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0年高三毕业班5月模拟检测生 物一、选择题:1. 在生物教材当中出现了很多有关小泡的叙述,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 内质网膜会形成小泡,把附在其上的核糖体中合成的蛋白质包裹起来,随后小泡离开内质网向高尔基体移动并最后与之融合B. 在动物、真菌和某些植物的细胞中,含有一些由高尔基体断裂形成的,由单位膜包被的小泡,称为溶酶体C. 在植物有丝分裂的前期,核膜开始解体,形成分散的小泡,到了有丝分裂的末期,这些小泡会聚集成一个细胞板,进而形成新的细胞壁D. 刚分裂形成的植物细胞中只有很少几个分散的小液泡,随着细胞的长大,这些小液泡就逐渐合并发展成一个大液泡【答案】C【解析】【详解】A、分泌蛋白合
2、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A正确;B、高尔基体断裂形成的,由单位膜包被的小泡,称为溶酶体,B正确;C、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细胞板向四周延伸形成细胞壁,而植物细胞壁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因此赤道板附近聚集的小泡是由高尔基体形成的,C错误;D、植物细胞中的大液泡是由很少几个分散的小液泡长大,逐渐合并发展而来,D正确。故选C。【点睛】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2.五个大小相同的马铃薯幼根与物种A的幼根分别放入甲戊五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数小时后,取
3、出称重,重量变化如图所示。以下关于该实验结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与马铃薯幼根细胞液等渗的溶液是甲溶液B. 马铃薯比物种A更耐旱C. 物种A幼根的分生区细胞在甲浓度溶液中一定会发生质壁分离D. 在这五种蔗糖溶液中,浓度最大的是乙溶液【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马铃薯幼根与物种A的幼根分别放入甲戊五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重量不变,细胞吸水和失水处于动态平衡;重量减小,则外界溶液浓度高,细胞失水;重量增加,外界溶液浓度低,细胞吸水。【详解】A、在甲溶液中,马铃薯幼根细胞的重量不变,说明马铃薯吸水和失水处于动态平衡,甲溶液是马铃薯幼根细胞液等渗的溶液,A正确;B、由图可知,马铃薯吸水
4、能力要比物种A强,所以马铃薯更耐干旱,B正确;C、分生区细胞不含有大液泡,所不会发生质壁分离,C错误;D、在这五种蔗糖溶液中,在乙溶液中,马铃薯幼根细胞的重量减少最大,说明乙浓度最大的,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物质运输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渗透作用水分的运输方向是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3.将玉米的PEPC酶基因导入水稻后,测得光照强度对转基因水稻和原种水稻的气孔导度及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注:气孔导度越大,气孔开放程度越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光照强度低于8102molm-2s-1时,影响两种水稻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和C02浓度B. 光照强度为1014102molm
5、-2s-1时,原种水稻光合速率基本不变,可能是C02供应不足引起的C. PEPC酶所起的作用是增大气孔导度,提高水稻在强光下的光合速率D. 转基因水稻光饱和点比原种水稻大,更适合栽种在强光环境中【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左图:两种水稻的起点相同,说明开始时气孔导度相同,在一定的光照强度下,转基因水稻的气孔导度大于原种水稻。分析右图:右图表示在一定的光照强度范围内,转基因水稻的光合速率与原种水稻相同,但光照强度高于8102molm-2s-1时,转基因水稻的光合速率大于原种水稻。【详解】分析题图曲线可知,当光照强度低于8102molm-2s-1时,随光照强度增加,气孔导度和光合作用速率增强,说
6、明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A错误;由普通与转基因水稻的气孔导度与光照强度变化关系曲线可看出:光强为1014102molm-2s-1时,原种水稻的气孔导度下降,原因是光照过强导致叶片温度过高,蒸腾作用过快使水分散失过快,气孔部分关闭导致二氧化碳供应不足使光合作用强度减小,而光照强度增大使光合作用强度增大,当光照强度增加与CO2供给不足对光合速率的正负影响相互抵消时,光合速率基本不变,所以原种水稻光合速率基本不变,可能是C02供应不足引起的,B正确;比较左图中转基因水稻和原种水稻的曲线图可知,转基因水稻的气孔导度大于原种水稻,说明PEPC酶可以提高气孔导度,气孔导度越大,气孔开放程度越高
