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02622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解析》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解析》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解析》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解析》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解析》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解析》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解析》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解析》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解析》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解析》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解析》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解析》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解析》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解析》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9-2020学年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48分)1.习近平主席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表明()文化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经济、政治发展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影响民族和国家发展 文化力量是综合国力的基础因素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强调文化的作用和意义,可用排除法来做。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

2、治,是错误的,排除;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文化的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适合题意;经济和科技是综合国力的基础,错误,排除;故本题选C。2. 我国西南地区的悬棺文化散发着谜一般的魅力。考古人员在四川珙县发现371幅历经风雨的悬棺岩画。画面中的钓鱼狩猎、骑马竞技、舞蹈杂耍、舞刀弄剑等场景依稀可辨,让现代绘画艺术家惊叹不已。该考古发现佐证了:精神文化越古老越接近社会生活的本质 精神文化总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精神文化的价值不因时代变迁而改变

3、精神文化的展示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精神文化能否接近社会生活的本质不能以产生的时间作为依据,排除;悬棺岩画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生产实践的场景,表明精神文化总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入选;精神文化的价值会随着时代变迁而改变,排除;钓鱼狩猎、骑马竞技、舞蹈杂耍、舞刀弄剑等场景通过悬棺岩画反映出来,表明精神文化的展示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入选。排除,入选,故答案为C。3. 在中国文学博物馆,4D电影甲骨文向观众展示着甲骨文的产生、发展和演变历程。还原古代生活场景时,影院画面、音响和座椅巧妙配合,带观众穿越数千年,讲述甲骨文字形时,立体图形灵活转换,让观众感

4、受古人造字的智慧。从中看出A. 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B.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了文化传播C. 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D.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科技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答案】B【解析】【详解】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不是决定因素,A不选;C的说法错误,文字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材料没有体现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不选D。4D电影甲骨文向观众展示着甲骨文的产生、发展和演变历程。还原古代生活场景时,影院画面、音响和座椅巧妙配合,带观众穿越数千年,讲述甲骨文字形时,体现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了文化传播,B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4.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

5、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实践经验,深入研究和科学总结中医药学对丰富世界医学事业、推进生命科学研究具有积极意义。中医药学的研究、运用与发展说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基石人们在实践与生活中创造和发展文化并享用文化树立文化自信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不同民族文化间的融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础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文化多样性、民族精神、文化自信。: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基石,错误。:“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实践经验”意味着人们在实践与生活中创造文化,“深入研究和科学总结中医药学对丰富世界医学

6、事业、推进生命科学研究具有积极意义”意味着人们在实践中发展并享用文化,符合题意。:材料阐释的是中医的价值及中医对世界医学事业的贡献,体现了我们的文化自信,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符合题意。: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础,错误。故本题选D。【点睛】本题属于组合选择题,可采用以下方法解答:1排除法。就是对照题干的规定性,先找出错项,再找出与题意不符或者与题意无关的选项,依次排除错项、与题意不符或者与题意无关的选项的方法,本题可排除。2代入法。就是在弄清题干要求的前提下,先从参与组合次数最多的选项人手,对其正误进行分析判断,然后代入,从而排除错误选项的方法。3组合法。即以题干的要求为标准,先审

7、视所列的各项,判断出很有把握的正确选项,然后将正确选项组合,再到题肢中寻觅答案的方法。5.教育部发布关于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通知,修订了高考各科考试大纲,其中多个考试科目将加重中华传统文化考核的比重一时成为热议,有人认为通过高考的风向标,可以倒逼中小学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让孩子更主动接触、了解、学习传统文化。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教育是一种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是消极被动的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教育是一种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故错误;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是积极主动的,而不是消

8、极被动的,故错误;题中观点“可以倒逼中小学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让孩子更主动接触、了解、学习传统文化”,体现了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说明了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故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途径具体表现商业贸易商人进行贸易活动时,不仅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人口迁徙每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都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都会对当时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极大的影响教育人们通过学习各种文化课程,能够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各

9、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其他途径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文化传播,就在我们的生活中6.2019年4月29日,以“让园艺融入自然,让自然感动心灵”为办会理念的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在北京延庆区开幕。本次园博会将以园艺为载体,积极传播和发展中国园艺文化,推动我国由园艺生产大国向园艺产业强国迈进同时,园博会也将汇聚世界各地独特的园艺特色和地域文化,促进国际园艺合作。本次世界园艺会的举办有利于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加强对话交流,增进对外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丰富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促进不同文明的交流互

