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6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习题:专题提升练8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03556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习题:专题提升练8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6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习题:专题提升练8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6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习题:专题提升练8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6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习题:专题提升练8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6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习题:专题提升练8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2016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习题:专题提升练8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2016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习题:专题提升练8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2016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习题:专题提升练8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2016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习题:专题提升练8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2016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习题:专题提升练8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2016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习题:专题提升练8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2016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习题:专题提升练8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2016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习题:专题提升练8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2016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习题:专题提升练8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2016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习题:专题提升练8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2016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习题:专题提升练8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提升练八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2.52050分)1下列关于部分实验的设计与分析,叙述不正确的是()A用差速离心法可将真核细胞中的细胞器进行分离,以研究各自的组成成分和功能B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可用H2O2和H2O2酶代替淀粉和淀粉酶做实验材料C为达到好的萃取效果,在提取胡萝卜素时应选用沸点较高的萃取剂并进行水浴加热D在探究果胶酶用量的实验中,要注意控制好影响果汁产量的其他因素如温度、pH答案B解析研究细胞内各种细胞器的组成成分和功能,需要要将这些细胞器分离出来,常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差速离心法是将细胞膜破坏后,形成由各种细胞器和细胞中其他物质组成的匀浆;将匀浆放

2、入离心管,用高速离心机在不同的转速下进行离心,利用不同的离心速度所产生的不同离心力,就能将各种细胞器分离开。H2O2加热情况下也会快速反应,影响实验效果。用萃取法提取胡萝卜素时,由于在烧瓶中加入的萃取剂含石油醚等有机溶剂,因此应避免明火加热,采用水浴加热,这是因为有机溶剂都是易燃物,直接使用明火加热容易引起燃烧、爆炸等现象,沸点高不容易挥发。探究果胶酶用量时pH、温度会影响实验结果。2(2014四川,4)下列有关实验方法或检测试剂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改良苯酚品红染色观察低温诱导的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B用健那绿和吡罗红染色观察DNA和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C用纸层析法提取菠菜绿叶中的色素和胡萝

3、卜素提取粗品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及农田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答案A解析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是对染色体进行染色的优良试剂,故A正确;健那绿染液是对活细胞中线粒体进行染色的专一性染剂, 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液可以给细胞中的DNA和RNA染色,B错;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一般用有机溶剂(丙酮或无水乙醇)作为提取液进行提取,纸层析法是对叶绿体中色素进行分离的方法,胡萝卜素的提取用萃取法,鉴定用纸层析法,故C错;标志重捕法是用来调查活动能力比较强,活动范围比较大的动物(如田鼠)种群密度的方法,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调查用取样器取样法,D错。3(2014江苏,15)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对

4、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进行了三次观察(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第一次观察时容易看到紫色大液泡和较大的无色细胞质基质区域B第二次观察时可以发现细胞质壁分离首先发生在细胞的角隅处C吸水纸的主要作用是吸除滴管滴加的多余液体,以免污染镜头D为了节约实验时间,通常可以省略第一次显微观察步骤答案B解析本实验的三次观察分别是观察正常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细胞、质壁分离复原的细胞,第一次观察时未发生质壁分离,较易看到紫色大液泡,第二次观察时已经通过引流使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细胞浸润在蔗糖溶液中,可以看到细胞质壁分离首先发生在细胞的角隅处;图中吸水纸吸水是为了加快蔗糖液和清水浸入标本;第一

5、次显微观察是为了与质壁分离和复原的细胞做对照,不能省略。对教材实验要熟练把握实验的原理、实验过程、现象分析,以及结论归纳。4关于高中生物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叙述不正确的是 ()A噬菌体须在活菌中增殖培养是因其缺乏独立的代谢系统B提取组织DNA是利用不同化合物在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C成熟植物细胞在高渗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是因为细胞壁具有选择透(过)性DPCR呈指数扩增DNA片段是因为上一轮反应的产物可作为下一轮反应的模板答案C解析A项正确,噬菌体必须在活菌中增殖培养是因其没有细胞结构,缺乏独立的代谢系统,无法完成各项生命活动;B项正确,提取组织DNA是利用DNA和蛋白质在氯化钠、酒精等溶液中的溶解度不

