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龙城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五周周测试题.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01479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龙城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五周周测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龙城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五周周测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龙城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五周周测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龙城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五周周测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龙城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五周周测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龙城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五周周测试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龙城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五周周测试题.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龙城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五周周测试题.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龙城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五周周测试题.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龙城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五周周测试题.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龙城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五周周测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商周青铜器的纹饰有着不同的艺术特征,商代的宗教意义大于审美,而周代更体现出生活气息。这反映出A青铜器铸造技艺日益提高 B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C人们的审美能力不断提高 D商周文化由神性向人性回归2秦统一六国前,当官为吏,一般须先有爵位,爵位往往靠军功获得。而秦始皇二十八年的琅邪台刻石所列名单中王绾、李斯等只有官名而未见爵称。刻石所列名单把列侯、伦侯置于丞相之前。据此推断A琅琊台刻石并不是可信史料 B秦统一前世家大族垄断

2、仕途C秦始皇调整了治国为政策略 D秦统一后重视爵位得到扭转3东晋南朝时期,谱学成为一门新兴的学问,豪门士族和政府都热衷于编撰族谱,名门望族的族谱被官府收藏,成为任命官员的主要依据。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A宗法制度再度复兴 B重视家族历史的传承C士族享有政治特权 D九品中正制遭到破坏4唐摭言中说:“科第之设,草泽望之起家,簪绂望之继世。孤寒失之,其族馁矣;世禄失之,其族绝矣。”由此可知,唐代A科举制成为士人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 B官吏的选拔标准以考试成绩作为依据C彻底打破了士族门阀垄断政局的局面 D设立科举制是为了选拔贫寒家庭子弟5新儒学思想家虽受到了些佛教观念的强烈影响,然而新儒学基本上排斥佛教关于

3、神和来世的观念,像古代中国人一样强调伦理道德。材料中的新儒学A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B积极应对外来文化的挑战C以恢复西周礼乐制度为目标 D借宗教形式传播伦理道德6华夷变态中记载,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有荷兰船四艘、英船三艘入航厦门,由于厦门货源不足,在泉州、漳州及福州等处,大量收购砂糖,并在别处收购,甚至造成砂糖缺货。这一记载说明,当时A海禁政策有所松动 B对外贸易口岸集中于福建C厦门对外贸易繁荣 D福建遭到了外国经济侵略719世纪初,在世界拥有50万以上居民的10个城市中,中国占据了6个。清代集市中心的总数则在4万处左右。明中后期至清前期200多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这反

4、映明清时期A对外政策的调整促进经济繁荣 B隐含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因素C商品经济的地位发生根本改变 D受生产方式质变的影响较大8有人在评价领事裁判权时说:“它直接触发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制的改革,也促使西方的各种部门法传入中国,从而开阔了中国人的法律视野,导致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律观念和思想的深刻变化。”材料表明领事裁判权A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司法与国际接轨 B是一项特合时代需要的法律规定C是一种中国与列强对等的治外法权 D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标志91858年,在商订中美天津条约时,美国代表曾向直隶总督谭廷襄建议:“中国应派领事赴美,以便照料中国侨民。”却被谭廷襄以中国“向不遣使国外”为由拒绝。这反映出清

5、廷官员A对不平等条约的不满 B对列强侵略意图警惕C突破了传统华夷观念 D对近代外交缺乏了解10全面抗战爆发后,“晋南(根据地)一带在敌区用关羽的忠义来唤醒民众、乡士不做汉奸”;歌唱岳飞的歌“长江大水滚滚流飘荡在延安的上空。对这些现象解读最为合理的是A华北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萌发 B借助通俗文化增强抗战意识C运用革命理论武装根据地群众 D广泛动员民众争当抗日英雄11梭伦改革时期,“全体公民都有被选为陪审法庭成员的机会”,规定以600名陪审员中抽签组成10个法庭,每个陪审员参与审判的机会均等。这一制度A保证了案件判决的公平公正 B蕴含着权力分立与制衡原则C体现了民主政治的运作方式 D肯定了法庭是最高

