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合格演练测评(一)(宇宙中的地球)姓名:_班级:_正确率:_题号12345678910答案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北京时间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我国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天问一号探测器,开启火星探测之旅,迈出了我国行星探测第一步。天问一号探测器将在地火转移轨道飞行约7个月后,将到达火星附近,进行火星科学探测。请结合下面图表,完成13题。项目距日距离/106千米质量(地球1)体积(地球1)自转周期(小时)卫星数地球149.61123.9
2、1火星227.90.110.1524.521.图中表示火星的序号是()ABCD2天问一号探测器进入环火轨道后()A始终在地月系 B脱离了地月系C脱离了太阳系 D进入了河外星系3科学家认为火星是除地球外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天体之一。原因是火星与地球相比()A有相近的昼夜交替周期B有相近的大气成份和卫星数C有相近的体积和质量D有岩石、土壤和大量液态水解析:第1题,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且火星轨道较木星轨道距太阳近,可判断出为火星,B正确。为地球、为木星、为金星。故选B。第2题,天问一号探测器进入环火星轨道后,脱离了地月系,没有脱离太阳系,没有进入河星系,A、C、D错,B正确。故选B。第3题
3、,从表中看,火星和地球昼夜交替周期相近,可以有适宜的温度,有可能存在生命,A正确。火星和地球的大气成份不同,B错。火星的质量和体积比地球小,C错。火星没有土壤和大量液态水,D错。答案:1.B2.B3.A2020年6月21日下午,“日环食”天文景观现身天宇。本次“日环食”太阳整个圆面有超过99%的面积被遮住,几乎接近全食、这样的“日环食”也被称为“金边日食”(右图)。环食带以外邻近地区的人们可以看到不同程度的偏食。据此,完成45题。4“日环食”发生时所涉及到的天体系统有()总星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A BC D5目前人类还无法在月球上居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月球上没有昼夜更替B月球上没有液态
4、水C月球上昼夜温差较小D月球上没有太阳辐射解析:第4题,日环食是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但是距离地球较远,不能完全遮住太阳而形成的。月球绕地球旋转形成地月系,地球是太阳系的行星,太阳系属于银河系;银河系与河外星系构成总星系。“日环食”发生时所涉及到的天体系统有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总星系。故C正确,A、B、D错误。第5题,月球自身不发光、不透明,被太阳照亮的一面为白昼,背向太阳的一面为黑夜;月球的自转导致昼夜更替现象产生,A错误。月球上没有液态水,B正确。月球没有大气层,因此月球上没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及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昼夜温差大,太阳辐射强,C、D错误。故选B。答案:4.C5.B分布
5、式光伏发电特指在用户场地附近建设,运行方式是用户自发自用、多余电量入网,且以配电系统平衡调节为特征的光伏发电设施。下图为分布式光伏发电示意图。据此,完成68题。6我国鼓励建设光伏发电站的原因是()A太阳能资源丰富 B常规能源缺乏C能源供需矛盾较大D光伏制造技术先进7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A土地占用多 B设备投资少C可分散分布 D天气影响小8济南市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量波动最大的季节是()A春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解析:第6题,我国人口增多,经济规模扩大,能源供需矛盾较大,鼓励建设光伏发电站,可以缓解能源供需矛盾,C正确。太阳能资源丰富、光伏制造技术先进均不是鼓励建设光伏发电站的主要原因,A、D
6、错误。我国并不是常规能源缺乏,B错误。故选C。第7题,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是在房屋屋顶,并不单独占用土地,A错误。光伏发电技术要求高,设备投资大,B错误。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可以分散分布在居民自家的屋顶,用户自发自用,C正确。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是利用太阳能发电,受天气影响大,D错误。故选C。第8题,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是利用太阳能发电,受天气影响大,济南市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天气多变,光伏发电量波动最大,B正确,A、C、D错误。故选B。答案:6.C7.C8.B美国国家科学院预言,在2020年的某一天,美国一城市,在五彩斑斓的极光光幕过后,电网会突然变得闪烁不定,灯光在瞬时明亮后将会停电,一
