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课件:3 高祖本纪 .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05761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PPT 页数:119 大小:5.5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课件:3 高祖本纪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9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课件:3 高祖本纪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9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课件:3 高祖本纪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9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课件:3 高祖本纪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9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课件:3 高祖本纪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9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课件:3 高祖本纪 .ppt_第6页
第6页 / 共119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课件:3 高祖本纪 .ppt_第7页
第7页 / 共119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课件:3 高祖本纪 .ppt_第8页
第8页 / 共119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课件:3 高祖本纪 .ppt_第9页
第9页 / 共119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课件:3 高祖本纪 .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9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课件:3 高祖本纪 .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9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课件:3 高祖本纪 .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119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课件:3 高祖本纪 .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119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课件:3 高祖本纪 .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119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课件:3 高祖本纪 .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119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课件:3 高祖本纪 .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119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课件:3 高祖本纪 .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119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课件:3 高祖本纪 .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119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课件:3 高祖本纪 .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119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课件:3 高祖本纪 .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119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课件:3 高祖本纪 .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119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课件:3 高祖本纪 .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119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课件:3 高祖本纪 .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119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课件:3 高祖本纪 .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119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课件:3 高祖本纪 .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119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课件:3 高祖本纪 .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119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课件:3 高祖本纪 .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119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课件:3 高祖本纪 .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119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课件:3 高祖本纪 .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119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课件:3 高祖本纪 .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119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课件:3 高祖本纪 .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119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课件:3 高祖本纪 .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119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课件:3 高祖本纪 .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119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课件:3 高祖本纪 .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119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课件:3 高祖本纪 .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119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课件:3 高祖本纪 .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119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课件:3 高祖本纪 .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119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课件:3 高祖本纪 .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119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课件:3 高祖本纪 .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119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课件:3 高祖本纪 .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119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课件:3 高祖本纪 .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119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课件:3 高祖本纪 .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119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课件:3 高祖本纪 .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119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课件:3 高祖本纪 .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119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课件:3 高祖本纪 .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119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课件:3 高祖本纪 .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119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课件:3 高祖本纪 .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119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课件:3 高祖本纪 .ppt_第48页
第48页 / 共119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课件:3 高祖本纪 .ppt_第49页
第49页 / 共119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课件:3 高祖本纪 .ppt_第50页
第50页 / 共119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课件:3 高祖本纪 .ppt_第51页
第51页 / 共119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课件:3 高祖本纪 .ppt_第52页
第52页 / 共119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课件:3 高祖本纪 .ppt_第53页
第53页 / 共119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课件:3 高祖本纪 .ppt_第54页
第54页 / 共119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课件:3 高祖本纪 .ppt_第55页
第55页 / 共119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课件:3 高祖本纪 .ppt_第56页
第56页 / 共119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课件:3 高祖本纪 .ppt_第57页
第57页 / 共119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课件:3 高祖本纪 .ppt_第58页
第58页 / 共119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课件:3 高祖本纪 .ppt_第59页
第59页 / 共119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课件:3 高祖本纪 .ppt_第60页
第60页 / 共119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课件:3 高祖本纪 .ppt_第61页
第61页 / 共119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课件:3 高祖本纪 .ppt_第62页
第62页 / 共119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课件:3 高祖本纪 .ppt_第63页
第63页 / 共119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课件:3 高祖本纪 .ppt_第64页
第64页 / 共119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课件:3 高祖本纪 .ppt_第65页
第65页 / 共119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课件:3 高祖本纪 .ppt_第66页
第66页 / 共119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课件:3 高祖本纪 .ppt_第67页
第67页 / 共119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课件:3 高祖本纪 .ppt_第68页
第68页 / 共119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课件:3 高祖本纪 .ppt_第69页
第69页 / 共119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课件:3 高祖本纪 .ppt_第70页
第70页 / 共119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课件:3 高祖本纪 .ppt_第71页
第71页 / 共119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课件:3 高祖本纪 .ppt_第72页
第72页 / 共119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课件:3 高祖本纪 .ppt_第73页
第73页 / 共119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课件:3 高祖本纪 .ppt_第74页
第74页 / 共119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课件:3 高祖本纪 .ppt_第75页
第75页 / 共119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课件:3 高祖本纪 .ppt_第76页
第76页 / 共119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课件:3 高祖本纪 .ppt_第77页
第77页 / 共119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课件:3 高祖本纪 .ppt_第78页
第78页 / 共119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课件:3 高祖本纪 .ppt_第79页
第79页 / 共119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课件:3 高祖本纪 .ppt_第80页
第80页 / 共119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课件:3 高祖本纪 .ppt_第81页
第81页 / 共119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课件:3 高祖本纪 .ppt_第82页
第82页 / 共119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课件:3 高祖本纪 .ppt_第83页
第83页 / 共119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课件:3 高祖本纪 .ppt_第84页
第84页 / 共119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课件:3 高祖本纪 .ppt_第85页
第85页 / 共119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课件:3 高祖本纪 .ppt_第86页
第86页 / 共119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课件:3 高祖本纪 .ppt_第87页
第87页 / 共119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课件:3 高祖本纪 .ppt_第88页
第88页 / 共119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课件:3 高祖本纪 .ppt_第89页
第89页 / 共119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课件:3 高祖本纪 .ppt_第90页
第90页 / 共119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课件:3 高祖本纪 .ppt_第91页
第91页 / 共119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课件:3 高祖本纪 .ppt_第92页
第92页 / 共119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课件:3 高祖本纪 .ppt_第93页
第93页 / 共119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课件:3 高祖本纪 .ppt_第94页
第94页 / 共119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课件:3 高祖本纪 .ppt_第95页
第95页 / 共119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课件:3 高祖本纪 .ppt_第96页
第96页 / 共119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课件:3 高祖本纪 .ppt_第97页
第97页 / 共119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课件:3 高祖本纪 .ppt_第98页
第98页 / 共119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课件:3 高祖本纪 .ppt_第99页
第99页 / 共119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课件:3 高祖本纪 .ppt_第100页
第100页 / 共1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阶段一阶段二阶段三阶段四阶段五高祖本纪守住自己的金矿曾经,美国田纳西州有一位秘鲁移民,在他的居住地拥有6 公顷山林。在美国掀起西部淘金热时,他变卖家产举家西迁,在西部买了 90 公顷土地进行钻探,希望能在那里找到金矿或铁矿,他一连干了 5 年,不仅没有找到任何东西,最后连家底也折腾光了,不得不又重返田纳西州。当他回到故地时,发现那儿机器轰鸣,工棚林立。原来,被他卖掉的那个山林就是一座金矿,主人正在挖山淘金。如今这座金矿仍在开采,它就是美国有名的门罗金矿。【内容赏析】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潜藏着独特的天赋,这种天赋就像金矿一样,埋藏在我们平淡无奇的生命中。一个人能否有幸挖到这座金矿,关键看能不能

2、脚踏实地地发挥自己的长处,去经营自己的人生。知识梳理第 1 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刘媪()晦冥()大泽之陂()须髯()长揖()折券弃责()酒阑()轵道()跂而望归()告谕()荥阳()氾水之阳()黥布()章邯()献飨()帷帐()垓下()绐为谒()郦食其()()ohubirnyqunlnzhqyxnfnqnhnxinwiiyyj第 2 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此两家常折券弃责()(2)高祖常繇咸阳()(3)无所诎()(4)诸所过毋得掠卤()(5)秦人憙()(6)秦军解()(7)诸吏人皆案堵如故()“责”同“债”“繇”同“徭”,服役“诎”同“屈”,理亏、不安“掠卤”同“掠掳”,抢人抢物“憙”

3、同“喜”“解”同“懈”“案堵”同“安堵”,不迁动、不变更(8)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9)乃详尊怀王为义帝()(10)兵罢戏下()(11)不如决策东乡,争权天下()“内”同“纳”“详”同“佯”,假意“戏下”同“麾下”“乡”同“向”第 3 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易 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以乱易整,不武 世易时移,变法宜矣 采掇者易辨识耳 故人轻犯法,吏易杀人 魏其者,沾沾自喜耳,多易 由是贼中险易、远近、虚实尽知之 我心易也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 动词,轻视,看不起动词,交换动词,替换,代替动词,更改,改变形容词,容易形容词,轻易形容词,轻率形容词,平坦形容词

4、,和悦形容词,简便(2)因 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因张良遂略韩地辕使郦生、陆贾往说秦将,啖以利,因袭攻武关我欲因之梦吴越于今无会因蒙故业,因遗策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连词,于是副词,就介词,通过介词,趁机介词,凭借名词,机会动词,沿袭介词,依靠动词,顺着动词,继连词,因为(3)让沛公又让不受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魏子曰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夫古之让天子者 (4)谢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 哙拜谢,立而饮之 阿母谢媒人 乃令张良留谢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及花之谢,亦可告无罪于主

