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6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微专题强化综合仿真测2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02709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1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微专题强化综合仿真测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6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微专题强化综合仿真测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6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微专题强化综合仿真测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6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微专题强化综合仿真测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6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微专题强化综合仿真测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2016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微专题强化综合仿真测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2016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微专题强化综合仿真测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2016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微专题强化综合仿真测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2016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微专题强化综合仿真测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2016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微专题强化综合仿真测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2016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微专题强化综合仿真测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2016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微专题强化综合仿真测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综合仿真测二本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50分钟。第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5湖北联考)陈康祺在邮潜纪闻中记述了“(江苏)昆山徐氏科名之盛”“三世四翰林”“四世翰林”“(安徽)桐城张氏六代翰林”的故事。与此相关最密切的是()A分封制B宗法制C察举制D郡县制【答案】B【解析】翰林是皇帝身边的文学侍从官,与科举制有关,排除A、C、D三项。从材料中“徐氏科名之盛”“三世四翰林”“四世翰林”“张氏六代翰林”可知材料中作者推崇的并非是翰林和科举,而是一个姓氏甚至是一家之中接连产生翰林的事情,体现了宗法制中的

2、家族观念,所以选B。2(2015潍坊)右图是宋代马远的山径春行图,它反映出()A马远最擅长人物画创作B南北对峙促成艺术繁荣C理学已发展到心学阶段D马远此作重视意境表达【答案】D【解析】山径春行图属于文人画,不是人物画,故A项错误;南北对峙促成艺术繁荣不是材料反映主要信息,故B项错误;理学已发展到心学阶段是明朝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山径春行图是文人内在修养和心理活动的生动写照,体现作者重视意境特点,故D项正确。3(2015天津滨海新区)1912年2月12日颁布清帝逊位诏书曰:“是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

3、。”该诏书()A以和平方式宣告了清王朝的覆灭B体现了清帝对君主立宪政体的向往C标志着封建制度的结束D为中华民国成立创造了有利条件【答案】A【解析】材料“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说明清帝退位时没有发生重大流血事件,属于和平方式,故A项正确;“共和立宪国体”指的是辛亥革命后的共和体制,故B项错误;封建制度的结束是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故C项错误;中华民国成立是1912年1月1日,时间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4(2015陕西质检)西方新航路开辟与中国开通的“海上丝绸之路”两者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改变了世界贸易的格局B刺激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C促进了区域文明的交流D加速了殖民扩

4、张的进程【答案】C【解析】古代中国丝绸之路是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之上的,B、D两项明显不符合中国,排除;改变了世界贸易格局的是新航路开辟之后的早期殖民扩张,排除A项;两者都有利于促进区域文明的交流,C项正确。5(2015嘉兴)下表是近代中国某一时期“洋(机)纱排挤土纱过程”的数据表。结合所学知识推测,“”和“”合理的年份分别应是()年份年某年年土布消用棉纱(土纱洋纱)总量(万担)620.9628.6612.4其中:土布消用洋(机)纱量(万担)比重(%)2.50.403.50.56143.423.42A.17571800 B18401894C19011922 D19371948【答案】B【解析】本

5、题旨在考查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在年开始出现洋纱,而1757年还没有洋纱输入,故A项错误;材料中年的表现是洋纱开始输入,但是所占比例很少,可见是列强刚打开中国大门,而此时的时间1840年正符合,表中年土布消耗纱量总数减少,而洋纱量迅速增加可知列强侵华加剧,结合所学可知甲午战后列强侵华加剧,因而1894年符合,故B项正确;1901年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年洋纱消耗量很小,不符合国情,故C项错误;1937年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洋纱数量应该大幅增加,而在材料中年消耗洋纱量很小,故D项错误。6(2015南京)1927年12月瞿秋白在武装暴动问题一文中指出:“中国革命现时的阶段,显然到了工农

6、武装暴动的时期中国革命在斗争方式与发展形式方面,有极可注意的特点。”符合材料中“特点”的是()A建立工农联盟,推翻北洋军阀B发动秋收起义,建立红色政权C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D纠正“左”倾错误,迎接革命高潮【答案】C【解析】材料关键信息是“1927年”,1927年在发动秋收起义(9月)失败后,10月毛泽东在井冈山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中国革命在斗争方式与发展形式开展土地革命,符合材料中信息“工农武装暴动的时期”特点,故选C。7(2015淄博)中共中央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指示中断言:“我们必须承认,知识分子的基本队伍已经成为劳动人民的一部分,已经形成了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联盟。”国内阶级关系发

