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期末质量检测(六)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19河北武邑中学期末)夏商周时曾采用过不同的历法,分别称为夏历、殷(商)历和周历。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及姬姓诸侯国多奉行周历,其他诸侯国则是三历并行。这说明()A周天子的权威被严重削弱B同姓子弟是分封制的主体C大一统国家体制尚未形成D周文化得到了天下的认同答案C解析材料“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及姬姓诸侯国多奉行周历,其他诸侯国则是三历并行”说明当时历法没有统一,大一统国家体制尚未形成,故C项正确。“周天子的权威被严重削弱”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B项与
2、材料主旨不符,排除;历法没有统一说明周历没有得到部分诸侯国的认同,故D项错误。2(2019湖南长郡中学模拟)稷下学宫是齐国著名的高等学府。齐国君主对稷下学者采取了十分优礼的态度,封了不少著名学者为“上大夫”,并“受上大夫之禄”,即拥有相应的爵位和俸养,允许他们“不治而议论”“不任职而论国事”。这表明稷下学宫()A促成了学术百家争鸣局面B适应了诸侯变法需要C实现了诸子百家平等共存D兼具学术和政治功能答案D解析材料“封了不少著名学者为上大夫允许他们不治而议论不任职而论国事”反映了稷下学宫的学者既有学术研究的一面,又有议论国事的政治职能,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稷下学宫与百家争鸣的关系,故A项错误;
3、材料没有体现诸侯变法改革,故B项错误;仅凭材料信息并不能说明诸子百家是平等共存的,故C项错误。3(2019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期末)先秦时期,官方颁布的月令体著作中,将一年中每月的物候列出,表明动植物的生长情况,然后要求人们按照时令合理安排采集渔猎活动和农业生产。这反映出当时()A官方重视发展农业经济B自然科学有了长足进步C争霸战争推动农业发展D耕作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官方颁布的月令体著作”“要求人们按照时令合理安排采集渔猎活动和农业生产”可知,先秦时期,官方重视农业生产,颁布月令体著作,要求人们按照时令合理安排采集渔猎活动和农业生产,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官方重视发展农业经济,无
4、法体现自然科学的发展,材料也没有涉及争霸战争,排除B、C两项;材料无法体现耕作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排除D项。4(2019重庆期末)魏晋时期经学有南北之分,“南学简约,得其精华,北学深芜,穷其枝叶”。唐初,太宗诏令文士撰成五经正义并颁行全国,该书考订异说而定于一尊,成为科举考试的重要依据。此举意在()A促进南北学术的交流 B构建统一的政治文化C确保选官取士的公正 D打破士族的政治垄断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魏晋时期经学有南北之分”“唐初五经正义并颁行全国,该书考订异说而定于一尊”可知,唐代改变了魏晋时期南北文化差异的局面,用五经正义作为全国推行的文化统一版本,故选B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唐代文化统一,而
5、不是强调南北学术交流,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选官取士、士族政治垄断的内容,排除C、D两项。5. (2019河南信阳高中期末)南朝画家张僧繇善画佛道人物,如图是其作品(梁令瓒临摹),画面凹凸,有立体感,画中人物“奇形异貌、殊方夷夏,皆参其妙”。这反映了当时()A中外宗教、艺术交流融汇B以形写神的理论开始形成C南方农业经济的发展状况D儒家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佛道人物”“奇形异貌、殊方夷夏,皆参其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图片反映了中外宗教、艺术交流的结果,故A项正确。材料人物“奇形异貌、殊方夷夏”,显然不是以形写神,故B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南方农业经济的发展状况,故C项错误;佛
6、道融合并不能说明儒家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故D项错误。6(2019山东德州期末)南宋临安城内同类商品的经营有了更多相对集中的区域,或一处或数处,称之为“团”、“行”或“市”,如:花团、青果团、布行、销金行、米市、珠子市等。这主要反映出当时()A商品交换活跃 B城市消费趋向奢华C工商业市镇兴起 D政府加强市场管制答案A解析材料中“南宋临安城”“同类商品的经营有了更多相对集中的区域,或一处或数处,称之为团、行或市”主要体现出的是市场专业性强,这反映出宋朝商品交换比较活跃,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城市的消费特点,故排除B项;C项是明清时商业发展的特点,排除;材料并未涉及宋朝政府对市场的管理,故D项错误