5、人矣 动词,推让动词,谦让,辞让动词,责备动词,拒绝动词,禅让动词,道歉动词,感谢动词,推辞,谢绝,拒绝动词,辞别动词,告诉动词,凋落,衰亡(5)引 沛公引兵西,遇彭越昌邑 引而不发 控蛮荆而引瓯越 操军不利,引次东北 左右欲引相如去 引壶觞以自酌 每得降卒,必亲引问委曲 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 引以为流觞曲水 是以圣人不引五色,不淫于声乐 恭疏短引 予分当引决 率领拉开弓连接退动词,拉,牵动词,拿,举动词,招致动词,召请,,招引动词,引导,疏导动词,诱惑,引诱名词,乐府诗体的一种动词,引决,自杀第 4 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沛公引兵西(名词用作一般动词)_(2)乃封秦重宝财物

6、府库,还军霸上(名词用作一般动词)_(3)王巴、蜀、汉中,都南郑(名词用作一般动词)_(4)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名词用作一般动词)_(5)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名词用作一般动词)_(6)欲约分王关中(名词用作一般动词)_(7)秦王子婴素车白马(名词用作一般动词)_向西进军驻军建都从事安家称王驾着白马白车(8)初,项羽与宋义北救赵(名词作状语)_(9)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名词作状语)_(10)先入关者王之(名词的使动用法)_(11)会项伯欲活张良(动词的使动用法)_(12)破秦将王离军,降章邯(动词的使动用法)_(13)沛公从百余骑(动词的使动用法)_(14)及见怪(形容词用作名词)_(15

7、)大王起微细(形容词用作名词)_向北在夜间使称王使活下来使降服使跟从怪现象卑微的身份(16)单父人吕公善沛令(形容词用作动词)_(17)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形容词用作动词)_(18)公始常欲奇此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_(19)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_(20)父老苦秦苛法久矣(形容词的意动用法)_(21)沛公然其计(形容词的意动用法)_交好轻视使奇以为怪以为苦以为对第 5 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古义:_今义:一家人。(2)常有大度古义:_今义:气量宽宏能容人。普通百姓。远大的抱负。(3)吾视沛公大人长者古义:_今义:相对儿童所说的年龄大的人。

8、(4)摄衣谢之古义:_今义:感谢。(5)诽谤者族古义:_今义:造谣中伤。有大作为的人。道歉。非议。(6)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古义:_今义:制约,限制。(7)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古义:_今义:山东省。(8)项羽仁而爱人古义:_今义:丈夫或妻子,恋爱中的男方或女方。规约。指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地域。爱人民。(9)始大人常以臣无赖古义:_今义:放刁撒泼,蛮不讲理。(10)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古义:_今义:已去世的人。没有出息。老相识,老朋友。第 6 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判断句)译文:_(2)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判断句)译文:_(3)此三者,皆人杰也。(判断句)译文

9、:_(4)开封未拔。(被动句)译文:_高祖,是沛县丰邑中阳里人。怀王是我家叔父项梁拥立的。这三个人都是众人中的俊杰。开封没有被攻占。(5)此其所以为我擒也。(被动句)译文:_(6)不然,籍何以生此!(宾语前置句)译文:_(7)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状语后置句)译文:_(8)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状语后置句)译文:_这就是项羽被我捉住的原因。不然,我怎么会这样做呢?秦王子婴驾着白车白马,用丝带系着脖子。又和秦军在蓝田南部作战。(9)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而王独居南郑。(定语后置句)译文:_(10)已而有身,遂产高祖。(省略句)译文:_(11)因与俱攻秦军。(省略句)译文:_(12)今某之业

10、所就孰与仲多?(固定句式)译文:_项羽封有功的将领做王,却偏偏让您到南郑去。不久,(刘媪)有了身孕,生下了高祖。于是就与(他)一块攻打秦军。(可是)现在我所成就的家业与二哥比较,谁更多?常识速览识人物大汉天子刘邦刘邦,字季,沛县丰邑中阳里(今江苏丰县)人。秦朝时曾担任泗水亭长,在秦末农民战争中起义,振臂一呼,天下英雄云集于麾下,称“沛公”。公元前 206 年被义军盟主项羽封为汉王。公元前 202 年,战胜项羽,建国,定国号为“汉”。他对汉民族的统一强大、汉文化的保护和发扬有决定性的贡献。庙号为太祖,谥号高皇帝,因司马迁在史记中称其为汉高祖,后世多沿用此称。探背景分久必合的天下大势战国以来,从分

11、裂走向统一,从战争走向和平,从松散的分封制走向高度统一的中央集权制,是政治发展的大势;而对天下一统、风俗齐同的太平盛世的向往和追求,是意识形态和政治文化的主流。汉高祖刘邦顺应这一历史潮流,出台了一系列争取民心的政策和制度,在楚汉之争中,渐渐扭转了不利形势,最终打败了项羽,建立了统一的封建王朝。高祖本纪是司马迁为汉代开国皇帝刘邦写的传记,不仅收录刘邦起事以来的所有征战、封赏、诏诰等朝政大事,而且把刘邦的生活琐事,起事以来的谈论、谋略等细节叙写出来,形象地记录了秦汉之际的战争风云,生动再现了我国古代富有传奇色彩的政治家刘邦的真实形象,深刻揭示了刘邦灭楚兴汉的成功奥秘。整体探究1高祖本纪介绍刘邦“仁

12、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又说“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你怎样看待司马迁的这种评述方式?_【答案】这体现了史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的优点。司马迁记述历史事件和人物时,一般不作全盘肯定或否定,而是原原本本讲清人物言谈行事以及事物的变化和发展,依据事实给予客观的评价。在司马迁笔下,刘邦是一个“人”,他有乐善好施、大度的性格优点,也有流氓无赖、贪酒好色、言行粗鲁的缺点,他有远大的战略眼光和处理问题的才干,也有奸诈圆滑、不讲信义的性格毛病。司马迁能够秉笔直书,说真话,突出表现了他作为一个“良史”坚持真理的求实精神。2刘邦是司马迁笔下最为丰富、最富有个性的人物之一,请举例

13、讨论刘邦的形象。_【答案】特点表现作用有远见卓识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与父老约,法三章耳赢得人民拥护智谋超人使郦生、陆贾往说秦将,啖以利益张疑兵旗帜,诸所过毋得掠卤分化敌人、笼络人心知人善任此三者(子房、萧何、韩信),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将士们心甘情愿为刘邦冲锋陷阵无赖鄙陋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好酒及色凡夫俗人本相随机应变鸿门宴上,化险为夷为兴汉灭楚打下了基础3.从文中找出用对比方法描述刘邦和项羽的内容,探究这种方法在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事件发展趋势方面的作用。_【答案】文中处处以刘项对比来突出刘邦,深化主题。如:遣兵入关中,怀

14、王及诸将的对比评议。刘项入咸阳、项羽屠烧咸阳秦宫室、杀义帝,秦人、诸侯完全不同的褒贬态度。记叙项羽、刘邦两支军队分兵入关中击秦时,对项羽军的行动是这样描述的:“及项羽杀宋义,代为上将军,诸将黥布皆属,破秦将王离军,降章邯,诸将皆附。”使读者看到的,只是单纯的军事方面的成功;而写刘邦军,除了写军事策略外,还写了刘邦的安民措施:“诸所过毋得掠卤。”于是,“秦人憙,秦军解,因大破之。”写刘邦、项羽对待各路诸侯的策略。项羽一听到有自立为王的消息,便“大怒”,便“发兵”;而当刘邦听到韩信自请立为“假王”时,开始头脑发热,打算攻打韩信,但一经张良提醒,立刻转变态度,“乃遣张良操印绶立韩信为齐王”。在天下大

15、乱、群雄逐鹿的形势下,在争取同盟者方面,又是刘邦高出一筹。本篇还特别记下了刘邦在平定天下后,“高祖置酒洛阳南宫”,君臣共议得失天下的原因所说的那段脍炙人口的话:“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这是用人方面的对比。项羽刚愎自专,而刘邦则虚怀若谷,知人善任。汉十二年“高祖还乡”这一威武壮观的场面,表现了刘邦壮志已酬,衣锦还乡,作为一个胜利者的欢畅喜悦情怀,同时也表现了刘邦作为政治家的高瞻远瞩和深谋远虑。而项羽被

