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聚焦点一城市功能区的区分方法及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因素(一)城市功能区的区分方法功能分区组成区位特征商业区各种商业街和大商场(或超级商场)多位于市中心和主干街道两侧建筑物以多层大厦为主,交通便捷,人口密集,交通流量大住宅区成片住宅楼及配套的服务性设施企业或单位职工住宅区往往相邻企业分布或多与之结合占地面积大,是城市的主要功能区,外表景观是成片密集的楼房行政中心区地区或城市的行政机构交通方便及邻近服务对象昼夜人口密度差异较大文化区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图书馆、展览馆等文化机构和设施一般距工业区较远,具有较好的自然环境、便利的交通和发达的通信等条件文教机构众多,文化氛围浓厚(二)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因
2、素1影响因素影响城市地域空间结构的因素有多种,主要有经济、社会、历史、行政等四方面的影响。它们的影响如下图所示:2各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1)经济因素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影响影响地租高低的直接因素:距市中心的远近(见下面图表)字母 距离 地租功能区对应地租线成因A近最高商业区陡距市中心的距离对商业影响最大,地租变化大B中等 中等住宅区较平稳距市中心的距离对住宅影响较小,地租变化较小C远较低工业区最平稳距市中心的距离对工业影响最小交通通达度城市内不同区位土地的交通通达度不同,地租高低也就相应的存在差异,因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区位通达度租金市中心(有多条道路穿过)最高最高从市中心延伸出来的主要
3、公路的两边和公路的交会处较高较高远离公路的地区较低较低(2)社会因素对城市地域结构的影响社会因素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住宅区的分化上。(3)历史因素对城市地域结构的影响城市早期的土地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现在的功能分区。城市的发展和更新要考虑继承和保持原有特色。城市的功能分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原有的功能分区现在也可能完全改变。以市中心附近住宅的衰落为例:(4)行政因素对城市地域结构的影响在有些城市,政府采取行政手段制定政策和城市规划,干预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可以引导或划定不同的功能区。例1:(2012河南三市第二次联考)2009年,北京市在优先保证高端、高效、高辐射力优势产业用地供应的
4、原则下,制定了城市建设土地供应计划(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1)(2)题。例1:(2012河南三市第二次联考)2009年,北京市在优先保证高端、高效、高辐射力优势产业用地供应的原则下,制定了城市建设土地供应计划(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1)(2)题。(1)商业服务用地较少的原因是()A公用事业的发展B该市服务范围覆盖全国C金融业和工矿业的发展D商业服务业高度集聚例1:(2012河南三市第二次联考)2009年,北京市在优先保证高端、高效、高辐射力优势产业用地供应的原则下,制定了城市建设土地供应计划(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1)(2)题。(2)该土地供应计划最有利于该市()A改善人居环境B促进工业
5、发展C调整产业结构D推动科教事业【解析】第(1)题,商业服务用地往往布局在人流量大、交通便捷的地点,地价昂贵,为了节约用地成本,商业服务用地中的楼房往往会采用高层楼房,即商业服务业高度集聚。第(2)题,城市基础设施用地主要包括交通用地、绿化用地、医疗用地等。读图可知,土地供应计划中以基础设施用地所占比重最大,故有利于该市人居环境的改善。答案:(1)D(2)A【技巧点拨】中心商务区的四项主要特点特点原因城市经济活动最繁忙的地方是整个城市的商业核心地区,商业、服务、金融、贸易、信息等活动高度集中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很大在交通通达度高的前提下,住宅区与上班的地点分开建筑物高大稠密因地价昂贵,为了分担成本
6、,建筑物都设计为多层;因土地有限,充分利用土地内部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水平差异:最中心处以盈利高的零售活动为主;周围地区以商务机构为主。垂直差异:低层以盈利高的零售活动为主;中间层以商业活动场所为主;高层以办公室为主【变式训练1】(2012商丘市三模)快速公交系统,简称BRT,是一种新型的城市公共客运系统。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城市某BRT站台分时段乘客流量统计图。读图完成(1)(2)题。(1)该站台所在区域最有可能是()A中心商务区B居民住宅区C工业区D行政区(2)BRT的开通()A有利于加强城乡之间的交通联系B可以取代出租车,成为城市客运的主要方式C有利于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提高D可以促进汽车产业的快
7、速发展【解析】第(1)题,由统计图可知该车站人流量大,昼夜差别大,白天流入多,晚上流出多;再结合城市景观可判断其为商业区。第(2)题,BRT是一种快捷的城市公共客运系统,其作用类似于公共汽车;但比公共汽车更快捷,不存在堵车等现象,故对能源的利用更高效,减少了废气、烟尘的排放,因此有利于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提高。BRT的线路是固定的,而出租车灵活便捷,故BRT不能取代出租车。答案:(1)A(2)C聚焦点二分析、评价城市区位因素的方法及如何合理规划城市(一)分析、评价城市区位因素的方法1影响因素分析一个城市的区位因素,首先应该考虑的是这个城市刚刚诞生时,是什么因素把它吸引在这一地点的;其次要分析是什
