原因(1)直接原因:从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分析。(2)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一般指在诸多因素中占支配地位的,起主导作用的重要因素。(3)根本原因:政治层面的根本原因从经济层面入手,生产关系层面的根本原因从生产力入手,上层建筑层面的根本原因从经济基础入手,社会意识形态层面的根本原因

64、从社会存在入手,一切历史事件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从内因入手,相同属性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从历史规律入手。-74-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例题近代以来大国的崛起与衰落,深刻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环顾当时的世界,法国正处在君主专制的鼎盛时期大清王朝268年的江山才刚刚坐了44年。但是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大国崛起:走向现代解说词-75-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材料二 电灯的发明和电力系统的应用,使美国开启了电气时代并由此率先进入了

65、第二次工业革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竞争中,美国很快取代了英法的领先地位,以领头羊的姿态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正是在电气时代,美国经济后来居上。在20世纪后半叶,又是美国率先开创了信息革命,使美国得以再次走在前列,并保持其领先的优势。摘编自工业革命的科技奇迹 材料三 为增强自己的军事积累而由美国发动的技术革命已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美国的技术发展到了巅峰。但对苏联来说,技术革命证明是一场噩梦,因为技术革命没有任何方面增强中央计划经济的实力。海湾战争表现了苏联在竞争中被落下的距离为赶上美国而展开的竞争最终搞垮了苏联的士气和经济。摘编自美杰弗里帕克剑桥战争史-76-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1)结合材料一

66、,用史实说明英国是怎样“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并且“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的。(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后来居上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从经济、体制和科技等方面分析“苏联在竞争中被落下”的原因。(4)当前中国正在迅速发展,结合上述材料,请你对和平崛起的中国提出建议。-77-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以来大国的崛起与衰落。第(1)问依据材料关键信息“大清王朝268年的江山才刚刚坐了44年”可知为1688年,分析此后英国在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等方面的史实即可。第(2)问美国“后来居上”的原因从政治、经济、科技、机遇等方面分析即可。第(3)问

67、“苏联在竞争中被落下”的原因,可结合美苏开展军备竞赛以及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未充分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来进行分析。第(4)问“建议”可结合中国实际来归纳提出,言之成理即可。-78-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参考答案:(1)发动“光荣革命”,颁布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政治保障。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或成为“世界工厂”)。积极进行殖民扩张,18世纪中期成为“日不落”帝国(或确立世界殖民霸权)。启蒙运动在英国的兴起。(2)经济:美国引领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19世纪末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逐步取代英法而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并在第二次世

68、界大战后继续保持优势。政治:通过1787年宪法,美国确立起联邦制共和政体,完善的民主制度促进了美国的发展。其他因素:远离战场;大发战争财;大量的优秀移民,有人才的优势。-79-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3)苏联没能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优势促进经济发展;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或斯大林模式;苏联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失败;与美国的军备竞赛拖垮了苏联的经济。(4)言之有理即可。-80-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专项训练 1.“公民”这一概念与特定社会、特定历史时期相联系,在不同的社会和历史时期其内涵不尽相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古希腊城邦时代是一个积极公民时代,现代公民的独立性、公共性和

69、宽容性可以在这一时期找到源头,因此古希腊可以被看作现代公民精神的溯源地。孔令奇现代公民精神:基础、内容与意义-81-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材料二 作为公民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17、18世纪的公民在范围和数量上都得到了拓展。法律规定只要是国家的居民,不论等级、家庭出身和财产多寡,原则上都是公民,体现了公民之间的平等关系。这种平等还体现在:公民之间在权利与义务的均衡关系上是平等的,任何公民不得享有与其他公民不同的特权,而且凡是公民都享有同等的权利并承担同等的义务。公民之间的关系通过法律得以调整。法律是人民利益的体现,人民通过法律来保障自己的利益与权利不受侵犯,公民的财产、自由与活动都受到

70、法律的保护在近代国家中,公民是国家事务的积极参与者,民主体现为多数决定原则,在必要的情况下,公民有权推翻破坏契约的政府,主权在民是其重要特征。张博颖、陈菊西方公民观与公民道德观的历史演变-82-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材料三 中国近代公民意识觉醒,康有为是提出近代意义的“公民”概念的第一人,也是最早主张“立公民”的人,1902年他在新民丛报第五、六、七号上发表了公民自治篇,认为“人人有议政之权,人人有忧国之责,故命之曰公民”。那什么是公民呢?“公民者,担荷一国之责任,共其之利害,谋其公益,任其国税之事,以共维持其国者也”。陈独秀号召新青年“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尊重个人

71、独立自主之人格,勿为他人之附属品”。在公民权利方面,新文化人更注重公民权利的天赋性,强调拥有公民权利的意义。而“欲造成真正舆论,惟本独立者之自由意见,发挥讨论,以感召同情者之声应乞求”。摘编自程显芳近代公民观念的产生及影响-83-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1)概述古希腊公民的内涵。为什么说“古希腊城邦时代是一个积极公民时代”?(2)材料二中,17、18世纪公民观有何特点?试分析这种特点出现的原因。(不得照抄原文)(3)材料三中,从维新运动到新文化运动,中国近代公民的含义有何变化?试分析变化的原因。(4)霍布豪斯说:“巨大的变革不是由观念单独引起的,但是没有观念就不会发生变革。”结合材料,谈谈

72、你的看法。-84-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参考答案:(1)内涵:除妇女、奴隶和外邦移民之外的本邦成年男子。原因:公民是城邦政治的核心力量,希腊公民珍视自由,不屈从权威,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希腊公民积极参与城邦事务,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在民主政治极盛的雅典,公民享有较充分的参政权。(2)特点:数量和范围有所拓展;公民不是等级、特权、地位的标志,而是平等关系的体现;公民的权利和公民之间的关系以法律为基础;建立在社会契约和主权在民等原则之上。原因: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和近代民族国家的建立;文艺复兴的人性解放和启蒙运动的政治启蒙;启蒙思想家的理论创建。-85-一

73、 二 三 四 五 六 七(3)变化:由单纯强调公民的国家意识、民权意识、责任意识到追求人的独立、自主、自由,更加重视人的个体权利,强调天赋人权。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西方启蒙思想的进一步传播,新文化运动对儒家思想的反思与批判,使人们的权利意识进一步觉醒。(4)近代公民观念的萌生与发展对西方和中国的近代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中国近代,随着启蒙思想者与民主主义者的宣传和革命形势的发展,公民观念成为推动中国社会民主化的强大思想武器。它促使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意识的转变;对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产生重要影响,推动近代中国的法制化建设和民主国家建设;有利于形成人与人之

74、间权责明确的平等的社会关系,促使中华民族走上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道路。(此题为开放性题目,只要结合中国近代或西方近代的史实分析公民观念对近代化的推动作用即可)-86-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解析:本题以“公民”为切入点考查政治的民主化。第(1)问,结合古代希腊公民的资格和范围,分析出古希腊公民的内涵,并从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下公民的地位、权利、义务等方面归纳出原因。第(2)问,根据材料信息“17、18世纪的公民在范围和数量上都得到了拓展”“体现了公民之间的平等关系”“公民之间的关系通过法律得以调整”“主权在民是其重要特征”,概括17、18世纪公民观的特点,并从当时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分析

75、原因。第(3)问,对材料信息“人人有议政之权,人人有忧国之责,故命之曰公民”“尊重个人独立自主之人格,勿为他人之附属品”“新文化人更注重公民权利的天赋性”等进行比较,得出中国近代公民含义的变化,联系中国近代政治、经济、思想领域的变化得出原因。第(4)问,联系中国近代和西方近代的重大事件,从公民观念的推动作用上进行理解。-87-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孔子生长封建时代,所提倡之道德,封建时代之道德也;所垂示之礼教,即生活状态,封建时代之礼教,封建时代之生活状态也;所主张之政治,封建时代之政治也。封建时代之道德、礼教、生活、政治,所心营目注,其范围不越少数君

76、主贵族之权利与名誉,于多数国民之幸福无与焉。何以明之?儒家之言:社会道德与生活,莫大于礼;古代政治,莫重于刑。陈独秀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88-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材料二 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批判孔子最厉害者,几年后,陈独秀有所变化。其实,陈独秀变化的是把孔子和专制主义区分开来,看到了孔子的反对绝对专制主义的一面,这和当年不分青红皂白一概打倒孔子的说法是有区别的。而陈独秀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精神丝毫没有变化专制主义和孔子的原始儒家是有所区别的,过去把孔子当作封建专制主义的代表其实是不很恰当的。后来的儒家和法家同流合污,是汉儒、宋儒之流的勾当。孔子不应该负完全责任。刘济生重新发现历史:对中国传

77、统文化软肋的剖析-89-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材料三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们在世界上的经济、政治地位正在崛起,在这个时候我们拿什么去跟世界对话?还是要拿中华文化与人交流的。这么多年过去了,应该说现在儒学的复兴已经成为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比如说全球现在有400多所孔子学院,以及“国学热”现象的升温。当代我国的一些学者也在强调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些优秀成分,比如传统儒家思想的“以和为贵”“与人为善”等。这些都是我们老祖宗的东西,虽然是好东西,毕竟是我们的祖先用来处理过去的国家或人际关系的指导思想。如果我们只有这些东西,而不能在此基础上提出更能说明现实世界的理论和思想,我们的文化吸引力还