16、围垓下“悲歌慷慨”,“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一是踌躇满志,一是英雄末路,不仅从对照中使两个英雄形象更加丰满,而且给人以深刻的启迪。正是通过这样层层对比,逐层推进,从而揭示了楚汉之争的必然结局。4互见法是司马迁首创的一种述史的方法。这种方法是把一个人的生平事迹、一桩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分散写在数篇中,参差互见,相互补充。在史记中,对有些传主的事迹,本传不作介绍或略作介绍,而详见于其他传记中。关于刘邦,项羽本纪中有下面两段记载,但在高祖本纪中却未记载,这是为什么?从下面两段记载中,可以看出刘邦什么性格特点?(1)汉王道逢得孝惠、鲁元,乃载行。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堕孝惠、鲁元车下,滕

17、公常下收载之。如是者三。曰:“虽急不可以驱,奈何弃之?”于是遂得脱。(2)当此时,彭越数反梁地,绝楚粮食,项王患之。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桮羹。”_【答案】本文详细叙述了刘邦由起兵反秦,到楚汉相争,再到统一全国、建号称帝的全过程。文中对刘邦身上的一些优秀品质,如顺应时代、善结人心、知人善任,以及所采取的恩威并施、团结内部、分化敌人等措施,都做了生动的描述,而把他的恶劣品行分散写在其他篇中。这种写法,除了因组织材料、塑造人物形象的需要外,更重要的是为了避讳。第一则记载中刘邦为逃命,几次

18、把亲生儿女推下车,足见他的自私自利和凶狠残暴。第二则记载中刘邦面对项羽威胁要烹死他的父亲的话,满不在乎地说那就分他一杯肉汤喝,充分暴露了他自私无赖、残酷寡情的性格特点。局部探究阅读课文第七段,完成下面的题目。1翻译下列句子,注意落实句中加点的词语。(1)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译文:_(2)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译文:_【答案】(1)我和诸侯们约定,谁先进入关中就让谁在这里做王,所以我应做关中王。(2)仓库里的粮食多,并不缺乏,不想让大家破费。2上题句中两个加点词语,翻译方法比较特殊。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这是一种什么用法?_【答案】使动用法。使动用法1定义: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

19、语动词具有“使之怎么样”的意思,即此时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由宾语发出的。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的是由名词、形容词活用来的。2一般规律:一般说来,被活用为使动的动词,多数是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后,后面就带有宾语。翻译时要采用兼语式的形式。例如:直可惊天地,泣鬼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惊:使震惊。泣:使悲泣。名词用作使动词,是指这个名词带了宾语,并且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翻译时要采用兼语式的形式。例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王:使为王。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如果使得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和状态,那么这个形容词则

20、活用为使动词。例如: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廉颇蔺相如列传)急:使急。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父 曰 太 公,高祖,是沛县丰邑中阳里人,姓刘,字季。他的父亲名叫太公,母 曰 刘 媪。其 先 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母亲名叫刘媪。高祖出生前,刘媪曾在水边休息,梦中与神交合。是 时 雷 电 晦 冥,太 公 往 视,则 见 蛟 龙这时雷鸣电闪,天色昏暗,太公正好前去看她,就看见有蛟龙 于 其 上。已 而 有 身,遂 产 高 祖。附在她身上。不久,刘媪有了身孕,生下了高祖。沛丰邑:沛,秦县名,今江苏沛县。丰邑,秦时沛县所属的邑,汉始置县,今江苏丰县。尝:曾经。陂bi:水边

21、,堤岸。是时:这时。晦冥:天色昏暗。已而:随即,不久。有身:怀孕。高祖 为 人,隆 准 而 龙 颜,美须 髯,左股有高祖这个人,高鼻梁,上额突起,胡须很漂亮,左腿上有 七十二黑子。仁 而 爱 人,喜 施,意豁如也。七十二颗黑痣。高祖仁厚爱人,喜欢施舍,性情豁达。隆准:高鼻梁。准,鼻子。颜:上额。常 有 大 度,不 事他平时就有远大的抱负,不愿做一般家人 生产作业。及壮,试 为 吏,为 泗 水平民百姓所从事的谋生职业。等到成年后,任用为小官,当了泗水 亭 长,廷 中 吏 无 所 不 狎 侮。这个地方的亭长,当地官署中的官吏,没有一个不被他戏弄耍笑的。大度:远大的抱负。家人:平民百姓。狎侮:戏弄耍

22、笑。好 酒 及 色。常从他喜欢喝酒,又好女色。经常到王媪、武负贳酒,醉 卧,武负、王媪 见其上王媪、武负那里去赊酒喝,喝醉了躺倒就睡,武负、王媪看到他身上 常有龙,怪 之。高祖每酤留饮,常有龙出现,觉得这个人很奇怪。高祖每次买酒在酒店里畅饮,酒 雠 数 倍。店里买酒的人就会增加店里售出去的酒就是平日的几倍。及 见 怪,岁 竟,此两家常折券等到看见了有龙出现的怪异现象后,到了年终,这两家总是毁掉 弃 责。欠据,免除债务。贳sh:赊欠。雠chu:售,卖出。岁竟:年终。折券弃责:毁掉欠据,免除债务。折,毁掉。券,这里指赊欠的字据。责,同“债”。高祖 常 繇咸阳,纵 观,高祖曾经在咸阳服徭役,有一次秦

23、始皇出巡时,允许 观 秦 皇 帝,喟 然 太 息曰:“嗟乎,大丈人们自由观看,他看到了秦始皇,长叹一声说:“唉,大丈夫夫当如此也!”就应该像这样!”繇yo:同“徭”,服役。纵观:任人自由观看。这里是说秦始皇准许人们瞻仰他的车驾。太息:长叹。单父人吕公 善 沛 令,避仇 从之单父县人吕公平时与沛县县令很要好,他因避仇人到 客,因 家 沛 焉。沛县县令家作客,于是把自己的家迁到了沛县。单父shn f:秦县名,今山东单县。善:交好。令:县的长官。客:名词作动词,作客。因:于是。家沛:把家迁到了沛县。沛 中沛县的豪桀吏 闻令 有重客,皆往 贺。萧 何 为豪杰乡绅听说县令有贵客,都前去庆贺。萧何当时是县

24、 主 吏,主 进,令 诸令手下管人事考核的官吏,主管接收贺礼,萧何对那些送礼大 夫 曰:“进 不 满 千 钱,坐 之 堂 下。”的客人们说:“送礼不满千金的,让他坐到堂下。”主进:主管接收贺礼。诸大夫:指送贺礼的豪杰乡绅。高祖 为 亭 长,素 易高祖做亭长时,一向看不起这帮诸 吏,乃 绐 为 谒 曰“贺 钱 万”,实官吏们,于是在进见的名帖上诈称“贺钱一万”,实际上他一 不持一钱。谒 入,吕 公 大 惊,个钱也没带。他把名帖递上后,吕公大为吃惊。起,迎 之 门。赶快起身,到门口去迎接他。为:担任,充当。素:一向,平素。易:看不起。绐di:欺骗,诈说。谒:名帖,这里的名帖上兼写着进献礼品的价值。

25、之:到。吕公者,好吕公这个人喜欢相 人,见高祖 状貌,因 重敬之,引 入 坐。给人看相,看了高祖的容貌,就十分敬重他,把他领到堂上坐下。萧何曰:“刘 季 固 多 大言,少成事。”萧何说:“刘季本来只会说大话,很少做成什么事。”相xin人:给人看相。固:本来。高 祖 因 狎 侮 诸 客,遂 坐 上 坐,高祖也趁机戏弄众多宾客们,他干脆就坐到了上座,无 所 诎。酒 阑,吕 公 因一点儿也没有不安的感觉。酒席将散时,吕公用目示意高祖,目 固 留 高 祖。高 祖 竟 酒,后。吕公曰:让他一定留下来。高祖喝完了酒,留到最后。吕公说:“臣 少 好 相 人,相 人 多 矣,无 如“我年轻时就喜欢给人看相,经

26、我看相的人多着呢,但没有谁 季 相,愿 季 自 爱。臣 有 息 女,能比得上你刘季的面相好,希望你自己珍爱。我有一个亲生女儿,愿为季箕帚妾。”愿意把她嫁给你。”诎:同“屈”,理亏,这里有不安的意思。阑:将尽,将终。目:名词活用作动词,使眼色。竟酒:酒席散罢。后:留下不走。息女:亲生女儿。息,生。箕帚妾:打扫清洁的婢妾。这句意思是愿意把女儿嫁给刘季。酒罢,吕 媪 怒 吕 公 曰:“公始常欲奇酒宴散了,吕媪对吕公的做法大为恼火,说:“你起初总想让自己 此 女,与 贵 人。沛 令的女儿与一般人不同,一定要把她许配给一个贵人。沛县县令 善公,求 之 不 与,何 自 妄与你要好,想娶这个女儿你都不同意,