6、同而进行的;C项错误,成熟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是由于选择透(过)性的原生质层两侧的溶液存在浓度差,所以发生了水分子的渗透,细胞壁不具有选择透(过)性,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D项正确,PCR呈指数扩增是因为DNA的半保留复制,上一轮的产物可作为下一轮的模板。5如图表示研究生长素在玉米胚芽鞘中运输的实验,琼脂块甲和琼脂块乙位置如图所示。下表是实验装置在黑暗中和单侧光照时(如图所示),琼脂块甲和乙中生长素的相对量,该实验说明()A黑暗中产生的生长素比有光时更多B光线改变了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分布C单侧光使胚芽鞘弯向光源D生长素只能由胚芽鞘尖端向下运输答案B解析从两组实验的数据表中可以看出单因子变量是

7、有无单侧光照射,其余条件设计相同,收集的总生长素的量相同,故有无光并不影响生长素的产生,根据甲、乙两琼脂块在不同条件下收集的生长素的量不同,就不难得出光线改变了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分布。6下列与实验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马铃薯块茎捣碎后的提取液可检测出蛋白质B光学显微镜可用于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C检测酵母菌培养过程中是否产生CO2可判断其呼吸方式D在95%乙醇中加入无水Na2CO3后可提高色素的溶解度答案C解析本题以教材实验为背景,考查学生实验能力及科学素养。马铃薯的主要储藏物质为淀粉,蛋白质含量相对较低,但仍能检测其中含有蛋白质;质壁分离复原实验就是利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的;酵母菌有

8、氧呼吸、无氧呼吸均能产生二氧化碳,因此仅凭二氧化碳的有无不能判断细胞的呼吸方式,依靠氧气的吸收量与二氧化碳的生成量的比值,可判断细胞呼吸方式;无水NaCO3加入95%的乙醇中,可以得到无水乙醇,用于色素的提取实验作为提取剂。7下列有关叶绿体和光合作用的几个简单的小实验,你认为哪一个的结果是不可能的()A将叶绿素的丙酮提取液置于适宜光源的照射下5 h,加碘液处理后溶液呈蓝色B在温暖晴朗的一天下午,在某植物的向阳处采得一片叶,用酒精隔水加热脱色,并加碘液处理叶片,显微镜下观察到叶绿体变成蓝色C叶绿体色素的丙酮提取液放于自然光和三棱镜之间,从三棱镜的一侧观察,连续光谱中变暗(暗带)的区域是红光和蓝紫

9、光区域D将经饥饿处理后的绿色正常叶片置于含有充足14CO2的密闭透明的照光小室内,3 h后在叶内淀粉中可检验到14C的存在答案A解析纯粹的叶绿素提取液是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只有完整的叶绿体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所以将叶绿素的丙酮提取液置于适宜光源的照射下5 h,加碘液处理后溶液不会呈蓝色。8下列有关高中生物实验中实验材料、试剂的使用及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用甲基绿染液单独对洋葱鳞片叶内表皮染色,观察细胞内DNA的分布B用蒸馏水对猪血细胞稀释处理后,进行体验细胞膜制备实验C用苏丹对花生组织切片进行染色,可观察到橘黄色的脂肪颗粒D用卡诺氏液对低温处理的根尖进行固定后,直接进行解离、漂洗、染

10、色、制片、观察答案C解析观察细胞内DNA的分布的实验中,需要用HCl来处理细胞,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和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故A错;细胞膜制备实验中是用生理盐水对猪血细胞稀释处理后,进行体验,故B错;用卡诺氏液对低温处理的根尖进行固定后,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冲洗2次,接着进行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故D错。9调查法是生态学常用的研究方法,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常用取样器取样法B样方法只适用于调查植物种群的密度C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部分被标记个体的标记物脱落,将会导致调查结果较实际值偏小D调查培养液