7、生这样的变化,是因为()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B中共八大的召开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D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中“知识分子的基本队伍已经成为劳动人民的一部分”“国内阶级关系发生这样的变化”和所学知识可知,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国内阶级关系发生变化,故D项正确。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是新中国的成立;中共八大提出了国内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中共的主要任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只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而非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建立,故A、B、C三项错误。8(2015天津滨海新区)列宁指出,商业“是我国经济生活的试金石,是无产阶级先头部队同农民结合的唯一

8、可能的环节,是促使经济开始全面高涨的唯一的可能的纽带”。为此,苏维埃俄国调整了当时的经济政策,这一政策()A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B允许市场发挥作用,体现逐步过渡思想C推行集体农庄制度,大力发展商品经济D全力发展重工业,抵制法西斯德国侵略【答案】B【解析】材料中“商业是我国经济生活的试金石”说明材料中政策是允许自由商业贸易的新经济政策,余粮收集制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的农业政策,故A项错误;新经济政策允许市场发挥作用,故B项正确;推行集体农庄制度是斯大林时期实行的农业政策,故C项错误;全力发展重工业,抵制法西斯德国侵略也是斯大林时期经济政策,故D项错误。9(2015南京)戴维赫尔

9、德在民主的模式中称,雅典的公民“凡不归派、不竞争而中立者,法律予以严厉惩罚,并去其公民权”。材料说明了()A公民不具备实际权利 B城邦鼓励派别竞争C法律不保护公民权利 D民主限制个人自由【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意在考查解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信息“凡不归派、不竞争而中立者,法律予以严厉惩罚,并去其公民权”说明限制了公民个人自由,故选D。A、B、C各项不符合史实,排除。10(2015新疆模拟)1947年2月21日,英国通知美国国务院,英国无力再对希腊和土耳其提供进一步的财政和军事援助,很快将从希腊撤退,希望美国从4月1号开始承担此前主要由英国在东地中海承担的抵抗共产主义的义务。

10、这说明()A英国放弃了对海外殖民地的控制B美国公开宣布把冷战作为基本国策C资本主义世界霸权已转移到美国D美国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主要力量【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二战后,美国实力空前强大,成为了世界霸主,为遏制共产主义而采取冷战,材料中表明,英国无力再有效对希腊和土耳其提供进一步的财政和军事援助,而希望美国来承担,由此可以看出,英国已失去了世界霸主地位,资本主义世界霸权已转移到美国,为此,美国出台了“杜鲁门主义”,C项正确。英国并未放弃对海外殖民地的控制,A项错误。美国的基本国策不是冷战,B项错误。美国的政策是为了维护美国的霸主地位,D项错误。11(2015吉林实验中学)冷战结束以后,民族

11、问题重新引起社会高度关注。德国学者尤尔根哈贝马斯说:“随着经济的跨国化,特别是金融市场以及工业生产的跨国化,民族国家的政府今天越来越发现,为了保持国际竞争力,自己不得不忍受诸如失业率持续上涨,少数群体不断被边缘化这样的后果。”哈贝马斯的观点说明了()A经济全球化导致国际竞争不断增强B经济全球化有利于缓解民族争端C经济全球化削弱了民族国家的主权D跨国公司阻碍了民族国家的强大【答案】C【解析】材料中“民族国家的政府的后果”揭示了发展中国家自身深受经济全球化影响,国家主权受到全球化经济活动的侵蚀。A、B、D各项不符合材料观点。12(2015南京)“他认为一个物理宇宙就是一个巨大的时钟,其中每一个部分

12、都起着特殊的作用,每一种运动和变化都能由运行规律来解释。”由此可见,“他”的贡献主要体现在()A奠定了经典力学的基础 B开创了近代自然科学C总结了物体运动的规律 D阐述了相对论的价值【答案】C【解析】从材料表述“每一种运动和变化都能由运行规律来解释”,结合所学知识可判断“他”是牛顿,故A项错误;西方近代科学的诞生往往以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维萨留斯的人体的构造、哈维的心血运动论以及伽利略新物理学的问世为开端,故B项错误;D项是爱因斯坦的贡献,排除;牛顿在伽利略等人工作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出了物体运动的三个基本定律,故选C。第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满分52分,包

13、括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其中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为必做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518题为选做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13(25分)(2015广东38)课程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中世纪后期,神学在西欧学校教育中的统治地位发生变化。一些新的学校特别注重对学生德智体美的教育。古典文学和自然科学课程的地位明显提高。据外国教育史材料二课程设置是学校教育制度(学制)的重要内容,与经学相关的中小学课程设置经历了如下变化:癸卯学制1904年颁布读经讲经课和修身课(讲授伦理道德)只是必修课程中的两门,但份量仍很重壬子癸丑学制19121913年颁布取消读

