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北京市2020届高三高考语文冲刺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05175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8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北京市2020届高三高考语文冲刺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解析》北京市2020届高三高考语文冲刺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解析》北京市2020届高三高考语文冲刺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解析》北京市2020届高三高考语文冲刺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解析》北京市2020届高三高考语文冲刺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解析》北京市2020届高三高考语文冲刺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解析》北京市2020届高三高考语文冲刺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解析》北京市2020届高三高考语文冲刺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解析》北京市2020届高三高考语文冲刺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解析》北京市2020届高三高考语文冲刺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解析》北京市2020届高三高考语文冲刺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解析》北京市2020届高三高考语文冲刺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解析》北京市2020届高三高考语文冲刺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解析》北京市2020届高三高考语文冲刺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解析》北京市2020届高三高考语文冲刺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解析》北京市2020届高三高考语文冲刺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解析》北京市2020届高三高考语文冲刺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解析》北京市2020届高三高考语文冲刺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解析》北京市2020届高三高考语文冲刺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解析》北京市2020届高三高考语文冲刺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解析》北京市2020届高三高考语文冲刺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31页
《解析》北京市2020届高三高考语文冲刺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31页
《解析》北京市2020届高三高考语文冲刺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31页
《解析》北京市2020届高三高考语文冲刺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31页
《解析》北京市2020届高三高考语文冲刺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31页
《解析》北京市2020届高三高考语文冲刺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31页
《解析》北京市2020届高三高考语文冲刺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31页
《解析》北京市2020届高三高考语文冲刺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31页
《解析》北京市2020届高三高考语文冲刺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31页
《解析》北京市2020届高三高考语文冲刺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31页
《解析》北京市2020届高三高考语文冲刺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1页
第31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2020届北京市高考语文冲刺试题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答题。材料一城市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生态系统,自其形成以来便持续遭受着来自外界以及自身的各种扰动。这些扰动不仅包括能源短缺、空气污染等社会问题,还包括洪涝、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以及疾病传播、交通或通讯系统瘫痪等重大人为灾难。这些扰动因素不仅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而且无法完全避免,严重制约着城市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2002年,倡导地区可持续发展国际理事会(ICLEI)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全球峰会上将“韧性”的概念引入城市建设与防灾减灾领域,有关韧性城市(又译作“弹性城市”)的学术研究便应运而生。通常认为,韧性城市

2、应该具备以下特点:做好应对、吸收、化解重大突发性风险的准备;有效减少灾害发生时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有效维持城市系统基本运转;快速恢复生产生活秩序。韧性城市理念主张以“预防减缓适应”的态度应对各种不确定性风险,强调接受挑战,最大程度地降低各种突发灾害对城市生活的影响。比如,为提升城市应对雨洪的“水弹性”,我国部分城市自2014年开始进入“海绵城市”试点,即对城市排水和集水系统升级改造,铺设渗水路面,增加市区水景和绿地的面积,使城市像海绵一样具有良好的吸水能力,在下雨时能够渗水、蓄水、净水,同时又可实现蓄积雨洪的再利用。海绵城市建设仅仅是韧性城市建设的一部分,为了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还应当从更高

3、层面的韧性城市理念出发,寻找应对城市各种突发风险的思路。(取材于孙浩等的相关文章)材料二建设韧性城市除了强化城市系统应对各种不确定性风险的自我调适能力,还应注重从突发灾害中汲取经验,增强学习能力,研制新的应对策略,提升变消极因素为积极机遇的转化能力。2012年10月,飓风“桑迪”袭击了美国,灾后重建工作组为受灾地区的韧性城市建设提出了69项建议,其中包括升级改造电网、重新规划燃料供应链、加强无线网络建设、提高防洪建筑标准等诸多方面。韧性城市建设,在提高城市安全水平和居民生活品质的同时,也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2013年,洛克菲洛基金会启动了“全球100韧性城市”项目。不过,由于每座城市在自然环

4、境、社会结构、经济生活等方面差异显著,这就决定了很难为韧性城市的建设建立统一的发展模板。各城市应根据自身特点,从工程韧性、社会韧性、生态韧性、经济韧性等维度制定不同的韧性发展策略。在日本,地震频发的神户市将逃生避险功能纳入街道和公园的工程建设,将水、电供应系统从大型中央化改为小型社区化,用以分散风险从而强化社区的工程韧性;还通过引入年轻人群、举行防灾演习等方式,提升社区居民自救互救能力,增强社会韧性。而位处中国西部干燥多风地区的银川市,则通过湖泊湿地保护、小微公园打造、城市绿化廊道建设,以及在城市周围大面积种植耐旱沙生植物用以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极大提升了城市自身的生态韧性。(取材于梁宏飞等的

5、相关文章)材料三联合国减灾署于2012年发布了“让城市更具韧性十大指标体系”,其中包括维护、更新并向公众公开与提升抗灾能力相关的数据。比如某公园举办大型游园活动,主办单位可向城市数据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城市管理相关部门应整合公交地铁到站刷卡人数、公园电子门票刷卡人数、公园周边汽车停靠数量等大数据并进行云计算,然后在各大社交平台实时发布活动中心区域及周边区域人流动态轨迹和游客数量变化,为个人安全出行以及主办单位预判风险、保障活动顺利进行提供参考。建立城市信息交互机制,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可以为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生态过载、环境污染、疾病传播、经济结构局部失衡等风险提供数据支撑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以美国

6、卡尔索普建模软件公司开发的一款“城市足迹”数据分析软件为例,输入“预测洪水风险”并确定研究区域,数据平台会迅速显示该区域的土地使用现状、人口数量、就业和住房面积等信息。然后单击运行风险和韧性分析的图标,系统就会自动生成该区域处于洪水风险的地块面积、住宅单元、易受灾人群及其就业岗位等数据。基于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构建规划模型、模拟相关场景并进行风险评估,能够为优化韧性城市规划方案提供重要参考。2016年联合国公布的新城市议程提出,城市发展的愿景是“可以在韧性和永续的城市和人类社区定居、生产,提高所有人的生活质量并促进繁荣”。伴随着科技进步,信息通信技术在城市灾害防治、危机应对和应急管理中逐渐成为

7、重要的技术支撑。完善城市综合管理数据库,增强信息和数据处理能力,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服务融合,提高韧性城市管理和服务体系的智能化,可以让城市生活更安全、更健康、更有活力。(取材于周利敏等的相关文章)(1)根据材料一,下列不属于城市突发扰动因素的一项是A供电系统严重受损B持续暴雨市区内涝C网络故障通讯中断D建桥修路车辆绕行(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韧性城市”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由于重大突发风险无法完全避免因而有必要开展韧性城市研究。B有关韧性城市的学术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建设与防灾减灾领域。C建设韧性城市的目的是消除各种突发灾害对于城市生活的影响。D提升城市吸水性和蓄积水再利用

8、能力是韧性城市建设的一部分。(3)根据材料二,下列对韧性城市建设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韧性城市建设应从以往的突发灾害中汲取经验。B灾后韧性城市建设应当以增强经济韧性为中心。C地震频发城市应注重提升工程韧性和社会韧性。D干旱多风沙的城市应注重提升自身的生态韧性。(4)根据材料三,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大型活动主办单位应整合大数据实时发布人流轨迹和人流量,保障活动安全进行。B建立城市信息交互机制,可为城市应对多种风险提供数据支撑和解决问题的思路。C通过大数据分析软件模拟相关场景并进行风险评估,可以优化韧性城市规划方案。D韧性城市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促进经济繁荣,也符合联合国发布的城市发展愿景

9、。(5)围绕“韧性城市建设”,以上三则材料中的例子从不同角度出发,各有什么侧重?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答案】(1)D(2)C(3)B(4)A(5)材料一,从解决困扰城市雨洪内涝建设海绵城市的角度,侧重说明应当从韧性城市理念出发寻找应对城市突发风险的思路。材料二,从不同国家的城市韧性规划和建设的角度,侧重指出每个城市应根据自身特点制定适合自己的韧性城市建设策略。材料三,从大数据在灾害防治、危机应对和应急管理中发挥作用的角度,侧重表明信息技术可以为韧性城市建设提供支持。【解析】【详解】(1)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全面提取信息,精准筛选,细心比对,灵活理解。常见问题有

