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东省深圳高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卷一、单项选择题I: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某兴趣小组探究了不同浓度的NAA对插条生根的影响,结果见下表用于农业生产实践,应选用的NAA浓度(mg/L)范围是()NAA浓度(mg/L)0200400600800生根数(条)16994A0200B200400C400600D6008002如图显示苹果果实发育过程中不同激素的动态变化,其中反映乙烯变化的是()ABCD3在田间发现的异常高杆植株,最可能是由下列哪种植物激素变化引起的()A赤霉素B乙烯C脱落酸D细胞分裂素4神经调节的基本
2、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缩手反射的反射弧不包括()A脑干B脊髓C感受器D传入神经5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必须通过()A树突B轴突C突触D胞体6如图为神经突触的示意图某种毒素通过破坏膜上的Na+通道抑制神经冲动的传递,据图判断该毒素作用的结构位于()A突触后膜B突触前膜C突触间隙D突触小体7聋哑学生要准确地理解老师的手语,依靠的神经中枢是()语言中枢 听觉中枢 嗅觉中枢 视觉中枢ABCD8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是()A维持体温处于较低水平B使体内各处pH保持相同C保持体内渗透压绝对不变D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9医生给病人注射药物,不同的注射方式,药物到达靶细胞的途径不同以下途径
3、正确的是()A肌肉注射:淋巴血液组织液血液靶细胞B肌肉注射:组织液血液组织液靶细胞C静脉注射:组织液淋巴血液靶细胞D静脉注射:淋巴血液组织液靶细胞10AIDS患者免疫功能将逐渐丧失,从而不能抵御多种病原体的入侵以及清除自身肿瘤病变细胞,原因是HIV感染人体后破坏了()A红细胞B吞噬细胞CB淋巴细胞DT淋巴细胞11下列最可能感染艾滋病的行为是与艾滋病患者()A拥抱B一起用餐C共用注射针头D握手12浮游动物、藻类、贝类、虾、鱼、微生物等为某湖泊中生活的全部生物,他们统称为()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D生物圈13如图装置可用于采集()A田鼠B藻类C土壤小动物D土壤微生物14森林中生长着乔木、灌木和草本
4、植物,形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这种分层现象主要与下列哪一因素有关()A温度B湿度C土壤D光照强度15小王分别从以下四种土壤环境取样探究土壤动物丰富度推测土壤动物丰富度最高的样品来自()A菜园地B荒山黄土地C建筑工地D动运场的沙池16池塘生态系统中,分解者主要是()A细菌和真菌B细菌和浮游植物C细菌和浮游动物D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17如图是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示意图,据图判断正确的是()A蝗虫是次级消费者B鸟和田鼠具有相同的营养级C该食物网共有2条食物链D若蛇的数量大量减少,田鼠的数量也随之大量减少18碳循环是生态系统中一种重要的物质循环类型,下列属于碳循环过程的是()A根瘤菌的固氮作用B绿色植物
5、的光合作用C水蒸发至大气中D镉通过食物链被富集19某草原上长期生活着兔、狐和狼,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各类生物所含的能量如表以下分析正确的是()生物草兔狐狼能量(109kJ/km2a)15.001.500.200.13A狐属于初级消费者B狼所占的营养级一定比狐高C从草到兔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D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低于草所固定的太阳能20一些植物受到昆虫啃食时,会释放一种物质吸引昆虫的天敌这一物质属于()A物理信息B行为信息C化学信息D营养信息21蜘蛛根据蛛网的振动来判断猎物的大小和方位蛛网振动属于()A物理信息B化学信息C行为信息D营养信息22人口众多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不包括()A
6、对土地资源的压力B对水资源的压力C环境污染加剧D对劳动就业的压力23路边的小草一般不会引起人们特别的关注,但它却有一定的价值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看,路边小草的价值不包括()A防止水土流失B为植食性动物提供食物C可能有药用价值D释放有毒物质,导致害虫灭绝24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培育出大量的香蕉种苗,此技术的理论基础为()A细胞全能性B细胞融合C细胞杂交D基因重组25猎豹高速奔跑追捕羚羊能量直接来源是()A葡萄糖B蔗糖C肝糖原DATP26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所描绘的景象变迁,可视为()A群落的初生演替B种群的初生演替C群落的次生演替D种群的次生演替27某湖泊由于富营养化而出现藻类大
7、量繁殖的水华现象,若想控制藻类过度繁殖,环保的处理方法是()A向水体通O2B向水体通CO2C喷洒化学杀藻剂D投放滤食藻类的鱼28有机磷农药中毒会导致肌肉处于痉挛状态(骨骼肌持续收缩),其原因可能是该农药抑制了()A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B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C神经递质在神经元之间进行传递D结合于突触后膜受体上的神经递质分解29信息传递在生物种群的繁衍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如雌蛾分泌性外激素吸引雄蛾前来交尾,这一过程传递的信息属于()A物理信息B化学信息C行为信息D营养信息30近年来,我国针对某些鱼类自然种群衰退的现象,采取了将人工培育的育苗投放如河流、海洋等自然水体中等措施,以利于()A消除水环境的
8、污染B降低环境的碳排放C防止这些种群消亡D增加生态环境的食物链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31为了使甲状腺发育不良的蟾蜍蝌蚪能够发育成为成体蟾蜍,需补充的激素是()A甲状腺激素B胰高血糖素C胰岛素D肾上腺素32摘除了垂体的小白鼠会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现象,原因是()A食物中缺乏碘B甲状腺体增大C缺少促甲状腺激素D缺少生长激素33当正常人体感觉到冷时,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可使()A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B汗腺分泌量增加C皮肤毛细血管血流速度加快D有机物氧化分解速率加快34在人体内,能够特异性识别并裂解病毒侵染细胞的免疫细胞是()
9、A吞噬细胞B效应T细胞C记忆细胞D浆细胞35东方田鼠种群迁入新环境后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最接近K值的点为() ABCD36太平洋某小岛上野兔种群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据图分析野兔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快的时期是()A1920年1925年B1925年1930年C1930年1935年D1935年1940年37小军为探究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设计制作了一个生态瓶,如图所示下列做法中,可能会降低该生态瓶中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是()A用蒸馏水代替池塘水B给予一定的光照C添加一些分解者D通入一定量的空气38推测在以下4个密闭的生态瓶中,金鱼存活时间最长的是()ABCD39农业生产中人们可通过防除农田的杂草而实现增产,
10、农田中杂草与农作物的关系可能是()A种间竞争B种内竞争C种内互助D互利共生40调查某菜园蚯蚓数量的适宜方法是()A直接计数法B样方法C目测估算法D标志重捕法41某人因其大脑皮层某一区域受到损伤而不能说话,该区域是()AW区BS区CV区DH区42将乙肝疫苗通过肌肉注入人体时,乙肝疫苗首先进入人体的()A血浆B组织液C淋巴D细胞内液43人体的免疫系统可以清除体内的()衰老细胞 正常白细胞 正常红细胞 畸变细胞ABCD44小张同学进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结果如图他所用的培养液体系的K值(环境容纳量)约为()A1000个B2100个C10500个D21000个45“珠江水系鱼类物种多
11、样性调查”课题研究的对象处于()A个体水平B种群水平C群落水平D生态系统水平46体内脱落酸含量比野生型玉米低很多的玉米某突变体,其种子会在未完全成熟前就在果穗上萌芽,说明脱落酸能够()A促进种子萌芽B抑制生根C抑制种子萌芽D促进结实47小伟换痢疾出现腹泻而引起严重脱水,医生除了用药物治疗外还考虑补液下列补液方法中,最恰当的是()A喝葡萄糖水B喝橘子汁C输生理盐水D喝蒸馏水48下列实验中,最合适用标志重捕法的是()A调查农田中田鼠的种群密度B调查农田中田螺的种群密度C调查土壤中蚯蚓的种群密度D调查土壤中大肠杆菌的种群密度49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都发挥作用的细胞是()A浆细胞B吞噬细胞C效
12、应T细胞D记忆淋巴细胞50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以保持自身结构和功能的稳定以下不属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实例是()A使用毒鼠药控制农田中老鼠的种群增长B某水环境中的微生物可降解有机污染物C某种动物在其种群密度较高时繁殖能力下降D某森林鸟类的数量因害虫数量的增加而增加三、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2个选项是正确的,全选对得3分,少选且正确得1分,未选、错选得0分51将盆栽的芦荟摆放在窗台上,一段时间后,芦荟偏向窗外生长,其原因是()A植物具有向光性B植物具有向地性C室内外的光照强度不同D光照使枝条两侧生长素分布不均匀52人体在不同状态下不同组织