27、今天你为什么随随便便地就 许 与 刘 季?”吕公曰:“此 非 儿 女 子所知也。”把她许给了刘季呢?”吕公说:“这就不是你们妇孺之辈所能知晓的了。”卒 与 刘 季。吕公女乃吕后也,吕公最后还是把女儿嫁给了刘季。吕公的女儿就是吕后,生了生孝惠帝、鲁元公主。孝惠帝和鲁元公主。奇:异,使与一般人不同。儿女子:妇女小子,意为妇孺之辈,有蔑视之意。知:懂得,明白。卒:终于。沛 公 引 兵 西,遇彭越昌邑,因与俱攻沛公率领军队向西进发,在昌邑与彭越相遇,于是和他一起 秦 军,战不利。还至栗,遇 刚 武 侯,夺其攻打秦军,战事不利。退回到了栗县,正好遇到刚武侯,就把他 军,可四千余人,并 之。与魏将的军队夺

28、了过来,大约有四千人,并入了自己的军队。又与魏将皇欣、魏申徒武蒲之军并攻昌邑,昌邑未拔。皇欣、魏申徒武蒲的军队合力攻打昌邑,昌邑没有被攻下。西:名词作动词,向西进发。彭越:昌邑人,反秦名将之一,后归刘邦。可:大约。拔:攻克,攻取。西 过 高 阳。沛公继续西进,经过高阳。郦食其为监门,曰:“诸 将 过 此 者 多,郦食其负责看管城门,他说:“经过这个地方的各路将领很多,吾 视 沛 公 大 人 长 者。”乃 求 见 说 沛 公。我看只有沛公才是个德行高尚忠厚老实的人。”于是前去求见,游说沛公。沛 公 方 踞 床,使两女子洗足。郦生当时沛公正叉开两腿坐在床上,让两个女子给他洗脚。郦食 不 拜,长 揖

29、,曰:“足 下 必 欲 诛其见了沛公不跪拜,只是拱手高举,说:“您如果一定要诛灭 无道秦,不宜踞见长者。”于是沛公起,没有德行的暴秦,就不应该坐着接见长者。”这时候,沛公站起来,摄衣 谢之,延 上 坐。整理衣服,向他道歉,并把郦食其请到了上座。郦食其l y j:刘邦手下著名 的说客。说shu:劝说,进言。踞床:坐在床上。踞,坐时两脚叉开。床,坐具,像板凳一类的东西。揖:拱手。平辈相见之礼。足下:敬辞,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都可用。宜:应该。谢:道歉。食其说沛公袭 陈留,得郦食其劝说沛公袭击陈留,以得 秦积粟。乃以郦食其为广野君,郦到秦军储存的粮食。于是沛公就封郦食其为广野君,任命他的 商为将,将

30、陈留兵,与 偕 攻 开 封,弟弟郦商为将领,率领陈留的军队,与沛公一起攻打开封,开封未拔。西 与 秦 将 杨 熊 战 白 马,但开封没被攻下。沛公继续向西进发,与秦将杨熊在白马打了 又 战 曲 遇 东,大破之。杨熊走之荥阳,一仗,又在曲遇的东面打了一仗,大破秦军。杨熊逃到荥阳,二世使使者斩以徇。南 攻 颍 阳,屠秦二世派使者将他斩首示众。沛公又向南攻打颍阳,屠杀了 之。因 张 良 遂 略 韩 地 辕。颍阳城的人。又凭借着张良终于夺取了韩国的辕山关险道。郦商:郦食其之弟。徇:示众。张良:字子房,韩国贵族后裔。刘邦最重要的谋士,以功封留侯。初,项 羽 与 宋 义 北 救 赵,及项羽当初,项羽和宋义

31、一起向北进发去救赵国,等到项羽杀宋义,代 为 上 将 军,诸 将 黥 布 皆杀了宋义,代替他做了上将军,各路将领如黥布等都归属 属,破 秦 将 王 离 军,降章邯,诸侯了项羽,项羽又打败了秦将王离的军队,降服了章邯,诸侯都 皆附。及赵高已杀二世,使人来,欲约分王归附了项羽。赵高杀了秦二世后,派人来求见沛公,想和沛公 关 中。沛 公 以 为 诈,乃用张良计,约定在关中分地称王。沛公以为其中有诈,就用了张良的计策,使郦生、陆贾往说秦将,啖以利,因袭攻武关,派郦生、陆贾去游说秦将,并用财利进行引诱,并趁机袭击武关,破之。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益张疑兵旗帜,攻了下来。然后又在蓝田南面与秦军交战,增设疑兵

32、旗帜,诸 所 过 毋 得 掠 卤,秦 人 憙,秦军解,命令全军,所过之处,不得掳掠,秦地的人都很高兴,秦军松懈,因大破之。又 战 其 北,大破之。于是大破秦军。接着在蓝田的北面与秦军交战,又大破秦军。乘 胜,遂 破 之。沛公的军队凭借胜利继续战斗,终于彻底打败了秦军。王:名词作动词,称王。啖以利:以利诱之。啖,以食物喂人,在此指利诱。益张:益,增多,增加;张,设置,部署。掠卤:同“掠掳”,抢人抢物。憙:同“喜”。解:同“懈”。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汉元年十月,沛公的军队比诸侯的军队先到达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 皇 帝 玺秦王子婴驾着白车白马,用丝带系着脖子,封好皇帝的

33、御玺和符节,降 轵 道 旁。符节,在轵道亭旁向沛公的军队投降。汉元年十月:公元前206年阴历十月。这一年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所以称此年为汉元年。霸上:今陕西西安东南。是古代咸阳附近的军事要地,因地处霸水西高原上而得名。系颈以组:用丝带系着脖子,这是古代君王向人投降时服罪请罪的样子,表示服罪 听命处死。组,宽而薄的丝带。符节:古代君主征调兵将或派遣使者时的凭证。轵zh道:轵道亭,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北。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将领们有的说杀掉秦王。沛公说:“当初怀王派我攻打关中,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就是认为我能宽厚容人;况且秦王已经投降,再杀掉他,不祥。”乃 以 秦 王

34、属 吏,遂这么做不吉利。”于是把秦王交给主管官吏看管,沛公的 西 入 咸 阳。军队就向西进入咸阳城。或:有的,有的人。属zh吏:交给主管人员看管。属,交付,委托。欲 止 宫 休 舍,樊 哙、张 良 谏,沛公想留在秦宫中居住休息,经樊哙、张良劝阻后,沛公下令把 乃 封 秦 重 宝 财 物 府 库,还 军 霸 上。秦宫中的贵重宝器财物和府库都封好,军队退回来驻扎在霸上。召 诸 县 父 老 豪 桀 曰:“父老沛公召集秦地各县的父老和有才德名望的人,对他们说:“父老 苦 秦 苛 法 久 矣,诽 谤们受秦朝的苛虐法政的苦已经很久了,秦朝统治时非议国政 者族,偶 语 者 弃 市。吾与诸侯约,先的要灭族,相

35、聚而语的要处以死刑。我和诸侯们约定,谁先 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进入关中就让谁在这里做王,所以我应做关中王。止宫休舍:到宫中居住休息。偶:相对,相聚。弃市:处死。古者刑人于市,以示“与众共弃之”。与 父 老 约,现在我和父老们约定,法三章耳:杀 人 者 死,伤 人 及 盗 抵 罪。法律只有三条:杀人者处死刑,伤人者和抢劫者依法治罪。余 悉 除 去 秦 法。诸 吏 人 皆 案 堵 如其余的凡是秦朝的法律全部废除。所有官吏和百姓都像往常一样 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安居乐业。我到这里来的所有目的,就是要为父老们除害,不会对你们 所侵暴,无恐!且 吾 所 以 还 军 霸 上,有任何侵害,不

36、要害怕!而且,我把军队退回驻扎在霸上的原因,待 诸 侯 至 而 定 约 束 耳。”是想等着各路诸侯到后,共同制定一个规约。”耳:语气词,相当于“而已”“罢了”。悉:全都,都。案堵如故:一切照常。案堵,同“安堵”,不迁动,不变更。定约束:制定规矩、制度。约束,规约。乃 使 人 与 秦 吏 行 县 乡 邑,沛公随即派人和秦朝的官吏一起到各县乡邑去巡视,告谕之。秦 人 大 喜,争持牛羊酒食向老百姓说明情况。秦地的百姓都非常高兴,争着送来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慰劳沛公的军队。沛公推让不肯接受,说:“仓库里的粮食 非乏,不欲费人。”人 又 益 喜,多,并不缺乏,不想让大家破费。