10、:遗漏或添加信息、时空交错、偷换概念、张冠李戴、逻辑出错等。D项,“建桥修路车辆绕行”是有计划的行动,不属于题干中表述的“城市突发扰动因素”。根据文本“城市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生态系统,自其形成以来便持续遭受着来自外界以及自身的各种扰动。这些扰动不仅包括能源短缺、空气污染等社会问题,还包括洪涝、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以及疾病传播、交通或通讯系统瘫痪等重大人为灾难”可知,“建桥修路车辆绕行”不属于题干中表述的“城市突发扰动因素”。故选D。(2)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C项,“消除各

11、种突发灾害对于城市生活的影响”表述错误,根据原文“韧性城市理念主张以“预防减缓适应”的态度应对各种不确定性风险,强调接受挑战,最大程度地降低各种突发灾害对城市生活的影响”可知,原文是“最大程度地降低各种突发灾害对城市生活的影响”,题干曲解文意,表述错误。故选C。 (3)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B项,“以增强经济韧性为中心”表述错误,根据文本“灾后重建工作组为受灾地区的韧性城市建设提出了69项建议,其中包括升级改造电网、重新规划燃料供应链、加强无线网络建设、提高防洪建筑标准等诸多方面”可知,灾后韧性城市建设并没有说“

12、以增强经济韧性为中心”。故选B。(4)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A项,“实时发布”表述错误,根据文本“主办单位可向城市数据管理部然后在各大社交平台实时发布活动中心区域及周边区域人流动态轨迹和游客数量变化”可知,题干曲解文意,表述错误。故选A。(5)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结合“为提升城市应对雨增加市区水景和绿地的面积,使城市

13、像海绵一样具有良好的吸水能力,在下雨时能够渗水、蓄水、净水,同时又可实现蓄积雨洪的再利用。海绵城市建设仅仅是韧性城市面的韧性城市理念出发,寻找应对城市各种突发风险的思路”可知,材料一从解决困扰城市雨洪内涝建设海绵城市的角度,侧重说明应当从韧性城市理念出发寻找应对城市突发风险的思路。结合“建设韧性城市除了强化城市系统应对各种不确定性风险的自我调适能力,还应注重从突发灾害中汲取经验,增强学习能力,研制新的应对策略,提升变消极因素为积极机遇的转化能力”可知,材料二从不同国家的城市韧性规划和建设的角度,侧重指出每个城市应根据自身特点制定适合自己的韧性城市建设策略。结合“伴随着科技进步,信息通信技术在城

14、市灾害防治、危机应对和应急管理中逐渐成为重要的技术支撑。完善城市综合管理数据库,增强信息和数据处理能力,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服务融合,提高韧性城市管理和服务体系的智能化,可以让城市生活更安全、更健康、更有活力”可知,材料三从大数据在灾害防治、危机应对和应急管理中发挥作用的角度,侧重表明信息技术可以为韧性城市建设提供支持。【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

15、。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

16、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娄师德,郑州人,为兵部尚书,使并州,接境诸县令随之。日高至驿,恐人烦扰驿家,令就厅同食。尚书饭白而细,诸人饭黑而粗。呼驿长嗔之曰:“饭何为两种者?”驿长恐,对曰:“邂逅浙米不得,死罪。”尚书曰:“卒客无卒主人,亦复何损。”遂换取粗饭食之。师德检校营田,往梁州,先有乡人姓娄者为屯官,犯赃,都督许钦明欲决杀。众乡人谒尚书,欲救之。尚书曰:“犯国法,师德儿子,亦不能舍,何况渠?”明日宴会,都督与尚书俱坐,尚书曰:“闻有一人犯国法,云是师德乡里,师德实不识,但与其父为小儿时共牧牛耳,都督莫以师德宽国家法。”都督遽令脱枷至。尚书切责之曰:

17、“汝辞父娘,求觅官职,不能谨洁,知复奈何!”将一碟堆饼与之曰:“噇却,作个饱死鬼去!”都督乃舍之。后为纳言,平章事,又检校屯田,行有日矣,以执事早出,娄先足疾,待马未来,于光政门外横木上坐。须臾,有一县令,不知其纳言也,因诉身名,与之并坐。令有一子远觇之,走告曰:“此纳言也。”令大惊,起曰:“死罪。”纳言曰:“人有不相识,法有何死罪?”李昭德为内史,师德为纳言,相随入朝。娄体肥行缓,李屡顾待不即至,乃发怒曰:“叵耐杀人,田舍汉!”娄闻之,乃笑曰:“师德不是田舍汉,更阿谁是?”狄梁公与娄师德同为相。狄公排斥师德非一日,则天问狄公曰:“朕大用卿,卿知所自乎?”对曰:“臣以文章直道进身,非碌碌因人成

18、事。”则天久之曰:“朕比不知卿,卿之遭遇,实师德之力也。”因命左右取筐箧,得十许通荐表,以赐狄公。梁公阅之恐惧,引咎,则天不责。出于外曰:“吾不意为娄公所涵!”而娄公未尝有矜色。(取材于朝野佥载唐语林等)【注】噇chung却:吃完退下。纳言:古官名,即侍中,门下省长官,掌管出纳王命。狄梁公:狄仁杰,唐代武则天时政治家,死后追封梁国公。2.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邂逅浙米不得 邂逅:仓猝,突然B. 众乡人谒尚书 谒:拜见C. 因诉身名 身:自己的D. 朕比不知卿 比:一直,从来3.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 接境诸县令随之 尚书切责之曰B. 都督乃

19、舍之 乃发怒曰C. 非碌碌因人成事 因命左右取筐箧D. 都督莫以师德宽国家法 以执事早出4.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卒客无卒主人客人仓促而来,不能责备主人仓猝无备B. 都督遽令脱枷至都督赶忙命令给犯人解去刑具押进来C. 叵耐杀人,田舍汉!不可忍,急死人,乡巴佬!D. 卿知所自乎?你知道自己的原因吗?5. 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犯国法,师德儿子,亦不能舍,何况渠?吾不意为娄公所涵!6. 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娄师德出使并州,和当地官员一起吃饭。B. 乡人之子犯罪,娄师德也当面严加训斥。C. 娄师德因体胖而行走缓慢,被同僚讥讽。D. 狄仁杰为争相位而对娄师德长

20、久地排挤。7. 唐代张鷟朝野佥载评价娄师德说:“纳言直而温,宽而栗(严),外愚而内敏,表晦而里明。”请结合文意,选择一点,做具体说明。【答案】2. D 3. C 4. D 5. 犯了国法,就是我的亲儿子,也不能放过,何况是他?我没想到娄公对我这样宽容! 6. D 7. “直而温”:面对不同的饭食待遇,娄师德先是严厉地责问驿长,得知具体情况后,又很宽容地用谚语安慰驿长,原谅他。“宽而栗”:对待乡人之子犯罪,他毫不姑息,严加斥责,同时又给他饭食,不让他当饿死鬼。“外愚而內敏”:面对同僚的讥讽,他唾面自干,自我解嘲,看似愚钝,其实保护了自己,也避免了同僚间的无谓之争。“表晦而里明”:狄仁杰对他久相排

21、斥,但是他表面毫无反应,其实心里明白狄仁杰的才华,一直暗中推荐狄仁杰,使他得到武则天的重用。【解析】【2题详解】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解答本题,考生可以根据实词在文言句子中的位置,推断它的词性,根据词性进而推断它的词义。D项,“比:一直,从来”错误,应该为“比:原来,从前,曾经”。故选D。【3题详解】本题第一问考查对文言虚词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明确题干要求,确定答题区间,再结合文本理解虚词的具体含义。A项,之 ,代词 ,第一个代词是“娄师德”,第二个代词是“乡人姓娄者”。B项,连词,于是,就。D项,连词,因为C项,前一个“因”:凭借,借助。后一个“因”:于是,就。故选C【4题详解】

2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D项, “你知道自己的原因吗”错误,自:缘由,来由。并非“自己”的意思,应译为“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第一句中,“舍”,放过;“渠”,他。第二句中,“意”,料想;“为”和“所”构成

23、被动,解释为“被”;“涵”,宽容。【6题详解】本题考查概括归纳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放回原文,概括信息。特别是在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D项,狄仁杰为争相位而对娄师德长久地排挤,错误,根据原文,“狄梁公与娄师德同为相”,二人同朝为相,“争相位”于文无据。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主要考查考生对人物品质、形象、特征的概括,一是对概括的内容的具体分析,解答本题时,考生要选择最具传主性格特征的内容,从传主的人物特点出发,叙述事实准确,能

