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04971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测试卷一、现代文阅读(24分)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司马迁与班固司马迁作史记,完成于汉武帝末年。班固作汉书,书未成而作者因与外戚窦宪的关系,死于狱中,事在汉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一属西汉,一属东汉,相去公元元年各约90年。今日看来,这两部书好像联袂而出。其实它们间隔了大约180年,等于我们现在距离清嘉庆朝的时间。史记为私人著作,汉书则经皇帝看过,有国史的色彩。司马迁自称“成一家之言”和“藏之名山”,已和班固作书的宗旨不同。况且史记是通史,汉书是断代史。两位史家的个性癖好不同,这也使他们在取材行文

2、之间,有相当的出入。在公元前90年和公元90年,中国的史家和思想家所处的社会环境已有大幅度的变化。其中一个关键在于,汉武帝用董仲舒之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我们在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董仲舒之尊儒,并不是以尊儒为目的,而是为了树立一种统一帝国的正统思想,他坦白地承认提倡学术,旨在支持当时政权。武帝之置五经博士、立学校之官、策贤良,都根据此宗旨着眼,从此中国庞大的文官集团,有了他们施政的正统逻辑。司马迁和董仲舒同时代,他读书不受这种政策的影响。而到了班固生活的年代,“正规的”儒家思想已有一百多年的基础。司马迁和班固一样,自称是周公和孔子的信徒。可是今日我们一打开史记,随意翻阅三五处,即可以体会到

3、作者带着一种浪漫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作风,爽快淋漓,不拘形迹,无腐儒气息。他自称“少负不羁之才,长无乡曲之誉”,应当是一种真实的写照。他所崇奉的“士为知己用,女为悦己容”也可以说是源于儒家道德,可是这立场就已经和经过正统限制的所谓儒家不同了。史记里写荆轲和高渐离饮酒击筑,又歌又泣,旁若无人,已近于董仲舒所说的“邪辟”。并且项羽是汉高祖刘邦的死对头,而史记里的项羽本纪排列在高祖本纪之前(若在后代必称“项酋”“伪楚”,而“本纪”只能降格为“载记”)。文中又把项羽写成一个虽暴躁却又浑憨可爱的角色,其英雄末路,令人怜惜。与之相较,刘邦反像一个伪君子。史记除了刺客列传之外,还有滑稽列传日者列传和龟策列传,可

4、谓涉及九流三教,有呈现整个社会之剖面的样子。班固书里虽有东方朔传,却不再缕列非正派或下流的文化资料。也因其如此,司马迁就受到班固的指责。汉书里就有司马迁传,内中批评他“又其是非颇缪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贱贫,此其所蔽也”。这些地方还不足以表现班固的正统思想,最使我们看出他的作品在历史上是属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的产物的,乃是汉书卷二十古今人表。这表里列有1931位古代名人,包括传奇中的人物如女娲氏、有巢氏,论语中有名的孔门弟子,春秋中的国君等,至秦亡为止。由作者“显善昭恶”的原则按上上至下下区分为三等九则。内中得“上上圣人”者十四人,包

5、括三皇五帝,以周公、孔子殿后。仲尼之外即再无圣人,孟子也只与颜渊、管仲同属“上中仁人”。老子与商鞅、申子、墨翟、韩非都属“中上”,与孙膑、白起一流。刺客荆轲则为“中中”,和孟尝君、吕不韦同品。而“下下愚人”里既有蚩尤、共工、三苗,也有倾国倾城的褒姒和妲己。秦始皇虽焚书坑儒,班固只贬之为“中下”,因为他下面还有二世胡亥列入“下中”,宦官赵高列入“下下”。因此,我们也可以推想出世俗观念中儒家的拘泥,并不一定是孔子和他门徒的真性格。那些呆板多方面的样子,还是后人所造,其目的在维持文官集团的紧凑。总算还是中国读书人的运气好,得有太史公司马迁在兰台令班固之前写作,否则没有史记,径由汉书开二十三史之端,中