37、”老百姓听了沛公的话更加 唯恐沛公不为秦王。高兴,只担心沛公不在关中做王。行:巡视,巡察。飨:用酒食款待,宴享。或说沛公曰:“秦 富 十 倍 天 下,地有人劝说沛公:“秦地的富裕是其他地方的十倍,地理 形强。今 闻 章 邯 降 项 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形势又好,现在听说章邯已向项羽投降,项羽封他为雍王,让他占据 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关中为王。现在如果他来了,沛公您恐怕就不能拥有这个地方了。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您应该赶快派军队把守函谷关,不要让诸侯军进来,再逐步征集 关中兵以自益,距 之。”沛公然其关中的兵来增强自己的实力,以便抵抗他们。”沛公认为他的计,从 之。话有道

38、理,就依从了他的计策。则:若。函谷关:今河南灵宝东北,是河南通往关中地区的门户。内:同“纳”。距:抵抗。然其计:认为他的计策对。十一月 中,项羽十一月中旬,项羽 果率诸侯兵西,欲入关,关 门 闭。果然率领诸侯军西进,想进入函谷关,可是关门闭着。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项羽听说沛公已经平定了关中,十分恼火,就派黥布等攻下了函谷关。十二月中,遂 至戏。沛公左司马曹函谷关。十二月中旬,就到达了戏水。沛公的左司马曹 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无伤听说项羽发怒,要攻打沛公,就派人去对项羽说:“沛公 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 宝 尽 有 之。”要在关中称王,让秦王子婴做丞相,秦

39、宫所有的珍宝都归他所有。”欲 以 求 封。曹无伤想借此向项羽求取封爵。欲以求封:“以”后省略了代词“之”,“以”,凭借。亚父 劝 项羽 击沛公。方 飨 士,旦 日亚父范增也劝说项羽攻打沛公。项羽正在犒劳将士,准备 合 战。是时 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第二天与沛公会战。这个时候,项羽的兵力有四十万,号称百万。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会项伯沛公的兵力有十万,号称二十万,兵力抵挡不了项羽。正好项伯 欲 活 张 良,夜 往想要救张良免得他与沛公一起被杀,于是项伯连夜来到 见良,因 以 文 谕沛公军营见张良,项伯会见张良后返回楚营用不能攻杀刘邦的 项 羽,项羽乃止。沛 公 从 百 余 骑,道理劝告

40、项羽,项羽这才作罢。第二天沛公带了百余名随从 驱之鸿门,见谢项羽。项羽曰:“此沛公左司驱马来到鸿门拜见项羽,向他道歉。项羽说:“这是你的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生此!”沛公以樊哙、马曹无伤说的。不然,我怎么会这样做呢!”沛公因为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归,立诛曹无伤。张良的缘故,才得以脱身返回。回到军营,立刻杀了曹无伤。亚父:项羽首席谋臣范增的尊称。因侍奉他的尊礼仅次于父,故称“亚父”。旦日合战:明日会战。项伯:项羽的叔父,秦时杀人,张良曾帮他避祸,活了下来。因以文谕项羽:这句意思是项伯会见张良后返回楚营用不能攻杀刘邦的道理劝告项羽。文,文理,道理。谕,明告。鸿门:在今陕西临潼东北,现在当

41、地叫作“项王营”。谢:谢罪,道歉。解:解脱,逃脱。项 羽 遂 西,屠烧咸阳秦宫室,项羽于是率军向西行进,屠杀咸阳城,火烧秦朝宫室,所过无不残破。秦 人 大所经过的地方没有不遭毁灭的。秦地的老百姓对项羽非常失望,然恐,不敢不服耳。失望,但又惧怕他,所以不敢不服从他。项羽使人还报怀王。怀王曰:“如项羽派人回去向怀王报告情况。怀王说:“按原来的约约。”项羽怨怀王不肯令与沛公俱西入关,定办。”项羽怨恨怀王当初不肯让他和沛公一起西进入关,而 北 救 赵,后 天 下 约。却派他到北边去救赵国,结果没能率先入关,落在了别人的后面。乃曰:“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非有功伐,何以他于是说:“怀王是我家叔父项梁拥

42、立的,他没有什么功劳,凭什么 得 主 约!本 定 天 下,诸 将 及 籍 也。”能主持定约呢!本来平定天下的,就是各路将领和我项籍。”乃详尊怀王为义帝,实 不 用 其 命。于是项羽假意推尊怀王为义帝,实际上并不听从他的命令。如约:按照原来的约定办事,即“先入关者王之”。如,介词,按照。后天下约:意思是失期落于他人后。功伐:功劳。积功曰“伐”。详:同“佯”,假意。用:服从。正月,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王梁、楚地 九郡,正月,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统治梁地、楚地的九个郡,都彭城。负约,更立沛公为汉王,王巴、在彭城建都。又违背当初的约定,改立沛公为汉王,统治蜀、汉中,都南郑。巴、蜀、汉中一带地方,在南郑

43、建都。西楚霸王:旧称彭城今江苏徐州一带为西楚。项羽建都彭城,故称西楚霸王。所谓“霸王”,即诸侯盟主的意思。都:名词作动词,建都。负:背弃,违背。四月,兵 罢 戏 下,诸 侯 各 就四月,各路诸侯在项羽的旗帜下罢兵,回到自己的封国国。汉 王 之 国,项 王 使 卒 三 万 人去了。汉王也前往自己的封国,项羽只派了三万士兵随 从,楚 与 诸 侯 之 慕 从 者 数 万他前往,楚国和诸侯国中因为敬慕而跟随汉王的有数万人,从 杜 南 入 蚀 中。去 辄人,从杜县南通往汉中的山谷中。汉王的军队过去后,就 烧 绝 栈 道,以 备 诸 侯 盗 兵把架在陡壁上的栈道全部烧掉,以防备诸侯或其他强盗袭之,亦 示

44、项 羽 无 东 意。至南郑,诸偷袭,也是向项羽表示没有东进的意思。到南郑时,许多将 及 士 卒 多 道 亡 归,士 卒 皆 歌 思 东将领和士兵都在中途逃跑回去了,士兵们都唱着歌,想东 归。归回乡。戏下:同“麾下”。就国:到自己的封国去。项王使卒三万人从:汉王居霸上时有兵十万人,如今项王只派三万人随从汉王。意思是项羽已夺去汉王之兵。辄zh:立即,就,便。栈zhn道:在悬崖绝壁上凿石架木修成的通道,也称阁道。韩信说汉王曰:“项羽王诸将之有功韩信劝说汉王:“项羽封有功的将领做者,而 王 独 居 南 郑,是 迁 也。军王,却偏偏让您到南郑去,这分明是流放您。队伍中的军 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日 夜 跂

45、 而 望官、士兵大都是崤山以东的人,他们日夜踮起脚跟向东望 归,及 其 锋 而 用去盼着回归故乡,如果趁着这种士气高昂的时侯利用之,可以有 大 功。天 下 已 定,人皆他们,就可以建立大的功业。如果天下平定以后,人们 自 宁,不 可 复 用。不如决策都安居乐业了,就不可能再用上他们了。不如立即决定 东乡,争 权 天 下。”和谋划,率领队伍东进,夺取天下。”王:名词的使动用法,使为王。迁:流放。跂q:踮起脚跟。东乡:向东。乡,同“向”。项羽解而东归。汉 王 欲 引 而西归,用留项羽罢兵向东返回。汉王也想率军向西进发,但最 侯、陈 平 计,乃 进 兵 追 项 羽,终汉王还是采用张良、陈平的计策,乘

46、楚军兵疲粮尽就 至 阳 夏 南 止 军,与齐王信、进兵追赶项羽,到了阳夏南面,汉王让队伍停下来,和齐 建 成 侯 彭 越 期 会 而 击 楚 军。至王韩信、建成侯彭越约定日期会合,共同攻打楚军。汉王到 固陵,不 会。楚 击 汉 军,大达固陵,韩信、彭越没有来会合。楚军迎击汉军,把汉军 破之。汉 王 复 入 壁,深堑而守之。打得大败。汉王又逃回营垒,深挖壕堑固守。齐王信:韩信,汉王刘邦的大将统帅。定齐后,刘邦封他为齐王。期会:约期会师。堑:壕沟。用张良又采用张良 计,于 是 韩 信、彭 越 皆 往。及的计策分封土地给韩信、彭越,使他们各自为战,这时 刘 贾 入 楚 地,围候,韩信、彭越就都来会合