24、体现观点。意思对即可。“直而温”即为人正直而温和 ,可以结合 “尚书饭白而细,诸人饭黑而粗。呼驿长嗔之曰:饭何为两种者?尚书曰:卒客无卒主人,亦复何损。遂换取粗饭食之”概括得出。面对不同的饭食待遇,娄师德先是严厉地责问驿长,又很宽容地用谚语安慰驿长,原谅他: “宽而栗”,宽大而谨慎,结合文本“尚书切责之曰:“汝辞父娘,求觅官职,不能谨洁,知复奈何!”将一碟堆饼与之曰:“噇却,作个饱死鬼去”,对待乡人之子犯罪,他毫不姑息,严加斥责,同时又给他饭食,不让他当饿死鬼。“外愚而內敏”,是指外形笨拙憨厚,内心机智聪明,可以结合“娄体肥行缓,李屡顾待不即至,乃发怒曰:叵耐杀人,田舍汉!”娄闻之,乃笑曰:“

25、师德不是田舍汉,更阿谁是?”面对同僚的讥讽,自我解嘲,看似愚钝,其实保护了自己,也避免了同僚间的无谓之争。“表晦而里明”,是将精明掩饰起来,故意把晦暗、糊涂展示给人看:可以结合“狄公排斥师德非一日,则天久之曰:朕比不知卿,卿之遭遇,实师德之力也,因命左右取筐箧,得十许通荐表”,狄仁杰对他久相排斥,但是他表面毫无反应,却一直暗中推荐狄仁杰,使他得到武则天的重用。【点睛】参考译文:娄师德是郑州人,任兵部尚书时,巡视并州。入境后,近处的县令们都来迎接并且随行。中午到了驿站,恐怕人多打扰,就让大家在一起吃饭。他吃的是精细的白米饭,而别人吃的却是粗糙的黑米饭。娄师德便把驿长叫来,责备说:你为什么用两种米

26、来待客?驿长很惶恐,说:一时搞不到细米,我该死。娄师德说:这不好,客人不应分成等级。便换了黑米饭和大家一起吃。 娄师德到梁州去考查屯田,之前有一个和他同乡同姓的人在那里作屯田官,犯了罪,都督许钦明准备杀他以儆效尤。其他同乡拜见娄师德,请他说情相救。娄师德说:犯了国法,就是我的亲儿子,也不能放过,何况你?第二天宴会上,都督与娄师德同坐,娄师德说:我听说有一个人犯了国法,说是我的同乡,我其实根本不认识他。但是,我小时候同他父亲一起放过牛。请都督不要因为我而失法度。许钦明立即让人给那个人去了刑具,带到大厅。娄师德严词训斥说:你辞别父母,来求官职。但是做了官,却不干净,你知道下场吗?拿了一盘饼给他,说

27、吃去罢,作个饱死鬼。许钦明于是开释了那个人。 娄师德后来升为纳言平章政事(相当于宰相),又一次巡察屯田。出行的日子已经定了,部下随行人员已先起程。娄师德脚有毛病,等马未来,就坐在光政门外的大木头上等。不一会儿,有一个县令不知道他是纳言,自我介绍后,跟娄师德并坐在大木头上。县令的手下人远远瞧见,赶忙走过来告诉县令,说:这是纳言。县令大惊,赶忙站起来赔不是,并称:死罪。娄师德说:你因为不认识我才和我平坐,法律上没有犯死罪这一条。 李昭德为内史,娄师德为纳言,相随入朝。娄师德肥胖,走得慢。李昭德好几次停下来等他,他还是赶不上。李昭德生气发怒,说:“你这个只配种地的臭家伙。”娄师德听了也不发火,笑道:

28、“我可不就是个种过地的人吗,如果我不是种地的人,还有谁是呢?” 狄仁杰与娄师德一同担任相国。(而)狄仁杰排斥娄师德不止一天了,武则天问狄仁杰说:“我重用你,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狄仁杰回答说:“我凭着出色的文章和端正的品行而受到重用,并不是无所作为、依靠他人成事的人。”过了一会儿,武则天对他说:“我曾经并不了解你,你受到的机遇,实际是娄师德的提拔之力啊!”于是令侍从拿来奏折,拿了十几篇(娄师德)推荐狄仁杰的奏折给狄仁杰。狄仁杰读了之后,害怕得连忙认错,武则天没有指责他。狄仁杰走出去后说:“我没想到被娄师德所包容!”而娄公从来没有夸耀的表现。阅读论语中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子曰:“今之孝者,是谓

29、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7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论语为政88. 请根据这两则的内容概括孔子关于“孝”的主要观点。9. 请联系实际谈谈孔子孝道的现代价值。【答案】8. 孔子认为,“孝”绝不只是赡养,必须有内在的诚心(敬),又有外在的恭敬的礼节(色),才可以叫做“孝”。 9. 联系实际。指明孔子孝道的现代价值。提醒现代人,孝敬,不仅要满足老人物质生活的需求,更要关心老人精神上、情感上的需求。【解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阅读名著、分析概括主要观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先了解文本大意,再根据题干提示,筛选相关信息,概括作

30、者的观点。题目是请根据这两则的内容概括孔子关于“孝”的主要观点。第一则大意是“孔子说:今天许多人把孝单纯理解为赡养父母。狗和马不也有人养吗,如果不尊敬父母,与养狗养马有什么不同呢?”,可见孔子认为,“孝”绝不只是赡养,必须有内在的“敬”。第二则大意是“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当子女的要尽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仅仅是有了事情,儿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吃,难道能认为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可见孔子认为,子女应当对父母和颜悦色,需要有外在的恭敬的礼节,才可以叫做“孝”。【9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个性化阅读文本、提出自己见解基本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的探究题,解答此题,要首

31、先明确自己的看法,然后根据自己的观点,结合着文本的具体内容,联系现实生活,阐述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只要能言之有理即可。题目是,请联系实际谈谈孔子孝道的现代价值。此题可先列举现代关于“孝”的正面或反面的事例,然后分析孔子的思想对现代人的启示。比如,正面例子,“经常电话问候父母”“常回家看看”;反面例子,“空巢老人现象”“把父母送到敬老院后不闻不问”等。然后结合孔子的观点分析,要对父母心存感激和敬畏,在满足父母物质需要的同时更要关注父母精神需求等。具体可做如下阐述:现代有一些“空巢老人”,常年与子女聘请的保姆生活在一起。虽然每天也是衣食无忧,但他们的心里却总是空落落的少了一份子女的陪伴。他们渴望精神

32、上的爱的滋养,若不能让父母感到“敬”与精神上的爱的支持,又怎能说做到孝了呢?由此可见,孔子的孝道在当代仍有价值。【点睛】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针对文章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实际是对文章的内容的提炼的过程,答题方式是观点+原文例证。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文章和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此题属于向内挖掘类,答题注意观点原文例证的方式。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喜观即到复题短篇二首杜甫其一巫峡千山暗,终南万里春。病中吾见弟,书到汝为人。

33、意答儿童问,来经战伐新。泊船悲喜后,款款话归秦。其二待尔嗔乌鹊,抛书示鶺鸰。枝间喜不去,原上急曾经。江阁嫌津柳,风帆数驿亭。应论十年事,愁绝始星星。注释:【1】观:杜观,杜甫的弟弟。【2】乌鹊:古人认为鹊噪预示远人将归。【3】鹡鸰: 多活动于水边的一种飞鸟。诗经常棣中有言:“脊令在原,兄弟急难”。【4】星星:形容稀疏白发。10. 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首首联写“巫峡”“终南”,交代兄弟分离,又与尾联“泊船”“归秦”相呼应。B. 第二首首联以“待”字起笔,时间被拉长,诗人的情绪转与乌鹊、鹡鸰,叙写生动。C. 诗人讲究用字,表意精准,如“竟”表现答问细述全面,“嫌”反衬

34、出等待时的心情。D. 两诗多用衬托之笔,如“儿童问” “嗔乌鹊” “示鹡鸰”,衬写出诗人收书后的心情。11. 诗人善于想象,虚化入笔,开拓诗境。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首颔联写诗人病中收到书信,知弟尚活,见信如面,想象两人朝夕相对。B. 第一首尾联承上句,诗人知弟冒险而来,想到泊船后要慢慢商议“归秦”事。C. 第二首颈联先写诗人登江阁翘望,再写想到弟弟乘船一定数算着到达的距离。D. 第二首尾联写诗人在等待中预想兄弟会面后,叙谈十年颠沛流离的各种经历。12. 这两首诗的题目说的是“喜观即到”,但两诗中所写心情并不单是“喜”。请谈谈这两首诗分别抒写了诗人怎样复杂的心情,并比较其侧重