11、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时,将样液滴入血细胞计数板后盖上盖玻片,再用显微镜观察答案A解析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常用取样器取样法,A正确;样方法也可用于调查活动范围小的动物种群的密度,B错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部分被标记个体的标记物脱落,将会导致调查结果较实际值偏大,C错误;调查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时,应先盖上盖玻片,再将样液滴入血细胞计数板,再用显微镜观察,D错误。10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实验中需要另设置对照实验B模拟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表明细胞体积越大,物质运输效率越高C绿叶中色素的分离原理是色素能溶解在无水乙醇中

12、,且不同色素溶解度不同D恩格尔曼的水绵实验中好氧细菌的作用是确定水绵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部位答案D解析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实验,因为实验前后自身形成对照,故A错误;模拟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表明细胞体积较大,物质运输效率越低,故B错误;绿叶中色素的提取的原理是色素能溶解在无水乙醇中;分离原理是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从而扩散速度不同,故C错误;恩格尔曼的水绵实验中好氧细菌的作用是确定水绵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部位为叶绿体,故D正确。11(2015江苏,22)研究人员在不同季节对一小型湖泊水体进行采样,调查浮游藻类的数量和种类,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符

13、合生态学原理的是()A温度是影响该水体中藻类种群变化的重要因素B如果该水体发生富营养化,藻的种类会有所增加C夏季可能是该湖泊中浮游动物种类最多的季节D浮游藻类中的氧元素会有10%20%进入浮游动物答案AC解析夏秋温度较高,适合藻类生存且细胞内酶活性较高,代谢较快,生长繁殖快,而春冬温度较低,不适合某些藻类生存且细胞内酶活性较低,代谢较慢,生长繁殖慢,A正确;如果该水体发生富营养化,必然会竞争氧气空间等造成有些种类被淘汰,种类会减少,B错误;夏季藻类种类数最多,摄食不同藻类的浮游动物会增多,C正确;10%20%是能量流动的传递效率,D错误。12有关“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的

14、叙述,正确的是()A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后获得的生根数目都不相同B实验的无关变量为插枝生根的数目、生长素类似物处理的时间等C在预实验中不需要设置蒸馏水处理的对照组D在正式实验中,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之间形成相互对照答案D解析生长素类似物也具有两重性,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后获得的生根数目可能相同,A错误;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无关变量主要是枝条长度、生长素类似物处理的时间,应控制为等量,插枝生根的数目是因变量,B错误;在预实验中需要设置蒸馏水处理的对照组,C错误;在正式实验中,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之间形成相互对照,D正确。13下列科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运用的科学方法依

15、次是()1866年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分离定律的发现1903年萨顿研究蝗虫的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1910年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果蝇的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A假说演绎法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B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类比推理C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假说演绎法D类比推理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答案C解析分离定律的发现是假说演绎法,萨顿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是运用类比推理法,而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是运用假说演绎法,故选C。14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质壁分离是细胞质与细胞壁的分开B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时,宜采用标志重捕法C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时,

16、可用表皮细胞代替根尖细胞D可根据绿叶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对色素进行分离答案D解析质壁分离是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故A错。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时,宜采用取样器取样方法继续采集和调查,故B错。表皮细胞高度分化,不具有增殖能力,故C错。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故随着层析液在滤纸条的扩散速度不同,可以进行分离,故D正确。15洋葱是常用的生物学实验材料。下列有关实验中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A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做实验材料,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B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作为实验材料,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C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作为实验材料,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D用洋葱根尖作为

17、实验材料,观察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的细胞答案C解析洋葱鳞片叶内表皮无色,可以用甲基绿吡罗红进行染色来观察细胞中DNA、RNA的分布情况;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呈现紫色,色素存在于液泡中,由于细胞本身存在颜色,不用染色便可清楚观察到细胞液泡大小的变化,可以用来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呈现紫色,对观察细胞线粒体的染色现象有覆盖作用,影响观察,所以不可以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来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洋葱根尖是根生长的主要部位,存在分生组织,可以选择洋葱根尖来观察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的细胞。故选C。16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A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和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实验中,都