7、。7(2019四川绵阳一诊)清初顾炎武名号并不高,四库全书总目仅记其“博极群书,精于考证”。但到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社会上突然兴起一股顾炎武崇拜热,北京一群京官建立顾炎武祠,定时会祭,其也被誉为“清朝汉学第一人”。晚清顾炎武地位的提升主要是因为()A清政府官修史书的高度评价B符合士大夫群体的文化品位C学术和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D顾炎武的学术成就冠盖儒林答案C解析材料“四库全书总目仅记其博极群书,精于考证”,说明官修史书对其评价并不高,故A项错误;“突然兴起一股顾炎武崇拜热,北京一群京官”不能说明“士大夫群体”的整体情况,故B项错误;“社会上突然兴起一股顾炎武崇拜热”属于时代作用,“被誉为清
8、朝汉学第一人”属于学术作用,故C项正确;“清初顾炎武名号并不高”可见其成就并非一开始就得到认同,故D项错误。8(2019江苏泰州期末)丁韪良1865年到同文馆执教后,“条约翻译”曾成为同文馆每三年一次大考的考试科目,初试时令学生把外文照会译成汉文,复试时则将某条约中的片段译成外文。这反映了()A清政府固守传统的朝贡外交B清政府彻底成为洋人的工具C中国依然处于闭关锁国状态D近代国际关系体系影响中国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条约翻译”成为同文馆每三年一次大考的考试科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条约翻译”适应了清政府与外国交往的需要,说明近代国际关系体系影响中国,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朝贡外交,A项错误;19
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彻底成为洋人的工具,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B项;鸦片战争后中国闭关锁国状态已经被打破,C项错误。9(2019山东济南外国语学校模拟)清政府规定,上海机器织布局生产的布匹在上海纳税后,若运往内地,则领取相关单据作为完税凭据,否则须按照传统方式沿途征收税厘。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一税法在长江流域各通商口岸的近代企业中得到迅速推广。这有助于()A推动上海对外贸易迅速发展B推动中国收回关税自主权C政府加强对近代企业的管理D提高民族工业品的竞争力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对上海织布局实行在上海统一征税后,运往内地免收税厘,这一做法在近代企业中得到推广,从而有利于民
10、族工业的发展,提高民族工业品的竞争力,故D项正确。材料涉及上海织布局的纳税方式,而不是上海对外贸易迅速发展,排除A项;20世纪40年代初,中国政府才收回关税自主权,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政府加强对近代企业的管理,排除C项。10(2019河北邢台八校期末)据统计,从1897年12月到1913年4月,张园(上海最大的私人园林)举行的较大的集会有39起,中外各界人士、各种思想主张在这里汇聚碰撞。导致这一现象的社会根源是()A中国社会急剧变革 B民族危机空前严重C自然经济不断解体 D西方民主思想传入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71913年,中国近代民族危机深重,清王朝的统治逐渐走向瓦解
11、,为挽救民族危机,一些社会变革如维新变法、清末新政和辛亥革命等促进了各种思想先后出现并在此汇聚碰撞,使上海思想界观点异彩纷呈,所以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社会根源是中国社会的急剧变革,A项正确。民族危机严重不是这一时间段内独有的社会特征,不是导致这一现象的社会根源,B项错误;自然经济自鸦片战争之后开始解体,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不是导致这一时间段内各种思想碰撞的社会根源,C项错误;民主思想只是这些思想中的一部分,不是导致这一现象的社会根源,D项错误。11(2019河北唐山一模)临时约法规定,议会可以对临时大总统的谋叛和国务员的失职、违法行为进行弹劾,并可以“提出质问于国务员,并要求其出席答复”。至于
12、内阁是否具有提请总统解散议会的权力,或者总统是否具有径行解散议会的权力,临时约法未置可否。这些规定()A落实了启蒙思想三权分立原则B突出体现了革命派的政治意图C体现了立法与行政权相互制约D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与等级制答案B解析临时约法设置的主要目的是限制袁世凯的权力,防止袁世凯实行专制独裁,只是一种单向的制约,并没有规定总统和内阁对议会的制约,这突出体现了革命派的政治意图,故B项正确。材料中属于单向制约,并不是三权分立制衡效果,故A、C两项错误;材料中临时约法规定并不能体现出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与等级制的意图,故D项错误。12(2019全国卷)20世纪30年代中期,新中华载文:“现在你随便拉住一个
13、稍稍留心中国经济问题的人,问他中国经济性质如何,他就毫不犹豫地答复你:中国经济是半殖民地性半封建性经济。”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知识界对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相同B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迅速膨胀C经济理论问题引起民众的普遍关注D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得到传播答案D解析用半殖民地性半封建性经济来解释中国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性质,这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的正确运用,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影响,D项正确。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材料中新中华不能代表整个知识界,A项错误;不符合史实,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迅速膨胀是在解放战争期间,不是20世纪30年代,B项错误;以偏概全,材料只是一家之言,并不代表中国民众普遍关