6、国史学的传统,必更趋向“文以载道”的方针,更缺乏“百家殊方”的真实性和生动活泼了。1. 关于史记和汉书的表述,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史记完成于汉武帝末年,汉书完成于汉和帝永元四年,一属西汉,一属东汉,成书年代相差约180年。B. 史记为私人著作,而汉书则经皇帝看过,带有国史的色彩,因此汉书在编修上要比史记更为严谨和准确。C. 司马迁的“成一家之言”“藏之名山”的宗旨和班固作汉书的宗旨有很大不同,这就决定了史记是通史,汉书是断代史。D. 汉武帝用董仲舒之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司马迁的思想并未受此影响,而班固则不同,这也是史记和汉书风格差异的重要原因。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

7、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董仲舒之尊儒,并不是以尊儒为目的,其真正目的在于树立一种统一帝国的正统思想,支持当时政权。班固受其影响,并呈现于汉书的创作中。B. 司马迁和班固都认同儒家思想,但是作者个人气质的巨大差异使得史记和汉书文风差异明显,司马迁带着一种浪漫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作风。C. 史记和汉书在对待项羽的态度上差异明显,史记里的项羽本纪排列在高祖本纪之前,这在汉书中是不可能出现的。D. 史记里的人物涉及三教九流各色人等,如日者(占卜的人),而汉书秉持官方正统思想,较少记录不符合正统观念的人物。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表达了对司马迁

8、的看法“是非颇缪于圣人”,他认为史记的叙史观念有悖于圣人之道。B. 汉书里的卷二十古今人表按照官方正统观念把历史人物分为三等九则,内中得“上上圣人”者十四人,仲尼之后即再无圣人,表现了极强的独尊儒术的态度。C.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孔子及其门徒的形象,多半出于汉朝“独尊儒术”以后的历史典籍,这些形象并不是他们的真实形象。D. 史记中把项羽刻画成一个虽暴躁却又浑憨可爱的末路英雄的形象,与之相比,刘邦反像一个伪君子,这样的描述在汉书中是不可能出现的。【答案】1. D 2. B 3. 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的能力。题干问的是“关于史记和汉书的表述,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9、”,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汉书完成于汉和帝永元四年”,理解有误。根据原文可知,班固死于狱中是在汉和帝永元四年,汉书成书在此之后;B项,“汉书在 编修上要比史记更为严谨和准确”的说法于文无据,文本中根本就没有涉及到这个内容;C项,“这也是史记和汉书风格差异的重要原因”强加因果。根据原文内容可知原因是:况且史记是通史,汉书是断代史。两位史家的个性癖好不同,这也使他们在取材行文之间,有相当的出入。故答案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这

10、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考生要认真研读文本,认真比对选项和文本之间的差异。选项B,根据文意可以判断“个人气质的极大差异”并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班固受官方正统儒家思想的影响较大。故答案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本内容归纳文本信息的能力。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

11、,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选项C,“这些形象并不是他们的真实形象”说法过于绝对。根据最后一段可知,作者是“推想”,“不一定”是孔子及其门徒的真性情。故答案选C。【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总之,考生要根据对原文内容的把握,充分理解内容和选项,认真细心的去比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各题海棠花早晨到研

12、究所去的路上,抬头看到人家的园子里正开着海棠花,缤纷烂漫地开成一团。这使我想到自己故乡院子里的那两棵海棠,现在想也正是开花的时候了。我虽然喜欢海棠花,但却似乎与海棠花无缘。自家院子里虽然就有两棵,但是要到记忆里去搜寻开花时的情景,却只能搜到很少几个断片。记忆中最深刻的是一个黄昏,在家南边的一个高崖上游玩,向北看,看到一片屋顶,其中纵横穿插着一条条的空隙,是街道。虽然也可以幻想出一片海浪,但究竟单调得很。可是在这一片单调的房顶中却蓦地看到一树繁花的尖顶,绚烂得像是西天的晚霞。当时我真有说不出的高兴,其中还夹杂着一点儿渴望,渴望自己能够走到这树下去看上一看。于是我就按着这一条条的空隙数起来,终于发

13、现,那就是自己家里那两棵海棠树。我立刻跑下崖头,回到家里,站在海棠树下,一直站到淡红的花团渐渐消逝到黄昏里去,只朦胧留下一片淡白。但是这样的情景只有过一次,其余的春天我都是在北京度过的。北京有许多机会可以作赏花的韵事,但是自己却很少有这福气。我只到中山公园去看过芍药,到颐和园去看过一次玉兰。至于海棠,不但是很少看到,连因海棠而出名的寺院似乎也没有听说过。北京的春天是非常短的,最初还是残冬,可是接连吹上几天大风,再一看树木都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已经是夏天了。夏天一来,我就又回到故乡去。院子里的两棵海棠已经密密层层地盖满了大叶子,很难令人回忆起这上面曾经开过团团滚滚的花。晚上吃过饭后,就搬了椅子坐在