18、需要用碱性染料染色B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与斐林试剂使用方法类似,均为混合后使用且应现用现配C二氧化碳可使酸性重铬酸钾溶液由橙色变成灰绿色D用苏丹染液给花生子叶薄片染色后应用酒精洗去浮色答案C解析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和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都需要对染色体进行染色,故A正确。吡罗红甲基绿和斐林试剂使用时都是现用现配混合使用的,故B正确。重铬酸钾在酸性条件下可以使酒精变成灰绿色,故C错误。苏丹对脂肪进行染色时多余的染料可以用酒精洗去,故D正确。17. 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较,可能偏小的是()A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B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

19、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没有打开装置上的电灯C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样方线上的个体都被统计在内D在调查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发病率时,以多个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答案B解析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所得到数值偏大,故A错误;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没有打开装置上的电灯,所得到数值偏小,故B正确;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样方线上的个体都被统计在内,所得到数值偏大,故C错误;在调查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发病率时,以多个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所得到数值偏大,故D错误。18.(2015江苏,21)为研究高光强对移栽幼苗光合色素的影响,某

20、同学用乙醇提取叶绿体色素,用石油醚进行纸层析,右图为滤纸层析的结果(、为色素条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强光照导致了该植物叶绿素含量降低B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有利于该植物抵御强光照C色素、吸收光谱的吸收峰波长不同D画滤液线时,滤液在点样线上只能画一次答案ABC解析强光照下叶绿素含量比正常光照下减少,A正确;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所以强光照下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多有利于该植物抵御强光照,B正确;色素、吸收光谱的吸收峰波长分别是430 nm、470 nm;C正确;画滤液线时,滤液在点样线上待滤液干后,再重复画多次,而不是一次,D错误。19(2015河北石家庄)下列各项阐释符合曲线变化趋势的是()A若

21、x表示时间,y可表示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B若x表示底物浓度,y可表示酶促反应速率C若x表示O2浓度,y可表示根毛细胞从土壤中吸收K的速率D若x表示O2浓度,y可表示酵母菌细胞呼吸释放的CO2总量答案B解析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应呈“S”型曲线,A项不符合;由于酶的数量有限,当底物浓度过高时,酶促反应速率不再增大,B项符合;植物细胞无氧呼吸可产生少量ATP,因此O2浓度为0时也可吸收少量K,C项不符合;酵母菌为兼性厌氧菌,无氧呼吸可将糖类分解为酒精和CO2,D项不符合。20下表是生物科学史上一些经典实验的叙述,表中“科学家及实验方法”和“结论或观点”能匹配的是()选项科学家及实验方

22、法结论或观点A摩尔根用类比推理法研究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B艾弗里将从S型菌中提纯的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分别加入培养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只有加入DNA时,R型菌才可转化为S型菌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C赫尔希和蔡斯用18O分别标记水和二氧化碳证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氧全部来自于水D科学家用假说演绎法研究DNA复制DNA为半保留复制答案D解析运用类比推理法研究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的科学家是萨顿,摩尔根用假说演绎法研究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A错误;艾弗里将从S型菌中提纯的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分别加入培养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只有加入DNA时,R型菌才可转化为S型菌,这说明DNA是遗传物质,由

23、于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B错误;用18O分别标记水和二氧化碳,证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氧全部来自于水的科学家是鲁宾和卡门,C错误。二、非选择题(50分)21(10分)实验是生命科学十分重要的发现和论证方法,实验方法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实验的结果和结论。请根据题意回答有关实验的问题。(1)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甲、乙、丙三位同学取洋葱根尖后进行了如下操作(其中 “”表示该步骤正常操作,“”表示该步骤未操作)。观察其中装片,发现细胞重叠、看不到染色体的是_同学制作的装片。甲同学观察到染色体染色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_。学生步骤解离漂洗染色压片镜检甲乙丙(2

24、)某同学在“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中,选用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原因是_。该同学在使用质量浓度为0.5 g/mL的蔗糖溶液和清水进行实验时,没有观察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其原因是_ _。(3)将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用_染液染色后,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线粒体呈_色。(4)探究pH影响果胶酶活性的实验中,需要设置不同pH。某小组同学实验时发现难以将果汁的pH调整到合适的数值,而只能调整好酶液的不同pH,再分别与果汁混合。果汁的pH难以调整的原因是_。(5)在“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探究活动中,从试管中吸取培养液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原因是_,若发现血球计数板的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计数,应当采