14、注经济理论问题,C项错误。13(2019湖南郴州一检)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时,就中长(中国长春)铁路协定的有效期中方作了让步,但要求苏联口头承诺,在必要的情况下,中国也可以沿西伯利亚大铁路调运军队。这主要说明建国初期新中国外交()A实行“一边倒”的政策B力求国家利益的最大化C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奉行“求同存异”外交方针答案B解析材料中中国要求“在必要的情况下,中国也可以沿西伯利亚大铁路调运军队”,说明建国初期新中国外交力求国家利益的最大化,故选B项。材料无法充分体现“一边倒”政策,排除A项;材料事件发生的时间是1950年,当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外交方针还未提出,排除C、D两项
15、。14(2019湖南益阳期末)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颁布,内容包括常住、暂住、出生、死亡、迁出、迁入、变更等7项人口登记制度,并且以法律形式严格限制农民进入城市、限制城市间人口流动。这一举措()A适应了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B稳定了国民经济的基本结构C有利于粮食短缺问题的解决D标志着户籍制度开始法律化答案A解析材料中的措施“以法律形式严格限制农民进入城市、限制城市间人口流动”是为了适应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国家严格控制与经济发展相关的因素,故选A项。材料没有涉及经济结构的变化,排除B项;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刚开始,还没有出现粮食短缺问题,排除C项;D项中的“开始法律化
16、”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15(2019广东模拟)某学者回忆20世纪80年代初的研究生经历:“当时中央的提法是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而我的论文提出市场与社会制度没有关系,就因为这样答辩过程反复折腾。”该学者的经历表明当时()A学者忽视了政府调控价值B中国的经济受制于冷战C“双百”方针仍未能恢复贯彻D主流观念亟待继续解放答案D解析20世纪80年代正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时期,材料“而我的论文提出市场与社会制度没有关系,就因为这样答辩过程反复折腾”说明,当时人们对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概念不是完全的清晰,主流观念亟待继续解放,故D项正确。材料中学者虽然在论文中提出“市场与社会制度没有
17、关系”,但不能据此得出学者忽视了政府调控价值,故A项错误;20世纪80年代中国已经开始了改革开放,世界两极格局的局面逐渐被打破,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这时期中国的经济受冷战影响较少,故B项错误;改革开放以后中共中央恢复贯彻“双百”方针,故C项与史实不符。16(2019湖南郴州一检)以下是1997年世界出口经济数据统计,据此可以推断()A欧美发达国家制造业开始衰落B我国的工业产业结构趋向合理C世界制造业中心实现向中国转移D改革开放加快中国的工业化进程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1997年中国工业制成品出口比例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远远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水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国进行了改革开放,这说明
18、改革开放加快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使得出口的工业制成品比例较高,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欧美发达国家制造业发展状况,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出中国轻重工业比例,无法推断工业产业结构,排除B项;材料无法反映出中国制造业在世界上的地位,排除C项。17(2019天津七校期末)雅典法律规定:作为雅典公民的男子不能与外国女子结婚,不管她是出身于雅典盟国的贵族之家,还是长期居住在雅典的富有的外乡人。这反映了雅典()A贵族与平民的地位差距大B民主只适用于小国寡民国情C严格限制公民权利的扩散D重视保证公民血缘关系纯正答案C解析雅典的公民有可能是贵族,也有可能是平民,所以雅典公民不能与外国女子结婚并不能反映贵族与平