13、器官产热量的百分比如下表所示,结合体温调节的原理,以下分析正确的是()组织器官产热量(%)安静状态剧烈运动脑161内脏568骨骼肌1890其他101A剧烈运动时骨骼肌是主要产热器官B剧烈运动和安静状态下人体的产热量相同C安静时脑和骨骼肌是主要的产热器官D安静时若体温保持恒定,单位时间内产热量等于散热量53当正常人体再次受流感病毒感染,免疫系统将因此而产生()A溶菌酶B红细胞C浆细胞D效应T细胞54某农场中饲料作物的产量见下表,可见()作物苜蓿野干草玉米高粱杂豆产量(Kg/亩)1001.9304.81258.8505.7196.0A杂豆对光能的转化效率最低B饲料作物中的能量全部用于呼吸作用C饲料
14、作物中的能量80% 流入下一个营养级D扩大玉米种植面积可增加该农场的能量输入55如图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模式图,据图判断正确的是()A能量流动是单向的BX代表大气中的CO2库CY代表分解者D营养级越高,所获得的能量越多56林德曼对某天然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进行定量分析,部分结果如图,由图可知()A生产者为B次级消费者为C该生态系统有4个营养级D能量在食物链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57若健康人体内的抗利尿激素分泌量迅速增加,最可能的原因及结果是()A喝了过多的清水B吃了过咸的食物C随后尿量会减少D随后尿量会增加58当一个饥饿的健康成年人在饱餐之后,他体内的变化是()A尿的生成量一定减少B尿中一定会出现糖
15、C血糖水平一定比餐前高D胰岛素分泌量一定比餐前高59蝌蚪发育成青蛙与甲状腺激素密切相关,如果垂体被完全破坏,蝌蚪就不能正常发育为青蛙,原因是()A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B垂体不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C甲状腺激素不能运输到靶器官D下丘脑不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60当某人感到冷时,他的()A汗液分泌量增加B冷觉感受器兴奋增强C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D体温因受调节而保持不变广东省深圳高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卷一、单项选择题I: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某兴趣小组探究了不同浓度的NAA对插条生根的影响,结果见下表用于农业生产实践
16、,应选用的NAA浓度(mg/L)范围是()NAA浓度(mg/L)0200400600800生根数(条)16994A0200B200400C400600D600800考点: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 分析:分析表格数据:NAA浓度(mg/L)为0时,生根数是1;浓度为200时,生根数为6;浓度为400、6000时,生根数都为9;浓度为800时,生根数都为4,据此答题解答:解:根据表格分析,与对照组0相比,各种浓度的NAA都有促进植物生根的作用,其中400600的生根数相同且较高,说明在农业生产实践,应选用的NAA浓度(mg/L)范围是400600(mg/L)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探
17、究不同浓度的NAA对某植物插条生根影响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分析能力和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2如图显示苹果果实发育过程中不同激素的动态变化,其中反映乙烯变化的是()ABCD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 分析: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两重性表现在:生长素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脱落酸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乙烯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解答
18、:解:如图示苹果果实的发育过程中各阶段激素变化情况,其中是细胞分裂素,是生长素,是赤霉素,是乙烯故选:D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各种激素激素的作用,对于各种植物激素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理解和应用是解题的关键3在田间发现的异常高杆植株,最可能是由下列哪种植物激素变化引起的()A赤霉素B乙烯C脱落酸D细胞分裂素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 分析:各种植物激素的作用:乙烯:促进果实成熟;细胞分裂素:引起细胞分裂,诱导芽的形成和促进芽的生长;脱落酸:促进果实与叶的脱落;赤霉素:促进茎的伸长、引起植株快速生长、解除休眠和促进花粉萌发等生理作用生长素:能促进果实发育,促进细胞的纵向伸长解答:解:赤霉素是促进茎的伸长、引
19、起植株快速生长,故田间发现的异常高杆植株,最可能是赤霉素分泌异常导致的,A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植株疯长的原因,意在考察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难度不大4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缩手反射的反射弧不包括()A脑干B脊髓C感受器D传入神经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 分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反射的低级中枢在脊髓,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解答:解:在脑干、脊髓、感受器、传入神经中,只有脑干不是反射弧的组成部分故选:A点评:对于反射弧的概念和组成的理解是本题考查的重点5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必须通过()A树突B轴突C突触D胞体考点
20、:突触的结构 分析: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由胞体和突起构成,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树突是将兴奋传入神经元的结构,轴突是将兴奋传出神经元的结构,神经元具有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特点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的,突触小体含有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受到刺激以后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运输到突触前膜与其融合,递质以胞吐的方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解答:解: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由胞体和突起构成,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突触是连接两个神经元的结构,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需要经过突触这一结构故选:C点评:此题主
21、要考查兴奋的传递以及突触的结构,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6如图为神经突触的示意图某种毒素通过破坏膜上的Na+通道抑制神经冲动的传递,据图判断该毒素作用的结构位于()A突触后膜B突触前膜C突触间隙D突触小体考点:突触的结构 分析:突触是指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相互接触并传递信息的部位,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含有突触小泡的为突触前膜,含有钠离子通道的为突触后膜解答:解:由题图可知,钠离子通道位于突触后膜上,所以该毒素作用的结构位于突触后膜上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突触结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22、能力7聋哑学生要准确地理解老师的手语,依靠的神经中枢是()语言中枢 听觉中枢 嗅觉中枢 视觉中枢ABCD考点:脑的高级功能 分析:聋哑人的听觉中枢受损,不能形成听觉,主要靠视觉感知外界的变化理解手语含义与语言中枢有关解答:解:人的大脑皮层上有很多重要的中枢,如语言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躯体运动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等,聋哑人首先要通过视觉中枢看到指导教师的“手语”,最后是将“手语”对应为一定的意义,与语言中枢有关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脑的高级功能,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了解人类大脑皮层上重要的中枢,结合分析聋哑人理解指导教师的“手语”的过程,即可总结出参与此过程的神经中枢8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是(
23、)A维持体温处于较低水平B使体内各处pH保持相同C保持体内渗透压绝对不变D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考点:稳态的生理意义 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解答:解:A、维持体温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而不是较低水平,A错误;B、使体内各处pH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而不是保持相同,B错误;C、保持体内渗透压相
24、对稳定,而不是绝对不变,C错误;D、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实质、调节机制及意义,能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9医生给病人注射药物,不同的注射方式,药物到达靶细胞的途径不同以下途径正确的是()A肌肉注射:淋巴血液组织液血液靶细胞B肌肉注射:组织液血液组织液靶细胞C静脉注射:组织液淋巴血液靶细胞D静脉注射:淋巴血液组织液靶细胞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等细胞外液组成,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为:血浆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形成组织液,组织液也可以穿过毛细血管