8、么原因促进和限制了它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找出某个城市的主要区位因素。因此,分析、评价城市的区位特点要运用综合思维,从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人文因素)及其发展变化来进行。在这两大因素中,社会经济因素相对于自然因素发展变化较大,因此自然因素可以称为静态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可以称为动态因素。而自然因素中的气候、地形与河流相比,前者可以称为宏观因素,后者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城市最初形成的具体位置,可称为微观因素。2下面以武汉市为例,分析评价武汉市的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静态因素武汉市位于江汉平原上,土壤肥沃,地形平坦,有利于对外交通联系。武汉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温适中,降水丰富,
9、雨热同期。武汉地处汉江与长江干流交汇处,河流径流量丰富,为武汉的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另一方面,河流交汇处有大量的人流、物流在这里集聚、中转。(2)社会经济因素动态因素武汉市靠近大冶铁矿,有利于发展钢铁工业,便利的交通运输是钢铁工业选址在武汉而不在大冶的主要原因。武汉市交通发达,位于河流交汇处,内河航运发达,同时京广铁路穿过武汉,带动了武汉的发展。武汉市是湖北省的政治中心,也是区域性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近年来,武汉市发展高科技,拟建成我国的“光谷”之一,武汉市的旅游业日趋发达,为武汉市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城市区位因素的分析、评价要运用综合思维方式,从自然和社会
10、经济两大方面进行综合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将会不断出现影响城市兴起和发展的新的区位因素。除了科技、旅游等因素外,还有可持续发展等因素。环境保护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因素之一,那些污染严重的工业将得到治理,城市的经济结构也会随之改革。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原有的城市区位因素也在发展变化,有些因素的影响减弱,有些因素的影响增强。这些因素的变化会对城市区位产生较大的影响。(二)如何合理规划城市1首先选择城市的布局形式是用集中紧凑式还是分散疏松式。2进行功能区的合理布局。其中,在协调工业用地与生活居住用地之间的关系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便利的交通。合理安排工业用地的位置,减少对生活居住区的污染,基本原
11、则:第一,基本无污染的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可以布局在城内居民区;第二,用地规模大,对空气有轻度污染的工业可以布局在城市边缘或近郊区;第三,严重污染或有重大安全隐患的工业远离城市,并考虑盛行风向和水源地。在盛行风的下风向或者垂直方向上,远离水源地并布局在河流的下游。在工业区与住宅区之间设置防护带。3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与城市总体规划相结合进行城市道路合理规划,修建交通基础设施,改善交通拥挤的状况;通过汽车尾气的达标排放和加强绿化,解决交通污染。4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一方面针对城市污染源,加大对大气、水、噪声、固体废弃物的综合治理力度;另一方面大力加强绿化建设。例2:(2012株洲市下期
12、质检)流域往往是相对独立的区域,流域内社会经济和城市的发展有自己的演变规律。读我国某流域城市历史沿革和空间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流域是()A湘江流域B汉江流域C渭河流域D辽河流域(2)该流域城市分布有何特点?河流对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有哪些作用?(3)分别说明该流域秦、汉两个时期城市设置的位置特点。【解析】第(1)题,根据秦岭、大巴山等著名山脉可判断该流域为汉江流域。第(2)题,图中所示城市基本沿河流分布。河流对城市而言,具备供水、运输、防御等作用。第(3)题,秦朝城市的代号是,汉朝城市的代号是。由于图中城市均沿河流分布,故在描述秦、汉时期城市的位置特点时,需进一步细化。对“沿河”这一位置
13、特点而言,我们所能做的细化就是针对“河”,即汉江的干流和支流,上、中、下游的区别。答案:(1)B(2)特点:绝大部分城市沿河流的干流或支流分布。作用:供水和运输。(3)秦:主要沿汉江干流的中上游和各大支流的上游分布。汉:主要沿汉江干流和各大支流的中游分布。【技巧点拨】描述聚落分布特征的技巧(1)小尺度区域地图,常借助与熟悉地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进行描述,如沿河流分布、沿交通干线分布、位于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等。(2)大尺度区域地图,除了借助与熟悉的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外,还需使用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温度带位置、半球位置等进行描述。【变式训练2】(2012海淀区下期期中质检)读陕北地区图及相关资料,