19、民之间的地位差距大,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雅典民主的适用范围,排除B项;作为雅典公民的男子不能与外国女子结婚,主要是为了限制雅典公民权利的扩散,并不是为了保证公民的血缘关系纯正,故选C项,排除D项。18(2019河南郑州一测)1760年,英王乔治三世继位后无视权利法案的规定,任命“国王之友”派组成内阁,干预下院议席分配,力图独揽行政和立法大权。这表明此时的英国()A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B责任内阁还未形成C立宪政体尚未完善 D议会立法权被剥夺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权利法案限制国王的立法权、财政权、军权等权力,但是结合材料“干预下院议席分配,力图独揽行政和立法大权”可知,当时英国的立宪政体尚
20、未完善,C项正确。1688年光荣革命后英国未出现封建王朝复辟,A项错误;1721年英国首相沃波尔组阁,英国逐渐形成责任内阁制,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议会立法权被剥夺,排除D项。19(2019陕西西安质检)有学者研究认为,十六、十七世纪的欧洲哲学家对世界的研究是描述性的,即世界实际上是如何的。十八世纪则不同,欧洲哲学家考虑和讨论的却是世界应该是怎样的,而不是实际上是怎样的。这一转变反映了欧洲()A封建君主专制逐步松动B生产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C宗教改革运动影响深远D社会思想正发生深刻变化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与十六、十七世纪的欧洲哲学家相比,十八世纪哲学家们考虑和讨论的问题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即由对
21、现实世界的批判转向对未来世界的设计,体现出这一时期欧洲思想界的深刻变化,D项正确。A项的结论无法从材料中得出,排除;材料没有提到生产方式,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启蒙运动的内容主张,而不是宗教改革,C项错误。20(2019湖南益阳期末)苏联一直坚持认为是美国在战后推行的反共反苏政策导致了冷战。美国占据统治地位的观点是苏联的扩张主义造成了冷战,美国采取的行动是自由人民对共产主义的勇敢和基本的反击。中国有学者认为冷战是美苏政治、军事、经济、意识形态、决策机构和决策人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关于冷战的起源()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B不同研究视角会有不同结论C中国学者观点是唯一正确的D中、美、苏都是
22、当事方全不可信答案B解析从材料信息来看,苏、美、中三国关于冷战爆发的原因存在不同的认识,这是由研究者的立场决定的,说明不同研究视角会有不同结论,故选B项。对于冷战的起源,从不同视角和立场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排除A项;C项说法绝对,材料没有指出中国学者的观点正确,排除;不同的观点中均有一定的合理性存在,排除D项。21(2019安徽安庆期末)据统计,20世纪50年代发达国家经济年平均增长率为4.1%,60年代为5.1%,发展中国家分别为4.7%和5.8%,苏联则分别为5.7%和5.1%。这表明()A社会主义制度显示优越性B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缩小C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效益差D世界局势的相对稳定
23、有利于经济发展答案D解析材料中仅凭借苏联的相关数据无法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故A项错误;由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基数不同,单纯凭借增长率无法看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是增大还是缩小,故B项错误;由于发达国家基数大,凭借此数据不但不能说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效益差,反而应是很好,故C项错误;20世纪50、60年代世界局势相对稳定,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也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确。22(2019吉林长春普通高中一检)有专家认为:“苏联经济增长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是靠出口资源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以及石油和天然气国际价格上涨(1973年中东战争以后石油价格提高了15倍)维持的,如
24、果只靠企业内部积累,恐怕3%的增长率也难以保障。”材料反映了苏联()A原有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B逐渐转变为外向型的经济C仍然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D经济发展取决于外部环境答案A解析材料“如果只靠企业内部积累,恐怕3%的增长率也难以保障”说明,苏联原有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很大程度上靠出口资源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以及石油和天然气国际价格上涨来维持,故A项正确。材料主要说明苏联原有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B、D两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信息与“优先发展重工业”无关,排除C项。23(2019天津七校期末)下表为“世界出口贸易总额年均增长率”,对表格中数据变化反映的信息表述正确的是()年份年均增长率194819
