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检测题(人民版):第11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04421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0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检测题(人民版):第11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检测题(人民版):第11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检测题(人民版):第11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检测题(人民版):第11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检测题(人民版):第11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检测题(人民版):第11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检测题(人民版):第11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检测题(人民版):第11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检测题(人民版):第11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检测题(人民版):第11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检测题(人民版):第11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单元综合检测(十一)(学生用书为活页试卷解析为教师用书独有)(检测范围:专题十八)(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60分)1面对乱世,孔子周游列国,希望以他超越时代的思想和智慧来影响春秋诸国的历史进程,但其政治理念最终破灭于现实面前,对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表述最准确的是()A春秋时期王室衰微,礼崩乐坏B当时各国忙于争霸,无暇接待孔子C春秋时期孔子的时代还没有到来D孔子及其弟子都是没有实权的文人解析C根据所学,孔子的儒学思想脱离当时诸侯称霸、群雄割据的社会现实,因而始终没有能得到当权者的赏识和采用。西汉武帝时国家统一,出于加强中央集权、统一思想等需要,

2、将儒学作为正统思想确立起来。2下图是一同学在学习中国古代某一思想流派时整理的示意图,这一思想流派是()A法家B儒家 C道家D墨家解析B此题可用排除法。法家在秦朝受到推崇,A项错误;道家和墨家从来就不是中国古代思想的主流,C、D两项错误,故选B项。32011年西安世园会会徽取名“长安花”,它是由三、四、五、六边形自然花瓣组合而成的“百花吉印”,其构思源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思想。据此判断,该思想源于()A道德经B孟子C四书章句集注D日知录解析A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题干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主张万物的本源是道,道生自然。老子著有老子,又称道德经。4(2013

3、洛阳质检)战国时期有一个流派主张:“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这个流派应是()A墨家B道家 C法家D兵家解析C材料信息反映了法家思想。“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大意就是说世道不同了,事物改变了,处世行事的方式方法也要相应变化。这是韩非的主张。5朱元璋读孟子时说,此老如活到今日,也应该杀头。他下令将孟子大量删减。下列句子,被删掉的应该是()A“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B“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C“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D“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解析A朱元璋加强君主专制统治,孟子主张的“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不

4、符合朱元璋的政治要求。618世纪欧洲的启蒙学者认为:中国朝廷的目标是人民的幸福。如果背离这个目标,人民就会造反和革命,直至把它推翻。下列不能体现此思想的是()A民贵君轻B君舟民水 C为政以德D君权神授解析D材料反映了中国统治者与人民之间和谐关系的政策,A、B、C三项体现了这一特点。D项“君权神授”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一种政治理论,认为皇帝的权力是神给的,具有天然的合理性,皇帝代表神在人间行使权力,管理人民。7西汉中期,统治者对救灾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导致这一现象的思想因素是()A墨子“兼爱”思想 B孟子“性善论”C老子“无为”思想 D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解析D根据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理论,如

5、果统治者“失德”,老天爷就会降灾害以示惩戒,这导致西汉统治者对救灾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8两汉时期流行一句谚语:“遗子黄金满毓(竹笼),不如一经。”这句谚语反映了当时()A科举取士深入人心 B儒家思想备受重视C商品经济发展迅猛 D重农抑商思想严重解析B西汉时期儒学成为主流思想,地位上升,形成引文中所述的谚语,体现出黄金不如儒家经典的观念,儒家思想受到重视。9儒家思想能够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与它自身的不断改造和发展有密切关系,主要表现在()孔子提出“仁”的思想荀子主张礼法并施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ABCD解析D题干要求“儒家思想能够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而属

6、于儒家思想的初创,故排除;都说明了儒家思想与时代同发展,吸收了其他学说的优点。10明代德清禅师曰:“为学有三要: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此三者,经世、出世之学备矣,缺一则偏,缺二则隘,三者无一而称人者,则肖之而已。”这表明德清禅师()A提倡儒、道、佛三教合一B认为儒、道、佛三教相互矛盾C主张以佛教改造中国传统文化D强调做学问要学习诸子百家典籍解析A在德清禅师看来,学习儒家经典可以学会“涉世”,学习道家经典可以学会“忘世”,信仰佛教,可以“出世”,三者不可或缺,这体现了其提倡儒、道、佛三教合一的主张。11(2013吉林期末)宋以后的儒学已具有哲学思辨的意味,

