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6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二轮专题复习:热点主题专项练(二).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03469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二轮专题复习:热点主题专项练(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6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二轮专题复习:热点主题专项练(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6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二轮专题复习:热点主题专项练(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6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二轮专题复习:热点主题专项练(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6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二轮专题复习:热点主题专项练(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16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二轮专题复习:热点主题专项练(二).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主题二古代农耕文明向近现代工业文明的演进热点主题专项练(二)1(2015广东百校高三联考)自古以来,城市就是人类活动的中心地区,在人类文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长安城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达到百万人口的大城市,由外郭城、宫城、皇城三部分构成,外郭城从东、西、南三面拱卫皇城与宫城,是一般群众与官僚的住宅区和商业区。宫城的南面是皇城,为中央衙署所在地。宫城居全城北部正中,为宫殿区,是皇帝及后宫人员的住处。城内百业兴旺。北宋都城东京城(今河南省开封市)基本上继承了隋唐以来的传统,有三重城垣围护,外城为商业区和居民区;内城坐落在外城的中央,亦为商业与居民区,皇城在内城的中央稍偏西

2、北,不仅是东京城的核心,更是北宋王朝的中枢。宁欣中国古代的城市与城墙材料二城镇人口数的变化反映了城市化的进程。城镇化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注:城镇化率通常指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发达国家城镇化率一般达到80%。目前,我国城镇化率按户籍人口计算,仅35%左右。(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唐朝长安城与北宋东京城在布局上有何异同。(2)材料二中图1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化的发展进程。分别指出AB、BC两个阶段我国城镇人口的增长趋势及原因。(3)指出材料二中图2在20世纪90年代初两种城镇化率差距拉大的原因。我国政府为改变这种状态,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解析

3、第(1)问,属于比较异同试题,注意比较的角度,“共同点”据材料一,从唐长安和北宋都城东京城结构、商业居住区体现的理念角度回答;“不同点”从商业区与居住区划分角度回答。第(2)问,注意材料二中图1曲线图发展态势以及时间信息。“两个阶段的发展趋势”结合曲线图可以直接提取,对AB、BC两个阶段我国城镇人口发展态势原因可以结合材料二中提及的时间进行分析。第(3)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二中图二信息,结合国内、国际时代特征角度回答;第二小问,我国城镇化解决措施,从产业结构调整、户籍制度改革以及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等方面回答。答案(1)同:都是三重结构;都体现了皇权至上的思想和一定的等级观念;城内都有市(商业区)

4、和坊(居民区)。异:北宋都城打破了市坊界限且商业区扩展至内城。(2)AB段:建国初期,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原因:“一五”计划期间,国家制定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三大改造的推进和完成,调动了人民生产的积极性,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大跃进”运动的推动。BC段: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末,城市化趋缓甚至倒退。原因:“文化大革命”导致国民经济濒临崩溃;大批干部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3)原因: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推动。措施: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进一步深化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

5、,推进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2(2015福建泉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到16世纪末,欧洲人对于世界陆地面积的了解,已经比14世纪时增加了5倍之多。欧洲从一个相对孤立的大陆发展起了跨洋贸易。欧洲与亚洲贸易的商品种类增多,印度的纺织品、茶叶、咖啡等逐渐取代香料,尤其是胡椒成为欧洲人喜爱的商品。18世纪欧洲重要的变化是许多奢侈品成为了普通商品,新航路开辟后,随着进口量的增长,价格下跌,砂糖、咖啡、茶叶以及各种香料成为大众商品。高德步世界经济史材料二欧洲不仅成了世界的银行家,而且已成为世界的工业工场。结果是全球经济空前统一。到191

6、4年时,除了在全球陆地上架设了巨大的电报和电话线路网外,还在诸大海的海底铺设了516000多公里的电缆。到1914年时,已有总吨位为5 000万吨的3万多艘船只装载货物往返于世界各地。几条运河的开凿便利了世界贸易,几条横穿大陆的铁路的建成打开了诸大陆经济开发的大门。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1)据材料一,概括1618世纪欧洲对外贸易的特点。(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19世纪末20世纪初“全球经济空前统一”的原因。(3)材料三漫画中人物的观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对此加以评析。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中的“跨洋贸易”“商品种类增多”“进口量的增长”和“大众商品”来概括。第(2)问,据材料

7、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作答。第(3)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三中漫画的注释指出其对全球化的态度;迁移教材知识对全球化要辩证地分析。答案(1)特点:跨洋贸易兴起;商品种类增多;进口量大;进口商品大众化。(2)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列强加紧殖民扩张和掠夺,扩大资本输出;通讯技术的进步;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3)观点:反对经济全球化。评析:这一观点是不可取的。漫画家中人物享受全球化的成果,却又反对全球化,这是自相矛盾的。全球化使经济活动跨越了民族国家的疆界在世界范围内扩展,加强了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有效地利用和配置世界各地的资源,提高生产率,为各个国家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也极大地丰富和方便了人们