7、,二氧化碳进入叶肉细胞的速度快,光合作用强度增强,C正确;分析题图可知,转基因水稻光的饱和点较原种水稻高,光照强度大于8102molm-2s-1时,转基因水稻的光合速率大于普通水稻,因此转基因水稻更适宜栽种在光照较强的环境中,D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着重考查了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等方面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一定知识网络的能力。4.棉铃虫是严重危害棉花的一种害虫。科研工作者发现了毒蛋白基因B和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D,两种基因均可导致棉铃虫死亡。现将B和D基因同时导入棉花的一条染色体上获得抗虫棉。棉花的短果枝由基因A控制,研究者获得了多个基因型为
8、AaBD的短果枝抗虫棉植株,AaBD植株自交得到F1(不考虑减数分裂时的交叉互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若F1中短果枝抗虫长果枝不抗虫31,则B、D基因与A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B. 若F1中长果枝不抗虫植株比例为1/16,则F1产生配子的基因型为AB、AD、aB、aDC. 若F1表现型比例为9331,则果枝基因和抗虫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D. 若F1中短果枝抗虫短果枝不抗虫长果枝抗虫211,则F1配子的基因型为A和aBD【答案】B【解析】【分析】1、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
9、的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遵循连锁定律。2、由题意知,B、D位于一条染色体上,因此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如果A(a)与BD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为AaBD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是ABD:a:aBD:A=1:1:1:1,如果A(a)与BD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A(a)与BD也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为AaBD的个体产生的配子的类型是ABD:a=1:1或者是aBD:A=1:1。【详解】A、如果B、D基因与A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则AaBD产生的配子的类型是ABD:a=1:1,则自交后代的基
10、因型是AABBDD:AaBD:aa=1:2:1,表现型是短果枝抗虫:长果枝不抗虫=3:1,A正确;B、由于BD位于一条同源染色体上,如果不考虑交叉互换,则不会产生基因型为AB、AD、aB、aD的四种类型的配子,B错误;C、果枝基因和抗虫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AaBD产生配子的类型是ABD:a:aBD:A=1:1:1:1,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9:3:3:1,C正确;D、如果a与BD连锁,AaBD产生的配子的类型是A:aBD=1:1,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AaBD:aaBBDD=1:2:1,短果枝抗虫:短果枝不抗虫:长果枝抗虫=2:1:1,D正确。故选B。5.某种细菌(Z)能
11、依赖其细胞膜上的H+载体将胞内的H+排出,该过程需要消耗ATP。研究者得到该细菌H+载体结构改变的一种突变体(T),并比较了Z、T分别纯培养时细菌数量和培养液pH的变化规律,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 T菌群呈S型增长,培养约20小时后达到K值B. T细菌可能是H+载体功能降低的一种突变体C. Z细菌将胞内H+排到胞外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D. Z细菌生长的培养液最适pH一定小于4.0【答案】D【解析】【分析】统计菌落数目的方法:(1)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原理:利用特定细菌计数板或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计算一定容积的样品中微生物数量;方法:用计数板计数; 缺点:不能区分死菌与活
