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课件:8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05740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PPT 页数:141 大小:9.6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课件:8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1页
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课件:8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1页
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课件:8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1页
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课件:8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41页
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课件:8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41页
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课件:8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ppt_第6页
第6页 / 共141页
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课件:8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ppt_第7页
第7页 / 共141页
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课件:8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ppt_第8页
第8页 / 共141页
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课件:8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ppt_第9页
第9页 / 共141页
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课件:8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1页
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课件:8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1页
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课件:8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1页
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课件:8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1页
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课件:8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1页
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课件:8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141页
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课件:8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141页
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课件:8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141页
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课件:8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141页
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课件:8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141页
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课件:8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141页
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课件:8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141页
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课件:8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141页
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课件:8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141页
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课件:8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141页
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课件:8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141页
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课件:8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141页
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课件:8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141页
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课件:8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141页
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课件:8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141页
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课件:8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141页
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课件:8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141页
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课件:8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141页
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课件:8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141页
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课件:8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141页
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课件:8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141页
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课件:8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141页
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课件:8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141页
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课件:8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141页
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课件:8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141页
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课件:8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141页
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课件:8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141页
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课件:8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141页
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课件:8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141页
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课件:8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141页
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课件:8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141页
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课件:8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141页
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课件:8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141页
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课件:8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ppt_第48页
第48页 / 共141页
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课件:8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ppt_第49页
第49页 / 共141页
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课件:8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ppt_第50页
第50页 / 共141页
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课件:8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ppt_第51页
第51页 / 共141页
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课件:8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ppt_第52页
第52页 / 共141页
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课件:8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ppt_第53页
第53页 / 共141页
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课件:8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ppt_第54页
第54页 / 共141页
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课件:8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ppt_第55页
第55页 / 共141页
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课件:8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ppt_第56页
第56页 / 共141页
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课件:8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ppt_第57页
第57页 / 共141页
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课件:8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ppt_第58页
第58页 / 共141页
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课件:8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ppt_第59页
第59页 / 共141页
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课件:8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ppt_第60页
第60页 / 共141页
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课件:8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ppt_第61页
第61页 / 共141页
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课件:8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ppt_第62页
第62页 / 共141页
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课件:8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ppt_第63页
第63页 / 共141页
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课件:8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ppt_第64页
第64页 / 共141页
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课件:8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ppt_第65页
第65页 / 共141页
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课件:8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ppt_第66页
第66页 / 共141页
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课件:8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ppt_第67页
第67页 / 共141页
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课件:8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ppt_第68页
第68页 / 共141页
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课件:8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ppt_第69页
第69页 / 共141页
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课件:8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ppt_第70页
第70页 / 共141页
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课件:8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ppt_第71页
第71页 / 共141页
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课件:8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ppt_第72页
第72页 / 共141页
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课件:8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ppt_第73页
第73页 / 共141页
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课件:8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ppt_第74页
第74页 / 共141页
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课件:8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ppt_第75页
第75页 / 共141页
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课件:8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ppt_第76页
第76页 / 共141页
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课件:8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ppt_第77页
第77页 / 共141页
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课件:8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ppt_第78页
第78页 / 共141页
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课件:8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ppt_第79页
第79页 / 共141页
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课件:8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ppt_第80页
第80页 / 共141页
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课件:8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ppt_第81页
第81页 / 共141页
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课件:8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ppt_第82页
第82页 / 共141页
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课件:8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ppt_第83页
第83页 / 共141页
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课件:8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ppt_第84页
第84页 / 共141页
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课件:8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ppt_第85页
第85页 / 共141页
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课件:8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ppt_第86页
第86页 / 共141页
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课件:8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ppt_第87页
第87页 / 共141页
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课件:8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ppt_第88页
第88页 / 共141页
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课件:8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ppt_第89页
第89页 / 共141页
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课件:8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ppt_第90页
第90页 / 共141页
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课件:8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ppt_第91页
第91页 / 共141页
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课件:8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ppt_第92页
第92页 / 共141页
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课件:8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ppt_第93页
第93页 / 共141页
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课件:8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ppt_第94页
第94页 / 共141页
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课件:8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ppt_第95页
第95页 / 共141页
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课件:8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ppt_第96页
第96页 / 共141页
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课件:8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ppt_第97页
第97页 / 共141页
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课件:8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ppt_第98页
第98页 / 共141页
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课件:8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ppt_第99页
第99页 / 共141页
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课件:8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ppt_第100页
第100页 / 共1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部分 专题复习新创意 专题四 遗传、变异与进化 第8讲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课时作业01宏观概览回顾02命题热点调研01 宏观概览回顾 重忆宏观知识,巩固一轮成果02 命题热点调研 剖析命题热点,猜想命题特点考点一 孟德尔定律的应用强化学思知能 学有所思,思有深度知识核心热点1理清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关系及相关比例(填空)2辨析杂合子自交后代中四种数量关系(n 为等位基因对数,在完全显性条件下)(填空)(1)配子组合数:;(2)基因型种类:;(3)表现型种类:;(4)表现型比例:。4n3n2n(31)n3学会自交、测交与单倍体育种的应用(填空)(1)鉴定纯合子、杂合子:自交法(

2、对植物最简便):(2)验证遗传定律(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4.辨明性状分离比出现偏离的原因(填空)(1)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杂合子自交:AaAa1AA2Aa1aa21 ,即 AA 个体不存活。全为显性 ,即 aa 个体不存活。121 ,即 AA、Aa、aa 的表现型各不相同。显性纯合致死隐性纯合致死不完全显性(2)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自由组合定律的异常分离比:基因完全连锁现象:范例调研方法【典例 1】(2016新课标全国卷)某种植物的果皮有毛和无毛、果肉黄色和白色为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前者用 D、d 表示,后者用 F、f 表示),且独立遗传。利用该种植物三种不同基因

3、型的个体(有毛白肉 A、无毛黄肉 B、无毛黄肉 C)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果皮有毛和无毛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有毛,果肉黄色和白色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黄肉。(2)有毛白肉 A、无毛黄肉 B 和无毛黄肉 C 的基因型依次为DDff、ddFf、ddFF。(3)若无毛黄肉 B 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无毛黄肉无毛白肉31。(4)若实验 3 中的子代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有毛黄肉有毛白肉无毛黄肉无毛白肉9331。(5)实验 2 中得到的子代无毛黄肉的基因型有 ddFF、ddFf。解题技法拆分突破法1点睛: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定律问题(1)分:

4、有几对基因就可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问题。(2)合:利用乘法原理或加法原理,对几个分离定律问题的结果进行组合。2答题分析:(1)该植物的果皮有毛和无毛、果肉黄色和白色独立遗传,说明控制每一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2)判断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常根据“无中生有”或“有中生无”。根据实验 1 或 3 可判断果皮有毛和无毛这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为有毛。根据实验 3 可判断果肉黄色和白色这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为黄肉。(3)判断无毛黄肉 B 为杂合子的依据是实验 1 的后代中黄肉与白肉之比为 11。【母题探究】借题猜押其他命题点押题点 1:实验 3 中的子代自

5、交,理论上,下一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为 1/4。下一代的有毛黄肉个体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为 1/9,自交后代会出现 4 种表现型的个体所占比例为 4/9。押题点 2:若验证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可选择的个体是实验 1 或实验 3 子代中的有毛黄肉,可采用的方法是自交。题组冲关调研 练有所得,得有高度1知识性失误(判断正误)(1)按孟德尔方法做杂交实验得到的不同结果证明孟德尔定律不具有普遍性()提示:很多实验证明了孟德尔定律具有普遍性,一些实验结果不相符,只能说明孟德尔定律也具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如两对等位基因为连锁关系时不符合孟德尔定律。(2)将 2 株圆形南瓜植株进行

6、杂交,F1 收获的全是扁盘形南瓜;F1 自交,F2 获得 137 株扁盘形、89 株圆形、15 株长圆形南瓜。假设相关基因为 A、a 与 B、b,则亲代圆形南瓜植株的基因型分别是 AABB 和 aabb()提示:两株圆形南瓜植株进行杂交,F1 收获的全是扁盘形南瓜,F1 自交,F2 获得 137 株扁盘形、89 株圆形、15 株长圆形南瓜,比例为扁盘形圆形长圆形961,说明扁盘形中含基因 A 和 B,圆形中含基因 A 或 B,而长圆形的基因型为 aabb,因此 F1 的基因型只能是 AaBb。由于亲本是圆形南瓜,不可能同时含 A 和 B,所以亲代圆形南瓜植株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 和 aaBB

7、。(3)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 F1 的基因型()提示:测交方法可以检测子一代的基因型及其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也能检测某一显性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4)若用玉米为实验材料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其中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对正确实验结论的得出基本没有影响()(5)有人用一株开红花的烟草和一株开白花的烟草作为亲本进行实验。红花亲本自交,子代全为红花;白花亲本自交,子代全为白花。该结果支持孟德尔遗传方式而否定融合遗传方式()提示:红花亲本自交,子代全为红花;白花亲本自交,子代全为白花,既看不出孟德尔的遗传方式也看不出融合遗传方式。(6)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1 黄色圆粒

8、豌豆(YyRr)自交产生 F2。其中,F1 产生基因型为 YR 的卵子和基因型为 YR 的精子数量之比为 11()提示:F1 产生基因型为 YR 的卵子数量比基因型为 YR 的精子数量少,即雄配子多于雌配子。(7)F2 的 31 性状分离比一定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8)假 定 五 对 等 位 基 因 自 由 组 合,则 杂 交 组 合AaBBCcDDEeAaBbCCddEe 产生的子代中,有一对等位基因杂合、四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所占比例是 1/32()提示:每对性状分开计算,运用乘法原理,只要是有一个亲本控制性状的基因是杂合的,则子代中关于该基因的基因型1/2 杂合,1/2 纯合,所

9、以这两个个体交配,亲本控制性状的基因四对均有杂合,DD 与 dd 后代一定是杂合,所以子代中有一对等位基因杂合其余纯合的个体为 1/21/21/21/21/16。2(2017新课标全国卷)下列有关基因型、性状和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D)A两个个体的身高不相同,二者的基因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B某植物的绿色幼苗在黑暗中变成黄色,这种变化是由环境造成的CO 型血夫妇的子代都是 O 型血,说明该性状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D高茎豌豆的子代出现高茎和矮茎,说明该相对性状是由环境决定的解析:本题考查遗传相关概念等内容。表现型不同的个体基因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A 正确。幼苗在黑暗环境中不能合成叶绿素,故

10、呈黄色,这是由环境因素造成的,B 正确。O 型血夫妇的子代都是 O 型血,说明该性状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C 正确。高茎豌豆产生的子代同时有高茎与矮茎,主要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也可能是由环境因素影响的,D 错误。3(2017新课标全国卷)若某哺乳动物毛色由 3 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独立分配的等位基因决定,其中,A 基因编码的酶可使黄色素转化为褐色素;B 基因编码的酶可使该褐色素转化为黑色素;D 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完全抑制 A 基因的表达;相应的隐性等位基因 a、b、d 的表达产物没有上述功能。若用两个纯合黄色品种的动物作为亲本进行杂交,F1 均为黄色,F2 中毛色表现型出现了黄褐黑5239 的数量

11、比,则杂交亲本的组合是(D)AAABBDDaaBBdd,或 AAbbDDaabbddBaaBBDDaabbdd,或 AAbbDDaaBBDDCaabbDDaabbdd,或 AAbbDDaabbddDAAbbDDaaBBdd,或 AABBDDaabbdd解析: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由题意可知,A 基因编码的酶可使黄色素转化为褐色素,a 基因无此功能,另外 D 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完全抑制 A 基因的表达,因此,基因型中含有 D_或 aa 的个体都表现为黄色;由 F2 中表现型的数量比为 5239 可得比例之和为 523964,即 43,说明F1 的基因型中三对基因均为杂合,因此杂交亲本的基

12、因型为 D项中的组合,而 A、B、C 中,F1 只能出现一对或两对基因杂合,不符合题意。4(2016上海卷)控制棉花纤维长度的三对等位基因 A/a、B/b、C/c 对长度的作用相等,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已知基因型为 aabbcc 的棉纤维长度为 6 厘米,每个显性基因增加纤维长度 2 厘米。棉花植株甲(AABbcc)与乙(aaBbCc)杂交,则F1 的棉纤维长度范围是(C)A614 厘米B616 厘米C814 厘米D816 厘米解析:AABbcc 和 aaBbCc 杂交得到的 F1 中,显性基因最少的基因型为 Aabbcc,显性基因最多的基因型为 AaBBCc,由于每个显性基因增加纤维长