6、权力机构12恩格斯说,近代资产阶级国家可以“把罗马法以及它对简单商品所有者的一切本质的法律关系(如买主和卖主、契约、债务等)所作的无比明确的规定作为基础”。恩格斯旨在强调罗马法A极力维护债务奴隶制 B具有浓厚的人文色彩C维护商人的经济利益 D经济方面的深远影响13如表为巴西糖坊创办情况统计表(单位:家)。这一现象A反映了巴西社会转型加速 B冲破了葡萄牙的殖民控制C促使黑奴贸易的不断兴盛 D冲击了巴西传统经济结构14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共同具有思想解放的性质,然而两者要实现的目标却有所差别。文艺复兴的目的在于走出中世纪,走向现代文明;宗教改革则是上层建筑领域的一场变革,目的在于开创现代意义上的民族

7、国家。这反映了A文艺复兴为宗教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 B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转型的阶段性变化C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所起作用的局限 D两场运动在不同领域产生的特殊影响151714年,詹姆士一世的孙女索菲亚的儿子汉诺威选帝侯乔治来到英国继承王位,是为乔治一世。英国迎来了近代资产阶级议会制的巩周和初步发展。“初步发展体现在A责任内阁制度逐渐形成 B议会成为英国国家权力中心C英国国王世袭制度改变 D工业资产阶级大量进入议会1619世纪前期,英国盛行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学,而同一时期德国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却主张提高关税,实行贸易保护。这反映了A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B英德两国垄断资本存在利益冲突

8、C英德两国工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 D欧洲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二、非选择题:共52分。第1719题为必做题,第2022题为选考题,考生任选其中一题作答。17(14分) 棉纺织业既是英国工业革命的领头羊,也是19世纪全球体系的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棉纺织业最初源于印度,公元12001800年,棉纺织品的制造和消费在世界各地稳步扩大。英国东印度公司直接为印度棉织物开辟了巨大的新市场,在17世纪末18世纪初,东印度公司进口棉织品的数量不断激增,平均比例占进口总额的70%80%。东方棉织品在英国引发的服饰新潮流却导致国内毛纺织利益者的不满。1700年,英国议会颁布禁止法令,“绝对禁止印度

9、、波斯和中国的印花织物输入;凡因违法而被扣押的货物,应予没收、拍卖或再输出”。虽然政府以法令的手段保护毛纺业,但东印度公司进口棉织品的数量仍有增无减。摘编自美保尔芒图18世纪产业革命等材料二 18世纪中期以前,世界各地的棉纺织业都属于手工业经济。英国消费者对印度棉织品的狂热需求,使国内商人与利益群体开始突破传统技术瓶颈,尝试一连串机械化操作开始在英国率先实现,主要有三类技术变革推动了英国棉纺织工业的飞速前进,它们分别是机械联动装置上的发明、有关新型能源的利用以及与化学有关的新工艺。18世纪的技术变革通常与工厂制的来临联系在一起。工厂制建立在分工的基础之上,对劳动者采取强制性纪律,使曾通行于城乡

10、之间的“外包工制”走向末日,从而使棉纺织工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和规模经济成为可能。马瑞映、杨松工业革命时期英国棉纺织产业的体系化创新(1)根据材料一,指出工业革命前夕英国政府的经济指导思想,并简述1700年前后亚洲棉织品在英国市场的概况。(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18世纪英国棉纺织业发展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概述英国棉纺织业发展对19世纪中期中国棉纺织业的影响。(8分)18(14分) 价值观,一般是指个体或群体认知体系中关于生活的基本信念、信仰、理想等思想观念的总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传统中国人大都会有意或无意地以自我为中心,按照“修身一齐家一治国一平天下”的原则不断向外推延,由

11、此扩展成一个“个体一家族一国家一天下”的同心圆结构。在这个同心圆中,家族是按照血缘和宗法原则组织起来的,国家则是不同家族的联结,天下又是国家的扩展无论家国还是家天下,都与儒家所倡导的家族伦理存在至为密切的关系。 摘编自朱其永中国近代价值观的历史演进与内在逻辑探析 材料二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开始经历前所未有的内忧外患。诸多仁人志士秉承救国救民的责任担当,一方面开始对传统价值观体系进行批判与反思,另一方面“开眼看世界”,开始吸纳与接受西方文明中的相关要素。国人的精神家园一直无所归从,从而形成近代中国国民价值观的“一盘散沙”状态。从梁启超到鲁迅,许多仁人志士对近代国人的价值观形态进行过深刻的反思和批