12、菌。(2)间接计数法(活菌计数法) 原理: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菌。操作a、设置重复组,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与准确性。b、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计算公式:每克样品中菌株数=(cV)M,其中c代表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生长的平均菌落数,V代表涂布平板时所用的稀释液的体积(mL),M代表稀释倍数。【详解】A、分析曲线图可以看出,T菌群呈S型增长,培养约20小时后达到K值,A正确;B、T和Z培养液pH比较,T组培养液中pH下降较慢,说明从胞内排出H+较少,T细
13、菌可能是H+载体功能降低的一种突变体,B正确;C、细菌(Z)能依赖其细胞膜上的H+载体将胞内的H+排出,该过程需要消耗ATP,说明Z细菌将胞内H+排到胞外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C正确;D、Z细菌生长培养液最适pH不一定小于4.0,在4.5左右Z细菌增长速率较快,D错误。故选D。6.胃蛋白酶(pH50时会发生不可逆的变性而失活)只会消化外源食物中的蛋白质,而不会消化胃组织自身的蛋白质,这归功于胃腔表面的胃黏液碳酸氢盐屏障。下图是胃黏液碳酸氢盐屏障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若和表示“促进”或“抑制”,则指的是促进作用,指的是抑制作用B. HCO3-能中和胃酸,使胃细胞表面黏液层的pH接近
14、70,从而使胃蛋白酶失活C. 主细胞通过胞吐的方式分泌胃蛋白酶原,该过程会消耗能量D. 胃蛋白酶原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后形成胃蛋白酶【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主细胞通过胞吐的方式分泌胃蛋白原,在盐酸的作用下,胃蛋白酶原转化为胃蛋白酶是在胃腔内进行,据此答题。【详解】A、过程促进了胃蛋白酶原形成胃蛋白酶,过程是负反馈调节,胃蛋白酶过多时可抑制胃蛋白酶原的活化过程,因此为抑制作用,A正确;B、由题干信息可知,胃蛋白酶在pH5.0时会发生不可逆的变性而失活,而HCO3能中和胃酸,使胃细胞表面黏液层的pH接近7.0,从而可使胃蛋白酶失活,B正确;C、胃蛋白酶原是一种蛋白质,主细胞通过胞
15、吐的方式分泌胃蛋白酶原,而胞吐过程需要消耗能量,C正确;D、根据题图分析可知,胃蛋白酶原在盐酸的作用下变成胃蛋白酶,D错误。故选D。7.正常人体静脉注射一定量葡萄糖后,可诱导胰岛素分泌呈“双峰曲线”,两个峰分别代表胰岛素分泌的第一时相和第二时相(基线指24小时胰岛细胞持续分泌的微量胰岛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05 min内胰岛素可能来自胰岛B细胞中之前贮存B. 胰岛素分泌量增加会降低组织细胞吸收葡萄糖的速率C. 血糖调节过程中,胰岛素的作用结果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即为反馈调节D. 第二时相胰岛素的分泌是神经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该过程有下丘脑参与【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分析
16、可知,在维持高血糖的刺激下,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可分为两个时相:第一时相是血糖升高开始35min,胰岛B细胞贮存的胰岛素释放,第二时相是血糖升高15min后,胰岛素合成酶被激活,胰岛素合成并释放。【详解】A、据图分析可知,05 min内胰岛素可能来自胰岛B细胞中之前贮存的,A正确;B、胰岛素的作用是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转化和利用,胰岛素分泌量增加会提高组织细胞吸收葡萄糖的速率,B错误;C、血糖调节过程中,当血糖浓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就会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即胰岛素的作用结果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即为反馈调节,C正确;D、机体对血糖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下丘脑是血糖调节中枢,D正确。故选
17、B。【点睛】血糖调节中,高血糖一方面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另一方面通过神经细胞传入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胰岛B细胞,胰岛B细胞作为效应器分泌胰岛素,故血糖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8.2019年12月开始爆发的新冠肺炎(COVID-19)是由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该病毒为单股正链RNA病毒,用(+)RNA表示,下图表示冠状病毒的增殖和表达过程。冠状病毒的S蛋白是入侵细胞的关键,其能与肺部等细胞表面的受体血管紧张转化素(ACE2)结合,让病毒与细胞相连。同时,在一些蛋白酶的作用下,S蛋白的特定位点会被切开,促进病毒包膜与细胞膜的融合,从而让病毒进入细胞。下列关于该病毒的说法错误的是(