13、度 2 厘米,所以 F1 的棉纤维长度范围是(62)(68)厘米。5某二倍体植物中,抗病和感病这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要确定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应该选用的杂交组合是(B)A抗病株感病株B抗病纯合体感病纯合体C抗病株抗病株,或感病株感病株D抗病纯合体抗病纯合体,或感病纯合体感病纯合体解析:抗病株与感病株杂交,若子代有两种性状,则不能判断显隐性关系;抗病纯合体感病纯合体,后代表现出来的性状即为显性性状,据此可以判断显隐性关系;抗病株抗病株(或感病株感病株),只有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时才能判断显隐性;抗病纯合体抗病纯合体(或感病纯合体感病纯合体),后代肯定为抗病(或感病),据此不能判断显隐性关

14、系。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A孟德尔定律支持融合遗传的观点B孟德尔定律描述的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中C按照孟德尔定律,AaBbCcDd 个体自交,子代基因型有 16 种D按照孟德尔定律,对 AaBbCc 个体进行测交,测交子代基因型有 8 种解析:本题考查孟德尔的遗传定律的相关知识。孟德尔定律不支持融合遗传的观点,A 错误;孟德尔定律描述的过程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B 错误;AaBbCcDd 个体自交,子代基因型有 34 种,C 错误;AaBbCc 能产生 8 种配子,而 aabbcc只产生 1 种配子,故 AaBbCc 测交子代基因型有 8 种,D 正确。7大鼠的毛色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15、。用黄色大鼠与黑色大鼠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A黄色为显性性状,黑色为隐性性状BF1 与黄色亲本杂交,后代有两种表现型CF1 和 F2 中灰色大鼠均为杂合体DF2 黑色大鼠与米色大鼠杂交,其后代中出现米色大鼠的概率为 1/4解析: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根据遗传图谱分析可知,该性状的遗传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若假设分别由 A、a与 B、b 控制,则基因型与表现型之间的对应关系为:A_B_(灰色)、A_bb(黄色或黑色)、aaB_(黑色或黄色)、aabb(米色);F1的基因型为 AaBb,与黄色亲本 AAbb(或 aaBB)杂交,后代有A_Bb(或 AaB_)

16、(灰色)、A_bb(aaB_)(黄色)两种表现型;F1 中灰色大鼠肯定为杂合子,而 F2 中灰色大鼠可能为纯合子,也可能为杂合子;F2 中黑色大鼠(aaB_或 A_bb)与米色大鼠 aabb 杂交有:2/3aaBb(或 Aabb)aabb和 1/3aaBB(或 AAbb)aabb,后代中出现米色大鼠的概率为 2/31/21/3。8.玉米的高秆(H)对矮秆(h)为显性。现有若干 H 基因频率不同的玉米群体,在群体足够大且没有其他因素干扰时,每个群体内随机交配一代后获得 F1。各 F1 中基因型频率与 H 基因频率(p)的关系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D)A0p1 时,亲代群体都可能只含有纯合体B只

17、有 pb 时,亲代群体才可能只含有杂合体Cpa 时,显性纯合体在 F1 中所占的比例为19Dpc 时,F1 自交一代,子代中纯合体比例为59解析:若亲代群体只含有纯合体 HH 和 hh,由于基因型频率不确定,则基因频率也不确定(0p1),所以随机交配后均可出现如图所示现象,A 正确;若亲代群体只含有杂合体,则 p1/2,B 正确;H 的基因频率为 p,设 h 的基因频率为 q,则F1 代中 HH、Hh、hh 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p2、2pq、q2,pa时,hh和 Hh的基因型频率相等,即 2pqq2,且 pq1,可得 p1/3,所以 F1 代中 HH 的比例为 p21/9,C 正确;同理 pc

18、时,p、q分别为 2/3、1/3,HH、Hh和 hh基因型频率分别占 4/9、4/9、1/9,F1 自交一代,子代中纯合体比例为 4/94/91/21/97/9,D 错误。9用基因型为 Aa 的小麦分别进行连续自交、随机交配、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随机交配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根据各代 Aa 基因型频率绘制曲线如下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C)A曲线的 F3 中 Aa 基因型频率为 0.4B曲线的 F2 中 Aa 基因型频率为 0.4C曲线的 Fn 中纯合体的比例比上一代增加(1/2)n1D曲线和的各子代间 A 和 a 的基因频率始终相等解析:本题结合基因的分离定律考查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

19、算方法。依题意可首先分析出前三代中 Aa 的基因型频率(如下表),据此可判断曲线、分别对应表中的、4 种情况。连续自交随机交配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随机交配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P1111F11/21/22/32/3F21/41/22/51/2由题图可知,曲线的 F3 中 Aa 的基因型频率与曲线的F2 中 Aa 的基因型频率相同,均为 0.4,A、B 正确;曲线的Fn中纯合体的比例和上一代中纯合子的比例分别为 11/2n和 11/2n1,两者相差 1/2n,C 错误;曲线和分别代表随机交配和连续自交两种情况,此过程中没有发生淘汰和选择,所以各子代间 A 和 a 的基因频率始终相等,D 正确。

20、10(2017天津卷节选)玉米自交系(遗传稳定的育种材料)B具有高产、抗病等优良性状,但难以直接培育成转基因植株,为使其获得抗除草剂性状,需依次进行如下试验。通过回交使自交系 B 获得抗除草剂性状(1)抗除草剂自交系 A(GG)与自交系 B 杂交产生 F1,然后进行多轮回交(如图)。自交系 B 作为亲本多次回交的目的是使后代积累越来越多自交系 B 的遗传物质/优良性状。对 Hn 继续筛选,最终选育出高产、抗病、抗除草剂等优良性状的玉米自交系。(2)假设子代生活力一致,请计算上图育种过程 F1、H1、H2、H3 各代中含 G 基因植株的比例,并在图 1 中画出对应的折线图。若回交后每代不进行鉴定

21、筛选,直接回交,请在图 2 中画出相应的折线图。答案:如图所示(3)下表是鉴定含 G 基因植株的 4 种方法。请预测同一后代群体中,4 种方法检出的含 G 基因植株的比例,从小到大依次是 x4,x3,x2,x1。解析:(1)通过回交可以使子代携带 B 品系的基因的纯合子的比例随着回交次数的增加越来越高。(2)品系 A(GG)与品系 B杂交,F1 个体全部含 G 基因,通过筛选得到的 Hi为含 G 基因的杂合子,与不含 G 基因的 B 品系杂交,后代有 1/2 个体含G 基因。若回交每代不进行筛选,随回交代次增加,不同代次间含 G 基因的个体比以 1/2 比例递减。(3)依据基因表达的特点:含有