47、了。等到刘贾进入楚地,围攻寿寿春,汉王 败 固陵,乃使使者召大司马周殷春时,汉王却在固陵打了败仗,于是派人去召大司马周殷归 举 九江 兵而 迎 武王,行 屠 城汉,让他出动九江军队迎战武王黥布,行军途中屠灭了城 父,随 刘 贾、齐 梁 诸 侯 皆 大 会 垓 下。父这个地方,然后随刘贾、齐梁诸侯的队伍在垓下大会师。立 武 王 布 为 淮 南 王。汉王封武王黥布为淮南王。刘贾:刘邦的族人,后封荆王。周殷:项羽的将领,当时屯驻于舒今安徽庐江西南,刘邦派人招之归汉。举:兴起,发动。武王:黥qn布,原为九江王,后叛楚只身归汉。城父:秦县名。故地在今安徽亳州谯城区东南。垓i下:古邑名,今安微省灵璧县东南

48、。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五年,高祖和诸侯军共同进攻楚军,与项羽在垓下决战。淮 阴 侯 将 三 十 万 自 当 之,孔将军淮阴侯韩信率领三十万大军从正面与楚军对阵,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居右,皇帝 在后,绛侯、柴将军在左边,费将军在右边,汉王领兵随后,绛侯周勃、柴将军 在 皇帝 后。项羽之 卒 可 十 万。淮 阴 先柴武跟随着汉王。这时项羽的军队约有十万。淮阴侯首 合,不 利,却。孔将军、费将军 纵,先跟楚军交锋,作战不利,佯装退却。孔将军、费将军从左右两楚 兵不利,淮 阴 侯 复 乘 之,大边出兵攻击,楚军作战不利,淮阴侯乘势再攻上去,楚军在垓下败垓下。被打得大败。纵:这里指

49、出兵攻击。项 羽 卒 闻 汉 军 之项羽的士兵听到汉王的军中 楚 歌,以 为 汉 尽 得 楚 地,项羽乃败唱起了楚地的歌,认为汉军已经完全占领了楚地,项羽于是战 而走,是 以 兵 大 败。使 骑 将 灌 婴 追 杀败而逃,因为这个缘故楚军全部溃败。汉王派骑兵将领灌婴追杀 项羽 东 城,斩 首 八万,遂 略 定 楚项羽,一直追到东城,杀了八万楚兵,终于攻占平定了楚地。鲁 为 楚 坚 守 不 下。汉王引诸侯地。只有鲁地人还为项羽坚守,不肯投降。汉王率领诸 兵 北,示鲁 父老 项羽 头,鲁乃 降。侯军北上,把项羽的头颅拿给鲁地父老们看,鲁人这才投降。遂 以 鲁 公 号 葬 项 羽 谷 城。于是,汉王

50、按照鲁公这一封号的礼仪,把项羽葬在谷城。还至定陶,驰入 齐 王 壁,夺 其 军。然后回师定陶,驱马进入齐王韩信的军营,夺了他的兵权。东城:秦县名。故地在今安徽定远东南。略:夺取。鲁为楚坚守不下:因项羽曾被怀王封为鲁公,故鲁为之坚守到最后。鲁:今山东曲阜。示:给看。正月,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汉王为皇帝。汉王曰:正月,诸侯及将相们共同尊请汉王为皇帝。汉王说:“吾 闻 帝 贤 者 有 也,空 言 虚“我听说皇帝的尊号,贤能的人才能据有,光有虚名而无 语,非 所 守 也,吾 不 敢 当 帝实际的人,是不应把持皇帝之位的,我可不敢坐上皇帝 位。”群臣皆曰:“大王起微细,诛暴逆,平这个位子。”大臣们都说:

51、“大王从平民起事,诛伐暴逆,平定四海,有功者辄裂地而 封 为 王 侯。大 王定四海,有功的人都赏给了土地,被封为王侯。如果大王 不 尊 号,皆 疑 不 信。臣不称皇帝尊号,人们对大王的封赏都会疑虑不安。我 等 以 死 守 之。”汉王 三 让,们这班人愿意以死坚持请求您称帝。”汉王辞让再三,不 得 已,曰:“诸 君 必 以 为 便,实在推辞不过了,才说:“既然你们一定认为这样做合适,便 国 家。”甲午,乃即皇帝位氾水那我也就从有利于国事上来考虑吧。”甲午日,汉王在氾水 之 阳。北面登临皇帝之位。非所守也:把守,把持。以死守之:坚持自己的意见。甲午:甲午日,汉五年前202的二月初三。氾fn水之阳:

52、氾水的北岸,这里指山东定陶北。氾水,古水名。故道在今山东曹县北,由古济水分出,流经定陶县北,注入古菏泽。阳,水的北面。高祖置酒洛阳南宫。高祖曰:“列 侯 诸 将无高祖在洛阳南宫摆设酒宴。高祖说:“列侯和各位将领不要敢隐朕,皆言其情。吾 所 以 有 天 下 者 何?项氏骗我,都要说心里话。我能取得天下的原因是什么?项羽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 对 曰:“陛 下 慢失去天下的原因是什么?”高起、王陵回答说:“陛下为人 而 侮 人,项 羽 仁 而 爱 人。然傲慢而且喜欢侮辱别人,项羽为人仁厚而且爱护别人。但 陛下 使 人 攻 城 略 地,所 降 下 者是陛下派人攻打城池夺取土地之后,把所攻下和

53、降服 因 以 予 之,与 天 下 同 利 也。项羽妒的地方趁机就分封给他们,能跟天下人同享利益。项羽却嫉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 者 疑 之,战 胜 而不妒贤能,谁有功就嫉恨谁,谁有才就怀疑谁,打了胜仗却不 予 人 功,得 地 而 不 予 人 利,此 所 以 失 天给人家授功,夺了土地却不给人家好处,这就是他失去天 下也。”下的原因。”所以:的原因。慢:傲慢无礼。害:嫉恨。高祖曰:“公 知高祖说:“你们只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 策 帷 帐 之中,决胜于千里其一,不知其二。如果说在大营中决策定计,决定千里以 之 外,吾 不 如 子 房。镇国家,抚百姓,外战场上的胜利,我比不上张子房。镇守国家,安

54、抚百姓,给馈饷,不 绝 粮 道,吾 不 如 萧 何。连供给粮饷,保证运粮道路不被阻断,我比不上萧何。统率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百万大军,战则必胜,攻则必取,我比不上韩信。这三个 者,皆 人 杰 也,吾 能用之,此 吾 所 以人都是众人中的俊杰,我能够重用他们,这就是我能取得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 而 不 能用,此其天下的原因。项羽仅有一位范增却不能重用他,这就是所以为我擒也。”项羽被我捉住的原因。”公:对人的敬称。馈饷:粮饷,军队的供给。连:联合,统率。为:被。高祖 欲 长都洛阳,齐人刘敬说,及留侯高祖想要长期定都洛阳,齐人刘敬劝说,留侯张良劝 上入都关中,高 祖 是 日

55、驾,入 都 关也劝说高祖进入关中去定都,高祖当天就乘车出发,进入关 中。六月,大赦天下。中建都。六月,大赦天下。都:建都,定都。是日驾:在当天乘车出发。未央宫成。高 祖 大 朝 诸侯群臣,置酒未央未央宫建成。高祖在朝廷上会见诸侯、群臣,在未央 前 殿。高 祖 奉玉卮,起 为 太 上 皇宫前殿摆设酒宴。高祖捧着玉制酒杯,起身向太上皇献 寿,曰:“始 大 人 常 以 臣 无 赖,不 能酒祝寿,说:“当初,父亲大人常常认为我没有出息,不会 治产业,不 如 仲 力。今 某 之 业 所经营家业,比不上二哥刘仲勤快努力。可是现在我所 就 孰 与 仲 多?”殿 上 群 臣皆呼成就的家业与二哥比较,谁更多?”