25、60年6.7%19611965年8.0%19661970年10.4%A世界经济朝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的客观结果B得益于战后世界各国普遍消除关税壁垒的做法C世界贸易朝规范化、法制化方向发展的客观结果D是二战后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迅速发展的结果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后世界出口贸易总额的不断增长主要和国际金融体系与贸易体系的构建有关,反映了世界经济体系化和制度化的发展方向,不是朝规范化和法制化的方向发展,故选A项,排除C项。战后初期为了发展本国经济,世界各国普遍设立了关税壁垒,并非是普遍消除,排除B项;二战后世界贸易的发展并不是经济区域集团化迅速发展的结果,排除D项。24(2019江西吉安质
26、检)下图为1916年法国油画,在大师的笔下,睡莲的叶子是纯绿色的,而花朵却像暗红的火焰。看似随意的彩色线条笔触柔美,似乎让水流动起来,又像是捉住了一瞬间水面似真似幻的光和影。该油画的风格是()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C印象画派 D现代主义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看似随意的彩色线条笔触柔美,似乎让水流动起来,又像是捉住了一瞬间水面似真似幻的光和影”可知,这幅作品将“光”与“色”作为研究的中心,在画面中造成一种“光”与“色”的生动明快效果,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印象派绘画的特征,该作品是印象派代表画家莫奈的睡莲,因此C项正确。二、非选择题:共52分。第2526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729题
27、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37分。25(2019河北唐山摸底)(25分)“因俗而治、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务实精神,作为中国人治国理政的大智慧,成功解决了从古至今的诸多历史与现实问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辽太宗为了统治属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生产类型的各族人民,建立了北面官(以其官署设在皇帝牙帐之北)和南面官(以其官署设在皇帝牙帐之南)“蕃汉分治”的双轨制官僚机构。南面官依据“汉制”统治汉人及渤海人,杂用汉族地主知识分子和契丹贵族;北面官以“国制”(辽朝制度)统治契丹人和其他少数民族,机构比较简单,是根据契丹部落的传统建立起来的,一律任用契丹贵族。军政决策权主要在
28、北枢密院:“北枢密视兵部,南枢密视吏部。”即元好问所说的:“北衙不理民,南衙不理兵。”摘编自刘本年试论辽朝“因俗而治”的国策及意义材料二1937年2月,中共中央致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电中提出了著名的“五项要求”和“四项保证”。其中提出,保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在特区政府区城内实行普选的彻底的民主制度;将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直接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指导等,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公开承认南京政府的领导地位。“八一三事变”爆发,日军大举进攻上海,直接威胁到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地区,蒋介石急于使红军出师作战,同意红军改编和设总指挥部,并答应不派参谋长。1937年9月6日,
29、陕甘宁边区联合政府在延安正式建立,通过议会选举成立了边区抗日民主政权。从此,中国两个政权由尖锐对立转变为并存合作的局面。摘编自李荣武、范丽梅第二次国共合作与“一国两制”材料三“一国两制”的构想最初是从解决台湾问题开始提出来的,由于香港问题的提前到来,使这一构想首先在解决香港问题上付诸实践,并获得成功。香港回归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构想是符合中国实际的伟大构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摘编自卢培琪从香港回归的成功实践看“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蕃汉分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及突出特点,并说明这一制度的积极作用。(12分)(2)