18、 )A. 病毒的RNA侵入细胞后可以作为模板翻译出RNA复制酶,催化RNA的复制B. 病毒包膜与细胞膜的融合表明,冠状病毒侵入细胞的过程类似于胞吞C. 病毒侵入机体后,机体必须依赖细胞免疫才能彻底清除病毒D. S蛋白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具有特异性,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答案】D【解析】【分析】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不能独立的生活和繁殖,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详解】A、由图中信息可知,病毒的RNA可以直接作为翻译的模板,翻译出的酶催化RNA的复制,A正确;B、病毒侵入细胞的过程有“
19、病毒包膜与细胞膜的融合”,这和胞吞过程膜的融合类似,B正确;C、病毒侵入细胞后,必须由细胞免疫裂解靶细胞释放出病毒后,机体才能彻底清除病毒,C正确;D、S蛋白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具有特异性,但是病毒不是细胞结构的生物,没有体现细胞间的信息交流,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需要考生结合图中病毒的基因表达的过程,进行解答,易错点是D选项中,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一定是发生在细胞与细胞之间的。9.苇草主要生长于瑞士阿尔卑斯山的高山盛夏牧场,是一种依赖风力传粉的植物。不同种群的苇草对铜耐受力不同,有耐受性基因的个体在无铜污染地区生长很缓慢。调查废弃铜矿区及附近苇草种群对铜的耐受力,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
20、的是( )A. 距离矿区160m的苇草种群对铜耐受基因主要来自基因突变B. 矿区内苇草与距离矿区100m的苇草存在地理隔离C. 矿区土壤的选择导致苇草耐受基因频率高于非矿区D. 非矿区苇草耐受性基因频率与风力和风向无关【答案】C【解析】【分析】1、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等,由于苇草是一种依赖风力传粉的植物,推测矿区内苇草与距离矿区100m-160m的苇草不存在地理隔离。2、据图分析可知:矿区苇草铜耐受指数高于非矿区,推测可能是矿区土壤的选择导致了苇草耐受基因频率高于非矿区。【详解】A、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距离矿区160m的苇草种群对铜耐受基因主要来自基因重组,A错误;B、根据
21、题干信息,苇草是一种依赖风力传粉的植物,故矿区内苇草与距离矿区100m的苇草不存在地理隔离,B错误;C、据图分析可知,矿区苇草铜耐受指数高于非矿区,故推测可能是矿区土壤的选择导致了苇草耐受基因频率高于非矿区,C正确;D、苇草是一种依赖风力传粉的植物,非矿区苇草耐受性基因频率与风力和风向有关,D错误。故选C。10.研究小组利用微生物实验操作技术来探究某池塘中大肠杆菌数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组别部分操作过程、结论I进行涂布平板操作时,将10 ml菌液滴加到培养基的表面后,再用灭菌后的涂布器推匀II涂布完成后,在培养皿上盖上做标记,并将培养皿倒置III重复实验获得了四个平板,其中的菌落数分别为21
22、2、381、157、183,则平均值应为184VI实验组平板上有38个菌落,空白对照组有5个、则38- 5作为池塘中大肠杆菌数量计算的依据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涂布操作:1、将涂布器浸在盛有酒精的烧杯中。2、取少量菌夜(不超过0.1ml)滴加到培养基表面。3、将沾有少量酒精的涂布器在火焰上引燃,待酒精燃尽后,冷却8-10s。4、用涂布器将菌液均匀地涂布在培养基表面,涂布时可转动培养皿,使菌液分布均匀。【详解】A、进行涂布平板操作时,取少量菌液(不超过0.1ml)滴加到培养基表面,再用灭菌后的涂布器推匀,A错误;B、涂布完成后,在培养皿底做好标记,并将培养皿倒置,B错
23、误;C、计数时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选项中各菌落数符合要求,求平均值即可,C正确;D、设置空白对照组的目的是判断有无杂菌污染,题目中空白对照组有5个菌落,说明在培养过程中有杂菌污染,应重新开展实验,D错误。故选C。11.如图是某哺乳动物细胞减数分裂的相关示意图(图中只显示一对同源染色体)。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图l产生异常配子的原因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B. 图l中的与正常配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后发育成的个体产生的配子均为异常的C. 图2中甲乙的变化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一着丝点连接的染色单体基因型相同D. 若图2甲细胞经分裂