35、点。【答案】10. D 11. A 12. 第一首,诗人抒写了兄弟天各一方的悲伤,收信时的喜悲交织,对战乱中冒险而来的弟弟安危的担心,以及预想弟弟到后一起商议“归秦”事的悲喜交织。侧重表达喜中复杂的悲。第二首,诗人盼弟不至,与乌鹊、鹡鸰相言,抒写溢于言表的喜悦及不安焦虑。“嫌津柳”“数驿亭”更见诗人盼望中的急切。盼弟未至,揣想兄弟见面话十年事及早已愁白的头发,悲又深沉。侧重抒写喜悦中的急切期待。【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分析、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查的题型,角度涉及:内容主旨、结构思路、语言修辞等多方面。带着选项与诗句相关内容仔细对照,审核揣悟,力求读懂诗意,理解选项,发现

36、问题。D项,“两诗多用衬托之笔,如儿童问 嗔乌鹊 示鹡鸰,衬写出诗人收书后的心情”,错误。第一首,颈联“意答儿童问,来经战伐新”是就书发挥。“儿童”,指诗人的儿子宗文、宗武。接到久别亲人的来信,这对全家都是一件大喜事。此时宗武才十四岁,对于十年未见的叔叔是一无所知的。孩子们好奇地想把叔叔的一切都问个明白,诗人也高兴地不厌其烦地一一解答。兄弟之间的骨肉深情,跃然纸上。 可见,“儿童问”是正面直接写收书后全家人的欣喜之情。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艺术手法的赏析能力。题干问“诗人善于想象,虚化入笔,开拓诗境。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可见考查的是虚写、想象这种写作特色。仔细品读诗句再对

37、照选项逐一验证是否是这种手法,相关虚写或者想象的内容符不符合句意。A.项,“第一首颔联写诗人病中收到书信,知弟尚活,见信如面,想象两人朝夕相对”,理解错误。颔联“病中吾见弟,书到汝为人”,乃直书实事。诗人虽在病中,但因很快就要与观弟相见,精神振奋,病也觉得好多了。两句意为烽烟四起,战乱频繁,生死未卜,突得来书,才知杜观尚在人间。惊喜之情,不可言状。这是悲中见喜。“书到汝为人”,是说:收到来书才知你仍然是人,还没有变成鬼。这就把诗人平时对亲人的关切和接书后的惊喜都表达得淋漓尽致。可见,此联无想象,是实写眼前自己的情况。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思想情感的理解分析能力。这类题的设问方式:(

38、1)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3)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趣?(4)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思路解析:这类题通常是结合某一诗句或意境提问,因此必须明确诗歌的表层意思与深刻意义,才能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思想倾向。答题步骤:(1)回答塑造的形象;(2)回答作者的情感;(3)回答作品的思想意义。首先审题明问“这两首诗的题目说的是喜观即到,但两诗中所写心情并不单是喜。请谈谈这两首诗分别抒写了诗人怎样复杂的心情,并比较其侧重点”。第一首:首联“巫峡千山暗”前句写巫峡两岸层峦叠嶂,遮天蔽日,暗指作者情绪低落,这是“悲;后句“终南万里春”遥想终南山万里皆春,透露出一丝喜悦,这是”乐“。颔联“

39、病中吾见弟,书到汝为人” 写自己于病中收到弟弟来信,悲中见喜。颈联“意答儿童问,来经战伐新”写自己高兴地回答孩子们的问题,但回答的却是战事,喜中有悲。尾联“泊船悲喜后,款款话归秦”设想兄弟见面后的情景,表现了作者渴盼团圆的急迫心情,表达想要回家的愿望,但“款款”二字说明这一愿望不能立马实现,仍然是悲喜相兼。第二首:首联写“待尔嗔乌鹊,抛书示鶺鸰”, 诗人盼弟不至,与乌鹊、鹡鸰相言,抒写溢于言表的喜悦及不安焦虑。颈联“写江阁嫌津柳,风帆数驿亭”,诗人登上江边楼阁,希望快点看到观弟来船的帆影,但令人讨厌的是柳荫遮住了视线。春风杨柳,本是美好的形象,这时却成了讨人嫌的东西。进一步反衬出诗人渴盼兄弟团

40、聚的焦急心情“嫌津柳”“数驿亭”更见诗人盼望中的急切。实际上“风帆”,是杜观所乘之船;“数驿亭”,是杜观的行为。这两句,前一句是实写,后一句是悬揣。诗人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弟之盼兄,一定也像兄之盼弟。诗人觉得自己在这里嫌津柳之密,想来他也一定在来船上嫌驿亭之多也。这样就能把相互的感情表现得更加强烈,更加深沉。尾联写“应论十年事,愁绝始星星”,”“愁绝”亦作“捻绝”,“星星”亦作“惶惺”。“愁绝”,指愁得要命;“星星”,指稀疏的白发。这两句是预想兄弟会面之后,详细叙谈十年来颠沛流离的苦楚,当年正是由于愁得要命,头发才开始白起来的。盼弟未至,早已愁白头发,悲伤又深沉。侧重抒写喜悦中的急切期待。【点

41、睛】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可以理解为,沉郁指的是文章的深沉蕴蓄,顿挫则是指感情的抑扬曲折,语气、音节的跌宕摇曳。 分析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内容充实,关注社会民生。 杜甫生逢开元盛世及安史之乱,一生颠沛流离,历尽磨难,他的诗广泛地记载了这一时期的现实生活,被人称为“诗史”。杜甫擅长各种诗体,诗风沉郁顿挫,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2、 忧国忧民,情感深厚、浓郁。杜甫的是个情真意切,诗中充满着忧国忧民的忧思,让人难以挥去,真挚感人。 3、 语言凝练苍劲、通俗质朴,刚健有力。 杜甫诗歌的语言精工凝练而又丰富多彩,他十分注意意锤炼字句,增强了诗歌语言内涵和表现力。他的诗歌既有精

42、炼苍劲,深刻精警的特点,也有通俗自然、清新流丽等多样化的特征。4、章法曲折多变,开合跌宕。 以登高一诗为例,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语气、音节的跌宕摇曳)写秋天肃穆萧杀、空旷辽阔的景色,一句俯视,有疏宕之气。“无边”,放大了落叶的阵势,“萧萧下”,又加快了飘落的速度。在写景的同时,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它的境界非常壮阔,对人们的触动不限于岁暮的感伤,同时让人想到生命的消逝与有限,宇宙的无穷与永恒。透过沉郁悲凉的精工对句,显示着诗人出神入化的笔力,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13.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屈原在国殇中用“_,_” 热烈礼赞阵亡

43、将士,说他们英灵不泯,即使死了也是鬼中豪杰。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_,_”两句,表现出了诗人由梦境转人现实后的失落之感。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以“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来警示唐朝统治者,要从秦的灭亡中汲取教训,不要让后世像秦之后人哀叹秦的灭亡那样因唐的灭亡而哀叹。在六国论中,苏洵认为“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而其“有远略”的表现是:“_,_”。【答案】 (1). 身既死兮神以灵 (2). 魂魄毅兮为鬼雄 (3). 惟觉时之枕席 (4). 失向来烟霞 (5).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之 (6).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7). 能守其土 (8). 义不赂秦【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默写识记的能力。

44、要求考生课下多读名篇,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解答此类试题时,如果是情境默写,一定仔细斟酌提示语;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词:魂,魄,枕,鉴,赂。14.根据你对红楼梦的阅读和理解回答问题。王维在使至塞上脍炙人口,“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红楼梦里香菱说 :“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似的。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 。” 你是否同意香菱的话,为什么?请结合香菱学诗的有关内容加以解答。【答案】同意。因为诗歌以意

45、境为上,语言可以平中见奇,出乎意料也能入乎情理。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解析】【详解】该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材料,仔细理解语段的内容。抓住问题,仔细审理,然后结合相关内容回答。本题考查红楼梦的阅读和理解。要求分析王维使至塞上中,香菱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直”和“圆”的分析是否有道理。并结合红楼梦中香菱学诗的相关内容加以分析。香菱学诗中有相关情节。黛玉:“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