14、经讲经课壬戌学制1915年开始酝酿,1922年颁布修身课改为公民课据中国近代学制史料(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思潮?这一思潮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6分)(2)材料二中“读经讲经课”讲授的是那个学派的经典?经学在明清备受尊崇,其原因是什么?(6分)(3)结合材料二,说明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变迁。(13分)(要求:信息的提取准确。调动和运用知识合理,逻辑清晰)。【答案】(1)人文主义。背景:政治:中世纪宗教神学占统治地位;经济:资本主义萌芽;思想:人们追求世俗人生乐趣;文化:意大利保留了较多地希腊罗马古典文化。(2)儒家。宋明时期理学有了新发展,“存天理、灭人欲”,有利于维护封建的专制统治。

15、朱熹做四书章句集成,成为科举考试的教科书。(3)变迁:近代教育的发展。思想解放,民权意识觉醒。教学课程的设置中传统经学地位逐渐下降并取消,改为能体现民族意识的公民课。【解析】第(1)问结合材料描述和所学知识直接回答即可。第二问背景结合所学中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角度阐述即可。(2)第一问结合所学直接回答。第二问结合所学从宋明理学对儒学的新发展有利于维护封建专制这个角度阐述即可。(3)结合材料直接概括社会变迁中的教育的变迁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和表格中课程设置的变化来进行阐述即可。14(12分)(2015上饶)历史图表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阅读下面图表,从中分别提取古代宰相统计表的两

16、项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河南河北陕西山东江苏山西甘肃四川湖北湖南宁夏浙江安徽上海辽宁内蒙古北京广东江西黑龙江天津云南福建广西秦11西汉1147127111东汉57721198524521217三国1811262122211西晋1321101521南北朝1717222127319隋2111112唐63496721204427101154121五代54853111辽71133金1113234两宋208288472119811514元111明7928154672196312101122清685101862341352211433合计2201151271207684112029123694

17、66101010530432292名次142365131110121878151414141691718191019摘自二十四史(注:含明朝的内阁首辅和清朝的军机大臣)【答案】信息一:唐朝以前宰相籍贯主要分布在北方,宋代以后宰相籍贯分布主要在南方。(2分)唐代以前,经济重心在北方,北方经济发达;唐代以后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经济发达。(2分)信息二:唐朝宰相最多,秦朝宰相最少。(2分)秦朝首创宰相制度,独相,历经时间短;唐朝为牵制宰相权力实行三省六部制,多相,历经时间长。(2分)信息三:明清时期,内阁和军机处取代宰相。(2分)元朝中书省权力过大,威胁皇权,明太祖为加强皇权,废除宰相制,设立内阁。清

18、朝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2分)【解析】信息说明类题型解题的关键在于从材料或图片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能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合理解读。观察表格可以看出河南、河北、陕西、山东宰相数量在唐朝以后明显减少,而浙江、福建的宰相数量在唐朝以后明显增加,这一趋势正好与经济重心的变化相符;还可以看出唐朝宰相数量最多,而秦朝宰相数量最少,可以从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宰相一分为三,以及王朝时间的长短来分析说明;从表格出处的注解还可以得出明清时期,内阁和军机处取代宰相,结合明清时期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予以说明。请考生在第15、16、17、18四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15(15分)【历史上

19、重大改革回眸】(2015郑州二模)材料一(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七月,革除诸路行用钞法之弊,诏统一印造交钞,以丝为本。十月,又以银为本,印造发行元宝交钞,简称中统钞。面额分二贯文、一贯文、五百文、三百文、二百文、一百文、五十文、三十文、二十文、十文,共10种,法定银钞比价为钞两贯同白银一两。中统钞为唯一法定通货,通行全国。各路旧钞可到指定地点换用新钞。至元十二年(1275年),又废止南宋铜钱,以1:50的比价收回南宋会子,换发中统钞,并发行“厘钞”二文、三文、五文作为辅币。1282年禁止金银私相交易,只可在各路官库兑换。至元二十四年印造发行“至元通行宝钞”(简称至元钞),从五文到二贯共1