14、海棠树下乘凉,从叶子的空隙处看到灰色的天空,上面嵌着一颗一颗的星。这时候,自己往往什么都不想,只让睡意轻轻地压上眉头。等到果真睡去半夜里再醒来的时候,往往听到海棠叶子窸窸窣窣地直响,知道外面下雨了。似乎这样的夏天也没有能过几个。六年前的秋天,当海棠树的叶子渐渐地转成淡黄的时候,我离开故乡,来到了德国。一转眼,在这个小城里,就住了这么久。我们天天在过日子,却往往不知道日子是怎样过的。以前在一篇什么文章里读到这样一句话:“我们从现在起要仔仔细细地过日子了。”但是过了一些时候,再一回想,仍然是有些捉摸不住,不知道日子是怎样过去的。到了德国,更是如此。我本来是下定了决心用苦行者的精神到德国来念书的,所

15、以每天除了钻书本以外,很少想到别的事情。可是现实的情况又不允许我这样做。而且祖国又时来入梦,使我这万里外的游子心情不能平静。就这样,在幻想和现实之间,在祖国和异域之间,我的思想在挣扎着。不知道怎样一来,一下子就过了六年。哥廷根是有名的花城。来到这里的第一个春天,这里花之多,就让我吃惊。家家园子里都挤满了花,五颜六色,锦似的一片,但是我却似乎一直没注意到这里也有海棠花。原因是,我最初只看到满眼繁花,多半是叫不出名字,只是眼花缭乱而已。但是,真像一个奇迹似的,今天早晨我竟在人家园子里看到盛开的海棠花。我的心一动,仿佛刚睡了一大觉醒来似的,蓦地发现,自己在这个异域的小城里住了六年了。乡思浓浓地压上心

16、头,无法排解。在这垂尽的五月天,当自己心里填满了忧愁的时候,有这么一团十分浓烈的乡思压在心头,令人感到痛苦。同时我却又爱惜这一点儿乡思,欣赏这一点儿乡思。它使我想到:我是一个有故乡和祖国的人。故乡和祖国虽然远在天边,但是现在他们却近在眼前。我离开他们的时间愈远,他们却离我愈近。我的祖国正在苦难中,我是多么想看到他呀!把祖国召唤到我眼前来的,似乎就是海棠花,我应该感激它才是。晚上回家的路上,我又走过那个园子去看海棠花。它依旧同早晨一样,缤纷烂漫地开成一团,它似乎一点儿也不理会我的心情。我站在树下,呆了半天,抬眼看到西天正亮着同海棠花一样红艳的晚霞。1941年5月29日德国哥廷根(取材于季羡林的同

17、名散文)4.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串联起作者生命中从故乡到异域的一些断片,运用了首尾照应寓情于物的手法。B. 第段写作者故乡单调的房顶及同样单调的海景,凸显出家中海棠花晚霞般的绚烂。C. 文章写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反映了作者对战争年代德国社会现实的思考与省察。D. 上世纪30年代赴德国留学的作者始终用苦行者的精神钻研学问,以致无暇顾及海棠花。5. 分析“海棠花”在文中所起的作用。6. 第段划线部分描写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这与下文有什么关联。【答案】4. A 5. )结构上:海棠花构成了文章的行文线索。内容上:海棠花寄托了作者的乡思,升华了作者的爱国情感。 6. 状写了

18、作者挣扎在幻想和现实、祖国和异域之间,无法获得安宁的心境。对心情的描写为下文作者被海棠花唤醒思乡之情做了心理与情感的铺垫。【解析】【4题详解】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B项,第段写作者并没有写海景。C.项,文章写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反映的战争年代作者十分浓烈的思乡之情,没有任何反映作者对德国社会的思考与省察。D项,因果关系是错误的,强拉因果。故选A。【5题详解】此题考核赏析文中的形象的能力,要求分析文中的主要意象“海棠花”的作用,答题时注意从内容和结构的角度分析,从内容看,文章借海棠花的描写抒发情感,海