25、壁形成血浆,组织液还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形成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即据此答题解答:解:A、肌肉注射时,药液首先进入组织液,A错误;B、肌肉注射时,药液首先进入组织液,由组织液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浆,血浆中的药液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组织,进而进入靶细胞发挥作用因此,药液进入人体后经过的一般途径是: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B正确;C、静脉注射时,药液首先进入血浆,C错误;D、静脉注射时,药液首先进入血浆,血浆中的药液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组织,进而进入靶细胞发挥作用,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要求考生识记内化境的组成,掌握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内液之间的动态关系,对应血浆
26、、组织液、淋巴、细胞内液之间的动态关系的理解应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0AIDS患者免疫功能将逐渐丧失,从而不能抵御多种病原体的入侵以及清除自身肿瘤病变细胞,原因是HIV感染人体后破坏了()A红细胞B吞噬细胞CB淋巴细胞DT淋巴细胞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AIDS的病原体是HIV,能特异性的寄生在T淋巴细胞中,致使T淋巴细胞受到损伤,细胞免疫逐渐丧失,体液免疫也几乎丧失,导致导致患者不能抵御多种病原体的入侵以及清除自身肿瘤病变细胞,最终死于其它病原体入侵或癌症据此答题解答:解:A、HIV侵入人体后破坏的是淋巴细胞,而不是红细胞,A错误;B、HIV侵入人体后会被吞噬细胞吞噬处理,
27、因此其不能破坏吞噬细胞,B错误;C、HIV侵入人体后破坏的是T淋巴细胞,而不是B淋巴细胞,C错误;D、HIV侵入人体后与T淋巴细胞相结合,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特异性免疫过程,掌握HIV的致病原理,明确HIV侵入人体后破坏的是T淋巴细胞,再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即可,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1下列最可能感染艾滋病的行为是与艾滋病患者()A拥抱B一起用餐C共用注射针头D握手考点: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分析:关于“艾滋病”,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艾滋病的中文名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
28、S),其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2)艾滋病的致病原理: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的T淋巴细胞结合,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最后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细菌、病毒的入侵,让人死亡(3)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解答: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因此与艾滋病患者的拥抱、一起用餐、握手不会染病;而共用注射针头可能通过血液传染病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容易题12浮游动物、藻类、贝类、虾、鱼、微生物等为某湖泊中生活的全部生物,他们统称为()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D
29、生物圈考点:群落的结构特征 分析:1、种群: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种群水平上研究的问题: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2、群落: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物种丰富度、群落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种间关系、群落演替等解答:解:A、种群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A错误;B、某湖泊中生活的全部生物为一个生物群落,B正确;C、生态系统除生物群落外,还包括无机环境,C错误;D、生物圈包括地球上所有的生态系统,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群落的概念,意
30、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试题难度一般13如图装置可用于采集()A田鼠B藻类C土壤小动物D土壤微生物考点: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分析: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调查土壤小动物时不宜采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对土壤中的小动物进行采集时,在诱虫器上方通常要放置并打开4060W的电灯,这样做的目的是利用了土壤动物趋暗、趋湿、避高温的特性,使土壤动物从土样进入诱虫器下部的试管中,达到采集的目的对采集到试管中的小动物还应做的工作是用肉眼或仪器认真观察并分类、统计和分析解答: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采集的原理应是利用土壤动物的趋暗、避高温、趋湿的生活习性;灯罩的功能是为了保证更多
31、的光线和热量集中到土壤样品,一些小动物正是通过金属筛网向下移动进入广口瓶的,试管中需要加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因此,图示装置可用于采集土壤小动物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调查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基础题14森林中生长着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形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这种分层现象主要与下列哪一因素有关()A温度B湿度C土壤D光照强度考点:群落的结构特征 分析:群落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主要受阳光的影响,动物受食物和栖息空间的影响群落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
32、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解答:解: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森林中自下而上分别有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形成群落的垂直结构对于植物来讲,阳光对植物生理和分布起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决定植物分层的主要生态因素是光照强度故选:D点评: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群落的结构特征,尤其是群落的垂直结构,要求考生识记群落的结构,掌握影响群落垂直分层的因素,能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5小王分别从以下四种土壤环境取样探究土壤动物丰富度推测土壤动物丰富度最高的样品来自()A菜园地B荒山黄土地C建筑工地D动运场的沙池
33、考点: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分析: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记重捕法进行调查在进行这类研究时,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即用一定规格的捕虫器(如采集罐、吸虫器等)进行取样,通过调查样本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来推测某一区域内土壤动物的丰富度解答: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菜园地的土壤中水分较多,地面植物多,土壤中腐殖质较多,所以土壤动物丰富度较高而荒山黄土地、建筑工地和动运场的沙池水分少,地面植物极少,土壤中几乎没有腐殖质,所以土壤动物丰富度很低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土壤动物丰富度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
34、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6池塘生态系统中,分解者主要是()A细菌和真菌B细菌和浮游植物C细菌和浮游动物D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消费者主要指动物,分解者是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和动物解答:解:A、分解者主要包括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A正确;B、细菌中的自养型的细菌和浮游植物是生产者,进行寄生生活的细菌是消费者,腐生生活的细菌才是分解者,B错误;C、浮游动物是消费者,细菌有生产者,也有消费者,还有分解者,C错误;D、浮游植物是生产者,浮游动物是消费者,D错误故