78、是比较有限的。摘编自吴光当代儒学发展的新方向-90-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陈独秀批判儒家思想的着眼点及背景。(2)根据材料二,指出陈独秀对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有了怎样新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原始儒学与汉儒、宋儒的异同。(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当代儒学复兴的背景。谈谈你对当代儒学复兴的认识。-91-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参考答案:(1)着眼点: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制度的伦理道德。背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民主化政治运动开展;尊孔复古逆流出现;广大民众被封建思想束缚;民主思想的广泛传播。(言之有理即可)(

79、2)认识:把孔子和专制主义区分开来,看到了孔子反对绝对专制的一面。相同点:都属于儒学范畴;都提出或继承、发展了“仁”的思想;都主张入世,突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不同点:原始儒学更强调“以民为本”,有反对绝对专制的一面;汉儒、宋儒在不同程度上都吸收和借鉴了其他思想;汉儒、宋儒都适应了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3)背景:经济全球化;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认识:继承与发展儒家思想的精华;与时俱进,注重对儒家思想进行理论创新。(言之有理即可)-92-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现代儒学。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所提倡之道德,封建时代之道德也封建时代之礼教,封建

80、时代之生活状态也封建时代之政治也。封建时代之道德、礼教、生活、政治”,可知陈独秀以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制度的伦理道德为着眼点批判儒家思想;其背景可从政治、经济、阶级、思想等方面来分析。第(2)问,根据材料信息“陈独秀变化的是把孔子和专制主义区分开来,看到了孔子的反对绝对专制主义的一面”,可以看出陈独秀思想的变化。“相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原始儒学与汉儒、宋儒都属于儒学范畴;都提出或继承、发展了“仁”的思想;都主张入世,突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不同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原始儒学强调“以民为本”,有反对绝对专制的一面;根据材料信息“后来的儒家和法家同流合污,是汉儒、宋儒之流的勾当”并结合所学

81、知识,可知汉儒、宋儒在不同程度上都吸收和借鉴了其他思想;汉儒、宋儒适应了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93-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第(3)问,根据材料信息“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们在世界上的经济、政治地位正在崛起全球现在有400多所孔子学院”,可知其背景为经济全球化、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第二小问,回答“认识”,根据材料信息“当代我国的一些学者也在强调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些优秀成分如果我们只有这些东西,而不能在此基础上提出更能说明现实世界的理论和思想,我们的文化吸引力还是比较有限的”,可知复兴儒学需要继承与发展儒家思想的精华;与时俱进,注重对儒家思想的理论创新等。-94-

82、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二、评价评述类设问 题型特点评价评述类设问是对历史知识的深化,也是对历史事件客观认识的表现。此类设问主要依据对历史事实的掌握来命制试题。评价,即评定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的性质、地位、作用或影响等。评述则是把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史学观点等建立在史实的基础上,即边叙述边评价,或者先叙述再评价。评价评述类设问一般含有的标志性词语如评价、简评、评述、说明、论证、如何解释、你认为、你的看法、你的观点、如何理解等。-95-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解题技巧1.评价类 历史评价=性质特点+影响(积极和消极)+结论。2.评述类 一般分三个步骤解答:(1)“是什么”,即从材料中

83、概括出观点是什么或你同意的观点是什么。(2)“为什么”,即你的理由是什么,一般结合背景加以分析论证,揭示事物的本质。(3)“怎么样”,即你对持有该观点的人有何评价,也就是分析其观点对或错的根源。一般可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或理论的高度等方面思考。-96-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例题(2016课标全国,4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太平天国后期,洪仁玕受命总理朝政,提出了一系列政治革新主张。他认为,对于“世道人心”关系甚大的事务,应“立法以为准”,立法者应“洞悉天人性情,熟谙各国风教”。他认为当时世界各国中,美国“礼义富足”,“其力虽强而不侵凌邻邦,有金银山而招别邦人来采,别邦人有能者册

84、立为官”。他注意到美国“邦长”(即总统)“五年一任”,并非终身制,国家大事则由“各省”(即各州)公议决定,官员选任在规定时间、地点匿名投票产生,“以多人举者为贤能也,以多议是者为公也”。他重视邮政、新闻报纸的作用,主张“设书信馆以通各省郡县市镇公文;设新闻馆以收民心公议”。他认为下情上达、官员匿名投票推举是实现“权归于一”的重要手段。(1)根据材料,概括洪仁玕的政治主张及其目的。(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洪仁玕对西方民主制度的认识。-97-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解析:本题考查洪仁玕的政治主张。材料反映了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提出的政治主张。第(1)问,第一小问“政治主张”,从材料中的

85、“立法以为准”,可知其强调法律和制度的重要性;从“他认为当时世界各国中,美国礼义富足”,可知他主张学习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的某些制度和做法;从“其力虽强而不侵凌邻邦”,可看出他希望各国和平相待;从主张“设书信馆设新闻馆”,可知其重视民心民意;从主张实现“权归于一”,可知其主张权力集中。第二小问“目的”,应根据所学知识,从重振太平天国的角度来分析。第(2)问,应一分为二地评价洪仁玕对西方民主制度的认识。-98-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参考答案:(1)主张:权力集中;强调法律和制度的重要性;学习西方的某些制度和做法;希望各国和平相待;重视民心民意。目的:服务于现实,试图重振太平天国。(2)对西方

86、政治制度有一定了解;认识模糊不清;有一定先进性;由此提出的主张不符合实际。-99-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专项训练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洋务派发展科技的首要方法是从西方引进和吸收,因此当时并不愿意保护最新的科技,但他们很快意识到一味依靠引进和模仿并非长远之计。1861年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其动机就在于“愤西人专揽制机之利,谋所以抵制之”。其后洋务派创办了大批军事和民用工业并赋予其在技术引进、机器使用方面的垄断特权,以保证其竞争优势。随着变法运动和西方文化的全面传播,科技作为促进工商业发展和振兴国力的重要手段,受到立法上更为集中和系统的关注。1898年,清政府颁布振兴工艺给

87、奖章程,对在科技领域取得成就者或兴办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大工程者,给予10年至50年不等的专利权,并授予官职等方式奖励,上述发明创造须经清政府有关部门考核合格以后,送交总理衙门查核办理,方能授予官职或专利权。-100-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1912年12月,国民政府颁布奖励工艺品暂行章程,对饮食品和医药品以外的发明或改良之制造品授予五年之专卖权和荣誉奖励。实行先申请原则,并要求申请奖励之人将制品之说明书及图式模型呈交工商部以供审核。据统计,1913年至1916年,农商部共办理了34件专利。1929年国民政府颁布了特种工业奖励法,奖励方式包括专制权、减免运输费和税收等。1934年颁布的工业奖励

88、办法则突出强调了对“应用机器或改良手工制造货物,在国外市场有竞争力者”和“应用在本国享有专利权之发明,在国内制造的民营工业”给予奖励。1944年国民政府制定专利法,涵盖了发明、新型和新式样三种专利,对申请主体、客体、审查、不服之救济、专利年限和纳费等内容都做出了详细规定。摘编自李宗辉近现代中国科技立法的变迁-101-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中国近现代科技立法的因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中国科技立法发展的特点,并加以评价。-102-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参考答案:(1)因素:外国入侵导致民族危机和统治危机的加深;受到西方思想(西

89、方科技立法)的影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有识之士的推动;政府的重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2)特点:政府态度由不重视到重视;立法范围不断扩大,内容主要集中在应用科学领域;由单纯模仿引进到强调独立研发;由官僚垄断转向支持和鼓励民族资本分享科技成果;借鉴西方的法律,与西方接轨;立法逐步体系化、完备化;与实际需要紧密结合。评价:有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利于民族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爱国救亡运动开展;有利于中国法律体系的近代化和规范化;没有确定科技发展的总体规划和战略部署;过分强调和全力发展应用科学,忽视基础理论科学研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科技的落后局面。-103-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解

90、析:本题通过近代中国科技立法,考查解读历史信息,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问求答项为推动科技立法的“因素”,梳理材料中清政府、民国政府科技立法的进程,从中提取推动因素,结合时代背景概括即可;第(2)问求答项为近代科技立法的“特点”和“评价”,前者需要提取材料信息,横向对比中外科技立法,纵向比较各历史阶段的科技立法,其不同点即“特点”;后者需要结合历史进程,从积极与消极两方面分析评价。-104-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2.对史料进行正确的解读、全面归纳概述史料中包含的历史信息、从丰富的史实中得出历史结论,是历史学习的几个重要能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日军占领平津以后,日本军

91、部决定速战速决,妄图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多次战役,抵抗日军侵略。为了打退日军对上海的进攻,中国军队同日本侵略者在上海及其周围地区激战三个月1937年11月,上海失守,淞沪会战结束。但是,国民政府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无力阻止优势敌人的疯狂进攻。徐州等地失守。10月,广州、武汉也被日军占领。中国失去了华北、华中、华南大片土地。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 近代现代史下册(2003年)-105-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在抗日战争中,既存在着以国民党为主导的正面战场,也存在着以中国共产党为主导的敌后战场。两个战场相互配合,有力地遏制了侵华日军的步伐。在(全民族)抗日战争初