19、棠花寄托了作者的乡思,升华了作者的爱国情感;从结构上看,海棠花构成了文章的行文线索。【6题详解】此题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和语句的作用的题目,概括内容注意抓住语句中的重点词语,作用注意分析和上下文的关系,此题注意抓住第五段的句子“就这样,在幻想和现实之间,在祖国和异域之间,我的思想在挣扎着”分析作者的情感;分析作用,注意分析下文的内容“作者被海棠花唤醒思乡之情”,此句为下文的内容作铺垫。【点睛】小说和散文中经常见到分析某个细节或某种物象在文中多次出现的作用的题目。回答这类题目首先在文中找到这些语句,然后结合文章的具体的内容进行分析。分析时小说主要从反应人物的心理、推动情节的发展和主旨的表达的角度进

20、行,有时还是文章的线索。散文主要分析结构上的照应、线索,内容上的强调情感和文章的主旨。二、古代诗文阅读(53分)课内文言知识检测(本题共5小题,15分)7.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夫晋,何厌之有B. 失其所与,不知C.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D. 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答案】D【解析】【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考核的重点是通假字,通假字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一种现象,高考中主要在解释词语意思和文言翻译中考核,平时注意积累。一般通假有两类:同音(或音近)通假和形声通假(相同的声旁的字或声旁),平时注意积累。题中A项,“厌”通“餍”;B项,“知”通“智”;C项,“

21、卒”通“猝”。故选D。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没有B.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因:因为C.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 发:打开D.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还:回来【答案】B【解析】【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题中B项,因:凭借。故选B。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方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烛之武退秦师A. 皆白衣冠以送之B. 使使以闻大王C. 且贰于楚也D. 发尽上指冠【答案】B【解析】

22、【详解】此题考核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主要考核词类活用,题中例句和B项均为使动用法,使退兵,使听到;A项,名词动用,穿白衣戴白帽;C项,贰:数词用作动词,有二心;D项,上:名词作状语,向上。故选B。【点睛】词类活用有名词动用,名词做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动词用作名词,形容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动词的意动用法和数词的活用等,根据具体的句子具体的分析。10.下列各项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群臣侍殿上者A.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B. 使毕使于前C.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D. 夫晋,何厌之有【答案】A【解析】【详解】此题考核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23、主要考核文言句式,古汉语文言句式有省略句、被动句、判断句和倒装句,倒装句又有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和主谓倒装句。注意结合句子特征分析。其中宾语前置句一般为疑问代词作宾语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还有固定结构“唯*是*”结构,判断句注意“者”“也”,被动句注意“为*所*”结构和“见”“于”,定语后置句注意“之”“者”,介宾短语后置句经常用“于”“以”引导。题中例句和A项为定语后置句;BC项,介宾短语后置句;D项,宾语前置句。故选A。11.下列有关外文化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自刎,自割其颈。即自杀。自刎是中国古代武将绝望时最常使用的自杀报国手段。B. 五声也称“五音”,即我

24、国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级。C. 战国策是我国古代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是我国古代记载战国时期政治斗争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著名的寓言有“画蛇添足”“亡羊补牢”“狡兔三窟”“破釜沉舟”“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D. 臣,最初指男性奴隶,跟女性的“妾”相对。后来成为君主时代官吏和百姓的统称。另外,“臣”又是表示谦卑的自称。【答案】C【解析】【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

25、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C项,“破釜沉舟”选自史记。故选C。课外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

26、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 !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候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候人马俱惊,辟易数里。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请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以王也。愿大王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27、 !”乃谓亭长曰:“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亡。 注赤泉侯:汉骑将杨喜,后封赤泉侯。舣船:使船靠岸。12. 下列句子不符合文义的是( )A.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天要让我亡,我还渡江干什么?B. 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 即使江东父老兄弟,爱怜我让我为王。C. 有美人名虞,长幸从。 有一美人名叫虞,项羽常常幸运的跟从。D. 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即使江东父老不说什么,我项