30、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37年9月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合作局面的原因。(6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国两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7分)答案(1)主要内容:采用不同的制度管理契丹与汉族地区的事务,统治权掌握在契丹人手中。(3分)突出特点:因俗而治。(2分)积极作用:有利于巩固统治,稳定社会;促进经济发展;加强民族团结;推动文化融合。(7分)(2)原因:中日民族矛盾是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国民党统治及利益受到日本侵略的直接威胁,同意合作抗日;中共积极倡导合作,并做出了让步。(6分)(3)理论意义: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分)现实意义: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31、设;促进了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5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依据汉制统治汉人及渤海人”“北面官以国制(辽朝制度)统治契丹人和其他少数民族”归纳出采用不同的制度管理契丹与汉族地区的事务;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中不同民族实行不同政策可知是因俗而治;第三小问,根据材料一和所学,从政治统治、经济发展以及民族融合等角度思考回答。第(2)问,根据材料二“日军大举进攻上海,直接威胁到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地区”“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公开承认南京政府的领导地位”并结合所学,从民族矛盾、全面抗战开始以及中共部分让步等角度思考回答。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信息和所学,从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
32、会主义理论的角度回答理论意义;第二小问,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祖国统一大业以及世界和平与发展等角度回答现实意义。26(2019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据美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注:“自然进程”是指人与自然的互动;“人文进程”是指文明与文明、人群与人群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有史以来,人们试图以各种方式认识历史。材料反映了一位学者对19和20世纪世界历史的认识,对此认识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12分)答案略。解析首先结合材料明确题目中“自然进程”和“人文进程”的含义。其次要结合题目要求提出自己的见解,
33、可以从两者中选取一个或者两者兼顾,进行论述。在论述时要结合材料提供的重要史实,说明自然进程中科技发展带来的影响,注意要全面;如果叙述人文进程,可结合材料提供的重大史实,分析其原因和影响。最后,说明人类社会在两个进程发展中不断进步。(二)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从3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道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27(2019五省六校期末联考)(15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金朝皇帝完颜亮,在位12年,前9年大兴改革。1151年,完颜亮首创金王朝最高学府国子监,招收学子一百人,“以宗室及外戚皇后大功以上亲、诸功臣及三品以上官兄弟子孙年十五以上者入学”,接受正规高等教育。初
34、设词赋、经义两科,以“四书”“五经”及前四史最佳版本做教材,聘请汉儒名家做专职教员。官费,住宿学习,纪律严,“犯学规者罚,不率教者黜”。同时倡导各地多办乡学、县学、州学和府学。完颜亮大兴金国科举考试,选拔官吏,并趋于完备化。并首创从府试考中的进士,挑选优秀者参加中都殿试,“不贵异物民乃足”“忧国如饥渴”等考题,出自完颜亮之手。1157年殿试,“中第七十二”,授五品以下官职。摘自刘肃勇完颜亮改革及其历史地位(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完颜亮教育改革的特点。(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完颜亮教育改革的影响。(6分)答案(1)特点:以贵族高官子弟为主;重视儒家思想;纪律严明,要求
35、严格;建立中央、地方多级教育体系;汉化特色鲜明。(9分)(2)影响:推动金国教育封建化;提高官员文化素质;促进民族融合;顺应历史发展趋势,促进社会进步。(6分,任答三点)解析第(1)问,从材料“以宗室及外戚皇后大功以上亲、诸功臣及三品以上官兄弟子孙年十五以上者入学”得出以贵族高官子弟为主;从材料“以四书五经及前四史最佳版本做教材,聘请汉儒名家做专职教员”得出重视儒家思想;从材料“纪律严”“犯学规者罚,不率教者黜”得出纪律严明,要求严格;从材料“最高学府国子监”“各地多办乡学、县学、州学和府学”得出建立中央、地方多级教育体系;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得出汉化特色鲜明。第(2)问,从材料“设词赋、经义两