7、分半钟之后,这个大停电现象将会遍及美国整个东部地区,甚至整个欧洲以及中国、日本等区域也会同样经历这样的灾难,而这场灾难仅仅源于太阳打了一个强烈的“喷嚏”。据此,完成910题。9材料中所描述的太阳打了一个强烈的“喷嚏”,极有可能是()A太阳爆炸 B太阳辐射增强C太阳耀斑爆发 D核裂变反应增强10该“喷嚏”的影响不包括()A信鸽迷失方向 B长波通信中断C指南针失灵 D南极出现极光解析:第9题,读材料可知,材料的描述产生大面积断电现象,这样的现象主要是由于太阳耀斑爆发产生的现象;而太阳爆炸不可能发生、太阳内部是核聚变反应、太阳辐射增强幅度不会太大;故C对。第10题,太阳活动会导致地球磁场受扰动,产生
8、磁暴现象,导致信鸽迷失方向,指南针失灵,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出现极光现象,而不会造成长波通讯中断,所以B正确。答案:9.C10.B下图中依次代表地球发展史的五个代,读图,完成1112题。11关于这五个代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层形成时地球上出现了海洋B地层中含有三叶虫化石的是代C地层中含有恐龙化石的是代D地质年代被称为被子植物时代12恐龙化石存在的地层是()AB CD解析:第11题,结合地质年代表推测出各数码所在地质时期,地层形成于太古代,地球上存在海洋,A对。为元古代,三叶虫出现在古生代,B错。为古生代,恐龙出现在中生代,C错。为中生代,为新生代,新生代被称为被子植物时代,D错。故选A。第12
9、题,结合地质年代表中各地质时期生物、地壳运动特征分析,地层形成于太古代,为元古代,为古生代,为中生代,为新生代,恐龙出现在中生代地层。故选C。答案:11.A12.C下图为地球上部分生物类型出现时间(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分布图,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读图,完成1315题。13哺乳动物最早出现于()A早古生代 B晚古生代C中生代 D新生代14在距今2.52亿年的沉积岩中,可能发现的化石有()A哺乳类、鱼类、两栖类B鱼类、两栖类、鸟类C两栖类、鸟类、爬行类D鱼类、两栖类、爬行类15恐龙灭绝的年代大约在()A二叠纪末期 B侏罗纪末期C白垩纪末期 D第四纪末期解析:第13题,读图可知,哺乳
10、类动物最早出现的时间介于距今2.52亿年6600万年,该时期属于中生代,故选C。第14题,注意题干信息“距今2.52亿年的沉积岩中”,在图中纵轴上沿着2.52亿年绘制一条横线,如下图:该横线与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相交,所以在距今2.52亿年的沉积岩中,可能发现的化石有鱼类、两栖类、爬行类,故选D。第15题,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恐龙灭绝于中生带末期的白垩纪,即“白垩纪大灭绝”,故选C。答案:13.C14.D15.C下图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和地球内部结构(为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读图,完成1617题。16表示的地球内部圈层,对应正确的是()A地壳 B岩石圈C地幔 D软流层17下列对地球内部
11、各圈层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A横波传播速度最大B内部物质组成均匀C呈液态或熔融状态D由硅酸盐矿物组成解析:第16题,根据图示信息,图示位于地表,平均厚度33 km,判断为地壳;位于地壳以下,到2 900 km范围内,为地幔;位于2 900 km5 000 km范围,为外核;为内核,据此选A。第17题,结合图示及上题可知,为地壳,横波传播速度并不是最大;为地幔,地震波波速在其间有波动,说明其内部物质组成不均匀;为外核,横波不能穿过,说明其物质呈液态或熔融状态;为内核由铁镍成分组成的。据此选C。答案:16.A17.C“一滴水从波涛汹涌的大海,化为天上的白云,再到漫天的大雪,使地面银装素裹,融化后
12、渗入地下,被植物的根系吸收。”如图为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此,完成1820题。18材料描述的现象体现了_的变化()A大气圈 B水圈C圈岩石 D生物圈19图示圈层依次为()A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B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C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大气圈D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20“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的圈层关系是()A BC D解析:第18题,“一滴水从波涛汹涌的大海,化为天上的白云”描述的是水汽蒸发的过程,“再到漫天的大雪,使地面银装素裹”描述的是降水的过程,“融化后渗入地下,被植物的根系吸收”描述的是下渗的过程。所以材料描述的现象体现了水圈的变化,B项