28、籍难道不在心里有愧吗?13. 项王表明自己不肯过江东的原因的一项是(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A. B. C. D. 14.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项羽被汉军包围在垓下,夜听四面楚歌,感到大势已去,于是饮酒帐中,慷慨悲歌,怆然涕下,英雄末路,无限悲凉。B. 项羽带骑兵八百余,乘夜突围,过淮河,剩下百余人,到阴陵,迷路,被一老农所骗,部下只剩下二十八骑,陷入沼泽地,伤亡又惨重。之后汉军数千人追来,项王只好引兵向东,逃到东城。C. 为了证明“天之亡我,非战之

29、罪”,项羽奋起神威,斩汉军二将,杀数十百人,瞋目一叱,使汉军骑将杨喜倒退数里。D. 乌江亭长请项羽过江,项羽自言无面目再见江东父兄,不愿渡过乌江,于是他把乌骓马送给亭长,带领部下徒步作战,最后自刎而死。15. 翻译下列句子。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答案】12. C 13. C 14. B 15. 仅仅项籍一人就杀死汉军几百人,项王身上也受了十多处伤。我听说汉王用千斤金,万户封邑来悬赏征求我的头,我给你一点好处吧。【解析】【12题详解】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题中C项,

30、“项羽常常幸运的跟从”,应为“虞姬跟随项羽”。故选C。【13题详解】此题考核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文言文信息筛选的题目,大多是人物性格分析,答题时注意题干的要求是“什么人”的“什么”品质,还要注意有没有“直接表现”等字样,注意运用排除法作答。还有某人的什么做法、某人做事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景物或物象特征的分析等,答题方式和人物性格分析类似。题中的内容是被认出,写受伤,版不影响作战,是项羽要把自己的人头给别人,和不肯过江东无关,排除这三项可知选C,故选C。【14题详解】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

31、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题中B项,项王部队陷入沼泽后才被汉军追上,一番厮杀后,逃到东城只剩二十八骑,不是因为陷入沼泽死了很多人。故选B。【15题详解】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此题注意重点词语的翻译,独:仅仅;被:受;闻:听说;购:用来悬赏;为:给;若:你;德:好处。【参考译文】项王的部队驻守在垓下,兵少粮尽,汉军及诸侯的军队把他重重包围。深夜,(项羽)听到汉军在四面唱

32、着楚地的歌,项羽于是大为吃惊,说:“难道汉军把楚人都征服了吗?他们那边楚人为什么这么多呀!”项王于是在夜里起来,在帐中饮酒。有美人名虞,一直受宠跟在项王身边;有骏马名骓(zhu,追),(项羽)一直骑着。这时候,项羽不禁情绪激昂唱起悲歌,自己作诗(吟唱)道:“力量能拔山啊,英雄气概举世无双,时运不济时骓马不再奔跑!骓马不奔跑可将怎么办,虞姬呀虞姬,(我)将怎么安排你才妥善?”项王唱了连唱几遍,美人虞姬应和着一同唱歌。项王眼泪一道道流下来,左右侍者也都跟着落泪,没有一个人忍心抬起头来看他。在这种情况下,项羽独自一人骑上马,部下壮士八百多人骑马跟在后面,当夜突破重围,向南冲出。天刚亮的时候,汉军才发

33、觉,命令骑将灌婴带领五千骑兵去追赶。项王渡过淮河,部下壮士能跟上的只剩下一百多人了。项王到达阴陵,迷了路,去问一个农夫,农夫骗他说:“向左边走。”项王带人向左,陷进了大沼泽地中。因此,汉兵追上了他们。项王于是又带着骑兵向东跑,到达东城,这时就只剩下二十八人。汉军骑兵追赶上来的有几千人。项王自己估计不能逃脱了,对他的骑兵说:“我带兵起义至今已经八年,亲自打了七十多仗,抵挡我的敌人都被打垮,我攻击的敌人无不降服,从来没有战败,因而能够称霸,据有天下。可是如今最终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灭亡我,决不是作战的过错。今天必死无疑,我愿意给诸位打个痛痛快快的仗,一定胜它三回,给诸位冲破重围,斩杀汉将,砍倒军