46、害意。”香菱笑道:“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又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短短十个字,抓住了塞外最典型的特征,又精心锤炼出“直”、“圆”这两个形容词,从而通俗自然而又有力地勾画出塞外风光的苍莽、孤寂、奇丽、壮阔。在荒凉辽阔的茫茫沙漠之中,一道烽烟垂直升起;而在遥远的地平线上,一条长河蜿蜒曲折而来,河中倒映着一个浑圆的日影。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

47、,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寻声楚吟缓缓归听见一声“到了”,应声望去,秭归就到了。这句话猛然唤醒了我:那场处心积虑的返回,将将抵达。路上,我一直在深究的,正是“秭归”这个地名。“秭”,广韵中称“千亿”。“归”,即返回,扩展为反观、反思。所谓“秭归”,便是万千人生的返回、反观与反思。屈原必深谙于此,他的一生是对“返回”最好的注释,而导引这一切的就是诗。屈原本质上先是个诗人,以文辞与辩才名世,“诗”与“策”,是他生命的两翼。他曾极力以他的“策”去报效他的国,可惜君王既不懂他的

48、“诗”,也无视他的“策”。当“策”的翅膀被折断,便只能返回去做他的诗人。我要赶回去过秭归的端午节,参加乐平里的三闾骚坛诗会,向屈原故里、中国文脉源头致意。我到的那天,是端午前一天。我不敢确认,迁址重建的秭归新城,屈原和无数归人是否找得到。这些年,我在异域他乡身心俱疲,每时每刻都在渴望着归去。如果“返回”“归”是秭归的一大属性,漂泊与流浪,则是秭归的又一大属性。没有远离、漂泊与流浪,何来“返回”与“归”?多年前的一个端午,我去过老秭归。那年的端午诗会是在一个幽暗的礼堂进行。轮到我上台时,浑身都在哆嗦。“近乡情更怯”,紧张,突然意识到了那个时刻的庄严。诗是秭归的骨与血。只有那时,你才会真切地想起你

49、面对的,是中国最古老也最伟大的诗人屈原一直颠沛流离于江河湖海的诗人。在他身后,世界迷失了方向,至今还在迷失着,我们都在流浪。汉唐以降,诗早成了仕途进阶攀附的云梯,诗的价值断崖式跌落。人沦为徒具肉身的躯壳,灵魂无家可归。比如我,多年漂泊异乡,以为浪迹天涯阅尽春秋有无尽豪迈,其实无非是一种极致的自我迷失,潇洒中隐藏着的唯有深切的孤独。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与屈原一样,一直处于无尽的流放与漂泊之中翌日清晨我醒得早,沿乐平里盘山小道爬上去,来到屈原庙前奉上三炷香。转身一望,唯见云山苍茫。只有在乐平里,才能感受到屈原穿越了两千多年的时光,整整走过一部中国文明史。说屈原只知忠君报国的论者,他们忘了屈原终其一生

50、都是个追寻真善美的诗人。在他那里,美政与美人同为一体,二者不过是“美”的不同形态。他是人类历史上为数不多的以“美”为终极目标的歌者。以为他只是为自己被黜而痛苦,透露的只是论者自身的狭隘与浅薄。美是这个世界上最崇高的,她高踞于山河之上,与日月同光。祭奠屈子的招魂仪式即将开始。在高高的屈原庙脚下,一张普通条桌,铺上一幅深红色绒幛。凝眸处,“三闾骚坛”四个稚拙可亲的隶书字,让整个乐平里顿有千钧之重。条桌上,供着显见是出于民间手笔的灵牌:“楚三闾大夫屈原之魂魄位”,两边“清烈千秋师”“忠贞万古存”两行小字,点点滴滴都是淋漓的民心。烛灯、香炉、酒盅、点心一溜排开,轻烟缭绕,人世静穆。纸扎的引魂幡以它素雅

51、的清白,在屈原庙前陡峭沉郁的深色背景里,时而低垂,时而轻飏。由一面鼓、两面锣、一副大钹组成的乐队,四个乡人,把阵阵锣鼓敲打得叫人热血盈沸。三个吟诵招魂诗的乡人开始了吟唱。那是始自屈原的道地楚吟,来自大地,悲悯悠扬,深切跌宕,上天入地,忧而不伤。置身在那样的气氛里,异样的肃穆让人既振奋充盈,又虚脱无力。屈原若魂魄来归,必可听见乡党的声声呼唤。招魂之要义不在召回肉身,而在以吟唱呼唤、重现他的诗意。诗,从诞生之日起,便与“唱”紧紧相连。三闾骚坛的诗人,一代代地读诗写诗唱诗,那既是为怀念屈原,也是他们自身生命的需要。来自俗世的吟唱者们,肉身沉重,尘埃满身,没有翅膀,无法飞翔,只好以吟唱代替飞翔。他们的

52、吟诵,率真的粗砺一如裸露的山野,无饰的挚拙恰似未耕的田园,有无名山花之清纯,有在山之水的凛冽。坐在身边的朋友悄悄问我,能不能也朗诵一首自己的诗作。久不为诗,我只在去乐平里的路上,用手机记下过一些思绪。头天在县城吃过的粽子状若小喇叭,凝视良久,总以为它在吹奏什么,讲诉什么。解开紧紧缠裹着粽子的道道绳索,一如解开屈原身上的左徒官服,方可见屈原作为一个大地诗人的真身,向世界奉献他几经煎煮早已熟透的糍糯之心,顿时诗意汹涌,蜜汁涟漪流溢,九州为之庆幸。不如此,我们将痛失九歌天问,失去那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而乐平里的乡亲、农人,则在千年之后,继续为大地招魂,为诗意招魂,为生命招魂。骚坛诗会朗诵间隙,我与

53、从台上走下来的乡亲悄声聊天,问他们的写作,他们的吟唱。刚才参与招魂吟唱的三位乡人,没有一个职业诗人。在乐平里,在秭归,诗性的日子已成常态,诗,伴随着他们的日常,伴随着他们的油盐柴米欢乐悲辛。离开秭归的路上,我记述下看见过、思索过的一切,一首仿楚辞的习作适时而生。三十五年辗转,我终于在聆听了那场楚吟后,完成了身与心的同时返回,肉与灵的共同抵达。 (取材于汤世杰的同名散文)1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那场处心积虑的返回 处心积虑:形容用尽心思地探寻B. 颠沛流离于江河湖海的诗人 颠沛流离: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谋生C. 点点滴滴都是淋漓的民心 淋漓:饱含深情的D. 率真的

54、粗砺一如裸露的山野 粗砺:未经打磨的质朴16.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开头对“秭归”地名含义的阐释,既有文化意味,又为后文做了铺垫。B. 第段结尾说,正有了漂泊和远离,才有了“返回”与“归”,颇富哲理。C. 第段“近乡情更怯”写出作者久别家乡,回来时已无家可归的复杂心情。D. 第段用“粽子”作比喻,表达了对还原屈原诗人本真的思索,耐人寻味。17. 本文题目“寻声楚吟缓缓归”意蕴丰富。“楚吟”包含哪些含义?请结合全文,简要阐释。18. 作者参加祭奠屈原的“三闾骚坛诗会”,在庄重的仪式中获得了情感共鸣和心灵感悟。举行仪式的特殊时间地点、具有象征意义的会场布置细节、震撼人心

55、的仪式流程,给作者带来强烈的触动和深刻的思考。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通过郑重的仪式来寄托情感、昭示意义、宣扬理念、洗礼心灵的例子。结合你的经历,谈谈你对这类仪式的体会。要求:写出具体的仪式场景以及获得的体验和感悟。【答案】15. B 16. C 17. “楚吟”含义:屈原那些表达对纯粹美的追求的伟大楚辞。乡人在祭奠仪式上追慕屈原,用楚音吟唱的诗歌;在日常生活中传承诗意,创作、吟唱的诗歌。作者参加三闾骚坛诗会,找到心灵归宿后创作的仿楚辞习作。 18. 在南京举行的庄严肃穆的公祭仪式,全南京响起防空警报,行人默哀,车辆鸣笛。这样自发的自觉的市民悼念行为就是一种仪式感的体现,没有轰轰烈烈装腔作势,实打实