22、 G 基因的植株中 G 基因不一定转录合成 mRNA,G 基因转录的 mRNA 不一定翻译合成蛋白质,合成蛋白质后不一定表现抗除草剂性状,故 4 种检测方法对同一后代群体 G 基因的检测结果,含 G 基因植株的比例从小到大依次为 x4,x3,x2,x1。11(2017江苏卷)人类某遗传病受一对基因(T、t)控制。3个复等位基因 IA、IB、i 控制 ABO 血型,位于另一对染色体上。A 血型的基因型有 IAIA、IAi,B 血型的基因型有 IBIB、IBi,AB血型的基因型为 IAIB,O 血型的基因型为 ii。两个家系成员的性状表现如下图,-3 和-5 均为 AB 血型,-4 和-6 均为O

23、 血型。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2 基因型为Tt 的概率为 2/3。(2)-5 个体有 3 种可能的血型。-1 为 Tt 且表现 A 血型的概率为 3/10。(3)如果-1 与-2 婚配,则后代为 O 血型、AB 血型的概率分别为 1/4、1/8。(4)若-1 与-2 生育一个正常女孩,可推测女孩为 B 血型的概率为 5/16。若该女孩真为 B 血型,则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 13/27。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遗传方式的判断及患病概率的计算。(1)根据图示中-1 和-2 表现正常,而其女儿-2 患病,可以确定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1、-2 关于该病的基因型均为

24、 Tt,则-2 的基因型为 TT 的概率为 1/3,Tt 的概率为2/3。(2)-5 为 AB 血型,其父亲-5 可能为 A 血型、B 血型和AB 血型。-3 的基因型为13TTIAIB,23TtIAIB,-4 的基因型为Ttii,利用-3 产生配子 T 的概率为23,产生配子 t 的概率为13,可计算其子代中 TT 的概率为231213,Tt 的概率为2312131212,tt 的概率为131216,而-1 表现正常,故其为 Tt 的概率为12121335;-1 为 A 血型(IAi)的概率为12,所以-1 为 Tt 且表现 A 血型的概率为3512 310。(3)-1 和-2 关于血型的基

25、因型均为12IAi、12IBi,二者产生配子 i 的概率均为12,产生配子 IA的概率均为14,产生配子 IB的概率均为14,所以后代为 O 血型(ii)的概率为121214,为 AB 血型的概率为1414141418。(4)由(3)分析可知,-1 与-2 生育的正常女孩为 B 血型的概率为121412141414 516。控制患病的基因与控制血型的基因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独立遗传。根据(2)知,-1 为 TT 的概率为25,Tt 的概率为35,其产生配子 T 的概率为 710,产生配子 t 的概率为 310;-2 为 Tt 的概率为23,为 TT 的概率为13,其产生的配子中 t 的概率为1

26、3,T 的概率为23,所以-1 与-2 的子代中,TT的概率为 710231430,Tt 的概率为 7101323 3101330,-1 与-2 生育一个表现正常的女儿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330/(14301330)1327。12(2017新课标全国卷)已知某种昆虫的有眼(A)与无眼(a)、正常刚毛(B)与小刚毛(b)、正常翅(E)与斑翅(e)这三对相对性状各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三个纯合品系:aaBBEE、AAbbEE 和AABBee。假定不发生染色体变异和染色体交换,回答下列问题:(1)若 A/a、B/b、E/e 这三对等位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请以上述品系为材料,设计实验来确定这三对

27、等位基因是否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要求: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2)假设 A/a、B/b 这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 X 染色体上,请以上述品系为材料,设计实验对这一假设进行验证。(要求: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答案:(1)选择、三个杂交组合,分别得到 F1 和 F2,若各杂交组合的 F2 中均出现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 9331,则可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若出现其他结果,则可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不是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2)选择杂交组合进行正反交,观察 F1 中雄性个体的表现型。若正交得到的 F1 中雄性个体与反交得到的 F1 中雄性个体有眼/无眼、

28、正常刚毛/小刚毛这两对相对性状的表现均不同,则证明这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 X 染色体上。解析:本题考查了基因位置的相关判断方法及内容。(1)确定三对等位基因在三对同源染色体上有两种方法。方法一是筛选出 AaBbEe,然后让其雌雄个体交配,看后代是否出现 8 种表现型及其对应比例;方法二是验证出三对等位基因中任意两对等位基因都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即可。显然方法二适合本题,即选择、三个杂交组合,分别得到 F1 和F2,如果 F2 分别出现四种表现型且比例均为 9331,则可证明这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否则,不在三对染色体上。(2)可根据杂交组合正反交的结果直接判断。假如 A/a、B/b 这两

29、对等位基因都位于 X 染色体上,则子代雄性为无眼正常刚毛或有眼小刚毛;如有一对等位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则正反交后子代雄性必然有一对相对性状表现是相同的。13(2016浙江卷)若某研究小组用普通绵羊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了转基因绵羊甲和乙各 1 头,具体见下表。绵羊性别转入的基因基因整合位置表现型普通绵羊、白色粗毛绵羊甲1 个 A 1 号常染色体黑色粗毛绵羊乙1 个 B 5 号常染色体白色细毛注:普通绵羊不含 A、B基因,基因型用 AABB表示。请回答:(1)A基因转录时,在 RNA 聚合酶的催化下,将游离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聚合成 RNA 分子。翻译时,核糖体移动到mRNA 的终止密码子,多肽合成结

30、束。(2)为选育黑色细毛的绵羊,以绵羊甲、绵羊乙和普通绵羊为亲本杂交获得 F1,选择 F1 中表现型为黑色粗毛的绵羊和白色细毛的绵羊杂交获得 F2。用遗传图解表示由 F1 杂交获得 F2 的过程。答案:如图所示(3)为获得稳定遗传的黑色细毛绵羊,从 F2 中选出合适的 1对个体杂交得到 F3,再从 F3 中选出 2 头黑色细毛绵羊(丙、丁)并分析 A和 B基因的表达产物,结果如下图所示。不考虑其他基因对 A和 B基因表达产物量的影响,推测绵羊丙的基因型是 AABB,理论上绵羊丁在 F3 中占的比例是 1/16。解析:(1)转录时所需要的酶是 RNA 聚合酶,其主要作用是以 DNA 的一条链为模