92、、中期,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发挥了重要作用。国民党组织了十几次大的会战。淞沪会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妄想由于敌强我弱,上海、南京、武汉等重要城市相继失守。岳麓书社历史必修()政治文明历程(2014年)(1)两种版本的教材对全民族抗日战争初期情况的表述有何不同?你如何评价这两种不同的表述?-106-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材料二 下列两幅图片,描绘的是现代史上同一历史事件。(2)比较两幅图片(含注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创作者的设计意图分别是什么。-107-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材料三 分田到户、包产到户在那些已经使用机械生产的平原地区显然是倒退。因为单干就要废弃机耕,实行畜耕和

93、人耕,而农业现代化的表现就是耕作机械化。但是,人少地多,干部分配不公,农民宁愿出力出汗也愿意分田到户。从机耕到人耕,确实令人感到可笑,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却高涨起来了。他们不惜出力出汗,也要把地种好,为了能畜耕,他们自动地互相换地,然后或一家买牲口,或两三家合买牲口,一时牲口的价格猛涨。原来一匹大牲口不过1000元,小毛驴只卖三四百元,后来大牲口涨价到1 500元以上,小毛驴更时兴,涨到了800元以上。(3)概述材料中关于“分田到户、包产到户”的其中一种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你所概述的观点进行简要的论证。-108-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参考答案:(1)不同:正面战场失败原因表述:2003年

94、版教材表述失败原因为片面抗战路线和国民政府的腐败。2014年版教材表述为敌强我弱。正面战场历史作用表述:2003年版教材表述不明确。2014年版教材表述为正面战场发挥了重要作用。两个战场各自地位与关系表述:2003年版教材没有表述。2014年版教材表述为两个战场相互配合,各自发挥了重要作用。评价:前者比较片面,后者比较客观公正。(2)图1体现了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美国通过援助复兴西欧以加强对西欧的控制。图2显示了英法德等国的国旗排成风车状,并强调共同前进,其意图是肯定马歇尔计划促进了欧洲的一体化进程。-109-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3)任意选择一种观点,言之有理即可。观点一:“包产到户”促

95、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依据:“包产到户”是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适应了当时农村生产力水平;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观点二:“包产到户”限制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和机械化。依据:“包产到户”使农业经营较为分散,不利于现代机械化生产;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导致农民生产力量较为薄弱,不利于农业生产水平进一步提升和现代化。观点三:兼顾以上两种观点亦可。-110-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从正面战场失败的原因、历史作用和两个战场的各自地位与关系分析2003年版教材与2014年版教材的变化;评价可结合教材的变化来归纳。第(2)问,图1黄鼠

96、狼给鸡拜年可从美国实行马歇尔计划的本质意图分析;图2为20世纪50年代法国的宣传画,当时西欧煤钢联营,一体化已经起步,加上强调共同前进,因此其意在肯定马歇尔计划促进欧洲一体化进程。第(3)问,可从“包产到户”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或“包产到户”限制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和机械化两种角度出发来阐述观点;可结合家庭承包责任制的作用来分析原因。-111-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三、内容措施类设问 题型特点内容措施类设问主要依据材料,对基本史实进行考查,主要考查对基本史实的识记和迁移能力。常见的设问方式有:(1)内容类设问的呈现形式主要有:反映了什么内容、主要内容是什么、基本内容是什么、核心内容是什么、内容

97、有哪些等。(2)措施类设问的呈现形式主要有:具体措施有哪些、核心措施是什么、哪一项措施、采取了怎样的措施、采取了哪些重要举措、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等。-112-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解题技巧(1)具体史实型设问,首先根据材料定位该史实发生的背景或存在的社会矛盾,其次根据所学知识推断解决问题或矛盾的意图,最后结合设问限定词(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农业、工业、商业;对内、对外等)组织答案。(2)纵向专题型设问,首先根据材料定位主旨,其次根据所学知识划分阶段,最后结合设问限定词提炼各阶段的中心词(开始、发展、结局;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等)组织答案。-113-一 二 三 四 五

98、六 七 例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无论人们将毛泽东时代另做何种评价,正是这个中国现代工业革命时期为中国现代经济发展奠定了根本的基础,使中国从一个完全的农业国家变成了一个以工业为主的国家。其实毛泽东的那个时代远非是现在普遍传闻中所谓的经济停滞时代,而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现代化时代之一,与德国、日本和俄国等几个现代工业舞台上主要后起之秀的工业化过程中最剧烈时期相比毫不逊色。如果没有毛泽东时代发生的工业革命,与(20世纪)80年代一同出名的经济改革家们将找不到他们要改革的对象。美莫里斯迈斯纳旁观毛泽东时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时代发生的工业革命”是怎样开展的、有何成就。与西方

99、的工业革命相比,“毛泽东时代发生的工业革命”有何特点?造成这一特点的历史原因是什么?-114-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解析:第一小问是指新中国工业化道路,主要是“一五”计划;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一五”计划的成就即可;第三小问“特点”注意与西方相比较,西方是先轻工业后重工业,中国与之相反;第四小问“原因”要考虑中国的工业基础问题。参考答案:开展:制定和实施“一五”计划(走工业化道路)。成就: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沈阳飞机制造厂。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历史原因: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重工业基础薄弱(或旧中国没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工业畸形发展等)。-11

100、5-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专项训练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早在殷商之时,中国就有了禁止在街道上倾倒垃圾的规定,并视其为犯罪;管仲则明确提出以法律手段保护生物资源,设置相应官吏;秦墓出土的田律是世界上最早的环境立法之一;北宋甚至以皇帝下诏的方式重申环境保护禁令,命令基层官吏捕拿违反禁令的人。西汉桑弘羊主持的盐铁官营,在各郡设盐铁官署,严禁私人生产,“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釱左趾,没入其器物”。这种做法,不仅保证了国家收入,也抑制了私人盲目开采。中国在史前,已设立治水官吏司空;秦国李冰修建的都江堰,成为“天府”的富庶源泉;汉以来,“朔方、西河、河西、酒泉皆引河及川谷以溉田”。-1

101、16-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材料二 由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及相关的文化价值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为文明转型,例如一万年前,人类从渔猎采集文明向游牧、农耕文明转型,标志性的技术突破是青铜器和铁器的出现。两千多年前,中国经过春秋战国500多年的混乱,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即中国传统文明终于成型。几百年前,欧洲农耕文明的发展也面临着人口与资源的激烈矛盾。后来,西方文明出现新的转型,开始了文艺复兴,发明了蒸汽机,展开了一场人类对自然更大的征服运动。摘编自潘岳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1)阅读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主要措施。(2)根据材料二

102、及所学知识,简述人类由低级文明向高级文明的演进过程,并指出成型的中国传统文明的典型特征。-117-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参考答案:(1)严格立法,加强行政管理;对重要资源加强国家垄断;注重兴修水利。(2)演进过程:从渔猎采集文明到农耕文明,再到工业文明。特征:经济上,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政治上,推行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思想上,儒家思想是主流思想。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世界上最早的环境立法之一”“在各郡设盐铁官署,严禁私人生产”“李冰修建的都江堰,成为天府的富庶源泉;汉以来,朔方、西河、河西、酒泉皆引河水及川谷以溉田”等信息分析归纳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关键信息

103、“人类从渔猎采集文明向游牧、农耕文明转型”“欧洲农耕文明的发展也面临着人口与资源的激烈矛盾”“西方文明出现新的转型,开始了文艺复兴,发明了蒸汽机”分析,可知人类文明的演进过程;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归纳即可得出答案。-118-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在一般资本主义国家中,无产阶级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通过剥夺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实现的。在我国,对待大资产阶级(即对待官僚资本)采取这种办法。但是,对待民族资产阶级,则不是采取剥夺的办法,而是采取社会主义改造的办法,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逐步地将私人资本主义企业改变为社会主义企业。

104、材料二 1920年11月,人民委员会公布租让法令,允许外国资本家在苏俄开办租让企业或同苏维埃一起组织合营股份公司。列宁强调要通过租让制发展苏俄经济、改善工人生活,同时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生产管理方法。1921年7月,政府公布租借条例,决定把一批中小工厂和商店租借给本国的公民、合作社和其他联合组织。租让和租借企业是国家资本主义经济。-119-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和苏俄在对待资本主义经济上的不同举措及其原因。(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和苏俄在向社会主义过渡道路上的共同点,并谈谈你的认识。-120-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105、参考答案:(1)新中国举措:没收官僚资本;改造民族资本。原因:官僚资产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对象;民族资产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同盟军。苏俄举措:前期,没收资产阶级生产资料;后期,大力发展租让和租借企业,允许外国资本主义开办企业,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生产管理方法,发展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原因:当时苏俄处于经济、政治危机之中,急需改善工人和农民的生活以巩固统治。(2)共同点:都采用国家资本主义形式;采取分步的方式向社会主义过渡。认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有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经验;发展国民经济必须尊重国情;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121-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解析:本题考查中

106、俄两国的社会主义改造。第(1)问求答项为“举措”和“原因”,前者可联系所学知识回答,后者则需要从材料中找到两国具体国情的不同点,特别要注意苏联经济政策的阶段性。第(2)问求答项为“共同点”和“认识”。前者可考虑两国国情的共同点,后者则要抓住两国社会主义改造成功的经验回答。-122-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四、特征特点类设问 题型特点所谓特点(特征)就是人或事物所具有的独特因素,通俗地说就是与众不同的地方,其特殊性一般通过和同类事物的比较、鉴别得出。该设问一般含有以下词语:主要特点、新特点、时代特征、基本特点、共同特征、不同特征。设问的角度有以下三类:角度一:针对历史阶段相关问题的设问;角度