34、旗,让诸位知道的确是上天要灭亡我,决不是作战的过错。”于是把骑兵分成四队,面朝四个方向。汉军把他们包围起几层。项王对骑兵们说:“我来给你们拿下一员汉将!”命令四面骑士驱马飞奔而下,约定冲到山的东边,分作三处集合。于是项王高声呼喊着冲了下去,汉军像草木随风倒伏一样溃败了,项王杀掉了一名汉将。这时,赤泉侯杨喜为汉军骑将,在后面追赶项王,项王瞪大眼睛呵叱他,赤泉侯连人带马都吓坏了,退避了好几里。项王与他的骑兵在三处会合了 。汉军不知项王的去向,就把部队分为三路,再次包围上来。项王驱马冲了上去,又斩了一名汉军都尉,杀死有百八十人,聚拢骑兵,仅仅损失了两个人。项王问骑兵们道:“怎么样?”骑兵们都敬服地说

35、:“正像大王说的那样。”这时候,项王想要向东渡过乌江。乌江亭长正停船靠岸等在那里,对项王说:“江东虽然小,但土地纵横各有一千里,民众有几十万,也足够让您称王了。希望大王快快渡江。现在只有我这儿有船,汉军到了,没法渡过去。”项王笑了笑说:“上天要灭亡我,我还渡乌江干什么!再说我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没有一个人回来,纵使江东父老兄弟怜爱我让我做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纵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籍难道心中没有愧吗?”又对亭长说:“我知道您是位忠厚长者,我骑着这匹马征战了五年,所向无敌,曾经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杀掉它,把它送给您吧。”命令骑兵都下马步行,手持短兵器与追兵交战。仅凭借项羽就杀死汉军

36、几百人。项羽自己也负伤十多处。项王回头看见汉军骑司马吕马童,说:“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吗?”马童这时才跟项王打了个对脸儿,于是把项羽指给王翳看:“这才是项王。”于是项王说:“我听说汉王用黄金千斤,封邑万户悬赏征求我的脑袋,我送你个人情吧!”说完便自刎而死。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各题。行路难(其一) 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6. 以下对诗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

37、,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B. 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C. 诗中运用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盼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D. 诗的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坚信远大的抱负必能实现的豪迈气概。17. 行路难在体裁上属于_;本诗中运用典故的两句是_,_。这两句涉及的历史人物分别是:_,_。18. 这首诗反映出诗人当时怎样的矛盾心理?【答案】16. A 17. (1). 七言古诗(古体诗) (2). 闲来垂钓碧溪上 (3). 忽复乘舟梦日边。 (4). 吕尚 (5). 伊尹 18. 既反映出诗人内心苦闷迷惘、愤郁不平,又表现了诗人自信乐观,执着于理

38、想的复杂心理,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解析】【16题详解】此题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A项,“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错误,应该是“悲愤”。故选A。【17题详解】此题考核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此题

39、重点考核诗歌的体裁、典故和人物,注意积累记忆。【18题详解】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此题注意根据诗中的句子“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分析“内心苦闷迷惘、愤郁不平”“诗人自信乐观”的情感矛盾。【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

40、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19.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沁园春长沙中引起诗人对往昔生活回忆的过渡句是_,_。夜雨寄北中诗人从眼前景物生发开去,驰骋想象,表达盼望与妻子早日团聚的诗句是_,_。再别康桥中运用比喻,渲染无边寂静,强化心中对母校恋恋不舍情感的一句是_。荆轲刺秦王易水送别时音乐由悲凉变为悲壮同时表现送别之人的同仇敌忾的句子是_,_,_。【答案】 (1). 携来百侣曾游 (2).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3). 何当共剪西窗烛 (4). 却话

41、巴山夜雨时 (5).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6). 复为慷慨羽声 (7). 士皆瞋目 (8). 发尽上指冠【解析】【详解】这是一道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的题目,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选准句子,不要写错别字。此题注意“携”“峥嵘”“慷慨”“笙箫”的写法。三、语言运用(本题共4小题,13分)20.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是( )一名惯偷在车站行窃后正要逃跑,两位守候多时的反扒队员突然拦住他的去路,二人上下其手,将他摁倒,人赃俱获。95岁老红军栗元海溘然仙逝,一生没有婚娶的老