20、1种面额,与中统钞并行,以中统钞五贯折至元钞一贯。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材料二(至正十年)下诏云:“以中统交钞壹贯文省权铜钱一千文,准至元宝钞二贯,仍铸至正通宝钱与历代铜钱并用,以实钞法。至元宝钞,通行如故。子母相权,新旧相济,上副世祖立法之初意。”十一年(1351年),置宝泉提举司,掌鼓铸至正通宝钱、印造交钞,令民间通用。行之未久,物价腾涌,价逾十倍。又值海内大乱,军储供给,赏赐犒劳,每日印造,不可数计。舟车装运,轴轳相接,交料之散满人间者,无处无之。昏软者不复行用。京师料钞十锭,易斗粟不可得。既而所在郡县,皆以物货相贸易,公私所积之钞,遂俱不行,人视之若弊楮,而国用由是遂乏矣。元史卷九七食货志五

21、(1)根据材料一,概括元初货币政策的措施。(6分)(2)根据两则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至正变钞”失败的原因及其危害。(9分)【答案】(1)措施:统一货币;采用银本位;货币分等;官府统一回收旧钞;禁止民间货币兑换。(任一点2分,共6分)(2)原因:币制混乱;社会动荡;以满足财政需求为目的;货币超发;违背经济发展规律。(任一点2分,共4分)危害:通货膨胀;社会矛盾激化;金融秩序遭到破坏;商业发展受到限制;人民负担加重;财政紧张。(任一点2分,三点5分)【解析】(1)依据题干所给材料归纳。“革除诸路行用钞法之弊,诏统一印造交钞”得出第一个措施:统一货币;“以银为本”得出第二个措施:采用银本位制;“面

22、额分二贯文、一贯文、五百文、三百文、二百文、一百文、五十文、三十文、二十文、十文,共10种,法定银钞比价为钞两贯同白银一两”得出第三个措施:货币分等;“各路旧钞可到指定地点换用新钞以1:50的比价收回南宋会子,换发中统钞”得出第四个措施:由官府统一回收旧钞;“1282年禁止金银私相交易,只可在各路官库兑换”得出第五个措施:禁止民间货币兑换。(2)第一小问失败原因,依据题干所给材料归纳。“中统交钞”“至元宝钞”“至正通宝钱”等说明原因之一:币制混乱;“又值海内大乱,军储供给,赏赐犒劳,每日印造,不可数计”说明原因之二:社会动荡;“舟车装运,轴轳相接,交料之散满人间者,无处无之京师料钞十锭,易斗粟

23、不可得”说明原因之三:乱发纸币导致通货膨胀;“所在郡县,皆以物货相贸易,公私所积之钞,遂俱不行”说明原因之四:纸币已经在民间失去了信誉,人民拒用纸币,采用物物交换。第二小问危害,可以从对人民、对国家、对社会从小到大递进来思考;也可以从对经济、对政治等角度来思考。1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和实践】(2015陕西质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英美民主政治建立发展简要进程英国:1688年光荣革命,通过妥协不流血的和平手段,推翻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在继承大宪章限制王权的基础上,明确了议会主权,国家主权的重心从国王转到议会。1701年王位继承法进一步限制王权。18世

24、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英王统而不治。1832年、1867年和1884年英国三次议会改革。民主制日趋完善。美国:1776年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1783年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1787年制定了美利坚合众国宪法,体现了“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的思想。179l年10条宪法修正案,规定人民有言论自由等权利。美国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目的有两个:限制政府的权力和保障人民的自由。材料二以南京临时国会为中心舞台,惜阴堂为幕后磋商场所,南北通过谈判,妥协与法制程序终于完成了清朝政权向民国的和平转移。有学者将此称之为中国版的“光荣革命”,我看是恰如其分的。我们看

25、到,辛亥革命政权转移等一切重大政治议题,都经过了国会。没有打大仗,减少了流血。这是值得高度评价的。袁刚国会与辛玄革命(1)概括材料一英美两国在代议制民主政治确立过程中各自呈现出的特点。(6分)(2)依据材料二说明为什么把辛亥革命称为中国版的“光荣革命”。从政治文明的角度评价辛亥革命对中国民主政治的推动。(9分)【答案】(1)英国:民主政治制度建立发展是基于传统政治制度之上进行和平变革,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国王统而不治,以议会内阁为核心;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民主政治逐步完善。(3分)美国:民主政治建立是通过独立战争实现民族独立,进行制度创新;通过三权分立,进行权力的制约与平衡;美国民主政治的确立与