35、选:A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区分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成分,最重要的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中的一些特例17如图是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示意图,据图判断正确的是()A蝗虫是次级消费者B鸟和田鼠具有相同的营养级C该食物网共有2条食物链D若蛇的数量大量减少,田鼠的数量也随之大量减少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中,植物属于生产者,其余均为消费者该食物网含有2条食物链,即:植物蝗虫鸟蛇、植物田鼠蛇解答:解:A、在食物链:植物蝗虫鸟蛇中,蝗虫是初级消费者,A错误;B、在食物链:植物蝗虫鸟蛇中,鸟为第三营养级;在食物链:植物田鼠蛇中,田鼠为第二营养级,所以鸟和田鼠具有
36、不同的营养级,B错误;C、该食物网共有2条食物链,即植物蝗虫鸟蛇、植物田鼠蛇,C正确;D、若蛇的数量大量减少,捕食田鼠的量减少,导致田鼠的数量增多,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结合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营养结构,能根据食物网判断食物链的条数、生物间的种间关系;掌握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及特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8碳循环是生态系统中一种重要的物质循环类型,下列属于碳循环过程的是()A根瘤菌的固氮作用B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C水蒸发至大气中D镉通过食物链被富集考点: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分析:碳循环过程为:无机环境
37、生物群落解答:解:A、根瘤菌的固氮作用属于氮循环,不属于碳循环,A错误;B、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属于碳循环过程,B正确;C、水蒸发至大气中属于水循环过程,不属于碳循环,C错误;D、镉通过食物链被富集属于生物富集效应,不属于碳循环,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重点考查碳循环,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中碳的循环过程,掌握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及碳从生物群落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再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19某草原上长期生活着兔、狐和狼,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各类生物所含的能量如表以下分析正确的是()生物草兔狐狼能量(109kJ/km2a)15.001.500.200.13
38、A狐属于初级消费者B狼所占的营养级一定比狐高C从草到兔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D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低于草所固定的太阳能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结构 分析: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最初来自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在食物链中,由于能量流动是单向且逐级递减的,因此营养级越高,进入该营养级的能量就越少,就题中所给的这个生态系统,第四营养级(狼)是最高营养级,即第四营养级中的能量最少解答:解:A、这个草原生态系统共有四种生物,通过这四种生物中所含的能量分析,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是比较明显的,即兔吃草,而狼、狐吃兔,同时狼吃狐,所以兔属于初级消费者,狐属于次级消费者,A错误;B、由题意分析
39、已知兔吃草,而狼、狐吃兔,同时狼吃狐,所以狐和狼之间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故狼所占的营养级不一定比狐高,B错误;C、能量传递效率为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同化能量的比,故从草到兔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0%=10%,C正确;D、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等于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草所固定的太阳能,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种间关系等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图表、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20一些植物受到昆虫啃食时,会释放一种物质吸引昆虫的天敌这一物质属于()A物理信息B行为信息C化学信息D营养信息考点: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分析:生态系统
40、中信息的类型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颜色、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3、行为信息:是指某些动物通过某些特殊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的某种信息解答:解: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称为化学信息一些植物受到昆虫啃食时,会释放一种物质吸引昆虫的天敌,这一物质是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属于化学信息故选:C点评: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能根据题干信息准确判断各信息的种类,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21蜘蛛根据蛛网的振动来判断猎物的大小
41、和方位蛛网振动属于()A物理信息B化学信息C行为信息D营养信息考点: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分析: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类型(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颜色、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3)行为信息:是指某些动物通过某些特殊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的某种信息解答:解:蜘蛛根据蛛网的振动来判断猎物的大小和方位蛛网振动是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故属于物理信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种类和作用,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判断能力,试题难度一般22人口众多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不包括()A对土地资源
42、的压力B对水资源的压力C环境污染加剧D对劳动就业的压力考点: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分析: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土地资源的压力,对水资源的压力,对能源的压力,对森林资源的压力,环境污染加剧人口增长使得耕地减少,粮食需求量增加,解答:解:A、人口增加占用耕地建设房屋,使得大量成熟土地的面积减少,A错误;B、人口增加,自然资源和能源大量消耗,造成水资源的压力,B错误;C、人口增加会加剧环境污染,C错误;D、劳动就业压力属于社会问题,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人口增加造成的问题,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23路边的小草一般不会引起人们特别的关注,但它却有一定的价值从保护
43、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看,路边小草的价值不包括()A防止水土流失B为植食性动物提供食物C可能有药用价值D释放有毒物质,导致害虫灭绝考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食用价值、药用价值、工业原料、科研价值(如袁隆平利用野生水稻培育了高产抗病杂交水稻)、美学价值等间接价值:生物多样性具有重大的生态功能,一般表现为涵养水源(如森林生态系统被喻为“地下水库”)、净化水质、巩固堤岸、防止土壤侵蚀、降低洪峰、改善地方气候、吸收污染物,并作为二氧化碳汇集在调节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等等潜在价值:我们对大量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还未发现、未研究、未开发利用的部分解答:解:A、防止水
44、土流失属于小草的间接价值,A正确;B、为植食性动物提供食物属于小草的直接价值,B正确;C、可能有药用价值属于小草的潜在价值,C正确;D、释放有毒物质,导致害虫灭绝不属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以路边小草为素材,考查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内在联系的能力和判断能力24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培育出大量的香蕉种苗,此技术的理论基础为()A细胞全能性B细胞融合C细胞杂交D基因重组考点: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及原理 分析:植物组织培养就是在无菌和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诱导其