10、鉴展示文化多样性,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和繁荣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的多样性。:“本次园博会将以园艺为载体,积极传播和发展中国园艺文化,推动我国由园艺 生产大国向园艺产业强国迈进”表明本次世界园艺会的举办有利于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符合题意。:尊重外来文化、认同本国或本民族文化,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即大众传媒的丰富,不符合题意。:“园博会也将汇聚世界各地独特的园艺特色和地域文化,促进国际园艺合作”表明本次世界园艺会的举办有利于展示文化多样性,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和繁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点睛】1文

11、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2文化的多样性: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本民族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7.“任何虚拟空间,不能代替经典名著。通过阅读才能探求古代经典名著的本源,追溯经典的本真。对于经典名著的知识和内容,我们应该重视熟读、精读、细读、慎思,使之融入心灵、血脉,贯于践行。”从文化传承的角度看,这是因为A. 古代经典名著蕴含着中国

12、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B. 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C.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所在D. 推动社会实践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答案】A【解析】【详解】对于经典名著的知识和内容,我们应该重视熟读、精读、细读、慎思,使之融入心灵、血脉,贯于践行。从文化传承的角度看,这是因为古代经典名著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应继承和发扬,A符合题意;要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而不是继承传统文化,B说法错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五千年来创造的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C说法错误;材料强调文化传承,D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点睛】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任何时

13、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任何形式的文化,都不可能摒弃传统文化从头开始。一个民族和国家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存在、发展和创新的根基,就容易淡化对民族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利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8.电影无问西东影片反映四个不同时代却同样出自清华大学的年轻人成长奋斗的故事。这部电影,吸引观众的不仅是演员的颜值和演技,更是影片演绎的家国情怀。在中国人的思想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以下诗句中能体现出这种“家国情怀”的是今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苟利同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A. B. C

14、. D. 【答案】C【解析】【详解】:电影无问西东吸引观众的不仅是演员的颜值和演技,更是影片演绎的家国情怀。在中国人的思想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能体现出这种“家国情怀”。:今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体现了对故乡的思念,更多是一种思乡之情,不体现家国情怀,与题意不符。: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该诗句强调的是勤俭节约和奢侈浪费是治理国家的关键,不体现家国情怀,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C。9.当今,看似繁荣的国内儿童书市场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孩子们如数家珍的大多数童书都是外国书籍,如美国的贝贝熊、法国的不一样的卡梅拉等,“西餐”悄然成为孩子们“餐桌上的主菜”。这引发了

15、很多有识之士的担忧。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要充分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为我国文化发展提供丰富的资源依托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文化应坚持文化自信,自觉抵制“西餐文化”的传播开发反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本土原创童书,增强文化认同感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强调的是要增强对我国文化的认同感,而不是要充分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与题意不符;“西餐悄然成为孩子们餐桌上的主菜、这引发了很多有识之士的担忧”说明没有正确处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没有很好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因而我们应该依托深厚中华民族文化底蕴,发展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文化,开发反映

16、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本土原创童书,增强文化认同感,入选;简单抵制“西餐文化”的传播,犯了封闭主义的错误,不选。故本题答案为D。【点睛】本题重点剖析:面向世界,博采众长(1)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是在文化交流、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2)文化多样性是世界文化的基本特征,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3)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4)既要反对拒绝接受任何外来文化的“封闭主义”倾向,又要克

17、服一味推崇外来文化, “民族虚无主义”倾向。10.2018年4月27日,十三界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全票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惩治亵渎英雄的行为、明确保护英烈的责任主体,强化英烈事迹和精神宣传教育保护英雄烈士的法律体系日益完善,必将推动形成捍卫英烈、学习英烈的良好社会氛围。该法的制定提升了全体公民的国家观念和爱国意识在全社会树立了崇尚英烈的鲜明导向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得到了进一步完善有利于在全社会强化保护英烈文化认同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的制定,在全社会树立了崇尚英烈的鲜明导向,有利于在全社会强化保护英烈的文化认