42、人别无长物,独独留下一张当年解放军西南军区核发的革命军人证明书,被家人视为珍物。与作风问题一样,会风问题也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抓一抓有好转,松一松就反弹,克服不良会风不可能倚马可待,整改会风没有休止符。那位著名学者去年在北京大学所作的关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演讲,观点鲜明,切中时弊,真可谓不刊之论啊!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安土重迁的观念越来越深人人心,即使富庶地区的人们也乐意告别家乡,外出闯荡一番。徐志摩可以说是新诗的诗魂,茅盾说他既是中国的布尔乔亚的“开山诗人”又是“末代诗人”,他以后的继承者是难以望其项背的。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43、)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题中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暗中作弊,望文生义。别无长物:形容穷困,除一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倚马可待:形容文思敏捷,写文章快,对象错配;不刊之论:不能改变的言论。安土重迁:住惯了本乡本土,不肯轻易迁移,反用其意。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故选C。2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 中央要求推进机关内部接待场所建立健全服务经营机制,推进企业优化管理,建立市场化的接待费结算机制,逐步实现自负盈亏、自我发展。B. 专家提醒我们,虽然用微波炉加热食品会致癌的说

44、法没有科学依据,但在使用微波炉时一定要按说明书操作,切忌不要盲目乱用。C. 诗歌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样式,理应担当社会责任和文化精神,执着地追求真、善、美,不断地促人上进,引人思索,带给人美感。D. 艾青继承了中国古代文人“以天下为己任”的忧患意识,使他始终具有时代的使命感和忧国忧民的情怀。【答案】A【解析】【详解】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题中B项,不合逻辑,否定不当,去掉“不要”;C项,成分残缺,在“文化精神”前加“传承”;D项,结构混乱,暗换主语,去掉“使”。【点睛】结构混乱是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

45、式杂糅、暗换主语和中途易辙等几种,句式杂糅表现为把表示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糅合到一起,中途易辙主要表现在前面的句子没有表述完整,后面又出现的新的陈述对象,暗换主语表现为句子前面没有主语,而前句的主语不能作该句的主语。此题选项D暗换主语造成结构混乱。22.从造字法角度看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人、目、采、衣”是独体字B. “休、晶、江、火”是合体字C. “材、攻、芳、旗”是形声字D. “炙、射、步、月”是会意字【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中“采”是合体字;B中“火”是独体字;D中“月”是象形字。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构成方式的理解点评:难度不大,三项设错的点,都是大家一眼就能看

46、出来的字,“采、火、月”三个字构成方式也很明显。23.根据下面语言材料,运用对联知识对出下联。春天时,湖水涨满,湖天一色,船行湖中,如行天上;秋日里,山色斑斓,山景如画,人游山中,如行画中。上联是:春水船如天上驶;下联是:【答案】秋色人似画中游【解析】【详解】此题考核仿写句子的能力,重点考核对联,注意对联的要求是字数相同,词性一致,结构形同,然后注意押韵,从音韵的角度注意仄起平收,“仄”可以理解为现代汉语的三、四声,“平”可以理解为现代汉语的一、二声。此题注意意象的对应,词性结构的对仗和平仄的要求。四、写作(60分)24.同学们,离开你的初中母校或家已有一段时光,在这段日子里,有哪些值得你追忆

47、的故事,有以“追忆”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800字。要求文体鲜明,立意明确,感情真挚。【答案】追忆我的初中生活空气中漫着恬静的气息,夹着几许新奇:新的楼屋,新的草地,新的老师,新的同学悄然推开阳台的窗,仰头而望,哦,阳光的明眸灵动着秋水的意味,它轻轻招手,微笑着为我送来了你我的新生活,我的初三。从此以后,我们相伴左右,朝朝暮暮。晨光朦胧,铃声悠扬,亮白的灯光洒在教室的每个角落,一切是那样明朗而又温馨。我们依旧如常,齐捧课本用心而读。在早读这趟早班车上稳稳前行。目光偶然掠过窗外,呀!安静的扶拦边何时多了这般可人的身影,拳头大小的鸟儿们,静立着,时不时扭动着小脑袋,似在侧耳聆听,对,聆听着我们

48、的朗朗书声。是你,对吧?是你让那可爱的小鸟静听着我的书声朗朗,是你希望我们的早晨美好而有趣。叮叮当当,比铃声更动听的乐曲在十一点的校园不约而同,交响四起。我们来自四面八方,目标,永远是那么坚定不可阻挡:冲,食堂!在门口,就已经嗅到那馋人的饭香,待人来齐,哦,终于可以开饭啦!碗里的饭菜似乎上涨了许多,同桌的碗里似乎少了许多,来不及思索前因后果,顾不得是否会留下后遗症,为了下午的能量支出,吃!仓库已经超容量容纳,走向水池时不忘带上同桌的饭碗。是你,对吧?是你希望我拥有足够的精力面对学业,是你让我拥有同学间如此温馨的关切。夜色已深,静拥大地。散了晚自修后,有一点懒散无力,轻依在栏杆上,轻抬头,才发现