45、产生愈伤组织、丛芽,最终形成完整的植株该技术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据此答题解答:解:A、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原理是细胞全能性,A正确;B、细胞融合是细胞工程技术之一,不是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B错误;C、细胞杂交是细胞工程技术之一,不是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C错误;D、基因重组是基因工程的原理,不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原理,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及原理,要求考生识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概念,明确其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再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25猎豹高速奔跑追捕羚羊能量直接来源是()A葡萄糖B蔗糖C肝糖原DATP考点:ATP在生命活动中
46、的作用和意义 分析:ATP是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细胞中ATP和ADP的相互转化在生活细胞中是永不停息地进行着,这即可以避免一时用不尽的能量白白流失掉,又保证了及时供应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因此ATP是生物体细胞中流通着的“能量货币”解答:解:A、葡萄糖是重要的能源物质,但不能直接供能,A错误;B、蔗糖是植物性的二糖,猎豹体内没有,B错误;C、肝糖原属于动物性的多糖,用于存储能量,C错误;D、ATP是直接能源物质,在生物体内含量很少,但转化迅速,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直接能源物质,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属于容易题;四大能源:重要能源:葡萄糖,主要能源:糖类,直接能源:ATP,
47、根本能源:阳光26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所描绘的景象变迁,可视为()A群落的初生演替B种群的初生演替C群落的次生演替D种群的次生演替考点:群落的演替 分析: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物、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地演替解答: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诗句原有的含义是指:小草很坚强,就算草原被火烧尽了,到春天一样生长起来通过诗句的含义可知,小草不是一种生物,并且小草的有无影响动物和微生物,因此此处发生了群落的演替;并且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
48、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因此此处发生了群落的次生演替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群落演替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理解诗句的含义,确定是发生了群落的演替,并且能够区分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区别,进而判断选项27某湖泊由于富营养化而出现藻类大量繁殖的水华现象,若想控制藻类过度繁殖,环保的处理方法是()A向水体通O2B向水体通CO2C喷洒化学杀藻剂D投放滤食藻类的鱼考点: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分析:水体富营养化是水体中含有的N、P等化合物过多这些化合物是藻类繁殖的养料,从而导致藻类大量繁殖解答:解:A、向水体通O2并不能抑制藻类的繁殖,A错误;B、向水体通CO2,为藻
49、类的光合作用提供更多的原料,更会引起藻类的繁殖速度加快,B错误;C、喷洒化学杀藻剂虽然会短期内遏制藻类的繁殖,但是也会造成环境污染,水体动物的死亡,C错误;D、投放滤食藻类的鱼,既可以遏制藻类的繁殖,又不会造成环境污染,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及才去的措施,了解水污染的成因及采取正确的措施是解题的关键28有机磷农药中毒会导致肌肉处于痉挛状态(骨骼肌持续收缩),其原因可能是该农药抑制了()A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B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C神经递质在神经元之间进行传递D结合于突触后膜受体上的神经递质分解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突触的结构 分析:突触是指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相互接
50、触并传递信息的部位,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速度快;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化学信号,存在时间上的延搁,速度较慢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解答:解: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随后神经递质被分解如果有机磷农药中毒会导致肌肉处于痉挛状态即骨骼肌持续收缩,则该农药抑制了神经递质的分解,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兴奋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9信息传递在生物种群的繁
51、衍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如雌蛾分泌性外激素吸引雄蛾前来交尾,这一过程传递的信息属于()A物理信息B化学信息C行为信息D营养信息考点: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分析: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类型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颜色、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3、行为信息:是指某些动物通过某些特殊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的某种信息解答:解:雌蛾可分泌性外激素吸引雄蛾前来交尾,其中性外激素是一种化学物质,因此这一过程传递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类型及相关实例,
52、并能据此对题干中信息的种类做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30近年来,我国针对某些鱼类自然种群衰退的现象,采取了将人工培育的育苗投放如河流、海洋等自然水体中等措施,以利于()A消除水环境的污染B降低环境的碳排放C防止这些种群消亡D增加生态环境的食物链考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分析: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1)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2)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以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2、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取决于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物种的多少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
53、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而恢复力稳定性则是生态系统被破坏后恢复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的大小和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往往存在着相反的关系解答:解:A、投放人工培育的育苗不能消除水环境的污染,A错误;B、投放人工培育的育苗不能降低环境的碳排放,B错误;CD、投放人工培育的育苗能增加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及数量,即增加生态环境的食物链,这样可以减缓某些鱼类自然种群衰退的现象,但不能防止这些种群消亡,C错误,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层次、价值,掌握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及意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合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
54、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31为了使甲状腺发育不良的蟾蜍蝌蚪能够发育成为成体蟾蜍,需补充的激素是()A甲状腺激素B胰高血糖素C胰岛素D肾上腺素考点:动物激素的应用 分析:1、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一是促进幼年动物个体的发育;二是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三是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2、破坏蝌蚪的甲状腺,发现蝌蚪发育停止,不能发育成成蛙,说明蝌蚪发育成成蛙与甲状腺有关;在饲养缸的水中放入甲状腺激素,破坏甲状腺的蝌蚪又发育为成蛙,说明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发育成成蛙,综合分析以上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结论: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的发育解答:解:
55、A、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因此甲状腺激素能使得甲状腺发育不良的蟾蜍蝌蚪能够发育成为成体蟾蜍,A正确;B、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的转化,进而升高血糖,B错误;C、胰岛素能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使得血糖降低,C错误;D、肾上腺素能提高血糖,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甲状腺激素的功能,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32摘除了垂体的小白鼠会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现象,原因是()A食物中缺乏碘B甲状腺体增大C缺少促甲状腺激素D缺少生长激素考点:动物激素的调
56、节 分析:甲状腺激素的分级反馈调节: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解答:解: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发育及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给手术摘除小白兔的垂体后,会使机体缺少促甲状腺激素,进而甲状腺发育减缓及分泌甲状腺激素逐渐减少,使甲状腺功能衰退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及促甲状腺激素的作用,解题的关键是对甲状腺激素分级调节及促甲状腺激素的作用的掌握33当正常人体感觉到冷时,通过神经和体液调
57、节,可使()A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B汗腺分泌量增加C皮肤毛细血管血流速度加快D有机物氧化分解速率加快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解答:解:A、寒冷环境中,下丘脑合成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使得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A错误;B、寒冷时,汗腺分泌减少,进而减少散热量,使得体温维持恒定,B错误;C、寒冷时,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进而减少散热量,C错误;D、寒冷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增加产热量,
58、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34在人体内,能够特异性识别并裂解病毒侵染细胞的免疫细胞是()A吞噬细胞B效应T细胞C记忆细胞D浆细胞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解答:解:A、吞噬细胞吞噬抗原,处理后呈递给T细胞,A错误;B、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特异性结合,激活其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死亡,B正确;C、记忆细胞在抗原的刺激下可以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效应细胞,C错误;D、浆细胞可以分泌抗体,抗体可以与抗原特异性结合,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
59、成,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35东方田鼠种群迁入新环境后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最接近K值的点为() ABCD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分析:看图可知,该曲线为S型曲线,曲线达到稳定时,即达到环境的最大容纳量K值解答:解:K值又称环境容纳量,是一个环境所能容纳的种群的最大数量,由图可知,该种群的数量最接近K值的点为故选:D点评:题考查S型曲线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判断能力,解题时抓住关键点K值36太平洋某小岛上野兔种群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据图分析野兔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快的时期是()A1920年1925年B1925年193
60、0年C1930年1935年D1935年1940年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分析:分析曲线图:19201925年,种群数量从130只增加到200只,种群数量增加了70只;1925年1930年,种群数量从200只增加到400只,种群数量增加了200只;1930年1935年,种群数量从400只增加到1000只,种群数量增加了600只;19351940年,种群数量从1000只增加到1400只,种群数量增加400只,1940年1945年、1945年1950年,种群数量都减少了解答:解:1、分析曲线图:19201925年,种群数量从130只增加到200只,种群数量增加了70只;1925年1930年,种群数
61、量从200只增加到400只,种群数量增加了200只;1930年1935年,种群数量从400只增加到1000只,种群数量增加了600只;19351940年,种群数量从1000只增加到1400只,种群数量增加400只,1940年1945年、1945年1950年,种群数量都减少了,说明在1930年1935年种群增长速率最快2、曲线图中类似于S型曲线,种群的K值为1400,在处种群增长率最大,即在1930年1935年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曲线,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37小军为探究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设计制作了一个生态瓶,如图所示下列做法中,可能会降低该生态瓶中生态系统稳定
62、性的是()A用蒸馏水代替池塘水B给予一定的光照C添加一些分解者D通入一定量的空气考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分析:生态瓶制作要求:生态瓶必须是封闭的;生态瓶中投放的几种生物必须具有很强的生活力,成分齐全(具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态瓶材料必须透明;生态瓶宜小不宜大,瓶中的水量应占其容积的,要留出一定的空间;生态瓶采光用较强的散射光;选择生命力强的生物,动物不宜太多,个体不宜太大解答:解:A、用蒸馏水代替池塘水,会减少生态瓶的分解者,降低物质循环,可能会降低该生态瓶中生态系统稳定性,A正确;B、该生态瓶中生态系统需要能量输入,给予一定的光照会增加稳定性,B错误;C、添加一些分解者会加快生态系统
63、的物质循环,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错误;D、通入一定量的空气供生态系统的生物利用,可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作用,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等知识点的理解,属于基础题38推测在以下4个密闭的生态瓶中,金鱼存活时间最长的是()ABCD考点: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 分析:在有限的空间内,依据生态系统的原理,将生态系统具有的成分进行组织,构建一个人工微型生态系统是可能的制作要求:(1)水族箱必须是密封的,且是透明的,放置于室内通风、光线良好的地方,但要避免阳光直接照射;(2)组成成分:非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3)各生
64、物成分的数量不宜过多,以免破坏食物链解答:解:A、该生态瓶有能量输入,各种组成成分较全,金鱼存活时间会较长,A正确;B、该生态瓶有没有能量输入,不会维持太长时间,B错误;C、该生态瓶没有生产者,不能产生氧气和营养物质供金鱼利用,金鱼不能长时间生存,C错误;D、该生态瓶没有生产者,没有能量输入,不能产生氧气和营养物质供金鱼利用,金鱼不能长时间生存,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以生态瓶的制作为素材,考查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以及稳定性的相关知识,是新课标形式下的2015届高考命题的热点39农业生产中人们可通过防除农田的杂草而实现增产,农田中杂草与农作物的关系可能是()A种间竞争B种内竞争C种内互
65、助D互利共生考点:种间关系 分析:种内关系包括:种内互助、种内斗争种间关系包括:互利共生、竞争、捕食、寄生等解答:解:A、农田中杂草与农作物会共同争夺有限的水、阳光、矿质营养等,它们之间属于种间关系中的竞争,A正确;B、同种生物个体之间,由于争夺食物,栖息地或其它生活条件而发生的斗争叫做种内竞争,B错误;C、同种生物的个体或种群在生活过程中互相协作,以维护生存的现象叫做种内互助,C错误;D、互利共生是指不同生物之间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如果彼此分开,则双方或者一方不能独立生存,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群落的种间关系,考生要能够区分种内关系中的种内斗争和种间关系中的竞争,难度不大,属于考纲中
66、识记层次的考查40调查某菜园蚯蚓数量的适宜方法是()A直接计数法B样方法C目测估算法D标志重捕法考点: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 分析: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解答:解:由于蚯蚓属于活动能力小的动物,所以适宜用样方法调查某菜园蚯蚓的数量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1某人因其大脑皮层某一区域受到损伤而不能说话,该区域是()AW区BS区CV区DH区考点:脑的高级功能 分析:大脑皮层言语区中,W