18、同,必将推动形成捍卫英烈、学习英烈的良好社会氛围,符合题意;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的制定并不能提升全体公民的国家观念和爱国意识,与题意不符;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的制定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没有完善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D。【点睛】我们要立足中国,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文明素养,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11.大江东去的豪迈、杨

19、柳依依的悱恻、长河落日的壮阔、彩笺尺素的缠绵、马革裹尸的肝胆、海纳百川的胸襟、乘风破浪的逸兴、青天揽月的壮思一生命中的一切体验和东方审美意境,都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有着鲜活的表达。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 )中华传统文化阐述了东方审美意境的价值生命中的一切体验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东方审美意境寓于中华传统文化之中并通过其表现出来东方审美意境和中华传统文化在共存与融合中渐趋一致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生命中的一切体验和东方审美意境,都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有着鲜活的表达。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东方审美意境寓于中华传统文化之中并通过其表现出来,中华传统文化阐述了东方审美意境的价值,符合题意。:

20、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说法错误。:东方审美意境和中华传统文化在共存与融合中得到发展,而不是渐趋一致,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点睛】如何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自己特有的文化。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不可能从事任何有价值的文化创造。(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一方面,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所以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础。12.今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

21、。某班同学在策划纪念板报展时,计划展示内容为“五四运动救亡图存,保家卫国”、“五四精神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和“精神延续奋斗拼搏,担当新时代使命”三大版块。你认为该板报展最为贴切的主题是A. 承袭传统文化,继承奋斗精神B. 筑牢理想信念,发扬爱国精神C. 营造文化氛围,培育创造精神D. 认同外来文化,传播时代精神【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正确对待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A: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不能一味承袭,A错误。B:“五四运动救亡图存,保家卫国”、“五四精神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和“精神延续奋斗拼搏,担当新时代使命”,三大版块的应有之义是筑牢理想信念,发扬爱国精神,B符合题意。

22、C:三大版块没有体现营造文化氛围,培育创造精神,C不符合题意。D: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外来文化,D错误。故本题选B。13.习近平指出,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心灵的根脉和归属。人之相交,贵在知心。不管遭遇多少干扰阻碍,两岸同胞交流合作不能停、不能断、不能少。下列对这一讲话的理解正确的是A. 文化统一才有国家的统一B. 尊重文化多样性,集中展示民族文化C. 统一的文化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D. 用文化来铸造中华民族的灵魂,推动祖国统一大业【答案】D【解析】【详解】政治经济决定文化,国家统一是政治现象,文化统一不能决定国家统一,A错误;民族节

23、日集中展示民族文化,B不选;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C不选;“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心灵的根脉和归属”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奋斗的精神纽带,也是实现祖国社会统一的精神动力,D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D。14.由人民网、央视网等共同承办的第三届“五个一百”网络正能量精品评选活动展示了2017年以来在重大政策、重大主题等方面发挥网上正能量引导作用的优秀人物和作品,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下列对该活动影响传导顺序判断合理的是营造积极向上向善的浓厚网络文化氛围增强人们的辨别和抵制落后文化的能力提高人们的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实践能力为众多网民提供了强大的

24、榜样力量和精神动力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A:开展网络正能量精品评选活动,有利于营造积极向上向善的浓厚网络文化氛围,为众多网民提供了强大的榜样力量和精神动力,提高人们的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实践能力,传导正确。BC:对于落后文化的态度是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对于腐朽文化的态度是坚决抵制,依法取缔,说法错误。D:文化对人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开展网络正能量精品评选活动,首先营造的是文化氛围或环境,而不是直接提高人们的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实践能力,传导错误。故本题选A。【点睛】倡导文化多样化,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1)发展大众文

25、化的原因: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应该提供多种类型和风格的文化产品。(2)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的含义:只有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利益和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才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15.习近平在看望参加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强调,希望大家的创作深刻反映70年来党和人民的奋斗实践,深刻解读新中国70年历史性变革中所蕴藏的内在逻辑,讲清楚历史性成就背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优势,

26、更好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为党和人民继续前进提供强大精神激励。要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就要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拒绝和抵制西方文化思想对我国的影响扩大交流,增强各国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与认同保持自己民族文化的独立性和民族话语的独立性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符合题意,“深刻解读新中国70年历史性变革中所蕴藏的内在逻辑,讲清楚历史性成就背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优势”,表明要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就要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说法错误,西方文化思想中有精华也有糟粕,拒绝和抵制的说法过于绝对;说法错误,认同的应该是本民族文化;符合题意,“深