31、板,将游离的核糖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聚合成 RNA 分子;翻译的模板是 mRNA,翻译过程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2)由题意知,黑色(A)对白色(A)为显性,细毛(B)对粗毛(B)为显性。绵羊甲(AABB)普通绵羊(AABB)AABB(黑色粗毛)、AABB(白色粗毛);绵羊乙(AABB)普通绵羊(AABB)AABB(白色细毛)、AABB(白色粗毛)。为选育黑色细毛(A_B_)的绵羊,应选择 F1 中黑色粗毛(AABB)的绵羊与白色细毛(AABB)的绵羊杂交,从 F2 中选育即可。(3)为获得稳定遗传的黑色细毛绵羊(AABB),应从 F2 中选出黑色细毛绵羊(AABB)的雌雄

32、个体杂交。分析图中所给的基因表达产物量可知,相对表达量与相应基因的数量有关,例如 AA、AA、AA三种基因型,基因 A表达产物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 100%、50%、0,据此可确定绵羊丙、绵羊丁的基因型分别为 AABB、AABB,所以 F3中 AABB的比例1/41/41/16。特殊分离比的解题技巧首先,观察 F2 的表现型比例,若表现型比例之和是 16,如97、133、1231、14641 等,即不管以什么样的比例呈现,都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其次,将异常分离比与正常分离比(9331)进行对比,分析合并性状的类型,如 934 可认定为 93(31),即比值“4”为后两种性状合并的结果。最后,

33、根据异常分离比出现的原因,推测亲本的基因型或推断子代相应表现型的比例。考点二 伴性遗传与人类遗传病强化学思知能 学有所思,思有深度知识核心热点1掌握判断性状遗传方式的两类方法(填图)(1)遗传系谱图中常规类型的判断:(2)特殊类型的判断:性状的显隐性:遗传方式:在下图所示的遗传图谱中,若已知男性亲本不携带致病基因(无基因突变),则该病一定为遗传病。伴 X 隐性2关注性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特点(填空)X 和 Y 染色体有一部分是同源的(图中的区段),存在等位基因;另一部分是非同源的(图中的1、2 区段),不存在等位基因。XY 染色体各区段遗传特点如下:基因位于1 区段属遗传,相关性状只在雄性(男性

34、)个体中表现,与雌性(女性)无关。基因位于2 区段:属伴 X 遗传,包括伴 X 隐性遗传(如人类色盲和血友病遗传)和伴 X 显性遗传(如抗 VD佝偻病遗传)。伴 Y基因位于区段:涉及区段的基因型雌性为 XAXA、XAXa、XaXa,雄性为,尽管此区段包含等位基因,但其遗传与常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遗传仍有明显差异,即:遗传仍与性别有关,如当基因在常染色体上时 Aaaa 后代中无论雌性还是雄性均既有显性性状(Aa)又有隐性性状(aa),然而,倘若基因在 XY 染色体同源区段上,则其遗传状况要据亲代基因型而定,如下图:XAYA、XAYa、XaYA、XaYa 左图与性别有关,而右图与性别无关。范例调研方

35、法【典例 2】(2017郑州二模)山羊性别决定方式为 XY 型。下面的系谱图表示了山羊某种性状的遗传,图中深色表示该种性状的表现者。已知该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在不考虑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的条件下,回答下列问题:(1)据系谱图推测,该性状为隐性(填“隐性”或“显性”)性状。(2)假设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仅位于 Y 染色体上,依照 Y 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规律,在第代中表现型不符合该基因遗传规律的个体是1、3 和4(填个体编号)。(3)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仅位于 X 染色体上,则系谱图中一定是杂合子的个体是2、2、4(填个体编号),可能是杂合子的个体是2(填个体编号)。解题技法判断显隐性突破法1点睛:

36、(1)根据“无中生有”或“有中生无”判断显隐性。(2)利用反证法判断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性染色体上。2答题分析:(1)1 和2 没有该性状,后代1 出现该性状则该性状为隐性性状。(2)伴 Y 染色体遗传的特点。只传雄性(男性),不传雌性(女性)。雄性亲本(父亲)正常,雄性子代(儿子)一定正常;雄性亲本(父亲)患病,雄性子代(儿子)一定患病。(3)伴 X 染色体遗传的特点。隐性遗传:雌性(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患病。显性遗传:雄性(男性)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患病。【母题探究】借题猜押其他命题点押题点 1:若1 含有控制该性状的相关基因,则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 X 染色体上?常染色体。押

37、题点 2:若1 不含有控制该性状的相关基因,则1 中的相关基因来自代中的哪一个体?1。题组冲关调研 练有所得,得有高度1知识性失误(判断正误)(1)摩尔根等人以果蝇为研究材料,通过统计后代雌雄个体眼色性状分离比,认同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2)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提示: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只有那些能影响到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性激素合成的基因才与性别决定有关,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并不都与性别决定有关,如与人类红绿色盲有关的基因在 X染色体上。(3)某遗传病的遗传涉及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已知1 基因型为 AaBB,且2 与3 婚配的子代不会患病。根据以下系谱图,可推断2 的基

38、因型一定为 aaBB()(4)火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 ZW 型(ZW,ZZ)。曾有人发现少数雌火鸡(ZW)的卵细胞未与精子结合,也可以发育成二倍体后代。遗传学家推测,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卵细胞与其同时产生的三个极体之一结合,形成二倍体后代(WW 的胚胎不能存活)。若该推测成立,理论上这种方式产生后代的雌雄比例是 31()提示:雌火鸡(ZW)的卵细胞和 3 个极体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Z(卵细胞)、Z(极体)、W(极体)、W(极体),按题中所述方式形成的二倍体后代性别及比例是 ZZ(雄)ZW(雌)12,第二种情况是:W(卵细胞)、W(极体)、Z(极体)、Z(极体),按题中所述方式形成的二倍体

39、后代类型及比例是 WW(不能存活)ZW(雌性)02。结合两种情况,得雌雄(22)(10)41。(5)某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红绿色盲的儿子和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儿,该女儿与一个表现型正常的男子结婚,生一个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的概率是 1/4()提示: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红绿色盲的儿子,由于儿子患色盲,所以母亲是携带者,说明该夫妇的基因型为 XBXb和 XBY,所生女儿携带色盲基因即 XBXb 的概率为 1/2,与正常男子结婚生一个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即 XBXb的概率为 1/21/41/8。(6)家猫体色由 X 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 B、b 控制,只含基因 B 的个体为黑猫,只含基因 b 的