67、区为书写中枢,V区为视觉性语言中枢,S区为运动性语言中枢,H区为听觉性语言中枢,患者不能说话,说明S区即运动性语言中枢受损解答:解:A、W区为书写中枢,损伤后不能写字,A错误;B、S区为运动性语言中枢,患者不能说话,说明S区受损,B正确;C、V区为视觉性语言中枢,损伤后不能阅读,C错误;D、H区为听觉性语言中枢,损伤后听不懂谈话,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大脑皮层功能区的各语言中枢,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正确区分各语言中枢的功能及受损时的症状42将乙肝疫苗通过肌肉注入人体时,乙肝疫苗首先进入人体的()A血浆B组织液C淋巴D细胞内液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人体内环境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
68、静脉注射时,将药物直接注射到血浆中,血浆在血管中注射疫苗时没有直接注射到血管中,而是通过肌肉进入人体,此时细胞所处内环境为组织液解答:解:肌肉注射乙肝疫苗时,由于肌肉细胞之间是组织液,所以疫苗最先进入的是人体的组织液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的知识的要点,本题中要理清内环境成分血浆、组织液、淋巴之间的关系43人体的免疫系统可以清除体内的()衰老细胞 正常白细胞 正常红细胞 畸变细胞ABCD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免疫系统除了具有防卫功能,还具有监控和清除的功能主要是清除人体内的衰老细胞或因其他因素而被破坏的细胞,以及癌细胞解答:解
69、:抗原包括两种:1、进入人体的外来物质,如细菌、病毒、花粉等;2、非正常组织:自身破损、衰老、死亡或病变的组织细胞,既可来自体外,也可来自体内人体的免疫系统可以清除体内衰老细胞和畸变细胞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44小张同学进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结果如图他所用的培养液体系的K值(环境容纳量)约为()A1000个B2100个C10500个D21000个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分析:看图可知,该曲线为S型曲线,曲线达到稳定时,即达到环境的最大容纳量K值是21000个解答:解:K值即环境容纳量,看图可知,
70、该曲线为S型曲线,曲线达到稳定时,即达到环境的最大容纳量K值是21000个,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识图能力,图文转换能力,属于简单题45“珠江水系鱼类物种多样性调查”课题研究的对象处于()A个体水平B种群水平C群落水平D生态系统水平考点:群落的结构特征 分析:群落由许多种群构成,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有群落的丰富度、空间结构和群落的演替等;任何一个群落中,物种都是通过一定的联系聚集在一起的,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一般是不同的解答:解:“珠江水系鱼类物种多样性调查”课题研究的对象为生物种类的研究,属于群落中丰富度的调查,故研究的对象处于群落水平故选:C点评:本题
71、考查了群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程度,试题难度一般46体内脱落酸含量比野生型玉米低很多的玉米某突变体,其种子会在未完全成熟前就在果穗上萌芽,说明脱落酸能够()A促进种子萌芽B抑制生根C抑制种子萌芽D促进结实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 分析:脱落酸的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抑制种子萌发解答:解:分析题干信息可知,脱落酸含量低的玉米,种子会在未完全成熟前就在果穗上萌芽,说明脱落酸具有抑制种子萌发的作用故选:C点评:本题是对脱落酸的作用的考查,根据题干获取信息,并利用相关信息和所学知识进行推理是本题考查的重点47小伟换痢疾出现腹泻而引起严重脱水,医生除了用药物治疗
72、外还考虑补液下列补液方法中,最恰当的是()A喝葡萄糖水B喝橘子汁C输生理盐水D喝蒸馏水考点:水和无机盐的作用的综合;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要根据病人腹泻而引起严重脱水脱盐,此时,需补充无机盐离子来考虑解答:解:痢疾多次腹泻后引起严重脱水,人体内的无机离子钠离子大量流失,细胞渗透压主要由细胞外液Na离子的含量决定,需要补充含钠离子的盐来维持无机盐代谢的平衡,故应该输生理盐水故选:C点评:要知道肠胃炎、痢疾等引起腹泻主要是无机离子钠离子大量流失,应该补充钠离子48下列实验中,最合适用标志重捕法的是()A调查农田中田鼠的种群密度B调查农田中田螺的种群密度C调查土壤中蚯蚓的种群密度D调查
73、土壤中大肠杆菌的种群密度考点: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 分析:标志重捕法概念:在被调查动物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体重新充分混合分布)后,进行重捕,据重捕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前提条件: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体在重捕时被捕的概率相等在调查期内没有新的出生和死亡,没有迁入和迁出适用范围:活动能力强和范围大的动物如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和昆虫等动物注意事项:标志不能过分醒目标志物和标志方法必须对动物的身体不会产生对于寿命和行为的伤害标志符号必须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在调查研究期间不能消失解答:解:A、标志
74、重捕法适用与活动能力强和范围大的动物,A正确;B、调查农田中田螺的种群密度应用样方法,B错误;C、调查土壤中蚯蚓的种群密度应用样方法,C错误;D、调查土壤中大肠杆菌的种群密度应用稀释涂布平板法,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标记重捕法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49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都发挥作用的细胞是()A浆细胞B吞噬细胞C效应T细胞D记忆淋巴细胞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人体免疫系统有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第二道防线是吞噬细胞、杀菌物质以及炎症反应,第一、二道防线称为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
75、免疫解答:解:A、浆细胞能产生抗体,参与体液免疫,A错误;B、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均发挥作用,在非特异免疫中直接吞噬消灭各种病原微生物,在特异性免疫中能吞噬处理抗原,吞噬抗原抗体的结合物,B正确;C、效应T细胞使得靶细胞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免疫中的主要细胞,C错误;D、记忆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均发挥作用,使得第二次免疫反应快而强,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各种免疫细胞的功能,属于中档题50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以保持自身结构和功能的稳定以下不属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实例是()A使用毒鼠药控制农田中老鼠的种群增长B某水环境中的微生物可降解
76、有机污染物C某种动物在其种群密度较高时繁殖能力下降D某森林鸟类的数量因害虫数量的增加而增加考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分析:生物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影响解答:解:A、使用毒鼠药控制农田中老鼠的种群增长,不属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实例,A正确;B、某水环境中的微生物可降解有机污染物,属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实例,B错误;C、某种动物在其种群密度较高时繁殖能力下降,属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实例,C错误;D、森林鸟类的数量因害虫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属
77、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实例,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三、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2个选项是正确的,全选对得3分,少选且正确得1分,未选、错选得0分51将盆栽的芦荟摆放在窗台上,一段时间后,芦荟偏向窗外生长,其原因是()A植物具有向光性B植物具有向地性C室内外的光照强度不同D光照使枝条两侧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分析:植物具有向光性的原因为:由于单侧光的照射,导致向光一侧生长素分
78、布少,而背光一侧生长素多,因此背光一侧生长快,从而导致弯向光源生长解答:解:根据题意可知,由于外侧具有光照,导致生长素在枝条两侧分布不均,从而使植物表现弯向光源生长的特点,即植物具有向光性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植物生长的向光性,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属于简单题考生要明确植物的向光性具有内因和外因两种因素,外因为单侧光,内因为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因此不能单选C或D52人体在不同状态下不同组织器官产热量的百分比如下表所示,结合体温调节的原理,以下分析正确的是()组织器官产热量(%)安静状态剧烈运动脑161内脏568骨骼肌1890其他101A剧烈运动时骨骼肌是主要产热器官B剧烈运动和安静状态下