107、二:针对历史专题相关问题的设问;角度三:针对历史概念相关问题的设问。-123-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解题技巧1.与历史阶段相关问题的主要答题思路和内容(1)一般从政治、经济、科技、思想文化、民族关系、对外交往等方面归纳某一历史时期的特征。(2)一般按照时间划分阶段来归纳某一历史现象发展的阶段特点。(3)一般从原因、性质、过程、特殊性、结果、历史地位与影响等方面归纳某一历史事件本身具有的特点。-124-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2.与历史专题相关问题的主要答题思路和内容(1)政治方面,内部的,可从政治制度和政策、政权变更、中央与地方关系、民族关系等方面归纳;外部的,可从外交政策和外交关系

108、、国际关系格局等方面考虑。(2)经济方面,可从经济政策、生产方式、生产力水平、经济繁荣状况(交通状况、城市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分析。(3)思想文化方面,可从对人们的思想解放作用或对新生事物的推动或阻碍方面思考,文化方面的特点要结合当时的政治和经济状况进行思考。-125-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3.与历史概念相关问题的主要答题思路和内容 回答这类问题时,首先应明确问题涉及的主体是什么,然后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及问题分值的多少,决定是从某一方面还是从某几个方面思考并总结特点。一般来说,根据要素概括特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背景某事件发生前是否产生了新的经济因素、阶级力量,是否采用特殊

109、的方式做准备,是否受外部因素的影响等。(2)时间发生时间的早晚,经历时间的长短,处于某一特定的历史时期等。(3)目的为某个阶级或某部分人服务或具有多重目的等。(4)过程相关准备、发生的变化(领导力量、力量对比)、是否顺利、最突出的地方、其中的重大事件等。-126-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5)内容(措施)产生依据、体现某种思想、最突出的特点、包括的方面、侧重的方面、实行的办法等。(6)程度完成或实现的情况、是不是彻底、存在的局限性等。(7)范围包括地域、领域等。(8)性质是否具有时代特征、双重性质、性质发生变化等。(9)影响影响的广度、深度,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等。-127-一 二 三 四 五

110、 六 七 例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雍正时期,各地奏请开矿,清廷经常以“开矿聚集亡命,为地方隐忧”为由,下达“严行封禁”“永远封禁”等命令;对一批朝廷获利甚多的矿产,则由朝廷和地方官府严加控制。1872年,李鸿章在一份奏折中指出,上海各工厂“日需外洋煤铁”极多,“可忧孰甚”。他建议清政府“设法劝导官督商办,但借用洋器洋法,而不准洋人代办于富国强兵之计殊有关系”。清政府采纳李鸿章建议,决定先在部分地区试办“开采煤铁事宜”。摘编自戴逸主编简明清史等-128-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材料二 新中国“一五”计划指出:“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它的勘探进度,资源供应的保证程度,是合理地分布生产力、

111、建立新工业基地、正确地规定工业建设计划的先决条件。”为此,国家要求“有计划地展开全国矿产的普查工作”,“加强对某些从前没有发现或者很少发现的和目前特别缺乏的资源(例如石油)以及在地区上不平衡的资源的普查工作和勘探工作”。据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在雍正年间与19世纪70年代矿业政策的差异及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清代矿业政策相比,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矿业政策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129-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近代、现代的矿业政策。第(1)问,首先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概括两个时期不同的矿业政策,可知矿业政策经

112、历了从限制开矿到允许开矿的过程,其次,根据两个时代的不同特征和材料信息,分析总结造成这种不同的因素。从整体上看,雍正时期属于农业文明时期,19世纪70年代中国工业化已起步,不同的时代特征和现实要求,造成了不同的矿业政策。第(2)问,新中国矿业政策的特点可根据材料二中的信息整合归纳回答。在获取材料信息的基础上,归纳新中国矿业政策的特点,然后结合“一五”计划时期新中国经济建设的时代背景和历史阶段特征,分析新中国矿业政策的意义。-130-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参考答案:(1)差异:雍正年间:限制开矿,政府垄断。19世纪70年代:允许开矿,官督商办。原因:雍正年间: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清廷认为开矿

113、影响社会稳定;政府谋取矿利。19世纪70年代:列强的经济侵略;洋务运动的推动;煤铁等关系到国防、民生,需求量很大。(2)特点:列入国家发展计划;服务于国家工业化建设;独立自主开发;特别重视当时缺乏的矿产资源的勘探。意义:奠定了新中国矿业发展的初步基础;促进“一五”计划顺利完成;有利于国家工业体系的建立;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131-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专项训练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以南京临时国会为中心舞台,惜阴堂为幕后磋商场所,南北通过谈判、妥协与法制程序,终于完成了清朝政权向民国的和平转移。有学者将此称之为中国版“光荣革命”,我看是恰如其分的。我们看到,辛亥革

114、命政权转移等一切重大政治议题,都经过了国会,没有打大仗,减少了流血,这是值得高度评价的。摘编自袁刚国会和辛亥革命 材料二 民主没有精确值,只有近似值;民主没有标准答案,只有参考答案;民主不是一个单选题,而是一个多选题;民主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命题,民主的实现也不是一个简单的由此而彼的过程,毋宁说,民主“是一个连续体,一段旅程,一个正在进行着的过程”。黄相怀、李向军“中国式民主”的现实逻辑与内在理路-132-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1)依据材料一,概述中国版“光荣革命”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列举中英两国“光荣革命”的法律成果。(2)结合近代英、法、美三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有关史实说明材料二的观

115、点。-133-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参考答案:(1)特点:以议会为中心;谈判协商与法制程序相结合;结束君主专制制度而代之以民主共和政体。成果:英国颁布了权利法案;中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示例一:民主政治建设具有相似性。近代英、法、美三国逐步建立起资产阶级代议制政治制度;议会可以行使立法权,制约政府的行政权;司法权也相对独立;都适当遵循了人民主权原则;都经历了不断完善发展的过程。示例二:民主政治建设具有多样性。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美国和法国实行民主共和制;英国等实行责任制内阁,美国实行三权分立体制。(言之有理即可)-134-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解析:第(1)问,注意材料一

116、信息“以南京临时国会为中心舞台”“南北通过谈判、妥协与法制程序”“完成了清朝政权向民国的和平转移”,据此分析中国版“光荣革命”的特点;结合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过程和中国辛亥革命的相关史实,回答出中英两国“光荣革命”的法律成果是权利法案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2)问,结合材料二中“民主没有精确值,只有近似值”“民主不是一个单选题,而是一个多选题”,可判断出材料二的观点是民主政治具有相似性和多样性,可结合近代英、法、美三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相关史实论证民主政治的相似性和民主政治的多样性。-135-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众所周知,“轴心时代”的观念是德国哲学家雅

117、斯贝斯首先提出来的。他认为公元前800前200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期间世界各地出现了伟大的思想家,比方说在中国出现了老子、孔子这样伟大的思想家,在印度出现了释迦牟尼。后来在希腊就出现了苏格拉底、柏拉图这样的大思想家。这些文化传统经过2 00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人类文化主要的财富,而且这些不同地域的文化原来都是独立发展出来的,并没有互相影响,而且都是大体上同时发展起来的。雅斯贝斯还有一句话,我觉得非常重要,他讲“人类一直靠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个时期,并被它重新燃起火焰”,这个论断在历史上已经有多次可以得到证明了。-136-一 二 三 四

118、 五 六 七 因此我想,从某种意义上说,当今世界多种文化的发展,正是对2000多年前的“轴心时代”的一次新的飞跃。我们能不能这样看,21世纪或者从20世纪后半叶开始,是对2 000多年前“轴心时代”的新的飞跃?可以说,人类文化正在进入或者即将进入一个“新的轴心时代”。摘编自汤一介中国传统文化对 当今人类社会之贡献-137-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材料二 当下世界、洲界、国界似乎模糊起来,但不同文明间的分歧乃至争斗,又普遍存在,有时还以异常激烈的形态展开(如在巴以之间)。可见,文化的两个向度全球化和多元化同时存在。总之,与全球化相应的,既有文化的统一走势,又有文化的多元发展以及在某种程度上的

119、彼此纷争。摘编自冯天瑜等中国文化史(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人类文化在“轴心时代”和“新的轴心时代”的发展特征。(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对“人类一直靠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个时期,并被它重新燃起火焰”的认识。(要求:以“认识”为中心;论点明确,史论结合)-138-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参考答案:(1)轴心时代:文化独立发展;形成人类的主要精神财富;出现大思想家;侧重思想领域。新的轴心时代:多元文化共存;相互联系;文明冲突;文化趋向统一(全球化)。(2)认识:“轴心时代”是人类思想文化的源头,人类文明在继承

120、中才能创新和发展,每一次新的飞跃,都是在新的高度传承人类的文明。欧洲的文艺复兴借用古希腊罗马的人文主义成就使欧洲文明重新燃起了光辉;中国的宋明理学,是在印度佛教冲击下,再次回归到先秦的孔孟,从而把中国本土的哲学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孙中山在学习西方文化的同时,吸取了中国儒学的民本思想和大同理想,创立了三民主义指导辛亥革命,实现中国20世纪第一次巨变;在局部战争不断、恐怖主义、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的当今世界,儒家和谐思想,道家崇尚自然的思想受到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其他事例言之成理,符合题意也可)-139-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解析:本题考查东西方的思想及其影响。第(1)问,“轴心时代”的特征