7、其中包含深刻的认识论思想。北宋文学家苏轼在论画时说:“至于山石竹木,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这体现了中国儒学发展史上的何种认识论()A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B格物致知C致良知D知行合一解析B本题考查宋明理学中的认识论思想。A项不是认识论思想,而应是哲学中的本体论思想。程朱理学的认识论是“格物致知”,陆王心学的认识论主要是“致良知”和“知行合一”,苏轼认为“理”在外在的物中,所以其认识论应是“格物致知”。12北宋时,枢密副使任布娶了一位寡妇李氏。李氏相夫教子,传为佳话。明初,进士王希曾请求为曾改嫁的母亲守孝三年,明太祖以“失节”为由,只准一年。这反映了()A北宋枢密院权力逐步扩大B明代理学已

8、成为官方哲学C北宋时心学成为官方哲学D明代商品经济落后于宋代解析B从“任布娶寡妇传为佳话”到明太祖以“失节”为名只准一年假,说明明代程朱理学已经成为官方哲学。13南宋朱熹与明代王阳明相比,两者思想共同之处是()A知行合一,都产生于心B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C心就是理,心外无物D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理”解析BA项和C项是心学的观点,D项是理学的观点,都不是两者的共同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极力维护封建伦理道德,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两者的区别在于探究“理”的方法。14李贽以“童心”或“真心”为标准,反对一切传统观念束缚、外在的教条,甚至包括无上权威的孔子在内。下列是关于李贽这

9、种思想的解读,其中不正确的是()A与陆王心学有很大的相似之处B实际上是一种突出个性解放的思想C与儒学相对立的新式思想流派D是商品经济发展在思想领域的体现解析C“童心”“真心”体现了唯心主义的特点,A项说法正确;根据题干中“反对一切传统观念束缚、外在的教条,甚至包括无上权威的孔子在内”表明其反传统思想的特点,B项说法正确;李贽生活在明末清初,此时商品经济发达,少数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D项正确。李贽的思想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发展,C项说法有误,当选。15梁启超读到一本书时说:“在卢梭民约论前约数十年,有此议论,不能不视为人类文化史最高出品。撰者固自负,亭林亦复推重。乾隆间,此书列入禁书;光绪吾曾私

10、自传印,以为播送民主思想之工具。”这本书是()A日知录B明夷待访录C变法通议D天下郡国利病书解析B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明夷待访录是我国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们的作品,前两部的作者都是顾炎武,第三部的作者是黄宗羲,变法通议是梁启超本人的作品。从“亭林亦复推重”反映出顾炎武(人称亭林先生)也非常赞赏这本著作。所以答案是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黄宗羲的思想对近代维新思想家们产生了重大的影响。16(2013鞍山模拟)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

11、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这段论述表明顾炎武()A正确指出了明朝灭亡的根源B主张经世致用反对理学空谈C认为佛学不能经世致用D痛恨孔孟学说清谈误国解析B本题可用直选法。根据材料中“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可知顾炎武反对清谈,主张经世致用反对理学空谈。故选B项。17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提倡“实学”,强调把学术研究和现实的政治联系起来,由此而形成的思想是()A重农抑商B工商皆本C经世致用D民主科学解析C重农抑商是历代王朝的经济政策,明清进步思想家对此是持反对态度的,而民主科学则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指导思想,A、D两项排除;B、C两项都是明清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主张,但B项与

12、题意不符,正确选项是C项。明清之际,理学僵化,空谈义理,因此,进步思想家提倡“实学”,主张经世致用。18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不断探索救国之路,他们在从西方思想中寻找武器的同时,又从本民族的文化中寻找可资利用的思想材料。下列属于可资利用的思想是()“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天下为主,君为客”以“众治”取代“独治”“存天理,灭人欲”ABCD解析B“存天理,灭人欲”是朱熹的理学思想,维护的是封建制度,是抹灭人性的体现,这正是资产阶级坚决反对的,排除。是李贽的思想主张,其思想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符合题意;体现了反君主专制的思想,也体现了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都符合题意。19(2011安徽文综

13、)安徽境内历史遗存丰富,人文景观众多。下图中体现儒家伦理思想的是()ABCD解析B本题主要考查对历史知识的迁移和图片信息获取能力。属于佛教思想,不符合题意;体现了儒家思想三纲五常的内容,符合题意;属于道家的思想。20以下分别是北宋“理学五子”籍贯分布图和明朝儒学家籍贯分布图。宋明时期儒学家籍贯分布发生显著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西学东渐的影响B资本主义萌芽发展C经济重心的转移D文化政治中心东迁解析C根据所学,封建经济的发展对思想文化有重要影响,本题中明朝儒学家籍贯主要集中在江南与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有密切关系。魏晋南北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南宋时,经济重心最终完成了南移;明清时期得到进一步巩

14、固。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1题12分,第22题14分,第23题14分,共40分)2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史记太史公自序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朱子语类材料四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