25、取的措施是_。(6)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_和目测估计法两种。答案(1)乙没有漂洗除去残留的解离液(2)有紫色大液泡,便于观察蔗糖浓度过高,细胞失水过多过快而死亡(3)健那绿蓝绿(4)生物组织样液中含有维持pH稳定的缓冲物质(5)使酵母菌分布均匀增大稀释倍数(6)记名计算法解析(1)由表可知甲同学未漂洗,乙同学未解离,不解离细胞会重叠在一起,因此观察不到染色体,甲同学不漂洗无法去除解离液,染色效果不好,不能清晰看到染色体。(2)观察质壁分离用紫色洋葱鳞片的原因是有色素的存在便于观察。在质量浓度为0.5 g/mL的蔗糖溶液中细胞可能会因为失水太多而导致死亡,质壁分离的复原必须保证

26、细胞有活性。(3)要观察线粒体需要用健那绿染液,线粒体可以被染成蓝绿色。(4)果汁属于生物组织样液,在生物组织样液中含有调节pH的缓冲物质,故果汁的pH不容易调节。(5)需要震荡是指将酵母菌摇匀,否则酵母菌容易在底部沉积,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计数时难以数清,应对样品液进行稀释。(6)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记名计数法和目测估计法两种。22. (10分)(2015浙江,31)现有一种细菌M,能够合成某种酶,并能分泌到细胞外。为了研究其培养时间与细胞数、细胞外酶浓度和总酶浓度的变化关系,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实验材料:若干个培养瓶、培养液、细菌M(

27、要求与说明:实验仅设一组;实验仪器、试剂、用具及操作不作具体要求;实验条件适宜)请回答:(1)实验思路:(2)预测实验结果(设计一个坐标系,并绘制预测的细胞数、细胞外酶浓度和总酶浓度的变化曲线):(3)测定总酶浓度时,应对细胞做_处理。答案(1)取细菌M,稀释后,分别等量接种于若干个含等量培养液的培养瓶中。取其中的培养瓶,分别测定细胞数、细胞外酶浓度和总酶浓度,并记录。在培养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重复。对所得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2)见下图:(3)破碎23(10分)(2015浙江衢州质检)某同学为验证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浓度,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实验材料:健康、生长状

28、况相似的小白鼠若干、适宜浓度的胰岛素溶液、适宜浓度的胰高血糖素溶液、生理盐水、注射器等。实验步骤:将健康、生长状况相似的小白鼠均分为A、B、C三组,检测小白鼠的血糖浓度,并计算平均值。给A、B组中的每只小白鼠注射适量适宜浓度的胰岛素溶液,给C组的每只小白鼠注射_。半小时后检测小白鼠的血糖浓度,并计算平均值。给A、C组中的每只小白鼠注射一定量的生理盐水,_ _。请回答相关问题。(1)请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_;_。(2)画出坐标曲线图并表示实验过程中三组小白鼠的血糖浓度变化过程。(小白鼠生命活动对血糖的影响忽略不计)(3)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的原因是_。高等动物体内的胰高血糖素由_细胞分泌。答案(

29、1)等量的生理盐水(少写“等量的”不给分)给B组的每只小白鼠注射等量适宜浓度的胰高血糖素溶液,半小时后检测小白鼠的血糖浓度,并计算平均值(2)(标明横纵坐标且必须注明两次注射)(3)胰岛素能促进细胞摄取、贮存、利用葡萄糖,抑制氨基酸转化成葡萄糖胰岛A 解析(1)验证性实验一般设计为对照实验,再根据对照实验的不同结果,得出既定的实验结论。实验步骤中为给C组的每只小白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与A、B组形成对照,验证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为给B组的每只小白鼠注射等量适宜浓度的胰高血糖素溶液,半小时后检测小白鼠的血糖浓度,并计算平均值。这样,B组与A组形成对照,验证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浓度。(2)横轴表