121、从材料一中“这些不同地域的文化原来都是独立发展出来的,并没有互相影响,而且都是大体上同时发展起来的”,并结合春秋战国、希腊罗马等不同文明的情况概括即可;“新的轴心时代”的发展特征结合材料二“世界、洲界、国界似乎模糊”“文明间的分歧乃至争斗,又普遍存在”“与全球化相应的,既有文化的统一走势,又有文化的多元发展以及在某种程度上的彼此纷争”等信息概括分析即可。第(2)问,史论结合是最主要的原则,首先概括中心论点,再分别结合中外思想史的发展线索,阐述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之后的发展、融合与转型和古希腊罗马对西方思想的影响与发展,还可结合全球化背景之下整个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从东西方传统思想的源头和发展过程

122、中寻找解决途径的角度进行阐述。-140-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五、影响意义类设问 题型特点影响、意义是对历史事件的整体评价,影响、意义类设问是历史主观题中的常见设问。此类设问主要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在历史发展中的功能来命制试题。主要设问方式有:(1)影响类:限定性的设问,如有何积极影响,产生了怎样的消极影响,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的影响如何,对世界或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方面的影响如何等;宽泛性的设问,如有何影响,其历史影响如何等。(2)意义类:限定词设问,如分析历史事件产生的现实意义,有何国内意义,其重大国际(世界)意义是什么,说明历史事件、现象的政治(或经济、思想文化)意义是什么;宽

123、泛性设问,如有何历史意义,其历史意义(指积极作用)如何等。-141-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解题技巧 影响类 分项分析(1)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国际关系等方面分析:经济影响可以从是否促进经济发展、是否开创了新的经济结构或模式、是否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是否改变了经济格局或经济体制、是否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分析。政治影响主要分析是否使社会性质发生变化、是否有利于政治稳定、是否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否影响了政治势力的消长变化等。思想文化方面主要看是否顺应时代潮流、是否有利于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等。国际关系方面的影响主要看是否有利于两国或者该地区的和平与发展、是否会促进友好合作或加深

124、矛盾、是否影响国际关系的格局等。-142-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影响类 分项分析(2)从现实和深远影响方面分析:现实影响是指对当时社会产生的直接影响,表现为目的的指向性或动机实现的影响;深远影响是指对以后产生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影响的时代性、历史趋势等。(3)从主观影响和客观影响方面分析:主观影响可从主观动机(目的)、方针、政策、经验等方面思考;客观影响可从自然或社会形势、经济状况、政治状况、科技等方面思考 -143-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影响类 全面分析 主要从积极影响、消极影响(局限性)两方面客观、理性地分析 国际化分析 主要从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外国对中国的影响、中外之间的相互影

125、响等方面考虑 转化分析 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将特殊性影响转化为普遍性影响,如将工业革命对印度的影响转变为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的影响;二是将普遍性影响转化为特殊性影响,如将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参战各国的影响转化为对中国的影响等 -144-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意义类 宽泛性设问(1)意义=性质+作用+影响(2)意义=国内意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国际意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有具体设问角度(1)政治、文化意义:从事件性质、过去的影响、未来的影响等角度思考(2)经济意义:从事件背景、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影响、经济措施不同角度的影响等方面归纳 -145-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例题

1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明代手工业者一律编入匠籍,隶属于官府,世代相袭,实行轮班或住坐为国家服役。明初规定:轮班匠须一年或五年一班轮流到官营手工作坊服役,每班平均三个月。住坐匠则是每月赴官营手工作坊中服役十天,若不赴班,则须月出银一钱由官府另雇他人。(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起,轮班匠一律征银,政府则以银雇工。清政府决定废除这一制度,“各省俱除匠籍为民”。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146-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材料二 清代八旗制度在努尔哈赤创立时既管理军国大政又有监督和任免大汗的权力。顺治、康熙、雍正几代帝王采取措施逐步对八旗制度进行了调整和改革。摘编自徐凯清代八旗制度的变革与皇

127、权集中 顺治 上三旗与下五旗的分治。上三旗由皇帝自将,实力不断扩充,下五旗驻防各地 康熙 不启用与各旗有关涉的宗室诸王、贝勒重操旗务,而是任命亲贵皇子主持同色三旗旗务 雍正 专派监察八旗御史,各旗互查,鼓励官员及旗下人大胆地揭发讦告 -147-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1)根据材料一,说明明清时期工匠地位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代前期强化八旗管理的主要方式,这体现了该时期政治制度的本质特征是什么?解析:第(1)问,“变化”的解答注意前后的比较,“影响”主要从积极的角度分析。第(2)问,首先提取时间信息顺治时期、康熙时期、雍正时期,抓住这些时期的时代特征回答。参

128、考答案:(1)变化:从定期服役到纳银代役到完全废除匠籍;政府对工匠的人身控制逐步松弛。影响:提高了手工业者的生产积极性;增加了自由劳动力;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客观上为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提供了条件。(2)方式:分而治之;由亲贵皇子(代替原首领)主持旗务;加强监察。特征:君主专制强化。-148-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专项训练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荷兰人发展出近代的信贷、金融、簿记体系,把阿姆斯特丹建成世界上第一个现代意义的资本市场,荷兰人还使用了一整套手段规范金融业务,尤其是由政府出面提供担保,在此基础上创造了“银行”这一金融机构,把借贷率从16世纪初的20%30%

129、降到17世纪的3%甚至更少。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公司成立伊始便公开征集资本,投资多的人成为董事兼大股东,一般投资者成为小股东,其日常经营主要由董事会选出的“十七人理事会”来负责。1566年荷兰开始反抗西班牙的统治,结果以建立“联省共和国”告终。在反西战争中,荷兰创造出一种新的政府形式,即“共和国”:七个省协商推举共同的元首(即执政)负责联省行政,各省高度自治,管理内部事务。摘编自钱乘旦主编世界现代化历程-149-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材料二“(中国)轮船之有商局,犹外国之有公司也。”轮船招商局“乃官为之助,而非官为之主也。局中督办、总办,皆系道员,则官也,而非商也。然其办

130、事接众,与商周旋,未尝以官之事例绳人,则仍商也,而非官也,盖介于官与商之间而通其隔阂也。”招商局各分局承包业务,按各口所揽水脚提5%作为总局和分局办公经费,分局收入,除还房产租银外,归各局支配。“中国初不知公司之名,自招商轮船局获利以来,风气大开”“遂各怀立地致富之心,借资购股,趋之若鹜”。据申报载,1882年,招商局股票由100两涨为267两,招商局每年结账后均在申报北华捷报等媒体上公布信息,股东“可以随时查核”。摘编自高鸿志李鸿章与甲午 战争前中国的近代化建设-150-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1)根据材料一,归纳17世纪前后荷兰崛起的制度因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轮船招

131、商局在中国近代企业制度建设上的意义。参考答案:(1)建立现代金融体系,发展资本市场;建立公司,实现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摆脱西班牙控制,形成独立民族国家;开展联省自治,建立有效政府。(2)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民用企业和第一个采取“官督商办”形式的企业,标志近代股份制企业在中国的出现;吸纳民间资金,对中国近代早期股市的兴起具有推动作用;以营利为目的,将承包、利润、竞争等机制引入企业,开始了近代企业经营模式的探索。-151-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外经济的发展,考查提取和解读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要注意限制性条件“制度因素”,在材料中可以分层提

132、取荷兰的经济、政治制度;第(2)问求答项为“意义”,限制项为“企业制度建设”,因此可以联系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回答。-152-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2.铁路是近现代文明发展的缩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德意志,铁路是一个更宏伟计划的一部分,铁路是国家主义事业的最大同盟。早在1846年就成立了德意志铁路管理协会,确定了相同的关税,使得国界几乎成为多余。经历19世纪40年代铁路狂热阶段后,到19世纪70年代中期,德国超过英国成为欧洲铁路网分布最广的国家。摘编自英沃尔玛尔铁路改变世界-153-材料二 不同材料中的滇越铁路 文学作品 历史文献 图像资料 滇越铁路这条大动脉,不断地注射着法

133、国血、英国血把这原是村姑娘面孔的山国都市(昆明),出落成一个标致的摩登小姐了。(据作家艾芜人生哲学的一课,1931 年)铁道改变了沿线的面貌,到 1922年,昆明开办现代工厂 55 家,均通过滇越铁路引进机器设备。云南猛然间变成了我国工业文明的前沿。(摘编自张长利滇越铁路)为保卫滇越铁路中国段支线等的安全以及运输国际援华物资,美国空军志愿大队(飞虎队)1941 年 12 月来华正式作战,图为飞虎队员携带的条幅,上有“洋人来华助战,军民一体救护”等字样。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154-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注:滇越铁路是法国殖民者占领越南后修建的,连接越南海防和中国云南昆明的铁路,于1

134、910年正式通车)-155-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材料三 目前欧洲公路以每天吞噬10公顷土地的速度发展,公路CO2排放量占整个交通运输业总排放量的八成以上,欧洲公路交通拥堵造成的经济损失已高达其GDP的0.5%,因交通事故每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 600亿欧元。随着精力充沛的退休人员增加,教育旅行机会增多,国际间客运量强劲增长,铁路客运市场获得发展机遇。而物流与信息技术的进步,以及欧盟单一市场的诞生与发展,为欧洲铁路货运业务提供了契机。铁路、城市和城际轨道交通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在欧洲,一个新的铁路时代已经到来。摘编自耿志民欧洲铁路联盟 交通政策对中国铁路的启示-156-一 二 三 四 五