12、判。但在国破家残的民族危机背景下,并无一党一派能够提供理性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思路。 摘编自形态逻辑:新中国成立后三十年价值观变迁的历史性透视(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传统价值观的特点。(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传统价值观相比,近代价值观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10分)1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

13、生长。制度须不断生长,又定须在现实环境、现实要求下生长。制度决非凭空从某一种理论而产生,而系从现实中产生者。惟此种现实中所产生之此项制度,则亦必然有其一套理论与精神。理论是此制度之精神生命,现实是此制度之血液营养,二者缺一不可。”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1952年)根据材料,提取一个观点。结合中国古代史或世界史的具体史实,就所提取的观点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观点,阐述须史论结合)请考生在第20、21、22三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20(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2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夏商

14、时代,仓储不仅具有防灾救灾的作用,也是国防的需要。到了周代,有了相对专业的用于防灾救灾的仓储,按五类区划分级设置,并各有不同的用途。周朝以后,官办仓储功能逐步明确,设立了相应的管理人员制度。战国时期,李悝运用轻重敛散平粜等手段,将固有的民食调节原则具体化、制度化,让国家从中获利。汉朝耿寿昌提出了“常平仓”的方法,是国家以财政补贴的形式,通过增、减谷价来达到目的,让百姓受益。从汉朝开始,“常平仓”历代沿袭,并不断改进。到了清朝,更是规定粮食籴进出粜都要地方官亲自验看,如果仓中粮食霉烂,官吏要革职留任,限期赔偿;有因仓库空虚影响救灾的,定罪甚于空亏钱粮,贪污仓中粮食达千石以上,则处以极刑,并不得赦

15、免。(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仓储制度变革的特点。(6分)(2)根据村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仓储制度变革的意义。(6分)21(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2分)材料 1937年8月21日,中苏签订互不侵犯条约。苏联以条约形式确定援华制日政策,但不承担直接参战的义务。中国则承诺不与第三国缔结共同反苏的协定。依约,苏联同样允诺不与日本签订任何条约。1941年4月13日苏联与日本签订苏日中立条约,在这以后,苏联对华军事援助逐渐减少以至完全停止。从1945年2月起,苏联秘密从欧洲战场抽调大量军队,增兵远东。同时,苏军储备作战物资,改善交通,准备与日本一战。4月,苏联宣

16、布废除苏日中立条约。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向日本关东军发动突然袭击。摘编自赵士国抗日战争时期苏联对华政策解读(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概括19371945年苏联对日政策的演变,并指出影响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6分)22(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2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严复,福建侯官人。少年时期,严复考入了家乡的船政学堂,接受了广泛的自然科学的教育。1877年到1879年,严复等被公派到英国留学,先入普茨毛斯大学后转到格林威治海军学院。留学期间,严复对英国的社会政治发生兴趣,涉猎了大量资产阶级政治学术理论,并且尤为赞赏达

17、尔文的进化论观点。回国后,严复从海军界转入思想界,积极倡导西学的启蒙教育,完成了著名的天演论的翻译工作。在(天演论中,严复以“物竞天择”、“造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阐发其救亡團存的观点,提倡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自强自立、号召救亡图存。1912年严复受袁世凯命担任北大校长之职。此时严复的中西文化比较观走向成熟,开始进入自身反省阶段,趋向对传统文化的复归。严复曾经试围将北京大学的文科与经学合二为一,完全用来治旧学,用以保持吾国四、五千载圣圣相传之纲纪彝伦道德文章于不坠。”摘编自张平海李爱峰(严复政治思想转变的原因探析(1)根据材料,概括严复思想转变历程。(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

18、析严复思想转变的原因。(6分)高三历史第五次测试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DCCABABADBCDDBAC17【答案】(14分)(1)经济指导思想:重商主义。(2分)概况:亚洲棉纺织品数量在英国市场一度激增,随后虽遭英国政府禁止,但其进口数量仍有增长, 冲击毛纺织业。(4分)(2)原因:市场需求量大;三类技术变革(工业革命);工厂制推行。(4分)影响:中国手工棉纺织业开始衰败;棉花种植面积扩大;棉花商品化程度提高;受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影响。(4分)18【答案】(14分)(1)特点:以家庭为基础,家国一体;强调宗法血缘关系;以儒家伦理为核心。(4分)(2)变化