56、殿上群臣都呼喊万岁,大笑为乐。万岁,大笑取乐。卮zh:古代一种器皿,常用来盛酒。寿:名词活用作动词,祝寿。大人:文中指父亲。有时又指母亲、叔父,或泛指长辈。无赖:此处指没有出息。治:管理、经营。仲力:仲,高祖的二哥刘仲;力,用作动词,勤奋,努力。某:自我谦称。孰与:表比较,两者相比,询问哪个更甚。高 祖 还 归,过 沛,高祖返回京城长安途中,路过沛县时停留下来,在留。置 酒 沛 宫,悉 召 故 人 父 老 子 弟 纵沛县宫内置备酒席,把老朋友和父老子弟都请到一起纵酒,发 沛 中 儿 得 百 二 十 人,教 之 歌。酒情畅饮,挑选沛县的儿童一百二十人,教他们唱歌。酒喝酣,高祖击筑,自 为 歌 诗

57、曰:“大风起到痛快时,高祖自己弹击着筑,自己作诗歌唱道:“大风刮 兮云飞扬,威 加 海 内 兮 归 故 乡,安 得 猛起来啊云彩飞扬,声威遍布海内啊回归故乡,怎能得到猛士兮守四方!”令儿皆和习之。高祖乃起士啊守卫四方!”让儿童们跟着他学唱这首歌。高祖情不 舞,慷 慨 伤 怀,泣 数 行 下。自禁起身舞蹈,情绪激动,感怀伤心,洒下行行热泪。故人:旧友。筑zh:一种乐器形状像筝,有弦,用竹尺击打发音。安:哪里,怎么。和h习之:跟着学唱这首歌。谓 沛 父 兄 曰:“游 子 悲 故 乡。他对沛县父老兄弟们说:“远游的赤子总是思念着故乡。吾 虽 都 关 中,万 岁 后 吾 魂 魄 犹 乐我虽然在关中建都

58、,但是将来死后,我的魂魄仍会喜欢和 思 沛。且 朕 自 沛 公 以 诛思念故乡的。况且,当初我是以沛公的身份起兵讨伐 暴逆,遂 有 天 下,其 以 沛 为朕汤沐邑,暴秦的,最终取得天下,我要把沛县作为我的私人封地,复 其民,世世 无 有 所 与。”免除沛县百姓的赋税徭役,世世代代不必纳税服役。”沛 父 兄 诸 母 故 人 日 乐 饮 极 欢,道旧沛县的父老兄弟及同宗婶子大娘朋友天天饮酒共欢,叙谈 故为笑乐。往事,取笑作乐。悲:思念、怀念。汤沐邑:原指古代诸侯往朝天子时,天子在自己的领地内拨出一块赐与诸侯,以供其住宿及斋戒沐浴之费用。后世遂用以称天子、皇后、公主等人的私人领地。复:免除 赋税徭役

59、。无有所与:指与赋税徭役没有关系。道旧故:谈论旧时的事情。十余日,十多天以后,高祖欲去,沛 父 兄 固 请 留 高 祖。高祖曰:高祖要离开了,沛县父老兄弟们恳请挽留高祖。高祖说:“吾 人 众 多,父兄 不 能 给。”乃 去。“我的随从太多,父老乡亲们供应不起。”于是离开沛县。沛 中 空 县 皆 之 邑 西 献。这天,沛县城里全空了,百姓都赶到城西来敬献牛、酒等 高 祖 复 留 止,张 饮 三 日。礼物。高祖又停下来,搭起帐篷和乡亲们又痛饮了三天。空县:一个不剩地全县出动。之:往,到去。复:又。张zhn饮:设置帐篷饮宴。沛父兄皆沛县父兄 顿 首 曰:“沛 幸 得 复,丰 未都叩头请求说:“沛县有

60、幸得以免除赋税徭役,丰县却没有复,唯 陛 下 哀 怜 之。”高祖曰:“丰 吾 所 生免除,希望陛下怜爱他们。”高祖说:“丰县是我生长的地长,极 不忘耳,吾 特 为 其 以方,是我最不能忘记的,我只是因为当初丰县人跟着雍齿 雍 齿 故 反我为魏。”沛 父反叛我而归于魏才这样的。”沛县父兄们仍为免除丰县 兄 固 请,乃 并 复赋税徭役坚决请求,高祖才答应把丰县的赋税徭役也免丰,比 沛。于是 拜 沛 侯 刘 濞 为 吴 王。除掉,跟沛县一样。这时,高祖封沛侯刘濞为吴王。顿首:叩头。丰:秦时丰邑乃是沛县的一个乡,到了汉朝,则沛、丰各自设县。唯:句首语气词,表示希望。所生长:“所”用在动词“生长”之前,

61、构成名词性的词组,“生长的地方”。特:只是。比:和一样。四 月 甲 辰,高祖崩长乐宫。四月甲辰日,高祖在长乐宫逝世。四月甲辰:公元前194年阴历四月二十五日。知人知己的汉高祖刘邦在还是一位普通人时,就把秦始皇当成自己的偶像。他曾经到咸阳服徭役,有一次,他看到了秦始皇,长叹一声说:“唉,大丈夫就应该像这样!”刘邦能够虚心听取意见,礼贤下士,胸怀宽广。当辩士郦食其去见刘邦时,刘邦开始很傲慢,郦食其说:“如果您一定要诛灭没有德政的暴秦,就不应该坐着接见长者。”于是沛公就站起身来,整理衣服,向他道歉,把他请到上座。刘邦对自己有着深刻而清醒的认识,能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能看到自己的短处,他能正确认识自己,

62、并用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他认识到自己在远见方面不如子房,在治理国家安抚百姓方面不如萧何,在带兵打仗方面不如韩信,于是他重用这三个人,并靠着他们取得了天下。【应用角度】本材料可用于“理想与追求”“胸怀”“招贤”“认识自己”“扬长补短”“谈成功”等话题或材料作文中。坚守自己的花园年轻的美国华裔数学家王章程,毕业于加州大学。毕业后,他的同学多数都去了大财团、大公司,只有王章程一头扎进了加州私人研究室,一干就是 10 年。10 年中,他的生活收入非常低廉,30 岁了还买不起房子。而他的同学们已经是月收入几十万、上百万元的大老板。他们开着高档车子,住着大房子,带着漂亮的妻子,而王章程连女朋友都没有

63、。好在他从来不羡慕别人,只对自己的事业感兴趣。在 35 岁的时候,他攻克了世界上两项顶尖级数学难题,从此成果迭现,美国十几家大学先后聘请他前去任教。多少年过去,在世界数学界,他成为公认的数学之王。【媒评文摘】不必羡慕别人的美丽花园,因为你也有自己的乐土,只要你用心耕耘,眼前的这片花圃终会有花团锦簇、香气四溢的那一天。中国青年网刘邦得天下的“秘籍”刘邦出身低微,且颇有顽劣之名,而能成为四百多年汉家王朝的开国皇帝,人们对其缘由议论两千年不绝,难有定论,最佳答案仍然是刘邦自己给出的:“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

64、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最近与友人聊天,偶涉这一话题,我把自己的看法与友人分享,竟获击掌称道,故此把主要观点罗列于下,供方家品评。第一,刘邦真想得天下。这话听起来特别像一句废话:刘邦想得天下,谁不想得天下?所以我特别在前面加一个“真”字。天下大乱的时候,确实可能有很多人想得天下,但绝大部分人只是想想而已,甚至想都不敢认真想,甚至具备了得天下的条件仍然不敢认真想。比如说宋朝的宋江。刘邦只是用了“三杰”,宋江都聚起“一百单八将”了,可惜他的最高目标只是“受招安”而已。第二,刘邦给得起。有能力帮助别人得天下者,只能寻找真

65、想得天下、真能坐天下者追随,因为只有这样的人能够给他们足够大的舞台空间供他施展,只有这样的人能够按照他的能力和贡献给他足够大的价值承认。对于刘邦来说,因为他想要的是天下,因此能帮他得天下的人要的东西只要小于天下,他都给得起也愿意给;相形之下,项羽表面上想要天下,实际上想要的只是天下的东西而已,想要天下和想要天下的东西可不是一回事,甚至是完全相反的两码事,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项羽在给自己的功臣封赏时那种千般无奈、万般不舍的可笑之态了。第三,刘邦容得下。在对刘邦的种种恶评中,说他起事前不务正业、泼皮无赖者居多。岂不知,正是这段放浪形骸、游戏人生的经历使他有了洞悉人性的机会和资本。而唯有洞悉了人性,刘

66、邦才可能在识人、用人、容人方面表现出罕见的大度和雅量,就连所谓“盗嫂昧金”的“反覆乱臣”陈平都能得到重用,最终成为一心一意帮助刘邦夺取天下、安邦定国的著名谋臣之一。还有特别值得一提的,就是刘邦看似表现自己懦弱无能的口头禅“为之奈何”。“为之奈何”的白话就是“这可怎么办”的意思,一个想得天下的人,天天对着一帮能人问“这可怎么办”,“这可怎么办”,是多么没有面子的事啊!其实这正是刘邦的高明之处。对于一个卓越的政治领袖而言,真正需要他去把握的是大的方向、目标和动力,至于具体的方法和策略,多听听,多问问,天下智慧尽归我用,只要保有清醒的判断力和理性的选择力就足够了,又何须以自以为比天下人都聪明的方式打