135、 六 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铁路在实现德意志“更宏伟计划”进程中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革命史观的角度指出滇越铁路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影响,并另选一种史观(文明史观或现代化史观),分析滇越铁路的历史作用。(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新的铁路时代”到来的社会背景。-157-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参考答案:(1)一方面(积极影响),促进了德国统一,有利于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加快了德国工业化进程,增强了德国在欧洲的地位;另一方面(消极影响),强化了国家的专制主义统治,助长了德国对外扩张的野心。(2)影响:成为列强侵略中国西南地区的通道,但一定程度上也

136、促进了云南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必须答出殖民侵略的双重性);抗战时期成为中国军民与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合作抗日的国际通道和前沿阵地。现代化史观:促进了云南地区的交通现代化;促进了铁路沿线及云南地区近代工业的兴起和发展;带动了新兴城市的崛起;推动了云南地区社会生活现代化。文明史观:促进了云南地区近代交通与工业的进步;改变了铁路沿线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促进了中西方文明的交流。-158-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3)公路交通带来土地资源消耗和环境恶化等严峻问题(或政府对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或经济区域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欧洲人民生活水平的

137、提高等。-159-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解析:第(1)问,“影响”可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积极方面可联系德国的统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国际地位的提高等分析,消极方面可从强化专制主义统治、助长扩张野心等方面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运用革命史观进行解读,从滇越铁路的修建便利了列强加剧对中国的侵略、促进云南地区经济发展和加强与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合作等方面概括;第二小问,可以采用文明史观或现代化史观进行解读,如采用文明史观,可从滇越铁路对云南地区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工业文明的影响等方面分析,如采用现代化史观,可从交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城市现代化和生活现代化等方面分析。-160-一 二

138、三 四 五 六 七 第(3)问,根据材料信息“公路CO2排放量占整个交通运输业总排放量的八成以上”“欧洲公路交通拥堵造成的经济损失直接经济损失1 600亿欧元”“随着精力充沛的退休人员增加,教育旅行机会增多”“物流与信息技术的进步,以及欧盟单一市场的诞生与发展”等概括出背景。-161-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3.近代中国的转折与发展,关键是思想的转折与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中国调动了十多万军队,先后有一名总督(裕谦)、两名提督(关天培、陈化成)、七名总兵(张朝发、祥福、江继芸、郑国鸿、王锡朋、葛云飞、谢朝恩)、二名都统(海龄、长喜)以及数千名士兵死于战争。

139、但英国远征军的战死人数据英方统计却不足百人,这显现了中国与西方之间巨大的落差。摘编自历史的拐点: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转折点-162-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材料二 用忠臣而摒奸臣,这是中国古典政治学中最常青又最常见的定理之一。忠奸的理论所能得出的直接结论是,中国欲取得战争的胜利,只需罢免琦善及其同党、重用林则徐及其同志即可,不必触动中国的现状。也就是说,只要换几个人就行,无须进行改革。于是,中国此时的任务,不是改革旧体制,而是加强旧体制。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材料三 20世纪初,民族主义引进中国之时一直隐然深埋在汉族士人心中的对满族贵族统治合理性的质疑,在甲午对日海战失败之后开始全

140、面爆发,一场擎着种族的资产阶级革命,已在知识和思想界之外的政治领域迅速地展开这种民族主义的革命宣传和策略却是一把双刃剑:在鼓动起民族革命激情的同时,也大大伤及中华民族的整体统一。陈永霞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族主义思潮-163-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1)材料一中“中国与西方之间巨大的落差”对中国思想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试举例说明。(2)根据材料二,传统的“忠奸的理论”认为中国战败的原因是什么?这种认识导致了什么后果?(3)材料三中的“民族主义”指的是什么?它对中国近代革命有何影响?(4)综合以上材料,促成近代中国思想转折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64-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参考答案:(1

141、)影响:开眼看世界(睁眼看世界);思想启迪(迈出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举例:如林则徐主持编译四洲志(或各国律例华事夷言)等。(或魏源编著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2)原因:不用忠臣,用奸臣。后果:延误改革。(3)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影响:有利于掀起辛亥革命高潮(鼓动革命热情);不利于民族统一。(4)因素:西方侵略(民族危机);西方启蒙思想的引入。-165-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第(1)问,根据材料“在两年多的时间里”“英国远征军”“显现了中国与西方之间巨大的落差”,可判断出这场战争是鸦片战争,中国有识之士从鸦片战争清政府的失败中认

142、识到外国的船坚炮利,于是开始开眼看世界,迈出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的代表人物有林则徐、魏源等。第(2)问“原因”根据材料“中国欲取得战争的胜利,只需罢免琦善及其同党、重用林则徐及其同志即可”,可知传统的“忠奸理论”认为中国战败的原因是“不用忠臣,用奸臣”。“后果”根据材料“只要换几个人就行,无须进行改革不是改革旧体制,而是加强旧体制”分析即可。第(3)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族主义”指的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影响”可结合材料中的“这种民族主义的革命宣传和策略却是一把双刃剑整体统一”回答。第(4)问近代中国的变化应结合民族危机加深,西方思想的传入等方面来回答。-166-

143、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六、启示认识类设问 题型特点启示认识类设问一般含有以下引导词语:认识、启示、说明、看法、见解、感想、观点、借鉴、经验教训、态度、对策、建议、主张等。此类型设问主要是就某一个(类)特定的历史问题要求总结规律、提出对策、得出结论、分析得失,一般出现在非选择题设问的最后部分,与前面设问的解答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其旨在考查历史思维层次、历史认知水平和历史感悟能力。-167-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解题技巧技巧一 认识类:一般从事件本身思考,“就事论事”,侧重于从是什么、为什么、反映了什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的角度回答。答案可从两方面组织:一是共性特征(从材料或题目的答案内

144、容入手,归纳总结出一些规律性认识);二是“探因寻果”(1)政治方面,一般可从国情、领导阶级及其实施的方针策略、群众支持或拥护程度等方面思考(2)经济方面,一般可从是否符合国情、经济规律(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适时调整政策等方面思考-168-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技巧二 启示类:一般从经验、教训方面思考,联系现实,侧重于要怎么样、不能怎么样两方面回答。答案一般从两个方面组织:一是理论高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二是现实指向(要联系当前时事,对现实有指导意义)(3)思想文化方面,一般从以下三点思考:如何对待,从在批判中继承、发展等方面思考;如何认

145、识,从文化活动或思想的地位、对国内和国际的影响等方面思考;从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方面思考(4)外交方面,可从外交政策的改变取决于国家实力、国家利益,国家间的合作有利于各国的发展等方面思考 -169-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例题自从汤因比的18世纪英格兰工业革命演讲稿出版后,“工业革命”一词广泛流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或技术革命,与政治革命大多是短期内急促暴风雨式的社会制度变革不同,工业革命在较长时间内由分散和个别的发现、发明和变革开始,通过逐渐和缓慢的积累形成。政治革命只是推翻了封建制度的专制统治,而工业革命则彻底改造了英国社会。在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相

146、辅相成下,引发了经济、社会以及政治等方面的全方位变革,使英国的国际地位和国家实力产生了巨大变化。大部分经济学家如克拉克、钱纳里等人认为工业化引起了经济增长和结构变化,从而导致经济发展,发展中国家只有走工业化的道路,才能使国民经济进入更为有效率的运行轨道。也有经济学家认为工业化会带来严重的社会动荡、贫富分化等社会弊病,工业发展产生的一些新工艺不顾人的需求,使人变得冷漠甚至麻木不仁,有着贬抑人性的后果。摘编自对工业化的重新认识及其现实意义等-170-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工业革命首先开始于哪一生产领域。与之相关的发明成就有哪些?(2)工业革命使英国社会发生了多

147、方面的巨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所造成的影响。(3)综合上述材料,回答当今发展中国家从英国等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实践中能得出哪些启示。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第(1)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根据材料“引发了经济、社会以及政治等方面的全方位变革,使英国的国际地位和国家实力产生了巨大变化”,从政治、经济、社会、国际地位等方面回答工业革命对英国的影响。第(3)问,材料反映了工业经济增长、技术创新以及工业化带来的问题,因此启示要根据材料内容回答。-171-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参考答案:(1)领域:棉纺织业。发明:哈格里夫斯的珍妮机、瓦特的改良蒸汽机(或万能蒸汽机)

148、等。(2)影响:经济方面: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操作;蒸汽机普遍应用于工业领域;工业结构发生了变化;城市化进程加快。社会方面: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工人运动兴起。政治方面: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英国代议制度进一步发展。国际地位: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国,“日不落”帝国的世界霸主地位逐步确立。(上述四个方面,每个方面答出一点即可)-172-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3)启示:工业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强劲有力的发动机;重视生产技术的创新或他国优秀技术成果的引进与运用;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适时协调工业化中出现的各种矛盾。(言之有理即可)-173-一 二 三 四 五

149、 六 七 专项训练 1.古代中国的百家争鸣、近代西方的文艺复兴和当代中国的真理标准问题讨论都是重大的思想解放运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地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他们力求改变现状,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呼唤建立新的社会,从而推动了百家争鸣的产生与发展。摘编自李静、萧洪恩百家争鸣与 文艺复兴的历史比较-174-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材料二 文艺复兴主要是一场文化运动。它强调对希腊罗马经典的研究以及对个人成就的赞扬。它最早出现在14世纪的意大利。随后遍及欧洲大地,成为14世纪摧毁中世纪旧结构的“