24、产生了基因型为AB的精细胞,则另三个精细胞的基因型是Ab、ab、aB【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1中亲代细胞含有1对同源染色体,产生的四个配子中有2个含有1对同源染色体,还有2个不含染色体,说明亲代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最终进入了同一个子细胞中。图2中甲细胞含有1对同源染色体,2对等位基因;图乙含有1对同源染色体,但是每一条染色体含有2条姐妹染色单体。【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1产生异常配子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A错误;B、图l中的配子比正常配子多一条染色体,它与正常配子结合形成的受精卵中也多一条染色体,该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个体产生的配子中有异常的也有
25、正常的,B错误;C、图2中甲乙的变化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同一着丝点连接的染色单体基因型相同,C错误;D、图2甲细胞经分裂产生了基因型为AB的精细胞,而甲细胞中A和b在同一条染色体上,a和B在同一条染色体上,说明该精原细胞形成精细胞的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则另三个精细胞的基因型是Ab、ab、aB,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图示细胞分裂异常的原因,再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2.下列有关科学实验及其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容易获得突变体的主要原因是
26、培养的细胞一直处于分裂状态“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和“DNA双螺旋结构模型”都是物理模型孟德尔的测交后代性状比为11,可以从细胞水平上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设计对照实验时,实验组与对照组中的无关变量要相同且适宜是为了遵循对照原则基因工程中为检测抗虫棉是否培育成功,最方便的方法是检测棉花植株是否有相应性状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容易获得突变体的主要原因是培养的细胞一直处于分裂状态,细胞易发生突变,正确;“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和“DNA双螺旋结构模型”都是以实物形式直观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故属于物理模型,正确;孟德尔的测交后代性状比为11,只能说明配子的
27、结合机会是均等的,待测个体产生的配子比例等于1:1时,可以从细胞水平上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错误;设计对照实验时,实验组与对照组中的无关变量要相同且相等是为了遵循对照原则,无关变量适宜容易引起歧义,错误;基因工程中为检测抗虫棉是否培育成功,最方便的方法是检测棉花植株是否有相应性状,即抗虫接种试验,正确。故选B。二、非选择题:13.草莓比较耐阴,若将其栽种在光照强度较弱的温室大棚里可能更加适宜生长。某生物兴趣小组研究了遮光处理对草莓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材料用具:二叶期草莓幼苗若干、遮阳网(网内光强为自然光强1/3左右)、光合分析测定仪等。实验步骤与分析:选取生长状况相似的草莓幼苗若干,均分为对
28、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用遮阳网进行处理。将两组草莓幼苗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至植株长出6片叶左右,测得其净光合速率如图1所示。(1)图1中,对照组呈现“双峰”型曲线的原因是_。据图1分析,实验组有机物累积总量显著低于对照组,与预期不符,判断依据为_。(2)有同学推测遮阴可能影响光合作用的_反应,并据此继续进行实验得到图2的结果。由图2可知,实验组利用CO2的效率降低,可能的原因是遮阴使叶片温度降低,导致_。(3)某同学推测,适当遮光可能导致叶绿素含量增加,以适应弱光环境。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该同学的推测是否正确,简单的写出实验思路:_。(4)综上所述,欲提高草莓的光合速率,可改变_ (填“C