14、回答下列问题。(1)描述陕北地区年降水量的分布特征;对比古长城两侧的地势差异。答:年降水量分布特征: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400550毫米之间;自东南向西北(或自南向北)递减。地势差异:长城以南(东)地势起伏大(沟壑纵横);长城以北(西)地势平坦。(2)说出图中城市在分布上的共同特点并分析主要原因。答:特点:各城市均沿河而建。原因:当地降水较少,水资源不足,河流可以为城市提供水源。河流沿岸地势较平坦,适宜城市建设。【解析】第(1)题,图中给出了年等降水量线,故在描述陕北地区年降水量的分布特征时,应借鉴等值线分特征的描述模式。“对比”强调两者的差异,图中古长城以北(西)为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开阔;
15、古长城以南(东)为黄土高原,地势起伏大,沟壑纵横。第(2)题,图示区域为我国半湿润、半干旱地区,水资源少,靠近河流建城,可获得较充足的水资源;而且河流沿岸地势较为平坦,有利于城市基础设施的修建。聚焦点三城市化过程分析方法及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和治理对策(一)城市化过程分析方法1世界城市发展过程及表现2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区别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时间19世纪20世纪20世纪50年代70年代20世纪70年代80年代20世纪80年代以后表现人口由乡村迁往城市,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人口由市区迁往郊区人口由郊区迁往农村和小城镇人口迁回市区成因城市的拉力和乡村的推力
16、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挤为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开发中心区,高科技产业、第三产业发展从城市化进程来看,郊区城市化是发生在城市发展的加速阶段,而逆城市化则出现在城市发展的后期阶段;从距离上看,郊区城市化是居民和企业迁往郊区,逆城市化是居民及工商业迁往离城市更远的农村或小城镇;从城市自身发展上看,郊区城市化使城市面积扩大,人口增多,逆城市化使整个大城市人口减少。(二)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治理对策1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城市化过程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自然环境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评价地形对原来的地形地貌进行改造,趋向平坦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气候强烈改变了下垫面
17、的原有性质,使城市产生“热岛”效应,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周围地区的局部气候形成城市风,将城市大气污染物带到郊区,也可把郊区工厂的废气带到郊区水文城市建设过程破坏了原有的河网系统。有的河流被填埋后作为道路或其他建设用地,有的河流被分割成断头河或死水河,以致城市地区水系十分紊乱容易使城市在暴雨时排水不畅,造成地面积水。残留河道也容易因富营养化而变黑发臭生态城市的生产、生活污染,尤其是工业“三废”,干扰和破坏了所在地区的生态环境使城市生态系统成为一个脆弱的系统。城市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影响和改变最大的地方(2)城市化过程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2.城市化过程中常见问题的治理对策(1)建立新城和卫星城,开发新区,
18、有效控制中心区规模。(2)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加强道路建设,发展立体交通,加强交通管理,加快住宅建设,合理调控房价等。(3)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加强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开展环境污染治理,减少污染物排放,将污染严重企业外迁或关闭,做好城市的合理规划,大力加强绿化建设等。(4)建设和发展生态城市。一方面在城市建设中,要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山、河、湖、植被等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例3:(2012北京海淀区上期期末质检)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北京成为全国政治中心。上世纪5070年代的发展,使北京从一个
19、消费城市变成一个工业化城市。改革开放后,北京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北京已被确定为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教育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宜居城市”。(1)依据图1,分别说出第、阶段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最快的方向。(2)说出两图中能直接反映出的北京城市化发展的主要特点。(3)19481958年和19982008年是北京人口两个快速增长阶段,请任选其中一个阶段,简述人口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4)说出北京人口迅速增长对城市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解析】第(1)题,辨清三个时段的图例,第阶段区域距第阶段区域越远,则空间发展越快。第(2)题,图1能直接反映的城市化特点是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图2能直接反映的