40、个体为黄猫,其他个体为玳瑁猫,其中玳瑁猫与黄猫杂交后代中玳瑁猫占 50%()提示:玳瑁猫(XBXb)与黄猫(XbY)杂交时,后代的基因型及概率为 1/4XBXb、1/4XBY、1/4XbXb、1/4XbY,其中玳瑁猫(XBXb)占 25%。2(2017新课标全国卷)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 X 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 雄蝇中有 1/8 为白眼残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B)A亲本雌蝇的基因型是 BbXRXrBF1 中出现长翅雄蝇的概率为 3/16C雌、雄亲本产生含 Xr 配子的比例相同

41、D白眼残翅雌蝇可形成基因型为 bXr 的极体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伴性遗传的遗传规律。首先判断亲本中雌、雄长翅果蝇控制长、残翅相关的基因型均为 Bb,所以F1 雄蝇中残翅的概率为 1/4,而 F1雄蝇中有 1/8 为白眼残翅,故 F1 雄蝇中白眼的概率为 1/2,可知 F1雄蝇从母本得到白眼基因 Xr 的概率是 1/2,由此可判断亲本中雌果蝇控制眼色相关的基因型为 XRXr(红眼),亲本雄果蝇(白眼)的基因型为 XrY,A正确;F1 中出现长翅(B_)雄蝇的概率3/41/23/8,B 错误;雌、雄亲本产生含 Xr配子的比例均为 1/2,C 正确;白眼残翅雌蝇(bbXrXr)可产生基因型为 bXr

42、的极体和卵细胞,D 正确。3(2017江苏卷)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D)A遗传病是指基因结构改变而引发的疾病B具有先天性和家族性特点的疾病都是遗传病C杂合子筛查对预防各类遗传病具有重要意义D遗传病再发风险率估算需要确定遗传病类型解析: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遗传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A 错误;具有先天性和家族性特点的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B 错误;杂合子筛查对预防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不具有实际意义,C 错误;只有在确定遗传病类型的基础上才能推算遗传病的再发风险率,D 正确。4(2016新课标全国卷)果蝇的某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G、g 控制,且对于这对性状的表现型而言

43、,G 对 g 完全显性。受精卵中不存在 G、g 中的某个特定基因时会致死。用一对表现型不同的果蝇进行交配,得到的子一代果蝇中雌雄21,且雌蝇有两种表现型。据此可推测:雌蝇中(D)A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 基因纯合时致死B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 基因纯合时致死C这对等位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g 基因纯合时致死D这对等位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G 基因纯合时致死解析:因为子一代果蝇中雌雄21,可推测该性状可能为伴 X 遗传。又据题干可知,亲本用一对表现型不同的果蝇进行交配,可推测亲本杂交组合为 XGXg、XgY,理论上,其子代基因型有 XGXg、XgXg、XGY、XgY,又因为受

44、精卵中不存在G、g 中的某个特定基因时会致死,可推测 XGY 的个体致死,从而出现子一代中雌雄21。由此可推测 XGXG 雌性个体致死。5(2016上海卷)如图显示某种鸟类羽毛的毛色(B、b)遗传图解,下列相关表述错误的是(D)A该种鸟类的毛色遗传属于性染色体连锁遗传B芦花性状为显性性状,基因 B 对 b 完全显性C非芦花雄鸟和芦花雌鸟的子代雌鸟均为非芦花D芦花雄鸟与非芦花雌鸟的子代雄鸟均为非芦花解析:由遗传图解可知,芦花性状杂交,子代出现非芦花性状,说明非芦花性状为隐性性状,雌雄鸟的表现型比例不同,属于伴 Z 遗传,亲代基因型为 ZBZb()和 ZBW(),A、B 正确;非芦花雄鸟 ZbZb

45、 和芦花雌鸟 ZBW 的子代雌鸟基因型为ZbW,C 项正确;由于芦花雄鸟基因型有两种:ZBZb、ZBZB,其与非芦花雌鸟 ZbW 产生的子代雄鸟表现型为非芦花和芦花,D 项错误。6(2016新课标全国卷)理论上,下列关于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D)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B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C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D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解析:理论上,若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致病基因频率为p,则男性和女性中的发病率均为 p2,A

46、 错误;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致病基因频率为 q,则正常基因频率为 1q,男性和女性中正常的概率均为(1q)2,患病概率均为 1(1q)22qq2,B 错误;若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致病基因频率为 n,则男性(XY)中的发病率为 n,D 正确;若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致病基因频率为 m,则正常基因频率为 1m,女性中正常的概率为(1m)2,患病概率为 1(1m)22mm2,C 错误。7人类某遗传病受 X 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 和 B、b)控制,且只有 A、B 基因同时存在时个体才不患病。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根据系谱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C)A1 的基因型为 XaBXab

47、或 XaBXaBB3 的基因型一定为 XAbXaBC1 的致病基因一定来自于1D若1 的基因型为 XABXaB,与2 生一个患病女孩的概率为14解析:根据题意首先分析3 的基因型为 XAbXB,由于XB来自于1(患病),所以可确定3 的基因型为 XAbXaB,B 项正确;进一步判断1 的基因型为 XaBXa_,A 项正确;分析图解知1 的基因型为 XAbY 或 XaBY,致病基因 a 或 b来自于1 或2,C 项错误;经分析知2 的基因型为Xa_Y,1(XABXaB)和2 的后代中 XABXa_XaBXa_(患病女孩)XABYXaBY(患病男孩)1111,D 项正确。8甲病和乙病均为单基因遗传

48、病,某家族遗传家系图如下,其中4 不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A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1 与5 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 1/4C3 与4 的后代中理论上共有 9 种基因型和 4 种表现型D若7 的性染色体组成为 XXY,则产生异常生殖细胞的最可能是其母亲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依据遗传系谱图判断遗传方式、遗传规律的运用、染色体变异等知识。3 和4 均不患甲病,7患有甲病,则可判断甲病为隐性遗传病,又因为4 不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则判断甲病为伴 X 隐性遗传病;因为1 和2 都不患乙病,而1 患乙病,且1 为女孩,则可判断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

49、项错误。设甲病致病基因为 b,正常基因为 B,乙病致病基因为 a,正常基因为 A,则1 的基因型为AaXBXb,3 的基因型为 AaXBXb,4 的基因型为 aaXBY,5 的基因型是 AaXBXB 的概率为 1/2,是 AaXBXb的概率为 1/2,则1 与5 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 1/2,B 项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可得,3 和4 的后代中理论上共有 248(种)基因型,女孩表现型有 212(种),男孩表现型有 224(种),共有 6 种表现型,C 项错误。若7 的性染色体组成为 XXY,则根据其表现型可确定其基因型为 XbXbY,根据其双亲的基因型可确定其母亲 AaXBXb 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