29、O2浓度”或“遮光比例”)再作进一步研究。(5)独脚金内酯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植物激素,其具有抑制侧枝生长等作用。独脚金内酯作为植物激素,是一类具有_作用的有机物。细胞分裂素能促进侧枝生长,在此功能上其与独脚金内酯是_的关系。【答案】 (1). 气孔关闭,CO2吸收量减少 (2). 在实验时间内,实验组吸收的CO2总量少于对照组 (3). 暗 (4). 光合作用相关酶的活性降低 (5). 提取并用纸层析法分离遮光和未遮光情况下的草莓等量叶片中的色素,观察并比较叶绿素色素带的宽度 (6). 遮光比例 (7). 调节 (8). 拮抗【解析】【分析】在干旱的条件下,植物为了防止水分过快的丢失,关闭气
30、孔,导致植物吸收的CO2减少,从而影响了光合作用,图2中遮阴条件下植物CO2补偿点比对照高,但CO2的固定速率降低。植物激素是对植物生长发育起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详解】(1)图1中,对照组在高温条件下,关闭气孔,导致吸收的CO2不足,光合作用速率降低,因此出现双峰型曲线;由于在实验时间内,实验组吸收的CO2总量少于对照组,所以有机物积累量(净光合作用)低于对照组。(2)实验组利用CO2的效率降低,推测遮阴影响暗反应;原因是遮阴使叶片温度降低,导致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降低。(3)本实验自变量是光照强度,因变量是叶绿素含量,所以实验思路:提取并用纸层析法分离遮光和未遮光情况下的草莓等量叶片
31、中的色素,观察并比较叶绿素色素带的宽度。(4)草莓比较耐阴,但在1/3自然光光强下利用CO2的效率降低,因此欲提高草莓的光合速率,可以改变遮光比例。(5)植物激素是具有调节作用的有机物。独脚金内酯具有抑制侧枝生长的作用,而细胞分裂素促进侧枝生长,所以二者是拮抗的关系。【点睛】本题以反映“遮光处理对草莓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的实验结果的曲线图与柱形图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14.兴凯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包括大兴凯湖和小兴凯湖两部分,上游的小兴凯湖可通过两个泄洪闸与大兴凯湖
32、连通下图为小兴凯湖部分生物的营养关系图,请回答问题。(1)湖内所有生物构成一个_。由图可知,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鲢与浮游动物的关系是_。(2)兴凯湖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的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价值。(3)对大、小兴凯湖的浮游植物进行采集和统计,结果如下。在不同采集点采集浮游植物,每个采集点收集三次,用显微镜对样品进行观察并计数,取_,以确定单位体积中浮游植物的_,发现浮游植物以绿藻、硅藻和蓝藻为主。与绿藻相比,蓝藻细胞结构的主要特征是_。从图中可以看出小兴凯湖的浮游植物的_高于大兴凯湖。【答案】 (1). 生物群落 (2). 浮游植物和水生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3). 捕食和
33、竞争 (4). 间接 (5). 平均值 (6). 种类和数量 (7). 无成形的细胞核 (8). 丰富度【解析】【分析】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它的价值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同一地点所有的生物称为一个群落,群落最基本的特征是物种丰富度。【详解】(1)湖内所有生物构成一个生物群落;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即浮游植物和水生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根据食物网可知,鲢可以捕食浮游动物,同时都以浮游植物为食,所以它们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2)兴凯湖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
34、性的间接价值。(3)在不同采集点采集浮游植物,每个采集点收集三次,用显微镜对样品进行观察并计数,取三次统计的平均值;以确定单位体积中浮游植物的种类和数量;绿藻是真核生物,蓝藻是原核生物,与绿藻相比,蓝藻细胞结构的主要特征是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从图中可以看出小兴凯湖的浮游植物的种类即物种丰富度高于大兴凯湖。【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知识,难度较小,识记群落的概念和特征,分析图中数据得出结论。15.核基因P53是细胞的“基因组卫士”。当人体细胞DNA受损时,P53基因被激活,通过图示相关途径最终修复或清除受损DNA,从而保持细胞基因组的完整性。请回答下列问题:(1)人体细胞中P53基因的存