8、的日常生活。全球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尽管全球化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但这一历史趋势是无法改变的。我们应当对经济全球化因势利导、趋利避害。3(2015广东惠州三模)婚恋观的嬗变折射出社会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今世流品,可谓混淆之极。婚嫁之身,惟论财势耳,有起自奴隶,骤得富贵,无不结姻高门,缔眷华胄者。据李竞艳明代中后期社会文化探析材料二在民国时期人们婚恋观的变革中,一个重要的进步就是,青年人对于婚姻的目的已经由以前完全的传宗接代向追求两情相悦和两性的自然结合转变。据刘超青年婚恋观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趋势研究材料三有学者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婚恋观发生三个阶段的变化:第一阶段:19491

9、978年:以政治出身为主导的择偶标准第二阶段:1978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文化资本为导向的择偶标准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以经济地位为重心的择偶标准据王英侠、徐晓军择偶标准变迁与阶层间的封闭性(1)指出材料一中婚恋观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化的原因。(2)民国时期开始于哪一年?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婚恋观变革的原因。(3)材料三中“1978年被作为婚恋观第一、二阶段变化的分水岭”,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三阶段婚恋观出现的原因。(4)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究,你认为影响婚恋观的因素有哪些?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信息“惟论财势耳”得出答案。第二小问,

10、据所学知识,可从明清时期的经济、思想等时代特征进行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据教材回答。第二小问,据所学知识,可从民国初期政治、经济、思想等史实进行分析。第(3)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三中“第二阶段:197820世纪90年代初期”判断,其原因从改革开放的决策角度回答;第二小问,从第三阶段的时间“20世纪90年代中期”切入,联系经济方面的主要史实说明。第(4)问,据社会史观看问题,从所处的时代、政治、经济因素、立场、价值观、社会风气等影响婚恋观的因素角度归纳。答案(1)变化:由重门第转向重财富。原因: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商人实力雄厚,市民阶层队伍壮大;拜金逐利之风兴起

11、;传统婚恋观念受到冲击;早期启蒙思想(李贽等人反正统意识)出现。(2)年份:1912年。原因:民国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队伍壮大;辛亥革命移风易俗;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中共提倡男女平等、妇女解放;革命思潮影响;新式教育的兴办以及出国留学人员的增加;西方婚恋观传入。(3)原因: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是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原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一步对外开放;炫富等拜金主义社会风气的影响。(4)因素:所处的时代,政治、经济因素,立场,价值观,社会风气等。4(2015北京海淀模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

12、方面因素的综合互动,引发社会结构以及人们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随着圈地运动、城市化和商业化的发展,人口流动现象增加,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同父母和亲属分开,脱离了家庭、亲属、父母和保护人的控制,使得家长的权威受到削弱。大机器协作生产方式兴起,使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业和手工作坊被排挤、吞并,家庭作为生产单位的功能也就日益让位于工厂中组织的大规模工业,家庭生产性功能消失。此时年轻人不需要向长辈学习技术,而是在工厂里学。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通过就业挣工资,不再依赖、受控于长辈或者亲属。角色的颠倒有时达到了顶点,那就是父亲失了业,工资由继续被雇用的孩子带回家来。家庭生产功能的消失彻底

13、削弱了家长制,父亲不再具有劳动组织领导人的地位。摘编自孟庆芳试析1618世纪英国家庭的演变材料二民国成立后,要求废除满式的官服顶戴,以新礼服代替旧式官服。“民国新建,亟应规定服制,以期整齐划一”不分级别的高低,也不分地区和民族的差异,凡在国家任职的官员,一概统一着装服制上,明确规定“自大总统以至平民其式样一律”,服装形制已不按职位、身份来加以区别,而只是按性别不同、场合不同给以区分。譬如在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参议院公布的男子礼服服制中明确规定:常礼服除了传统的长袍马褂外,另一种为西式。西式服装在男子的礼服中占了极为重要的位置:从制度上确立了西方服饰文化在中国服饰领域的地位。摘编自竺小恩中

14、国近代服饰变革与古代服饰变革之比较(1)依据材料分析1618世纪英国年轻人家庭地位发生的变化,并说明变化原因。(2)依据材料分析民国成立后礼服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依据所学分析变化原因。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一信息可以归纳出英国年轻人家庭地位发生的变化;第二小问,从材料一“圈地运动、城市化和商业化的发展,人口流动现象增加”“工厂中组织的大规模工业,家庭生产性的功能消失”“被雇用的孩子带回家来”等信息中可以直接概括得出结论。第(2)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二“服装形制已不按职位、身份来加以区别,而只是按性别不同、场合不同给以区分”“西式服装在男子的礼服中占了极为重要的位置”等信息,可以归纳得出结论;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联系该时期中国政治、经济、思想等变动回答。答案(1)变化:年轻人不再受控于长辈,更加独立自主。原因:圈地运动和城市化导致人口流动增强;工业革命中工厂制度建立,家庭生产性功能消失;手工业工匠的失业,童工的使用,家庭经济来源的变化。(2)变化:服饰不再表现等级划分,体现平等原则;西式服装占重要地位。原因:中华民国建立,政府提倡;西方文化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