150、灾难”。它将欧洲从中世纪引向了近代世界。摘编自美丹尼斯谢尔曼、乔伊斯索尔兹伯里 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 材料三 这场讨论的内容是,究竟什么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场讨论深层的含义则是要解决中国走什么道路的问题。因此,这是一场关系到中国前途和社会主义命运的大讨论。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重要意义和重要启示-175-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1)根据材料一,概括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背景。结合秦汉时期的相关史实,说明百家争鸣所产生的影响。(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古代中国的百家争鸣和近代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承担的相同历史使命。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艺复兴在把“欧洲从中世纪引向了近代世界”的过程中所做出的历史贡献

151、。(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开展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必要性以及这场讨论对“中国前途和社会主义命运”产生的影响。(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人类历史上思想解放运动一般规律的认识。-176-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参考答案:(1)背景:社会生产力发展(旧的社会制度已不适合时代需要);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建立新的社会。影响:百家争鸣为封建政治的构建和封建国家的治理奠定了理论基础。秦朝建立后采纳法家思想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汉武帝把董仲舒发展后的儒家思想作为治理国家的正统思想。(2)历史使命:促进社会转型,呼唤新的社会。贡献:把人和人性从宗教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为资本主义的发

152、展解除了精神枷锁;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勃兴。(3)必要性:“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个人崇拜和“左”倾思想仍束缚着人们的头脑,严重影响中国的发展。影响: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开始奠定了思想基础)。(4)出现在历史转折的重要关头(反映时代要求);对历史发展具有导向作用,是促进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177-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无法更多地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概括出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第二小问联系秦始皇采纳法家思想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等史

153、实分析说明。第(2)问,第一小问古代中国的百家争鸣和近代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承担的相同历史使命都是促进社会转型;第二小问考查文艺复兴运动的意义,从经济、思想、科技等方面概括回答即可。第(3)问第一小问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其必要性;第二小问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其影响。第(4)问回答时应掌握该类型题目的共性,古今中外历史上所有的思想解放运动都反映时代要求,都起着共同的作用解放思想,都推动了社会发展和历史的进步。-178-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宋朝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的基础,是中国前所未有的经济生产率。海港而不是古老的陆路,首次成为中国同外界联系的主要媒介。

154、中国的出口品大多是制成品,如丝绸、瓷器、书画等;而进口品多半是原材料,如香料、矿石和马匹等。因而,宋朝时的中国正朝着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不过,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这一潜在的可能从未实现。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79-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材料二 15001800年,欧洲人利用他们与非洲和美洲越来越密切的政治经济联系,尤其是“三角贸易”,不断扩大对亚洲经济的全面参与。美洲的糖和大西洋的鱼为欧洲人提供了卡路里和蛋白质,亚洲的棉纺织品为欧洲人提供了衣服从而节省出大片牧场,美洲货币的大量供给使欧洲能够追求微观和宏观的经济优势,促进了欧洲的资本积累。经过三个

155、世纪的努力,欧洲在全球最早开始了工业革命,并用进口替代和工业品出口拉动战略,最终抵达了世界经济中心的位置。摘编自德弗兰克白银资本-180-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朝对外贸易发展的原因,简要评价“古代中国成为海上强国的潜在的可能从未实现”的观点。(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宋朝对外贸易架构的市场相比,15001800年的世界市场有哪些发展变化。谈谈你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181-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参考答案:(1)原因:南方社会环境相对安定;封建经济发展,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对外政策开放,海上丝绸之路兴盛;造船和航海技术进步。评价:

156、合理性:古代中国自然经济始终占据主导地位,走向海洋缺乏经济动力;明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古代中国没有成为近代意义上真正的世界海上强国。片面性:汉唐时期中国对外开放,海上丝绸之路为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做出重大贡献;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古代中国在一定时期内是世界海洋大国。(2)变化:从区域性市场发展为世界性市场;从农业、手工业产品发展为工业制成品;从和平经济文化交流到资本主义殖民扩张;全球化进程加快。认识: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需要建立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182-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解析:本题考查宋代对外贸易和近代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第(1)问围绕材料一中宋代对外贸

157、易和中国成为海上强国“潜力”的观点设问。宋代对外贸易发展的“原因”除了材料中的经济原因外,还要联系政治环境、经济重心南移等;对中国成为海上强国潜力的观点进行“评述”,要一分为二地辩证分析。第(2)问综合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考查近代以来世界市场的“变化”和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前者可对比宋代海外贸易与近代以来世界市场的不同点,后者可抓住经济全球化“双刃剑”的特点回答。-183-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943年,美国提出怀特计划,建议设立总额为50亿美元的国际货币基金,由各国根据自己的黄金外汇储备和国民收入来决定自己的投票权。而英国提出的凯恩斯计划,

158、根据国际进出口贸易来决定各国的份额。双方谈判后,同意根据怀特计划来组建战后国际经济体系。1945年布雷顿森林协定签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宣告成立。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184-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材料二 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的新经济政策终止了美元兑换黄金,从而使世界货币体系由美元黄金本位制转变为纯美元本位制,破坏了世界货币体系的核心支柱。从此以后,美国一方面可以不受黄金储备的限制合法地通过大量印刷纸币进行美元贬值,赖掉原来的债务,另一方面又不断扩大国际收支逆差,让外国新流入资金为政府企业和个人债务继续融资。摘编自刘自强布雷顿森林 体系崩溃的历史影响新论(1)比较说明材料

159、一中凯恩斯和怀特关于“国际经济主导权”观点的异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怀特计划被采纳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世界货币体系中美国核心地位变化的影响及其启示。-185-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参考答案:(1)相同点:争夺世界经济霸权。不同点:解决经济主导权的方式不同。(或怀特主张根据黄金外汇储备和国民收入来决定投票权;凯恩斯主张根据国际进出口贸易来决定各国的份额)原因: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英国经济实力严重削弱;美国综合实力雄厚,美国黄金储备量占绝对优势。(2)影响:对美国,无须承担美元兑换黄金的固定责任;通过融资等手段推动美国经济发展。对世界,造成世界金融秩序的混乱。启示

160、:国际货币中心不是一成不变的;促使国际货币体系变化的因素是多样的;国际货币朝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各国在追求自身发展时,应注重全人类共同利益,追求互利共赢。-186-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货币金融体系的发展。第(1)问求答项为凯恩斯与怀特观点的“异同点”以及怀特计划被采用的“原因”,需要注意凯恩斯与怀特代表的国家,这决定其观点,并联系时代背景,分析怀特计划被采用的原因。第(2)问求答项为美国核心地位变化的“影响”和“启示”,前者联系材料,注意关键词“美元贬值”和“国际收支逆差”,联系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的发展线索即可回答;后者具有开放性,围绕材料

161、中心“货币”“体系化”等概括即可。-187-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七、开放探究类设问 题型特点开放探究类设问常常从新闻时事、社会生活、历史图片入手,将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考查对知识的迁移、综合分析能力。该题型可分为两类:提炼观点型开放题,其设问方式一般是“评析材料中关于的观点”“提炼一个观点(主题)并进行阐释”;提供观点型开放题,其设问方式一般是“请选择你认同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188-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解题技巧1.技巧一 提炼观点型开放题 解题基本方法:先提炼材料中的观点,再进行论述。解题步骤:(1)明确要求,即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2)

162、提炼观点,在研读材料的基础上,选出其中的主要观点,以备论证。(3)选择观点(判断表态),从提炼出的观点中选出能有力论证的观点。(4)遴选史实,从所学知识中搜寻和遴选可以论证观点的史实。(5)表述成文,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论证有力。-189-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2.技巧二 提供观点型开放题 解题基本方法:以宏观和开放的视角重新审视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公正、客观地分析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解题步骤:(1)选择观点,从题目提供的观点中选出可以有力论证的观点。(2)遴选史实,从所学知识中搜寻和遴选可以论证观点的史实。(3)表述成文,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论证有力。特别注意:有的试题除了已经

163、列出的观点以外,还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提出其他观点进行论证。-190-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例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第二条 帝国依据本宪法规定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帝国法律应高于各邦法律 第十二条 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八条 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 第六十一条 在本宪法公布之后,在全帝国内,应立刻全部采行普鲁士的军事立法 德意志帝国宪法-191-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材料二 第231条 联盟国和联合国政府宣布,而德国承认:德国及其盟国应对它们所造成的、由于德国及其盟国发动进攻而挑起的战争使联盟国和联合国政府及其臣民

164、所遭到的一切损失和一切损害负责。凡尔赛和约-192-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材料三 我们只要看看今日德国,虽然两度沦为战败国,又没有独立的军事力量,今天在欧洲的地位,却远比1945年前军事强权的德国稳固多了。摘编自英霍布斯鲍姆 极端的年代(1994年)在所有欧盟成员国中,德国是欧洲统一最积极的倡导者。这是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人接受了这样一个观点,即建立一个统一的欧洲并使德国成为欧洲大家庭中的平等伙伴,才是促进本国经济发展,重新获得世人尊敬的最佳路径。德霍尔斯特罗力欧盟超国家 职能及德国在欧洲统一中的作用-193-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所示德国政治