20、是城市人口数量持续增加。这时需要注意的是,两图均体现了时间上的连续性,故组织的答案必须体现出“动态”变化。如不能答成“城市用地规模大”和“城市人口数量多”这样“静态”的话语。第(3)题,人口增长包括机械增长和自然增长,应结合具体时段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解析】第(4)题,人口迅速增长对城市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是由于人口压力过大,基础设施不足而导致的。回答时应结合住房、交通等基础设施,就业等社会问题,环境等生态问题进行描述。答案:(1)第阶段:向北(或西北)。第阶段:向东。(2)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数量持续增加。(3)19481958年阶段:政治中心的确立;医疗条件的改善;社会经济的
21、发展;人口自然增长量大。19982008年阶段:就业机会多;经济收入高;城市服务功能强(或医疗条件好;教育水平高);吸引大量人口迁入。(4)住房紧张;交通拥挤;就业困难;环境污染加剧。(任答3点即可)【技巧点拨】城市化的含义对一个城市而言,城市化指城镇等级升级的过程,强调城市区位因素自身的积极变化;对一个地区而言,城市化指城市等级体系的形成过程,强调高等级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以及城市间交通、信息、经济联系的加强。城市化的含义只是为解题指明答题方向,具体答题时仍需从城市化的定义着手。【变式训练3】(2012嘉兴市二模)城镇化水平重心的空间变化可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城镇发展的空间状态。下图为1982
22、2010年中国城镇化水平重心的移动示意图。完成(1)(2)题。(1)1982年至2010年中国城镇化水平重心分布的变化可以反映出中国()A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状态B第三产业发展的空间状态C人口总量增长的空间状态D农业发展水平的空间状态(2)影响1982年至2010年中国城镇化水平重心移动的主要因素是()A资源因素与灾害因素 B国家政策与经济因素C文化因素与政治因素 D家庭因素与经济因素【解析】第(1)题,城镇化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反映,其水平和重心的变化反应了经济发展和经济格局的时空演变。通过对城镇化水平重心的概念的理解,读图可知我国城镇化重心的变化由北向南且偏向西变化,说明了在此时间段我国
23、南方地区经济发展快,城镇化水平提高幅度大,A选项正确。第三产业、农业仅仅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一部分,不能反映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城镇化水平与人口总量增长不存在必然联系。【解析】第(2)题,改革开放后,国家的人口政策、对外开放格局的时空演变使得我国南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快,城镇化水平增长快。进入21世纪后,随着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重振东北等战略的实施,使得重心向西移动,并且移动的速度减缓。聚焦点四聚落微观选址城市区位分析与聚落微观选址的本质相同,但分析角度不同。城市区位分析侧重研究在哪种区位条件下有利于城市的发展,是从宏观角度来看待城市区位;聚落微观选址侧重研究具体建城时需要注意的区位条件,强调实际
24、操作,是从微观角度来看待城市区位。例4:(2012唐山市一模)阅读并分析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作为人类适应、利用自然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的结晶。聚落的外部形态、组合类型无不深深打上了当地地理环境的烙印。下图示意某大河下游传统聚落与农田分布及当地的气候资料。(1)指出图示聚落形成的空间形态,并简述其原因。(2)依图示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河岸民居建筑形态的特点。(3)分析资料,说明在当地形成“民居位于河岸高地,农田处于河岸低处”这一空间组合的原因。【解析】第(1)题,由气候统计图可知当地为热带沙漠气候,为了最大限度地接近水源,聚落沿河分布。注意本题是问“空间形态”,
25、而不是问聚落的分布特征。第(2)题,传统民居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大。因降雨少而采用平顶模式,既可以节约建筑材料,又可用来晒物品。因天气炎热,采用厚墙、小窗可以起到一定的隔热效果。第(3)题,注意图中注记“(河水)且绝大部分集中在每年610月”这句话,说明该河流有明显的汛期,为避免洪涝势必将房屋建在河岸高地。洪水泛滥会给沿河低地带来肥沃的淤泥,故农田位于河岸低处。答案:(1)空间形态:呈条带状。原因:当地为热带沙漠气候,干旱少雨;人们的定居地及生产地靠近河流水源;沿河分布呈条带状。(2)平顶、墙厚、窗小等。(3)该河径流量季节变化大,为避免遭受夏半年河水泛滥的影响,民居选建在较高的地方;洪水消退
26、的河岸低地土层深厚肥沃,在枯水期便于农田耕作与灌溉。【技巧点拨】自然地理环境对传统聚落建筑的影响聚落建筑需适应自然环境,避免受到不利自然条件影响,如洪水、寒冷、地质灾害等的干扰和损害,以保证人身安全与健康。具体影响如下表所示:【变式训练4】(2012绍兴市二模)传统民居是人们在生产、生活的长期实践中,因地制宜顺应自然的结果。下图为北半球两个地区典型民居景观或示意。完成(1)(2)题。(1)甲地民居采用设计门前台阶的建筑形式,主要考虑的自然原因是()A夏季洪水多发 B夏季高温潮湿C冬季降雪量大 D冬季光照时间短(2)乙地采取此类建筑形式可能考虑的最主要自然因素是()A降水B光照C地形D台风【解析】第(1)题,从甲建筑的建筑风格和建筑形式看,房顶坡度大,说明该区域降雨多或者冬季降雪量大;采用横木地基是为了防止建筑下陷(可能是地下季节性冻土的存在);建筑物密闭、门窗小,为了防寒保暖;因此可推测该建筑位于高纬度地区,门前台阶的设计是为了适应冬季降雪量大的自然环境。【解析】第(2)题,“地穴式”民居是台湾兰屿人为了适应多台风的自然环境,将民居建在地下,能减轻台风灾害对生活的危害。石质建材多,说明该地为山地丘陵地形,排水条件良好,采取此建筑形式不是因为降水的因素。该建筑没有选择地形平坦地段建筑民居,主要是平坦地形受台风危害严重。从建筑形式和风格看,光照对其影响极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