26、发展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3分)(2)原因:以国会为中心,采用谈判、妥协、法制的方式进行;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使政权得以和平转移;协调了各方利益,避免流血冲突和社会动荡,有利于社会稳定。(4分,两点即可)评价: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责任内阁和三权分立的组织原则;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6分)【解析】(1)特点从两国民主政体确立的背景、过程和内容演变方面归纳。从材料不难发现,英国民主政治制度建立发展是基于传统政治制度之上进行和平变革,而美国民主政治建立是通过独立战争实现民族独立,进行制度创新。(2)第一问主要从辛亥革命的过程和结果去对比英国“光

27、荣革命”,找到相似的史实即可。第二问评价紧扣政治文明,从对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角度归纳。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责任内阁和三权分立的组织原则;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1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2015长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贷款和出租武器法案又称租借法,是美国保证英国和所有被轴心势力侵略的国家予以战时援助的法案。1941年1月10日,美国政府将租借法草案提交国会审议,国会讨论并通过了此法。罗斯福总统于1941年3月11日签署了租借法。该法规定:任何国家只要总统认为其防务对美国国防至为重要,就有资格通过美国的出售、转让

28、、交换或租借方式取得任何防御物资。历史上的今天材料二19391941年美国对华贷款(单位:百万美元)时间1939年2月1940年4月1940年10月1941年2月1941年4月数额252025505019411945年美国对华“租借”物资统计(单位:百万美元)时间1941年1942年1943年1944年1945年数额2610049531107摘编自略论美援与中美抗日同盟)(1)美国实行租借法案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施该法案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美国对华援助的状况,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这一角度,简析美国援华的原因。(7分)【答

29、案】(1)目的:维护美国国家利益。(2分)原因:美国国内孤立主义阵营发生严重分裂;德意日三国结成军事同盟,日本决定在亚洲实行南进计划;罗斯福所做的巨大努力。(6分)(2)状况:分为贷款和租借;在一些关键年份援助显著增加。(3分)原因: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的贡献;(2分)援助中国,有利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也有利于美国自己。(2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中“该法规定:任何国家只要总统认为其防务对美国国防至为重要,就有资格通过美国的出售、转让、交换或租借方式取得任何防御物资”可知美国的目的是维护美国国家利益。第二

30、小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作答。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19391941年美国对华贷款(单位:百万美元),19411945年美国对华租借物资统计(单位:百万美元)”可知主要是通过贷款和租借两种形式援华;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一中1945年的租借和贷款数据可以看出,此次援助最大。第二小问原因主要结合所学知识作答。1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2015江西红色六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从顺治至康熙初年,黄宗羲对清统治者怀着强烈的民族仇恨,不仅在行动上进行武装反抗,而且在焚书明夷待访录等著作中还进行激烈的批判。康熙十七年(1678年),清廷议修明史,特开“博学鸿儒科”,以延揽人才。叶方蔼向

31、康熙帝推荐黄宗羲。黄宗羲的弟子陈锡嘏当时在北京任职,代为力辞。黄宗羲闻知后即致书陈锡嘏表示感谢,说如果让他“待诏金马”,无异于“断送老头皮也”。康熙十九年,黄宗羲年已七十一岁,徐元文(顺治十六年状元,官至户部尚书)在康熙帝面前举荐黄宗羲参与修史,康熙帝下旨浙江督抚“以礼敦请”,黄宗羲仍然托病力辞,却派遣自己的儿子黄百家到徐元文主持的明史馆去修史了。康熙二十六年,黄宗羲在写给徐乾学(康熙九年探花,官至刑部尚书)的一封信中写道:今圣主持召,入参密务,古今儒者遭遇之隆,盖未有两。五百年名世,于今见之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从顺治至康熙年间,黄宗羲对清廷的态度逐步发生了什么变化?(7分

32、)(2)根据材料,分析变化的主要原因。从中国历史的发展来看,黄宗羲对清廷态度的变化有什么现实意义?(8分)【答案】(1)变化:由武装反抗、著书批评;到不仕清廷;再到托病力辞,派子替之;最后到认可、赞誉清廷统治。(7分)(2)原因:清廷统治日益巩固,民族矛盾相对缓和;康熙采取笼络汉族知识分子的政策;黄宗羲对清朝统治的认可。意义:有利于维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8分)【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黄宗羲,意在考查解读材料获取信息、调动运用知识进行阐述、分析问题的能力。【解析】第(1)问,材料信息“从顺治至康熙初年,黄宗羲对清统治者怀着强烈的民族仇恨,不仅在行动上进行武装反抗,而且在焚书、明夷待访录等著作中还进行激烈的批判”到“今圣主特召,入参密务,古今儒者遭遇之隆”加以回答变化。第(2)问,第一小问需要从主观与客观两个方面来分析;第二小问从国家统一角度加以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