79、人体的产热量相同C安静时脑和骨骼肌是主要的产热器官D安静时若体温保持恒定,单位时间内产热量等于散热量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人体维持体温相对稳定的机理是产热量等于散热量据题表分析,安静时内脏是主要的产热器官,剧烈运动时产热的主要器官是骨骼肌解答:解:A、据题表分析,剧烈运动时产热的主要器官是骨骼肌,A正确;B、剧烈运动和安静状态下人体的产热量不相同,剧烈运动时机体产热量大,散热量也大,B错误;C、据题表分析,安静时内脏是主要的产热器官,C错误;D、体维持体温相对稳定的机理是产热量等于散热量,安静时若体温保持恒定,单位时间内产热量等于散热量,D正确故选:A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人
80、体体温恒定的维持机理,意在强化学生对体温稳定的识记、理解与运用53当正常人体再次受流感病毒感染,免疫系统将因此而产生()A溶菌酶B红细胞C浆细胞D效应T细胞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二次免疫的过程是当同一种抗原进入机体后,可以直接刺激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增殖分化成效应细胞和新的记忆细胞,效应细胞快速进行免疫应答,消灭侵入机体的抗原解答:解:初次免疫中人体产生了相应的记忆细胞B细胞和记忆T细胞,当正常人体再次受流感病毒感染,体内的记忆细胞会迅速增值分化为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以消灭病原体;与初次免疫相比较,二次免疫反应更强、更快故选:CD点评:本题考查人体免疫调节和二次免疫等相关知识
81、,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一般,对于特异性免疫过程的掌握是解题的关键54某农场中饲料作物的产量见下表,可见()作物苜蓿野干草玉米高粱杂豆产量(Kg/亩)1001.9304.81258.8505.7196.0A杂豆对光能的转化效率最低B饲料作物中的能量全部用于呼吸作用C饲料作物中的能量80% 流入下一个营养级D扩大玉米种植面积可增加该农场的能量输入考点: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分析: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各营养级的能量去大部分用于呼吸消耗、流向下一营养级、部分流向分解者,但是本题中比较特殊,是由于饲料的用途是用来饲喂畜牧解答:解:A、分析可知,杂豆对光能的同化效率
82、最低,A正确;B、饲料作物中的能量用于呼吸消耗和自身生长发育繁殖,B错误;C、饲料作物中的能量大部分流向下一营养级,但是具体的数值无法计算,C错误;D、由于玉米的亩产量较高,扩大玉米种植面积即可增加该农场的能量输入,D正确故选:AD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意在考察考生对所学生物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55如图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模式图,据图判断正确的是()A能量流动是单向的BX代表大气中的CO2库CY代表分解者D营养级越高,所获得的能量越多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模式图,根据箭头的方向可知,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根据箭头的粗细可知,能量流动时
83、逐级递减图中X代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Y代表分解者据此答题解答:解:A、根据图中箭头的方向可知,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A正确;B、由以上分析可知,X代表大气中的CO2库,B正确;C、由以上分析可知,Y代表分解者,C正确D、根据图中箭头的粗细可知,能量流动时逐级递减,因此营养级越高,所获得的能量越少,D错误故选:ABC点评:本题结合能量流动模式图,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重点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及特点,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56林德曼对某天然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进行定量分析,部分结果如图,由图可知()A生产者为B次级消费者
84、为C该生态系统有4个营养级D能量在食物链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考点: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分析:分析题图:太阳能可以被固定,是绿色植物,处于第一营养级;可从获取能量,是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是62.8,是第三营养级,据此答题解答:解:A、,是绿色植物,处于第一营养级,为生产者,A正确;B、处于第三营养级,是次级消费者,B正确;C、该生态系统有3个营养级,和,C错误;D、因为每个营养级都要消耗部分能量,故能量在食物链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D正确故选:ABD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等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所学生物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57若健康人体内的抗利尿激素分泌量迅速增加,最
85、可能的原因及结果是()A喝了过多的清水B吃了过咸的食物C随后尿量会减少D随后尿量会增加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水平衡调节的方式:解答:解:A、喝了过多的清水,会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抗利尿激素分泌应减少,A错误;B、如果人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会引起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接受刺激后,引起垂体后叶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B正确;C、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后,引起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对水的重吸收增强,引起尿量减少,C正确;D、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多后,尿量应减少,D错误故选:BC点评:本题考查了水平衡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并理解水平衡调节的过程;识
86、记抗利尿激素的生理作用以及结果,难度不大58当一个饥饿的健康成年人在饱餐之后,他体内的变化是()A尿的生成量一定减少B尿中一定会出现糖C血糖水平一定比餐前高D胰岛素分泌量一定比餐前高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1、一个饥饿的健康成年人在饱餐后,血糖含量增高,则胰岛素含量增高,胰高血糖素含量降低2、体内水少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解答:解:A、如果吃的食物过咸,则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增加,尿量才减少,A错误;B、健康的人,胰岛素分泌正常,则尿中不一定含有葡萄糖,B错误;C、一个饥饿
87、的健康成年人在饱餐后,由于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使得血糖含量增高,C正确;D、一个饥饿的健康成年人在饱餐后,血糖含量增高,则胰岛素含量增高,进而降低血糖,D正确故选:CD点评:本题考查水平衡调节、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59蝌蚪发育成青蛙与甲状腺激素密切相关,如果垂体被完全破坏,蝌蚪就不能正常发育为青蛙,原因是()A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B垂体不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C甲状腺激素不能运输到靶器官D下丘脑不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
88、激素的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新陈代谢、加速物质氧化分解、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促进生长发育的功能解答:解:如果垂体被完全破坏,垂体不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合成和分泌减少,因此蝌蚪就不能正常发育为青蛙故选:AB点评:对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60当某人感到冷时,他的()A汗液分泌量增加B冷觉感受器兴奋增强C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D体温因受调节而保持不变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解答:解:A、寒冷时,汗腺分泌减少,进而减少散热量,A错误;B、寒冷时,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性增强,传导兴奋,B正确;C、寒冷时,机体内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进而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增加产热量,C正确;D、人属于恒温动物,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得体温维持相对恒定,D正确故选:BCD点评:本题考查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