56、的在心中默念自己的同胞和家人。这样的仪式感才是我们应该推崇的,这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有利于唤起民众与国家患难与共的情感,有利于世人学习和传承历史,有利于警示和教育世人尤其是年轻人,有利于与国际社会进行沟通。【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重点词语含义能力。常用的词语、成语、专用术语必须理解和积累,这是学习语文的基本功。平时要勤查字典,反复揣摩,同时要把这些词语放到语境中反复朗读,形成使用该词语的语感,然后再理解词语的含义。B项,“颠沛流离: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谋生”错误,由原文“比如我,多年漂泊异乡,以为浪迹天涯阅尽春秋有无尽豪迈,其实无非是一种极致的自我迷失,潇洒中隐藏着的唯有深切的孤

57、独”可知,颠沛流离是指我多年漂泊异乡、浪迹天涯的生活状态,而不是指我“生活艰难,四处流浪谋生”。B错误。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C项,“回来时已无家可归的复杂心情”错误,应该是写出作者久别家乡,回来时的紧张,紧张自己没有真正回到家乡,没有从精神上真正回来。C错误。故选C。【17题详解】本题考查探究文章标题的能力。解答时要思考标题自身义(表层含义)和在文中的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等),思考标题是否点明写作对象的特点或写作内容,是否表达作者的感情

58、和态度,是否揭示文章的主旨或哲理,是否是文章的线索和结构思路。由原文“诗是秭归的骨与血。只有那时,你才会真切地想起你面对的,是中国最古老也最伟大的诗人屈原一直颠沛流离于江河湖海的诗人”可知,“楚吟”是指屈原那些表达对纯粹美的追求的伟大楚辞;由原文“三个吟诵招魂诗的乡人开始了吟唱。那是始自屈原的道地楚吟,来自大地,悲悯悠扬,深切跌宕,上天入地,忧而不伤”可知,“楚吟”是指乡人在祭奠仪式上追慕屈原,用楚音吟唱的诗歌;由原文“三闾骚坛的诗人,一代代地读诗写诗唱诗,那既是为怀念屈原,也是他们自身生命的需要。来自俗世的吟唱者们,肉身沉重,尘埃满身,没有翅膀,无法飞翔,只好以吟唱代替飞翔。他们的吟诵,率真

59、的粗砺一如裸露的山野,无饰的挚拙恰似未耕的田园,有无名山花之清纯,有在山之水的凛冽”可知,“楚吟”是指在日常生活中传承诗意,创作、吟唱的诗歌由原文“离开秭归的路上,我记述下看见过、思索过的一切,一首仿楚辞的习作适时而生。三十五年辗转,我终于在聆听了那场楚吟后,完成了身与心的同时返回,肉与灵的共同抵达”可知,“楚吟”是指作者参加三闾骚坛诗会,找到心灵归宿后创作的仿楚辞习作。【18题详解】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明确表达出观点。只有这样才能围绕观点组织材料,并形成答案。从文本情节引述论据分析,对于小说情节合理性的探究,绝对不能离开文本而漫无边际地去谈,而应该紧密结合

60、文本,并运用文本中的具体情节等进行分析,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例如: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有四方面重大价值,悼念死难者、铭记历史对其具有统领意义。死难者是日本侵华战争中侵华日军的杀戮造成,悼念死难者、铭记历史必然揭露侵华日军暴行,反对侵略战争,促进人类文明,维护世界和平。国家被侵略是由于国力弱、主权受损害,悼念死难者、铭记历史必然反思民族悲剧的成因,思考对策,激励国人爱国发奋,自强不息。日本右翼势力否认侵略、否认暴行,悼念死难者、铭记历史就是反击日本右翼,维护死难者的名誉权,捍卫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新秩序。南京大屠杀30万死难者乃至所有在

61、日本侵华战争中被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主要是平民百姓,悼念死难者、铭记历史就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宪法精神,尊重民众,将民众的情感诉求和意志予以集中、充分体现,慰藉死难者遗属和幸存者。【点睛】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或是情节的高度概括,或是人物性格的突出体现,等等。选择标题作为探究点是命题者的偏好。常见的探究方式有三种:一是侧重标题内容的意蕴探究,二是不同标题的比较探究,三是拟标题的意图。无论是哪种,都要关注两方面:一是标题本身的内容、艺术特点;二是标题与文本(如情节、人物、主旨、环境等)的联系,或就一个角度谈深谈透,或多角度多层次切入。19.语言基础运用砚亦称为研,汉族传统手工艺品之一,是中国书法的

62、必备用具。汉代刘熙写的释名中解释:“砚者研也,可研墨使和濡也”,它是由原始社会的研磨器演变而来 , , , 。砚材的运用也极为广泛,其中代表有以广东肇庆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甘肃卓尼的洮河砚、山西绛县的澄泥砚最为突出,称“四大名砚”。(1)将下面四个句子分别填入文中的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箕形砚是唐代常见的砚式,形同簸箕,砚底一端落地,一端以足支撑初期砚,形态原始,是用一块小研石在一面磨平的石器上压墨丸研磨成墨汁至汉时,砚上出现了雕刻,有石盖,下带足。魏晋至隋出现了圆形瓷砚,由三足而多足唐、宋时,砚台的造型更加多样化A B C D(2)文中划线的句子句式杂糅,请修改为正确句子。要求,保留

63、原有信息。不超过50个字。【答案】(1)A(2)其中以广东肇庆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甘肃卓尼的洮河砚、山西绛县的澄泥砚最为突出。【解析】【详解】(1)本题考查语句的连贯性。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具体为语境补写题。首先,要阅读全段,了解文段内容,把握话题中心;其次,标出句子,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接着,注意关联词的暗示作用和含义;再次,结合语段的表达方式,看到底是议论性的文字还是说明性的文字,还是记叙描写类的。因为,不同的表达方式,其文字组合、语句间的逻辑关系是不同的。最后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题干要求的是“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

64、一组”,那就应先看这段文字讲述的内容,再看横线前后的内容以及在语段中的位置。这段文字主要介绍“砚”的情况,是根据时间顺序来写的。然后就要找出标志时间的词语“初期”“至汉”“魏晋至隋”“唐代”“唐、宋”等,梳理排序可知应为。故选A。(2)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本题,句式杂糅,“代表有”和“以最为突出”杂糅,去掉“代表有”。句子改正为:其中以广东肇庆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甘肃卓尼的洮河砚、山西绛县的澄泥砚最为突出。【点睛】常见病句类型及例句(1)语序不当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定语与中心语位

65、置颠倒,应该为:我国生产的棉花,长期不能自给。)(2)搭配不当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品质”不能“浮现”,可改为“他那伟大的革命形象”。(3)成分残缺或赘余关于电视片北京人在纽约的评论已很多了。(删掉“关于”,使句子主语出现。)(4)结构混乱老工人的一席话深深地触动了小邱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前一分句的主语是“话”,后一分句的主语是“小邱的心”,属暗中转换,造成混乱。可改为“触动了小邱,使他的心久久)(5)表意不明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九月15日前去汇报。(可以理解为“15日/前去汇报”)也可理解为“15日前/去汇报”)(6)不合逻辑 他是全部死难者中的幸免的一个。(“

66、死难者”与“幸免”矛盾。)(7)歧义宋老大跟齐三久别重逢,谈得投机,他给他点上一支烟(谁给谁点烟?无法猜出。)(8)句式杂糅这办法又卫生,又方便,深受群众所喜爱。(或说“深受群众喜爱”,或说“深为群众所喜爱”。)20.当代著名画家吴冠中说:“今天中国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美”是一个见仁见智的概念。请以红楼梦为例,从饮食、建筑、诗词文化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谈谈它带给你的审美感受。不超过150字。【答案】红楼梦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诗词宝库,历来研究红楼梦诗词的人也很多。首先红楼中的很多诗词直接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等各种情况:其次这些诗词的艺术水准都极高,基本达到了对诗词的

67、基本要求。再者,里面的回文诗直接揭示了人物的变化,情节的发展。就拿林黛玉来说,我觉得当今社会正是缺少她这样的让人,以前读的时候很不理解她,觉得她很小气,甚至有点过敏。但随着社会经历和专业的积淀,觉得他才是那种思想单纯,善良的女子,小小年纪何必都想薛宝钗那样。当然也不是说每个人都像她那样,但最起码我们还需要一点自己的本色和单纯。【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也是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微写作,关键在于如下几点:一是注意审题,有几问,有无修辞、句式、字数、表达方式等方面的要求;二是注意语言要简洁,观点要明确,注意直接入题,不必铺陈;三是力求结构完整,运用如下的结构方式,如前后照应式