165、体制建立的时代背景,并概括德国政治体制的主要特点。(2)对于材料二中战争责任的认定,当时多数人认为是正确的,但也有一些人认为是不正确的。你赞成哪种看法?简要说明理由。(3)阅读材料三并联系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德国“今天在欧洲的地位稳固多了”的主要表现,并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德国对欧洲发展的贡献。-194-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德国的崛起过程。第(1)问,第一小问应从经济上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军事上的王朝战争、政治上的统一等方面概括出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时的背景;第二小问联系材料中的信息“帝国法律应高于各邦法律”“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全

166、部采行普鲁士的军事立法”等归纳出德意志帝国的代议制民主、中央集权、专制主义、军国主义等特点。第(2)问为开放性试题,联系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从德国的侵略扩张、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以及战争的性质等方面展开论述。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信息“今天在欧洲的地位,却远比1945年前军事强权的德国稳固多了”“德国是欧洲统一最积极的倡导者”“成为欧洲大家庭中的平等伙伴”等概括出表现;第二小问从和平稳定、经济发展、提高国际地位等方面进行分析。-195-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参考答案:(1)背景:工业革命后,德意志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统一。主要特点:代议制民主;中央拥

167、有较大权力;君主专制色彩浓厚;保留了普鲁士军国主义传统。(2)正确。理由:德国大力扩军备战;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力图争夺世界霸权;大战首先开始于德国和同盟国一方的进攻。不正确。理由: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集团矛盾激化的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协约国和同盟国双方争夺殖民地和霸权的帝国主义战争;程序不公正(未经审判、德国未能参加和会亦可)。(3)主要表现:完成了国家的统一;资本主义经济高度发达;是欧盟的最重要成员国之一;和周边国家保持了良好的关系;拥有成熟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贡献:深刻反思第二次世界大战,促进了欧洲的和平与稳定;推动了欧洲的联合;有助于欧洲政治经济的发

168、展;有利于欧洲对国际事务发挥重要影响。-196-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专项训练 1.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作为立法机构的英国议会发端于13世纪,在中世纪是听命于国王的御用工具。1688年“光荣革命”建立起立宪君主制政体以后,议会虽然被宣布为国家最高立法机关,但由于土地贵族势力强大,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很难涉足。1832年议会改革打破了贵族们长期垄断的政治权力,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参政权和选举权。19世纪70年代,议会先后颁布了秘密投票法取缔选举舞弊法,19世纪末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的普选权,20世纪初妇女也获得了选举权。摘编自纪录片

169、世界历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国议会地位及议会权力的分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产生变化的原因。-197-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材料二 文献一: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1912 年 1 月 2 日)文献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 年 3 月 11 日)第四条 临时大总统得参议院之同意,有宣战、媾和及缔结条约之权。第五条 临时大总统制定官制、官规,兼任免文武官员,但制定官制、官规,及任命国务员及外交专使,须得参议院之同意。第十八条 行政各部设部长一人为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办理各部事务 第三十四条 临时大总统任免文武职员,但任命国务员及外交大使公使须得参议院之同意。第三十五条 临时

170、大总统经参议院之同意,得宣战媾和及缔结条约。第四十三条 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第四十四条 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第四十五条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198-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材料三 在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权建立的初期,它(临时约法)首开了因人立法之风。因人立法反映出很大的封建人治主义色彩。因为法随人变,就造成了人的意志高于法的意志。摘编自韦庆远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2)比较材料二中两则文献内容的差异,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有学者认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以美国1787年宪法为主要蓝本而制

171、定的。你是否赞同该观点?请说明理由。-199-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参考答案:(1)变化:议会由专制王权的御用工具,到执掌立法大权;议会由贵族阶层垄断,到资产阶级参与分享,再到普通民众获得权利。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进行,君主立宪制确立并完善;工人运动的推动。(2)差异:临时约法取消了临时大总统制定官制、官规的权力;临时约法规定总理也为国务员;临时约法规定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或将总统制改为责任内阁制)原因: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为限制其权力。评价: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

172、主宪法;它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它首开因人立法之风,具有封建人治主义色彩。-200-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3)第一种观点:赞同。理由:两者都规定实行共和制。都采用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立法、司法、行政)。都实行总统制,总统都拥有行政权,统率全国武装部队;总统都可以任命文武官员、宣战媾和、缔结条约等。(言之成理即可)第二种观点:不赞同。理由:临时约法规定议会实行一院制;1787年宪法规定议会采取两院制。临时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1787年宪法规定实行总统制,总统权力远大于临时约法规定的总统权力。临时约法规定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产

173、生;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由公民间接选举产生。1787年宪法一开始并没有规定人民的自由权利;临时约法却规定了广泛的公民自由和权利,强调国民的自由平等。(言之成理即可)-201-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解析:本题考查中外政体的发展变化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问纵向考查英国议会的地位及权力分配,以时间概念为标志分层,逐层概括,并联系时代背景作答。第(2)问纵向比较民国初年的两个重要的法律文件,要注意表格材料中条款的对应关系,即可比点,按点逐点对比;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并评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注意评价时还应结合材料三。第(3)问是开放型问题,实际上也是对比题,如果赞同,就是从两部宪法中

174、找共同点,如果不赞同,就是找不同点。-202-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近现代的文白之争是中国历史上重大的文化事件。就语言发展的方向来看,近代文白之争的对错是清楚的;而就其所牵涉的文化、民族传统等方面看,其对错又值得思考。-203-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正方 反方 梁启超:“今人文字与语言离,其利病既缕言之矣。今人出话,皆用今语,而下笔必效古言。故妇孺农氓(田民),靡不以读书为难事。而水浒三国红楼之类,读者反多于六经。”陈独秀:“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那德先生又要

175、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林纾:“且使人读古子者,须读其原书耶?抑凭讲师之一二语,即算为古子?若读原书,则又不能全废古文矣。”“古文者,白话之根柢,无古文安有白话?”姚鹏图:“鄙人近年皆用白话体裁然总不如文话之简捷易明,往往累牍连篇,笔不及挥,不过抵文话数十字、数句之用。”-204-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你赞成材料中文白之争哪一方的观点?并说明理由。(要求:观点鲜明,史论结合)-205-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参考答案:示例一:赞成正方,主张推广使用白话文。中国社会日常交往大量使用白话,而书面用语以文言为主,形成了文言文与白话文分离的状态;文言文的复杂阻碍了文化的普及和

176、传播以及教育的发展,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必须进行改革;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与科学,追求思想的解放,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必须要否定文言文,倡导使用白话文。示例二:赞成反方,反对全盘否定文言文,主张保留文言文。文言文是白话文的基础,文言文作为一种有特色的书面用语,它的存在是有价值的;白话文在其初期,无论是词汇的丰富性还是表达形式的成熟、优美都还无法与文言文相比;在中国长期历史文化发展的进程中,文言文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如果废弃文言文,必然导致传统文化的断绝。示例三:综合上述两种说法,辩证地表述。理由应参考上述两种说法,辩证地表述。-206-一 二 三 四

177、五 六 七 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解答时注意提取材料中的信息。赞成正方观点,材料理由:第一,“今人文字与语言离今人出话,皆用今语”;第二,“故妇孺农氓(田民),靡不以读书为难事。而水浒三国红楼之类,读者反多于六经”;第三,“要拥护那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赞成反方观点,材料理由:第一,“若读原书,则又不能全废古文矣”;第二,“古文者,白话之根柢,无古文安有白话”;第三,“然总不如文话之简捷易明,往往累牍连篇,笔不及挥,不过抵文话数十字、数句之用。”也可以有第三种观点,既赞成正方观点,又赞成反方观点。理由:参考第一、第二两种说法,辩证地表述。也可以有第四种观点,既不

178、赞成正方观点,又不赞成反方观点。理由:参考第一、第二两种说法,辩证地表述。-207-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3.(2017课标全国,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时 间 中 国 外 国 1415世纪 朱元璋在位期间,与占城、爪哇、暹罗等 30 余国进行官方贸易。废除丞相制度。郑和七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和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史上的壮举。德国人古登堡发明了最早的印刷机。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佛罗伦萨 200 余家纺织工场雇佣 3 万余名工人。-208-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时 间 中 国 外 国 16 世纪 张居正进行赋役合一、统一征银的“一条鞭法”改革。李时珍本草纲目刊刻。玉米、番薯、

179、马铃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汤显祖出生,代表作牡丹亭表现男女主人公冲破礼教束缚,追求爱情自由。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中国,传播了西方自然科学知识。莎士比亚出生,代表作哈姆雷特。-209-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时 间 中 国 外 国 17 世纪 朱子学在日本为官方推崇,成为显学。茶叶大量输往欧洲。宋应星天工开物刊刻。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郑成功收复台湾。英国入侵印度,英属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开展殖民活动。英国早期移民乘“五月花号”到达北美。据李亚凡编世界历史年表等 上表为1417世纪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210-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参考答案:略。解析:本题是一道开放型试题。题目材料列举了1417世纪中外历史大事,要求从相互关联的事件中提取信息,并拟定论题,进行阐述。答题时首先要有一个宏观的方向:1417世纪是中国的明朝时期,西方国家则是工场手工业时期,中西方都面临社会转型,但中国开始落后于西方。可据此选择历史事件,例如中国官方贸易与西方资本主义殖民扩张联系,可以中西方贸易的不同历史使命为主题进行论述。需要注意的是,题目要求从中外关联的角度分析,不要单纯从中国或西方的角度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