15、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黄宗羲请回答:(1)材料一对儒学的社会价值有着怎样的认识?(2分)(2)材料二集中反映了董仲舒哪些思想主张?对于西汉王朝的统治有何意义?(4分)(3)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三说明其“新”在何处?(2分)(4)材料四提出了哪些新的观点?这些观点形成的经济根源是什么?(4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的能力和对历史现象的宏观把握能力。考查的主题是儒学的发展演变,要结合所学知识并紧扣材料总结各阶段的内容及时代背景。【答案】(1)认为儒学有助于维护封建等级秩序。(2分)(2)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分)巩固国家政治统一

16、,加强中央集权。(2分)(3)把理和儒家传统道德结合起来。(或把儒家传统道德上升到理的高度)(2分)(4)批判君主专制,藐视君主权威,主张限制君主权力。(2分)明清商品经济发展(或资本主义萌芽产生)。(2分)2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为政材料二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

17、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张子语录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惟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朱熹材料四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李贽请回答:(1)材料一的主要思想是什么?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有何发展?分析其原因。(6分)(2)根据材料三中张载的言论,指出宋代理学在塑造人格和德操方面有何建树?(2分)(3)根据材料三、四,指出朱熹和李贽对孔子思想的

18、态度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4分)(4)综合以上材料,归纳指出汉代以来儒学长期被奉为正统思想的主要原因。(2分)解析本题考查儒学演变这一知识点。第(1)问,材料一引自论语为政的对话,体现孔子德治思想,到汉代儒学经董仲舒改造后适应了当时大一统和加强中央集权的需求,并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第(2)问由材料信息归纳即可。第(3)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信息回答。第二小问结合宋明时期社会背景来回答。第(4)问可从儒学自身的发展与封建统治者的需要角度分析。【答案】(1)为政以德。(2分)提倡大一统;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分)适应汉武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2分)(2)注重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19、2分)(3)朱熹认为孔子思想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李贽提出不以孔子言论为衡量是非的标准。(2分)魏晋以来社会矛盾尖锐,儒学核心地位受到冲击,为维护封建统治,急需重树儒学正统地位;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2分)(4)儒学自身不断发展与完善,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2分)2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按照周礼的规定,男性贵族可以娶妾多人,但正妻只能有一个。如果元配妻子亡故,理论上男子不能再娶妻,再婚的配偶只能称作继室,而必须保留亡故妻子的元配正妻地位。材料二兰芝被休(强迫离婚)后,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云有第三郎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直说太守家,

20、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南北朝时期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材料三闽中少妇丧夫,不能存活,则遍告之亲戚,言将以某日自裁(自杀),而为之亲戚者,亦引为荣,则鸠(筹)资为之治槥。前三日,彩舆鼓吹,如迎神人。少妇冠帔衮服,端坐舆中,游历坊市,观者如堵,有力者设宴饮之,少妇手鲜花一束,凡少年之未诞子者,则就其手中乞花,用为生子之兆。三日游宴既尽,当路结彩棚,悬彩绳其上,少妇辞别亲戚,慨然登台,履小凳,以颈就绳而殁,万众拍手称美。林纾畏庐琐记材料四古今图书集成统计的烈女节妇人数

21、唐代宋代明代51人267人36 000人朱熹:唐源流出于夷狄,故闺门失礼之事,不以为异。朱子语类明清时代,内训古今列女传规范等女教读物铺天盖地,明清帝王都曾下过不少诸如此类的诏书、制文。请回答:(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周礼对原配妻子的规定源于什么制度?其主要目的又是什么?(2分)(2)依据材料二回答,南北朝时期人们对妇女再婚持何态度,并阐述理由。(4分)(3)依据材料三,概括寡妇殉难的原因。(4分)(4)依据材料四,分析“烈女节妇”由少到多的原因。(4分)解析本题考查对封建社会主流思想发展演化的归纳分析能力。回答第(1)问要抓住“元配正妻”的信息;第(2)问注意“阿兄得闻之举言谓阿妹: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的信息,表明妇女再婚正常;第(3)问要注意“闽中少妇丧夫,不能存活”和“为之亲戚者,亦引为荣、万众拍手称美”的信息;第(4)问需从朱熹之语及女教读物、帝王诏书制文考虑。【答案】(1)宗法制度;(1分)维护分封制度。(1分)(2)认为妇女再婚正常。(2分)因为官僚贵族子弟争娶兰芝,阿兄(亲属)认可。(2分)(3)生活困难,难以生存;社会观念鼓励,认为非常荣耀。(4分)(4)唐朝宽容妇女再嫁(封建礼教观念不强)。明清封建思想教育毒害。明清统治者不断强化对妇女守节的推崇和提倡。(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