49、,天空的暗蓝已变为深黑。哦,是何物在这无际的黑纱上闪烁跳跃,调皮地对我眨眼,恬静的语言,隐约在耳边:不要放松自己,不要倦怠,还有很多事要做哦!我立刻从迷蒙中清醒,深呼吸,找回失散的所有精力。是啊,还有很多事要去努力是你,对吧?是你让那闪烁的星星,趋走我淡淡的疲惫,是你希望我不要停滞,让美丽的星语传达你的心愿。你是那样默默而又亲密相伴与我,静静为我点起人生的起航灯。分分秒秒,点点滴滴,我感受在心,现在和那永远的将来,永远不会忘记你:我的初三生活。【解析】【详解】此题考核写作能力,是一道命题作文,文的题目是“追忆”,首先要补充题目,根据材料前面的要求“有哪些值得你追忆的故事”可见应该写一篇叙事的文

50、章,后面也有“记叙文”的文体要求。然后看写作中心,既然是“追忆”,就要解决“为什么追忆“的文体,即追忆的事情对自己的影响,但不能平铺直叙的说出,要通过事件、细节、情景的描述展现,行文时注意记叙的要素,叙事、描写、抒情等手法结合,让文章有深度和内涵。【点睛】高考记叙文写作的四大要领:要领一.讲一个完整的故事。记叙文的本质特点是故事性,记叙文是用来讲故事的。好的的记叙文正如好的电视剧,情节精彩,故事性强,悬念重重,能引人入胜。有了故事性,才有了记叙文的本质。故事精彩,记叙文才能吸引人,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抓住了故事性的记叙文,即便文笔一般,文章也差不到哪里去。通常情况下,学生写的记叙文不佳,

51、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故事的框架、选材和情节没有构造好,文章显得平庸乏味。学生写记叙文要从故事性入手,有故事则有内容,有内容才有精彩。高考记叙文写作,成败的关键皆由故事性决定。优秀的记叙文,往往构思精致巧妙,情节引人入胜,高明的作者都在故事情节的完整及构思的巧妙方面下功夫。记叙文要完整生动地叙述故事,名家名作无不是寓巧妙的情节构思于完整的故事之中。故事的情节是要靠矛盾的发展去推动的,因而情节的发展要有自然性、合理性和完整性。如果片面求新而破坏了故事的完整性,就会得不偿失。要领二塑一个鲜活的人物。写记叙文离不开写人。写人千万不能写成纸人,站立不起来,鲜活不起来。写人要把人物写鲜活起来,要写得有血有肉,

52、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要让记叙文中的人物形象鲜活起来,除了对人物与事件进行叙述以外,还必须进行细致深入的描写。描写人物常用的方法是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等等。要领三.作一番生动的描写。记叙文中的描写,包括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场面描写等等。不管是人物描写、景物描写,还是场面描写,都必须注意细节描写,就是对故事情节中那些极富个性特点的细枝末节方面进行描写。细节虽小,却往往通过作品给人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优秀的文学作品,甚至一篇不太成功的作文,常常因其某一独特而极具个性的细节描写,而令我们过目不忘。写人记事绘景,可正面描摹,以见真形;也可侧面烘托,以显神韵。正面描摹,即对作文中要写的人物、事件、环境等进行正面而直接的、具体、生动、形象的刻画。侧面烘托,则是借他人他物或环境,以衬托此人此物此景而显出精神的一种方法。这样,写事件则场面活现,写人物则栩栩如生。要领四.抒一段动人的情感抒情,简单地说,就是用真挚的语言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在记叙的过程中,恰到好处地对所记叙的人和事抒发感情,可以让平白的叙事锦上添花,引起读者的共鸣。抒情的文字有时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作者凭借所描述的人、事、景、物来传情达意,即间接抒情,常见的间接抒情方法有叙事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三种。抒情文字有时在叙述和描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也就是直抒胸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