68、、篇末点题式、总分总式等;四是注意表达方式的运用,受文体的限制,一篇文章总以某种表达方式为主,同时兼用其他表达方式;五是注意时空的局限性,不能任意发挥和联想;六是主题要观点成熟健康,即不偏激不牢骚,符合主流思想意识;七是写作要有创新意识,体现个性特点。就本题来说,题干要求“以红楼梦为例,从饮食、建筑、诗词文化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谈谈它带给你的审美感受。不超过150字”,考生可以从“饮食、建筑、诗词文化”等方面选择一个角度,结合红楼梦中的内容分析这些给人带来的“美”的感受。如“饮食”,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贾母地位至高无上。贾府的晨昏定省、人情往来、大宴小宴、饮酒赏花、看戏打牌,都得围绕着这位“

69、老祖宗”进行,林黛玉这一顿饭,吃出了宗法家庭的规矩;如“建筑”,红楼梦中的建筑与封建社会的秩序如出一辙:君臣、父子、夫妻泾渭分明,相互之间绝对不能逾越,例如林黛玉是史太君的外孙女,是老祖宗的心头肉,但是她初次进贾府,也不能走正门,只能从西角门而进;王熙凤到贾母房里去看黛玉,也只能是从后房进来。“角门”“后房”这些建筑称谓不同,象征的意义也各异,门的名称、方向,房子的位置,这些都是封建时代等级秩序的象征,可以说展现出秩序之美。考生可以从中选取一个角度分析。21.“平凡的世界苦难多,追梦何惧山水长”,遭受矿难毁容后的孙少平再次回到了煤矿,请你以“中午时分,他回到了久别的大牙湾煤矿”开头,续写一段文

70、字,描述此时的情形。不超过150字。【答案】中午时分,他回到了久别的大牙湾煤矿。他在矿部前下了车,抬头望了望高耸的选煤楼、雄传的矸石山和黑油油的煤堆,眼里忍不住涌满了泪水。温暖的季风吹过了绿黄相间的山野;蓝天上,是太阳永恒的微笑。他依稀听见一支用口哨吹出的充满活力的歌在耳边回响。这是赞美青春和生命的歌。他上了二级平台,沿着铁路线急速地向东走去。他远远地看见,头上包着红纱巾的惠英,胸前飘着红领巾的明明,以及脖项里响着铜铃铛的小狗,正向他飞奔而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也是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微写作,关键在于如下几点:一是注意审题,有几问,有无修辞、句式、字数、表达方式等

71、方面的要求;二是注意语言要简洁,观点要明确,注意直接入题,不必铺陈;三是力求结构完整,运用如下的结构方式,如前后照应式、篇末点题式、总分总式等;四是注意表达方式的运用,受文体的限制,一篇文章总以某种表达方式为主,同时兼用其他表达方式;五是注意时空的局限性,不能任意发挥和联想;六是主题要观点成熟健康,即不偏激不牢骚,符合主流思想意识;七是写作要有创新意识,体现个性特点。就本题来说,主要侧重对学生叙事能力的考查。从题干的要求来看,要求考生以“中午时分,他回到了久别的大牙湾煤矿”开头,续写一段文字,描述遭受矿难毁容后的孙少平再次回到了煤矿的情形。考生应该思考此时孙少平的心境如何,他的表现如何,他眼中

72、的景象如何,等等,在描写景象的时候要注意与人物心情的一致性。拟写的时候要注意运用各种描写方式,如对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可以重点描摹,如对环境可以抓住典型景物进行描摹。22.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主要人物形象鲜明,就是次要人物也生动丰满。请从呐喊边城红岩老人与海四部经典中任选一个次要人物,结合书中的相关内容,写一段抒情文字。不超过150字。【答案】边城:翠翠身世可怜,但她却乐观向上其父母因为不是正经夫妇,所以注定了以悲剧了此一生翠翠的父亲为了维护军人的尊严而自刎,其母也因“愿得一心人,自首不相离”的誓言而殉情,留下了稚幼的翠翠和“白发人送黑发人”的老船夫,祖孙俩从此相依为命,守着青山绿水与一

73、叶扁舟、一条黄狗愉快度日贫困却也悠游自在,渡人过河却不收取一分钱财,有时也会献上自己的茶水和草药,当真是安贫乐道,活的如神仙般自在翠翠为人天真活泼, 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和山头黄麋一样,从不想到残忍的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也是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微写作,关键在于如下几点:一是注意审题,有几问,有无修辞、句式、字数、表达方式等方面的要求;二是注意语言要简洁,观点要明确,注意直接入题,不必铺陈;三是力求结构完整,运用如下的结构方式,如前后照应式、篇末点题式、总分总式等;四是注意表达方式的运用,受文体的限制,一篇文章总以某种表达方式为

74、主,同时兼用其他表达方式;五是注意时空的局限性,不能任意发挥和联想;六是主题要观点成熟健康,即不偏激不牢骚,符合主流思想意识;七是写作要有创新意识,体现个性特点。就本题而言,考生需要对呐喊边城红岩老人与海四部经典有所了解,如书中的主要人物、次要人物,如这些人物的人生经历,人物在生活中的表现;然后选出自己最熟悉的一个次要人物,思考与之相关的情节,分析这一情节中展现出的人物特点,最后对此做出评价。如边城里的主要人物是翠翠,次要人物有翠翠的妈妈和爸爸,如船总顺顺,如老人与海中主要人物是老人,次要人物有孩子,明确了人物之后还要思考相关的情节,如老人捕捉马林鱼,与鲨鱼搏斗,如翠翠与祖父相依为命,等等;明

75、确人物,分析情节之后,还要思考人物的表现,彰显出的精神或者生活态度,并且做出恰当的评价。2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201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前举行了盛大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和群众游行。70年的意义不是岁月的流逝,而是蜕变和发展。中国已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是历史巨变的参与者、推动者和见证者。请你展开想象,以“我看祖国七十年”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有细节,有描写。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答案】例文:我看祖国七十年建国已经七十年了,国家在七十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外公说,想当年,他在家是老大,下面还有两个

76、弟弟、两个妹妹。七十年前,因为家里穷,他八岁便到剧团当了学员。他连去学校上学都成为一种奢望,只能利用空余时间自学。现如今,我已经十七岁了,不仅可以在学校里享受学习的乐趣,还可以在课余学习自己喜欢的钢琴、书法。外婆说,想当年,家里没有自来水,食用水都要一担担挑回来放在水缸里,寒冬腊月也得到河里洗衣服。那时都是烧煤炉,一不小心弄灭了,还得劈柴生火,弄得炊烟四起。即使建国后,物资也十分匮乏,都是计划供应:买粮食要粮票,肉类要肉票,做衣服要布票,连买豆腐都要豆腐票现如今,家里水龙头一拧,清水哗哗来;超市里食物新鲜、货品齐全,想买啥就买啥。妈妈说,她们小时候住的是防震棚,一到下雨天,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

77、雨,她和姨妈就一个拿水缸,一个拿瓷盆,往外舀水。现如今,大家不仅有自己的卧室,还有书房、钢琴房,宽敞明亮,设施齐全。爸爸说,他小时候家徒四壁,一直到上初中,家里才有了固定电话,还激动得把电话号码抄在小纸条上,每个同学发一张,恨不得昭告天下。现如今,宽带入户、家庭影院,连我都有了自己的智能手机、电话手表、点读机、电子书。建国七十年,祖国沧海桑田,建国七十年,神州发生翻天变化。我们的国家从无到有,从有到强,靠先辈们不懈奋斗铸就了今日的辉煌前景。“神十”飞天、“蛟龙”入海、“天眼”探空、航母远航一项项荣誉,一次次飞跃,让中国越发耀眼,让世界为之震惊。在祖国建国七十年之际,我们更应珍惜现在,不忘过往,

78、从点滴做起,从身边做起,为中华民族美好灿烂的明天,谱一曲酣畅淋漓的曲调、写一首激昂赞颂的诗篇!【解析】【详解】审题: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材料讲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巨大变化,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在祖国七十年的征程中,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是历史巨变的参与者、推动者和见证者。题目要求以“我看祖国七十年”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考生可以写祖国七十年以来的巨大变化,也可以写人们为建设祖国怎样努力和奉献,写作时要抒发真情实感,言之有物。立意:1.祖国发生巨变;2.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3.我为祖国做贡献;4.珍惜现在,不忘过往。素材:1.两弹一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