35、在对生物体内遗传物质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从进化的角度来说这是_的结果。(2)图中是_过程,该过程控制合成的P53蛋白通过调控某DNA片段合成lncRNA,进而影响过程,该调节机制属于_调节。(3)细胞中lncRNA是_酶催化的产物,lncRNA之所以被称为非编码长链,是因为它不能用于_过程,但其在细胞中有重要的调控作用。(4)图中P53蛋白可启动修复酶系统,从而对受损伤的DNA进行修复。据图分析,P53蛋白还具有_功能。(5)某DNA分子在修复后,经测定发现某基因的第1201位碱基由G变成了T,从而导致其控制合成的蛋白质比原蛋白质少了许多氨基酸,原因是原基因转录形成的相应密码子发生了转变,可
36、能的变化情况是_(用序号和箭头表示)。AGU(丝氨酸)CGU(精氨酸) GAG(谷氨酸) GUG(缬氨酸)UAA(终止密码)UAG(终止密码)【答案】 (1). 自然选择 (2). 基因的表达(转录、翻译) (3). (正)反馈 (4). RNA聚合 (5). 翻译 (6). 启动P21基因、结合DNA片段 (7). 【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当某些因素导致人体细胞DNA受损时,P53基因被激活,通过过程控制合成的P53蛋白,其作用途径有:(1)P53蛋白通过结合某DNA片段调控某DNA片段合成IncRNA,进而促进过程使其合成更多的P53蛋白;(2)P53蛋白通过启动P21基因的表达阻止DN
37、A的复制;(3)P53的蛋白可启动修复酶系统修复损伤的DNA。【详解】(1)人体细胞中P53基因的存在对生物体内遗传物质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从进化的角度来说,这是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生物朝一定方向不断进化。(2)图中过程控制合成的P53蛋白通过调控某DNA片段合成IncRNA,是基因的表达(转录和翻译的过程);IncRNA对过程起促进作用,所以该调节机制属于正反馈调节。(3)lncRNA是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非编码RNA不能用于翻译(合成蛋白质)过程。(4)据图分析,P53蛋白还具有启动P21基因的表达和结合DNA片段,调控其合成IncRNA的功能。(5)某
38、DNA分子在修复后,经测定发现某基因的第1201位碱基由G变成了T,从而导致其控制合成的蛋白质比原蛋白质少了许多氨基酸,原因是原基因转录形成的相应密码子发生了转变,即相应部位的密码子的碱基由G变成了U或由C变成了A,相应的密码子变为终止密码子,因此可能的变化情况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图中信息:1、图中是基因表达的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图中正反馈的意义是有利于在短时间内合成大量的P53蛋白,以加快损伤DNA的修复并阻止DNA的复制。2、启动P21基因表达的意义是阻止受损DNA的复制,阻断错误遗传信息的传递。16.呼吸缺陷型酵母菌是野生型酵母菌的突变菌株,其线粒体功能丧失,只
39、能进行无氧呼吸。科研人员为获得高产酒精的呼吸突变型酵母菌进行了相关研究。(1)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首先要通入无菌空气,目的是_。一段时间后密封发酵要注意控制发酵罐中的_条件(至少答出2个)。(2)为优化筛选呼吸缺陷型酵母菌的条件,研究人员设计了紫外线诱变实验,记录结果如下表。表中A、B、C分别是_。据表中数据分析,最佳诱变处理的条件为_。组别1组2组3组4组5组6组7组8组9组照射时间/minA1515202020252525照射剂量/W1215171215B121517照射距离/cm1820222022182218C筛出率/%371351564711(3)TTC是无色物质,可以进入细胞内与足量
40、的还原剂H反应生成红色物质。为筛选呼吸缺陷突变菌株可以在基本培养基中添加_,该培养基属于_培养基。如果出现_的菌落则为呼吸缺陷型酵母菌,原因是_。(4)科研人员为检测该呼吸突变型酵母菌是否具备高产酒精的特性,做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由图中数据推测该呼吸缺陷型酵母菌_(填“适宜”或“不适宜”)作为酒精发酵菌种,依据是_。【答案】 (1). 使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较多的ATP,用于酵母菌的繁殖 (2). 温度、气压、PH值 (3). 15、17、20 (4). 照射时间20min、照射剂量15W、照射距离22cm (5). TTC (6). 鉴别 (7). 白色 (8). 呼吸缺陷型酵母菌
41、无法产生大量的H(或“NADH”),不能将TTC还原为红色物质 (9). 不适宜 (10). 在8-32小时发酵时间内,呼吸缺陷型酵母菌产酒精量小于野生型【解析】【分析】1、实验设计的原则为单一变量和对照原则;2、酵母菌兼性厌氧性生物,既能进行有氧呼吸也能进行无氧呼吸;3、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还原性氢,释放出少量能量,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在酶的催化作用下生成大量还原性氢和二氧化碳,释放出少量能量,第三阶段是前两个阶段产生的还原性氢和氧气结合生成水,释放出大量能量。【详解】(1)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首先要通入无菌空气,是为了使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较多的ATP,用于酵母菌的大量