67、天下,到头来反落个徒增笑柄呢?这个世界就是这么有意思,案例教学的各种教材就活生生地摆在那里,至于大家能从中学到什么、学到多少,那就看各自的需要、各自的造化了。【精要赏析】不是态度决定一切,而是胸怀和眼光决定一切。刘邦看似流氓,却有着非一般的胸怀和眼光,这就是领导力的最关键要素吧。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 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因以文谕项羽乃详尊怀王为义帝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A BCD【解析】“案”同“安”,“内”同“纳”,“距”同“拒”,“详”同“佯”。【答案】A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避仇从之客

68、,因家沛焉践华为城,因河为池B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木欣欣以向荣C乃详尊怀王为义帝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D沛公然其计,从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解析】A 项,前一个“因”是“于是”;后一个“因”是“依照、根据”。B 项,前一个“以”是“来”的意思,表目的;后一个“以”是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C 项,前一个“乃”是“于是,就”;后一个“乃”是“竟然”的意思。D 项,“其”都作代词,“他的”讲。【答案】D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会项伯欲活张良 沛公欲王关中 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A相同,不同B不同,相同C相同,相同D不同,不同【解析】为

69、使动用法,使活下来;为名词活用作动词,称王;都是意动用法,认为奇怪,认为小。【答案】B4下列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不事家人生产作业B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C秦人大失望D常有大度【解析】A 项,“家人”,古义:平民百姓;今义:一家人。B 项,“约束”,古义:名词,规约;今义:动词,限制使不超出范围。C 项,古今义均为因希望未实现而不愉快。D 项,“大度”,古义:远大的抱负;今义:气量宽宏,能容人。【答案】C5下列各句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A此非儿女子所知也B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C不然,籍何以生此D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解析】A 项与例句均为判断句,B 项

70、,状语后置句;C 项,宾语前置句;D 项,定语后置句。【答案】A二、阅读鉴赏(2015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 题。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时蔡翛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败。翛不能用。迁至中书舍人。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时谓名言。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金人围都城,傅日

71、夜亲当矢石。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败退,堕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是日,金人遂登城。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以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帝兼旬不返,傅屡贻书请之。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绐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苟不已,则以死继之。”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傅曰:“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遂从太子出。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

72、”傅曰:“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当死从。”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明年二月,死于朔廷。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节选自宋史孙傅传)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B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C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D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

73、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首先通读画波浪线部分,了解大意。然后根据标志词、词语的语法关系和对语意的理解,初步排除错误选项。“高丽入贡使者所过”,“使者”是主语,领起下面的句子,排除 C、D 两项。“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意思是“宰相认为他的言论和苏轼的一样,上奏把他贬谪到蕲州”,故选 A。【答案】A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

74、宜。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解析】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D 项,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不能指其他儿子。【答案】D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孙傅入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他担任礼部员外郎,对尚书蔡翛纵论天下大事,劝蔡迅速有所变更,否则必将失败,可惜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B孙傅上奏,请求恢复祖宗法度。他任兵部尚书后,从效用角度高度评价祖宗法度和熙、丰年间的法度,批评崇、观年间的法度,受到时人赞许。C孙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

75、求太子,他密谋藏匿太子,杀二宦者将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人说,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D孙傅舍身取义,死后谥为忠定。太子被迫至金营,孙傅随往,却受到守门者劝阻,他表示身为太子傅,应誓死跟从太子;后被金人召去,死于北廷。【解析】本题从以偏概全的角度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C 项,“杀二宦者将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人说,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有误,原文中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实际上是杀了两个外貌像宦官的人和十几个犯了死罪的人,而不是只杀了两个宦官。以偏概全。【答案】C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译文:_(2)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

76、,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译文:_【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中的句子,涉及词类活用、宾语前置、一词多义。(1)“帝”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做皇帝,称帝;“死”是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2)“不吾索”是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不吾索”即“不索吾”;“俱”,一起,一同;“庶或”,差不多,或许;“济”,成功。【答案】(1)我只知道我的君王可以在中国称帝而已,如果另立异姓,我将为此而死。(2)金人虽然没有点名要我,我却应该与太子同去,求见两名首领当面指责他们,或许有成功的可能。【参考译文】孙傅,字伯野,是海州人。考中了进士,被任命为礼部员外郎。当时,蔡翛是尚书,孙傅向他陈述天下大事,劝他尽快有

77、所改变,否则一定失败。蔡翛没有采纳他的建议。(孙傅)升至中书舍人。宣和末年,高丽入朝进贡,高丽使者经过的地方,官府征调民夫建造船只,引起骚动,用度又颇多。孙傅上书说:“滥用民力妨碍农事,却对中国没有丝毫好处。”宰相认为他的言论和苏轼的一样,上奏把他贬谪到蕲州。给事中许翰认为,孙傅的观点虽偶然与苏轼相同,意思也没有别的,是依凭职责议论时事,可是责罚他就错了,许翰也被免去官职。靖康元年,孙傅被征召为给事中,升任兵部尚书。上奏折请求恢复祖宗的法律制度,钦宗问他为什么,孙傅说:“祖宗的法律对百姓有好处,熙、丰年间的法律对国家有好处,崇、观年间的法律对奸恶的人有好处。”当时的人称他的话是名言。十一月,被

78、授予尚书右丞,不久改任同知枢密院。金人围攻都城,孙傅日夜亲自迎着箭雨飞石防御。金兵分四路呼喊着进攻,宋军失败后退,掉到护龙河里,河里填满尸体,城门也急忙关闭。这一天,金兵最终攻进城里。第二年正月,钦宗到金兵元帅营中,让孙傅辅佐太子留守京城,仍然兼任少傅。钦宗二十天没有回来,孙傅多次写信请求钦宗回来。等到废除钦宗另立皇帝的檄文到来,孙傅大声恸哭说:“我只知道我的君王可以在中国称帝而已,如果另立异姓,我将为此而死。”金人前来索要太上皇、皇后、各位王爷、嫔妃、公主,孙傅留下太子不让前去。密谋把太子藏到民间,另外找两个外貌像宦官的人杀掉,同时杀了十几个死刑犯,拿着这些人的脑袋送给金人,欺骗金人说:“宦

79、官打算把太子秘密送出,都城里的人争相斗杀宦官,误伤了太子。于是带兵讨伐平定叛乱,杀了作乱的人来献给你们。如果不停止索求,太子就会自杀。”过了五天,没有愿意承担藏匿太子这件事的人。孙傅说:“我是太子傅,应当和太子同生共死。金人虽然没有点名要我,我却应该与太子同去,求见两名首领当面指责他们,或许有成功的可能。”于是跟随太子出城。守门的金兵说:“金人想得到的是太子,留守何必参与呢?”孙傅说:“我是宋的大臣,并且是太子傅,应该跟太子一起死。”这天晚上,住在城门下;第二天,金人带他们离开。第二年二月,死在北廷。绍兴年间,被追赠为开府仪同三司,赠谥号为忠定。三、课内阅读(教师用书独具)阅读课文 1418

80、段,完成 1013 题。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淮阴侯将三十万自当之 当:独当B空言虚语,非所守也 守:把守,把持C有功者害之 害:伤害、杀害D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 力:勤奋【解析】C 项,害:嫉恨。【答案】C11对下列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项羽乃败而走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得地而不予人利A相同,相同B相同,不同C不同,相同D不同,不同【解析】“乃”连词,于是,就;“乃”副词,才;“而”连词,表并列;“而”连词,表转折。【答案】D12下列对选文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垓下之战中,韩信率兵发动攻击,遭遇失利后退却,孔、费两

81、位将军又出兵攻击,楚军失利,韩信这才乘胜进攻,汉军取得垓下之战的胜利。B刘邦取得垓下大捷后,乘胜平定楚地,回军定陶后,带兵进入韩信营垒,剥夺了韩信的兵权。C取得天下后,刘邦与臣下议论自己取得天下的原因,大臣们认为刘邦之所以取得天下,主要是他能厚待有功之人,“与天下同利”。D刘邦与群臣在未央宫宴庆时,刘邦为父亲祝酒,当众戏弄老父,显出一副小人得志的嘴脸。【解析】“遭遇失利后退却”是错误的,这实际上是汉军佯败。【答案】A13翻译下列句子。(1)大王不尊号,皆疑不信。臣等以死守之。译文:_(2)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译文:_【答案】(1)如果大王不称皇帝尊号,人们(对大王的封赏)都会疑虑不安。我们这班人愿意以死坚持请求您(称帝)。(2)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粮饷,保证运粮道路不被阻断,我比不上萧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