79、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的“两弹一星”,是20世纪下半世纪中华民族创建的辉煌伟业。2.恢复联合国席位1971年10月25日,在联合国大会第26届会议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席位得到恢复。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是中国在联合国的唯一合法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重回联合国,是世界进步的需要,也是历史的必然。3.载人航天1992年9

80、月21日,中国政府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并将该项目命名为“921工程”。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成为浩瀚太空的第一位中国访客。之后,从“神州六号”到“神州十一号”,中国航天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独立开展空间实验、独立进行出舱活动的国家。4.港澳回归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结束了英国在香港一个世纪的殖民统治;1999年1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结束了葡萄牙在澳门442年的殖民统治。香港、澳门回到祖国怀抱,大大推进了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5.青

81、藏铁路,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是通往西藏腹地的第一条铁路,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整个工程分两期建成,2006年7月1日全线通车。青藏线大部分线路处于高海拔地区和“生命禁区”,青藏铁路建设成功解决了三大世界铁路建设难题:千里多年冻土的地质构造、高寒缺氧的施工环境和对脆弱生态环境的保护。6.加入世贸组织2001年11月10日,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WTO)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上,通过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法律文件,它标志着经过15年的艰苦努力,中国终于成为世贸组织新成员;也标志着中国在经过了15年的歧视待遇之后,终于享有了与其他世贸成员同等待遇的权利。7.2008年北京奥

82、运会展示了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经济和科技实力。改革开放30年风雨历程,中国在世界人民的印象中更多的是一个蓬勃的新兴经济体。北京奥运会则把“文化中国”传递给了世界,“绿色”“科技”“人文”的理念,深深地融进了传统奥运理念之中。结构层次:我看祖国七十年是一篇优秀的记叙文,文章以外公、外婆、妈妈、爸爸的口吻讲述了祖国七十年翻天覆地的变化,每一个人的讲述都能引发人们的共鸣。文章从不同角度写出了祖国的变化,条理清晰,中心突出。最后,文章对祖国的变化进行了总结,并表达了一代青年人的心声,从点滴做起,从身边做起,是一篇言之有物的文章。24.作文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文化意义上的“认同”

83、,是指“认为跟自己有共同之处而感到亲切”。真诚而又深沉的文化认同,能够真正打动人心,催人奋进请以“文化认同”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的思考。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答案】例文:文化认同我们的世界并不是单调乏味的,而是多姿多彩的;我们的思想并不是统一简单的,而是多样灵活的。世界因为和谐而安宁,因为有不同的文化才擦出耀眼的火花。世界因和而贵。调节和好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是重要的,因为只有充分调节好各自的关系,才能使整体的力量加大。先看战国时期,楚国之所以被强秦所灭,是因为楚王听信谗言,轻易打破了与齐国的联合,才使秦国有虚可乘。可见和睦共处的作用之大。再看当今的以色列与巴基斯坦,因为

84、种族和地界的矛盾,导致双方冲突不断,生灵涂炭。因为不和而导致惨剧的例子举不胜举。这再一次证明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产生,令世界经济处于和谐的局面,多方经济唇齿相依,使得经济和谐发展。另外,当今世界文化发展多元化,既有交流渗透、又有对立冲突的现状,所以,和平是重要的,是立身之本,更是立国之本。世界因不同而精彩。世界因为存在着思想文化的碰撞,而萌发许多新思想、新文化。如我国古代的诸子百家思想,孔子的与民同乐、庄子的自在消遥等思想令中国的文化发展炫丽多彩。如果摒弃掉不同,会带来恶果。像那个邯郸学步的人,最终忘记了自己走路的方法。要和而不同,就要坚持自己的意见,也能虚心接纳别人的意见。坚持

85、己见的人,有如屈原的“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他能做到不同流合污,最后得到后世的认同,名留千古。要虚心接纳他人不同与己的意见,正如魏征进谏唐世宗的“谦冲而自牧”、“思江海下百川”。别人的意见是宝贵的,有了它,才看到自己不足;有了它,才能开阔自己的眼界。可见,要达到和而不同的境界,必须要有坚持自己意见的勇气,还要有虚心向别人求学的胸怀。在经济全球化的新时代,东西方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已是客观的事实。不同民族文化的交往和借鉴将越来越普遍,特别是以市场经济为特征的现代文化将逐渐渗透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领域。文明冲突和文明共存引发世界文明的变迁、演进、发展和多样化,不同文明在交融中发生

86、碰撞而走向多元化。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趋势。我们要学会在复杂多极的文明世界中共存,学会从其他的文化中汲取有益的养分。世界因和谐而可爱,因“不同”的存在而精彩。【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写作能力。本题属于材料作文,且规定了作文的题目。解答此类作文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关键句等来分析把握材料内容,确定最佳立意角度。本材料的核心词语是“文化认同”,文化认同,尤其是对外来文化价值的认同,足以瓦解一国的政治制度,一民族的凝聚力;反之,本国人民对自身文化的强烈认同,既是该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伟大精神力量,又是使民族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作为民族的认同和国家

87、的认同的重要基础的文化认同、价值认同不仅没有失去意义,而且成为综合国力竞争中最重要的“软实力”。由此我们可以确定立意。参考立意:1、因和而贵,因不同而精彩;2、和而不同,方乃大同;3、互相尊重,和谐共处;4、保持独特个性,各有其美。写作素材:1、尊重文化差异,展现大国风范,尊重文化差异,共筑友好桥梁,尊重文化差异,谋求世界和平发展。在求同存异中各国能走得更远,世界文化也能绽放出光辉!当今世界,众多不同的文化共同构成了灿烂、辉煌的人类文明。就如古老的中华文化,庄重的欧洲文化,浪漫的希腊文化,神秘的非洲文化它们或许不尽相同,但都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因此,我们要尊重文化差异,具有文化认同感。2、历史上

88、,因为尊重彼此文化差异具有文化认同感,而留下千古佳话的例子并不鲜见。忘不了汉代的张骞通西域,一路上与多少个国家建立友好关系,真是强我大汉。忘不了大唐时期,唐太宗威仪满天下,少数民族纷纷来朝。唐朝文化开放而包容,真可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正是唐朝人懂得尊重文化差异,才造出一个盛世。忘不了鉴真东渡,玄奘西行,忘不了三教共栖正是因为懂得尊重文化差异,具有文化认同感,才使中华文化保持勃勃生机,才在开放和包容中广纳文化精华,丰富中华文化,强我华夏。3、大家知道,新中国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外交成就,是因为我们懂得尊重文化差异。周恩来曾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为

89、新中国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交环境。六十多年过去了,中国始终践行着这条道路。国家领导人在出席国际会议时,经常穿着主办国的传统服饰,当外国朋友来到中国时,我们也尊重他们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中国对世界的尊重也赢得了世界对中国的尊重,社会主义文化越来越被世界接受。当然,尊重文化差异不等于抛弃自己的文化,我们也不能全盘接受西方文化4、尊重文化差异、具有文化认同感,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基础,能展现一个国家的风度。但当一个国家妄自尊大,不懂得尊重文化差异、不具有具有文化认同感时,往往会有不好的后果。正如清朝时,皇帝偏要让英国来访的使臣跪下,为了展示自己是“天朝上国”,竟全然不顾英国的礼仪文化是单膝跪地以表

90、尊重。就这样,中英友好交往之路被生生切断,中国也切断了追赶世界工业文明潮流的机会。一百年后,英国人用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可笑,可悲!可见不懂得尊重文化差异的国家就会落后于世界潮流。如果国家之间相互不懂得尊重,不仅对国家有害,对世界也是悲剧。就如冷战时期的美苏有过存在意识形态的差异。双方都想把自己的价值观普及全世界,因此冲突不断。诸多小国纷纷在这场无硝烟的战争中遭殃,经济全球化也只能是“半球化”不懂得尊重文化差异,不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行文思路:议论文的思路和结构有总分式、递进式、对照式、并列式等结构方式。本文可用并列式结构,首先提出中心论点:因和而贵,因不同而精彩。其次,提出分论点,进行并列式阐述。可列举一些事例,加强论证力度。最后,总括全文,再次点题。结构上,做到首尾呼应。- 31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