30、示实验时间,纵轴表示血糖浓度,根据实验步骤画出坐标图:A、B两组均先注射胰岛素,导致血糖浓度降低,然后A组注射生理盐水,血糖浓度仍然偏低,而B组注射胰高血糖素,导致血糖浓度升高;C组两次注射生理盐水,血糖浓度不变。(3)胰岛素能促进细胞摄取、贮存、利用葡萄糖,抑制氨基酸转化成葡萄糖,所以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高等动物体内的胰高血糖素由胰岛A细胞分泌。 24.(10分)(2015四川,8)进食可刺激胃腺细胞分泌胃液,胃液中含有胃酸及胃蛋白酶,有利于消化。(1)胃酸可以杀灭进入胃内的细菌,这属于机体的_免疫;胃蛋白酶仅对食物中的蛋白质成分有消化作用,这体现了酶的_性。(2)哺乳动物进食时,食物尚未进

31、入胃内就可引起胃液分泌,称为头期胃液分泌。该过程受神经调节和神经体液调节的共同调控,如图所示。胃泌素通过_运输到达胃腺细胞,促进胃液分泌。若胃酸分泌过多,又可抑制胃泌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叫做_。促进胃腺细胞分泌胃液的信号物质,除胃泌素外还有_。(3)为探究两种调节机制对头期胃液分泌的影响,有人用同一只狗连续进行了以下实验:步骤实验操作4小时胃液分泌量1假饲2切除胃窦,再假饲3假饲,并注射一定量的胃泌素(控制胃泌素的注射剂量,使胃液分泌量与步骤1相当)4只注射与步骤3相同剂量的胃泌素,但不假饲(假饲是让狗吃肉,但吞下的肉从食道上的人工瘘口掉出,不进入胃;“”数量表示胃液分泌量多少)步骤2中胃液

32、的分泌是_调节的结果。步骤3的目的是_。步骤4是为了确定在_调节作用下的胃液分泌量。重复上述实验均得到相同结果,表明在头期胃液分泌的两种调节机制中,_的作用效应更大;二者共同作用效应_(大于/小于/等于)各自单独作用效应之和。答案(1)非特异性专一(2)体液反馈调节神经递质(3)神经确定在假饲条件下胃泌素的分泌量神经体液神经体液调节大于解析(1)胃酸可以杀灭进入胃内的各种细菌,这属于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胃蛋白酶仅对食物中的蛋白质成分有消化作用,这体现了酶的专一性。(2)胃泌素通过体液(血液)运输到达胃腺细胞,促进胃液分泌。若胃酸分泌过多,又可抑制胃泌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叫做(负)反馈调节。由

33、题图示信息可知,促进胃腺细胞分泌胃液的信号物质除胃泌素外还有神经元细胞分泌的神经递质。(3)步骤2中切除胃窦后,胃液的分泌仅是神经调节的结果;步骤3的目的是排除体液调节的干扰;步骤4中仅注射胃泌素,是为了确定在体液调节作用下的胃液分泌量。重复上述实验均得到相同结果,表明在头期胃液分泌的两种调节机制中,神经体液的作用效应更大,二者共同作用效应大于各自单独作用效应之和。25(10分)某同学为了探究pH对人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在A、B、C、D、E 5支试管中分别加入pH 5.0、6.0、7.0、8.0、9.0的适宜浓度缓冲液5 mL,再分别加入质量分数为1%的淀粉液1 mL。各

34、试管中分别加入适当浓度的唾液稀释液1 mL,摇匀。将5支试管放入70恒温水浴中,保温时间相同且合适。取出各试管,分别加入斐林试剂2 mL,摇匀。观察各试管溶液的颜色,通过颜色深浅判断唾液淀粉酶作用的最适pH。上述实验步骤中有2处错误,请更正并说明更正的理由(不考虑试剂的浓度和加入量、pH梯度以及实验重复次数),以便实验能得到正确的预期结果。(1)_(2)_答案(1)中70应改为37。因为人唾液淀粉酶作用的最适温度为37(2)在观察各试管中溶液的颜色之前应将各试管放在沸水浴中一段时间。因为在高温条件下斐林试剂与还原糖反应显色解析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37,70水浴会使酶失去活性,干扰了pH对人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斐林试剂与还原糖反应时需在沸水浴中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