50、程中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产生了异常生殖细胞 XbXb,D 正确。9抗维生素 D 佝偻病为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短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红绿色盲为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下列关于这四种遗传病遗传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B)A短指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B红绿色盲女性患者的父亲是该病的患者C抗维生素 D 佝偻病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D白化病通常会在一个家系的几代人中连续出现解析:短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常染色体遗传病的发病率男女均等,A 错误;红绿色盲为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设相关基因为 B、b,则女性患者基因型为 XbXb,其中一个 Xb来自父亲,故父亲的基因型为

51、XbY,为色盲患者,B 正确;抗维生素 D 佝偻病为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C 错误;“在一个家系的几代人中连续出现”是显性遗传病的特点,而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不具备上述特点,D 错误。10(2017新课标全国卷)某种羊的性别决定为 XY 型。已知其有角和无角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N/n)控制;黑毛和白毛由等位基因(M/m)控制,且黑毛对白毛为显性。回答下列问题:(1)公羊中基因型为 NN 或 Nn 的表现为有角,nn 无角;母羊中基因型为 NN 的表现为有角,nn 或 Nn 无角。若多对杂合体公羊与杂合体母羊杂交,则理论上,子一代群体中母羊的表现型及其比

52、例为有角无角13;公羊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有角无角31。(2)某同学为了确定 M/m 是位于 X 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让多对纯合黑毛母羊与纯合白毛公羊交配,子二代中黑毛白毛31,我们认为根据这一实验数据,不能确定M/m 是位于 X 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需要补充数据,如统计子二代中白毛个体的性别比例,若白毛个体全为雄性,则说明 M/m 是位于 X 染色体上;若白毛个体中雄性雌性11,则说明 M/m 是位于常染色体上。(3)一般来说,对于性别决定为 XY 型的动物群体而言,当一对等位基因(如 A/a)位于常染色体上,基因型有 3 种;当其仅位于 X 染色体上时,基因型有 5 种

53、;当其位于 X 和 Y 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时(如图所示),基因型有 7 种。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及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1)多对杂合体公羊(基因型为 Nn)与杂合体母羊(基因型为Nn)杂交,理论上,子一代母羊为 1NN(有角)、2Nn(无角)、1nn(无角),即有角无角13,子一代公羊为 1NN(有角)、2Nn(有角)、1nn(无角),即有角无角31。(2)若 M/m 位于 X 染色体上,纯合黑毛母羊(XMXM)与纯合白毛公羊(XmY)杂交,子一代为 XMXm和 XMY,子二代为 XMXM、XMXm、XMY 和 XmY,所以子二代中白毛个体全为雄性。若 M/m 位于常染色体上时,遗传

54、与性别无关,所以子二代白毛个体中雌性雄性11。(3)当一对等位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基因型有 AA、Aa、aa 3 种;当其仅位于 X 染色体上时,基因型有 XAXA、XAXa、XaXa、XAY 和 XaY,共 5 种;当其位于 X 和 Y 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时,雌性个体的基因型有 XAXA、XAXa、XaXa 3 种,雄性个体的基因型有 XAYA、XAYa、XaYA、XaYa 4 种,共有 7 种基因型。11(2017新课标全国卷)人血友病是伴 X 隐性遗传病。现有一对非血友病的夫妇生出了两个非双胞胎女儿。大女儿与一个非血友病的男子结婚并生出了一个患血友病的男孩。小女儿与一个非血友病的

55、男子结婚,并已怀孕。回答下列问题:(1)用“”表示尚未出生的孩子,请画出该家系的系谱图,以表示该家系成员血友病的患病情况。答案:(2)小女儿生出患血友病男孩的概率为 1/8;假如这两个女儿基因型相同,小女儿生出血友病基因携带者女孩的概率为1/4。(3)已知一个群体中,血友病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保持不变,且男性群体和女性群体的该致病基因频率相等。假设男性群体中血友病患者的比例为 1%,则该男性群体中血友病致病基因频率为 0.01;在女性群体中携带者的比例为 1.98%。解析:本题考查伴性遗传、基因频率的计算。(1)系谱图见答案。通常系谱图中必须给出的信息包括:性别、性状表现、亲子关系、世代数以

56、及每个个体在世代中的位置。(2)由于血友病为伴 X 隐性遗传病,假如致病基因用 a 表示,则小女儿的基因型为 1/2XAXA、1/2XAXa,其丈夫的基因型为 XAY,故其后代为患病男孩的概率为 1/21/41/8。假如这两个女儿基因型相同,则小女儿的基因型确定为 XAXa,其后代为血友病基因携带者女孩(XAXa)的概率为 1/4。(3)男性患者的基因型为 XaY,其在男性群体中的基因型频率为 1%,故 Xa 的基因频率也为 1%,XA 的基因频率为 99%。已知男性群体和女性群体的 Xa基因频率相等,根据血友病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可知其遵循遗传平衡,所以女性群体中携带者的比例为 21%9

57、9%1.98%。12等位基因 A 和 a 可能位于 X 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假定某女孩的基因型是 XAXA 或 AA,其祖父的基因型是 XAY 或 Aa,祖母的基因型是 XAXa 或 Aa,外祖父的基因型是 XAY 或 Aa,外祖母的基因型是 XAXa 或 Aa。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请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能否确定该女孩的2 个显性基因 A 来自于祖辈 4 人中的具体哪两个人?为什么?不能_女孩 AA 中的一个 A 必然来自于父亲,但因为祖父和祖母都含有 A,故无法确定父亲传给女儿的 A 是来自于祖父还是祖母;另一个 A 必然来自于母亲,也无法

58、确定母亲传给女儿的A 是来自于外祖父还是外祖母。(其他合理答案亦可)(2)如果这对等位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那么可判断该女孩两个 XA中的一个必然来自于祖母(填“祖父”或“祖母”),判断依据是该女孩的一个 XA 来自父亲,而父亲的 XA一定来自于祖母;此外,不能(填“能”或“不能”)确定另一个 XA 来自于外祖父还是外祖母。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常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特点和 X 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特点。(1)如果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根据常染色体上基因的传递规律,该女孩所含的 2 个显性基因 A分别来自其父母,但因其外祖父母、祖父母基因型均为 Aa,故其父母中的显性基因 A 均无法确定来源。(