36、科”“以四书五经”“聘请汉儒名家做专职教员”和举办科举得出推动金国教育封建化;从举办科举选拔官吏等得出提高官员文化素质;结合所学得出促进民族融合,顺应历史发展趋势,促进社会进步。28(2019河南南阳期终评估)(15分)【历史选修3:20世纪战争与和平】材料从1904年开始,英国一直是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德国是英国第二大贸易伙伴。英国大量的过剩资本正好满足了德国公司的扩张需要,在当时40个国际制造业卡特尔中有22个是英德联合公司。在大战爆发前4个月,英国泰晤士报刊登长文说,“所有的君主、政治家和国民都知道,一个集团反对另一个集团的战争将是一场无可估量的大灾难。这种认识带来的是一种责任感就是有责
37、任规范和约束那些最大胆、最不计后果的人”。在维也纳、彼得堡、柏林、巴黎和伦敦,战争的爆发将欢呼的爱国者人群带到大街上。罢工停止了,抗议取消了,工人阶级聚居区的路障也拆除了,这就是亚瑟朗索姆描绘的“将一个民族聚合成一个整体的时刻”。德国计划六星期进驻巴黎,英国政治家宣布“战争将在圣诞节结束”。1916年和1917年冬天,在整个欧洲,无论在战壕中还是在后方,处处都是悲观情绪。一场惊天动地的大风暴正在酝酿,但它会在哪里爆发呢?摘编自美尼尔福克纳世界简史等(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欧洲盛行“战争不可能论”,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观点出现的主要原因。(6分)(2)根据材料分别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38、时欧洲民众与政府对战争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9分)答案主要原因:(1)世界经济连接为一体,作为矛盾主要双方的英德两国之间经济依赖程度很深;两大集团之间的战争将引发大灾难,人们相信这可以防止战争爆发。(6分)(2)看法:欧洲民众支持本国政府参与大战;政府认为战争是短期的,本国能获得战争胜利。(4分)影响:俄国爆发十月革命,社会主义的理想和观念加速传播;大战造成的巨大伤亡和破坏在人们心中留下了长久的阴影,和平主义思潮盛行。(5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战争不可能论”盛行主要是由于交战国之间已经存在着紧密的经济联系以及所有的君主、政
39、治家和国民都知道战争是无可估量的大灾难等因素。第(2)问,“战争的爆发将欢呼的爱国者人群带到大街上”说明欧洲民众是支持本国政府参与大战的,英国政治家宣布“战争将在圣诞节结束”说明政府认为战争很快就会结束并且会取得胜利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例如,一战引发的十月革命必然会引起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一战带来的巨大灾难必然又会引起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思想盛行。29(2019吉林期末)(15分)【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皇甫谧,生于东汉末年。家族曾有过显赫的历史,但到了皇甫谧的祖父辈,家道中落,以务农为生。皇甫谧对书籍的热爱达到了痴迷的程度,其读书用力之勤,远非一般人
40、能想象。他终日手不释卷,带经而农,耽玩典籍,废寝忘食,浸淫书香,心无旁骛,所以当时的人们都称他为“书淫”。在奢靡浮华之风盛行的魏晋,许多文人名士随波逐流,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而皇甫谧却远离政治漩涡,隐居在黄土高原上的老家过着自由、淳朴、乐观、清贫的生活,成了魏晋文人中的一个成功的另类。其不为名利所动,坚决贯彻“隐居田园、终生不仕”这一处世原则。晚年,深受疾病之苦的他决心从医书中寻找拯救自己并能解除民众疾苦的良方,以坚忍不拔的毅力精研医学经典,编撰出了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针灸学专著针灸甲乙经,为后世针灸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而被誉为中国古代十大名医、“世界针灸学始祖”。摘编自田斌晋代名士皇甫谧的
41、乱世自存之道(1)根据材料,概括皇甫谧的人格特质。(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皇甫谧人格特质的因素。(7分)答案(1)人格特质:勤奋好学,刻苦钻研;恬静寡欲,安贫乐道;隐居田园,终生不仕;执着探索,济世救民。(每点2分,共8分)(2)因素:社会动荡不安,政治斗争激烈;家道中落;道教盛行;生存环境恶劣,医疗条件有限。(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4分,答出三点给7分)解析第(1)问,由材料“痴迷的程度终日手不释卷心无旁骛”得出他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由材料“远离政治漩涡,隐居在黄土高原上的老家过着自由、淳朴、乐观、清贫的生活”“其不为名利所动,坚决贯彻隐居田园、终生不仕这一处世原则”得出他恬静寡欲,安贫乐道,隐居田园,终生不仕;由材料“决心从医书中寻找拯救自己并能解除民众疾苦的良方,以坚忍不拔的毅力精研医学经典”得出他执着探索,济世救民的精神。第(2)问,由材料“在奢靡浮华之风盛行的魏晋,许多文人名士随波逐流,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的社会动荡不安,各方势力相互争权夺利,东汉时期道教盛行,道教思想中比较注重个人的修身养性;由材料“家道中落,以务农为生”“隐居在黄土高原上”“晚年,深受疾病之苦”得出他的生活环境不好,家庭条件也比较差,医疗条件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