42、繁殖,增加酵母菌的数量。密封发酵要注意控制发酵罐中的温度、气压、PH值等发酵条件。(2)实验设计遵循的是单一变量原则,由表可知,照射时间和照射剂量以及照射距离的值是固定的3个,即照射时间(1.5、2.0、2.5),照射剂量(12、15、17),照射距离(18、20、22),故123组照射时间一定,故1组照射时间应为1.5,同理456组照射剂量一定,6组的照射剂量为17,789组照射距离一定,对应的9组照射距离为20,从表中可以分析得出第5组诱变效果最好,即在照射时间2min、照射剂量15W、照射距离22cm的条件下。(3)TTC是无色物质,可以进入细胞内与足量的还原剂H反应生成红色物质。利用这
43、个原理,为筛选呼吸缺陷突变菌株可以在基本培养基中添加TTC,这样的培养基具有筛选的功能,属于选择培养基。由于呼吸缺陷型酵母菌无法产生大量的H(或“NADH”),不能将TTC还原为红色物质,故培养基中出现白色的菌落则为呼吸缺陷型酵母菌。(4)由图可知,在8-32小时内,野生型比呼吸缺陷型酵母菌发酵液酒精浓度高,所以呼吸缺陷型酵母菌不适宜作为酒精发酵菌种。【点睛】本题以酵母菌突变体筛选及酒精发酵能力测试实验为情境,主要考查微生物培养、细胞呼吸等知识的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以及实验探究能力,三因素三水平实验设计是本题创新性的考查,对思维能力要求较高,难度较大。17.萝卜的蛋白A具有广泛的抗植物病菌作用,
44、而且对人体没有影响。我国科学家欲获得高效表达蛋白A的转基因大肠杆菌作为微生物农药,做了相关研究。(1)研究者用_酶处理蛋白A基因和pET质粒,得到重组质粒,再将重组质粒置于感受态大肠杆菌细胞悬液中,获得转基因大肠杆菌。(2)检测发现,转入的蛋白A基因在大肠杆菌细胞中表达效率很低,研究者推测不同生物对密码子具有不同的偏好,因而设计了与蛋白A基因结合的两对引物(引物B和C中都替换了一个碱基),并按图2方式依次进行4次PCR扩增,以得到新的蛋白A基因。这是一种定点的_技术。图2所示的4次PCR应该分别如何选择图1中所示的引物?请填写以下表格(若选用该引物划“”,若不选用该引物则划“”)_。引物A引物
45、B引物C引物DPCR1PCR2PCR3PCR4(3)研究者进一步将含有新蛋白A基因的重组质粒、_和pET质粒分别导入大肠杆菌,提取培养液中的蛋白质,用_方法检测并比较三组受体菌蛋白A的表达产物,判断新蛋白A基因表达效率是否提高。为检测表达产物的生物活性,研究者将上述各组表达产物加入到长满了植物病菌的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比较抑菌圈的大小,以确定表达产物的_。(4)作为微生物农药,使用时常喷洒蛋白A基因的发酵产物而不是转蛋白A基因的大肠杆菌,其优点是_。【答案】 (1). 限制酶和DNA连接 (2). 基因突变 (3). 引物A引物B引物C引物DPCR1PCR2PCR3PCR4 (4). 含
46、有蛋白A基因的重组质粒 (5). 抗原-抗体杂交 (6). 生物活性大小 (7). 对人、畜、农作物和自然环境安全;不会造成基因污染;有效成分纯度较高【解析】【分析】基因工程的步骤包括目的基因的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把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和鉴定等。【详解】(1)在基因工程中,需要用限制酶分别对蛋白A基因和pET质粒进行切割,再用DNA连接酶处理获得得到重组质粒。(2)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经过4次PCR技术后获得了新的基因,这是一种定点的基因突变技术。根据每轮循环获得的产物可知,PCR1用引物A和B处理,PCR2用引物C和D处理,PCR3不需要用引物处理,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47、即可以获得相应的产物;PCR4用引物A和D处理,可以获得新的蛋白A基因。如图所示:引物A引物B引物C引物DPCR1PCR2PCR3PCR4(3)将含有新蛋白A基因的重组质粒和含有蛋白A基因的重组质粒、空质粒(pET质粒)分别导入大肠杆菌,提取培养液中的蛋白质,用抗原-抗体杂交方法检测并比较三组受体菌蛋白A的表达产物,判断新蛋白A基因表达效率是否提高。将上述各组表达产物加入到长满了植物病菌的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比较抑菌圈的大小,可以确定表达产物的生物活性大小。(4)由于蛋白A基因的发酵产物对人、畜、农作物和自然环境安全;不会造成基因污染;有效成分纯度较高,故使用时常喷洒蛋白A基因的发酵产物而不是转蛋白A基因的大肠杆菌。【点睛】本题的难点在于4轮PCR所选引物的判断,需要考生根据每轮循环合成的产物结合四种引物的位置进行相关的分析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