19、:吸纳西方的相关要素;从单一、封闭到多元、开放;呈现散化状态。(4分)原因: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民主平等思想的传播;民族危机加深,政局动荡;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社会各阶层对不同形式救国道路的探索;传统价值观不适应近代社会的发展需求。(6分,任意3点即可)19【答案】(12分)示例一:观点:政治制度要针对现实进行适当的调整。(2分)阐述:政治制度只有结合时代环境不断调整,才能获得更大的生命力。中国古代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秦汉时实行三公九卿制,唐朝推行三省六部制,宋代实行二府三司制,通过不断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君主专制不断加强,政权的巩固一定程度上对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17世

20、纪中期,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革命后的英国保留了君主制和贵族制的传统,但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限制王权,结束王权专制,确立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后来根据现实需要,确立了责任内阁制,不断进行议会改革,逐步形成了君主统而不治、议会至上的政治格局,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也是根据现实进行不断调整的结果。(8分)综上,政治制度适应社会变化不断进行调整,旧有的政治制度才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2分)示例二:观点:政治制度不能脱离原有的精神理论。(2分)阐述:政治制度建立在一定的精神理论基石之上,法家思想提出中央集权、郡县制,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秦朝实行“中央、郡、县”三级,汉朝增加州及监

21、察区,唐朝在州之上设“道”,元朝推行行省制度,虽历代对地方管理方式不同,但都未改变秦以来中央对地方垂直管理的制度,未脱离中央集权制度的精神理论,这为中华文明两千多年的发展与繁荣奠定了基础。启蒙运动时期提出社会契约、人民主权、三权分立的思想,美国在这些思想的影响下,制定了1787年宪法,通过联邦制、三权分立、民主共和三原则,把这些思想贯彻其中,最终实现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此后美国的社会制度虽有微调,但都未脱离这一核心,这也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奠定了基础。(8分)综上,合理的政治制度会适时而变,但不会脱离其原有精神理论。(2分)示例三:观点:政治制度既要与理论结合,也要符合现实。(2分)

22、阐述:在中国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长期保存在政治体制之中,但在不同的朝代,为了适应现实需要,政治制度也会不断地发展创新。如秦朝的三公九卿制、汉朝的内外朝制度、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宋代的二府三司制、明朝的废丞相设内阁等,都是不同的朝代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的指导下,根据现实需要为加强皇权作出的尝试,并将皇权一步步推向顶峰。在近代的英国,权力的制约与平衡的精神渗透在社会的制度中,从大宪章对王权的制约,经过1689年权利法案限制王权,确立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再经责任内阁制,议会对内阁的制约,到1832年及以后议会改革,民众获得选举权对议会权力的制约,都是权力制约与平衡精神的体现,同时不同时期

23、权力制约的变化又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需要。(8分)综上,任何的政治制度,都以理论为内核,并根据现实的变动而变动。(2分)20【答案】(12分)(1)特点:历史悠久,历代沿袭,不断改进;职能由综合性走向专业化,分级设置、分类管理;利用经济手段调节供需;从为国家获利向让百姓受益转变;实行制度化管理,重视监察。(2)意义:推动仓储制度不断完善;为后世仓储制度提供借鉴;增加国家财政收入;(6分)减轻百姓负担;巩固国家政权;为防灾救灾提供物资保障,防止社会动乱;有利于保障民生;防止富商大贾操纵物价,稳定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6分)21【答案】(12分)(1)背景:日本在亚洲战场日益陷于困境;雅尔塔会议的决议;对德战争已得获胜利,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将取得全面胜利。(6分)(2)演变:由援华制日到对日中立再到对日作战。(2分)因素:国际形势,国家利益,意识形态等。(4分)22【答案】(12分)(1)转变历程:洋务运动期间主张学习西方自然科学和军事技术。19世纪末大力宣传西方的政治理论,并积极投身晚清维新运动。民国初年回归传统文化。(6分)(2)原因:近代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西方先进技术和思想的传入。个人家国情怀和爱国精神。(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