13、正确。故选B。第19题,图中圈层能为圈层供水且能渗进圈层,因此是水圈、是岩石圈;可为供氧,可为提供降水,因此是生物圈、是大气圈,A项正确。故选A。第20题,“落红”来源于生物圈;“春泥”反映了岩石圈,反映的圈层关系是生物圈和岩石圈之间的关系,有上题可知是岩石圈,是生物圈,B项正确。故选B。答案:18.B19.A20.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21图甲为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图乙为地球表面各纬度的全年和冬、夏半年辐射总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22分)(1)描述我国年太阳辐射的分布特点。(4分)(2)简述地年太阳辐射总量最高的成因。(4分)(3)简述地年太阳辐射总量最低的成
14、因。(4分)(4)总结地球表面各纬度的全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规律。(4分)(5)比较冬、夏半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的差异。(6分)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等值线的数值分布即可判断。第(2)题和第(3)题,结合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从地形地势、天气等方面进行分析。第(4)题,根据图乙信息可知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规律,然后依此做出判断。第(5)题,根据图乙年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规律直接做出判断。答案:(1)西部多,东部少(自东南向西北增多);青藏地区最多,四川盆地最少。(2)地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晴朗天气多,云层薄,大气透明度高,故年太阳辐射总量最高。(3)地位于四川盆地,地势低,地形封闭,水
15、汽不易扩散,多云、雨、雾,故年太阳辐射总量最低。(4)全年获得太阳辐射最多的地区是赤道地区,随着纬度的增高,辐射量逐渐减少,最小值出现在极点。(5)夏半年获得太阳辐射最多的地区在回归线附近的纬度带上,由此向极点和赤道方向逐渐减少;最小值在极点。冬半年获得太阳辐射最多的地区在赤道,随着纬度的增高,太阳辐射量也迅速递减,接近极点时为零。夏半年与冬半年的辐射量差值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增大。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8分)材料一据国家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20年11月23日5时2分,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38.0N,100.4E)发生里氏5.2级地震,震源深度约10 km。材料二图甲
16、为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图乙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图,图丙为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1)为探测莫霍界面的情况,在海北藏族自治州和上海同时进行了地震波测定,与海北藏族自治州相比,上海从莫霍界面传至地表用时较_,原因是_。(3分)(2)掌握地震发生规律可有效减少危害,了解青海省地球各圈层组成物质和结构特征,目前主要的研究依据是_。(2分)(3)图乙中A为_,B为_,请说明判断依据。(5分)(4)指出该区域地壳厚度大致分布规律,根据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可以推断出,此次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地震的震源位于_(“地壳”“地幔”或“地核”)。(4分)(5)读图丙,当A地发生地震时,请在图中用斜线
17、画出接收不到横波的大致区域。(4分)解析:第(1)题,在地球的大范围固体表面,一般海拔越高,地壳越厚。上海海拔低,地壳厚度小,故地震波传播用时短。第(2)题,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目前主要依靠地震波。第(3)题,图示A的传播速度较B慢,故判断A为横波,B表示纵波。第(4)题,图示等值线的分布规律,直接读图即可。材料反映该次地震的震源位于10 km处,而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约33 km,故判断地震震源位于地壳。第(5)题,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外核接近液体状态,横波不能通过。答案:(1)短上海附近地壳较薄,地震波传播用时短(2)地震波(3)横波纵波地震波横波传播速度慢,纵波传播速度快。(4)从西(北)向东(南)递减地壳(5)过A点作地核这个小圆的切线,两线之间部分为接收不到横波的区域。(如图)