59、2)如果该等位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根据性染色体上基因的传递规律,该女孩所含的 XAXA 基因分别来自其父母,其父亲的 XA 一定来自祖母,而Y 一定来自祖父,故该女孩两个 XA中的一个可以确定来源;其母亲的 XA无法确定来源。13果蝇是遗传学研究的经典实验材料,其四对相对性状中红眼(E)对白眼(e)、灰身(B)对黑身(b)、长翅(V)对残翅(v)、细眼(R)对粗眼(r)为显性。下图是雄果蝇 M 的四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1)果蝇 M 眼睛的表现型是红眼、细眼。(2)欲测定果蝇基因组的序列,需对其中的 5 条染色体进行DNA 测序。(3)果蝇 M 与基因型为 XEXe 的个体杂交,子

60、代的雄果蝇中既有红眼性状又有白眼性状。(4)果蝇 M 产生配子时,非等位基因 B(或 b)和 v(或 V)不遵循自由组合规律。若果蝇 M 与黑身残翅个体测交,出现相同比例的灰身长翅和黑身残翅后代,则表明果蝇 M 在产生配子过程中 V 和 v(或 B 和 b)基因随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而发生交换,导致基因重组,产生新的性状组合。(5)在用基因型为 BBvvRRXeY 和 bbVVrrXEXE 的有眼亲本进行杂交获取果蝇 M 的同时,发现了一只无眼雌果蝇。为分析无眼基因的遗传特点,将该无眼雌果蝇与果蝇 M 杂交,F1 性状分离比如下:从实验结果推断,果蝇无眼基因位于 7、8(或 7、或 8)号

61、(填写图中数字)染色体上,理由是无眼、有眼基因与其他各对基因间的遗传均遵循自由组合规律。以 F1 果蝇为材料,设计一步杂交实验判断无眼性状的显隐性。杂交亲本:F1 中的有眼雌雄果蝇。实验分析:若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无眼为隐性性状;若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则无眼为显性性状。解析:本题以遗传学经典实验材料果蝇为背景,主要考查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及伴性遗传的综合运用。(1)依据题干信息,M 果蝇的基因型为 BbRrVvXEY,因此眼睛的表现型是红眼、细眼。(2)基因组测序时,需选择每对常染色体中的一条和两条性染色体进行 DNA 测序,因此需测定 5 条染色体。(3)M果蝇眼睛颜色为红色,基因型为 X

62、EY,由子代的雄果蝇中既有红眼性状又有白眼性状可推知与 M 果蝇杂交的个体基因型为XEXe。(4)若非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由此可推知 B 和 v 或 b 和 V 之间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果蝇 M(基因型为 BbVv)和黑身残翅个体(基因型为 bbvv)测交,出现相同比例的灰身长翅和黑身残翅后代,可推知 M 果蝇产生比例相同的 BV 和 bv 雄配子,而 M 果蝇的 B 和 v 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因此可判断 M 在产生配子过程中 V 和v(或 B 和 b)基因随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而发生交换。(5)无眼雌果蝇与果蝇 M 杂交后代,有眼与无眼性状为 11,

63、且与其他各对基因间的遗传均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无眼基因位于 7、8 号染色体上。让 F1 中的多对有眼雌雄果蝇杂交,若后代发生性状分离,则无眼为隐性性状;若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则无眼为显性性状。14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及她所在的团队研制的抗疟药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研究人员已经弄清了青蒿细胞中青蒿素的合成途径(如图中实线方框内所示),并且发现酵母细胞也能够产生合成青蒿酸的中间产物 FPP(如图中虚线方框内所示)。(1)在 FPP 合成酶基因表达过程中,mRNA 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完成过程需要氨基酸、ATP、tRNA 等物质或结构的参与。(2)根据图示代谢过程,

64、科学家在培育能产生青蒿素的酵母细胞过程中,需要向酵母细胞中导入 ADS 酶基因和 CYP71AV1酶基因。(3)实验发现,酵母细胞导入相关基因后,这些基因能正常表达,但酵母菌合成的青蒿素仍很少,根据图解分析原因可能是酵母细胞中部分 FPP 用于合成固醇。(4)野生型青蒿白青秆(A)对紫红秆(a)为显性,稀裂叶(B)对分裂叶(b)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则野生型青蒿最多有 9种基因型;若 F1 中白青秆稀裂叶植株所占比例为 3/8,则其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 AaBbaaBb 或 AaBbAabb,该 F1中紫红秆分裂叶植株所占比例为 1/8。解析:(1)图中表示转录过程,该过程产生的 mRN

65、A 从核孔进入细胞质;是翻译过程,翻译过程需要的条件有原料(氨基酸)、模板(mRNA)、tRNA、核糖体(场所)、酶等。(2)由图可知,酵母细胞能合成 FPP 合成酶,但不能合成 ADS 酶和CYP71AV1 酶,即酵母细胞缺乏 ADS 酶基因和 CYP71AV1 酶基因。(3)由图可知,酵母细胞中部分 FPP 用于合成固醇,因此将相关基因导入酵母细胞后,即使这些基因能正常表达,酵母菌合成的青蒿素仍很少。(4)在野生型青蒿的秆色和叶型这两对性状中,控制各自性状的基因型各有 3 种(AA、Aa 和 aa,BB、Bb 和 bb),由于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是独立遗传的,基因间可自由组合,故基因型共有

66、 339 种。F1 中白青秆稀裂叶植株占 3/8,也就是 1/23/4,由于两对基因自由组合,所以亲本可能是 AaBbaaBb或 AaBbAabb。当亲本为 AaBbaaBb时,F1 中紫红秆分裂叶植株所占比例为 1/21/41/8;当亲本为AaBbAabb 时,F1 中紫红秆分裂叶植株所占比例为 1/41/21/8。可见,无论亲本组合是上述哪一种,F1中紫红秆分裂叶植株所占比例都为 1/8。计算两种不同类型遗传病的概率法则在计算常染色体与 X 染色体组合概率时,要注意进行合理的拆分。如计算生育患白化病及色盲男孩的概率时,拆分为白化病与色盲男孩两个事件处理,最后再将两个事件的概率相乘即可。注意区分色盲男孩(范围是整个后代)与男孩色盲(范围是男孩)的差异。温示提馨请 完 成:课时作业8(点击进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