27、刻反映70年来党和人民的奋斗实践,深刻解读新中国70年历史性变革中所蕴藏的内在逻辑,讲清楚历史性成就背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优势,更好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表明要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就要保持自己民族文化的独立性和民族话语的独立性;故选B。【点睛】我们的文化自信,来自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这种文化自信,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16.2017年10月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闭幕,总

28、书记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时指出,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新时代新征程凝聚无比强大精神动力。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不忘本来”就是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推陈出新“吸收外来”就要辩证取舍外来文化,开放包容“面向未来”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文化渗透要坚持实践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自觉担负文化使命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习近平在谈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时指出,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新时代新征程凝聚无比强大的精神动力。“不忘本来”就是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推陈出新;“吸收外

29、来”就是要辩证取舍外来文化,开放包容,理解正确。:我们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但不进行文化渗透,理解错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自觉担负文化使命,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点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中华民族以“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执着闯出了一条新路、好路,

30、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改革开放铸就的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极大丰富了民族精神内涵,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改革开放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答案】(1)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3)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解析】【分析】本题以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铸就了改革开放精神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详解】

31、本题要求考生分析说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该题以教材为载体,立足基础,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根据材料的解读结合所学的知识,主要考虑从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以及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点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5)我们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32、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学发展变化非常大,“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中外文学交流日益深化、中国文学世界影响力显著提高的五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刘悲欣、曹文轩等接连折桂国际文学大奖,这证明中国文学正成为世界文学越来越重要的创造性力量,中国作家与世界对话的自觉和自信大为增强。同时,借助网络等新媒体,中国当代文学正以独特的魅力参与世界文学的建构,丰富世界文学的面貌。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学能够走向世界的原因。【答案】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我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推动了中国文学走出去。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中国文学既

33、有鲜明的个性又有各国文学的共性,所以能够走向世界。中国作家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积极开展对外文学交流。文化交流和传播的途径日益丰富,大众传媒的发展使中国文学的世界影响力进一步提高。【解析】【分析】本题以“中国文学走出去”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文化交流和传播的途径;大众传媒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详解】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把握考查的知识范围是“文化生活的知识”,设问是“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学能够走向世界的原因”。其次分析

34、该材料和设问,根据材料联系课本知识整合答案。具体可结合材料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学发展变化非常大”、“中外文学交流日益深化、中国文学世界影响力显著提高”、“中国文学正成为世界文学越来越重要的创造性力量,中国作家与世界对话的自觉和自信大为增强”、“借助网络等新媒体”这些关键信息,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文化交流和传播的途径;大众传媒的作用等角度回答即可。19.材料一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播出后,引发社会各界广泛点赞。该节目以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为切入点,旨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

35、生动阐释与广泛传播。该节目是运用电视媒体、采取形象化方法来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次成功尝试,生动而又深入地展现了新时代与中华文明历史的同根同源与一脉相承,表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血脉相连和精神相通。该节目具有正面引导和深刻教育意义,催人向上,使人奋进,鼓舞人们积极投身于新时代的祖国建设。材料二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让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

36、(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引发社会各点赞的原因。(2)结合材料二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答案】(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习近平引用的经典名句,极大地鼓舞了积极投身于新时代的祖国建设。健康的、先进的文化塑造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习近平引用的经典名句,对人们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中国传统文化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能够为中华民族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提供有力的精神滋养。(2)

37、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文化生产力,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解析】【分析】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注重对学生阅读材料提取信息、概括提炼观点,描述阐释事理的能力的考查,有一定的难度。【详解】(1)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引发社会各界广泛点赞的原因,属于原因类试题,知识范围是文化生活,具体知识指向不明

38、确,需要从材料入手进行分析作答。依据材料中“节目以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为切入点,旨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阐释与广泛传播”,可知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依据材料中“节目以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为切入点”,可知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中国传统文化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能够为中华民族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提供有力的精神滋养;依据材料中“节目具有正面引导和深刻教育意义,催人向上,使人奋进,鼓舞人们积极投身于新时代的祖国建设”,可知该节目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本题要求考生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属于措施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可以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文化产业和公益性文化事业等角度进行概括说明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